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分享一個MATX主機方案,這是一臺能滿足2k分辨率的游戲主機;最近白色主機很流行,這套的配色正是白/銀色,看起來更加俏麗和可愛一些。

    首先來展示一下這臺主機。

    具體的硬件配置:

    CPU:intel 5 12490F (盒裝)

    主板:微星(MSI)MAG B660M MORTAR WIFI DDR4

    內存:宇瞻(Apacer) NOX暗黑女神DDR4 3600 8G*2套裝 白色

    顯卡:影馳(Galaxy)GeForce RTX 3070 Ti 金屬大師 OC

    散熱:超頻三(PCCOOLER)東海R4000W 白色

    電源:海韻 (SEASONIC)FOCUS GX650

    機箱:喬思伯(JONSBO) D30 白色

    風扇:超頻三(PCCOOLER)EF120 白色


    硬件介紹

    CPU

    傳說中國內市場特供的處理器i5-12490F,6核12線程設計,無小核無核顯,特點就是三緩加大到了20MB(12400和12500都是18MB),在游戲方面做了強化。

    12代 酷睿 i5-12490F
    ¥13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089778204206023182"></script>

    i5-12490F核心代號為“Alder Lake”,10nm 制造工藝,TDP為65W(PL1為65W,PL2為117W)。

    CPU背面的觸點。

    主板

    微星迫擊炮系列一直是熱門的主板型號,現在無疑DDR4的版本更具有性價比。

    MAG B660M MORTAR 主板
    ¥104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089778204206023182"></script>

    大多數B660主板只提供了4個原生的SATA接口,但迫擊炮通過第三方芯片又補上了2個,達到共6個SATA接口。

    主板的CPU供電接口由上代的為8+4pin升級為8+8pin,主板上方和右側都有散熱片,體積不小,不過沒有RGB元素。

    B660M 迫擊炮有雙通道共4條DDR4內存插槽,內存最大支持容量為128GB,最高支持4800Hz的內存頻率。

    配備了一體式IO擋板,USB接口部分:4個黑色的是USB 2.0、3個紅色的USB 3.2 Gen 2、1個Type-C接口是USB 3.2 Gen 2X2 Type-C;音頻接口有5個3.5mm口,1光纖接口;視頻接口為1個HDMI2.1+1個DP1.4;網絡方面:1個2.5G-RJ45網絡接口,WIFI版還有兩個天線的螺絲孔位。

    B560M 迫擊炮有兩條PCI-E ×16插槽,第一條帶有金屬加固,支持PCI-E 4.0。第二條×16插槽由芯片組提供,能提供PCI-E 3.0×4的形式運作,但并不支持戰未來的PCI-E 5.0。

    M.2接口也是2個,全部支持PCIe Gen4,當第二接口使SATA SSD時,SATA8 將無效,影響不大,算是基本做到了不與其它接口共享通道。

    內存

    白色主題裝機,選白色版的內存。

    NOX暗黑女神DDR4 3600
    ¥64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089778204206023182"></script>

    宇瞻NOX暗黑女神白色版本和黑色版本外觀完全一致,只是鋁合金材質馬甲變成了白色,表面手感很細膩,微磨砂感。內存版本的頻率為3600MHz,時序為CL18-22-22-38。

    頂部的導光條部兩端向外有擴展,增大了燈效面積,但由于頂部兩端向外有擴展,如果搭配一些緊湊型機箱要格外注意兼容性的問題(主要是和冷排)。

    ▼導光條頂部有Apacer的標識,側面有有NOX的標識。ARGB光效調節支持4大主板廠家的燈效控制軟件。

    PSSD

    系統盤用了手里老型號的SSD,就不介紹了,這里分享下新入手的一款PSSD,也就是移動固態硬盤。入手的PSSD型號為金士頓XS2000,容量為2TB(也有500G和1T版本),提供了五年質保。

    金士頓移動固態硬盤XS2000
    ¥18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089778204206023182"></script>

