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高效更改備份文件
有時候將處理大量的文件放在一起,時間一長就不知道文件夾下的文件該備份哪些,不該備份哪些了。其實利用WinRAR的功能就能夠很輕松地備份文件,而且還可以保證是最新的呢!
先將備份文件夾下的所有文件壓縮在一個backup.rar文件中。以后在WinRAR中選中這個備份文件夾,點下工具欄上的“添加”按鈕,并注意這時選擇更新模式為“添加新更新文件”(圖1),這樣該備份文件夾下的所有新增和新修改的文件全部加入到backup.rar文件中了。
每天下班之前執行同樣的操作,以后只要打開這個文件,就能夠保證你的文件是最新的。
● 借用內存虛擬盤壓縮提速
很多軟件都會產生臨時文件,默認情況下它們會放在C盤某個文件夾中,時間一長,會影響系統性能,WinRAR也不例外。如果我們有多余內存空間,將其虛擬一個盤符出來,將WinRAR臨時文件保存在此虛擬盤中,就會大大提高壓縮效率。
在WinRAR中選擇“選項→設置”,打開“設置”窗口,單擊“路徑”標簽,在“臨時文件解壓的文件夾”后面輸入或者單擊“瀏覽”按鈕選擇虛擬盤符,同時取消“僅用于可移動磁盤”復選項(圖2)。
當我們從RAR壓縮包中拖放文件到文件夾中時,所有文件將會被會放到此文件夾下,再從此文件夾拷貝到我們拖放的文件夾下。因為是在內存中以閃電速度讀寫,所以較之硬盤讀寫臨時文件要快很多。
● 用WinRAR管理隱藏文件
有時候我們要對隱藏文件或者系統文件進行一些編輯,例如boot.ini之類的文件。這個時候就要先通過“文件夾選項”設置選擇“顯示所有文件”和“顯示系統文件”,最后才能編輯。編輯完成后還得再把設置修改回去,非常麻煩。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利用WinRAR來操作完成。
啟動WinRAR,選擇要編輯文件所在的目錄,這個時候不管系統文件是加密文件或者是隱藏文件,全部乖乖顯形。選中文件直接雙擊就可以正常打開操作,可以把WinRAR當作強力資源管理器來使用。
● 抓圖后不需要再轉發郵件
有時候,在外邊上網發現了好圖片,希望把抓下來的多張圖片直接收藏到自己的郵箱中,傳統的做法是先將圖片保存下來,然后再給自己的郵箱發郵件。其實,可按如下方法實現抓圖和發送一步到位。
以使用SnagIt抓圖軟件為例,單擊“輸出”設置按鈕后面的小三角按鈕。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E-mail命令,在該菜單下方選擇“屬性”命令,彈出“輸出屬性”設置窗口,選擇“發送E-mail”選項卡,在該頁中進行郵件參數的設置。如果你每次發送的目標郵箱不相同,那么需要選擇上面的一個選項“每次提示E-mail設置”,這樣在每次執行抓圖操作后,軟件會提示你命名收件人的地址;如果你每次發送的目標為同一個郵箱,那么只要選擇下面的一個選項“不提示。使用預設的默認E-mail”,并在下面定義“收件人姓名”“指定地址”、“主題”“信息文本”等,按“確定”按鈕即可。
這樣設置之后,抓圖后圖片會直接自動發送到設定的郵箱中。
● TXT長文檔編輯快速定位
用EmEditor編輯長文檔或有很長代碼的源程序時,如何記住上次的編輯位置并迅速到達目標所在?
我們可以通過安裝行號顯示插件,借助于這個插件,我們可先打開行號顯示功能,當你想要轉到一個長文檔的某一行時,只需要記住行號,然后用一個跳轉命令Ctrl+G即可以準確地到達目標行。
● 用藍光刻錄備份硬盤或分區
借助刻錄軟件Nero,可以通過將硬盤驅動器的所有分區數據直接存儲在藍光光盤上,從而達到對硬盤或分區進行備份的目的。使用者可同時備份及還原多個文件系統與分區。但并不是所有文件系統都可以還原在不同的硬盤上,在這種情況下Nero會警告使用者。使用此功能前,請確認每個硬盤分區,至少還有10%的可用空間。
要進行硬盤或分區的備份刻錄,請通過Nero“刻錄器→刻錄硬盤啟動器備份”命令啟動硬盤備份刻錄程序。
使用該功能,正確的備份方式,應該是備份沒有在使用的文件系統,使用中的文件系統會有變動的文件結構,很容易造成備份數據的缺少。因此在備份時,請關閉其他程序。備份前會顯示使用中的文件系統,如果使用者需要備份使用中的操作系統,最好在開始備份前先重新啟動。
● 畫八類標準方向線技法
用Windows自帶的畫圖軟件畫圖,如果我們把東、西、南、北和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稱為“標準方向”,那么如果要畫這些方向中的任何一個,不是用畫線工具一下子就能畫得正好,往往總是難以把握準確的方向。這時,請先按住Shift鍵,在工具箱中單擊“直線”按鈕,然后在工具箱下面單擊選擇線寬,拖動指針,即可繪制八個方向的準確線條。
更多科技趣聞剖析,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差友們,聽說過 ZIP 炸彈嗎?
一個很小很小的,幾十 KB 的壓縮過后的文件,解壓以后有幾百萬 GB ,好像炸彈一樣。
在繼續介紹它之前,差評君想先問問各位都用過哪些壓縮軟件。。。
WinRAR ?
