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幾款老車,一直是會讓我心底發癢的存在。
第一款是第二代別克君越。這款車10年左右的二手車目前的行情的價格在2萬左右。
這款別克君越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都將穩重、大氣、豪華、舒適這幾個詞的內涵詮釋的相當到位。行駛的靜謐性、厚重感、濾震的舒適性都非常棒。
但這款車除去油耗比較高之外,還有一個槽點,就是有著金屬攪拌機之稱的通用6at變速箱。
根據網上的信息,這款通用6AT有很大概率在10萬公里以后出現頓挫,掛擋不走等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導致變速箱更嚴重的內部問題。所以這也成為了選購這一款君越時的一大痛點。
不過10年左右的2.0T車型,采用的是愛信6AT,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款是奧迪A6L,10年左右的價格在3萬左右。
這款車吸引我的最主要的一個點,自然是奧迪四個圈的車標給駕駛者帶來的心理SPA。
開著這款車,會很自然的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
這種感覺是長久以來奧迪作為豪華品牌所構建的品牌文化的社會影響在人心中所產生的一種投射。
當然,這款車本身的駕駛品質舒適性也非常合格,車內空間也非常大,實用性也不錯。
但這款車無論是2.4L還是2.0T,都存在燒機油的問題,這就給后期的使用和維護造成了很多麻煩,這也是選擇這款老車的最大痛點。
第三款則是一款SUV——沃爾沃的XC90。10年左右的車型價格在2到4萬不等。
其實十幾年以前的進口大型SUV,玩起來經濟性都非常差,首先排量就放在那。
譬如Q7,11年以前的車型價格在4到6萬不等,全部都是3.6的排量。
再譬如昂科雷,10年左右的車型價格在2萬元左右,也全部都是3.6的排量。
另外還有途銳,10年左右的有3.2和3.6兩種排量。
這些十幾年前的進口SUV排量都在3.0以上,基本一年車船稅就得3000左右,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些車之中途銳的價格是最為堅挺的,基本10年左右的途銳二手價格還能在5萬左右,甚至05、06年的途銳,車況好的價格也在4萬左右。也就是說對于途銳這款車無論什么年份,基本4萬元已經是這款車底價了。
同年限Q7的價格基本比途銳要貴1萬元左右。
昂科雷則徹底拉胯,基本快到了白送都沒人要的地步。想想也確實,體型巨大的昂科雷,日常使用不如途銳便捷,別克的品牌調性也不能給車主帶來任何心理上的滿足感,純純一個大鐵桶的感覺,其歸宿基本跟來款的GL8一樣,后期只能被有一定拉貨需求的人當做一個拉貨的工具了。但3.6排量所帶來的的養護費用又高的嚇人,所以作為貨車使用性價比也極低。
想來想去,基本只能賣廢鐵了。
另外還有一款當年的進口中大型SUV,就是沃爾沃的XC90。
XC90當年有三個排量2.9T、2.5T、3.2L。
2.9T口碑最差也是最早停產的。
2.5T車型采用的是5AT變速箱,3.2L采用的是6AT變速箱。
從駕駛體驗來說,3.2L的加速線性是最好的。
但2.5T的車型一年車船稅大概900元。3.2的車船稅則需要2400元。
老XC90的內飾,在10幾年前看,就已經非常落后了
對于二手車玩家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節省。
畢竟這種老車對于我來說,并不是作為日常的代步工具,而是只作為一種情懷的寄托和一種用來各種戳弄著玩的玩具。
老款XC90的駕駛體驗還是非常不錯的。底盤緊湊厚重,高速的形式質感非常穩重,給人一種安全感。
另外沃爾沃作為一個經營多年調性獨特的豪華品牌,也能給駕駛者帶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
除了高達16 18升的百公里油耗外,沃爾沃的后期維修費用也是讓人打退堂鼓的地方。
所以,目前看這三款車,對于我一個實用主義至上的老車玩家來說,目前最為實用的選擇,應該是別克君越。
首先價格是這三款車中最便宜的。
