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參數及參考售價
處理器:Mstar 6A928
運行內存:LDDR3 2GB
存儲空間:8GB
無線網絡:802.11ac雙頻
藍牙功能:藍牙4.1
輸入接口:HDMI2.0×3、VGA、AV、模擬信號、USB2.0×1、USB3.0×1
輸出接口:Mi Port轉HDMI輸出、2.5mm輸出連接低音炮
單元設計:2.5英寸中低頻單元×4、球頂高頻單元×2
參考售價:999元
優點:功能較多、網絡視頻畫質較好
缺點:音響效果一般
推薦購買指數:★★★★
外觀設計:就一個Sound Bar
小米電視主機外形就是一個Sound Bar
雖然小米電視主機在外觀上就和一個Sound Bar無異,但看上去頗有質感,黑色的網罩加上正面那部分金屬亞光面板,如果搭配放在黑色外殼的電視機面前,會顯得很合拍。此外在做工方面,小米電視主機委實不錯,摸起來手感很好,正面的幾個功能按鍵也很精致,和一些低價的Sound Bar相比要強出很多。
小米電視主機正面部分的功能按鍵
當然,由于加入了智能系統和豐富的接口,整個小米電視主機的重量并不輕,重量達到了3.9kg。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電視主機背部設計有孔位,用戶也可以用壁掛式的方式安裝。
接口配置:你能想到的都有
小米電視主機的接口設計在背部,即使我們以一款高端電視的接口與之比較,小米電視主機在這方面也毫不落伍。小米電視主機是通過Mi Port接口和顯示設備連接,當然,你得有一根MiPort轉HDMI的線(標配),這樣就可以和所有帶HDMI輸入接口的設備搭配了。略有一點不爽的是,標配的MiPort轉HDMI的那根線的HDMI端偏小,插入電視等設備時會出現偶爾插入不完全導致接觸不良的情況,需要用戶自己檢查一下。
在輸出接口方面,除了連接顯示設備的Mi Port外,小米電視主機就只有一個連接低音炮的音頻接口了,并沒有什么數字音頻輸出,不過小米電視主機本身就有模擬多聲道的環繞功能,沒有數字音頻輸出接口還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小米電視主機本身還有藍牙功能,這點也可以讓它和更多設備連接。
通過MiPort連接電視等設備
在輸入接口方面(等于是電視機的輸入接口),小米電視主機配置了3個HDMI2.0接口,一個VGA接口,一個復合AV接口。有趣的是,小米電視主機還設計了一個電視模擬信號的輸入接口,如果還在用老式閉路天線的用戶,則可以直接將模擬信號的插頭接入這個接口。此外,在USB接口方面,小米電視主機則擁有一個USB3.0接口和一個USB2.0接口。
小米電視主機的接口配置
功能設計:不僅僅是音箱加智能盒子,最大意義在于一根HDMI線實現了四個輸入源
從功能而言,小米電視主機除了自帶音箱和盒子功能外,很讓筆者欣賞的一點是擁有了這個設備,我們就基本不必為電視機HDMI接口不足而擔心了。
小米電視主機在開機后,左邊的“電視”一欄可以讓用戶選擇不同的輸入接口來顯示畫面,分別是HDMI1、HDMI2、HDMI3以及模擬信號。事實上這就相當于一個HDMI2.0切換器,這樣我們可以在小米電視主機上接駁三個HDMI設備,再加上小米電視主機本身自帶的智能系統,實際上也就意味著我們的電視可以通過一個HDMI接口顯示四個設備輸入的畫面。如果用戶自家有閉路模擬天線,可以接入小米電視主機,單獨生成一個畫面搜索頻道。
在“電視”部分,可以切換HDMI輸入設備
小米電視主機自帶的資源平臺集合了四個牌照方,分別是iCNTV、GITV、芒果TV和華數TV,基本上除了樂視的獨家節目看不到外,其他網絡視頻資源基本一網打盡。考慮到小米電視主機同樣可以通過USB接口安裝APP,所以如果純從數量而言,小米的智能平臺在資源方面應該是國內領先了。從界面而言,買過小米電視的用戶都比較熟悉,應該說分類比較清晰,小米將四個資源平臺整合在一起,搜索起來還是比較方便,這里就不多說了。
小米電視主機自帶的音箱是六單元設計,四個2.5英寸中低頻單元,兩個球頂高頻單元,這和很多SoundBar是一樣的,支持環繞聲,支持DTS和杜比解碼,這樣就不會像一些智能電視那樣播放DTS電影時沒有聲音。一個很人性化的地方是,通過小米電視主機連接電視或顯示器時,聲音會默認輸出到小米電視主機的音箱中,電視/顯示器端不會發聲,不會給用戶帶來困擾。
小米電視主機的音響設計
實際體驗:網絡資源效果強悍,音響一般
在實際體驗中,小米電視主機在很多地方給了筆者較好的印象。支持802.11ac雙頻的確比較好,特別是播放一些局域網的高碼率視頻,5GHz無線網絡的大帶寬的確更快速流暢,只是5GHz無線網絡比較“脆弱”,稍有遮擋,局域網帶寬以及自家的網絡帶寬都會明顯下滑。
