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設計合理,做工優秀;內置金屬防滾架;接口豐富且規格高;正版Win11系統。
缺點:處理器較舊;售價偏高。
隨著筆記本芯片的計算能力的不斷提高,需要大型臺式機才能應對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少。如今,大多數人只需要一臺外形小巧的迷你主機就可以處理所有的計算任務。入門級的賽揚小主機因為其性能的限制難以承擔較復雜的處理任務,而高端機型售價又普遍較高,這讓中等價位的迷你主機成為了香餑餑,近期剛剛進入國內市場的積核(GEEKOM)Mini IT8就是其中之一。它搭載了和目前仍舊熱賣的NUC8豆子峽谷相同的Intel Core i5-8259U/i5-8279U四核處理器,并且預裝了正版的Windows 11專業版操作系統。這款主機今年在國外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優秀的做工也讓它廣受好評,對于MacOS的完美兼容也進一步增強了它的吸引力。
積核Mini IT8的包裝相對比較簡單素雅。盒子里包含一臺迷你主機、一個高質量的金屬VESA Mount支架、一個96W電源適配器、一根HDMI線、一袋螺絲釘和一本用戶手冊,還有一張向買家致謝的卡片。
Mini IT8的外觀和Intel NUC8如出一轍,機身尺寸為117mm× 112mm× 45.6mm,體積僅0.6L。外殼采用了PC和ABS的混合塑料材質,啞光黑的配色雖然算不上多有設計感,但至少是顯得低調且專業,而且也很耐看。頂部面板的中間是積核(GEEKOM)的英文商標,右上角有一個“Intel Inside”的標志,說明它擁有英特爾芯。
Mini IT8的接口配置和分布也和NUC一模一樣,而且質量很高。前面板有1個USB 3.2 Gen2規格的A口,1個USB 3.2 Gen2規格的C口(僅數據傳輸)和1個3.5mm音頻接口。右邊的電源按鈕內置了狀態LED,開機時LED會亮起藍色。和NUC系列迷你主機一樣,Mini IT8正面搭載了一個紅外接收器,可以通過遙控器來控制,作為會議室電腦,或者HTPC時會很有用。
后面板配置了2個USB 3.2 Gen2規格的A口,一個千兆以太網接口,一個HDMI 2.0b,一個mini-DP1.4,一個USB3.2 Gen2*2規格的全功能Type-C(支持顯示輸出)和一個DC電源接口。
積核宣稱Mini IT8能四屏顯示,但要實現這一功能的話,你需要一個帶雙視頻輸出接口的擴展塢,而這種擴展塢通常價格都很貴。對于不想花這個成本的我們來說,三屏輸出也已經很OK了。
由于這幾年讀卡器的成本越來越高,大多數迷你主機都取消了內存卡槽。不過Mini IT8仍舊是在機身左側配置了一個SDXC的卡槽,對于需要經常從相機拷貝照片和視頻的用戶很是友好。
松開機身底部的四個螺絲,我們就可以拆卸底板,進入機身內部。Mini IT8主板上有兩個硬盤接口,一個是M.2接口(支持NVMe, SATA雙協議),一個是2.5英寸SATA3接口。內存是筆記本規格的DDR4-2400,最大支持32GB雙通道。可能是因為處理器兼容性的限制,Mini IT8沒有配備支持WiFi6的網卡,不過WiFi5在目前看來仍舊夠用。從內部做工來看,Mini IT8和Intel NUC系列一樣使用了鎂鋁合金制成的防滾架,底板內側的2.5寸硬盤槽也是金屬的材料。主板上各個部件規劃得很整齊緊湊,走線也相當工整,這種做工水平在同類產品中可以說是相當罕見。
由于防滾架的加入,Mini IT8比其他大多數相同尺寸的迷你電腦要稍重一些。主機本身重580克(包括預裝得雙內存條和一個M.2 2280 NVMe硬盤)。加上96W得標配電源適配器后,總重量達到996克。相比之下,大小差不多的零刻SEI8重量只有340克,加上適配器后也就500克左右。
積核Mini IT8預裝的是正版Windows 11專業版操作系統,相比Win10有很多設計和功能上的提升,而專業版系統多出的BitLocker文件加密、組域、遠程桌面、企業商店等功能對于IT類用戶或者B端的使用環境會很有意義。除了Windows以外,Mini IT8也支持各種X86版本的Linux系統,另外目前已經有教程可以完美安裝MacOS系統,Jupit3r將在后續的文章中跟大家分享。
