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Windows用戶潛意識里會覺得蘋果Mac系統不好上手。然而事實上,Mac OS X遠比大家想象中的還要易用很多,很多時候不僅不輸給Windows,系統穩定性方面甚至還有優勢。只要你有一顆敢于嘗鮮的心,上手Mac會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Windows系統確實好用,很適合中國人,蘋果牌電腦只是外觀、做工很好,至于OS X系統就沒有什么吸引力了。“這就是目前絕大部分Windows用戶對于Mac的心態。那么蘋果的解決方法呢?用戶用不慣OS X沒關系,我們主動提供Windows驅動和安裝方式,讓大家在Mac上輕松安裝并愉快地使用Windows系統,只要你們買我的電腦就OK。這樣等于直接抹殺了多數Windows用戶嘗鮮Mac系統的可能。
如果一些用戶真的膩味了Windows系統,如今想要試試OS X,是否會有一些捷徑可走呢?答案是肯定的。下文我就以蘋果Mac最新的OS X Yosemite(10.10.3版本)為例,簡單講講Windows用戶如何快速上手Mac。
把Command鍵當Windows的Ctrl鍵熟練使用 你就成功了一半
這里我們用Mac和Windows的筆記本鍵盤為例進行對比。Mac的command鍵很多時間就如同Windows的ctrl鍵,系統常用的快捷操作都需要它。只要你仔細研究一番就能發現,這兩個快捷鍵除了在鍵盤上的位置有所區別外,大多數快捷鍵功能都如出一轍:Windows下復制、粘貼的快捷鍵是ctrl+c和ctrl+v,Mac下就是command+c和ctrl+v;Windows下快速關閉當前窗口的快捷鍵是ctrl+w,Mac下則是command+w。只要能快速掌握command組合鍵的使用技巧,Mac系統上手就會變得非常快。
花點時間研究系統偏好設置 它就是Windows里的控制面板
大家對Windows系統里的控制面板已經不能再熟悉了,Mac里也有類似的系統偏好設置,幾乎最常用的系統屬性調整都能在這里找到,分類邏輯比控制面板還要合理,能玩轉控制面板的你,搞定這個也是易如反掌。
了解OS X桌面模塊功能 掌握更多操控技巧
很多Windows用戶會對Mac屏幕左上的菜單條感到困惑,因為它老是變來變去。其實這里的邏輯也很簡單,當前正在使用那個軟件,左上的菜單條就會變成此軟件的菜單欄,這絕對是一個巧妙的設計。
Mac系統的右上菜單欄很直觀,和Windows的右下菜單欄功能基本相同,我們可以在這里設置WiFi、輸入法,了解電池電量、當前日期等,甚至還可以在這里直接開啟Spotlight搜索和打開系統側邊通知欄,所以熟練掌握這一塊區域的功能也很重要。
用戶上手Mac時找不到“我的電腦”也是普遍現象,其實它就在Finder菜單欄的“前往”中,這里我們還可以快速查看各種分類文件,也是非常實用。
Mac除了強大的Command組合鍵外,空格鍵的預覽功能同樣給力,Windows下往往需要左鍵雙擊或者右鍵彈開菜單再選擇的操作,Mac下只需按一下空格鍵就能完成。我們可以用這個功能來快速查看硬盤和文件屬性,也可以快速打開照片和Word文檔等,掌握后能顯著加快系統使用效率。
熟練使用觸控板 它就是OS X的精髓所在
Mac的觸控板到底有多好用,我想同時使用過Windows和Mac的用戶最有發言權。不久前蘋果發布了12英寸新MacBook,同時升級了13、15英寸MacBook Pro,這三款產品的觸控板都使用了蘋果最新的Force Touch壓感技術,絕對是目前體驗最出色的觸控板。
蘋果還貼心的在觸控板設置選項里提供了各個功能的演示動畫,初次使用也很容易上手。以前有人常說這塊觸控板就是蘋果OS X系統的精髓所在,一開始我持懷疑態度,后來自己使用Mac后才深深體會到這種說法并不夸張。外出移動辦公不帶鼠標時,蘋果這塊觸控板真是太好用了,Windows筆記本觸控板和它相比差距有點大,因此想要快速上手Mac,蘋果強大的觸控板操控您一定要熟練掌握。
蘋果在推出具備一定手勢操作的無線鼠標后還推出了觸控板,功能完全等同于筆記本上的那塊,而且面積更大,用它來替代鼠標已經成了很多Mac用戶的選擇。對于剛剛上手Mac的Windows用戶來說,像圖中右側這種專為Windows優化的鼠標也是不錯的選擇,即使它并不支持手勢操控。
因為我們可以利用Mission Control來提升傳統鼠標的操控模式,以達到蘋果鼠標、觸控板類似的多手勢控制效果。我們只需要將鼠標指針移動到屏幕四個邊角就能實現預先設計好的界面切換,效率同樣很高。
將常用U盤、移動硬盤轉成雙系統通用的ExFAT格式
以前Windows下使用過的U盤、移動硬盤在Mac電腦上只能讀不能寫,這也是用戶上手Mac時經常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利用磁盤功能將U盤、移動硬盤格式成為ExFAT模式即可,這種模式也沒有單個文件最大4GB的限制,適用面最廣。
花時間去熟悉那些你常用的軟件