小米電視主機的視頻資源較多,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四大牌照商的網絡資源,很多線上節目都擁有很高的清晰度,比如芒果TV的視頻資源,其效果已經直追有線電視的高清頻道,對比下來,相同內容的網絡視頻畫質幾乎沒有損失,這比很多其他盒子以及聚合類APP的效果要好太多。
不過,小米電視主機的音質比較一般,雖然官方吹了不少,但是從實際聽感而言,它還是過于偏向低頻,音場不小,低頻量很大,但是相對比較沉悶。而且在加大音量之后,低頻控制力下滑,會出現明顯失真破音的現象。所以在使用小米電視主機的時候,音量開到1/3即可。至于所謂的HiFi效果,這個我們就當宣傳看看就行了,不必較真。
此外,針對小米所說的使用小米電視主機就等于提升老電視的性能,這點個人稍微有點不同意見。電視的性能不僅僅是視頻資源以及跑分解碼,還包括了電視的畫質表現。小米電視主機本身并沒有單獨的畫質處理選項,也就是說畫質方面的表現主要還是要依靠電視本身。從這點而言,小米電視主機不如目前市面上一些擁有單獨畫質引擎的高端盒子。
另外像MEMC這樣動態補償功能,都是需要單獨芯片配合電視面板來實現的,而在電視和主機分離后,小米也沒法讓其他沒有MEMC功能的電視在接駁小米電視主機后就擁有這樣的功能。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電視主機的實際意義還是為電視增加額外功能。
工程師觀點
總體而言,999元物有所值
其實對用戶而言,無需糾結小米的宣傳,也無需去思考電視和智能平臺的分離是否更適合電視行業的發展,我們只需要考慮小米電視主機是不是值得花999元去購買。從實際的功能而言,你可以把小米電視主機理解為一個“HDMI2.0多輸入切換器+小米盒子+音箱”的合體,而且的確很有實用價值,無論是用戶的電視智能平臺不夠強大、或是想接駁更多設備、又或者是想購買一個Sound Bar來增強電視音效,小米電視主機都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這種高度集成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節約用戶的使用空間。從這方面來看,小米電視主機999元這個價格還是比較合理的。 
本文出自2015-12-07出版的《電腦報》2015年第48期 E.硬件DIY (網站編輯:shixi01)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月色夜冷
在上一篇文章【撿垃圾:80元“高性能”主機能否擔任辦公重擔?】中,我試著用小米電視盒子3s運行安卓版WPS進行編輯文檔、表格和PPT,結果還不錯,可以流暢的進行輕度辦公。但是,受阻于它羸弱的性能,要做點其它的就困難了。所以,這次準備換一個思路,試一下是否可行。原理很裝簡單:Windows系統創建多個帳戶并打上補丁取消多用戶同時在線的限制,小米盒子安裝微軟遠程桌面APP,通過局域網用3389協議遠程登錄Windows用戶。這樣的話就相當于一臺電腦本地登錄并使用了一個帳戶,同時小米盒子遠程登錄并使用了一個帳戶,兩個帳戶同時在線,互不干擾。而小米盒子只需要運行一個微軟遠程桌面APP,其它的程序和數據都是電腦處理,只要局域網網速沒有問題,上網和辦公就沒問題。
首先,需要設置一下Windows系統,可以參考我之前發的[windows多用戶功能解封,一臺電腦變多臺]這篇文章。在網上搜索“Microsoft Remote Desktop”下載微軟官方發布的遠程桌面APP(PS:我之前是安裝在手機上用來管理Windows版NAS用的),在小米盒子安裝好后雙擊打開。
需要添加一臺遠程計算機
點擊右上角+號,選擇 Desktop
選擇你要登錄的電腦
如上圖所示,如果你已經設置好了電腦,且小米盒子和電腦在同一個局域網內,Desktop detection下面就會顯示出可以登錄的電腦。選擇要登錄的電腦,單擊ADD MANUALLY。
點擊右上角 CONNECT 進行連接。
選擇要登錄的帳戶。我只創建了兩下帳戶,一個是 管理員帳戶XX,一個是標準帳戶user。
微軟遠程桌面APP還是很給力的,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很流暢,就跟在本地運行一樣。其實,可能也沒什么鳥用,主要是閑得有點無聊折騰一下。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月10晚,小米帶來了旗下又一款全新的MiniLED電視產品—小米電視S MiniLED。我們今天體驗的85英寸版本小米電視S MiniLED,價格只要5999元,相較于同尺寸的S Pro版本來說更加實惠,究竟體驗是否也同樣“實惠”?且讓我們通過實際測試找尋答案。
首先還是從屏幕硬件素質入手,小米電視S85 MiniLED配備的是一塊4K分辨率的144H最高刷新率屏幕。實測100%全局最高亮度為490nit,25% HDR窗口的峰值亮度為1089nit,整體數據表現屬于該價位的主流水準。
