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我說的是“不用費勁裝系統了”!
以后,哥們有新固態的時候,不但不用因為換SSD而新裝一遍系統了,更不用費勁把我的主板M.2 SSD散熱鎧甲卸下來了測跑分了!而且新舊硬盤更換,也不用費勁兒折騰了什么文件備份轉移了,直接傻瓜軟件給安排上(這里賣個關子),再整一個綠聯的PCIe轉M.2擴展卡,輕松實現SSD對SSD的整個硬盤完整克隆。
我一直琢磨的、并最終達成的這個SSD對拷方案,好處有二:
一,簡單!只要經過一次練習,小白也能輕松搞定SSD對拷。
而且,你不必顧慮SSD1(源硬盤)和SSD2(目標硬盤)誰大誰小,連C盤系統都可以直接按照一個模子刻下來,然后這個新SSD就可以像孿生兄弟一樣,放在任何新舊電腦上都能立刻開機進一個相同的系統,文件資料也都是和原來一模一樣的。這樣一來,像我這種經常拆裝電腦的,就可以方便的在多臺電腦之間遷移SSD,而保持完全相同的系統文件環境;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更換新舊SSD簡直易如反掌,完全不必再考慮“重裝Windows”,或者使用Ghost、DiskGenuis操作繁瑣(沒錯,這個方法比Ghost、DG還快,關鍵是學習成本極低)。
二,主板安裝、拆卸M.2 SSD時的大動干戈,終于可以繞過了!
尤其是高級主板,先要把擋著散熱鎧甲的顯卡拆下,然后再拆散熱片,接著才能更換SSD后,用完之后,還要反向操作一番……每次要多花大半個小時在這些拆拆裝裝上面,費勁不說,還容易增加出錯概率。現在用轉接卡的方案,直接繞過拆裝,在主板閑置的PCIe插槽好了,而且我的ROG Strix X570-e還不會限速,PCIe4x4的SSD在轉接卡上依然可以跑滿速!
研究明白了這個方案,真正的快捷的電腦復刻時代,至少對我來說,真的真的到來了。
下面這個,就是該方法需要準備的一款硬件。綠聯PCIe 4.0x16 轉M.2 NVMe擴展卡(附帶SSD散熱鎧甲和導熱硅膠,下圖未裝)只需七七四十九塊大洋。
而上面的固態硬盤,是讀取速度超過7400MB/s的 PCIe 4.0 SSD——雷克沙NM800,這個新卡花了我1100。
拆下來給個特寫:雷克沙Professional NM800 1TB 固態硬盤,NVMe1.4的協議,M.2 2280 的規格,7400MB/s的讀速,5800MB/s的寫速,旗艦性能,智能溫控,3000TB的TBW,比我上一次測試的鎧俠SE10 7200MB/s還要快,壽命也更長,待會一定要好好測試一下!
Tips:如果你跟我一樣,打算往PCIe Gen4x4的新SSD上克隆舊硬盤的話,那么也要像我一樣選這個支持PCIe Gen 4.0x16的擴展卡(下圖左)。當然,主板也要支持Gen4才有用,如果你的SSD和主板有一個是PCIe 3.0的,那么只支持到PCIe 3.0的轉接卡也可以(比如下圖右這款ORICO),但是啊,這倆款其實相差沒幾塊錢,所以,建議直接一步到位,首選Gen4。
平心而論,只要不差錢,無論主板還是SSD,無論轉接卡還是硬盤盒,你都往新一代PCIe 4上沖是沒錯的。經費不夠?那就躺平3.0。不過,3.0的速寫最高三千上下,還是4代更爽。
文章接下來的部分分為兩塊兒,先給SSD開個箱,再來介紹SSD克隆(對拷)的實際操作方法。
NM800包裝內除SSD外,附送主板固定螺絲一枚。SSD正面貼紙附有導熱設計,標簽黑+金范兒,下面蓋著的就是所有存儲單元、主控芯片、功能控制電路的PCB基板。說明書寫明質保五年,1TB版本的TBW達到了3000TB,旗艦型號無疑。
