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立場聲明:#好物推薦#生活中總有一件好物,可以讓你過上精致有趣的日子,得一件好物,喜樂相伴。笨戈小C以第三方中立的角度對這款產品進行體驗測評,并真實描述體驗感受,希望能夠對有需求的用戶選購提供幫助。如果喜歡看更多的產品測評,歡迎關注我。
經過小半年的忙碌,新家終于裝修的差不多了,看著全新的書房,就合計配置一臺新電腦,取代已經陪伴了我10來年的老電腦,仔細斟酌著選好了CPU、主板、電源、內存條等主要硬件后,本打算采用128GB固態+大容量機械硬盤的方案,但萬萬沒想到“硬盤挖礦”的突然降臨瞬間打亂了硬盤的配置計劃。經過考量后決定配置一條500GB的M.2固態硬盤作為系統盤和臨時存儲盤,待后期大容量硬盤價格恢復正常后,再升級配置。最終,經過研究和朋友推薦,選擇了鎧俠EXCERIA RC10系列NVMe固態硬盤 500GB(以下簡稱鎧俠RC10)。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體驗。
鎧俠這個品牌,對于一些人來說還有些陌生,其實它就是原來的東芝存儲器,技術還是那個技術、品質還是那個品質,所以一點不用擔心。
鎧俠RC10采用了橙黑色配色的包裝,醒目之余又很簡約,“鎧俠”的品牌LOGO印在正面很直觀,EXCERIA品牌的中文版本“極至瞬速”則是象征了固態硬盤的定位與追求,500GB直觀告訴你了硬盤容量。
盒子內的配件不多,不過鎧俠RC10被很好的保護在塑料保護盒內,除產品保固條款、快速啟用指南、安裝說明外再無它物。
鎧俠RC10的外觀倒是沒有可過多描述的,畢竟買來是用的而不是看的。采用緊湊型M.2 2280外形尺寸80.15mm×22.15mm×2.23mm,特別的薄,可以很好的實現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雙平臺兼容。
閃存方面,配置了日本原廠核心技術和高品質閃存顆粒,采用BiCS FLASH?閃存和垂直堆疊單元結構的3D閃存技術;接口方面,采用NVMe?1.3c接口,降低SSD與CPU之間的傳輸延遲,有著更快的響應。官方資料顯示:鎧俠RC10有著高達1700MB/s順序讀取速度和高達1600MB/s順序寫入速度。至于,實際體驗如何,下面會進行測試。
既然是裝機使用,那就先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裝機配置單,方便有需要的朋友參考(簡單闡述選擇理由):
CPU:AMD Ryzen? 5 PRO 4650G(這是一顆內含核顯的APU,價格便宜+節省顯卡)
主板:華碩TUF GAMING B550M-PLUS重炮手(AM4接口,支持未來的四代銳龍處理器;擁有強大的供電用料,優秀的擴展性能,此外還有許多特色的功能,比如AURA SYNV神光同步、Turbo LAN網絡加速器、AI麥克風降噪、DTS游戲音效定制,而且還預裝了WiFi 6無線網卡;采用8+2相數字供電模組,一體式SiC639 DrMOS,能有效減少供電發熱,用料十分豪華;多達4個SATA 6.0Gb/s接口,一個支持PCIe 4.0 X 4的M.2接口和一個支持PCIe 3.0 X 4的M.2接口,滿足未來升級需要綽綽有余了。)
顯卡:挖礦潮,暫未配置,后期升級配置與APU組雙卡交火。
內存:酷獸夜梟馬甲內存系列DDR4 8GB(采用多切面設計、棱角觸感、極速散熱、設計簡約大方、精選顆粒,有著超高的性價比,適合當下裝機,內存價格下降可以直接舍棄升級)
散熱器:酷冷至尊風扇(臨時選擇,因為便宜)
固態:鎧俠RC10 M.2固態 500GB
電源:鑫谷GP750G黑金全模版電源(鑫谷最新出品的 GP黑金高功率全模版電源,由騰訊動漫《鐵姬鋼兵》IP正版授權,包裝設計結合騰訊動漫《鐵姬鋼兵》中機娘元素,連同電源一起玩起COSPLAY;擁有成熟的電源方案以及扎實的用料,通過美國80PLUS金牌認證,高效節能,供電支持絕對給力;在用料方面十分扎實可靠,全模組接口數量豐富,2個CPU供電接口,4個PCIE接口,6個D型4Pin接口以及8個SATA接口,能夠滿足目前高端RTX/RX平臺的需求,即便以后升級硬件,也是妥妥的。)
