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京市通州區某小區37棟4單元3樓,東西兩個房間門對門。大約只有3平米大的過道,一張折疊床就占去了大半空間。這張床據守著302房的大門,床和門的空隙塞進了兩個木制小圓凳,上面放了兩個紙箱,里面放著充電寶、紙巾、挖耳勺等,床頭還擺著個樣式老舊的熱水瓶。床下塞著一個鐵盒,用來盛放蚊香,盒內已積滿香灰。

    睡在床上的人是萬永貴。萬永貴說,他受親戚所托,已經在302門口守了7個月。因為沒事做,他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睡得腦瓜子嗡嗡疼。

    萬永貴展示的一段視頻顯示,他從已經被撬壞的大門鎖孔里,可以看見屋里的人晃晃悠悠地走動,“臉色卡白”。

    因為這套房子的產權糾紛,截止到2021年10月23日,雙方已經隔門對峙了491天。外面的人不離開,里面的人不出來。

    10月14日晚上,萬永貴不到8點就早早睡下了。新京報記者楊雪 攝

    畫地為牢

    每天早上6點,萬永貴就會從床上醒來。他會坐起來在黑暗里發會兒呆,然后摸索著把攝像頭重新安上——因為屋子已經斷水斷電,每天晚上睡覺前,攝像頭都需要取下來用充電寶充電。

    如果動作略微大一點,樓道里的聲控燈就會被驚醒。動作再大些,套在燈泡上的白色塑料袋還會像蝴蝶一樣扇動幾下。

    睡覺前脫下來的衣服掛在302大門上。貓眼已經沒了,留下一個空空的洞,他找了兩根小木簽別進去,就成了一個掛鉤。

    衣服拿下后,大門破落的樣子更加裸露出來:最外層的防盜門已經被拆下,內層的鐵門也明顯經歷過暴力捶打,右上角凹下去很大一塊,露出黑色的鐵皮。門鎖也拆了,只剩下幾個孔,被萬永貴用黃色膠帶封住。

    被封起來的還有門的四周,密密匝匝,不留縫隙。“夏天臭得不行,受不了。”萬永貴嫌棄地撇了一下嘴,“現在貼上了還行。”

    絕大部分時間,萬永貴躺在門口的折疊床上,醒著的時候就玩手機。屋子里總有各種聲音傳出來,走動的聲音、打火機的聲音、咳嗽的聲音、打電話的聲音,甚至“打屁的聲音”。

    萬永貴的簡易床下塞著一個鐵盒,用來盛放蚊香,盒內已積滿香灰。新京報記者 楊雪 攝

    實在憋得慌了,萬永貴就下樓溜達一圈兒——他不怕屋里的人趁他離開跑出來。“有攝像頭看著呢。”他背著手站在樓下單元口望著302的廚房陽臺,“我每天不知道在這里兒看多少次,一次也沒見他出現過。但有兩個女人幾乎每天都要來送東西,都是從背后的三樓陽臺掛個繩子吊上去。你說這和坐牢有什么區別?一樣一樣的。”

    夏天來臨前,萬永貴曾經聽見屋里面的人唱歌,是一首時下流行的新歌,他彎腰湊近被撬壞的鎖孔往里看,一個老頭,臉色“卡白”,晃晃悠悠地在屋子里走動。這走動持續到現在,有時候半夜時,他在睡夢中也能迷迷糊糊聽見屋子里窸窸窣窣走動的聲音。

    這個鎖孔現在從里面也被人用紅色的透明膠貼上。萬永貴再湊上去看,啥也看不見。夏天后,他沒再聽見過屋子里的人唱歌。

    繩索維系的生活

    10月14日上午10點40分,王家姐妹準時出現在了小區。王元薇騎著藍色的自行車,嫻熟地通過37棟左側的小道繞到了樓棟背后。自行車前筐里放著一瓶5L礦泉水,是她今天準備要送上去的物資。

