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推薦Tesla P4這張顯卡,既無主動散熱、也無視頻輸出接口、性價比又低(連礦渣40HX都不如)。顯卡算上散熱花了400元(顯卡360+支架30+風扇17),之所以買這張卡是因為我個人喜歡Tesla P4(功耗低、外觀小巧,是我眼里顏值最高的顯卡),半買半收藏,順便給All-In-One主機折騰vGPU顯卡虛擬化。
本文介紹的是PVE環境下Tesla P4顯卡虛擬化設置,由于Tesla P4是專業卡本身支持vGPU,非專業卡的N卡則需要vGPU Unlock才能虛擬化,不在本文介紹范圍內:
PVE開啟iommu(實現PCIE直通):
vim /etc/default/grub
#修改如下設置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intel cpu 改為: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intel_iommu=on iommu=pt"
#amd cpu改為: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amd_iommu=on iommu=pt"
更新grub:
update-grub
加載vfio模塊
echo vfio >> /etc/modules
echo vfio_iommu_type1 >> /etc/modules
echo vfio_pci >> /etc/modules
echo vfio_virqfd >> /etc/modules
更新內核參數
update-initramfs -k all -u
屏蔽開源顯卡驅動,避免開機時顯卡被系統加載
#AMD顯卡
echo "blacklist radeon" >>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echo "blacklist amdgpu" >>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NVIDIA顯卡
echo "blacklist nouveau" >>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echo "blacklist nvidia" >>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echo "blacklist nvidiafb" >>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INTEL核顯
echo "blacklist snd_hda_intel" >>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echo "blacklist snd_hda_codec_hdmi" >>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echo "blacklist i915" >>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更新內核并重啟
update-initramfs -k all -u
準備工作完畢!
將顯卡裝上后就可以安裝驅動了。計算卡驅動官網下載需要注冊賬戶比較麻煩,可以網上找別人打包好的驅動。vGPU驅動分host(服務端)、client(客戶端)兩種驅動。PVE上需要安裝host驅動。首先安裝顯卡驅動依賴環境:
ap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dkms mdevctl pve-headers-$(uname -r)
通過ssh上傳驅動到PVE并安裝,如之前安裝了顯卡驅動需要先卸載:
#如果之前安裝了顯卡驅動需要先卸載
apt-get remove --purge nvidia-*
#進入驅動所在目錄,開始安裝驅動
chmod +x NVIDIA-Linux-x86_64-535.54.06-vgpu-kvm.run
./NVIDIA-Linux-x86_64-535.54.06-vgpu-kvm.run --dkms
#重啟pve
reboot
這樣PVE已經安裝好了驅動,接下來給虛擬機安裝驅動前,先搭建好vGPU的授權服務。
vGPU客戶端需要授權才可以正常使用驅動。個人去買商業授權有點不劃算,所以用民間的授權大法:通過docker搭建授權服務。
找一臺Linux設備,安裝好docker環境,記下設備的局域網IP地址,開始搭建docker,下面2種方式任選其一:
makedie/fastapi-dls 是基于collinwebdesigns/fastapi-dls原版鏡像修改的方案,不需要自己搭建openssl,所以操作比較簡單。
一條命令就可以搭建好容器,注意修改實際的局域網IP:
docker run -d -e DLS_URL=192.168.31.20 -e DLS_PORT=1020 -p 1020:443 makedie/fastapi-dls
collinwebdesigns/fastapi-dls 是原版鏡像需要自己搭建openssl證書,所以服務器上不僅要安裝docker還要安裝好openssl
apt install openssl
服務器上創建證書:
WORKING_DIR=/opt/docker/fastapi-dls/cert
mkdir -p $WORKING_DIR
cd $WORKING_DIR
# create instance private and public key for singing JWT's
openssl genrsa -out $WORKING_DIR/instance.private.pem 2048