或者 2345 好壓?
還是開源的 7 - Zip ?
其實壓縮軟件雖然五花八門,但目的都很單純:
把文件占用空間縮小。
不過差評君上面提到的壓縮軟件,又不單純是縮小空間。
JPG 圖片 , MP3 音樂格式也起到了壓縮作用。
但是 JPG, MP3 們執行的是有損壓縮。
一旦個文件被有損壓縮的時候,會損失一部分數據。
損失的代價就是,你無法從被壓縮的文件還原出壓縮前的文件。
圖片,音樂等多媒體在有的時候考慮可用性和傳播性,對這樣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
但對許多通用數據來說,往往需要的是無損壓縮,比如 .zip 。
對于無損壓縮來說,算法非常重要,不同的算法能實現的壓縮率和速度有很大差別。
如上圖所示,主流的算法一般在 30% - 40% 。
而文章一開始介紹的 ZIP 炸彈,是一個名為 42.zip 的文件。
它的初始大小是 42KB , 解壓密碼是 42 。
解壓之后的大小,足足有 4.5 PB 。
嗯。。。就是這么囂張。
解壓這個 42.zip 以后會出現 16 個壓縮包,每個壓縮包又包含 16 個,如此循環 5 次,最后得到 16 的 5 次方個文件,也就是 1048576 個。
這一百多萬個最終文件,每個大小為 4.3 GB 。
因此整個解壓過程結束以后,會得到 1048576 * 4.6 GB=4508876.8 GB
也就是 4508876.8 ÷ 1024 ÷ 1024=4.5 PB
還有比它更囂張的。
一個叫做 droste.zip 的大小為 28 KB 的文件,一旦被打開了以后,就會無限解壓縮生成一份同樣的文件,直到永遠。
這個文件名靈感應該取自德羅斯特效應 ( Droste Effect ),是指一張圖片的部分與整張圖片相同,無限循環。。。如下圖↓
這個名字源自一家叫德羅斯特的可可粉廠商做的商品包裝。。。
注意女仆手上拿著的產品圖
咳咳。。。扯遠了。
總而言之,這個 droste.zip 的核心原理就是輸出結果為自身。
舉個例子,制作者大概做了這么一件事:
在引號里重復這句話 “ 在引號里重復這句話 ”
然后解壓縮之后,硬盤就。。。 BOOM !
當然。。。也有劍走偏鋒思路不同的。
有一段名為 《 彗星撞地球 》 的影片,也展現了神奇的壓縮比率。
這段 3D 影片如果直接放出來要 15 G 左右,效果。。。放在它出生的年代 2000 年還真不差。
這個壓縮過的大小只有 64 KB, 壓縮了 25 萬倍 !
實現的原理其實不算通常意義上的壓縮。
而是制作組 Warez 做了一個 64KB 的可執行 EXE 文件,運行的時候會調用顯卡,CPU 及內存等等及時渲染動畫。
打個比方,動畫就好比連環畫,傳統影片是畫好的一冊,而這個 《 彗星撞地球 》 則是看的時候現場一幅幅畫。
差評君用錄屏軟件錄了 7 分鐘都要 2.27 G 。( 當然,這和現代顯示屏分辨率比較高有關系 )
那么問題來了。。。
一個文件的壓縮率有極限嗎?
有,可以由信息學之父克勞德·香農提出的信息熵函數算出來。
不過 42.zip 也好,droste.zip 也好,不適合套用香農提出的極限。
因為這兩個文件為了達到驚人的壓縮比,有大量刻意重復的數據,這種重復數據在壓縮的時候是可以被丟棄的,沒啥實質性內容的信息。
那么。。。
如果動畫還有點傳播意義, 42.zip 和 droste. zip 還有啥意義呢?
這兒就要提就是 ZIP 炸彈之所以被稱作 “ 炸彈 ” 的真正原因了。。。
除了會 “ 爆炸 ” , 這玩意兒其實是拿來攻擊別人的。
某些病毒制作者利用殺毒軟件會掃描壓縮文件內部的特性,會把 ZIP 炸彈連帶病毒一起發到目標電腦上。
而 ZIP 炸彈表面上看起來很小,易于傳輸,但實際上掃描起來非常花時間。
趁著殺毒軟件忙著掃描 4.5 PB 的數據,被占用時,病毒軟件就可以趁虛而入了 ~
差評君昨天說了啥來著。。。
干黑產的,角度刁鉆得讓人折腰。
不過現在很多殺毒軟件已經有辦法避開這種 zip 炸彈的佯攻了,這個話題漸漸地拋開了黑產。
一直以來壓縮算法是算法研究里津津樂道的話題, Huffman 樹, LZW 字典等等。。。
用程序解決信息問題的姿勢,仔細一琢磨也挺有意思的不是?
圖片來源:
BetaNews
tylerbrownblog
Tom’s Hardware
steemit
參考資料:
Quora 問題《 What is the most compressed file ever? 》
知乎問題 《 世界上最大的文件壓縮率是多少? 》中,用戶 @何先森飯掃光, @羅翔 的回答。
維基百科詞條 “ 自產生程序 ”
維基百科詞條 “ zip bomb ”
如果你好奇這些文件玩兒起來是咋回事,差評君在這提供下載鏈接,微信公眾號后臺回復 “ 壓縮 ” 就行。
“ 借一部說話可以變成借萬部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