    萬永貴說,屋里人的基本生活就靠王元薇和王的姐姐王元麗每天送物資支撐——水、食物、充電寶,都系在從三樓放下來的繩索上拉上去。

    “東西都這么吊。有時候送水,也送飯。像這么大一瓶水,最多的時候一次送3瓶上去。這種大瓶吊不上去,每次還得分裝。”王元薇不樂意被人看到運輸的過程,她把推到屋后的自行車又推了出來停好,“屋里是斷電斷水,但是有燃氣,能熱飯燒水。冬天也沒事兒,有供暖。”

    10月14日,302房的客廳陽臺,每天的物資就是從這里吊上去。新京報記者楊雪 攝

    像往常一樣,姐倆一前一后,攥著手機上樓。走到2樓的時候,都把照相功能打開。“我們每天來送東西的時候,就來拍個照片。”拍照片干什么呢?“證明他們堵門讓我們回不去啊。”

    長期對峙顯然是一種煎熬。王元薇說,住在屋里的是她的前夫李平貴。李平貴身體并不太好,需要長期服藥。所以常常自己買了藥給他送來。此外,斷電斷水的房子里,上廁所也成了問題。李平貴的解決辦法是,“小便不沖,攢著大便再一起沖”。

    就在王元薇姐妹踏入單元的同時,守在302門口的萬永貴也打開手機開始錄像。“我現在,一聽腳步聲就知道是她倆來了。”萬永貴扯著嘴角笑了一下,打開名字為“302房”的微信群,幾乎每天同一時間,他都會在群里發一個王元薇姐妹的視頻,“你看,每天都來,都是10點40分左右。來了就拍照。她拍我,我拍她。”

    守著的這幾個月里,他從來沒和王元薇姐妹說過一句話。姐妹倆每天準時來送東西,送完就上樓拍照,拍完就走。

    樓上的人輕得像一個影子

    在周圍鄰居們記憶里,在目前這樣沉默的對峙之前,雙方曾經有長達一個月以上的劇烈沖突。

    “每天砸門,白天黑夜都砸,砸了多少次記不清了。”住在301的小趙和住在401的章大哥都對去年六月后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印象深刻,無數次砸門的巨響,和無數次報警后的嘈雜,一度讓他們覺得煩躁。

    小趙中途甚至想過搬家,但因為這場幾乎人盡皆知的漫長沖突,301的房租始終比小區里同類型的其他房屋低了小一千塊錢,這最終成為她續租的主要原因。

    讓她欣慰的是,劇烈沖突后,三樓過道這個戰場迎來了漫長的“平靜”。“他們就守在門口,不吵不鬧,對生活也沒什么影響。”

    小曹在301住了已經兩年半,在目睹過砸門風波和長達一年多“守門運動”后,她已經對對面發生的事情表示習慣,但她的室友、同樣合租在301室的小袁則受到了極大沖擊——記者采訪之前,他根本不知道302房間里還住著一個人。

    “我以為對面是空著的。”小袁愣了很久,“等一等,對面沒水、沒電,然后現在還住著人?住了一年多了?”

    悄無聲息的李平貴輕得像一個影子,樓下202的住戶印象里也沒覺得樓上有明顯的動靜。樓上401的章大哥在受訪時第一次知道,封得像牢房一樣的302里面住著人。他驚呼:“一直沒出來過?這也太可怕了!”

    看誰熬得住

    對峙的雙方,目前沒有任何人有讓步的樣子,他們都認為,對方是在無理取鬧。

    在王家姐妹的講述中,鄭曉方是對峙的另一方,而現在守門的萬永貴是受鄭所雇。這屋子房本寫著王元薇的名字,自然歸她所有。鄭曉方“占了房子十多年不還”,兩家大打出手,報警都報了幾十次。

    鄭曉方則認為自己是被欺負的一方。“2020年初,他們開始堵鎖眼,當年6月19日,趁我去上班,他們撬鎖進去,把家的東西都扔了出來。就占了我的房子。”