Jupit3r評測的這臺Mini IT8搭載了Intel Core i5-8259U處理器,但最新版已經換成i5-8279U。i5-8259U采用14nm制程工藝,有4個CPU核心,8個處理線程,運行頻率為2.3GHz-3.8GHz,另外還集成了Iris Plus 655 iGPU。這款處理器發布于2018年,比起目前的十二代酷睿和AMD 6000系列芯片肯定是相形見絀,但仍舊能夠處理主流的計算任務。我的這臺機器包含了16GB的內存,和512GB的NVMe SSD,但你也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8GB/256GB的版本。
跑分測試
在Cinebench R20的測試中,積核Mini IT8單核CPU得分373,多核CPU得分1613。多核成績比使用了酷睿i7-8559U芯片的Intel NUC8i7BEH還要高一些,有點出乎意料。
Geekbench 5與Cinebench R20得出的結論類似,Mini IT8多核的成績同樣是超過了NUC8i7BEH,相當詭異。
在通過模擬日常工作流的PCMark10的測試中,NUC8i7BEH終于是揚眉吐氣,扳回一城。不過Mini IT8得分也超過了4000分,可以算作是一臺性能優秀的家用電腦。
機器預裝的金士頓PCIe3.0x4 NVMe固態讀寫速度雖然在Jupit3r測試過的主機中不算最高的,但其實也還不賴。順序讀取速度差不多2.5Gbps,啟動操作系統和大型軟件時都挺快。
品牌當時發這臺機器給我評測的時候,只預裝了1根16GB的金士頓DDR4-2400內存,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核顯的性能釋放,在我自己添加了一根英睿達的內存條組成雙通道后,讀、寫、復制的速度均有顯著的提升。據Jupit3r跟品牌方了解,國內銷售的Mini IT8,16GB內存版本的都是預裝的兩根8GB內存條,如果有特殊要求建議購買前跟客服溝通。
日常使用
Mini IT8在各種常規工作流時都相當高效,包括Microsoft Office文檔編輯、網頁瀏覽和音視頻播放。在Chrome中加載10多個大型網站,并同時播放8K視頻,再運行幾個大的應用程序時,也不會有明顯卡頓和延遲。
輕量化的內容創作也不是問題。在Mini IT8上使用Photoshop和Lightroom等軟件反應速度都很快。用剪映或者威力導演編輯1080P視頻也比較流暢。就算時添加一些復雜的濾鏡、渲染和轉場,過程中也沒有明顯卡頓。不過在對4K視頻進行復雜的渲染時,卡頓和延遲就在所難免了。
游戲
酷睿i5-8259U所集成的Intel Iris Plus 655核顯速度歲不及11代和第12代酷睿采用的Iris Xe核顯,但仍然比賽揚和奔騰處理器搭載的英特爾UHD核顯要好得多,3DMark測試的結果說明了這一點。Mini IT8在3DMark的三項測試中,Sky Diver得分7428,Fire Strike得分1957,Time Spy得分743。
《英雄聯盟》在1080P和中等特效下運行相當流暢,即使在最激烈的戰斗場面也沒有明顯的掉幀。GamePP記錄的平均幀數為98 fps。《原神》可以在1080P和中等特效下平均幀率只有30 fps,只是勉強能玩,體驗并不好。將分辨率降至720P后,平均幀數會上升到49 fps。《咒語破碎》和原神差不多。1080P和中等特效的平均幀率是41 fps,不算太差,但在一些更復雜的場景中有明顯的幀的掉幀和操控延遲。只有將分辨率降低到720p后,畫面才能一直保持在55fps以上。
正如以上測試結果所示,Mini IT8并非為游戲玩家設計。不過它的確可以在中低分辨率和特效設置下運行一些最新的大型游戲。如果你中意的是《憤怒的小鳥》、《植物大戰僵尸》這類簡單的益智類休閑游戲,那么你完全不必擔心游戲時的流暢度。因為Windows 11的微軟商店中內置了XBOX游戲平臺,我們也可以流暢爽玩大多數XBOX的游戲。
視頻播放
播放能力向來是英特爾酷睿小主機的強項,即使是采用了8代處理器的Mini IT8,視頻解碼能力也要好于AMD平臺的最新高端迷你主機。根據DXVA Checker的結果顯示,Iris Plus 655 iGPU可以解碼大多數主流視頻格式到4K或8K。如果你和我一樣收藏了很多高清或者藍光原盤的影視劇,那么你會感覺到如獲至寶。我在Mini IT8上播放了十多段4K和8K視頻片段,都能流暢硬解碼。而且因為播放過程中CPU占用率極低,所以運行也相對安靜。
在網頁中播放8K/60fps的視頻也很流暢,而且CPU和GPU的占用率都沒到過高的程度。
