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聊了三大件,總覺得還是沒有說清楚,可以留言,說你的需求,可以給大家推薦配置。當然也可以留言大家一起探討
這篇把剩下的配件聊完
先說硬盤,目前概括還在用的(臺式機),機械硬盤,SATA固態硬盤,支持nvme協議的M2固態硬盤。其中M2里面還有兩種,簡單說看插口,三口的和SATA固態讀些速度沒差太多,兩口的就是支持nvme協議的硬盤。
機械硬盤因為里面有硬盤碟需要讀碟,所以讀寫速度慢,也不是沒有優點。價格便宜,數據丟失可恢復,多用于備用盤,監控盤等。缺點。。重,讀寫慢。貌似市面上最多就兩個牌子,某杰,某數。里面還分藍盤,紫盤,黑盤。具體需要的,可以去查他們的差別。遠古時代有很多牌子的,各種原因就剩兩家知名度最大的了。
SATA固態硬盤。讀寫速度比機械硬盤快,算是M2硬盤過度產品也行,做系統盤可以,開機十秒以內。超過十秒那是三大件不咋地。老平臺用的多,好多時候都是SATA固態+機械硬盤掛著。優點。便宜,老平臺升級也不錯,速度有很大改善。不需要支持nvme協議,也能享受飛一般的速度。缺點。。還是慢了,家用夠是夠,那你是沒用過好的,用過,要啥自行車,四個輪子它不香?再就是數據沒法恢復,使用有壽命!
再就是M2硬盤了,主流,新機器人手一件,價格品牌差異很大,國產不是不能用,那么便宜又不是專業用,剩下的錢買排骨多香。主要是看支持不支持nvme協議,支持速度再差也翻倍,不支持就當SATA硬盤總,簡單說就看插口內型,三口就當他SATA固態硬盤,兩口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說到讀些速度,又要說PCI3.0和PCI4.0,簡單說12代主板支持4.0,上支持4.0的M2硬盤會更加快,當最新的高科技搞就行,大部分還是用3.0,其實主流也是3.0,畢竟也沒看幾個人用DDR5內存不是[捂臉]
關于M2牌子的問題。說不完的,推薦一款專業的,其實也不貴
它來了,它來了,它走著豪橫的步伐過來了
970和980那個好。個人認為970,帶緩存啊。。
容量看自己需求,我個人可能256G用不完,現在又不存片了,那么大容量有啥用。啥?存資料?丟失怎么辦?那么重要的資料為啥不用機械硬盤備份的?就算不,也可以用云寸一份吧,機密?機械硬盤。非常重要!機械硬盤。黑盤!紫盤!不行帶個保護殼,外面纏一圈海綿!
當然三星這個M2也確實貴。256G都要三百了,也有大把便宜的,家用,我覺得100來塊200來塊國產,或者某金也可以。為啥總是用某金?叔叔就喜歡哪個大石頭像不行啊。。前提是真的,假的還不如100來塊有個牌子的。
說完硬盤,說電源。。電源。牌子也多,各種表號也多,怎么選,選牌子,某城,某嘉(不是愛國嘉)也可以說某航也行,都是做電源起家,確實夠硬,雖然不能說閉著眼睛買,但是真心可以了,用個十幾年問題不大。送走三套配置問題也不大[捂臉]
額定功率還是要講的,看電源不是看最大功率,看額定。主要獨立顯卡供電問題。像主流用的1066,1070,1660什么,額定500W一丟丟問題沒有,3050,3060必須額定550W以上了,所以電源買瓦數多丟丟準沒錯,不然。。自動重啟,黑屏,又不是沒有遇到過。。當然價格也就漲了。。你都上3060了,在乎這點?所以大丟丟好,畢竟以后也能為升級留下空間!難道不想以后嘗嘗心心念念的I7?嘿嘿嘿。別說以后是垃圾,但是那是信仰。。不然為啥那么多小白只認I7。
簡單說額定500W,上550W總沒錯,用550W上600W,以此類推。一切為了穩定,一切為了以后升級。一套配置用十年八年當我沒說。
再就是轉換率之類的,其實這些展開討論沒多大意義,畢竟小白不關心,關心的不會理睬我說的。總之某城,某航買買買就是。
再就是機箱,額。。只要能放下主板,大小合適,買自己喜歡的,鋼板還有那么扎實的就行!非要講究。。太陽神了解下。我的?上圖!