    在鄰居們眼里,也是從這一天起,長達491天的對峙拉開序幕。

    鄭曉方說,一開始自己砸門,后來就變成了冷戰。他決定以堵門的方式把對方逼走。最開始的幾個月,是他睡在門口,最開始只是鋪個墊子,后來換成厚墊子。再后來天涼了,他覺得扛不住,去小區門口的市場買了一張簡易折疊木床。大多數時候,他睡覺只脫外套,上廁所、洗澡都靠親友來替的時候抓緊時間去。

    “岳父會在早上很早過來,讓我去上廁所和洗漱。小便就是樓下就近樹林籬笆后面解決,然后趕快上去守門。”鄭曉方說,吃飯都是點外賣,或者岳母岳父替換時候送吃的。

    鄭曉方說,如此嚴防死守,是為了防備王元薇姐倆在自己離開的時候“占領門口”。“她倆要是占領了門口,里面的人就可以出來換人了。憑什么我在外面守得這么苦,你們換來換去的享輕松?

    37棟仍有居民記得,在斗爭最激烈的時候,雙方都有人在樓道里蹲著。鄭曉方守在302門口,姐妹倆就守在二樓半或者三樓半的過道里。直到現在,她們留下的折疊行軍床還放在原地沒有搬走。

    9個月后,鄭曉方找了親戚萬永貴來“接力”。對峙期間,門里人的“接力”也在進行。

    掛在門口的攝像機拍下了這樣一幕:鄭曉方岳父值守的當口,三男兩女迅速沖到302門口,一女子站在鄭曉方岳父身前,成為一道屏障,隨后房門打開,其中一名瘦弱男子迅速進門,原本在屋里的男士隨后出來。302的房門再次關上。

    視頻顯示時間為2020年8月6日凌晨5點31分,“進去的人是李平貴,被換出來的人是他們一個親戚。”鄭曉方說,“先是李平貴在屋里,后來換了個親戚替了他三周,李平貴又把他換了出來。”這次以后,無論是守在門口的人,或者是安裝在門口的攝像頭,都再也沒看到李平貴從302大門走出來。

    無論屋內屋外,一道房門似乎成為房屋權利的鑰匙,誰要是放棄就會在這場戰爭中敗下陣來。但雙方都覺得自己一方更有勝算。王元薇說:“我們住在里面,不比他們住在樓道里強啊?而且門口守著那人,是鄭曉方花錢請的,他能熬多久?看誰熬得住。”鄭曉方對此不以為然:“十年八年我也守,但屋里的李平貴已經60歲了,他能熬多久?李平貴就是她的成本。”

    僵局

    在周圍人看來,圍繞這套房子,對峙的雙方已形成了一個僵局。

    雙方都承認的事實是,房屋所在小區是位于北京通州的回遷房小區,在2007年左右建成。2009年辦理房產證時,王元薇拿到了37棟四單元302房的房本,此后十一年里,這套房子一直在她名下。

    雙方都認同的另一個事實是,直到2020年6月19日,這房子的實際使用和居住者,都是鄭曉方。

    在王元薇和鄭曉方的講述中,都提到了一個人——張坪。

    “王元薇拿這個302號房和我老板張坪交易,換了市中心一套140平米的房子,然后張坪把302賣給了我。”鄭曉方說,自己曾在張坪開的家具廠工作,后者在2006年1月公司的年終總結大會上宣布,把這套房子低價轉賣給自己,作為工作獎勵,“我從2007年起拿到了房屋鑰匙,此后十多年,裝修、出租、居住、繳納水電燃氣費用,是房屋的實際使用者,截至2009年我陸續支付給張坪35萬元。2009年,這房子開始辦房產證。因為是回遷房,只能寫原房主王元薇的名字。當時,王元薇帶著我一同繳納契稅、維修基金及印花稅等有關稅費,然后一起辦理的房產證,并且當場親手將房產證及票據等原件交給了我。后來張坪生意失敗,人也失蹤找不到了,王元薇就跳出來說這房子是她的。”

    10月14日,鄭曉方出示自己手中的房產證和繳稅憑據。 新京報記者楊雪 攝

    鄭曉方說,因為張坪是老板,兩人之間關于302號房的交易沒有留下字據。“但家具廠的同事都知道這套房子是我的,簽字按手印幫我證明。”