openssl rsa -in $WORKING_DIR/instance.private.pem -outform PEM -pubout -out $WORKING_DIR/instance.public.pem
# create ssl certificate for integrated webserver (uvicorn) - because clients rely on ssl
openssl req -x509 -nodes -days 3650 -newkey rsa:2048 -keyout $WORKING_DIR/webserver.key -out $WORKING_DIR/webserver.crt
運行docker fastapi-dls服務:
docker run -e DLS_URL=192.168.31.128 -e DLS_PORT=1020 -p 1020:443 -v $WORKING_DIR:/app/cert collinwebdesigns/fastapi-dls:latest
訪問 https://192.168.31.20:1020 查看授權服務是否正常運行:
首先在PVE上給虛擬機添加PCI設備,選擇對應的顯卡:
由于我要對顯卡做劃分,所以在MDev類型要選一下,我只打算劃分2塊,所以選的GRID P4-4Q(nvidia-65):
接下來在虛擬機上安裝vGPU驅動及授權,將驅動發送到虛擬機上(根據不同系統可以采用smb共享或者ssh遠程的方法操作)。就像正常在電腦上安裝驅動即可。
安裝好驅動后,獲取vGPU授權:
Windows管理員權限運行 PowerShell 執行如下命令,注意修改認證服務器地址(同上面docker容器服務的地址):
# 下載授權文件
curl.exe --insecure -L -X GET https://192.168.31.20:1020/-/client-token -o "C:\Program Files\NVIDIA Corporation\vGPU Licensing\ClientConfigToken\client_configuration_token_$($(Get-Date).tostring('dd-MM-yy-hh-mm-ss')).tok"
# 重啟英偉達服務
Restart-Service NVDisplay.ContainerLocalSystem
# 查看授權狀態
nvidia-smi.exe -q | Select-String License
Linux root 權限執行如下命令:
# 下載授權文件
curl --insecure -L -X GET https://192.168.31.20:1020/-/client-token -o /etc/nvidia/ClientConfigToken/client_configuration_token_$(date '+%d-%m-%Y-%H-%M-%S').tok
# 重啟英偉達服務
service nvidia-gridd restart
# 查看授權狀態
nvidia-smi -q | grep License
在Windows上安裝好驅動后,在任務管理器里已經可以正常識別到顯卡了,由于我把顯卡做了劃分,所以這里顯示的顯存為4G。
為了更好調用顯卡可以通過moonlight+sunshine對虛擬機進行串流。
hanbrake可以正常調用到NVENC進行解碼、可以正常安裝CUDA、除了沒有物理視頻輸出功能和一般顯卡相同。
這張卡雖然功耗低,但是必須改造散熱。散熱改造很簡單,買一個塑料支架+一個小渦輪風扇(我買的渦輪扇只有4800rpm,所以比較靜音)。由于賣家沒有送螺絲,所以我選擇用屏幕膠固定風扇(還挺牢固的)。Tesla因為功耗較低,用這種散熱方式勉強能用,像P40這種TDP 200W以上的顯卡就需要更暴力的方案了:
一些網友為了追求風道密閉,會在顯卡和風扇接口上纏膠布。我覺得有點影響顯卡顏值,所以沒有再纏膠布了。看看改裝后的效果:
正面顏值高點,背面顏值就沒那么高了,尤其是賣家還發了個灰色支架,很難給好評呀。渦輪風扇也可以風口向后安裝,但是我覺得這樣安裝更美觀一點:
看看顯卡上機后的效果:
由于顯卡風扇接主板風扇接口,記得在BIOS里把風扇轉速調到滿速。我這個渦輪扇轉速不算高,所以即使滿速聲音也很小。但散熱能力也很拉胯:空載45℃、滿載90℃還會降頻,但勉強能用吧:
接下來的性能測試基于PVE安裝的Windows系統。由于不是原生系統,所以可能會有一定的性能損耗:
Tesla P4支持視頻編碼和解碼,所以可以通過sunshine+moonlight遠程串流,我通過串流直接跑的Timespy:
顯卡分數僅4000分,這比Tesla P4的常規跑分低不少(常規跑分約在4600-5000分左右),要不是看在視頻編碼器的面子上,這簡直比80塊的P106還不如。但是接下來的測試證明Tesla P4視頻轉碼也挺拉胯的:
我用Tesla P4和2060S分辨對同一個視頻進行編碼測試,Tesla P4 采用的是NVENC第六代編碼器,2060S則是第七代。Tesla P4有2個轉碼芯片,而2060S只有1個。但是Tesla P4速度僅280幀(單路,50%負載),也就是說雙路滿載轉碼也僅560幀。而2060S單路有700幀:
用串流玩玩網游問題不大。考慮到帶寬和綜合性能我把moonlight的幀率限制在了60幀,所以LOL中顯示的是60幀。
綜合來看Tesla P4這張顯卡性價比很低,性能僅1060水平,且視頻轉碼性能也并不算強。AI和游戲方面和礦渣P106不分伯仲,性價比更是被完全秒殺。此外Tesla P4還得改裝散熱,相比同價位的40HX也遜色非常多,所以不推薦大家購買。
最后補上因為內核升級掉驅動的解決方案。首先在升級內核前要安裝對應的pve-headers,如果安裝后還是掉驅動,那么就降級回之前的內核:
#查看當前內核
uname -a
#查看已安裝內核
dpkg --get-selections |grep kernel
#切換到舊版本內核
proxmox-boot-tool kernel pin 5.13.19-6-pve
proxmox-boot-tool refresh
#重啟
reboot
應該寫的很全面了!