機箱:鑫谷直男1(一款極致簡約的標準尺寸機箱,支持ATX/M-ATX/ITX主板;前置240mm冷排的情況下支持300mm的顯卡,前置風扇的情況下支持330mm的顯卡;CPU散熱器限高為160mm,側板采用了鋼化玻璃材質,CNC非磨邊玻璃有很好的透光性和耐用性,沒有用螺絲固定而是采用了轉軸搭配磁吸的設計,機箱背板上設置了3個2.5英寸硬盤位,底部的硬盤托架可以安裝2塊3.5英寸硬盤或1塊3.5英寸硬盤搭配1塊2.5英寸硬盤,可以充分滿足存儲需求,兼顧當下使用品質和后期升級需要)
因為主板帶有M.2接口,所以很容易安裝上,擰緊固定螺絲就可以。
裝完機的效果,不得不說鎧俠RC10確實夠小巧,很容易就與主板融合在一起了。不過由于暫時未配置獨立顯卡,偌大的機箱顯得有些許空蕩。后期,將逐步升級。
裝機、安裝系統,一次點亮。這里需要格外提醒的是:全新固態硬盤首次安裝win10系統前需要格式化,采用UEFI模式進行安裝,進入PE后,通過DiskGenius分區,分區表類型選擇“GUID”,也就是GPT,勾選“對齊分區”,建議4096扇區、4k對齊。
早就聽說固態硬盤系統開機是神速,安裝完系統開機僅用了8秒,這速度真的是機械硬盤無法比的。這里真心建議一下還在使用機械硬盤做系統盤的朋友,快快升級換代固態盤吧!
既然可以正常使用了,那我們就開始專業軟件測試吧!硬盤里的數據至關重要,因此檢查硬盤健康狀況是有必要的,CrystalDiskInfo測試顯示鎧俠RC10十分優秀。
AS SSD Benchmark作為一款固態硬盤性能的測試軟件可以測出固態硬盤持續讀寫等的性能。如下圖可以看到,鎧俠RC10的讀取速度達到了1582.35MB/s,寫入速度達到了1613.99MB/s,和官方宣傳順序讀寫速度在1600-1700MB/s相差無幾。
除了使用專業的第三方測試軟件,筆者還下載了鎧俠專用軟件"SSD Utility"測試硬盤性能,可以看到健康度、固件信息和傳感器溫度監控等信息。另外,鎧俠這款官方軟件很強大,后期可以通過這個軟件進行調校、后期維護等。
軟件測試完,那么實際的使用效果如何呢?直接測試一下,幾個G的文件幾秒鐘就拷貝完了。
從U盤順手拷貝了一下WIN10的ios文件,受限于U盤的傳輸速度,拷貝這種超大文件時,速度沒有正常文件那么飛速,但是相對而言已經足夠出色了。
應該說,固態硬盤對于游戲體驗有著提升的優勢,索性就隨便測試了一款游戲的加載速度,超大的游戲加載也僅僅10秒。
除了游戲,把平時使用率較高的PS、AE、PR等圖片處理、視頻剪輯軟件也安裝在固態硬盤里,軟件的啟動加載速度真的是快的飛起。經過幾天的使用,筆者對鎧俠RC10的整體表現是相當滿意。
總的來說,鎧俠RC10作為一款M.2接口的NVMe固態硬盤,在裝機使用方面的表現是超出預期的,高品質和穩定性可以很好的滿足日常辦公和游戲提速需求,再加上相對優惠的低至1GB不到1塊錢的售價,可謂是性價比十足。如果你近期也想裝一臺新機或者為老機升級提速,那么這款鎧俠EXCERIA RC10系列NVMe固態硬盤500GB或許是你的尚佳選擇。
工作需要,對于電腦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滿足基本的辦公軟件運行,玩一下dota imba就可以,所以對電腦的要求不是很高。以前從機械硬盤到sata固態硬盤,讓我感受了一分鐘起步到10s內開機快感。我記得當時當時購買時候,是固態高價時期,500多元買了128G。采取的固態作為系統盤+機械硬盤作為儲存盤,用了幾年也還叫夠用。
要過年了,也給我的電腦換個固態,就作為新年禮物了。
萌發了購買一塊新固態硬盤的想法,對于新的固態,沒有具體要求,價格作為第一考慮要素。距離上一次更換硬盤,已經五年,技術在進步,很多新的技術得以應用,很多新名詞,也是我一個一個搜索了解的,分享出來,希望對看了文章的人有所幫助。(其實看了那么多,我也是是是非非的,求大佬評論席簡單形象科普)
NVMe協議,一種Host與SSD之間通訊的協議,它在協議棧中隸屬高層。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并行性,極大地提高了吞吐量。當數據從存儲傳輸到服務器主機時,它會進入一行或隊列。而SATA SSD的運行速度設定了上限。超過一定限度,使用再快的閃存對系統的整體性能沒有影響。