    他出示了一份《關于房屋來源的證明》,共計7人簽字并按下手印。記者與數位證明人取得聯系,對方表示,老板很器重鄭曉方,把這套302號房當作獎勵轉給鄭曉方的事,“大家都知道”。

    王元薇并不認可鄭曉方的說法。她承認自己確實曾計劃拿這套房跟張坪的房子做交換,但最終沒有拿到張坪的房子,所以這個交易不成立。

    鄭曉方說,2017年3月后,他沒能聯系上張坪。王元薇也稱現在沒辦法再找到張坪。沒有了張坪作為證明人,這套房子的歸屬陷入僵局。

    斡旋

    隨著在樓道里“扎根”日久,萬永貴已經和小區里的鄰居們熟稔了起來,偶爾他還會騎著保安的小自行車在周邊轉轉,幫著跑個腿啥的。走到小區門口,時不時遇見個熟面孔,他會熱情地打招呼:“打水啊?今天天氣不錯啊。”對方也會自然地搭兩句話。

    “大家都知道這件事。”10月21日上午,一名在37棟樓下散步的大爺說,隨著雙方“平靜”下來,小區里的人們也漸漸習慣了目前的僵持狀態,“不吵鬧,也不妨礙著誰。”而302房樓上樓下的鄰居們則更是表現出極大的理解和寬容:“誰也不可能想鬧成這樣,但是幾百萬的事兒,無論哪一邊也不能說算就算了吧。”

    10月14日晚上7點半,周圍的鄰居的對放在樓道里的折疊床已經習以為常。新京報記者楊雪 攝

    去年以來,302房所在的社區一直在密切關注事件的進展。10月14日,一位陳姓書記告訴記者,302房的故事太過特殊,以至于已經成為社區里的“不穩定因素”。“10月9日我還在打電話給鄭曉方,這幾天降溫了,問他們有沒有什么難處,看是否需要社區幫忙解決。”陳書記說,社區曾多次試圖調解雙方,但均告失敗。

    是什么造成了眼下死結一樣的形勢?他總結為雙方都“太軸”,除此之外,牽涉利益巨大也讓人難以放手。十幾年間房價的上漲,讓這套當年購買價二三十萬的70平米回遷房,目前已經價值200多萬元。

    社區的關注和鄰居的寬容外,警方也多次因302號房的紛爭出警。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證實,2020年確曾接到過雙方因房屋換鎖產生糾紛的警情,馬駒橋派出所民警及時出警進行了調解,并先后兩次參與了由屬地政府、居委會、第三方律師開展的矛盾化解工作,雙方均表示將通過法院訴訟程序解決糾紛。

    根據警方報警記錄,近一年時間來雙方都沒有再次報過警。

    訴訟

    雙方也在走法律程序解決,圍繞302房已有了4次判決。

    2017年9月,鄭曉方將王元薇起訴至通州區人民法院,請求確認302號房屋歸其所有,法院以證據不足駁回起訴。法院認為,根據查明的事實,涉案房屋登記在被告王元薇名下,所以王元薇享有涉案房屋的所有權。“鄭曉方并未提供其與張坪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亦未提供其交納購房款的相應證據,況且原告鄭曉方稱張坪已死亡,本院無法對此進一步核實,原告鄭曉方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另一個判決依據是,即便鄭曉方與張坪之間存在房屋買賣合同關系,但合同具有相對性,鄭曉方僅能依據合同向張坪主張其權利。“被告王元薇并非合同相對方,并不承擔合同義務,作為房屋所有權人,現并無證據顯示其存在合同或法律上的協助辦理涉案房屋過戶手續的義務。綜上所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駁回原告鄭曉方的訴訟請求。”

