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論——法律基礎
一、單項選擇題
1、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非財產關系而形成的法律關系,稱為()。
A、民事法律關系
B、行政法律關系
C、經濟法律關系
D、刑事法律關系
2、下列不屬于民法調整的范圍的是()。
A、房屋的出租者和承租者之間的租賃關系
B、有限責任公司和合伙企業的購銷關系
C、稅務局和企業之間的征納稅關系
D、公民甲和乙的離婚糾紛
3、下列關于適用法的效力原則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A、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B、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C、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直接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D、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4、下列法律行為的分類表述正確的是()。
A、按照行為的表現形式不同分為單方的法律行為和多方的法律行為
B、按照主體意思表示的形式分為意思表示行為與非表示行為
C、按照行為是否通過意思表示作出分為要式的法律行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為
D、根據主體實際參與行為的狀態分為自主行為與代理行為
5、根據主體意思表示的形式,可以將法律行為分為()。
A、單方行為與多方行為
B、自主行為與代理行為
C、要式行為與非要式行為
D、積極行為與消極行為
6、法是統治階級的國家意志的體現,但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不是隨心所欲、憑空產生的,是由()決定的。
A、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
B、階級社會的生產方式
C、統治階級物質生活條件
D、統治階級的利益
7、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法作不同的分類,將法分為一般法和特別法的劃分標準是()。
A、根據法的創制方式和發布形式所作的分類
B、根據法的內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所作的分類
C、根據法的空間效力、時間效力或對人的效力所作的分類
D、根據法的內容所作的分類
8、下列關于法的特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制定、認可,是國家創制法的兩種方式
B、法是最具有強制力的規范
C、國家發布的任何文件都是法
D、法是明確而普遍適用的規范
9、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我國法的主要形式的是()。
A、憲法
B、自治法規
C、法律
D、判決書
10、下列各項中,屬于行政法規的是()。
A、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C、國務院制定《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11、法律部門劃分的標準首先是()。
A、法律調整的對象
B、法律調整的方法
C、法律規范的內容
D、法律規范的種類
12、甲、乙雙方簽訂一份制造設備的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關系客體是()。
A、乙方制造的該設備
B、甲乙雙方
C、乙方承接制造設備的勞務行為
D、甲乙雙方承擔的權利和義務
1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法律關系客體的是()。
A、外國人
B、商品房
C、提供勞務的行為
D、榮譽稱號
14、小張和甲銀行簽訂借款合同,約定小張向銀行借款10萬元,銀行當日交付借款,小張一年后歸還利息和本金共11萬元。由此形成的法律關系的主體是()。
A、借款合同
B、利息和本金11萬元
C、借款10萬元
D、小張和甲銀行
15、下列關于法律關系主體資格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法律關系主體資格包括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B、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
C、法人的權利能力始于產生,終于終止
D、只有自然人具有權利能力,法人和其他組織沒有權利能力
16、下列各項中,屬于法律事實中的相對事件的是()。
A、地震
B、爆發戰爭
C、縱火
D、行政命令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屬于民法調整的范圍的有()。
A、公民與公民之間的財產關系
B、行政機關與行政管理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C、法人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
D、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法律關系
2、根據行為的表現形式不同,可以將法律行為分為()。
A、積極行為
B、消極行為
C、要式的行為
D、非要式行為
3、下列關于法的本質與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有()。
A、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規范
B、法是全社會成員共同意志的體現
C、法由階級社會生產關系所決定的
D、法是確定人們在社會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4、根據法的內容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下列屬于實體法的有()。
A、民法
B、刑法
C、行政訴訟法
D、企業所得稅法
5、下列權利義務中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數據沖突的是,屬于法律關系內容的有()。
A、服兵役
B、納稅義務
C、經營管理權
D、經濟管理行為
6、下列各項中,屬于法律關系的客體的有()。
A、有價證券
B、庫存商品
C、提供勞務行為
D、智力成果
7、下列各項中,可以成為法律關系主體的有()。
A、私有企業
B、集體企業
C、合伙人
D、外國社會組織
8、根據法律關系主體能否認識自己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后果以及能否控制自己的行為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數據沖突的是,我國將自然人劃分的類型有()。
A、完全行為能力人
B、限制行為能力人
C、無行為能力人
D、不完全行為能力人
三、判斷題
1、狹義的法律專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國家立法機關)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2、法律只調整社會中的權利關系。()
3、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裁決。()
4、法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是社會客觀需要的反映。()
5、一般來說,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行為規范及其相應的規范性文件等的總稱。()
6、一個國家的現行法律規范分為若干個法律部門,由這些法律部門組成的具有內在聯系的、互相協調的統一整體構成一國的法律體系。()
7、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既可以作為法律關系的內容,也可以作為法律關系的客體。()
8、甲、乙雙方簽訂一份建造大型設備的合同,由甲提供主體配件和原材料,乙方提供建設服務,由此形成的法律關系客體就是乙方承建的設備。()
9、國家不能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10、任何一個法律關系至少要有一個主體。()
11、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都必須以一定的法律事實為依據。()
12、法律事件不以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是最普遍的法律事實。()
一、單項選擇題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非財產關系而形成的法律關系,稱為民事法律關系或民商法律關系。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的概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民法調整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法人與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以及人身關系,所以選項ABD屬于民法的調整范圍;稅務局和企業之間的征納稅關系屬于行政管理人和行政管理相對人之間的關系,屬于行政法的調整范圍。
【該題針對“我國現行的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據規定,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該題針對“適用法的效力原則”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選項A,根據主體意思表示的形式分為單方的法律行為和多方的法律行為。選項B,根據行為是否通過意思表示作出分為意思表示行為與非表示行為。選項C,根據行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實質要件分為要式的法律行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為。
【該題針對“法律行為”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據主體意思表示的形式,可以將法律行為分為單方行為與多方行為。
【該題針對“法律行為”知識點進行考核】
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法作為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這一意志的內容由統治階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