TravelMate,中文直譯過來就是“旅伴”,旅途中的伙伴。我一直覺得這是討巧且直觀的命名方式,只要看到這個名字基本就能想象出這是一臺什么樣的機型:便攜、穩定、續航久。
除了名字之外,這種直觀、簡潔的理念也延續到了TravelMate的產品上,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臺Acer TravelMate P4,它是否具備我們對商務本的傳統認知,除此之外,它還有什么驚喜呢?
搭載了集先進的性能、領先的科技和全球各個行業嚴苛考驗于一身的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商旅途中,依然可以充分發揮效率,從處理器層到使用層,都是一臺不折不扣的可靠商務伙伴。
Acer TraveMate P4
我手中的這臺TravelMate P4核心配置為:
CPU:i7-1165G7處理器
GPU:MX350 2GB
內存:2*8GB DDR4 3200MHz
存儲:512GB PCIe NVMe SSD
屏幕:14英寸1920*1080
電源:56Wh
01 簡潔易用
Acer TravelMate P4以深藍色為主要配色,A面為金屬材質,噴砂工藝,手感細膩,C面也經過了磨砂處理,手感相比A面稍微澀一點,不過C面是主要的操作區域,太過細膩反而會影響使用體驗。
Acer TravelMate P4
整機重量為1.4KG,厚度17.99mm,對于14英寸的商務本來說,算是比較輕了。
Acer TravelMate P4 側面
A面為一整個平面,只在邊角處設計有一個Acer LOGO的金屬銘牌,銘牌略微凸出機身表面,這是TravelMate系列產品一直以來的標志性設計了。
Acer TravelMate P4 A面
C面上方為揚聲器的開孔區域,除了常規的揚聲器開孔外,轉軸處的上方也打了孔,增加開孔面積,在外放音頻、視頻通話時可以獲得更好的聲音效果。
大面積揚聲器開孔
鍵盤鍵程較長,回彈迅速,手感偏軟,適合工作場景下的使用。鍵與鍵之間的距離也算是比較大的,減少誤觸情況的發生,鍵帽上經過了涂層處理,可以有效的防止沾染指紋以及減緩鍵盤的磨損。觸摸板表面覆蓋了康寧大猩猩玻璃,手感順滑,也比普通的塑料材質耐磨。
Acer TravelMate P4 C面
電源鍵沒有設計在C面,而是放在了右側,避免打字時誤觸電源鍵。此外,電源鍵上集成了指紋識別模塊,可以更加安全、方便的進入系統,如果覺得還不夠方便的話,本機還支持Windows Hello人臉識別,掃臉解鎖。
機身右側
最后再來看看接口,機身左側帶有一個電源接口、一個RJ45網線接口、一個HDMI接口、兩個USB 3.2 Gen 2 Type-A接口、一個USB 3.2 Gen 2 Type-C接口(支持供電);機身右側為一個3.5mm耳機插孔以及microSD讀卡器。
機身左側
接口數量多、種類豐富是商務本的固有特點了,Acer TravelMate自然也不例外,如此的接口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的使用不再受轉換頭困擾,外接顯示器、投影、連接鼠標、U盤、網線等通過自身就可以實現。
02 屏幕測試
Acer TravelMate P4上的搭載了一塊14英寸霧面屏,IPS技術,分辨率1920*1080,實測覆蓋63%sRGB色域,最大亮度271尼特,色準平均值1.58。
色域
亮度
色準
攝像頭的位置位于屏幕正上方,配有物理擋板,物理擋板中間有一個小凹槽,方便左右的推動。
03 i7-1165G7滿足高效辦公
我手中的這臺TravelMate P4搭載了i7-1165G7處理器,四核心八線程,10nm SuperFin工藝,基礎頻率2.8GHz,最大睿頻4.7GHz,12MB三級緩存,TDP 12W~28W,是英特爾本代中運用最廣泛的一塊高端處理器了。
CPU基本信息
先來看看在CINEBENCH基準測試中的表現:
CINEBENCH R15:多核成績210cb,單核成績838cb;
CINEBENCH R20:多核成績1888cb,單核成績517cb;
CINEBENCH R23:多核成績3883pts,單核成績1339pts;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20
CINEBENCH R23
它的CINEBENCH跑分無論單核成績還是多核成績都很出色,可以較為完整的發揮出這塊處理器的性能,在商務工作中給予更為強勁的性能支持。