跟了我十幾年,放得下所有版型,不占用空間,當初顯卡太長,鋸了一下,其實現在看確實過時了,畢竟不能豎著放顯卡,水冷風扇沒法掛,最可氣的想加風扇也沒辦法。但是還是夠用就行,本來買了開放式機箱,這幾天還在研究。
再就是一些鍵盤鼠標,耳機音箱攝像頭,這些外設。看個人喜好。里面確實有很多文章套路。只推薦一個東西,機械鍵盤,打字多的更要一個。便宜的大幾十,一般都是100多
顯示器。。記得有人問過我,為啥最近幾年顯卡翻過來翻過去,還是那幾樣??其實限制顯卡的,不是因為顯卡本身而是顯示器。現在流行4K高清,2K144HZ,其實1080P大部分還在用。沒什么多說的,買自己喜歡的牌子,24寸27寸游戲黨用得多,家用還是大點吧,看電影舒服。其實有廠家的就那幾家而已。有錢的上某星,沒錢的,看預算買。性價比?IPS?nv?不討論,沒啥意思,我喜歡BENQ可以了吧。。就喜歡這個牌子而已[捂臉]
沒說很多參數的東西,沒意義。大部分人只是買來打游戲,看電影。砍傳奇的。我的建議是夠用就好。大家也只是愛好,又不是發燒友。各項性能參數拿出來做對比啥的,各有各的喜好,只要裝機不被坑就行。自己稍微懂點,總比什么都不知道的強!下一篇說裝機!
如果說十幾年前比較熱門的存儲方式是什么,那么我感覺光盤應該能排第一,畢竟當時光驅算是筆記本、臺式機的標配,很多影視劇、游戲、軟件等等都是以光盤方式發售,加上當時的機械硬盤容量不大、價格偏高,寬帶下載又很慢,這也極大的推動了光盤和刻錄機的普及。作為偽資深電腦玩家,自然也是擁有CD光盤刻錄機、DVD光盤刻錄機以及幾百張CD、DVD刻錄光盤的用戶,只不過當年的刻錄機都已經不能安裝到現在的主機中,這也是我考慮選購外置USB光盤刻錄機的直接原因。
至于根本原因,那就是我不想再讓這么多的光盤閑置,雖然VCD、MP3光盤可以搭配家里的VCD機觀看,但是很多游戲光盤、刻錄的光盤都需要搭配光驅才能讀取,何況一些刻錄的內容都是滿滿的回憶,另外還有幾十張的空白DVD和CD光盤可以拿來刻錄。
在光盤刻錄機的選購上,我本來打算是選擇一款外置DVD光盤刻錄機,畢竟價格便宜,一般也就是在二百元上下,品牌眾多、可選范圍也大。不過在看到幾款外置藍光刻錄機后,我內心出現了動搖,這些外置藍光刻錄機的價格是會高一些,但是可以刻錄一些體積更大的藍光光盤,而且25G存儲容量的光盤價格也并不太貴。對比了一番后,最后選擇了老牌子威寶(Verbatim)外置藍光刻錄機。
選擇的理由嘛,一是我購買過的品牌,二是附贈了三張空白光盤,一張25G的BD-R空盤和兩張4.7G的DVD+R可擦寫光盤。
還有附贈了右側這個原廠刻錄機專用收納包,不用擔心放在桌面吃灰的問題。
三是自帶接口從常見的USB2.0接口升級到了USB3.2 GEN1(5Gbps)接口,讀寫性能有明顯提升,而且這個一體式線材同時提供了USB-A和USB-C接口,兼容了當下主流設備接口。隱藏式收納槽的設計對于這種一體式線材來說很實用也很有必要,當然我還是希望它能夠采用線材分離式設計,這樣可以換成更長的線材。四就是價格在同類型產品中并不貴,價格可以接受。至于M-DISC千年存儲技術,已經是當下藍光刻錄機的標配,有用、實用但非選購理由。
下面我來看看簡單對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做個點評。
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正面采用了立體紋理設計,手感有些光滑。尾部也就是上方的位置采用了弧度化設計,使得外觀設計上看起來不那么單調。
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正面設計有實體退盤按鍵、強制退盤孔以及狀態指示燈,同時印有RW、DVD R/RW和BD字樣來方便用戶快速辨別。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到,光盤倉上方采用了屋檐式設計,應該是為了提升防塵效果來更好的保護光驅。
下面我先來搭配一些光盤來試試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的讀盤性能,選擇二十多年前的VCD、DVD和十幾年前刻錄的光盤進行體驗,看看實際的讀盤效果、拷貝效果如何。