由于采用單面顆粒設計,更適用于筆記本電腦擴容。背面一馬平窗,只有標明序列號、1TB容量、PCIe G4x4傳輸協議支持等等的貼紙。
移除正面導熱貼紙,可以看到三個主要區域。
下圖左,靠近金手指的是主控芯片,搭載的是InnoGrit IG5236控制器,IG5236擁有8個NAND通道,支持8TB容量,能夠提供高達7400MB/s的順序讀取性能和高達6.4GB/s的順序寫入性能,配合NVMe協議M.2接口的高帶寬、低延遲數據傳輸支持,可以讓SSD發揮出更強的讀寫性能。
稍微靠下的緩存電路有一個1GB的DRAM緩存芯片;再向下就是2枚512GB容量的存儲芯片,可以看到型號為NC66THA1884512G,二者組成1TB容量,PCB基板整體布局簡潔周整,與其旗艦定位相符,做工非常出色。
由于之前試過不裝散熱片測試PCIe 4的SSD,測試雷克沙NM800時我也沒給轉接卡裝散熱鎧甲,順便看一下它的溫控效果是與官方所述相同。
注意安裝時先斷電,不要因為插卡方便就帶電操作。插好后開機,直接在磁盤管理器中彈出窗口初始化(我指定其為T盤,名稱L-NM800)。隨后打開CrystalDiskInfo,NM800的參數性能就全出來了。
讓我想不到的是,即使未加導熱+散熱片,雷克沙NM800的閑置溫度也非常低,保持在29℃~31℃,比之前同一個位置插卡的鎧俠SE10(32℃~35℃)更涼快,索性此后的測試、跑分、拷貝過程,我完全沒再考慮加上散熱片。
CrystalDiskMark跑分:1GB基準下,連續讀取速度7459MB/s,連續寫入速度5668MB/s;32GB基準下,連續讀取速度7464MB/s,連續寫入速度5666MB/s;
AS SSD Benchmark跑分:1GB基準下,讀取5813MB/s,寫入5111MB/s,數值上相比之前少了一些。4K-64Thrd多線程的IOPS成績為35.2萬(讀),38.7萬(寫)。
在空盤狀態下使用HD Tune Pro做文件基準測試,選擇200GB依然沒到用光緩存。改用TxBENCH SLC Cache測試,速度在320GB左右跌落,可以估計其SLC在300GB以上,可以說這么大的緩存,完全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日常使用。
實測從主SSD拷貝文件到NM800,23GB多文件平均寫入速度為1.5GB/s,3GB單文件平均寫入為3.29GB/s。
由于以上測試均為借助綠聯擴展卡轉接,如果改為插入主板M.2 SSD硬盤插槽,外加X570-E的SSD導熱硅膠+散熱鰭片+南橋風扇散熱,實際讀寫速度將有更好的表現。這款雷克沙NM800,無論從做工品質,還是讀寫性能、溫控表現,在PCIe4.0協議的NVMe SSD中都很出彩,非常適合有條件的臺式機、筆記本用戶擴容、升級。
下面終于來到大家更關注的主題,如何借助軟件實現快速SSD對拷。首先,你需要安裝由傲梅出品的一款軟件:(傲梅)分區助手,注意選擇專業版,該軟件無收費項目,通過我的多次測試驗證,比我去年給大家推薦的ATI還要便利,如果說ATI2021是四星級,分區助手我給五星。
【第1步】啟動分區助手,點擊左側或上方圖標欄的“克隆硬盤”,彈出下圖窗口,第一步選擇列表中的“源硬盤”,接著選擇“目標硬盤”,大家注意看引導文字,看清盤符對應的SSD名稱就不會出錯。像我之前給雷克沙NM800做初始化時,特意給他命名也是為了方便準確選擇。
【第2步】在接下來的選項中可以自定義硬盤分區,默認“讓分去適應整個硬盤的大小”這一項,這時,即使目標SSD和源SSD大小不一致,也可以“等比例縮放”分區容量;而選擇右側的“調整此硬盤上的分區”,則可以給你更多目標硬盤的自由度,前提是自定義分區容量要大于已有文件容量。