    XS2000機身支持IP55等級的防塵防水,能做到完全地防止灰塵等外物的侵入,可以持續至少3分鐘的低壓噴水而不損壞。外層還有一層橡膠保護套,增強了防摔的保護性。

    XS2000是銀色磨砂的表面,主體由金屬和塑料材質制成,長寬僅有69.54 x 32.58mm,要比常見的2280 SSD還短,重量僅28.9克。

    背面有產品信息標簽,看媒體評測其內部采用了美光96層堆疊的TLC顆粒,和慧榮SM232主控。

    側面四周是黑色塑料材質,厚度大概為13mm。

    XS2000是一款USB 3.2 Gen2x2接口的移動固態硬盤,在該接口下才能完全發揮出它的實力,達到官方宣傳的2000MB/s順序讀寫速度。在其一端可以看到TYPE-C接口,旁邊還有一個LED指示燈(連接后為藍燈)。

    顯卡

    影馳RTX 3070 Ti 金屬大師
    ¥53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089778204206023182"></script>

    影馳RTX 3070Ti金屬大師OC的全家福,附件有一個亞克力的顯卡支架,一個2槽位的IO擋板,以及一些說明書質保卡之類的。顯卡提供了3年質保,也支持個人送保。

    顯卡長度為316mm,外殼為壓鑄鋁合金一體成型,磨砂啞光工藝處理,銀灰色非常百搭,很多圓角過渡處理又讓它顯得圓潤。正面是3枚9cm的風扇(影馳叫它寒光星散熱系統),采用了斷節的特殊設計(三折靜霜扇葉),有11片扇葉,可以讓風流更加順暢。

    顯卡厚度接近3槽,官方給出厚度為58mm。

    風扇面沒有RGB燈,側面也無燈,只有GALAX和GEFORCE RTX的標識,供電方面需要雙8pin。

    配備了全金屬背板,前端鏤空部分比較大,可以看到這部分是沒有PCB的,風扇吸進的冷風形成貫穿式風流,提升散熱性能。

    前端做了保護,但留有通道,不會阻擋熱氣排出,另外可以看前端露出了6根鍍鎳熱管。

    IO方面是常規配置:3個DP 1.4a接口外,還有一個HDMI 2.1接口。

    散熱器

    對非K的I5,百元左右的4熱管散熱就足夠了,當然還得選是白色的。

    超頻三東海R4000W ARGB
    ¥10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089778204206023182"></script>

    東海R4000應該是 K4000的RGB版吧,全家福包括散熱器的主體,風扇,Intel和AMD的配件包,扣具和背板,導熱硅脂和安裝說明書。支持的平臺有LGA115X、LGA1200、以及最新12代酷睿處理器的LGA1700,AMD平臺支持AM4。

    R4000是單塔的設計,尺寸為130(L)x 75(W)X157(H)mm,整體采用電泳白化處理,使得鰭片表面非常光滑。

    一共42片散熱鰭片(比K4000少點),全部白化,提供約6600cm散熱面積。同時配備了4根直徑6mm的熱管,官方宣稱最大可提供180W的解熱能力。

    底部采用了H.D.T 3.0熱管直觸工藝,經過CNC銑削精加工,很平整,熱管與底座的縫隙基本摸不出。

    標配一顆PF120風扇,轉速800-1800RPM(PWM)±10%,風量38.4-73.6CFM,噪音值為18-28.6dBA。供電規格為12V & 0.38A,3pin 5V的ARGB接口,4pin的PWM供電接口。

    機箱風扇

    入手3顆EF120 白色 ARGB 12cm機箱風扇(也有黑色款)。

    超頻三EF120 白色 ARGB
    ¥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089778204206023182"></script>

    EF120 除了風扇葉片具有ARGB光效,風扇邊框也有燈效。風扇采用了Rifle Bearing軸承,轉速600-1500RPM(PWM)±10%,風量23.62-61.3CFM,噪音值14.3-57.5dBA。供電規格為12V & 0.12A,4pin的PWM供電接口,3pin 5V的ARGB接口,并串聯一個公頭方便擴展設備。

    機箱

    喬思伯 D30 白色
    ¥37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089778204206023182"></script>


    白色款的喬思伯D30,表面采用磨砂噴漆工藝,另外有黑色及銀色可選。附件有說明書(里面還有防塵網),各種螺絲,軋帶、以及需要自行安裝的4個腳墊。

    機箱尺寸長 401 × 寬 204mm × 高 325mm,作為MATX機箱來說,26.6L的體積算不大不小吧!前后為鋁合金,一面為玻璃側透,一面為帶通風口的鋼板,可以互換;尾部4個 PCI 擋板設計,風扇位為12cm,電源前置,通過轉接線將插口放置到尾部;底部配有磁吸式的防塵網。