在GPU方面,TravelMate P4配置了一塊GeForce MX350,2GB GDDR5顯存,640個流處理器,64bit顯存位寬。
GPU基本信息
在3DMARK基準測試中,Fire Strike項目總分3892分,顯卡得分4373分;Time Spy項目總分1113分,顯卡得分1030分,有了這塊MX350之后,借助其CUDA核心,可以在專業類工作諸如視頻剪輯、編解碼中起到加速的效果;當然,借助MX350也可以在工作之余進行輕度的娛樂,它的性能足以流暢運行一些競技類網游了。
Fire Strike
Time Spy
硬盤方面是一塊512GB的NVMe SSD,來自三星,型號PM991,最大讀取速度2351.4MB/S,最大寫入速度1389.6MB/S,是一塊主流的中端固態。
CDM硬盤測試
在綜合性能方面,使用PCMARK 10的Extended模式進行基準性能評估:在包含了應用程序啟動、視頻會議、網頁瀏覽的常用基本功能部分得分8733分;在包含了文檔、表格編寫的生產力部分得分7415分;在包含了照片編輯、渲染與視覺化、視頻編輯的數位內容創作部分得分3540分;在游戲部分得分1789分。最終得分3515分,綜合性能成績良好,屬于比較全能的類型。
PCMARK 10 Extended 測試
04 實際應用測試
在商務辦公場景下,不管是何種工作,幾乎每一個人都要經常用到壓縮/解壓縮這一功能,同時壓縮/解壓縮也是我們在日常使用電腦時為數不多可以使CPU近乎于滿載的一個功能,所以這項日常應用是很考驗處理器的性能的。常見的解壓縮軟件有WinRAR和7-Zip,它們其中都內置了測試,可以模擬在實際壓縮/解壓縮時的速度表現。
在WinRAR中,這臺TravelMate得到8696KB/S的成績;在7-Zip中得到15110MIPS的總分,有了性能完整發揮的i7后,這個速度和得分都算是很不錯的了。
WinRAR
7-Zip
視頻的轉碼也是很多人在辦公時經常遇到的一個場景,不管是轉換格式還是調整分辨率。通過Adobe Media Encoder進行實際的轉碼測試,ME的版本為15.2。原視頻為一段大小為1.26GB、時常90秒的4K、HDR視頻,幀率30幀,轉換為H.265、1080P、30幀的視頻,質量選擇為最高。
如果選擇Mercury Playback Engine,即僅使用CPU進行轉碼,需要時間為4分鐘33秒;選擇CUDA加速后,即MX350加入工作后,時間縮短至了1分24秒,節省了3倍的時間,有了獨立顯卡的加成后,可以大幅度的縮短工作的時間,達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僅使用CPU進行轉碼
CUDA加速后轉碼
上:CUDA加速后的成績 下:僅使用CPU的成績
05 高效散熱+持久續航
一般來說,商務本的散熱都不會太好,畢竟大部分商用用戶不太關注這點,很多產品在烤機時都不能跑到TDP,那么TravelMate P4在這部分的表現如何呢?
在CPU單烤測試中,使用AIDA 64系統穩定性測試Stress CPU,測試時間30分鐘,在這段時間中,CPU的溫度、功耗、頻率呈現出了有規律的波動,從CPU的溫度監控就可以看到:
CPU單烤測試
CPU的溫度最高可達97度,此時CPU功耗為22.5W左右,CPU全核心2.5GHz,觸碰溫度墻,CPU的功耗、頻率跟隨溫度緩步下降,一直下降到70度,功耗11.5W左右,頻率全核心1.7GHz,然后CPU的溫度會再次升高到97度,如此反復。
除了在性能調校方面表現得不錯外,在續航能力上,Acer TravelMate也有不俗的發揮,使用PCMARK 10現代辦公模式進行續航測試,全程鏈接Wi-Fi,電池模式為“最長續航”,音量25%,最終的續航成績為八小時三十一分鐘,堅持大半天的不插電辦公肯定是沒問題了。
06 總結
從外觀來看,Acer的TravelMate P4是一臺比較有代表性的商務本產品,簡約低調的外觀、還不錯的鍵入體驗和便攜性,豐富的接口,物理遮擋攝像頭+側面指紋識別電源鍵+Windows Hello 面部識別,商務本的特性它是應有盡有。
與此同時,在內部的硬件上和主流輕薄本靠攏,硬件性能調校相比其他商務本更為激進,使用戶在尋求性能時也能給予到不錯的幫助,總的來說這是一款具備綜合能力的商務本。
(775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