    幾個月后,王元薇作為原告,反訴要求鄭曉方“返還原物”,認為302房在自己名下,鄭曉方應當返還房屋。但這一要求最終也被法院駁回。法院認為,王元薇雖系302房的所有權人,但自己承認與張坪達成協議,并已將該房屋折價用以抵付其他房屋購房款,并因此將涉案房屋交付張坪。“由此可見,張坪依據雙方協議取得涉案房屋的相關權能具有合同依據,若張坪未按協議履行其義務,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法院認為,依據被告鄭曉方提供的證人證言、所有權證書原件、契稅發票原件等證據,加之雙方當事人陳述可以認定,鄭曉方對涉案房屋的使用權源于張坪,并非無權占有。“故對于原告王元薇要求被告鄭曉方返還房屋、支付租金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王元薇不服判決再次提起上訴,二審維持原判。

    此后,王元薇又把張坪告上法庭,認為自己、鄭曉方和張坪三方有互易糾紛,要求解除“王元薇與張坪達成的針對北京市通州區某小區37號樓3層4單元302號房屋的口頭《房屋置換協議》”。這次起訴被法院以王元薇并未提交有效證據駁回。

    王元薇在掛失補辦房產證后,經過多次交易,將302房轉到了“段剛”的名下,段剛隨后起訴鄭曉方“妨害正常生活”。另一方面,鄭曉方也以同樣的理由起訴了段剛。兩案合并。關于302房的第五次訴訟已經于2020年底開庭審理,目前尚未宣判。

    對于圍繞302號房的幾次判決,四川府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蔡開劍律師認為,判決本身沒有問題。“我國法院的審判,是要素式審判,以房屋買賣為例,要證明買賣構成,需要證明三個點,買賣合意、交付房屋以及給付房款。”蔡開劍說,鄭曉方起訴將302房變更到自己名下被法院駁回,主要是因為現有證據無法證明買賣合意和給付房款,“沒有書面合同,沒有轉賬記錄,自然顯得證據不足。”

    另一方面,作為房產所有權人,王元薇起訴要求鄭曉方“騰退并返還原物”,也需要兩個要素:第一證明房子歸自己,第二是對方無理由占有。根據相關判決書,在2017年鄭曉方起訴房屋產權糾紛時,王元薇承認當初房屋給鄭曉方使用是因為和張坪達成了換房協議。

    “現在她能證明房子歸自己,但是對方不是‘無理由占有’,對方是講出了理由并且提供了票據的,此時舉證責任就回到了王元薇身上。”蔡開劍說,由此,法院判決駁回王元薇“返還原物”的請求是合理的,“按照當時一二審判決原文所述,王元薇雖系涉案房屋的所有權人,但據其所述其與張坪達成協議并已將該房屋折價用以抵付其他房屋購房款,并因此將涉案房屋交付張坪。由此可見,張坪依據雙方協議取得涉案房屋的相關權能具有合同依據……依據鄭曉方提供的證人證言、所有權證書原件、契稅發票原件、印花稅專用收據原件、公共維修基金票據原件、物業費票據原件、取暖費票據原件以及雙方當事人陳述可以認定,鄭曉方對涉案房屋的使用權源于張坪,并非無權占有,故對于王元薇要求鄭曉方返還房屋、支付租金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小林認為,本案既是社會問題,又是法律問題。“十余年前的房產,按照現行的市場價格,增值明顯,易引發誠信問題,加之重要的當事人下落不明,部分事實無法查明,導致沖突現狀的發生。同時,鄭曉方自身也有明顯的問題,法諺有云‘法律不保護睡在權利上的懶人’,如果確實如他所言,房子是從張坪手中所購,其本應通過司法程序變更登記,怠于行使權利導致至今的困境。”

    負責辦理此案的通州區人民法院表示,因雙方的第五次訴訟仍在進行中,故目前不便接受采訪。

    還是得想法解決

    10月21日,事情有了出乎鄭曉方意料的變化。302房間里的動靜已經“消失”了好幾天。李平貴還在屋里嗎?鄭曉方不敢確定。但即使這個死守302號房400多天的人真的離去,鄭曉方也并不感覺輕松:“有什么用呢?我現在是可以重新破門回去,然后不就變成他們天天來守著我嗎?”