其次君越的外觀內飾也是這幾款車中看著最不落伍的。
還有10年君越的配置,也是這三款車中最高的。倒車影像這一項實用又安全的配置,10年的A6L和10年的沃爾沃XC90就沒有,而且君越還有哈曼卡頓音響,座椅通風加熱等舒適性配置。
如果真的要作為一輛日常能兼顧家用的車來使用的話,君越無疑是最為實用的。
我以前玩過兩輛老車,一輛2002年的帕薩特B5,1.8T;一輛2004年的馬自達6,2.3L?;旧厦枯v車購入后使用一年跑不了3000公里,然后賣掉,各種費用(維修、保險、油費)加起來,合計玩一輛老車一年的成本在1~1.5萬元左右。
作為一個業余的二手車玩家,很難像二手車販子一樣一邊玩車,一邊還能賺錢。
舉個例子當年的帕薩特B5,購入價格1.8萬,一年后行車電腦主板壞了,維修需要2000多元,不維修直接賣掉,賣了8000塊錢。
馬自達6購入價格8000元,一年后氣門室缸墊滲漏嚴重,不維修直接賣掉,賣了3000元。
購買二手車后整備的費用是一定要留出來來的。
基本上玩一輛老車一年拿出1萬的費用是起碼的。
如果你沒有做好經濟上的準備,那么還是慎重一點吧。
這一點,既告誡大家,也告誡自己。
生活不易,往往枯燥乏味,大家都想找點樂趣,只是玩車這件事,真的挺燒錢的。
卓兆點膠是一家從事高精度智能點膠設備、點膠閥及其核心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技術驅動型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精密螺桿閥、壓電噴射閥、氣動式噴霧閥、柱塞閥在內的全系列、多規格點膠閥產品及轉子、定子等核心部件。
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半導體生產等高端制造領域。其主要應用是消費電子行業,公司是蘋果產業鏈供應商,蘋果及蘋果產業鏈廠商銷售收入近3年占比公司總收入90%左右,是新三板市場最純正的“果鏈”企業。
公司產品在蘋果產業鏈最終下游應用主要在蘋果耳機產品,占比80%以上。所以公司收入與蘋果電子產品產能增長高度相關。
不過近2年,消費電子整體行業增長乏力,尤其今年華為5G手機產品銷量預期大幅提升,蘋果產品增速預期調降,傳導到卓兆點膠這類上游設備廠商,預計將影響公司未來1-2年的成長預期。
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點膠設備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行車電腦主板底部填充,逆變器、充電槍、動力電池等部件的固定點膠、導熱硅膠點膠和灌封。不過從收入構成上看,這塊業務還未發展起來,目前可以忽略不計。
卓兆點膠本次北交所公開發行價格為26元/股,發行股份數量 1232.00 萬股(未考慮超額配售情況下),發行后總股本8207.7246 萬股。其中本次發行戰略配售發行數量為246.40 萬股。所以,發行后總市值為21.34億元,流通市值為3億元左右。
11時一時沖動購入一個行車記錄儀,平時對這類產品關注度不高,當時以為兩三百塊錢很便宜,過后一看原來一眾大牌小牌都這個價格。
該產品并非本站推薦產品,本人對其做工也并不甚滿意,本文非導購槍文,拆解僅為研究產品本身。為免對值友們的誤導,本文將不涉及對其品牌型號和產品鏈接的介紹。拆解該產品的動機是以下三點:
1,拆解電子產品是本人的一大愛好,很多電子產品買過來以后第一時間就會拆解研究,包括該行車記錄儀,至今未上車正式使用過。
2,我入手的這個行車記錄儀的Mini-USB充電口和視頻輸出接口都焊歪了,對于一個有強迫癥的完美主義者來說,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我想拆開看下能否重新焊接一下把他們糾正過來。
3,三五年前一臺行車記錄儀貴點的一千以上,普通點的也要七八百,那時市場上倒沒幾個品牌。這兩年開始也不知什么原因,各路大神殺將進來,這里面有原來主業是做手機的,有做電腦的,有做黑白家電的,也有做小家電的,甚至連做軟件的也來參合一把,而主流行車記錄儀的價格也跌入了200-300的區間。我只是好奇區區兩三百的價格,除去物料成本和營銷成本,還能有多少利潤吸引它們來搶食這份蛋糕?
