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弗利布斯蒂埃這次的玩笑開大了。

    格林尼治時間7月18日19時(北京時間19日3時)起,全球多地微軟視窗系統出現了“藍屏宕機”。航空、醫(yī)療、傳媒、金融、零售、物流等多個行業(yè)受到影響。一家名叫“眾擊”(Crowdstrike)的獨立網絡安全公司隨后承認,宕機是由他們推出的一款殺毒軟件引起的。這款名叫Falcon的殺毒軟件原本旨在保護微軟Windows系統免受惡意攻擊,但在最近一次更新后,引起了大規(guī)模的IT故障。據微軟估算,此次事件影響了全球850萬臺Windows設備。

    宕機事件發(fā)生后不久,北京時間7月19日下午5時39分,弗利布斯蒂埃用他的同名X平臺(原推特)賬戶發(fā)了一則帖子,他在帖文中稱自己為Crowdstrike的員工,“在Crowdstrike的第一天上傳了一個小的更新”,并附上了一張以Crowdstrike的公司標牌為背景的自拍。

    北京時間7月19日下午5時39分,弗利布斯蒂埃在X平臺(原推特)發(fā)布的帖子截圖。

    兩小時后,他再次發(fā)推,稱自己“被解雇了”,然后上傳了一條視頻,表示自己“過于激動,未經測試便發(fā)布了系統更新”“正在等待解雇信”。

    7月19日,弗利布斯蒂埃發(fā)帖稱自己被解雇。

    人們起先不知道弗利布斯蒂埃為什么要這么做——超過4500萬人瀏覽了他發(fā)布的首條有關藍屏事件的推文,越來越多的人將弗利布斯蒂埃的推文截屏,稱他為此次微軟“藍屏事件”的“罪魁禍首”。

    相關網傳說法截圖,將弗利布斯蒂埃稱作“藍屏事件”的“真兇”。

    直到7月20日,弗利布斯蒂埃發(fā)布了一條澄清視頻。說這是一個玩笑,他所發(fā)布的圖片和視頻都是由生成式AI制作的。但他注意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嚴肅地討論他的帖子,其中包括記者和計算機科學家。

    7月20日,弗利布斯蒂埃發(fā)布的澄清視頻截圖。

    工具

    事實上,弗利布斯蒂埃的玩笑不難甄別。如果你仔細觀察他發(fā)布的照片,不難注意到,照片中他那比著勝利手勢的手相較其身體小得出奇。圖中人物右側的頭部邊緣與背景之間有明顯區(qū)隔,右上方的頭皮有明顯凸起,這是摳圖的痕跡。

    圖片中紅圈標出的部分有明顯的后期處理痕跡。

    “澎湃明查”對這一圖片的右側Crowdstrike的標志部分進行截圖反搜,在一家名為Facilitatecorp的辦公場景設計網站上找到一張背景與此相似的圖片。將此圖片下載后與弗利布斯蒂埃發(fā)布的照片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兩張圖片不僅長寬比一致,而且在相同尺寸下,除弗利布斯蒂埃發(fā)布的照片中的人物外,兩張圖片的背景部分幾乎可以完全重合。這說明,弗利布斯蒂埃發(fā)布的圖片是在Facilitatecorp網站上傳的圖片基礎上進行再加工的。

    Facilitatecorp網站上將Crowdstrike作為案例,展示了一張背景與弗利布斯蒂埃上傳圖片相似的圖片。

    將Facilitatecorp網站提供的圖片與弗利布斯蒂埃發(fā)布的照片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兩張圖片不僅長寬比一致,而且在相同尺寸下,除弗利布斯蒂埃發(fā)布的照片中的人物外,兩張圖片的背景部分幾乎可以完全重合。

    此外,弗利布斯蒂埃發(fā)帖的時間也令人生疑。眾所周知,“藍屏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在格林尼治時間18日19時,即北京時間19日3時,而弗利布斯蒂埃發(fā)布第一則帖子是19日17時。此時距離事發(fā)已過去14小時之久,如果弗利布斯蒂埃真的是事件責任人,他又是在何時對軟件進行更新的呢?

