得一提的是借助個人電腦或任何其他支持的硬件,AirServer能夠將簡單的顯示器或投影機轉換為通用屏幕鏡像接收器,AirServer通過將所有主要的屏幕鏡像技術(如AirPlay,Google Cast和Miracast)實現為一個通用接收器應用軟件來實現,AirServer在您的環境中運行,您能夠使用任何設備,如iPhone,iPad,Mac,Android,Nexus,Pixel,Chromebook或Win 10 個人電腦,將其顯示屏無線屏幕鏡像到大屏幕。
分享官網鏈接:https://wm.makeding.com/iclk/?zoneid=58775
不得不說多屏顯示,商務必備:支持多達16個設備同時連接,實現多人同時展示報告,多人共同協作。基本上來說隨心而動,主流皆通:支持多平臺使用,在iOS 、Mac、Win、安卓、Linux、Chromebook等主流系統設備上隨意切換。根據軟件大數據顯示AirServer電腦投屏工具是一款能夠將移動設備畫面投屏到電腦上的軟件工具,通過簡單地掃描二維碼,能夠建立起同個局域網下移動設備與電腦的連接通道,并進行實時投屏。
我們都知道視網膜質量鏡像:AirServer在鏡像期間提供了顯著提高的圖片質量,從iPhone 6 Plus開始,iOS設備現在能夠以1080 x 1920的分辨率進行鏡像,超過以前像素數的3倍。值得肯定的是Chromebook兼容:AirServer 支持通過Google Chrome瀏覽器在所有Chromebook和所有桌面平臺中內置的標簽投射和桌面投射。習慣上來說暢享高清,頂級視聽:1080P高清畫質和超清晰的 Quad HD 桌面鏡像功能,連同無損質量流式傳輸的音頻,為您帶來沉浸式體驗。
根據行業數據顯示能夠通過多個設備連接同一個局域網,快速查看同一局域網內的視頻內容,AirServer 7是一個開源的 macOS,而它就是這么一個讓你能夠通過多個設備進行投屏,并且能夠快速獲得你想要的視頻內容,你只需要在你的電腦上連接一個 WiFi就能夠輕松進行投屏,而且你還能夠通過各種方法將這些數據進行備份,保證不會出現網絡擁塞或者突然中斷,第一步:選擇網絡上的你喜歡的一個設備連接到電腦上,然后開始自動搜索連接上電腦上的每個視頻設備,第二步:搜索出來你想要發送給多個視頻媒體,并將它們進行連接后直接播放,第三步:播放到你需要的視頻內容后你能夠選擇是否停止或者切換到下一臺設備繼續觀看,第四步:播放到你想要視頻媒體后你就能夠點擊鼠標右鍵單擊它讓它播放視頻媒體功能會自動打開,這時候就會顯示視頻內容了,第五步:播放視頻后點擊播放按鈕就能夠看到你想要視頻的播放路徑了。
廣州本地音響品牌Pureaudio柏韻音頻,在2018年推出AirDSD十周年音頻流播放/解碼/耳放的時候,我就一見鐘情、一聽中毒,爭取在第一時間試聽并購入自用了。然后Pureaudio在2019年推出AirDSD Pro,在AirDSD的基礎上強化了數播核心,并且加上了類牛入牛出的模擬前級,從功能完善度到聲音表現力,讓AirDSD Pro成為市場上一時無兩的明星級產品。
當我每次給朋友介紹AirDSD和AirDSD Pro的時候,大家的反應可能有點不一樣,但大多都認同數播和流媒體必定是音響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有朋友提出疑問:如果已經有素質不俗的解碼器,那AirDSD和AirDSD Pro的解碼和前級等功能豈不是白費了嗎?如果有一款素質足夠高的純數播就更好了。
賴先生這套7.3.9家庭音樂廳系統,正好可以測試體驗AirCore重播多聲道音樂文件的效果
