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發布、下線;登陸、發布、下線;登陸……
這是不是作為廣告媒體人你的真實寫照?
屏幕多,用了各種品牌的控制器,為了發一個節目,不斷的登陸各個平臺,發完一波節目,早已筋疲力盡。
是不是苦苦祈禱要是所有的屏幕都能在一個平臺上就好了。
現在,給你你想要的——
S6播放器將各廠商屏幕都適配到云平臺上,只需要進行簡單的配置及連接操作,就可以將您的屏幕連接到平臺上統一進行管控、發布;不管您是同步LED大屏,還是使用Windows連接的LCD屏,都可以簡單的連接至平臺,您的屏幕們終于可以“闔家團聚”,不用再分散在各個平臺上每次發布節目都不斷繁瑣的登陸了。
通過S6播放器連接的屏幕,無論哪個品牌的屏幕,都像仰邦控制器一樣進行節目發布、狀態查詢等,減少學習成本。云平臺還支持S6播放器的監播功能,通過監播功能進行屏幕監看,畫面更流暢,使用更省心。
S6播放器使用唯一碼驗證(iLEDCloud平臺使用安全證書),保證屏幕的唯一性,防止盜用盜連,一屏一碼(證),守護您的屏幕使用體驗。
進入iLEDSys平臺后進入 高級功能-S6播放器接入,在右下角點擊
按鈕后彈出如圖所示彈窗,彈窗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您的屏幕信息;提交后屏幕生成成功,點擊該屏幕右側的
按鈕復制唯一碼;此時您可以在屏管理處看到對應的屏幕,但是此時該屏幕還處于未連接狀態無法使用。(iLEDCloud平臺創建完成后采用下載證書的方式進行連接)
iLEDSys平臺S6播放器管理界面
iLEDCloud平臺證書申請界面
第二步,您需要在您屏幕實際連接的電腦上下載并安裝VPagent軟件,安裝完成后啟動軟件,如下圖所示,輸入1后回車,軟件啟動成功后,進入S6播放器配置頁面。
S6播放器軟件啟動界面
第三步,進入S6播放器配置頁面后,您可根據您的證書及屏幕實際情況填寫對應的信息并填寫您在平臺申請生成的屏幕唯一碼(使用iLEDCloud時,需要上傳您所下載的證書),這里需要保證您所輸入信息和申請時保持一致;輸入完成后點擊保存設置,即配置成功,這時候您可以到屏管理處查看屏幕是否已連接成功。(如未連接成功可先等待片刻,若仍無法連接可以聯系客服詢問)
S6播放器對應iLEDSys平臺配置界面
S6播放器對應LEDCloud云平臺配置界面
(1) 一體化智能水位采集裝置
在國家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大背景下,我公司積極研究開發地下水位監測系統相關設備,已成功研發出一體化智能水位采集裝置;相關性能及技術指標符合水利部《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技術規范(SL 61-2003)》等標準要求,相關數據通訊協議已通過水利部《水資源監測數據傳輸規約(SZY206-2012)》、《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送審稿)》符合性檢測。
(2) 無線雷達水位計
是由導波水位計加無線發射裝置組成。
(3) 井口保護裝置
我公司在根據地下水監測井的現狀,自制研發出鋼制井口保護裝置,便于安裝和運輸,根據現場情況選擇安裝;更有利于保障地下水監測井井口及自動監測裝置的安全, 同時也保證通信數據的傳輸。
二、系統簡介
地下水位監測系統結合已有的監測井網,建立地下水監測井網,充分利用現有的通信網絡和設施,形成一個集地下水信息采集、傳輸、接收與處理為一體的初步的信息系統,基本實現對區域的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和超采區的有效監測;為各級領導、各部門和社會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地下水動態信息,滿足科學研究和社會公眾對地下水信息的基本需求,為優化配置、科學管理地下水資源,防治地質災害,保護地質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自治區重大戰略決策提供基礎支撐,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系統功能