    IO部分在前面板,一個開關和一個3.5mm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接口,USB一個A口和C口,但都為USB 3.2 Gen 1 (5Gbps)線轉接而來, 所以Type-C并不能提供 Gen2的速度(10Gbps)。

    頂蓋為塑料材質,格柵設計增強了些設計感,內嵌防塵網。頂部可以安裝2個 12cm/14cm 風扇或 240 冷排,前置電源安裝位可安裝ATX 電源。另外可以看到兩側板都有螺絲固定。

    D30的內部空間還是挺大的:CPU散熱高度最大支持168mm,電源最長支持220mm,但會和顯卡有一定的影響:當電源長度低于170mm時,可以安裝最大355mm的顯卡;當電源長度高于170mm時,只能305mm的顯卡。

    正面有一個硬盤架,可以掛2個2.5寸硬盤,底部可以安裝一塊3.5寸硬盤(兼容2.5寸),但放硬盤就只能安裝2顆120mm風扇;不放硬盤可以放3顆風扇。

    背面也可以掛載一個2.5寸硬盤,背線空間前部較為寬敞,建議24pin之類的粗線放在這里,頂部也有較深的槽位,cpu供電線、風扇線材盡量放到這里。


    裝機心得

    超頻三東海R4000散熱器的扣具原生支持12代酷睿。

    B660迫擊炮安裝R4000散熱器后也不會和內存有沖突,可以裝滿4條。

    電源使用了手里的海韻FOCUS GX650 ,一顆額定650w的電源,其機身長度為140mm,可以看到在線材上不會有任何沖突,個人覺得這款機箱使用15mm長的電源再安裝長顯卡也不會有困難。

    背面理線的空間也是足夠的。

    底部沒有選擇安裝風扇,因為3070Ti金屬大師為三槽厚度的顯卡,再安裝常規的25mm厚度風扇,之間的縫隙就太小了,如果底部想安裝風扇建議考慮超薄的15mm厚度風扇。

    對于純白色的D30機箱很多人都會搭配白色的電源,但其實前面安裝硬盤架后,只能從后方才能看到電源。

    常規的擺放方式是不會看到電源的,所以省下買白色電源多花的錢(白色的一般會貴一些),不如去做套白色硅膠線,或者鍍銀線,讓主機更加美觀(我選擇了后者)。


    RGB效果

    由于金屬大師顯卡無光,底部也沒安裝RGB風扇,所以底部加了一個燈帶,使得主機的燈光布置均衡一些。ARGB的燈效全部通過主板的MSI CENTER軟件進行控制。


    性能測試

    CPU以及內存性能測試

    i5-12490F采用了6核12線程架構,6個核心全是性能核,基礎頻率為3.0GHz,最高睿頻為4.6GHz,和12500(F)一樣,比12400(F)的4.4GHz高一些;但全核心睿頻為4.0GHz,和12400(F)是一樣的。

    12490F的三級緩存為20MB,比12400(F)和12500(F)的18MB都高一些。CPU緩存是CPU和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內存會按照一定的規則將一些高頻次訪問數據儲存到緩存中,從而避免了CPU頻繁從內存中讀取數據,既提高了性能又降低能耗。即緩存容量越大,命中率就越高,運行速度就越快(相同架構的CPU)。而在游戲方面,增大緩存也是有益的,所以12490F是主打游戲市場,同樣對面新出場的 5800X3D,也是這個思路。

    使用非k的12代處理器,SA電壓將無法調節,對內存超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開啟XMP后(XMP也是一種超頻),進入系統后可以看到NOX暗黑女達到了3600MHz,但是經測試其延遲為80~90ns,明顯是Gear2模式。手動調節biso,可以在3600MHz & Gear1模式下進入系統,并完成AIDA 64 Cache & Memory測試(據說很多12400無法穩住3600MHz & Gear1),但想以 Gear1進一步超頻就不行了。在Gear2模式下小超到3800MHz也成功了!

