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面前(文中鏈接僅在公眾號有效)
大家好,我是Alic,號主小智損友一枚~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汽車行業的好幾個的自動化標準了:
Sicar-從基于TIA Potal的汽車行業自動化標準看數字化制造
基于TIA Portal 的Sicar,基于RSLogix的CCRw—通用GCCH框架簡述
基于TIA Portal的自動化標準Integra的編程框架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來自Volvo的VCC Standard~
01 沃爾沃的VCC Standard
和大眾,通用,福特,戴姆勒等一樣,沃爾沃也有自己一套獨特的體系標準,包括了電氣的安裝,PLC程序的規劃,安全,機器人等等很多方面
來源:網絡
但是對于不同背景的人來說,不可能了解標準的方方面面,于是比如對于汽車廠的IT工程師,可能只需要知道關于網絡,關于與自動化層信號交互相關的標準,并沒有必要了解電氣,機械等相關的標準,畢竟前面我們在前面的文章,:
TIA Portal下的虛擬調試與SICAR解讀:標準的進階之旅與案例分析
一個自動化系統的標準包括了很多方面:
與其它廠家一樣,沃爾沃也有自己的標準和規范導航文件,針對于電氣安裝,電氣設備,水,電,氣,程序,機器人,安全,仿真等都有自己的要求和對應的指導文件
來源:網絡
對其中任何一項都有詳細的定義與規范,比如今天要介紹的基于西門子TIA Portal 的就是其中之一:VCS 8015391
02 基于TIA Portal的VCS 8015391
按照官方定義,VCS 8015391包括了對于以西門子S7-300和S7-15XX系列PLC為基礎的各種規范。比如系統架構,硬件,軟件,網絡,程序結構等等~
比如如下的主要系統硬件平臺,西門子的天下
來源:網絡
程序結構,一般的程序框架中都開發了各種標準的程序塊或者功能庫,可以供集成商直接調用
來源:網絡
對于很多功能塊,都定義了其作用的功能范圍,不需要重復造車輪子,同時也使得程序結構變得清晰
來源:網絡
PLC與Robot信號交互
來源:網絡
當然,如果你對汽車行業的虛擬調試感興趣,你會發現Volvo使用的是前面我們介紹了很多的PDPS:
TIA配合Amesim、MCD、PDPS、Plant Simulation,這里有你想看的虛擬調試
還記得上次在介紹奔馳 Integra的時候用的是什么嗎?
基于TIA Portal的自動化標準Integra的編程框架
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查看,對于WinMod前面我們也專門做過介紹:
虛擬調試領域的又一玩家——WinMOD
03 那些標準與思考
我先來再匯總下面前的各種標準(本文已經列舉的就不再例舉了):
SIMOVE——基于TIA Portal的AGV行業自動化標準
汽車行業的Sicar,半導體行業的EAP——設備自動化與數據采集的標準化
OPC UA-面向未來的工業通訊規范
汽車動力總成生產線的Sicar-TRANSLINE 2000 HMI PRO
在這里就不去討論這些標準有沒有用,有沒有價值,有沒有參考意義了,畢竟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出發去思考,我的介紹也只是非常粗淺的一些簡要說明,真的要吃透,不是那么容易的
對于不同行業的人而言,是否能對你起到幫助或者啟迪作用,也很難說,我的目的也就是讓更多人知道其實有這樣一個標準而已,就像前面小智的文章:
自動化早已不是原來的自動化,為何你卻還是原來的你
所說的心態要開放一樣,我只能求自己保持開放的心態,時刻保持空杯,向你們每一位學習,說回上面的的標準,如果從一個產品的角度來思考(用戶,需求,場景,解決方案),當我不牛逼的時候,我看看牛逼的行業在做什么,牛逼的行業在做什么,我的行業牛逼的又在做什么,這很多時候是一種大勢,先抄后超(當然不一定能超)的策略還是適合于很多企業和個人的。去分析巨頭或者行業中的用戶,在巨頭的夾擊下用戶都有什么樣的迫切需求,我自己能不能切換下場景,根據巨頭的策略來定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好了,就是那么多,不喜勿噴,我是Alic,號主小智損友一枚~
免責申明:本公眾號所載文章為本公眾號原創或根據網絡搜索編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轉載眾多,無法找到真正來源,如標錯來源,或對于文中所使用的圖片,資料,下載鏈接中所包含的軟件,資料等,如有侵權,請跟我們聯系協商或刪除,謝謝!
往期推薦
綜合篇
SCADA、物聯網IOT和MES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 綜合篇(一)
一文帶你了解ERP、APS和MES系統 | 綜合篇(二)
SCADA、DCS與PLC知多少?| 綜合篇(三)
PLM、ERP、APS、MES系統之間的數據集成 | 綜合篇(四)
虛擬調試篇
TIA配合Amesim、MCD、PDPS、Plant Simulation,這里有你想看的虛擬調試
TIA配合Amesim、MCD、Plant Simulation,這里有你想看的虛擬調試(二)
TIAPortal 與NX MCD間的聯合虛擬調試
仿真與虛擬調試第三期——Tecnomatix
Simcenter Amesim也能和博圖仿真-這樣的仿真和虛擬調試你用過嗎?