    查看弗利布斯蒂埃的X平臺賬戶簡介,可以發(fā)現,他從未顯露其具有程序員身份。在平臺上,他稱自己為“數字公民、批判性思維方面的培訓師和教師,擅長假新聞和社交網絡、OSINT(指開源情報,編者注)、人工智能”。

    弗利布斯蒂埃的X平臺賬戶簡介。

    在領英上,可以找到文森特·弗利布斯蒂埃(Vincent Flibustier)的同名賬戶,這是他的真名。從領英資料可知,弗利布斯蒂埃擁有網站開發(fā)的技能,目前是一名在比利時活動的自由職業(yè)培訓師,每年為200名教師提供數字教育、OSINT、人工智能、假新聞、社交網絡等方面的培訓,但其個人履歷中沒有任何與Crowdstrike相關的經歷。

    弗利布斯蒂埃的領英簡介截圖。

    2021年9月,法國電視臺(france.tv)曾報道過弗利布斯蒂埃,提到他是一家名叫Nordpresse的諷刺新聞網站的創(chuàng)始人。“澎湃明查”此前曾多次介紹諷刺新聞這一體裁,強調其雖嚴格來說并不屬于“虛假信息”,但常常會在丟失語境的情形下與嚴肅新聞混為一談,需要注意甄別。

    2021年9月,法國電視臺(france.tv)報道弗利布斯蒂埃,稱其為諷刺新聞網站Nordpresse的創(chuàng)始人。

    綜合上述線索,我們不難確認,弗利布斯蒂埃并非Crowdstrike的工程師,更不可能是此次微軟藍屏事件的“罪魁禍首”。

    但問題是,既然存在這么多顯而易見的漏洞,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人會將弗利布斯蒂埃開的玩笑當真呢?

    在7月20日發(fā)布的澄清帖文中,弗利布斯蒂埃提到了一個叫“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的概念。弗利布斯蒂埃認為,他的玩笑能夠流傳,是因為它足夠有趣,人們愿意相信這樣的玩笑。

    根據不列顛百科全書,“確認偏誤”指的是一種“通過尋找或解釋與個人現有信念一致的信息來處理信息的傾向”。20 世紀 60 年代,認知心理學家彼得·瓦森(Peter Wason)在實驗中發(fā)現,人們傾向于尋找能夠證實其現有信念的信息。

    具體來說,“確認偏誤”包含三個維度,分別是“研究偏誤”“解釋偏誤”和“記憶偏誤”——“研究偏誤”又叫“注意力偏誤”,讓我們有選擇性地關注能證實我們觀點的信息,而忽略或貶低不能證實我們觀點的數據;“解釋偏誤”讓我們有意識地以證實我們信念的方式來解讀信息;“記憶偏誤”則讓我們選擇性地記住支持我們觀點的信息,而遺忘或忽略不支持我們觀點的信息。

    "確認偏誤”的三種類型。資料來自心理健康知識網站verywellmind。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確認偏誤”與虛假信息的傳播有密切關聯。這是因為,在我們與“假新聞”的互動中,我們更傾向于認同那些與我們所希望的事實相符的信息,而較少對這樣的信息進行查證。由于我們不太能夠質疑自己喜歡的東西,因此很容易被與我們的想法一致的假新聞所迷惑。

    那么,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確認偏誤”呢?這并不容易,但專家們還是提供了一些建議。例如,專注心理健康知識的網站verywellmind建議,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自己可能成為陷入確認偏誤的跡象,考慮所有可用的證據,尋求不同的觀點,并愿意根據新的證據改變自己的想法。哈佛大學商學院建議,在工作場合,為了避免陷入確認偏誤,要學會提出中立的問題,甚至可以在團隊中指定成員扮演“魔鬼代言人”,制造異議。