轉正題,先看下我購買的這臺機子的外觀圖:
(因為所有的照片均是在晚上弱光條件下拍攝,又都是以微距為主,所以有的照片不太清楚,機器已合蓋也不方便補拍,各位將就看個大概吧)
圖片上可見兩個接口都裝歪了,一看就是山寨貨的水準。正規大廠這樣的工藝是不會允許出廠的。
屏幕外觀,保護膜還沒撕所以有點花:
下面進入拆解程序,外殼是卡扣結合方式,指甲+一字螺絲批+銀行卡就能打開。2.7英寸的屏幕,品牌未知:
拆掉屏幕,露出主板。主板上還有個安裝屏幕的塑料支架。
拆除支架后,撕掉塑料膜,里面其實是張銅片作為主芯片的散熱片:
主板正面外觀,兩個歪斜的插座因為焊點太多,業余條件下沒可能重新焊接糾正這兩元件,將就用用吧。:
主芯片是安霸A7LA50。左面是顆三星的256MB DDR3內存顆粒,型號為K4B2G1646Q-BCK0。右面是臺灣旺宏電子的128MB FLASH芯片,型號為MX30LF1G08AA-TI,應該是用來存儲機器固件的。
主板背面:
廠家介紹是250mah,實際縮水為200mah的鋰聚合物電池,不知道能用幾分鐘。
鏡頭模塊置于一塊獨立的圓形電路板,單獨固定在塑料鏡頭外殼里:
排線下面的電路,都是分立小元件:
鏡頭模組外觀:
鏡頭上有螺紋可以調節焦距,工廠調整好后就用膠封死了,用戶自己無法調節。
鏡頭按廠家介紹是6玻光學鏡頭+1片紅外偏光濾鏡,這個一拆就報廢就不拆了。紅外偏光濾鏡應該就是最下面這塊方形鏡片:
鏡頭按照介紹是F2.0大光圈,170度廣角。玻璃鏡片的成像質量還算通透但因為直徑太小看近距離的物體時畸變相當厲害:
核心主角登場,行車記錄儀的視網膜,據介紹是美國OV4689 CMOS感光傳感器芯片,參數是400萬像素,記錄儀的官方介紹的最大錄像分辨率是2560×1080,亦支持1296P錄像,芯片廠商的參數還要高一些為2688×1520,性能確實挺強悍的:
傳感器芯片沒有經過封裝(細看之下僅在晶片表面貼了一層保護玻璃),晶圓切割后直接用BGA工藝貼裝在電路板上(應該叫COB封裝?):
五顏六色炫彩奪目的硅芯片是我的最愛,曾經圖好玩經常破壞IC的封裝把硅片提取出來,放在顯微鏡下像衛星照片一樣欣賞。
實際測量芯片整體的外形尺寸大概是長6.5mm,寬5.5mm。傳感器的尺寸為1/3英寸,應該是指芯片的感光有效區即中間那一方塊。
前外殼的鏡頭兩側有6個鏤空開口不知何用途?或許是為了芯片散熱:
怕進灰我用海綿把這些開口給堵上了,既能防塵又不影響空氣流通,做些小改善工作也不枉白費這么拆機一次:
拆解后的幾點看法總結:
1,忠告:盡量別嘗試拆解這種低端電子產品,固定在塑料殼上的螺絲擰過一次后基本都滑絲了。
2,該行車記錄儀充分體現了深圳山寨電子工廠的工藝水準,做工一般,不注重細節,但是產品還是能正常使用的(以這件產品為例,至少能正常用一兩年)。但是以兩三百元的售價來看,這種做工還是能接受的。
3,以我淺薄的電子行業經驗粗步估計,這款行車記錄儀的物料和加工成本在180-200元左右。售價是300元左右的話,扣除研發和運輸、銷售及售后成本,利潤極其微薄,如果我是老板,在目前市場這么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這種產品是不愿意做的。因為這么低的售價,要賺錢就要跑量。但是你備貨和鋪貨太多,因為芯片換代很快,一不小心就成積壓貨了。
4,我在研究其他品牌產品的內部圖的時候,發現某品牌BL950型號的記錄儀的主板和我拆的這款一模一樣,所以說明深圳的部分行車記錄儀廠家用的是公模主板,也就是有專門的公司在批量生產成熟方案的電路板后賣給各品牌廠商,然后品牌廠商只負責直接采購這些量產模塊后組裝,這樣就省掉了大部分研發調試費用,極大的降低了成本。這不失為產業協調合作的一個好辦法。這樣就解釋了上述第二點。大概深圳電子行業向來都是這樣一種模式在運作?
5,從十多年前售價三五百的黑白屏MP3,亦或上千元的彩色屏MP3,到后來的MP4,從山寨功能手機到山寨智能手機和山寨平板電腦,再到如今的僅售兩三百塊錢山寨行車記錄儀,深圳的電子制造公司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產品更替潮流,一波又一波的產業興衰沉浮,產品復雜程度和制造工藝難度越來越高,而銷售價格卻越來越低,利潤越來越薄,深圳的低端電子制造行業想來確實是越來越難過了。我情不自禁的思索,這個行業的出路和未來方向究竟在哪里?
最后附兩款最近入手的TF卡的速度測試,使用川宇的小讀卡器測試,I3的老筆記本的USB2.0口,不代表兩款卡的真實性能成績,僅供參考:
1,麥克賽爾Maxell 智尊高速 MicroSDHC UHS-1 Class10 32G TF存儲卡 ,購入價39.9元,找來找去最便宜的32g卡了。
銷售頁面介紹的讀速為48MB/S
2,雷克沙 Lexar 633X C10高速TF內存卡 16G 購入價格38.9元。包裝上顯示是MLC顆粒,產地韓國。
銷售頁面介紹的讀95m 寫26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