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11正式版更新也有幾天了,相信有不少網友都在觀望新系統值不值得升級。從微軟當時的宣傳來看,Windows 11在整體的設計風格、動畫效果以及功能細節上都有了不少提升,我自己作為一個數碼愛好者當然也眼饞的不行。在糾結一番后,本著給各位“掃雷”的心態,我還是把自己的主力臺式機莽上了Windows 11。
升級到Windows 11的體驗相當無縫:在開啟了主板的TPM 2.0后(教程可以上網查詢),只要下載微軟官網的升級助手即可一鍵完成下載和安裝。
Windows 11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時間居中的解鎖界面了,但從功能角度來說,新版的解鎖界面和Windows 10依舊沒有任何區別。
Windows 11的第二個主要改動,就是開始按鈕以及任務欄被改為了居中。從使用體驗上來講個人認為是倒退了——在只使用鼠標時,我總喜歡習慣性的將鼠標甩到左下角打開開始菜單,然后滾輪下拉尋找我需要的應用;而不是目光移到中間尋找開始按鈕。
不過,在體驗了Windows 11的新版開始菜單之后,我覺得我這個習慣應該是可以放棄了——因為Windows 11的開始菜單相當難用!在打開開始菜單后,會發現開始界面被分為上下兩欄,上半部分可以固定應用圖標,下半部分則是“推薦項目”。
新版開始菜單有兩個地方讓我相當無語,首先就是取消了常駐的應用列表,想要尋找所有應用必須點擊右上角的“所有應用”圖標,步驟比Windows 10多了一步。而系統默認在上半區固定了12個應用,在把自己常用的應用固定到這里之前還要先一個個手動給他們取消固定,一下子就讓我感到十分煩躁。
而開始界面下半部分的推薦項目體驗就更加奇怪了——在以往使用Windows時,我都習慣以磁盤、文件夾的形式整理文件,而非系統為我推薦的最近使用項目,后者給我的感覺就是相當凌亂,一堆東西混雜在一起。而雖然可以在個性化設置中關閉推薦,但關閉后開始界面的下半部分還是會留一大塊的空白空間,催促用戶打開“推薦項目”,相當無語。
除了這個體驗相當奇葩的開始菜單之外,Windows 11另一項吸引我的功能——分屏,也被證明是中看不中用。微軟在發布會和各種渠道都嘲風過Mac系統不能自由分屏,還在Windows 11上隆重推出了在標題欄就可以選擇分屏布局的功能。
然而問題在于,這項功能只對系統應用以及UWP應用起作用!傳統的Win32應用比如Firefox、Chrome等都沒有適配。本以為這是一個集成在窗口和標題欄API里的功能,結果還是需要第三方應用進行適配,那我一下子心就涼了半截了——誰都知道微軟的第三方號召力基本就是一團糟。
這兩項核心新特性的殘廢,讓我一下子就對Windows 11沒了興趣。雖然它的動畫效果和圓角UI都更加精致,但毫無長進的功能體驗以及難用的新版開始界面都降低了我的工作效率。對我而言,Windows 11基本就是一個體驗降級的Windows 10皮膚罷了。這也是我選擇退回Windows 10的原因。
不少人第一次接觸電腦使用的必然都是windows,從Windows 98到現在的Windows 10,老用戶們通常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上一代系統有多好用,那么下一代系統必然就有多難用,比如Windows 2000和Windows Vista。雖然windows 7剛出來的時候也有不少Windows XP的用戶表示抵制,不過隨著windows 7變得越來越穩定,很多用戶也架不住老舊的Windows XP升級了。
微軟方面其實一直非常鼓勵用戶升級新系統,尤其是windows10自2015年推出以后已經免費2年之久,原定于2017年12月31號關閉的免費升級通道近日又再次延期。外界普遍認為,微軟此舉是為了讓更多的用戶升級。根據NetMarketShare公布的數據顯示,win 10的增長出現停滯,只占到了市場份額的25%,win 7卻又一路漲了回去,從原來的47.2%升至48.1%。
為什么這么多用戶鐘愛windows 7而不喜歡Windows 10呢?可能連微軟自己也想不通這個問題。Windows 10吸取了windows 8的不足,在界面上做了改動,把開始菜單還了回來。同時又融合了windows 8的優點,保留了開始的屏幕界面。另外,windows 10又加入了游戲錄屏、直播等全新的功能。總體而言windows 10的進步還是非常大的。
不過如果考慮到兼容性和穩定性的話,windows 10確實是比不上windows 7。不少用戶抱怨windows 10特別容易藍屏或者崩潰,更新推送頻率也非常多,每次更新的速度相信經歷過的人都會懂。這大概就是許多人依舊選擇windows 7而不想升級windows 10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隨著游戲和軟件的更新換代,升級windows 10不過是遲早的時,但是那時候windows 10基本已經非常穩定,兼容性應該也不會比現在的windows 7差。
你是為什么不想升級的呢?可以留言討論一下。
作者:小謙,微博@小謙筆記,微信公號:小謙筆記(xiaoqianshuo),關注科技的第一手新聞資訊,行業交流。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回復評論有驚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