Windows系統的一些日常軟件,Mac其實也都有,只是界面、交互設計上有較大差異,這里很難找到快捷途徑,只有靠平時多用了。以上就是我日常使用的一些Mac軟件,這臺2010款MacBook也是我目前的主力工作電腦,除了玩游戲不給力外,其它方面真心夠用。
總結:
做任何事情,邁出扎實的第一步往往最難,Windows用戶上手Mac系統亦是如此。就Mac系統本身而言,它在保持足夠差異化細節的同時,在很多操作邏輯上又非常靠近Windows系統,理論上Windows資深用戶上手Mac會更快。
目前阻礙Windows用戶嘗鮮Mac系統的最大原因還是慣性思維加不愿改變:Windows已經足夠好用,干嘛還要去從零開始學習使用Mac系統?Windows系統加Mac電腦才是最佳搭配等等。當然這類用戶的觀點也不無道理,我也無意去勸說他們做出改變。對于那些目前想要試試Mac系統卻又心存疑慮的朋友,希望本文介紹的一些上手技巧能夠對你起到幫助。■
微軟在Win10上搗鼓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可結果……還是難以令人滿意,特別是不倫不類的UI!其實Win10的底子還是不錯的,新技術用了不少,外觀也比之前更有顏值,但……總感覺缺了點什么!有沒有羨慕隔壁的Mac界面的整齊劃一?以下這五款神器,就能讓你的Win10瞬間變身macOS。
Win10 or macOS
1. My Dock
Dock欄絕對是Mac系統的最大看點,不光是方便,那獨特的顏值也無時無刻吸引著很多人。My Dock是一款高度模仿Mac Dock的小工具,簡單來說,它能模仿兩大功能。一是底部Dock欄,二是窗口動效。
逼真感膩人的Dock欄
My Dock的Dock欄絕對能和真正的蘋果一拼高下。鼠標劃過會有動態縮放,縮略圖也和真正的Dock一模一樣。左側是應用程序,右側是已打開窗口。除了各種Windows程序外,你還可以在里面找到Finder、日歷、時鐘、天氣、Siri、Launchpad這些“原汁原味”的Mac元素。當然僅僅是圖標而已,真正的功能還是由Win10里的相關模塊承擔。
動態效果對標Mac,包含最小化、還原,以及程序啟動。整個過程沒有卡頓,就像真正的Mac電腦一樣絲滑柔順。而且這個動效并不僅限于文檔,只要是窗口,無論程序還是系統,在執行上述操作時,都能看到動畫的出現。
2. My Finder
如果說My Dock解決的是任務欄問題,那么My Finder處理的就是Mac頂部的菜單欄了。Mac頂欄是一個類似于Win10任務欄一樣的東東,卻可以根據當前所打開的程序自動變化。比方說當你啟動Word軟件后,頂欄會顯示出一些與Word有關的菜單項,而當打開Photoshop后,這里又會變成PS里的相關命令。
模擬Mac頂部菜單欄
頂欄右上角是系統參數顯示區,類似于Win10的系統托盤。這里你能看到很多與Mac外觀相近的元素,比如日期、時間、內存、CPU占用率等,甚至還有和Mac一模一樣的通知提醒以及音量指示條。
原汁原味的Mac版“提示條”
3. WinDynamicDesktop
WinDynamicDesktop是一款能夠跟隨時間自動變化的壁紙程序,用以模仿MacOS里另一項神奇功能——動態桌面。首次啟動后,我們需要授予軟件定位權,以便它能根據我們當前所處的位置,實時確定日出日落時間。和Mac里的同款功能一樣,WinDynamicDesktop也并非簡單地跟隨時間自動切換壁紙,而是根據用戶所在地的季節變化,再結合時間進行切換。簡單來說,就是你那里天黑了,電腦桌面也會天黑!
遺憾的是,WinDynamicDesktop本身并沒有內置壁紙,需要我們手工下載。而且由于服務器在國外,因此下載速度非常非常非常……慢。而這,也就是這款軟件最大的遺憾了!
4. MacType
光從軟件名稱上看,相信大家已經猜出它是做什么的了。眾所周知,Windows的字體渲染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特別是在2K、4K這樣的高分辨率屏幕上,與Mac的字體渲染完全不是一回事。MacType就是一款能在Windows上,模仿Mac字體渲染風格的小軟件。
開啟MacType前后對比(點擊看大圖)
軟件使用簡單,直接安裝即可。這里考慮到不同用戶間的設備差異,自帶了若干配置文件。不過個人感覺默認(Default)的效果就已經很好了,如果沒有特殊需求,保持現狀即可。實際效果參看上圖。
5. Listary
用過Mac系統的童鞋,一定會對它的“聚焦搜索”(Spotlight)贊不絕口。的確,相比之下Windows的自帶搜索簡直太爛了。Listary是一款類似于Spotlight的全局搜索工具,同樣支持熱鍵調出(雙擊兩次Ctrl鍵)。你可以通過輸入框,任意搜索你想要的程序或文檔,哪怕只記得其中的幾個字。
除了搜索功能外,Listary也支持簡單的數學運算,以及窗口空白處雙擊,來調出快捷菜單。相比Spotlight,Listary無論在外觀還是功能方面,都毫不遜色。
寫在最后
以上就是本期要給大家推薦的幾款小軟件,盡管搗鼓的過程可能略顯繁瑣,但完成后的效果,絕對值得你折騰一番!
欣賞你那美如畫的“macOS”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