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回顧
案例分析
經驗總結
參考文獻:
文章作者:董華君
作者單位: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
這是一場盛大的聚會,也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啟迪,8月22日,讓我們相約長沙,不見不散!
為促進護理專業的科研與寫作交流,分享我刊最新學術活動信息,同時提供《中國護理管理》雜志中精選文章的電子版,我刊特設立“讀者/作者交流群-《中國護理管理》”微信群,誠邀廣大同仁加入,也歡迎您邀請您身邊的同事入群,讓我們共同探討、學習,共同進步!
來源:媒體滾動
轉自:嘉興日報
■記者 樊昕旖 通訊員 謝震宇
王奕汀 高碩旻 張 績 包璐晨
醫學上有很多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數字,卻很少被人關注。
37.3℃,是人體體溫的“警戒線”;150℃,是超聲刀進行精準切割與止血的“黃金溫度”;30℃,是淺低溫心臟手術中保護大腦及重要器官功能的“安全界限”;50℃至60℃,是中醫溫針灸時人體感受的適宜溫度……
在醫師眼里,這些數字是治療與保護患者健康的精準標尺,更是醫學實踐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密碼。
今年8月19日,是第七個中國醫師節。
讓我們走近禾城醫師,在每一針、每一顆藥、每一臺手術中,去感受醫學溫度,體味醫者溫度。
150℃
是清掃淋巴結時的果斷
凝神屏息盯著屏幕,手中操控著腔鏡手術專用的超聲刀,待到深入甲狀腺附近時,毫末之間,干凈利落。
這是嘉興大學附屬醫院(嘉興市第一醫院)頭頸外科主任唐堅在手術臺上的模樣。唐堅介紹,甲狀腺的手術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手術,以使用電刀為主,會在頸部留下一條弧形疤痕;另一種是腔鏡微創手術,可以實現頸部無痕。但頸部血管錯綜復雜,電刀的止血功能有限,還有可能導致熱力損傷,所以在符合手術指征的前提下,現在更多采用腔鏡微創手術。
“超聲刀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頭頸外科手術的空白,推動了腔鏡甲狀腺手術的快速發展。”唐堅說,超聲刀一般控制在150℃左右,溫度過低達不到治療效果,溫度過高則容易導致鄰近組織損傷。
唐堅記得曾接診過一個姑娘,才19歲,就被診斷為甲狀腺惡性腫瘤并伴有頸部側方淋巴結轉移。“她的病情比較嚴重,采用傳統手術清掃安全性更高,但是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及今后的生活質量,我們希望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徹底清掃淋巴結,且盡量不留創面。”唐堅說,傳統手術需要在脖頸處切開一道15至20厘米的弧形切口,對一個小姑娘來說,留疤不僅會對外貌造成影響,更可能在她心理上留下創傷。
但是如果采取腔鏡微創手術的話,要通過胸前區三個小孔進行甲狀腺腫瘤切除及清掃淋巴結,對醫生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經過仔細評估和探討后,唐堅團隊決定采取全腔鏡下的甲狀腺癌改良根治術,并做好了兩手準備,即先用腔鏡做,必要時再中轉開放手術。4個小時后,手術順利完成,不僅淋巴結清掃干凈,而且只在胸前區留下了3個加起來僅2厘米長的切口。
為了減少更多患者的手術創傷與心理負擔,唐堅和他的團隊仍在不斷探索……
30℃
是在心臟上“補洞”時的沉穩
31℃、30℃……顯示屏上,患者的鼻咽溫逐漸下降并穩定在30℃以下,心電圖也趨于平緩,嘉興市第二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張軍即刻開始了一場心臟“填補術”。
手術臺上的俞先生今年57歲,5年前確診為“房缺”,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簡單來說就是心房之間出現了一個異常的“窟窿”。前不久,他因為出現胸悶、心悸等癥狀而到醫院心內科就診,經過評估后建議進行胸腔鏡下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在這類心臟手術中,讓全身血液進行體外循環,通過降溫讓心臟“停跳”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降溫能減少心肌耗氧和代謝,延長器官耐受缺血的時間,對人體器官起到保護作用?!睆堒娊忉屩w外循環的意義。他說,一般的心臟手術采用淺低溫循環方式即可,在一些大血管手術中可以采用深低溫停循環方式,就是將溫度降到20℃以下再進行?!安还苣姆N循環,手術時間越短,對人體器官的影響就越小?!?/p>