    哈佛大學商學院就“如何在工作場合避免陷入確認偏誤”提供的部分建議。

    除了“確認偏誤”,弗利布斯蒂埃認為,還有一些因素也促成了其制造的玩笑以“虛假信息”的形式快速傳播,包括:

    1、人們希望確認具體的“罪魁禍首”。

    2、“罪魁禍首”看起來是個愚蠢的人,并為自己的愚蠢感到自豪。他所捏造的角色正符合這一點——這位程序員在上班的第一天便釀成大錯,還得意地留下了自拍。

    3、人們希望獲得全新的信息,而假新聞本質上是新的,因為讀者不會在其他任何地方讀到它。

    4、“使用英語”等于“讓消息很容易在國際上分享”,與此同時,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傳播消息的人是誰。

    5、故意露出一處無傷大雅的錯誤來轉移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無法注意到消息里的漏洞:由于AI的不當處理,他的手指在圖片里像嬰兒的手指一樣,顯得很奇怪,但它們會分散人們對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例如,由于剪裁不當,他的頭上有一個角)。

    6、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信息起初是被當做笑話推送的,但在傳播過程中,逐漸被人視作正事而相信。

    弗利布斯蒂埃總結的促成其制造的玩笑以“虛假信息”的形式傳播的因素截圖,第6項提到的“確認偏誤”已在前文中詳述。

    上述因素可以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鑒別虛假消息做參考。“澎湃明查”也將在未來分享更多與虛假信息相關的知識,幫助讀者們了解虛假信息產生的原理及與之對抗的方法。

    澎湃新聞實習生胡惠雯對此文亦有貢獻。

    1991年,個人電腦剛開始在中國冒頭,“上網”也剛剛興起。有了電腦和網絡,自然而然就有了病毒。隨著個人電腦越來越多,防止病毒入侵,肯定就成了一個龐大的需求口。

    一位中科院計算所的研究員王莘發(fā)現了“防病毒”市場,成立了瑞星網絡安全公司。王莘找到一個技術宅男——劉旭。這個劉旭也是科班出身,大學本科就是學計算機的,畢業(yè)留校教了五年書,又去中科院讀了碩,學術能力相當扎實。


    劉旭果然沒讓王莘失望,業(yè)余的功夫,就開發(fā)出一款“瑞幸I型防病毒卡”。當時的病毒種類不是很多,解碼也比較簡單,劉旭就破解了幾種常見的病毒,把破解程序存在防病毒卡里,只要有這個卡,用戶插到電腦上,電腦就能自動比對、去掉病毒,不占內存、便宜好用。


    這款防病毒卡在1991年一面世就相當成功。隨后,劉旭趁熱打鐵,到了1993年又研發(fā)出了二代產品,一口氣把毛利率干到了20萬元。后來,劉旭副業(yè)轉正業(yè),以總工程師的身份加入了瑞星公司。

    病毒卡

    防病毒卡,它不占內存便宜又好用,但也有兩個劣勢:


    第一,一臺電腦只能配一張卡,這要是碰到學校、公司需要裝配機房,一臺電腦一張卡,一個單位有三十臺電腦就得配三十張卡,才能同步運作,這成本得多高呀!


    第二,防病毒卡不能聯網,可病毒是隨時會更新的,那些黑客一高興就整個新的病毒出來,有了新病毒用戶就得把這防病毒卡拆下來,寄回瑞星總部,讓劉旭的團隊,修改一版新的防毒代碼再給客戶寄回去,一來二去,多耽誤事兒呀!