【該題針對“法的本質”知識點進行考核】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選項A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選項B分為根本法和普通法;選項D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
【該題針對“法的分類”知識點進行考核】
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法是通過國家制定和發布的,但并不是國家發布的任何文件都是法。
【該題針對“法的特征”知識點進行考核】
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我國法的形式主要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特別行政區的法、規章、國際條約。不包括判決書。
【該題針對“我國法的主要形式”知識點進行考核】
1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行政法規是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發布的規范性文件。選項BD《公司法》和《會計法》屬于法律;選項A《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是由國家稅務總局制定并發布的,屬于部門規章。
【該題針對“我國法的主要形式”知識點進行考核】
1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法律部門劃分的標準首先是法律調整的對象。
【該題針對“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的概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1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一般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包括物、人格人身、非物質財富和行為,本題屬于行為,所以甲、乙雙方簽訂制造合同而形成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行為。即該法律關系客體并不是乙方制造的設備,而是乙方承接制造設備的勞務行為。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客體的概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1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選項A可以作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客體的種類”知識點進行考核】
1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主體的種類”知識點進行考核】
1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與法人都是具有權利能力。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主體的資格”知識點進行考核】
1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選項A屬于法律事件中的絕對事件;選項CD屬于法律行為。
【該題針對“法律事件”知識點進行考核】
二、多項選擇題
1、
【正確答案】 AC
【答案解析】 民法調整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法人與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以及人身關系。行政機關與行政管理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屬于行政法的調整范圍;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法律關系為社會法的調整范圍。
【該題針對“我國現行的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AB
【答案解析】 根據行為的表現不同,法律行為分為積極行為與消極行為;根據行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實質要件將法律行為分為要式法律行為和非要式法律行為。
【該題針對“法律行為”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BC
【答案解析】 法是統治階級國家意志的體現,不是全體社會成員意志的體現;法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
【該題針對“法的特征”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正確答案】 ABD
【答案解析】 程序法是指為了保障實體權利和義務的實現而制定的關于程序方面的法律。如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選項C屬于程序法。
【該題針對“法的分類”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選項D屬于法律關系的客體,不屬于法律關系的內容。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的內容”知識點進行考核】
6、
【正確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物、人格人身、行為、非物質財富。本題AB選項屬于物,C選項屬于行為,D選項屬于非物質財富。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客體的種類”知識點進行考核】
7、
【正確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以上內容均可以成為法律關系主體。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主體的種類”知識點進行考核】
8、
【正確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根據法律關系主體能否認識自己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后果以及能否控制自己的行為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國將自然人劃分為三類:完全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無行為能力人。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主體的資格”知識點進行考核】
三、判斷題
1、
【正確答案】 對
【該題針對“法和法律的概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錯
【答案解析】 法律關系是指被法律規范所調整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的概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錯
【答案解析】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該題針對“適用法的效力原則”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正確答案】 對
【答案解析】 本題表述正確。
【該題針對“法的本質”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 對
【該題針對“法和法律的概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6、
【正確答案】 對
【該題針對“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的概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7、
【正確答案】 對
【答案解析】 履行納稅義務,屬于積極義務,也是積極行為,因此既可以作為法律關系的內容,也可以作為法律關系的客體。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的內容”知識點進行考核】
8、
【正確答案】 錯
【答案解析】 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法律主體權利和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甲、乙雙方簽訂大型設備建造合同而形成的法律關系客體并不是乙方承建的設備,而是乙方的承建行為。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客體的概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9、
【正確答案】 錯
【答案解析】 國家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成為法律關系主體。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主體的概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10、
【正確答案】 錯
【答案解析】 法律關系主體的數目因法律關系的具體情況而定,但任何一個法律關系至少要有兩個主體,因為最少要有兩個主體,才能在它們之間形成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法律關系。
【該題針對“法律關系主體的概念”知識點進行考核】
11、
【正確答案】 對
【答案解析】 任何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都要有法律事實的存在。法律事實是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消滅的直接原因。
【該題針對“法律事實”知識點進行考核】
12、
【正確答案】 錯
【答案解析】 法律事件不以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但是法律行為才是最普遍的法律事實。
【該題針對“法律事件”知識點進行考核】
更多最新會計共享資料 請關注空間日志和相冊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