羅克韋爾的虛擬調試與仿真最全合集
仿真與虛擬調試——從Plant Simulation認識仿真學習
品牌篇
西家軟件知多少-盤點有多少你不知道的西門子軟件
羅克韋爾的軟件全家桶
達索的數字化全家桶
侃侃PTC的數字化制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創新點
(1)提出了超前支架自適應支護、轉換矩陣、峰值助力概念。
(2)給出了超前支架自適應支護定義。
(3)建立了超前支架自適應支護理論,根據結構形式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將超前支架自適應支護分為支護阻力自適應、支護姿態自適應、支護方式自適應三種形式,分析了每種形式自適應支護原理及其實現方法。
(4)建立了自適應性頂梁結構量化關系,給出了支護阻力自適應控制方法,構建了立柱位置和壓力控制回路仿真模型并進行仿真,描述了自適應超前支架具體移架方式與行走方法。
進入點擊PDF可下載全文
1
作 者
徐亞軍1,2,張 坤3,4,李丁一1,2,朱 軍1,2,張德生1,2
2
單 位
1.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開采設計事業部;2.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 開采設計研究分院;3. 山東科技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4.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
3
研究背景
隨著煤炭開采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礦區開始采用超前支架進行巷道超前支護。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發現現有超前支架適應性不強,與巷道錨護系統匹配性也有待提高,具體表現為現有超前支架支護強度經常出現過支護(支護強度過高)或欠支護(支護強度不足)現象,超前支架行走過程中對巷道頂板反復支撐,造成巷道頂板和錨護系統破壞。如何提高超前支架的適應性,減少超前支架對巷道頂板和錨護系統的破壞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4
摘 要
針對現有超前支架反復支撐破壞巷道頂板和錨護系統問題,提出了超前支架自適應支護、轉換矩陣、峰值助力概念,給出了超前支架自適應支護定義,在綜合分析超前支架自適應支護基礎上,建立了超前支架自適應支護理論。根據結構形式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將超前支架自適應支護分為支護阻力自適應、支護姿態自適應、支護方式自適應3種形式。
結合具體結構特點,對上述3種自適應形式進一步進行了區分,將支護阻力自適應分為初撐力分布形式自適應、支護阻力和初撐升降柱自適應,將支護姿態自適應分為頂梁姿態自適應和整體支護狀態自適應,將支護方式自適應分為移架方式自適應和行走方式自適應,介紹了每種形式自適應支護原理及其實現方法。
采用線性代數理論建立了自適應性頂梁結構量化關系,基于液壓傳動與控制原理給出了支護阻力自適應控制方法,利用AMESim軟件構建了立柱位置和壓力控制回路仿真模型并進行了仿真,采用運動學原理分析了螺旋推進器行走部的超前支架的自適應移架方式與具體行走方法。
試驗結果表明,自適應結構和裝置大幅提升了支架適應能力,有效地解決了超前支架與巷道頂板和錨護系統協調匹配性難題,提高了超前支架適應巷道圍巖變化能力。
5
部分圖片
超前支架頂梁前后擺動示意
超前支架頂梁左右擺動示意
液壓支架各傳感器示意
支護阻力自適應控制系統
支護阻力曲線
超前支架平穩接頂示意
系統仿真模型
立柱降架過程仿真結果
立柱升架過程仿真結果
支架三維實體模型
全方位行走部實物樣機
螺旋推進器行走部
螺旋推進器旋向與行走方向的關系
傳感器布置示意
液壓支架測距示意
自動行走流程
頂梁不同狀態照片
單元支架井下照片
6
作者簡介
徐亞軍,男,1971年4月26日生,安徽樅陽人,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開采研究院)開采裝備研究所主任,主要從事工作面支護技術理論研究與液壓支架設計工作。獲國家科學進步獎1項,省部級獎10余項,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3部、教材1部,制訂國家和行業標準6部,授權發明專利6項,獲得第十一屆“煤炭青年科技獎”(2010)、“全國煤礦優秀支護專家”(2015)。
研究方向
工作面支護技術與理論,液壓支架設計與優化
主要成果
致力于工作面支護理論與技術研究,發明了基于螺旋推進器全向行走式超前支架,修正了兩柱掩護式支架承載能力區公式,得出了兩柱掩護式支架頂梁前后比為8/3的解析結果,建立了液壓支架群組支護阻力與工作面長度量化關系,給出了液壓支架與煤壁剛度耦合公式、液壓支架群組支護阻力解析公式,解釋了超長工作面“三峰值”來壓特性。
來源:
徐亞軍,張坤,李丁一,等.超前支架自適應支護理論與應用[J].煤炭學報,2020,45(10):3615-3624.
XU Yajun,ZHANG Kun,LI Dingyi,et al.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elf-adaptive support for advanced powered support[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20,45(10):3615-3624.
責任編輯:郭曉煒
編輯整理:郭曉煒
審核:常 琛
End
往期精彩
謝和平,吳立新,鄭德志:2025年中國能源消費及煤炭需求預測錢鳴高,許家林:煤炭開采與巖層運動袁亮:煤及共伴生資源精準開采科學問題與對策康紅普,王國法,姜鵬飛,等: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采技術構想謝和平:深部巖體力學與開采理論研究進展康紅普,尹丙鼎,高富強,等:中國煤礦井下地應力數據庫及地應力分布規律
聯系我們
聯系人:郭曉煒
電話:010-87986411-811
郵箱:guoxiaowei@chinacs.org.cn
網址:www.mtxb.com.cn
版權聲明:
本平臺刊登的《煤炭學報》所有稿件均按照國家版權局有關規定支付了相應稿酬,《煤炭學報》享有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煤炭學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