作為Windows 10用戶,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即插即用,無需手動安裝驅動,同時也支持MacOS、Linux等操作系統。這是一張1999年的櫻花大戰VCD,光盤表面有所刮花,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可以正常讀取到VCD中的內容,而且可以正常拷貝或是直接播放硬盤中的內容,直接播放硬盤內的視頻文件時,整個播放過程很流暢,拖動進度條時會有幾秒不等的載入時間。
以前搭配光驅播放VCD用的都是WMP自動播放,省心方便,而現在用WMP播放VCD會感覺很有歷史感,尤其是看到VCD這顆粒感滿滿的畫質時,多少還是能勾起一些懷舊情結。在搭配VCD/DVD、刻錄的不同品牌CD/DVD光盤來看,只要是光盤沒問題,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可以做到正常讀取光盤、穩定讀碟,不會存在挑碟的問題,這點對我來說很重要。
在實際拷貝性能方面,我這里搭配了一張2008年的DVD光盤,里面的內容就是游戲,想當年游戲的體積還不像現在這么大,那時的下載網站還很多,那時的網絡真是自由……DVD光盤的實際讀寫性能除了跟光驅有關外,更多的是跟光盤自身有關系,比如有的DVD光盤實際拷貝速度最高能達到5MB/s,但有的DVD光盤能達到12MB/s,不過這都比內置光驅的2008款華碩筆記本F8va那1~2MB/s的讀取性能還要高一些。
在噪音方面,也就是在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讀盤過程中的噪音最大。測試前的環境噪音是38.2dB上下。
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正常讀取CD時的噪音和正常讀取DVD時的噪音相差不大,都在46dB左右。
接下來我們談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的刻錄體驗。Win10或是Win11系統都集成了光盤刻錄功能,無需安裝第三方刻錄軟件,當然功能相對來說不算豐富。
我用的最多也就是一直在用的第三方刻錄軟件就是Nero,功能比較全面,刻錄也比較簡單,有防燒壞功能,正常刻錄過程中幾乎不會遇到什么問題。
藍光光盤刻錄也比較簡單,我們只需要根據影片格式和體積大小選擇對應的選項和對應容量的光盤即可。Nero刻錄軟件支持主流常見的Blu-ray(UDF/ISO)、BDMV-視頻格式刻錄,也支持AVCHD視頻和Blu-ray(SecurDisc)刻錄。下圖就是BDMV-視頻模式刻錄前的演示,這是我翻了幾塊硬盤才找出來的一個25G以下體積的藍光影片,藍光刻錄光盤容量目前常見的就是25G、50G、100G,也有200G但價格要高上很多。
一般來說,這些刻錄的藍光光盤可以搭配PS5、藍光播放器的設備進行播放,很少存在鎖區的問題。
最后再來談談跟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一塊入手的威寶240W USB4 Type-C數據線,入手的原因就是就是拿來搭配32英寸、自帶一個多功能C口的4K電競顯示器使用以及搭配支持150W快充的手機使用。
威寶240W USB4 Type-C數據線線材長度為1.2米,傳輸規格為20Gbps,最高支持PD 3.1快充、240W功率輸出(48V/5A),同時兼容雷電3協議。
線材采用了雙層編織尼龍線包裹純銅線芯的設計,提升耐彎折、耐磨、耐臟、耐拉扯的同時也起到了不纏繞的效果。兩款插頭加入了合金鋁固定設計,插頭則是采用了鍍金工藝處理來提升使用壽命、耐插拔性以及信號傳輸穩定性。
威寶240W USB4 Type-C數據線有內置E-marker晶片,除了支持PD 3.1充電協議,也支持PD 3.0、QC 4.0和QC 3.0等其他充電協議,可以滿足為不同設備充電的需求。
在視頻輸出這塊,官方宣傳的是威寶240W USB4 Type-C數據線支持4K/60Hz視頻輸出,但從我搭配miniPC和電競顯示器的體驗情況來看,威寶240W USB4 Type-C數據線實際支持的是4K/120Hz視頻輸出。
總的來說,威寶外置藍光刻錄機讀盤、刻盤比較穩定,噪音不大,能夠滿足了我日常讀已有的各種盤和刻錄光盤的基本需求,讓我重拾刻錄的樂趣,也找到了以前的快樂,最重要的是第一次體驗了刻錄藍光光盤。
至于不足的地方,我個人感覺就是這個連接線有些短,搭配臺式機使用會有些不方便。個人建議連接線應該采用了分離式設計,換線更加方便。同樣也方便日常收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