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網癮的現象不只出現在青少年中,在老年人中可能也很常見。我怎么感覺他老了老了,反而變得像個小孩一樣。我就納悶了,我小時候他對我很嚴格,總是逼著我奮發向上,怎么現在他卻一點都不自律,變成要我管著他。”
2021年6月的一天,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在他的公眾號后臺收到 “一個困惑的兒子”的來信。
信中介紹到,他的父親是一座小城市的普通職工,交際圈不大,平時也沒有什么愛好。退休后經常在電腦上打麻將、玩手機游戲、看網絡小說,而這些在他看來“很不健康”。
他想讓父親去上老年大學,像別的老人一樣,學習攝影或者畫畫,發展一些有意義的愛好。但父親卻說,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了,玩玩怎么了?
互聯網時代,這或許是很多家庭的縮影。
老人在退休后“無所事事”,感覺自己被時代、生活拋棄,產生強烈的孤獨感、無力感,于是將大量時間花在了電腦和手機上,從中找尋存在感。子女卻對此表示擔心,認為這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甚至加以干預。而面對彼此間的分歧,甚至沖突,雙方往往都無所適從。
“我兒子不讓我刷短視頻,但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對,他老管著我,不讓我刷抖音、視頻號,但我沒事的時候就愛刷?!壁w花對新京報記者說。她并不忌諱外人知道她與自己兒子邢雷在刷短視頻問題上的沖突。
2022年,趙花68歲生日時,兒子給她換了現在使用的這部新手機,加上母親去世后,她“多”出了很多時間,于是喜歡上了刷短視頻,“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既可以學到新知識,也能在網上認識新朋友”。
然而,邢雷從不支持母親刷短視頻,原因是“怕她被騙錢、被騙感情,對眼睛不好,對身體也不好”。他告訴新京報記者,母親會在網上買東西,比如購買一些攝影課程,還比較貴,動輒幾百上千元。
對此,趙花有自己的理由。她沒有太多家務要做,空閑時間很多,便想用手機記錄一下自己的生活,記錄她和老伴、朋友走過遇過的大好河山、日月星辰,也想看看別人怎么拍好短視頻,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而這些,邢雷知道,但也并未改變自己的想法。
邢雷關注了母親的抖音賬號,但從不點贊,關注賬號也只是為了了解母親“在做些什么”,比如刷短視頻刷了多久。兩人關系鬧得最僵時,邢雷告訴趙花,要找人把她的賬號關停。 “他拿這個來威脅,不讓我玩了?!壁w花說,“但就算關停了我的賬號,也只是發不了視頻,我照樣能看別人的視頻?!?/p>
在邢雷的影響下,孫女也會經常搶走趙花手機——到后來,趙花一看到孫女便把手機放下,甚至藏起來。
直到記者采訪那天,這對母子間的分歧依然還在,不知如何才能消除。
“謝謝直播間買的那半只羊,我理解女兒,女兒也肯定了我”
與趙花不同,趙楣是一位“老漂一族”,來京是為了幫助女兒帶孩子。退休前是一位執教41年的中學英語老師。
2022年12月5日,趙楣在直播間下單買了半只羊,但卻一直不見發貨。趙楣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便告訴了女兒李彤。
其實,趙楣并不想把這樣的瑣事告訴女兒。趙楣告訴新京報記者,因為李彤夫妻倆白天工作很忙,并且一般很晚才能下班回家。
除了怕給女兒帶去不必要的麻煩之外,她也有點不太習慣自己角色的轉換:從一個從小主導女兒日常生活的角色變成需要尋求女兒幫助的“弱者”。
在李彤眼里,母親是個“女強人”,無論在家,還是工作。“我媽就是那種,我每天上學要梳什么樣的辮子都要管的人。事無巨細都要給我安排好?!崩钔畬π戮﹫笥浾呷缡钦f。而工作中,母親也是大家眼里的“模范”。1982年開始工作,40歲就評上了高級教師,后來一直帶九年級的學生,還當選學校工會主席。不管是在學校,還是晚上回到家,母親都有很多事要做。
趙楣坦言確實有一點落差,“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退休綜合征”?!鞍滋爝€好,要全心全意照顧好外孫女,晚上等李彤把孩子接走后,有大把的時間屬于自己,一下子閑了下來?!彼_始看手機追劇,與老家的親朋好友視頻聊聊天,刷刷她喜歡的短視頻——趙楣喜歡唱歌、跳舞,主要關注了這類短視頻博主賬號,也在網上下單買東西。
對于2022年底買那半只羊的事,母女倆都記憶猶新。
李彤在得知此事后,責怪趙楣,認為肯定是被騙了。而被女兒說了一通后,趙楣也確實有些后悔,怕這錢打了水漂。后來一直跟視頻號博主溝通,對方回復稱發錯了地址,重新發貨后三五天就收到了。
“沒有被騙,羊肉也還不錯”,現在說起這事,趙楣仍難掩心中的小竊喜,“我還不至于這么老年癡呆!”