    由于3600MHz & Gear1和3800MHz & Gear2都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穩定性測試,下面的CPU和GPU測試還是以3600MHz & Gear2模式下進行。


    CPU的基礎性能部分,做了win11和win10的對比。

    還是通過表格看得更直觀,更方便??梢钥吹竭@顆12490F還是在win11下的表現更好一些,尤其是單核性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當然兩種系統下的差距并不大。

    接下來看一些生產力軟件的對比。

    生產力軟件的benchmark表現和前面一樣,也是win11強一點,當然差距還是不大。


    游戲性能測試

    3070Ti的性能如果應用在4k分辨率上稍微有點勉強,在2k分辨率上則完全沒有問題,使用的顯示器為優派 VX2719-2K-PRO NanoIPS顯示器,27寸,2k分辨率,165Hz的刷新率。

    《刺客信條:英靈殿》的Bench,2k分辨率的極高預設,穩穩地超過了80fps。

    《極限競速:地平線5》的Bench,2k分辨率的極端預設,接近了90fps。

    正好之前使用12700k+3070Ti做過一些測試,下面就來看看這顆12490的I5 CPU和I7能有多大的差距(2k分辨率下)。通過數據匯總可以看到平均下來12490只比12700k弱了2%左右,差距并不明顯,當然也要注意到一些RTS游戲12700k的優勢還是要大一些的,超過了5%。

    《賽博朋克2077》的bench,超級預設達到了69fps,開啟光追特效(光照:中),幀數下降到32fps,超過了一半的降幅,把DLSS開到平衡,就可以恢復到66pfs,算是能流暢游戲了。

    武俠版的“吃雞”《永劫無間》,使用游戲進階教學關卡的最后決戰場景采集數據,2k分辨率下極高畫質平均幀數為99pfs;開啟DLSS質量等級,幀數即可達到123fps以上。對于電競類游戲,2k分辨率高刷新率顯示器+3070Ti是種很不錯的搭配。


    PSSD性能測試

    B660M 迫擊炮的USB3.2 Gen2x2接口是后置的(也有些主板會放前置),但好在這一臺MATX主機,一般都會放在桌上,使用起來也不會非常的麻煩。下面格式化為NTFS模式進行簡單的測試。

    分別在空盤和硬盤占用率為50%的情況下進行測試,CrystalDiskMark的連續讀取超過了2000MB/s,也跑滿USB3.2 Gen2x2接口帶寬。但是寫入大概1800MB/s,略弱于官方的2000MB/s,當然官方標稱值都是在最優的情況下測得,這點差距也是合理的。

    通過4款軟件測試的結果可以看到空盤和硬盤占用率為50%情況下的跑分基本是相同的,沒有明顯差別。

    上面4款測試軟件的測試數據量都比較小,下面通過HD Tune來測試下SLC Cache的大小。在空盤狀態下,測試230GB的數據也沒有出現降速。填充硬盤50%容量后再次測試,可以看到在160GB后出現了降速,緩外寫入速度降到了~500MB/。然后在2GB后又恢復到高速運行一段,如此反復,應該是緩存恢復機制在起作用(在win10測得SLC Cache要低一些)。


    溫度測試

    室溫22~23度

    單烤FPU,頻率維持4.0GHz,10分鐘沒有出現降頻,6核心平均溫度56℃,AIDA64顯示CPU功耗為81w,小米智能插座顯示整機輸入功耗為~150w。

    單Furmark烤機測試,參數設定為1080p分辨率、0AA,10分鐘后,頻率減少到了1605MHz,溫度穩定在70.6℃,GPU-Z顯示的顯卡功耗為320w,使用小米智能插座測得整機輸入功耗為400W。

    再來進行下變態的雙烤模式,FPU+Furmark同時開啟,烤機20分鐘后,顯卡溫度為70℃,基本沒有變化。CPU方面,6核心平均溫度72.5℃,漲幅明顯,顯卡的熱量顯然疊加到了CPU散熱器上,負壓風道的缺點顯現了出來。另外小米智能插座測得此時整機輸入功耗475w。

    負壓風道對CPU效果不太好,那么就嘗試改變一下,將后置風扇該為進風,CPU風扇的方向也掉轉一下,這樣CPU散熱器就有了冷風吹入。

    在這種風道下再次進行雙烤測試,看看效果如何。

    CPU6核心平均溫度65.7℃,溫度明顯降下來了,但此時顯卡溫度卻增長了好幾度,達到了接近79℃,可能是后置風扇改為進風后,顯卡的散熱通道受到影響。

    兩種風道各有優缺點,看來最好還是把底部的風扇裝上會比較好(建議安裝薄風扇),但其實也不用太緊張風道問題,畢竟能讓CPU和GPU的單一應用貌似還沒有呢!