    這么一來,江民科技公司的另一位技術宅王江民,帶著他的解決方案登場了:殺毒軟件KV6號。

    王江民

    1.瑞星vs江民:技術之戰(zhàn)

    王江民,堪稱勵志人生的典范。3歲患小兒麻痹,落下終身殘疾,初中畢業(yè)就開始打工,通過自學,成為老家煙臺一個工廠的技術骨干,還以38歲的高齡自學計算機編程,成了最早的一批程序員。


    一開始,王江民只是給工廠開發(fā)控制軟件。一次意外的機會,他發(fā)現工廠的機器老中電腦病毒,工人就埋怨王江民,說他軟件沒寫好。王江民百口莫辯,確實,計算機程序的事情,跟非專業(yè)人士你怎么都講不通,一氣之下,他干脆自己上手開始破解計算機病毒。

    破解多了,王江民突然思路就開闊了:這些病毒也挺常見、挺流行的,我為啥不直接編寫一個解決這些流行病毒的軟件呢?想到這,他一口氣破解了6款常見病毒,再把這些病毒破解碼放到一個程序里,制作出了中國第一款殺毒軟件:KV6號。

    王江民是一線工廠出身,實務經驗豐富,他一眼就看出瑞星的“防病毒卡”的弱點:這一臺機子配一張防毒卡的,遇到那種一個單位上百臺電腦的,怎么配?而且這實體卡怎么實時更新?他堅信,實體的殺毒卡必定會被淘汰,只有殺毒軟件才是面向未來的技術!


    怎么解決全國各地的病毒升級的問題呢?瑞星的方案,是郵寄防病毒卡,這方法費時費力不高效。王江民反其道而行之:借助已有的信息渠道——報紙。


    1994年,王江民每發(fā)現一個新病毒,就把升級程序公布在一個叫《軟件報》的權威報紙上。用戶只要買報紙,就能從報紙上抄程序,自行升級軟件!

    果然,這一招幫助王江民的產品超越了瑞星,成為了市場熱捧的軟件。到了1996年,他的KV300甚至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


    對手都跑到自己地盤上攻城略地,都搶了80%的份額,那瑞星這邊又在干嘛呢?


    創(chuàng)始人王莘,此時忙著投資保健品、房地產,虧得一塌糊涂,把自己的殺毒老本行也給弄沒了。而作為技術宅劉旭,雖然知道實體卡的路子肯定不行,也從1993年就開始琢磨瑞星殺毒軟件的事兒。可劉旭在公司話語權不夠,眼看著江民科技在市場上攻城略地,無能為力。


    到了1998年,瑞星被江民科技打得快要倒閉了,這時,王莘終于發(fā)現不對勁,終于抽身離開金融界,專心扶持瑞星。

    CIH的病毒

    1999年4月,一款叫做CIH的病毒全球大爆發(fā)。這病毒可是真毒,不像之前那些病毒小打小鬧,CIH病毒一旦感染,就會用海量垃圾信息直接淹沒電腦,然后破壞電腦的核心組件,你這電腦要不換芯片,就廢了。在當時,一臺電腦貴著呢,上萬人民幣。


    看著CIH肆虐全球,瑞星的王莘和劉旭興奮了,這可是個彎道超車的好機會!科班出身的劉旭,到底是底子更硬,專業(yè)更強,一通加班加點,成為了全中國第一個破解CIH病毒邏輯的人,超越了自學成才的王江民,摘得桂冠!


    與此同時,劉旭說服王莘,和聯想、方正等大牌電腦公司談合作,說服他們把瑞星殺毒軟件預裝到電腦里,用大公司品牌給他們的軟件背書。

    就這樣,瑞星憑借技術加策略,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月銷量直接從1998年的300套飛升到1999年的10萬套,壟斷市場、銷售額過億、利潤千萬不止!


    也正是憑借這一技術翻身的壯舉,劉旭在瑞星內部獲得了超高的威望。王莘見狀,很識趣,退位讓賢,讓劉旭成為了總裁,瑞星從此進入“劉旭時代”。

    3.金山毒霸:低價攪渾一池水


    CIH病毒的攻克,宣告著殺毒軟件黃金時代的來臨。


    2000年前后,瑞星、江民的殺毒軟件都賣到了兩百多塊了。要知道,當時就連4張光盤的大型游戲,也才賣64元呢!你想想,一個軟件也就就幾行代碼的事情,一旦開發(fā)出來,那可是可以無限復制的,單價兩百多,一年賣個十萬套,千萬級的利潤!可不就吸引無數后來者嗎?