(1) 采集功能:采集地下水井水位數據,且監測站點的數據采集周期可根據需要進行遠程設置或現場人工配置。
(2) 發送功能:一體化水位測量裝置支持數據一發五收,即可同時向五個數據中心/分中心發送數據。
(3) 管理功能:具有數據分級管理功能,監測點管理等功能。
(4) 查詢功能:信息接收系統軟件可對所有地下水井位置進行顯示,并可查詢各地下水井的實時或歷史水位信息。
(5) 分析功能:水位數據可以生成水位標高等值圖、過程曲線及報表,供趨勢分析。
(6) 擴展功能:系統軟件具備良好的系統擴展功能,地下水位監測站可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添加。
四、系統方案
4.1 數據流程及組網
地下水監測系統由若干個地下水位監測站和五個中心站/分中心站組成;數據通過移動網絡直接發送到中心站。水位信息采用一站多發的形式發送至相關中心站。
4.2 系統組成
地下水監測系統主要由現場數據采集和中心數據接收兩部分組成,其中各部分包括設備如下:
(1) 現場部分:一體化水位監測裝置、井口保護裝置;
(2) 中心數據接收部分:固定 IP/短信接收機、數據接收計算機、數據接收軟件、數據查詢分析軟件。
說明:數據傳輸部分利用移動網絡進行數據傳輸。
(3) 現場參數設置部分:導波雷達表頭設置。
4.3 數據采集
一體化地下水自動監測采用無人值守的管理模式,實現水井水位信息的自動采集與傳輸。一體化自動監測站采用自報式、查詢—應答式相結合的遙測方式和定時自報、事件加報和招測兼容的工作體制。
4.4 數據傳輸格式
一體化智能水位采集裝置數據傳輸格式統一采用水利部《水資源監測數據傳輸規約
(SZY206-2012)》或《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送審稿)》進行數據編碼傳輸。
五、系統軟件
5.1 軟件平臺
操作系統:Windows7、Windows Vista、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NT 等。
數據庫系統: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及以上數據庫管理系統。
5.2 數據接收軟件
(1) 用戶管理
軟件系統的功能按角色管理,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功能權限。系統具有兩種不同的角色,一是“系統管理角色”,另一為“普通用戶角色”。操作人員或用戶按角色分組管理,具有相應角色的功能權限,能進行相應的操作。
(2) 操作日志
記錄每個用戶的操作痕跡,用于分析用戶的操作行為,以便追溯錯誤的源頭。“系統管理角色”的用戶有權刪除早期不用的信息,以節約數據庫空間。
(3) 設備配置
用戶在中心站可設置監測井的編碼、名稱、通道號以及各通道的參數(RTU 地址碼除外)。配置監測井參數命令集包括對監測井地址、通信方式、數據采集及通信策略、電源控制方式等進行配置修改。
用戶亦可通過中心站向各監測井的采集主機下發命令,對統一編號、水位標高、水位埋深、溫度、探頭電 壓、通訊電壓、信號質量、采集時間、發送時間、接收時間、氣壓值、孔口標高、地面標高等信息進行查詢。
(4) 數據接收
接收軟件運行于中心站計算機,能實時接收監測井通過 GPRS/SMS/CDMA 信道傳輸的水位、電源電壓等各種實時檢測的數據、狀態信息等。
(5) 數據處理
將原始通信數據解析,將數據幀信息轉換為日期、站號、站名等信息后存入遙測數據庫中,供相關系統軟件共享。
(6) 實時數據監控
對實時接收的數據根據用戶設置的報警閥值進行超限報警,從而實現對地下水位的實時監測;