李彤也承認,自己并不是不相信母親,也不想限制她的選擇。但畢竟母親“觸網”時間短、經驗不足,日常還是要多給她提醒。趙楣也開始接受女兒的建議,不再在網上下單大額商品,只是購買生活所需的一些小件兒,或者在沒法出門時,從網上買點兒附近商超的菜。
其實,趙楣本身也對“觸網”這件事保持警惕,嚴格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她也承認自己年齡大了,如果看的時間長了,眼睛受不了。“追劇一般看兩集,最多三集,每天晚上10點之前基本上就休息了”。
“老年人需要‘即刻的心理滿足感’和‘自我感知的能力感’”
張昕在幫助前文那位“困惑的兒子”解困時,首先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老年人喜歡上網的原因。
就像青春期的少年沉迷網絡,經常是因為在現實中無法建立社交、無法完成當前階段的任務(比如學習),找不到成就感和滿足感。而老人退休后,從每天規律地工作,變成終日休息,加之本身沒有社交,也沒有愛好,兒女又不能時常陪伴,難免一下子失去方向感和滿足感,愛上玩電腦、玩手機也就不難理解。
還有像趙楣這樣的“老漂一族”,“他們離開原本熟悉的人和環境,去到陌生的城市,無法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因此需要通過線上互動維護原有社交網絡,緩解線下弱化的社交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
而對于網友想讓父親發展一些“有意義的愛好”,張昕則表示,一項活動能不能成為老年人的興趣愛好,主要看它能不能讓老年人立刻感到開心,感到即時的積極情緒;同時,還需要是老年人自己知道有能力完成的活動。
比如琴棋書畫,如果原本沒有基礎,并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學會的,不能給老年人帶來愉悅和滿足,甚至會成為一種負擔。相反,那些在年輕人看來不那么健康或是不那么有格調的活動,反倒能給老年人帶來“情緒價值”。
“畢竟人生已經進入晚年,‘未來’已經是個很短的區間,所以不必為了‘未來’去犧牲當下的情緒?!弊优趾伪匾笏麄兌冗^一個“充實的、健康的、向上的、有意義的”晚年?
張昕也十分理解子女對父母的擔憂,但建議大家在與父母溝通時要注意“迎合他們的自尊需求”。就像趙楣,不想從“女強人”變成 “弱者”?!耙膊灰弥肛?、糾正的態度去和父母辯論,這樣往往會遭到對方更為強烈的抵制,就像青春期逆反的你自己。”或許,邢雷與母親趙花之間缺少的正是這種柔性的、有效的溝通,而非暴力的制止。
而子女刻板看待父母“觸網”,甚至限制、反對他們“觸網”的行為,在學界看來也并不合理。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王大華稱這是一種“年齡歧視”,是一種將互聯網使用行為按照年齡而區別對待的雙標現象。“在身體情況、經濟能力允許的前提下,老年人使用互聯網的行為應該被尊重?!?/p>
張昕曾指出,適度“觸網”對老年人是有益的,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愛進一步研究發現,使用抖音等短視頻產品在豐富老年人生活、促進線下活動、維持社交、增進社會參與等方面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年老并不等于“糊涂”,保護并不能靠“限制”。子女如何幫助父母安全、快樂地上網?或許尊重和理解是前提,有效溝通是關鍵。(本文中的趙花、邢雷、趙楣和李彤均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肖隆平 實習生 賈靖楠
編輯 柯銳
校對 吳興發
麻將桌上的智慧:從輸多贏少到游刃有余的蛻變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奔波,尋找著屬于自己的那份放松與樂趣。而對于許多人來說,麻將不僅僅是一種游戲,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生活的調劑。但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麻將桌上,明明牌技不差,卻總是輸多贏少,心情也因此變得郁郁寡歡?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李強的故事,一起探索麻將桌上的正確流程,看看他是如何從輸多贏少的困境中走出,最終游刃有余的。
---
**標題**:掌握麻將精髓,告別輸多贏少!李強的逆襲之路
**描述**:在麻將的世界里,有人笑看風云,有人卻屢屢受挫。李強,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曾因麻將屢戰屢敗而心灰意冷。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麻將的正確流程,從此開啟了逆襲之路。他的故事,或許能給你帶來啟發,讓你在麻將桌上也能游刃有余。
---