我把這個話題拋給柏韻羅總的時候,他笑笑說:等等吧,純數播的研發已經安排上日程了。果然,特殊的2020年讓羅總有了更充裕的時間思考和實踐他的純數播項目。在每天群情洶涌、互助友愛、干貨滿滿的“柏韻用家群”里,羅總時不時劇透出一點研發、測試的信息,就已經引得群友們高潮聲此起彼伏。終于,2020年末的南寧音響展上,羅總攜帶樣機完成首展,我在展房里待的時間不長,就已經聽到幾波發燒友說這個房間的數播的聲音表現,是他們聽過最好的。此后不久在柏韻音樂廳舉行的新品發布會(其實更像是德國古董名琴鑒賞會),羅總宣布新品AirCore音頻流播放服務器和AirDC超低噪音線性電源上市售價的一刻,在座各位媒體和發燒友掌聲雷動。很顯然,憑著AirCore高度集成化的豐富功能,以及一貫的高性價比策略,柏韻果然不負眾望。就在此刻還發生了一個插曲,某媒體同行由于工作安排的原因沒有親臨發布會現場,但卻一直關注著我給他的“直播”,并且在價格公布后,立即決定第一時間下單“全款敗家”,并且指定要0001號!他說:這部AirCore的設計理念、功能和接口好像就是完全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在市場上尋覓多年,終于等到它了。
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2018年購入AirDSD十周年時的心情,這款機器也完全滿足了我對數播的要求,至今機器在家我幾乎就不關機,為的是讓機器時刻處在最佳狀態,隨時可以手指點點輕松享受數播/串流音樂的便捷。
柏韻羅先生和總編賴英智先生講解AirCore的使用方式
說起羅先生的研發理念,他常說自己研發音頻器材的目的很純粹,就是為了挑戰自己、也為滿足自己。因此一年多前構思純數播的時候,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成本內,做出有特色,并能夠超越自己的產品。最后,一套高度功能集成的音頻流服務器架構浮出水面,以自家開發的發燒級播放系統平臺PurePlay為核心,并且需要兼容大部分的音頻服務第三方應用平臺,例如Roon、uPnP/Dlna、NAS等開放式的音頻服務器,支持包括SACD ISO在內的幾乎所有音頻格式文件,支持768kHz,支持DXD352.8 等高格式文件播放。最后,更高素質的聲音表現被置于首位,由此誕生了AirCore。
Aircore的系統架構
Aircore的數字輸出測試圖
AirCore的系統整合度之高令人驚訝,和柏韻之前的數碼音頻產品一致,AirCore同樣基于自主專門針對音頻的一套簡潔的操作系統上開發的,包括AirDSD系列也是如此。應用優化的Linux操作系統,系統簡潔、小型化、穩定、安全是優化的宗旨。所以AirCore音頻服務器同樣采用經過優化的Linux server服務器系統平臺,經過深入的音頻優化、系統裁減,專門為音頻而規劃的嵌入式系統平臺。
MinimServer是UPnP AV音樂服務器,具有許多創新功能,可以更輕松地組織和瀏覽音樂收藏。如果您擁有支持UPnP AV標準的網絡音樂播放器,例如AirDSD,并且使用MinimServer作為音樂服務器軟件,用戶將從音樂收藏中獲得更多收益。
目前比較全面以及流行音頻服務器應該算是MinimServer了,國際幾大品牌的音頻服務器基本也是基于這套服務平臺的應用,基本上DLNA的協議應用都是基于這個平臺架構實現的,所以柏韻作為新一代的音頻服務器也用上這套流行的開放技術,以更加廣泛被使用的DLNA流媒MinimServer ,性能更強大,支持所有的DLNA App,例如:8Play,Bubbleupnp等。