色域表現方面,小米電視S85 MiniLED在鮮艷模式下得到了95% DCI-P3 / 67% Rec.2020的數據,與此前發布的小米電視S Pro MiniLED( 92.76% DCI-P3 / 66.26% Rec.2020)表現大致相同。
當下消費者考量一款MiniLED電視的核心除了面板亮度等數據之外,還有就是背光分區。
MiniLED的燈珠尺寸更小,帶來的好處就是在相同的屏幕面積之下可以放置更多數量的燈珠。背光分區系統就是將繁多的燈珠進行規則的排列和控制,通過控制燈珠的開關和明暗,就可以對明暗分區的邊緣進行更加精準地還原。如果分區背光數量少的話,那么就會出現明顯的光暈,嚴重影響觀感。
小米電視S85 MiniLED官方給出的背光分區數據為640分區,與S Pro版本的85英寸1440分區來說雖然減少一倍有余,不過對比價格反而貴了1000元左右的創維A5D Pro(480分區)、Vidda Z85(512分區)來說還是體現出了明顯優勢。
精密光控:高
精密光控:關閉
依托于小米大師畫質引擎的全局光控引擎對于MiniLED燈珠的精準控制,在明暗對比明顯的畫面中,可以看到小米電視S85 MiniLED在精密光控的不同檔位下對于光暈的處理差異可謂是非常明顯的。
在手機行業開始流行護眼屏幕的同時,小米電視S85 MiniLED的這塊屏幕也獲得了小米青山護眼認證,采用了15.37KHz的混合調光頻率+16bit背光調節組合,通過光線傳感器感應環境亮度,從而進行細膩調節,實現高頻率調光+低頻閃的共同作用,減緩久看眼疲勞。
經過多年的發展,小米的大師畫質引擎背后的素材積累和算法迭代已經非常成熟,所以我們也看到了近幾年小米電視在屏幕色彩效果等方面有著明顯進步。此次小米電視S85 MiniLED也應用了大師畫質引擎,為畫面觀感提供了保障。
從多個維度的測試樣片來看,小米電視S85 MiniLED的表現整體中規中矩,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色彩都可以做到盡可能的忠實還原。
人物膚色方面整體會略偏紅一些,不過依托于全棧色彩引擎的自研色彩數據庫和AI畫面識別,對于裝扮后的面容,小米電視S85 MiniLED能夠展現出了一定的膚色質感,透過表層的脂粉看到了底層的黃種人膚色,并非像此前部分電視一樣一味的增亮增白,這一點要狠狠地點贊。
此外,小米電視S85 MiniLED這一次雖然也通過對比度增強引擎去提升畫面對比度,但實際的表現只能說在其所在的價位段是表現不錯的。受限于亮度的關系,一些畫面下小米電視S85 MiniLED的畫面層次感不夠明顯,使得整體畫面雖說看起來不如S Pro系列那么的通透,但對比傳統LCD面板來說,小米電視S85 MiniLED的表現還是實現了革命性的進步。
小米電視S85 MiniLED還獲得了IMAX Enhanced認證,在觀看一些大場面影視內容時可以提供更加符合創作者意圖的畫面效果,非常適合靜下心來仔細欣賞。
屏幕之外的互聯生態部分,小米HyperOS已經非常成熟,不僅可以與手機、筆記本和Pad進行互聯互通,還可以與小米手表實現跨端數據監看,例如我們運動時的數據就可以實時顯示在電視屏幕上,無需再多次抬腕觀看,也無需通過手機流轉內容,讓健身變得更加方便。
對于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電腦這樣的移動設備,還可以通過米家設備控制中心直接進行屏幕流轉的鏡像投屏,在外觀看的視頻或者一些移動端的內容可以直接通過電視分享給更多人,且流暢度和清晰度都有很好的保證,充分發揮大屏優勢。
至于外觀設計方面,我們相信小米將絕大部分的成本分給了這塊高品質的MiniLED屏幕,所以設計依舊是延續了小米電視一直以來的設計風格,接口部分配置了一枚USB 3.0,兩枚HDMI2.1和各一枚的USB2.0/HDMI2.0接口,對于游戲玩家和硬盤觀看來說都足夠使用。
外觀設計部分我們認為有一點需要消費者關注,那就是小米85英寸的腳架開口角度極大,導致電視柜的寬度不夠用,這在過往測試超大尺寸電視時是從未遇到過的,如果想要座裝的消費者一定要提前測量好家里的電視柜寬度是否能夠滿足腳架放置。
綜合來看,小米電視S MiniLED是小米在高端化進程下推出的一款用于“搶占”MiniLED電視市場份額的重要產品。根據洛圖科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4年全球OLED電視出貨銷量548萬臺,同比下降20.6%;反觀MiniLED電視出貨量則穩步增長,達到425萬臺,同比增長24.7%。
在這樣的市場態勢下,消費者對于MiniLED電視的關注度、接受度與日俱增,加之大屏化的趨勢發展,小米電視S MiniLED可謂是集所有要素于一身,還有著極高的性價比,將會成為消費者選購MiniLED電視時的首選對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