Mini IT8的待機功耗接近15W,比起采用了最新處理器的迷你主機高不少,CPU滿載時的功耗為70.7W,在96W電源適配器的可控范圍內。待機和低負載運行時風扇的轉速相對較低,也基本沒有什么噪音,但高負載運行時風扇到達滿速后還是有明顯噪音的,不過還好不算太吵。
積核Mini IT8小主機16GB+512GB的版本目前在電商平臺的標準售價2899元,使用優惠券后可以做到2749元,在同等硬件配置的產品中并不算便宜。雖然它在做工、用料和接口方面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尤其是金屬防滾架的加入充分顯示了品牌對于品質的追求。然而在如此卷的國內市場中,品質所帶來的附加值是否值得我們普通消費者買單,聰明的你應該自有判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Mini IT8已經可以完美適配MacOS系統,后期Jupit3r也將把教程和體驗文章發出,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OK,這篇文章就到這里,大家如果有其他疑問的話,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下個評測再見。
購買理由:
一年一度的雙11 又來了,各個平臺的優惠券著實發的不少。于是乎,趁著這個機會,入了幾個硬盤和1個魔改CPU把剛換了機箱的NAS再完善一下。
更好地滿足以下3個方面的需求:
一:可以滿足平時的視頻剪輯需求。因為有些高清或者4K,8K的視頻素材都很大,很占存儲空間。就需要更大的硬盤空間。
二:存儲工作上用的各種文檔。由于經常出差的緣故,需要把一些項目中的文件放到網絡存儲上,但是又不能放在諸如 百度網盤這種第三方的服務平臺上,公司的云存儲還需要VPN,干脆就用自己的NAS了,求人不如求己!
三:一些學習資料,各種課件都需要有個空間來存儲。
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當文件量是幾十T的時候,就不是那么容易管理了。總之,先把NAS搞定,再去深入研究。
--------------------------------------------------------------------
內容分兩段,分別是 組建NAS篇,和 NAS配置推薦
裝機方案:
主板:intel B85芯片 itx主板
內存:科賦 DDR3 2400 8G*2
電源:230W SFX 輕量化電源
散熱器:喬思伯 HP-425
機箱: 喬思伯 N1
E3-1283l v4這款CPU想要安裝到B85的主板上,還是需要些技術的,B85 H81 H87 Z87這類主板需要魔改Bios才能支持,H97 Z97可以原生支持。
在海鮮市場以高昂的價格購入這個大船貨,近半年來這貨一直穩定在360-370之間,多花了2塊,不過老板說這顆是上的液金,而且PCB基板也經過了升級,不會出現單通道等Bug,姑且信了他。
到手后,需要給現有主板刷魔改bios,CPU賣家提供的bios是Bin格式的,首次刷機直接變磚,吐槽一下賣家的不專業。
不得已,又在TB買了一個USB燒入器,花費9元。
自己把Bin格式的bios轉成rom得以正常刷入。終于可以點亮這顆CPU啦
看上去跟4790k有一比,功耗卻要低很多。不過我是要裝NAS的。
兩款硬盤都是N300系列,容量分別是 8T 和 12T,都是CMR垂直盤。東芝N300系列不僅針對7x24小時工作時長設計,同時還具備了100萬小時MTTF(平均故障前時間),支持平均每年寫入180TB數據,并且磁頭的加載/卸載壽命也高達30萬次。
在外包裝方面,都采用了比較簡單的風格,從包裝上可以看到這款硬盤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NAS專用、3年質保、防偽標簽等,還可以從右上角的數字了解到這款硬盤的容量為12TB(8TB),轉速為7200RPM,并且都配備了256M的緩存。(我那個老款8T則是128M的)
▲打開包裝盒之后會發現硬盤被一層氣囊包裹著,畢竟硬盤經不得磕碰,所以在運輸過程中這層氣囊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取出硬盤后從硬盤上面的貼紙也可以看到它的各項參數。
硬盤背面,PCB反裝,左側是8T空氣盤,右側是12T氦氣盤。
厚度對比,上面是12T,下面是8T,給那些說氦氣盤更厚的小伙伴一個參考~
三盤同堂!