    最后


    如果想入盒裝的CPU,12490F有游戲屬性加成,和12400F的差價很少,顯然12490F更加適合入手;但如果是想入散片,12400F不到千元的價格確實更加有性價比,而12490F的散片很少,而且價格也要高不少。


    B660迫擊炮的供電規格和各種接口齊全,以后上個不超頻的I7或者I9都沒有問題,當然它的價格也不算便宜,如果預算不足,可以選擇價格再低一些的主板。


    XS2000性能達到了中等PCIE 3.0 SSD的水平(由于USB接口的制約,4K隨機讀寫稍弱一點),裝游戲玩也不會卡頓,也適合做Windows To Go移動系統盤。小巧的體積和出色防護能力,也適合放重要的大型圖片、視頻文件等等,當然很多老主機可能沒有USB3.2 Gen2x2接口,讓其適用性有些受限。


    如果想要一套全部白色的主機,純白色的顯卡會更加合適(比如星曜,名人堂之類的),但我喜歡配色有些層次感,所以選擇了銀色的金屬大師。


    喬思伯 D30體積快27L了,并不算非常小的MATX機箱,但裝機更加便捷,兼容性也更好,而且在這個價位上顏值能超過它的并不多。白色的D30、NOX暗黑女神內存、東海R4000W散熱器、EF120風扇都是攢白色系主機時值得購買的產品。


    最后,整機的預算大概為8k~9k,希望能對您的攢機提供有用的參考。

    前言和測試硬件介紹

    AMD銳龍8000G處理器近日正式開售,它除了內置超強的RDNA 3核顯以外,還為桌面級處理器首次引入“NPU硬件”的概念,NPU硬件是專門針對AI輕應用設計的,而現今的顯卡運行AI應用都是一些大型項目,為此在Windows 12上線以后,CPU和顯卡在AI領域中會形成分工合作、各施其職的關系,AI PC時代正式到來!

    硬核手上正好就有銳龍7 8700G這款處理器,這次就用微星B650M MORTAR WIFI迫擊炮來配合體驗一下,當然除了常規測試以外,還想探討一些個人的疑惑。

    首先想探討的是關于銳龍8000G的內存頻率,作為同屬Zen 4架構的銳龍7000系列,它在UCLK=MEMCLK(1:1)工作狀態下極限頻率為DDR5 6400MHz,而采用TSMC 4nm FinFET更先進工藝的銳龍7 8700G還能保持1:1狀態下突破6400MHz的瓶頸嗎?如果不能DDR5 6400相比主流6000MHz的核顯性能提升又有多少?

    其次是關于銳龍7 8700G原裝幽靈Wraith Spire散熱器的探討,這種鋁擠+風扇下壓的散熱器效果怎么樣,在追求性價比情況下需要更換第三方散熱器嗎?下面先來介紹一下本次測試的核心硬件。

    主板方面,本次測試全程使用微星B650M MORTAR WIFI迫擊炮(以下簡稱B650M迫擊炮),從外觀上就能看到,這款主板和大多數靚麗的白色主板是走相反方向的,B650M迫擊炮主打硬核冷酷的純黑風格,整體軍火庫的基調十足——散熱裝甲上采用了特別處理的拉絲效果,搭配黑色紋路就非常好看。

    B650M迫擊炮不僅外觀很硬核,實際用料也很猛,它采用了12+2相供電,核心Dr.Mos最大電流支持到80A,再配合雙8PIN CPU供電接口,滿足銳龍 7 8700G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畢竟這個規格其實用來帶銳龍9都是毫無壓力的。

    標準四根DDR5內存插槽,最大支持192GB容量,可支持超頻DDR5 7600MHz+,高頻對于銳龍8000G來說絕對是好事,而且微星主板是支持High-Eiffciency Mode(內存高性能模式),一鍵就能優化內存性能非常方便,后面環節我們也會實測這個功能。