SMB共享服務
SMB共享服務協議是一套最簡單直接,兼容性最好的文件夾共享服務器,可以直接網絡共享讀寫文件,支持Windows、Mac、Linux、Andriod、iOS所有的系統平臺共享讀寫,簡單高性能。所以AirCore音頻服務器的NAS共享性能及兼容性可以非常強大。
內嵌超級播放器——嵌入式HQPlayer
可能很多人還不怎么了解HQPlayer這套播放軟件,HQPlayer的嵌入式版本旨在構建基于Linux的音樂播放設備和數字音頻處理器。利用來自各種設備的數字輸出通過高級DSP管道實時處理的音頻。還可以用作UPnP AV渲染器,此外,還支持HQPlayer Control API。然而在Roon Core大腦系統里已經集成了HQPlayer的接口插件,通過Roon Core 也可以直接調用播放。
其實很多SACD都有多聲道版本,以往我們因為播放器材的原因,大多都忽略了,屏幕顯示2CH有誤,羅先生說下一版固件升級將解決這個問題
HQPlayer更是一套擁有自主的DSD超級濾波算法的DSD升頻處理技術,但這套算法并不是基于普通IC(FPGA/DSP)的,而是需要利用超級高配置的x86 PC平臺上使用,配置要求是Intel i5起步,最復雜的算法需要到i9處理器。
柏韻通過大半年的測試分析后,認為使用i7處理器運行標準復雜度算法的DSD升頻,效果已經非常滿意了,再加上一般音響發燒友由于功耗、噪音、散熱的問題而無需使用龐大的i9配置了,經過長時間的評估實驗,兼顧到音響發燒理念,柏韻選擇了Intel七代i7低功耗嵌入式硬件平臺。
Denon AVC-X8500H上顯示Multi CH in 7.1聲道
柏韻AirCore播放器
作為目前功能最強大的數字播放器,柏韻AirCore的確有很多讓人驚訝之處,例如它使用的HQPlayer,就號稱是目前最貴的音樂播放軟件,出來的音色華麗、音質細膩、飽滿耐聽。比計算機端常用的Foobar2000、J.River與iTunes,HQPlayer功能強太多了,聲音更秒勝QQ、多米、酷狗等一眾播放器。有關AirCore的強大功能已由主編黃學明介紹,以下我只說說AirCore的多聲道播放功能,事實上,柏韻AirCore可能是世界上第一部可以直解Surround SACD iso文件的高端數字播放器。
先說說怎么使用。AirCore不帶解碼,所以必須透過HDMI端口輸出數字信號,用家得準備一部環繞功放搭配。如果以藍光機播放SACD碟片,光纖與同軸端口只能輸出光盤上的CD層而已,要多聲道信號仍然得透過HDMI端口。SACD的Multi-Channel編碼和Dolby或DTS都沒有關系,播放時只需要環繞功放設置為Digital Direct就行,讓功放幫忙自動解碼。當然你可以附加其他環繞聲模式,例如我喜歡Auro-3D模式,讓更多環繞音箱發出聲音,包圍感與音樂廳氛圍更明顯。由于SACD碟片中的信號抓軌成iso鏡像文件時,已經包含多聲道的DST編碼,DST是一種無損壓縮的編碼格式,編解碼非常耗費CPU資源,2G主頻以內的處理器較難實現,所以大部分播放器都放棄對DST的支持,但柏韻AirCore卻能自動識別是二聲道DSD或多聲道DST格式,然后完整播出。換句話說,想聽到多聲道的信號必須用iso文件,不能抓軌成DFF或DSF格式,后二者只有二聲道的效果。