可以看到,無論目標硬盤的容量比源硬盤大還是小,只要最終各分區的數據占用小于分區容量,都可以輕松實現“自適應”克隆。比如1TB對拷到2TB,2TB對拷到512GB等等。
【第3步】上一步設置好之后,基本只需幾步“確認性質”的步驟,即可完成全部設置。文字部分大家可以在實際操作時自己確認。如下圖所示,點擊“完成”(1),就可以選擇軟件界面的“提交”(2),準備好執行“硬盤克隆”了。
【第4步】點擊提交后,彈出“等待執行的操作”體式狂,這一步也是讓用戶再次核實源硬盤與目標硬盤,要知道你萬一選錯了,那就是血的代價啊,一定不要馬虎,再檢查一下。
【第5步】點擊執行,彈出最后一個提示,一般選默認的“重啟進入PE模式”即可,點擊確認之后,系統將會自動重啟。
【第6步】之后系統將會自動進入Windows PE界面,并打開分區助手提示操作進度。像我的1TB SSD to 1TB SSD對拷進程,只持續了15~18分鐘左右,就已經提示完成了,無需有人值守,倒數讀秒后自動重啟,隨后就會正常進入Windows10系統。
此時,SSD對拷就已經大功告成,此時SSD1的C盤(系統盤)、D盤兩個分區,已經被完整克隆到雷克沙NM800 1TB SSD分出的G盤(系統盤)、L盤兩個分區(圖中其他分區也是從源SSD克隆出來的ESP、MSR分區,ESP涉及到UEFI分區引導,二者在文件管理夾中不顯示,小白無視即可)。
不止是形式上被克隆,而且是功能上被克隆,如此克隆完成之后的雷克沙NM800 1TB,已經成為源SSD鎧俠SE10的“孿生兄弟”,除了整盤容量有那么幾十GB的差別,其余如系統數據、軟件數據、文件數據全部相同。此時將雷克沙NM800和擴展卡插入另一臺電腦的主板PCIe插槽(如下圖的微星X470憑條),就可以直接通過該SSD啟動一個和源電腦完全一樣的系統了!
只需一塊PCIe擴展卡,再安裝一個一個傲梅分區助手,在windows10界面(目前還未測試win11是否可行)簡單點幾下,等它進入PE界面自動運行十幾分鐘,就能輕松完成SSD對拷/克隆,一個SSD變成2個功能數據完全一樣的SSD(SSD總容量可以不同)。
SSD讀寫越快,克隆過程也就越快,所以當然是7400MB/s讀速的雷克沙Professional NM800更好用。能選PCIe 4.0,誰還退而求其次喲。
總之,一個奇妙的提高裝機效率的裝機方法就這樣誕生了,你還不牢牢地把握它?
我是筆點酷玩,如果你對這一種克隆方法還有疑問,可以寫在評論區哦。希望這種方法可以實實在在的幫到大家。#硬盤克隆#
說到Win7系統開機速度,用過傳統硬盤的小伙伴們都有點想砸它,好說歹說Win7出來的時候,不少用戶真心不知道SSD固態橫盤是啥玩意。Win8出來之后,開機速度老快了,連傳統硬盤都能愉快的玩耍。那么Win10出來,會不會比Win8更爽呢?
Win10+SSD啥效果?差點把傳統硬盤砸了
Win7現在占據操作系統的最大份額,拿傳統硬盤來跑Win7,那絕對是老牛拉車。自從有了SSD,根治Win7慢病。到Win8時代,微軟針對深度睡眠和混合開關機進行優化,不但SSD跑得飛快,就連傳統硬盤也跟著“雞犬升天”。
傳統:4TB HDD;潮流:240GB SSD
去舊迎新,Win10時代來臨,一塊240GB SSD只要399元,強強結合令人期待。買不起SSD固態硬盤的網友,也希望傳統硬盤帶得動Win10飛快的跑。今天我們將拿一塊240GB SSD、4TB傳統硬盤運行Win10,看看它們運行的效果如何?
Win8/Win8.1糟糕的操作體驗,導致它被眾多Win7、WinXP用戶束之高閣。Win10特定①平板和②電腦兩種模式,編輯特地將自用的聯想Miix 2 Win8平板電腦升級,運行平板模式,Win10開機速度飛快。那么Win10在PC電腦,分別運行于240GB SSD和4TB傳統硬盤,效果如何?