    B650M迫擊炮擁有一根金屬加固的顯卡插槽,可支持PCIe 4.0X16,往下則是PCIe 3.0X1,最后則是PCIe 4.0X4插槽,一般用于擴展視頻采集卡、聲卡等硬件。M.2插槽擁有兩組,均支持PCIe 4.0X4,主板為插槽配備了厚實的散熱裝甲,而且也貼心地標了序號。

    B650M迫擊炮配備一體式I/O擋板,從左到右數起分別是Flash BIOS按鈕、DP 1.4、HDMI 2.1、2.5G網口、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3、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1、USB 3.2 Gen 1 5Gbps Type-A*4、Wi-Fi 6E以及帶S/PDIF光纖配置的音頻接口,接口豐富類型齊全,妥妥能滿足大部分玩家。

    本次測試會涉及到銳龍8000G內存優化,這里使用的是來自金百達銀爵DDR5 6000C30 16GB*2套裝,作為性價比產品,內存包裝采用品牌統一的黑色背景+簡潔紋路設計,下方標注了高性能、高兼容等相關賣點,內存頻率和參數是標在后面部分的。

    金百達銀爵DDR5系列是主流定位,可選頻率包含5600MHz、6000MHz以及6400MHz,不同頻率也是對應不同顆粒(三星D-die、海力士M-Die、海力士A-Die),這些參數在電商頁面都是清楚標出,價格也是有所不同,本次測試用到是銀爵系列最好的條子之一:DDR5 6000C30頻率,加持海力士A-Die顆粒。

    金百達銀爵DDR5 6000C30采用了簡約風格的散熱馬甲設計,表面有一些凹凸紋路,上方是KingBank LOGO,挺符合主流DDR5的定位,另外一方面是內存高度只有38MM,只比裸條高一丟丟能提供最好的兼容性。

    內存另一面貼著標簽,金百達銀爵DDR5支持Intel XMP 3.0和AMD EXPO技術,開啟之后可達成DDR5 6000C30-36-36-76 & 1.35V,時序和電壓優化得很不錯,新手玩家只要開啟配置文件就能獲得較佳的內存性能,而進階玩家比較推薦手動超頻,畢竟這款內存還采用了潛力挺大的海力士A-Die顆粒。

    性能測試

    由于銳龍7 8700G使用的是DDR5平臺,在進入系統前必須記得為它分配顯存,對于主流的32GB DDR5容量,個人建議設置8GB顯存足矣,對于Radeon 780M這種媲美千元獨顯的性能很合適,大于8GB實際意義也不大。

    進入系統后,只要安裝最新顯卡驅動、主板芯片組驅動以及刷到最新BIOS(AGESA微碼支持),就能完美發揮銳龍8000G的性能了,Radeon 780M默認的核心和顯存頻率是相當高的,后續再試試雙超效果吧,以下測試均在6000MHz頻率以及UCLK=MEMCLK(1:1)工作狀態進行,最后環節會加入6400MHz。

    首先是CINEBENCH R23基準性能,作為生產力標桿跑分軟件,CPU性能的參考價值還是很高的,銳龍7 8700G單核1813 pts,多核17949 pts,就分數而言其實應對大部分內容創作需求足矣,因為它的表現已經很接近銳龍7 7700。

    7-ZIP基準測試,銳龍7 8700G壓縮速度為99674 KB/s,解壓縮為1422293 KB/s,相比英特爾的大小核,純大核+八核規格對于壓縮、解壓縮是個絕對優勢項目,銳龍7 8700G的具體表現甚至和銳龍7 7700持平,非常給力,這也是日常大部分玩家會涉及到的唯一生產力性能了。

    1080P《Counter Strike 2》預設高畫質平均幀數為79fps,顯存占用為4561MB

    1080P《小緹娜的奇幻之地》預設中畫質,平均幀數為59fps,顯存占用為4498MB

    1080P《生化危機4:重制版》預設幀數優先畫質,平均幀數為78fps,顯存占用為4265MB

    1080P《極限競速:地平線5》預設高畫質,平均幀數為84fps,顯存占用為4032MB

    Radeon 780M在以上四款熱門游戲1080P測試中,其中有三款游戲能使用中等以上的畫質,幀數也能達到完美流暢的水平,而且它的8GB顯存正好都能滿足這些游戲的胃口,如果它只有4GB顯存,結果會是怎么樣呢?貼圖加載慢那是常態了,不得不說8GB顯存的分配,對那些只有4GB顯存的入門獨顯就是降維打擊了。