再說說多聲道一定更好嗎?拋開那些以二聲道信號Upmix重新混音的“偽多聲道”,真正DSD錄音的多聲道音樂,在寬帶音響系統上播放,可以再現的音樂真實度遠非CD所及。多聲道音樂的音場、定位、空間感、動態、細節等效果比兩聲道更輕易獲得。其中主要關鍵在于中置聲道,我們從六十年前Mercury唱片的錄音就能發現,重新發行的SACD完整重現三聲軌的母帶信號,多了中置聲道后空間情報、樂器密度、音場的立體感陡然增加。電影效果和高質量音樂錄音在觀念上是不相同的,直升機上空盤旋、子彈四處彈射的移動感都可以透過DSP制作,而多聲道音樂錄音只能在麥克風擺位上下功夫。很多發燒友不認同多聲道,因為普通家庭影院設備價格低廉,性能多達不到Hi-End級別,在音質表現上有限制。如果有機會透過高端設備來重播多聲道音樂,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同意,多聲道的立體包圍感是立體聲無法比擬的。
另外,多聲道還可以解決中頻不夠飽滿的問題。中頻是指平常所聽到的男女歌唱、大提琴、銅管木管、鋼琴、弦樂群等,可說是音樂中最重要的范圍。很多現代追求高透明,高分析力的音響系統,弦樂群聽起來都不夠飽滿綿密、欠缺木頭味;人聲不夠豐潤共鳴,木管與銅管尖尖瘦瘦;鋼琴聲顆粒細小,這都是中頻不健康產生的負面表現。由于多聲道是利用多只音箱來再生音樂,而非二只音箱力撐,并且把低頻段分出來給低音炮負責,所以每只音箱的工作量立刻減輕許多。喇叭單元失真更小、功放工作更容易、單元總振膜面積增加的情況之下,中頻當然聽起來更寬松更飽滿自然。而且,五只、七只甚至更多音箱一起工作,除了聲音輕松,對音場的空洞與樂器密度感都起了關鍵性的改善作用。中頻變好了,高頻也會跟著溫潤順滑,更柔軟多汁更甜美,不信你試試?
多聲道音樂制作主要是為了補足演奏空間反射的殘響,而不是一般電影的夸張戲劇性效果,所以環繞聲部分通常是音量不大的環境音,主要音場(舞臺)仍集中在前方,不要怕小提琴會跑到聆聽位置后面。大概3/4的SACD光盤都有多聲道編碼,除了早期有Krell SACD Standard、馬蘭士SA-12S1等5.1模擬輸出的SACD機,現在的Esoteric、Marantz、Luxman、Accuphase、CH Precision、emm Lab、Denon等機器卻只有二聲道輸出,難道我們只能用藍光機來播放?SONY曾出過一部SCD-XA5400ES,是唯一帶有HDMI輸出的SACD機,能直接輸出DSD信號給環繞功放使用,從2008年推出到2016年仍在生產,可見有市場上的需求。美國PS Audio也曾出過一部DMP轉盤,可以讀取多聲道SACD光盤,但有三組同軸數字輸出,分別對應左右主聲道、環繞聲道、中置聲道/低音炮,好像沒有任何環繞功放可以這么用吧?這部DMP轉盤甚至有三組HDMI端口輸出I2S信號,三組HDMI自然也是為了環繞聲需求,遺憾的是PS Audio自己沒推出環繞功放啊,所以不知道怎么用。
我倒是有機會聽過DMP轉盤搭配同廠的DS DAC解碼器,只用一組HDMI線連接,I2S輸出明顯好過同軸端。I2S有著更清晰明確的輪廓感,形體的實體感和密度都更好,在音樂細微之處表達得更深刻。大編制的管弦樂I2S輸出聽起來音場更開闊深遠,連定位和層次也更清楚一點。相較之下同軸輸出就各顯神通,即使都使用HDMI線,不同品牌產品也未必能適用,因為接腳定義可能不同。至于I2S會比較好聽的原因,是因為普通S/PDIF同軸端口僅送出數字資料,而I2S同時提供了復合資料(multiplex data)、位元時脈(bit clock)與字符時脈(word clock)。這樣一來,解碼器就能在收到數字音樂的同時,一并獲得時間資料,理論上可以消除時脈誤差Jitter。柏韻AirCore的HDMI并非輸出I2S資料,所以能連接任何一個牌子的環繞功放。