    雷軍

    1999年,成為金山總經理的雷軍,帶著“金山毒霸”出現了。這軟件,不光殺毒狠,進入市場也下狠手:人家瑞星、江民賣兩百多一套,“金山毒霸”的測試版一出場,免費請用戶下載!


    金山毒霸免費測試圈走一波粉絲后,又向市場發(fā)售正式版,走低價策略,才50一套,狠狠收割了一大批用戶。從2000年到2002年,不到兩年的時間,金山毒霸一躍成為市場第二,超過了江民公司,也揭開了殺毒軟件行業(yè)常年價格戰(zhàn)的序幕。

    老二換了人,老大坐不住了。可誰想到,外面敵人還沒殺進來,瑞星內部,一起創(chuàng)業(yè)的好兄弟——王莘和劉旭,先內訌了。


    劉旭是個堅定的技術黨,主打差異化的殺毒技術。王莘是個堅定的市場派,想跟金山搞價格戰(zhàn)。最后,兩人觀念不一致,上市被擱淺,一對創(chuàng)業(yè)好兄弟,就此交惡。而一場官商勾結的惡斗,也在此醞釀了起來。


    3.劉旭出走,微點公司夭折

    2003年,在金山的沖擊下,瑞星的市場占有率勉強維持在60%,但下滑趨勢十分明顯,虧損也很大。


    王莘和劉旭吵了史無前例的一架。王莘覺得,強行走技術路線、錯失上市機會,公司連續(xù)虧損,這都是劉旭的鍋;可劉旭堅持認為,做事目光要長遠,如今的瑞星根本沒有核心競爭優(yōu)勢,這下去是走不遠的。


    十二年的兄弟都能鬧成這樣,那肯定是搞不下去了,分行李散伙。2003年的春節(jié)剛過,技術派劉旭就提出了離職,準備單干。


    ▲2002年,時任瑞星公司總經理劉旭(左)

    遠離紛擾的劉旭,繼續(xù)思考殺毒軟件的技術革命。如今流行的病毒查殺方式,依舊是先發(fā)現、再查殺。他管這叫“被動防御”。但是,病毒要破壞計算機,無非就幾個“敏感動作”:要么破壞文件,要么破壞注冊表。如果能開發(fā)出一款殺毒軟件,一旦監(jiān)測出電腦的“敏感動作”,就倒查發(fā)起這些動作的可疑程序,然后把它們都刪掉,豈不是可以防患于未然、“主動防御”?


    這就好比,扒手千千萬,但最后目的都是為了把手伸進別人的荷包;要防賊,根本不需要去排查全國十四億人是否都是良民,只要能在把手伸進荷包的那一瞬間抓住那只手,就能用最低的成本當場捕獲!


    劉旭神不愧是技術流,這等逆向思維的功夫,不說中國,全世界都是獨一份,足以顛覆整個殺毒軟件市場!經過兩年的沉淀,劉旭于2005年開發(fā)出了全新的“東方微點”殺毒軟件。這軟件結合了傳統的“被動防御”和“主動防御”,既提升了查殺效率,也降低了病毒對電腦的損失。


    劉旭非常自信于自己的技術,早早就開始宣傳,媒體上也是好評一片,就等著這款產品最終上線、顛覆行業(yè)。可是,得知消息后,昔日的好兄弟王莘坐不住了。


    在過去的兩年里,執(zhí)掌瑞星的王莘就沒費心思提升瑞星的技術,光搞營銷戰(zhàn)了。但是,同為業(yè)內人,他明白劉旭那個東方微點是多大的威脅。和劉旭共事十三年,他最清楚這個人的技術有多強、頭腦多清醒。他更知道,劉旭對瑞星的弱點有多么清楚,而他王莘,對東方微點的核心技術一無所知……


    如果,讓劉旭的東方微點走向市場,瑞星要面對的,恐怕不止是金山毒霸的地價傾軋,而是沒頂之災。


    2005年6月,東方微點的產品準備進入市場,可是,劉旭的團隊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某監(jiān)管部門招呼,一會兒傳喚、一會兒調查,就是不給他們許可證。與此同時,北京市公安局更是接到舉報,說東方微點的副總田亞葵在網上私自散播網絡病毒,打算“自導自演”地宣傳產品!


