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氣象臺2024年08月05日16時35分發布坪山區和龍崗區(橫崗、龍崗、坪地、龍城、園山、寶龍街道)雷雨大風橙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2小時內上述區域有強雷雨天氣,并伴有短時強降水和10-11級陣風。請迅速落實各項防風防雷電措施;立即停止戶外活動和作業。(深圳天氣)
來源: 深圳特區報
今天上午中央氣象臺發布
今冬首個寒潮橙色預警
這是寒潮預警中的最高級別
北方寒意加重 多地冷到破紀錄
南方氣溫先升后降 冷暖反差大
寒潮有啥健康風險?如何防護?
雪天出行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文了解↓↓↓
我國中東部迎大范圍雨雪
黃淮等地局部將有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雨雪鋪展的同時,強寒潮繼續影響我國
華北、黃淮部分地區最低氣溫
將接近或跌破歷史同期極值
網友:終于知道什么是冷得發紫了
關于寒潮
有這些“冷”知識
寒潮
是冷空氣的一種
是一種災害性天氣
2017年制定的
我國冷空氣等級國家標準
(GB/T 20484-2017)中規定↓↓
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8℃;
或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10℃;
或72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12℃;
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或以下即為寒潮。
寒潮預警信號分四級
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每個顏色的分級標準各有不同
寒潮有哪些健康風險?
寒潮期間降溫幅度大
易造成淺表皮膚損害而形成凍瘡
加重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患者的疼痛
易誘發氣道痙攣
呼吸系統免疫功能異常
易引發心腦血管系統疾病
還可能加重泌尿系統疾病和內分泌系統疾病
持續降雪還可能導致路面結冰易摔倒
道路結冰也給交通出行增添困擾
寒潮天氣下怎樣防護更科學?
為指導公眾科學應對寒潮
國家疾控局制定了
《寒潮公眾健康防護指南》
針對寒潮預警信號等級
提出分級人群防護措施建議
重點人群重點防護
嬰幼兒、孕婦、老年人等
抵抗力相對較低
應該適當減少戶外活動時間
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群
一定要按時服藥、注意保暖
做好日常健康監測
戶外作業人員
如交警、環衛工人、快遞員等
也應做好重點防護
寒潮天氣下怎樣防護更科學?
溫暖出行 “裝備”不能少
寒潮天氣出行
仿佛身體在和嚴寒“肉搏”
應對這種情況時
務必先進行“裝備”升級
先來個入門級“三件套”
戴好帽子
保護頭部不被冷風侵襲
戴好口罩
減少冷空氣對鼻腔和呼吸系統的刺激
戴好手套
保護手部不被凍傷
高抬腳 緩慢踩
出門時一要注意防滑
減少電動車和自行車出行
盡量選擇步行或公共交通工具等
掌握“高抬腳、緩慢踩”的訣竅
盡量不要穿硬底或光滑底的鞋
穿鞋底紋理較深的防滑鞋緩慢步行
盡量避開路面浮冰和積水
注意防砸 謹慎繞行
要遠離廣告牌、老樹等避免砸傷
路過橋下、屋檐等處時
要小心觀察或繞道通過
以免因冰凌融化脫落傷人
道路結冰怎么辦?
當路表溫度低于0℃并出現降水
12小時內可能出現
對交通有影響的道路結冰時
氣象部門會向社會發布道路結冰預警信號
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相關部門這樣應對↓
密切關注當地氣象預報預警信息
及時將鹽均勻地撒在路面上
路面積雪時 及時清掃或噴灑融雪劑
若出現交通事故
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必要時關閉結冰道路
公眾行車時這樣應對↓
務必降低行車速度
按照交通部門提示的車速勻速行駛
一般為20-30km/h
還要加大行車間距
間距應為平時的2到3倍
雪天要盡量沿著前車的車轍行駛
一般情況下不要超車、加速、急轉彎或急剎車
在彎道或坡道行駛時應提前減速
必要時安裝輪胎防滑鏈或換用雪地輪胎
不要在雪道上長時間開車
以防因白雪眩光而影響行車安全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