HDMI由Silicon Image(美國硅映電子科技)研發,SONY推廣的原意是讓影像及聲音使用同一條傳輸線,避免一些人買了SONY電視后卻不會接線。而好萊塢則需要版權保護,他們認為Intel研發的HDCP協議足以防止盜版,所以Silicon Image研發出HDMI芯片讓大家都能從這棵搖錢樹上撈錢。的確HDMI一開始并未考慮到音響效果,幸好視頻多為“同步信號”(在信號中帶有74.25MHz的時鐘信號),解碼器靠這個時鐘而不是自身震蕩器來判斷信號相位,環繞功放加上PLL鎖相回路后Jitter在一定程度內不會產生數據錯誤。S/PDIF同軸是“異步信號”(只有一根線傳輸資料沒有時鐘信號),解碼器要靠自建的22/24MHz時鐘來校正信號,所以總是會有一些誤差并造成誤碼。但HDMI并不完美,它的物理層載波為2.97GHz高頻率,在硬件部分要保證信號完整性和降噪需要更多技巧,HDMI分配器會產生額外jitter,過長或者質量不佳的線材也會帶來噪音干擾,所以HDMI線材會明顯影響AirCore多聲道的最終表現。我使用的1.5米Golden Sound純銀HDMI線,強烈推薦。
Penta Tone Music是由Polyhymnia International公司(前身是Philips古典部門錄音中心)與前Philips古典音樂主管們所共同成立。他們認為五聲道環繞音響終將取代傳統的兩聲道音響,所有一般愛樂者只要聽過他們的示范,都能夠輕易的體會到多聲道是更接近自然真實的音樂重播方式。目前Penta Tone分為二大系列,一系列是采用DSD直接收音錄制,另一系列是將Philips、Decca經典發燒錄音名盤采用DSD技術重新編輯制作。與過去的Philips一樣,錄音鑒聽采用B&W Nautilus音箱、vdH功放與線材。整體來說,Penta Tone的錄音人聲自然圓潤厚實、形體正確不夸大,器樂高貴柔美,小提琴聲更是溫柔婉,毫無銳利毛邊,音場空間真實如臨現場,音場排列層次分明,多數錄音都很精采。
我很好奇,直接播放SACD實體唱片與透過AirCore播放iso文件,哪一種效果比較好?既然找不到可以播多聲道的SACD唱機,只好以OPPO UDP-205藍光機為參考,同樣連接天龍旗艦AVR-X8500H環繞功放進行比較。選用Channel Classics唱片的《Love & Lament》專輯,里面的清唱曲、頌歌、大鍵琴曲充滿了巴洛克式的典雅及莊嚴,在教堂中的吟唱余韻飄逸,堂音豐富而華麗,荷蘭巴赫協會樂團及合唱團的演奏勾勒出清晰定位與空間高度。在多聲道系統下聆聽,女高音優美而深沉的歌聲被四周各部的男聲所環繞,定位浮凸立體,多了中置聲道后人聲的結像明確而且細節清晰,音場非常深邃有變化。實體唱片的樂器重量感,人聲共鳴感略勝一籌;AirCore播放的iso文件空間音場更大,教堂的遼闊感刻畫更細致,整體音色厚實溫暖又透明,二者表現在伯仲之間。
另一張Tacet的《Moving Real Surround Sound》測試專輯,收錄普羅高菲夫《彼得與狼》及圣賞《動物狂歡節》兩首以音效著稱的古典音樂作品。Tacet利用Neumann CMV3、M49、U47、球型等古董真空管麥克風制作的錄音,少了一點恢弘的氣勢卻多了精致與細膩,加上實境環繞技術提供了優異的360度包圍感,深淺遠近的層次變化非常豐富,真實得就象是置身在音樂廳一般。OPPO表現的清晰音場與定位能把聆聽者緊密圍住,達到“聽音辨位”的效果,油亮有光澤的音色就象是用手觸摸高級綢緞般舒適,完全沒有刺耳尖銳的高頻與模糊膨脹的低頻。AirCore表現同樣優異,音場又大了一圈,樂器活靈活現的四處穿梭。在《彼得與狼》中長笛扮演的小鳥在正前方的樹梢飛上飛下;豎笛扮演的貓在右前方的湖邊漫步;雙簧管吹奏的鴨子出現在左前方的籬笆里,第一小提琴演奏的彼得主題與低音管吹奏的爺爺,則住在左后方的房子里;由三把法國號飾演的大野狼躲在右后方的森林里,敲擊樂器代表的獵人槍炮聲,同樣在森林里發出逼真的聲響。AirCore把不同樂器的色彩表現得淋漓盡致,密度感與重量感稍遜于OPPO的實體唱片,透明度與細節卻能反超。如此成績大大出乎我的預期,因為手頭上的iso文件資源比實體SACD唱片多出太多,以AirCore的售價衡量,絕對是物超所值。
