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7年市場統計,win7系統占有率在48%左右,居第二位的是Windows10系統,占有率23%左右,后面還有XP系統、win8、Mac OS X等其他系統。
Windows7系統目前來說還是占有用戶量最大的操作系統,至今轉眼Win7(2009年發布)系統已經發布10年之多,對于一款操作系統來說,已經比較長命了。
Win7雖然仍非常流行,但遺憾的是微軟將在2020年對其停止任何技術支持,具體時間是2020年1月14日。主流支持已經結束,目前進入擴展支持階段,這意味著Win7系統只剩下Bug修復和安全更新,不會再有任何新功能。微軟德國發布博客鼓勵督促Win7用戶升級到最新的Win10系統,這款“最后”的Windows系統目前已經占據全球桌面操作系統25%的市場份額。
另外微軟還警告Win7系統架構已經過于老舊,安全性得不到保證,并且會增加額外成本花費。Windows10系統提供最大的安全性保護,96%的企業公司正在評估Win10,另外Win10能夠獲得Intel、AMD和高通最新處理器支持。
Win7已經慢慢變得老態龍鐘,不再先進,正如同此前的Windows XP一樣,會遇到日益嚴重的網絡安全威脅。微軟希望Win7用戶盡快升級到Win10,獲得持續不斷的功能更新和安全技術支持。
win7和win10系統相互對比:win10開機時間相對快一些;win10自動更新,會時而修復BUG等,但偶爾自動更新了系統就開不了機了……win7一直比較穩定,這也可能是使用率較高的原因。
2020年,隨著微軟對win7停止更新,加之現在新的電腦CPU等要求,大部分電腦系統強力支持Win10系統,從而使得Win10系統占有率穩步增加。
而在人們日常使用電腦過程中,總有不小心出現。一個不小心刪除了重要文件資料、手疾眼快一下子格式化了整個分區或硬盤……在win7系統中,刪除或格式化硬盤后,沒有再度寫入很多數據,一般數據都是能夠較完整恢復出來的。
而在win10系統下,造成的刪除或格式化,硬盤底層數據區,雖然還記錄著,但是數據恢復行業的軟件,根本解決不了。行業內稱,Windows10系統下造成的刪除或格式化后,底層數據區已經被加密,無法像win7一般輕松簡單解決。據悉某同行能嘗試破解,但費用接近一個W,所以一般建議客戶放棄。
相對各個系統,有著各自的利弊,對于出現數據問題,只有謹慎操作!
SSD新品情報:
如果你在國慶假期開始前通過京東預定了浦科特新推出的M10e固態硬盤,現在應該已經發貨了。不同于常見的旗艦級7000MB/s產品,M10e是一款定位高性價比的PCIe 4.0 SSD,它的問世有助于拉低PCIe 4.0門檻,讓更多玩家享受到新一代鎧俠112層堆疊BiCS5閃存的魅力。
接下來我們來看假期期間新發布的SSD產品,首先是西數藍盤SN570。在西數的一番運作之下,SN550徹底降入和SN350一樣的入門級范疇、SN750SE則是跟浦科特M10e類似的入門PCIe 4.0產品,在新SN550與SN750 SE之間騰出的空間就留給了SN570。
藍盤SN570依然采用無外置DRAM緩存設計以節省成本,由于采用了新一代112層堆疊BiCS5閃存(鎧俠和西數聯合研發、生產),SN570可以提供最高3500MB/s讀取速度和最高3000MB/s的順序寫入速度,以四通道的主流級主控跑滿了過去8通道旗艦級主控才能達到的PCIe 3.0 x4接口帶寬。西數還對外媒承諾,SN570未來不會偷換QLC閃存。
隨著PCIe 4.0成為高端首選,無DRAM緩存的4通道方案在搭配新一代高帶寬閃存后填補了高性能PCIe 3.0 SSD市場空缺。類似SN570的產品除了三星980之外還有微星最近宣布的M390、江波龍的XP1000等等。
美光則剛剛推出了PCIe 4.0接口的企業級固態硬盤7400系列。美光7400沿用了7300系列中使用的96層堆疊3D閃存,但外形尺寸一舉增加到7種:U.3(15mm)、U.3(7.5mm)、E1.S(25mm)、E1.S(15mm)、E1.S(5.9mm)、M.2 22110、M.2 2280,豐富的規格可以滿足各種數據中心對高性能存儲的需求。
美光7400系列使用了美光自主研發的主控、自家DDR4 DRAM緩存和自家NAND閃存,最高6.6GB/s的順序讀取速度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前段時間PCEVA評測過的英睿達P5 Plus,不過目前還不清楚二者的主控是否存在一定關聯。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企業級的7400系列擁有更高的寫入壽命,并且配備了硬件自加密、斷電保護、安全簽名固件等企業級安全特性。
由于空間上的限制,M.2 2280規格的固態硬盤很少能見到完整斷電保護,美光7400有可能在這方面開創了一個先河。
Win11的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大家想先聽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還是先從好消息說起吧,Windows 11已經從10月5日起正式發布,這次微軟沒有磨嘰,也沒有像網友討論中那樣區分美國當地時間還是北京時間:很多朋友在10月5日白天就順利升級到Windows 11正式版。
對于未能滿足TPM2.0和限定CPU型號的電腦,微軟也網開一面,提供了官方的跳過檢查方法:打開注冊表編輯器,展開HKEY_LOCAL_MACHINE\SYSTEM\Setup\MoSetup,創建一個名為AllowUpgradesWithUnsupportedTPMOrCPU的DWORD值,并將其設定為1即可跳過對TPM和CPU型號的檢查。
壞消息是Windows 11似乎沒有逃過“新系統會對舊硬件負優化”的魔咒。首先是AMD銳龍處理器用戶都遇到了L3緩存延遲暴增3倍、CPPC2首選內核可能不生效的雙重系統BUG。前者會影響內存密集型應用,受影響的程序預期性能影響在3%到5%之間,游戲性能影響更是可能高達10%~15%。后者會影響銳龍的加速頻率,尤其是65瓦以上TDP、8核心或更多的銳龍受到的影響更明顯。
相比微軟的反應遲鈍,AMD率先站出來指出了問題所在,第一個BUG將在本月內通過Windows更新進行修復,第二個BUG則需要通過軟件更新進行修復,有可能是新版本的AMD芯片組驅動或是搭載新版本AGESA微碼的BIOS更新,預期在本月內完成修復。AMD建議受影響的用戶繼續使用Windows 10操作系統。
至于英特爾處理器,小編在酷睿i9-9900K上進行了一些測試,初步結果顯示同等硬件下Windows 10啟動應用程序的速度比Windows 11快8.5%。希望這是新系統問世初期軟件支持不完善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