Win10系統開機界面
曇花一現的Win8/Win8.1毀譽參半,糟糕的體驗源自它安裝在平板電腦、PC電腦都是一個模式。要說它的好處,它開機速度那個快,會讓我們誤以為Win7會給Win8取代。
Win10/Win8.1/Win7 開機時間對比
分析對比圖,Win10無論運行于4TB HDD,還是240GB SSD,它的開機速度比Win7還要慢。尤其是我們看了Win10運行于4TB HDD的開機速度那個慢,預測傳統硬盤有兩種結局:
1、用戶購買一塊SSD做Win10系統盤,傳統硬盤做倉庫盤;2、傳統硬盤慢就慢,用戶不想多花錢買SSD,咬咬牙也就忍了。
本次測試開機時間的操作系統接近“裸奔”,編輯僅安裝驅動和測試軟件,如果安裝更多的軟件、數據碎片積累越多,傳統硬盤的Win10開機時間會更長,這得需要用戶多么大的忍耐力......
Win10防火墻一度引起非議,關注的焦點在于它是否會影響硬盤的讀寫速度。讀寫速度是硬盤的最主要參數,它的大小將影響Win10流暢程度和操作體驗。編輯為此在4TB HDD、240GB SSD安裝Win10,分別關閉/開啟防火墻進行實際測試和體驗:
■讀寫速度對比
讀寫速度對比
編輯對比4TB HDD、240GB SSD在關閉/開啟Win10擋火墻的四種狀態:240GB SSD在關閉/開啟Win10防火墻,讀寫速度略有出入,屬于合理的評測數值浮動;4TB HDD在關閉/開啟Win10防火墻,讀取速度的浮動屬于正常,寫入速度的浮動較大,整體的評測數值波動仍屬合理范圍。
■Win10開機時間對比
Win10開機時間對比
到了Win10開機時間對比,240GB SSD無論開啟還是關閉Win10防火墻,開機時間都是22秒;4TB HDD在關閉防火墻比打開防火墻少4秒時間,但是根據編輯常年測試機械硬盤的經驗,機械硬盤的開機時間即使在Win7也是有一定幅度的浮動。
觀點:筆者結合數據分析,Win10防火墻并不會對硬盤的性能造成本質影響,因為防火墻本身是一個權限,并不會對數據進行掃描處理,影響存儲介質的傳輸數據。從本次測試的數據看,無論是存儲介質的讀寫速度,還是開機時間,基本屬于正常的浮動范圍。
Win10無論運行在傳統硬盤,還是新潮的SSD固態硬盤,它在開機時間上,對比Win7有過之而無不及。開機時間不意味著全部,僅能代表一個操作系統的部分性能。細心的網友也許已經發現,為何Win10會有平板模式和電腦模式?這得從它大哥Win8/Win8.1說起。
■Win10為何有平板和電腦模式?
Win10特有的“平板模式”
Win8.1實際上有兩個開機速度,一個是進入Metro界面的時間,開機最快;一個是進入桌面的時間,開機最慢。
Win10在聯想Miix 2平板電腦,自動識別/默認為“平板模式”,可手動調節電腦模式進入傳統桌面。而Win10安裝在PC電腦,默認進入桌面(電腦模式)。筆者猜測,Win10平板模式相當于Win8/Win8.1的Metro界面,電腦模式相當于Win8/Win8.1的桌面,這就不難理解為何Win10在平板電腦運行那么快。
■微軟不可能拋棄傳統硬盤用戶?
微軟無法忽視HDD龐大的用戶群體
SSD已成潮流,卻遠未普及,HDD仍然有著最為廣大的用戶群體,基于極為龐大的HDD用戶數量,微軟也不可能拋棄HDD(傳統硬盤)用戶。我們從微軟的Win10建議配置中,HDD郝然在列。
■Win10在傳統硬盤上玩的轉么?
筆者多日在SSD和HDD運行Win10體驗,Win10的界面優化、美化,超過Win7和Win8.1,尤其是它的半透明效果。論Win10的流暢度,如果不在意那個開機時間,HDD是可以和Win10愉快的一起玩耍。
觀點:微軟將Win8/Win8.1的Metro界面和桌面模式,在Win10平板電腦上變成可切換模式。在PC電腦僅有電腦模式(點擊“平板模式”為淺色即可開啟),大大簡化用戶的熟悉操作的過程,這無疑提升了用戶體驗。
平板電腦幾乎清一色以閃存為存儲介質,它是類似于SSD結構的eMMC芯片,其性能不亞于入門級SSD,Win10在平板電腦上面運行有速度上的優勢。PC電腦擁有比平板電腦更為強大的運算能力,當Win10運行在“配備SSD的PC電腦”,它的體驗比平板電腦出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