最左側是 老8T
來至喬思伯的 N1
把硬盤裝入NAS機箱中。這款N1機箱 可以裝5個3.5寸硬盤。
而且提供了硬盤提手和熱插拔的底座。
使用體驗:
在收到東芝N300這兩塊硬盤之后,我并沒有直接的將它們裝入到我的NAS設備中,而是先將它們裝到了臺式機內,畢竟得先簡單的檢測一下它們的狀態是否正常,讀寫速度是否給力。
在測試硬盤的讀寫速度時我使用的都是幾款比較常見的軟件,所以我認為測試結果還是比較靠譜的,那么下面就簡單的看一下8T硬盤的表現吧。
CrystalDiskInfo工具檢測HDWG480 8T硬盤的詳細規格。
▲使用HD Tune這款軟件做了一個基準測試,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它的最高讀取262MB/s,最低116.1MB/s,平均為203.8MB/s,突發傳輸速率為318.9 MB/s。整體曲線比較平穩。
▲使用TxBENCH這款軟件做了一個基準測試,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它的順序讀寫速度都超過了250MB/s,讀取速度為252.400MB/s,寫入速度為256.261MB/s,這個數據對于機械硬盤來講我認為還是非常不錯的。
100MB
1000MB
▲使用CrystalDiskMark也測試了一下,可以看到測試的數據要比TxBENCH測試的結果高那么一點,測出來的讀取速度為261.6MB/s,寫入速度為259.7MB/s,也是在250MB/s以上。
N300系列8TB硬盤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工具的256MB測試項目中,可以看到它分別在讀取速度有265.252 MB/s、寫入速度則有266.305MB/s。
2G測試項目中,可以看到它分別在讀取速度有261.888 MB/s、寫入速度則有262.208MB/s。
而且得益于具備了256M緩存,所以在4KB時就已經達到了255MB/s的速度,所以我認為東芝N300這款硬盤的讀寫速度挺給力的。
HDWG21C 12T
CrystalDiskInfo工具檢測的詳細參數:
▲使用HD Tune這款軟件做了一個基準測試,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12T的盤最高讀取259MB/s,最低109.2MB/s,平均為198.1MB/s,突發傳輸速率為291.6 MB/s。整體曲線比較平穩。整體性能較8T的有極小的差距。
▲使用TxBENCH這款軟件做了一個基準測試,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它的順序讀寫速度依然都超過了250MB/s,讀取速度為254.743MB/s,寫入速度為263.321MB/s,比8T的略高。
100MB
1000MB
▲使用CrystalDiskMark也測試了一下,可以看到測試的數據要比TxBENCH測試的結果依然高那么一點,測出來的讀取速度為267.7MB/s,寫入速度為253.6MB/s,也是在250MB/s以上。
12TB硬盤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工具的256MB測試項目中,可以看到它分別在讀取速度有267.899 MB/s、寫入速度則有253.839MB/s。
2G測試項目中,可以看到它分別在讀取速度有257.492 MB/s、寫入速度則有257.492MB/s。居然讀寫一樣。
同時,對比老8T的: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它的最高讀取250.7MB/s,最低120.1MB/s,平均為194.8MB/s,突發傳輸速率為369.3 MB/s。數據上也沒有比這兩款新硬盤差太多。畢竟緩存只有128MB。
更換新盤
由于數據量并不是太龐大,數據拷貝也算不上耗時,歷時兩天,終于把數據都導入暫時還沒有拆的移動硬盤,終于可以更換舊硬盤了。之前幾個希捷2T全都下崗。