    可更奇怪的是,時任網絡監(jiān)察處處長于兵帶著人去了東方微點公司,沒有手續(xù)、沒有證件,直接扣下了東方微點裝有技術機密的幾臺電腦,拉了回去。


    隨后,東方微點的核心技術慘遭泄露,高管被捕,產品被封殺;于兵甚至還私自篡改報告,說經鑒定,東方微點的產品會傳播病毒。與此同時,甚至還有不知何方來的人,四處圍堵劉旭本人。


    劉旭為了保存公司實力,開始東躲西藏。接下來的三年里,劉旭賣掉了自己的全部身家,籌措3000多萬,走訪舉報。毫無疑問,東方微點的生意,還沒開始,就夭折了。


    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事后,根據公開報道,原來,這個于兵在任職期間受賄上千萬元,行賄者是4家網絡公司,其中第一筆就來自瑞星,高達420余萬元。


    案發(fā)時,人們才知道,原來是這個于兵和瑞星公司一起,一手炮制了這個“假報案、假損失、假鑒定”的三假冤案。整個過程里,劉旭和他的公司清清白白,卻被誣陷栽贓、抬不起頭。這款曾經被媒體和業(yè)內寄予厚望的劃時代產品,如今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4.瑞星的末路

    在劉旭和他的微點苦苦掙扎的三年里,瑞星坐吃山空,迎來了自己的末路。2006年,是瑞星最后的輝煌。這一年,即使沒了東方微點的威脅,它還是迎來了另一名挑戰(zhàn)者:卡巴斯基。


    這位卡巴斯基,是俄羅斯著名網絡信息安全專家,卡巴斯基殺毒軟件,也是一款在世界范圍內經歷過考驗的強大殺毒軟件。和國內的瑞星他們相比,卡巴斯基最大的特點就是:技術強、會營銷,慢慢侵蝕瑞星的市場份額。


    到了2008年,劉旭和他的東方微點,終于在這一年迎來了正義。瑞星向于兵行賄的證據被曝光,于兵倒了,瑞星多名高管被判刑,企業(yè)名譽跌到歷史最低。

    也正是在這一年,一個叫周鴻祎的人,帶著他的奇虎360,高調進軍殺毒軟件市場,殺毒軟件免費使用。

    奇虎360的進入,再次攪動了殺毒軟件市場。金山、江民紛紛招架不住,退出歷史舞臺;瑞星在苦苦支撐三年后,也于2011年宣布免費。加上2010年前后,Windows、Mac OS和Linux等電腦系統,通過直接加強電腦系統構建的方式,從根源上防毒。就連制作病毒的黑客們,也意識到攻擊個人用戶價值有限,慢慢地轉向攻擊商用系統而非個人電腦了。


    殺毒軟件,越來越成為“非必要”的補丁和裝飾;一代殺毒軟件帝國,就此坍塌。


    參考資料:

    1.還記得瑞星“小獅子”嗎?一哥變悲歌 ,“殺毒大王”的衰敗啟示-快刀財經

    2.殺毒軟件的黃金時代,瑞星、金山、江民三足鼎立

    3.初中學歷,38歲開始自學計算機,他做出了中國第一款殺毒軟件

    4.為什么我們現在不再需要殺毒軟件了?-差評

    5.瑞星殺毒軟件如何衰敗的?

    6.看不見的硝煙:中國網絡安全三十年沉浮史-錦緞 昆侖俠

    7.“中國殺毒界最大丑聞”十年后,“微點”回來了

    8.殺毒軟件“消亡史”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