(7) 實時數據顯示
實時接收的數據以數據、表格、圖形等形式顯示監測點的數據。
(8) 數據存儲
接收軟件接收到監測井數據后,將原始通信數據寫入日志文件,用于原始數據備份及系統故障核查;同時將處理過的遙測數據存入遙測數據原始庫,為用戶建立起具有對數據庫進行初始化、數據備份和恢復等功能的數據庫管理維護應用軟件,以保證數據庫安全和數據的一致性。
(9) 自動校時
中心站按照系統的配置參數,自動地將中心站計算機的日期時間寫入監測井的RTU 中,以保證監測井時鐘與中心站時鐘的同步。
(10) 數據庫自動備份
為了保證數據庫的安全和數據的一致性,防止用戶對數據庫中數據的誤操作或者數據庫管理系統本身的損壞所帶來的損失,接收軟件中設計了數據庫系統的全量和增量備份功能,定期地將數據備份到其它存儲介質如移動硬盤,以備不時之需。
5.3 數據查詢分析軟件
(1) 測站信息查詢
對所有監測井的統一編號、原始編號、地下水類型、所處區域、地面標高、孔口標高、口徑、經度、緯度、打井日期、井蓋備注、通訊設備編號、探頭編號、探頭埋深、探頭安裝日期、通訊設備安裝日期、探頭電壓報警值、通訊電壓報警值、信號質量報警值等信息進行查詢。
(2) 監測數據查詢
接收的數據以數據、表格、圖形等形式顯示監測點的數據;并根據給定條件檢索和查詢數據,同時可以直接導出生成 TXT 或者 EXCEL 報表數據文件,同時具有生成水位標高的等值圖、過程線等功能。
A、地下水實時監測
地下水實時監測功能利用 WEBGIS 技術,以行政區、灌區、地下水監測區電子地圖為背景,動態顯示各個地下水監測點的空間分布位置,系統實時刷新地下水監測數據,將最近的數據標注到地下水監測點上,方便用戶瀏覽。當發生地下水監測點數據超限時,系統自動將地圖上的監測點圖標置為紅色,閃爍提示,使用戶直觀的掌握當前行政區或灌區內的地下水監測最新狀況。
相同的地下水實時數據也可以通過簡報表格的處理方式進行顯示。
B、地下水報表查詢
地下水報表查詢功能利用通用報表中間件,在 WEB 上發布方便簡潔的報表查詢界面,用戶可以擇單個或多個地下水監測點,以及日、月、旬、年、任意時間段,系統按照行政區、灌區、地下水監測區歸類,自動生成符合用戶習慣的各類匯總統計報表,方便用戶瀏覽分析。所有報表均支持導出、打印等常規功能。
C、地下水埋深分布
地下水空間分布功能利用 WEBGIS 技術,以行政區、灌區、地下水監測區電子地圖為背景,系統根據用戶設置的時間點和地下水監測點空間分布位置,動態繪制區域內的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圖,用戶可以自行設置地下水埋深的不同等級,顏色,系統根據設置進行等直面顏色填充,使用戶直觀的掌握區域內地下水埋深分布狀況。
(3) 數據分析顯示
A、地下水差值分析
地下水差值分析利用 WEBGIS 技術,以行政區、灌區、地下水監測區電子地圖為背景,系統根據用戶選擇某地下水監測點的年平均水位與歷史上某年進行對比,并將水位變化差值繪制成地下水年變化分布圖,用戶可以自行設置地下水差值的不同等級,顏色,系統根據設置進行等直面顏色填充,使用戶直觀的掌握地下水變化形式。
地下水差值分析相同的分析成果也可以通過圖表和柱狀圖的方式進行展示。
B、地下水距平分析
地下水差值分析利用 WEBGIS 技術,以行政區、灌區、地下水監測區電子地圖為背景,系統根據用戶選擇某地下水監測點的日、月、旬、年平均水位與歷年同期的平均值進行對比,并將水位變化差值繪制成地下水年變化分布圖,用戶可以自行設置地下水差值的不同等級,顏色,系統根據設置進行等直面顏色填充,使用戶直觀的掌握地下水變化形式。
地下水距平分析的分析成果也可以通過圖表和柱狀圖的方式進行展示。
(4) 系統管理
各類系統參數設定、用戶權限管理,外部數據接口管理。
系統特點
(1) 技術先進集成性高
一體化智能水位采集裝置充分考慮現場偏遠的特點,采用一體化低功耗設計,設計簡單明了,集數據采集、設備控制、無線通訊等多種技術于一體,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2) 運行成本低