    在302房內外的一年多對峙中,鄰居們免不了有些困擾。希望這事能夠盡快得到解決。10月21日上午,一位抱著孩子在樓下遛彎兒的大嬸說,“但總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吧?還是得想法解決呀。”

    社區陳姓書記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還是很希望他們雙方能夠通過協商,找出個大家都能接受的途徑,好好把這件事解決了。”

    鄭曉方說,他渴望這件困擾自己數年的事情可以盡快解決:“我自己也有錯,當初沒有簽書面合同導致了現在的結果。如果對方答應這房子一人一半,我是接受的。”

    302房的大門上,還貼著一副手寫的對聯,上聯是“長空盈瑞氣”,“瑞氣”兩個字被封門的膠帶遮去大半。下聯已經斑駁模糊,沒有人再關注這五個字到底是什么。

    它本來是,“大地遍春光”。

    (文中受訪者除蔡開劍、李小林外均為化名)

    文丨新京報記者 楊雪

    編輯丨胡杰校對丨付春愔

    攝像丨新京報記者 楊雪

    編導、剪輯丨新京報記者 戚厚磊

    陳麗君(右)和女兒合影。

    今年9月,陳麗君送女兒楊謹怡到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報到,在校門外拍了一張合影,照片里倆人比著“勝利”的手勢。這張照片,像她們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序言。

    只是,作為丈夫和父親的楊幸福永遠“缺席”了。2006年,31歲的楊幸福在與歹徒英勇搏斗中壯烈犧牲,當年女兒才兩歲零八個月,妻子不得不成為守護一個家的頂梁柱。

    多年來,武漢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將他妻子和女兒作為權益保護工作的重點,把關懷落到實處,幫她們渡過難關。“最難的難關過了,現在看著女兒走進大學,確實很欣慰。”陳麗君說。當命運突然把一個幸福的家庭拋進泥沼,在社會各界的幫扶下,一個家庭堅強地走出陰霾,生活變得越來越明亮。

    平靜的生活被打破

    聊起過往,46歲的陳麗君幾乎在每段快樂或傷心的回憶之后,都綴上微笑收尾,連眼眶濕潤時,也邊抹淚邊嘴角上揚。面對變故,經歷了這么多年的操勞,她依然對生活充滿期待。

    陳麗君回憶,27歲時,經人介紹,她和與她同齡的楊幸福相識相戀,不到一年就結了婚,第二年有了女兒楊謹怡,雖然生活比較拮據,但一家三口過得有滋有味。那時候陳麗君做水產生意在外面跑得多,每次回家晚了,楊幸福都會到路口接她。雖然過去的點滴在時間中不知不覺消失了,但楊幸福站在路口等她的身影永遠留在了心底。

    然而一場變故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2006年4月20日,時隔15年,陳麗君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天天氣很好,到處點綴著斑斑駁駁的花蕾,不曾想噩耗降臨,在菜場忙亂間她接起電話,只聽那頭還未說話就開始哭。

    “小叔子泣不成聲地說幸福出事了,快來醫院,我當時沒想太復雜,趕到醫院時,發現家人都在,就知道事情嚴重了。正好碰到醫生推著他往急診室送,我看到他臉色卡白,一摸手很涼,我一下就慌了,撲通一聲就給醫生跪下。”陳麗君說。

    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陳麗君弓著背坐在手術室外的椅子上等待,噩耗傳來時,幾度昏厥。

    把補助留給更需要的人

    陳麗君狀態不穩定,不時生病,一直陷在絕望情緒里。“頭一年,我真的每天都在哭。女兒還這么小,怎么辦?”