    除此之外,Radeon 780M還支持FSR 3.0和AFMF,這兩種幀生成技術就是相輔相成般的存在,也能疊加FSR縮放檔位來使用,這也是一些入門獨顯沒有的功能,算是Radeon 780M的第二個優勢之處吧。

    1080P《阿凡達潘多拉邊境》預設低畫質,FSR 3.0開啟前平均幀數為26fps,FSR 3.0開啟后平均幀數為48fps,提升幅度達到84.6%,顯存占用為6500MB左右

    1080P《使命召喚:現代戰爭III 2023》預設平衡畫質,FSR 3.0開啟前平均幀數為67fps,FSR 3.0開啟后平均幀數為120fps,提升幅度達到79%,顯存占用為4800MB左右

    FSR 3.0技術對于Radeon 780M同樣意義重大,不流暢的游戲將會變得流暢玩,流暢玩的游戲直接秒變高刷水平,非常給力,提升幅度通常都在50%以上,部分甚至達到100%以上。最后這兩款游戲顯存使用量還更大,只能說充分體現了8GB顯存在1080P分辨率的必要性。

    Radeon 780M在跑Stable diffusion AI繪畫時,GPU占用率可達到100%,8GB顯存也會被吃滿,重點是還用掉了接近16GB的內存,所以一般情況下給它分配8GB顯存就能滿足了。

    AbyssOrangeMix2深淵橙模型

    分辨率設置:512X512

    迭代步進:20

    提示詞引導系數:7

    生成批次、單批數量:1-1

    Radeon 780M輸出時間為36秒

    AbyssOrangeMix2深淵橙模型

    分辨率設置:512X512

    迭代步進:25

    提示詞引導系數:7

    生成批次、單批數量:1-1

    Radeon 780M輸出時間為45秒

    這款最強核顯在AI繪畫中的表現,已經完全可以滿足SD初學者了,默認設置輸出效率并不低,借助DirectML部署加速,性能完全可以比拼一些千元級獨顯,而且8GB顯存相對來說更充裕,可操作空間更大,比如進一步使用插件。

    接下來是原裝散熱器的散熱表現,能看到在CINEBENCH R23十分鐘多核項目中,銳龍7 8700G最終頻率能保持4.7GHz以上,CPU二極管溫度趨向95℃溫度墻,對于追求整機性價比的玩家來原裝足夠了,如果在意溫度再去更換第三方不遲,而對于超頻來說,原裝散熱器確實就有點不夠了。

    最后進入BIOS中對內存進行超頻,在1:1工作狀態下,銳龍7 8700G果然還是保持原有的DDR5 6400MHz上限,于是這里就設置C30時序不變,改內存頻率為6400MHz,再打開High-Eiffciency Mode(微星內存高性能模式)選擇Tightest檔位進行自動優化,以上就做好了銳龍7 8700G最速的優化設置,當然能不能成功還是要取決于CPU和內存體質的。

    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超頻至6400MHz并對時序進行自動優化,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帶寬和延遲性能都會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但并不能奢望很多罷了,看來想要突破1:1的6400MHz瓶頸,也許還是需要一代Zen架構處理器才能做到了。

    默頻DDR5 6000C30內存狀態(1:1),Radeon 780M 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為9264

    超頻DDR5 6400C30內存狀態(1:1),Radeon 780M 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為9608,提升大致只有3.7%

    結果很明了,超頻到6400MHz+1:1內存工作狀態并不是發揮Radeon 780M的最佳途徑,性能只是略微上漲,畢竟內存頻率是直接掛鉤顯存頻率的,本身6000MHz到64000MHz幅度也不大,不過如果你的條子默認時序比較保守,那么還是可以像硬核一樣設置到C30狀態的。

    結語

    本文銳龍7 8700G體驗下來,最強APU那是當之無愧,它提供了Radeon 780M最強桌面級核顯,已經可以替代一些千元級獨顯,作為整合方案來說還是挺過癮的,銳龍8000G的隱藏實力還體現在NPU硬件上,NPU硬件屬于AI向的超前配置,只能說放長雙眼等Windwos 12操作系統正式亮相再說吧。最后,銳龍7 8700G的可玩性也很高,這方面也是APU的特性之一了,簡單來說就是超頻幅度大,所帶來的成就感就強。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