最后來說說多聲道錄音,最終音響效果的好壞除了與硬件有關,錄音良莠更是難究其責,但多聲道的錄音方式一直有不同分歧。譬如Channel Classics就不支持從四面八方傳來的環繞聲效果,錄音師Jard Sacks認為我們在音樂廳聽到的演奏,包括了樂團的直接音與周圍的反射音兩者混合,但他們在多聲道錄音時,更強調從前方過來的聲音。所以Channel 的SACD前方三個聲道所占的份量最重,而環繞聲道負責的僅是空間殘響與反射音的營造。德國的Tacet觀念卻又不同,錄音師Andreas認為環繞聲道的功能不應只限制在重現空間殘響,更要創造出完整的音樂包圍感。當我們在狹小的房間聽鋼琴演奏,不會刻意去聽鋼琴的位置,因為龐大的聲響充滿了整個房間,這就是音樂的包圍感。Tacet認為,既然已經使用了多聲道,當然要創造出兩聲道所無法達成的音樂包圍感。簡單說,Tacet對于再生現場演奏還是樂于以兩聲道的方式,讓大家回味音樂廳的感受;但Tacet Real Surround Sound的目標,是希望你不再是靜坐在舞臺下的聽眾,而更象是交響樂團的一員,環顧四周,各種樂器就如真似幻地漂浮在周圍。
Tacet有套司圖加特室內管弦樂團演奏的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編號S101,雙SACD),他們就實驗性的以五種方式處理六首協奏曲。第一號協奏曲樂團依然在前方,而環繞聲道提供的是空間殘響。第二號協奏曲的錄音象是樂團把人包圍在中央,小提琴與長笛分置前方左右兩側,黑管與銅管樂器放在后方兩側。第三號協奏曲把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放在音場的左、中、右側,后方則表現出空間高度的聲音包圍感。第四與第五號協奏曲擔任獨奏聲部的小提琴與兩只長笛放在正前方,樂團卻跑到后面去了,前后鮮明的定位讓音樂充滿新鮮感。第六號協奏曲讓獨奏樂器分居前后,樂團在左右兩側,如果坐在可以旋轉的椅子上360度繞一圈,每一個方向都有不同的面貌,是另一種別樣的聆聽樂趣。哪一種才對呢?第四、五號中那宛如觸手可及的定位效果;第六號所呈現的那份活生感,讓人真以為有一整個管弦樂團在家中。我覺得都很好,這就是玩多聲道的趣味之一,而柏韻的AirCore播放器以平民售價,讓建構多聲道音響的道路越發寬敞了。
最后補充,在發稿前AirCore進行了軟件升級,現在它也可以播放ts或m2ts封裝的視頻文件,但去掉視頻部分,只保留多聲道的聲音。我手中有為數龐大日本衛星錄制的音樂節目,都是ts封裝文件,聲音為AAC多聲道,透過AirCore播放屏幕為32Bit/48kHz PCM,也就是它會先轉成PCM信號再輸出,而不是源碼。藍光盤里面的m2ts封裝同樣可以順利播放,不管聲音是Dolby Atmos還是DTS:X,同樣都會轉成PCM再輸出。AirCore大概是除了藍光機之外,唯一擁有此特殊功能的HiFi播放器,一樣價錢,卻增加更多好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