    有一次她發高燒臥床不起,4歲的楊謹怡學她的樣子拿毛巾沾水,但擰不干,女兒把濕毛巾放在她頭上問:“媽媽,這樣是不是舒服點?”看到女兒這么懂事,陳麗君很心疼,她下定決心要振作起來。

    出事前他們正在為翻修房子做準備,木料、磚、水泥都備齊了,丈夫去世后,房子的事情耽擱下來。全國、省、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社會愛心人士、親朋好友多次來家里看望,給予幫扶,加上自己攢的一共3萬多塊錢,陳麗君開始動工翻修。

    房子修好后,她把公公婆婆接過來一起住。出事后,公公一夜白頭,婆婆中風,臥床不起,為了照顧家里,陳麗君放棄生意,在街道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社區為她提供了一份工作。

    每天下班后,陳麗君替換公公幫婆婆喂水喂飯、按摩、擦身、換尿布。剛開始她也很生疏,慢慢一點點做起來,堅持了8年,直到婆婆2014年去世。

    女兒上學放學,她一天不落的接送。家人見她那么辛苦,也勸說她再成立一個家,但想到老人和孩子的生活,她放棄了。

    在社區工作后的第二年,陳麗君還申請入黨,成為一名黨員,她也兌現了“要為大家做實事”的承諾。一次居民家里著火,她和另外幾名社區工作者拎著滅火器,兩分鐘內沖進居民家里,及時撲滅了火勢,后來她還獲得義務消防隊員“見義勇為”獎。一個愛心企業家看到新聞后,提了很多禮品來看望她,還送了一萬元現金。陳麗君說:“特別不好意思,這其實就是我的本職工作。”

    回頭看走過的路,陳麗君有很多感悟。“我并不是完全靠自己走到現在的。”她說,“感激這些年里,很多人的關愛。”因為有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幫扶,女兒成年之前每月有600多元的撫恤金,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每年有2000元到5000元的補助,今年還資助了1萬元學費。“學校里的補助我們沒再申請,女兒和我都這樣想,我們受過的幫助已經很多了,要把機會留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以后想當英語老師”

    每年陳麗君過生日,女兒都要買上蛋糕、禮物。“慶祝我們又度過了有意義的一年!”楊謹怡笑著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希望媽媽感受到這些微小的幸福。”

    楊謹怡圓臉微胖,個頭已經高出陳麗君一個頭,講到媽媽的辛酸時,她幾度哽咽:“媽媽對我總是很舍得,對自己卻很節省,希望媽媽能多為自己著想。”

    入學前,陳麗君帶她去買手機,楊謹怡少見地提出想買好一點的,挑了一個3000元左右的手機。回家后,楊謹怡卻說更喜歡用媽媽的,用新手機換來了媽媽用了近5年的手機。

    “想到女兒,心里很溫暖。她總希望我能開心。”陳麗君輕輕笑了。

    但對爸爸,楊謹怡沒有印象了,她說:“從照片上看,爸爸長得高高瘦瘦,還挺帥的。”對于爸爸的事跡,她說:“爸爸很勇敢,他是我心中的英雄。”和爸爸性格很像,楊謹怡性格比較靦腆,但樂于助人。同學對她的評價是“很喜歡幫助別人,特別為人著想”。高中時,她和同學組成英語學習小組,每天幫大家檢查單詞背誦,在她的幫助下,同學的成績提高了不少。

    但太考慮別人的感受也一度讓陳麗君擔心:“懂事得讓人心疼。”可能陳麗君早年經常生病,楊謹怡沒有安全感,懂事比別的孩子早。一次組團出去玩的時候,8歲的楊謹怡就會主動幫所有人搬椅子,因為朋友的提醒,陳麗君才注意到。怕女兒受委屈,陳麗君經常對她說:“在媽媽這里你永遠可以撒嬌,發脾氣,永遠當小孩。”

    初中有段時間,楊謹怡每次看到別人的父親來接送,情緒很低落。她向媽媽傾訴,陳麗君說:“雖然沒有爸爸的愛,但你有媽媽、叔叔、伯伯、姑姑,還有社會上好多好多愛心人士的愛,他們都很愛你。”

    在和媽媽推心置腹的談話中,楊謹怡越來越開朗。

    暑假期間,楊謹怡去英語培訓班做兼職當助教,大家對她的評價很高,讓她周末的時候都過來,她很開心可以掙錢減輕媽媽的負擔,還能加強英語學習。楊謹怡目標很明確:“以后想當一名英語老師,從現在開始就要準備了。”

    記者李慧紫

    來源: 武漢晚報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