由于主板的SATA接口限制,暫時使用了2個 12T,2個8T的硬盤組成40T。計劃是把這6個硬盤全用上,不過目前主板和機箱都不能完全支持,還需要進一步挖掘。
安裝完硬盤后開機,打開“存儲空間管理員”,在HDD/SSD標簽中,可以看到新安裝的硬盤,會處于“未初始化,正常”狀態。
選擇RAID Group標簽,點擊“新增”,選第一項。
開始分組整合,我這里把兩個8T的分一組,另兩個12T的分一組,就不展開了~
將硬盤安裝到PC上面側的速度整體來講表現還算不錯,那么將它們安裝到NAS上面之后日常使用時的速度怎么樣呢?于是我也簡單的做了一下測試,我這款NAS的吞吐量為讀取速度112MB/s,寫入速度81MB/s,這個速度應對家用需求完全足夠了,然后我家是用的網絡為網通300M寬帶。
使用的是50GB大小的4K電影采用直接文件夾拷貝的方式進行了測試,打開NAS的相關文件夾目錄,將大文件直接粘貼進去,這時發現在速度方面這塊硬盤的表現可以說特別的不錯,最低的速度也在70MB/s以上,最快時甚至快達到了80MB/s,前邊大概五分之一位置稍微有些波動,但是后面過程中一直都保持在70MB/s以上,非常的平穩。
此外,我還使用同種方法測試了10GB大小的視頻文件、綜合大小為5GB的工程文檔等不同的文件,整個測試過程中就小文件偶爾會出現一些速度波動,傳輸大文件時基本都沒低于70MB/s的,這也正好符合了我的使用需求。
正如前文所言,平時在家里使用NAS最多的就是存儲高清電影、照片,在手機上安裝配套的APP就可以查看設備上的電影、照片,而且在電視、電腦上都可以進行訪問,設備間傳輸文件也不用再拷貝來拷貝去的,真的是特別的方便,這也是NAS的魅力所在吧。以前使用普通硬盤一開始無所謂時經常7*24小時的運行過,后來注意到普通硬盤的性能沒那么強就經常關機,從而造成在體驗方面大打折扣,現在換了東芝N300這兩塊專業NAS硬盤之后再也不用擔心,可靠的7*24小時全天候運行,文件隨時可傳輸、讀取,掛PT下載電影也毫無壓力了。東芝N300系列硬盤在參數方面,轉速為7200RPM、具備了256M緩存、接口為SATA 6Gb/s,而在技術方面則內置了東芝穩定盤片技術,可以在硬盤運行時內部的盤片更加穩定,從而保證了出色的讀寫性能。
關于運行噪音,這幾塊硬盤還是比較安靜的,就算是擴容的過程中幾乎滿負荷讀寫的狀態下,噪音也不大。還沒有那個機箱中14厘米的風扇聲音大。
關于功耗,整機讀寫滿負荷功率在69W左右,稍微有一點點高。(4盤)
關于發熱量,硬盤在開機時,與室溫相同22℃,進入工作狀態會爬升到34℃,然后結合風扇和機箱的整體散熱能力,維持在38~39℃的樣子。當然,我這里是北方,尚未進入供暖期。
至此,NAS升級擴容就基本完成了,這個12TB硬盤性價比真的高,8T的也不錯。
考慮到我自己這套配置,也是通過淘汰的設備打造的,說到底存在一定的使用風險。那么自然是不能推薦給大家的,僅作為性能方面的參考。想自己動手裝NAS的小伙伴還是應該選擇新的設備。
CPU:
G5905T / G5920
京東
英特爾(Intel) G5920 G5420 G6405 賽揚 奔騰 盒裝CPU中央處理器 G5920盒裝10代 1200 接口315.0元
去購買
G6405
4線程的價格陡然提升~
京東
英特爾(Intel)G6405 奔騰2核4線程 盒裝CPU處理器 Intel G6400599.0元
去購買
* i3 10105T
京東
英特爾(Intel)酷睿i3i5i7CPU處理器盒裝10105T/10400F/11700Ki310105|4核8線程|帶核顯705元
去購買
這是一顆目前來說非常適合用于安裝NAS的 CPU, 35W的TDP,并且有著3.9GHz的最大頻率,已經可以和當年的i7-6700有一比。并且在主板的適配性上也很好,如下:
400 和500系 全都可以無縫兼容,還有集顯,支持多種視頻解碼加速。
i3 10325
淘寶精選
10325 10105T CPU!749元
去購買
這款屬于i3里的二當家了,僅次于帶K的可超頻款,當然功耗也會高一些,酌情購買吧