于是,“爭分奪秒”便成了張軍和科室成員們習以為常的工作節奏。而在極短的時間內要對心臟進行精細的“縫縫補補”,考驗著他們的技術?!皩︶t生來說,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要保持冷靜和理性,平時做得多做得熟練,就能夠在關鍵時刻游刃有余。”張軍笑著說,做高難度手術的秘訣就是:膽要大、心要細、手要穩。
作為一位從業25年的心胸外科專家,張軍每一次執刀都懷揣著對生命的敬畏和不可懈怠的責任?!搬t生這個職業,就是與生命賽跑,我們不僅要追求速度,更要確保每一步都精準無誤,一定要跑贏!”張軍的話語中透露出堅定與執著。
36.5℃到37℃
是迎接新生命時的欣喜
“36.7℃,體溫正常?!?/p>
昨天一早,在嘉興市婦幼保健院產房里,當體溫計發出輕微的提示音時,朱偉英迅速記錄下新生兒的體溫,在場所有醫護人員都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接著,評估完新生兒的各項指標,確認無誤后,寶寶便由護士抱回了媽媽身邊。
為新生兒測量體溫是新生兒護理流程的第一步。“體溫在36.5℃到37℃之間是正常,體溫過高或者過低都有可能是出現感染或者其他病癥,要及時進行對癥治療。”朱偉英是嘉興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副主任醫師。從業10余年,她迎接了無數新生命的到來,對她而言,每一次給新生兒測量體溫都是一次神圣而細膩的儀式。
產科是新生命誕生的地方,也是個高強度、高風險的科室,因產科急癥發生率高,病情重且復雜多變,稍有不慎就會危及母嬰生命,朱偉英坦言壓力不小。讓朱偉英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值夜班,她正在值班室看著病歷,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打破了深夜的寧靜——當時從急診轉來一位雙胞胎孕27周的準媽媽,肚子痛得厲害,B超顯示宮口已經開了,馬上要生了,情況非常緊急。由于孕周較小,考慮早產寶寶心肺功能不全,朱偉英立刻給產婦打上了促肺針,并呼叫兒科醫生到場。好在,兩個小時不到,雙胞胎寶寶順利出生?!耙驗槭窃绠a兒,兩個寶寶出生時才900克,都進行了氣管插管,還好結局是圓滿的?!?/p>
這樣緊急的時刻,在朱偉英的職業生涯里還有很多,但她從未抱怨過工作辛苦。她說,能夠見證這么多家庭的幸福時刻,也是產科醫生最大的幸福。
50℃到60℃
是刺入皮膚時的專注
選穴、入針、點燃艾絨……當白煙裊裊升起時,楊喜兵將病人交給治療師,然后急匆匆地跑回門診間,接診下一個病人。
最近,嘉興市中醫醫院針灸科很是“熱鬧”,大部分病人都是來進行“冬病夏治”的,溫針灸就是其中一種治療方式。溫針灸,是指將針刺入穴位后,把艾絨搓團捻裹于針柄上點燃,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以達到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祛濕逐寒的治療效果。
“自‘冬病夏治’門診開設以來,每天來做溫針灸的就有好幾百人,高峰時段,還是需要等候一段時間。”嘉興市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楊喜兵說,不同病癥的針灸時長是不同的,有些病人可能需要燃盡好幾團艾絨,治療時間至少半小時。
50℃左右,是患者能從針體中感受到的溫度,也是醫生為患者提供治療的一種“熱度”。因為扎針環節必須由醫生來操作,所以楊喜兵每天都要在門診間和治療室之間來回跑,雖然只有幾步路的距離,一天下來也要走兩萬步以上。由于長時間低著頭和彎腰用力,楊喜兵和同事們多少都有些頸椎傷病和腱鞘炎,但即便這樣辛苦,他們也從來沒后悔過選擇從事針灸工作。用楊喜兵的話來說,這是他熱愛的職業,每一針都要扎好。
讓楊喜兵欣慰的是,許多人的病癥在他們的診療下得到了緩解,比如今年80歲的蔣奶奶。蔣奶奶腰椎和膝蓋不好,每周都要來找楊喜兵針灸兩次,每次都要花費一個上午?!盎颊叩男湃危褪俏覀冏畲蟮奈拷??!睏钕脖f。
這些數字是醫學上的標準溫度,也是醫者仁心傳遞的溫度。而他們只是2.24萬名禾城醫師中,默默發光發熱、以行動踐行醫者誓言的縮影。
今天,在第七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讓我們向禾城在職的和曾經的醫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獻上一句節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