M.2接口,為超極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標準,以取代原來的mSATA接口。無論是更小巧的規格尺寸,還是更高的傳輸性能,M.2都遠勝于mSATA。
PCle3.0,PCI-E 3.0是生產中可用于主流個人電腦的擴展卡的最新標準。(現在還有PCle 4.0,硬件的提高,對于我這樣的咸魚愛好者,完全不重要)
在京東上看了幾款,最終選擇了一塊銘瑄復仇者系列512gM.2接口固態硬盤,性價比非常突出的產品。(要問我為什么選擇512g,而不選擇1tb的,主要是因為一直用128g固態,512g就夠大,畢竟小姐姐不住這邊)
采用M.2接口,規格為2280,支持PCIe3.0*4通道和NVMe1.3協議,雖然不是PCle4.0,但是對于我這個老舊電腦已經大大的足夠。
撕開貼紙,看到是慧榮SM2263XT主控,支持NVME1.3協議,支持PCI3.0*4,最高讀取2400MB/s、寫入1700MB/s。
背面印有產品相關信息,以及S/N碼等信息。
年輕人最喜歡的就是折騰,雖然我也不再年輕,拿到硬盤還是要折騰一下。在網上看了很多系系統遷移文章,看了就會了。有DiskGenius、傲梅分區助手、Acrions True Image HD等。隨著遷移系統的進行,又涉及到知識盲區,需要網上查找資料,知識點啊。(血淚教訓,如果是第一次進行遷移,最好是一臺不重要的電腦練手,或者就是先備份,做好重裝準備工作)
選擇GPT分區,是一種必然。
UEFI屬于主板類名詞,其作用類似于BIOS。GPT、MBR則屬于硬盤類名詞。
Win10系統均添加快速啟動功能,預裝的Win10電腦默認都是UEFI引導和GPT硬盤,傳統的引導方式為Legacy引導和MBR硬盤,UEFI必須跟GPT對應,同理Legacy必須跟MBR對應。如果BIOS開啟UEFI,而硬盤分區表格式為MBR則無法安裝;BIOS關閉UEFI而硬盤分區表格式為GPT也是無法安裝Windows。
按著網上攻略進行,選擇Disk Genius進行磁盤分區。
按照前面的進行分區,選擇了GPT分區。進行安裝如下,選擇系統遷移,一步一步的進行,選擇了自動調整啟動盤順序。一切都是順利的,想著體驗新的固態硬盤,但是問題又來了。
按著遷移系統的要求,到了開機重啟階段,電腦就是卡在開機界面,經過多次的重啟,依然如此,沒辦法進到系統里面。就只有選擇重裝系統。
重裝系統,我是制作的U盤啟動盤,現在的I tellyou上的純凈系統,重裝系統的時候需要了各種問題,無法安裝,提示為分區MBR和GPT不對。這一刻我是奔潰的,因為我沒有其他的啟動盤,無法進入PE系統。好在手機可以百度搜索,讓我能夠通過命令提示符進行轉換。
1、在當前安裝界面按住Shift+F10調出命令提示符窗口;
2、輸入diskpart,按回車執行;
3、進入DISKPART命令模式,輸入list disk回車,列出當前磁盤信息;
4、要轉換磁盤0格式,則輸入select disk 0回車,輸入clean,刪除磁盤分區;
5、輸入convert mbr,回車,將磁盤轉換為MBR,輸入convert gpt則轉為GPT;
6、最后輸入exit回車退出命令提示符,返回安裝界面繼續安裝系統。
7、然后點擊新建磁盤就可以安裝驅動。
通過以上操作,我解決了MBR和GPT分區問題,使得系統能夠順利重裝。
對于固態硬盤的測試,雖然我不是數碼達人,沒吃過豬肉,還是看過豬跑的,用了大佬們經常用的軟件進行測試,得到的差距還是很明顯。
由德國alex開發的小巧、綠色、實用的軟件,一般常用的功能是2個,查看4K對齊、主板芯片驅動是否正常,二則測試性能。性能測試有如下小塊:Seq、4K、4K-64Thrd、Acc.time ,及最后匯總的得分。
這是我之前的SATA固態硬盤
當然由于電腦過于陳舊,測試環境不夠,導致測試數據遠遠差過官方數據。
銘瑄復仇者系列,產品成熟,作為倉庫盤,資源盤,能夠滿足我們的日常使用,相比最初購買的SATA固態,真的很香,開心的像一個孩子,推薦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