不差錢的可以看看主流的低功耗版 i5 i7,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主板:
以ITX主板為準,現在H410的板子都在清貨,但是價格和H510十分接近,買新不買舊的道理大家都懂的~
B460 和B560的itx主板價格差距就有些大了, 還是首選B460吧,搭配i3是足夠了。
京東
MAXSUN 銘瑄 終結者系列 H510 ITX主板 (LGA1200、H510)479元起
實時價格57分鐘前已更新
去購買
不過這個主板默認只有兩個SATA,當然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擴展,比如:miniPCIE擴展卡和 PCIE擴展卡。
話說,這個24口的擴展卡,已經顛覆了我的認知了,一種虛擬幣,催生了一種新硬件。
B460
京東
七彩虹 B460I/B560I GAMING V20全新ITX主板搭配英特爾十/11代CPU 主板套 B460 I GAMING V20 ITX 小板 單主板749.0元
去購買
Z490
京東
BIOSTAR 映泰 Z490GTN Mini-ITX主板(Intel LGA1200、Z490)788元起
實時價格40分鐘前已更新
去購買
更貴的民用級主板就沒必要推薦了,畢竟NAS也不是游戲機,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燈光也用不上,但是工業級別的主板可以考慮一下,在穩定性和安全方面會有保障。在這里不再展開了。
機箱
機箱的選擇就比較多樣化了,需要根據需求和錢包得情況來權衡。
雙盤位,入門級(不支持熱插拔)
京東
GOLDEN FIELD 金河田 預見 Nas 1 MINI-ITX機箱 非側透 黑色170.05元起
實時價格23分鐘前已更新
去購買
4盤位
京東
恒煜4盤位NAS機箱熱插拔4盤迷你家庭網絡存儲星際蝸牛ITX機箱NAS機箱298元
去購買
5盤位 我目前用的這款 喬思伯 N1
京東
JONSBO 喬思伯 N1 Mini-ITX機箱 非側透 灰色699元起
實時價格33分鐘前已更新
去購買
8盤位
京東
研錦工控NAS機箱8盤位網絡存儲服務器機箱熱插拔matx主板FLEX電源全高raid陣列卡黑群暉機箱 升級版機箱配4個風扇880.0元
去購買
京東
SILVER STONE 銀欣 SST-DS380B MINI-ITX機箱 非側透999元起
實時價格27分鐘前已更新
去購買
再往上的機箱就更大了,可以考慮中塔或者刀片機柜了。若你有個大House 依然可以選購。
散熱器
對于散熱方面,由于使用的都是低功耗CPU,基本上盒裝自帶的散熱器就可以了,當然,有些小伙伴買的是散片CPU,或者對散熱性能和噪音有更高要求的,可以看一下如下幾款:
京東
九州風神CK-11508 西塔31英特爾CPU散熱器Intel1150/1151/1155/1156 CK-11508 單個(英特爾115x通用)17.9元
去購買
京東
JONSBO 喬思伯 HP-400 下壓式 風冷散熱器65元(需用券)
價格低于618入選下壓式散熱器排行榜
去購買
優惠
滿49減20元優惠券
掃碼領取
查看更多商城
京東
ID-COOLING IS系列 IS-30 92mm 風冷散熱器69.90元起
實時價格8分鐘前已更新
去購買
優惠
滿49元減20元
掃碼領取
查看更多商城
京東
PCCOOLER 超頻三 降龍 下壓式 風冷CPU散熱器129元
實時價格5分鐘前已更新
去購買
放個貓頭鷹吧,顯得有逼格~~
京東
noctua 貓頭鷹 NH-L9i 下壓式風冷散熱器 棕色300元起
實時價格7分鐘前已更新
去購買
內存和 SSD可以使用之前主力機退下來的設備,發揮余熱,畢竟NAS對于這些硬件沒有那么高要求。
另外就是萬兆網卡,這個方面可以單獨開一篇帖子來聊了。本篇就不過多涉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