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作為通訊載體;利用公網或專網作為計算機中心與一體化智能水位采集裝置的數據傳輸載體,安裝調試簡單,運營維護成本低,維護簡便。
(3) 可靠性高
系統軟、硬件設備具有超強抗沖擊能力,出現意外情況,均不引起系統功能喪失或影響系統正常運行;對意外情況引起的故障,系統具備自恢復能力。保證了系統高可靠性。
(4) 準確性高、實用性強
一體化智能水位采集裝置對采集的數據嚴格校驗;從采集、傳輸至存儲全過程采取多種技術措施保證數據的高準確性和實用性。
(5) 組網靈活
系統有多種聯網接口,GPRS/CDMA/GSM,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實用和經濟的方式,既可以選擇一種方式也可以多種方式并存。
(6) 適用廣泛
軟件功能可根據用戶定制,滿足數據監測、數據查詢、數據統計的具體需求,系統適用于各類地下水位的實時監測。
七、產品性能
7.1 一體化導波雷達水位計采集裝置
一體化智能水位采集裝置是基于 GPRS/CDMA 無線數據傳輸的新一代遠程水位數據采集與傳輸為一體的自動化只能采集設備,能輕松實現與 Internet 的無線連接通訊;實現水位信號采集、數字化處理和數據的存儲、傳輸;方便實現遠程、無線、網絡化的通信與控制;具有覆蓋范圍廣(移動網絡覆蓋范圍,能使用移動電話的地方就可以使用)、組網方便快捷(安裝即可使用)、運行成本低(按流量計費)、安全性能高(采用高防水防爆設計)、安裝簡便等諸多優點。
(1) 所有器件以及電池均采用工業級標準,工作溫度范圍可達到-30℃---70℃;
(2) 導波雷達不受溫度壓力等影響;
(3) 具有遠程參數設置、數據讀取、實時召測等功能;內部集成有 16M 大容量FLASH 存儲,可可靠保存 8 萬組水位、氣壓、探頭剩余電量、數據傳輸裝置剩余電量、無線通信的信號強度等數據;
(4) 支持 GPRS/SMS/CDMA 等通信方式,能夠進行遠距離傳輸;支持多中心工作模式,最多支持一發五收(遙測站可同時向 5 個接收站發送數據);
(5) 一體化結構,體積小、防水性能好、安裝方便;IP68 防水等級,可以在野外環境的水中浸泡 10 天以上不影響正常工作;
(6) 具有多參數采集功能,包括水位、水溫、現場氣壓、傳感器采集壓力、數據傳輸裝置剩余電量、現場無線通訊信號質量等;
(7) 可中心站遠程監控進行參數設置、手持式參數設置儀設置、電腦現場設置等多種設置方式;
(8) 支持掉電、休眠、永久在線三種電源管理模式,采用電池供電,可連續可靠使用兩年以上。
7.1.2 技術指標
表 7-1 一體化智能水位采集裝置技術指標一覽表
設備類型 | 技術指標 | 參數 |
| 綜合精度 | ±3mm |
工作溫度范圍 | -25℃~80℃ | |
存儲溫度范圍 | -40℃~150℃ | |
防護等級 | IP67 | |
采集范圍 | 0--30 米可選 | |
| 采樣頻率可設; | |
支持 GPRS/SMS/CDMA 等通信方式,支持多中心站發送; | ||
具有定時自檢發送、死機自動復位、站址設定、掉電數據保護、現場顯示、 | ||
大容量 FLASH 存儲(16M),可存儲 10 年數據;支持雙向通信;支持遠程喚醒、 | ||
具有良好的抗雷擊能力和抗干擾措施; | ||
系統內部集成大氣壓傳感器,各監測點均具有氣壓波動自動補償功能,確保 | ||
具有電壓過低報警功能;可對設備電源電壓、工作環境溫度及系統狀態信息 | ||
支持掉電、休眠、永久在線三種電源管理模式;采用電池供電,可連續可靠 | ||
設備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MTBF>80000h; | ||
工作溫度:–30~+70℃ 濕度: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