我叫李強,今年三十五歲,是一名普通的IT工程師。每天除了面對電腦就是加班,生活單調而乏味。為了緩解工作壓力,我偶爾會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去茶館打打麻將。但說來也怪,明明我在游戲和策略類游戲上都不差,可一到麻將桌上,就仿佛被施了魔咒一般,總是輸多贏少。
每次輸錢后,我都會自責不已,覺得自己技不如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意識到,問題可能并不出在技術上,而是我對麻將的理解和態度上。我開始反思自己在麻將桌上的每一個細節,試圖找到問題的根源。
終于有一天,我在一本關于麻將策略的書中找到了答案。書中提到,麻將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棋牌游戲,它更蘊含著豐富的策略和智慧。要想在麻將桌上贏得更多,就必須掌握正確的流程,從觀察、分析到決策,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
受到啟發后,我決定改變自己的打法。首先,我學會了觀察牌局,仔細分析每位對手的習慣和風格。我發現,有的人喜歡冒險,總是追求大牌;有的人則相對保守,更注重穩扎穩打。通過觀察,我可以更好地預測對手的出牌意圖,從而做出相應的調整。
其次,我注重了聽牌的選擇和胡牌的時機。以前我總是急于求成,看到有機會就胡牌,結果往往被對手截胡。現在我會根據牌面的情況,靈活選擇聽牌的方向和胡牌的時機。有時候,即使手中有很好的牌型,我也會選擇忍一忍,等待更好的機會。
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前每次輸牌后,我都會心情低落,甚至影響接下來的發揮。但現在我明白,麻將只是游戲,輸贏乃兵家常事。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態,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的麻將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在茶館里,我不再是那個總是輸多贏少的菜鳥,而是成為了朋友們口中的“高手”。每當有人問我為什么進步這么快時,我總是笑著回答:“掌握了麻將的正確流程,自然就游刃有余了。”
其實,麻將桌上的智慧遠不止于此。它教會了我如何觀察、如何分析、如何決策,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學會了如何面對失敗和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但只要我們能夠保持冷靜、堅持學習、勇于嘗試,就一定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
李強的故事告訴我們,麻將不僅僅是一種游戲,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通過掌握麻將的正確流程,我們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勝率,更可以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分析力和決策力。希望每一位熱愛麻將的朋友都能從中汲取到力量和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賭九詐。
湖北武漢一男子打麻將一年贏七十萬,背后的貓膩就是他帶四個攝像頭,太狠了。家住武漢的張某今年二十八,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兩年前朋友聚會時張某學會了打麻將,張某表示剛學會打麻將的時候就是跟親朋好友玩,打的就是三塊、五塊、十塊的。因為剛開始學肯定輸的多,但有時也會贏,輸也就輸個幾百,注意啊賭博犯法。
很快張某就開始沉迷于這個,他開始不滿足于在親朋好友間幾塊錢的娛樂,牌友由親朋好友轉為陌生人。在一次牌局中他認識了錢某,出事了,張某說在棋牌室認識的,一起打一次麻將后就認識了。那次他輸了三千多,之后錢某贏了一萬多。當時覺得三家都輸,這個人技術還挺好,不成想不是技術好,是背后有貓膩。
之后在錢某的邀請下張某多次參加對方牌局,但從來就沒贏過。打一次輸一次,開始感覺是對方運氣好,后來覺得是他技術好,總想翻本,結果一兩個月就輸了差不多兩三萬。輸了錢張某也不敢告訴家人,越想越覺得不對勁。與此同時武漢警方接到相關線索,這就得查。
二零二三年十月上旬接到轄區社區網格員的舉報,稱轄區有一棟沒人居住的樓房里有一間房子,短時間內突然大量年輕人進出,網格員稱,他負責這小區平時都是熟面孔,突然來了一些陌生的年輕人有點反常,于是就上報了。民警就去看了,白天外面是很好的光線,可這屋子就拉著簾,根本看不到屋子里的情況,而且里面聲音比較嘈雜。網格員上門核查,敲門不開。
警方展開調查,在小區內這是一套普通的三室一廳,客廳里有一群年輕人坐在電腦前進行操作,而房間內還有人在不停的打電話,這有點怪。經過調查警方分析,這房間內的人員涉嫌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二零二三年十月警方集結十余名警力將房門打開,并控制了房間內一群年輕人。這幫家伙干嘛?發現每個房間除了床就是電腦,電腦屏上顯示與麻將相關的數據,還有實時的現場錄像。另外在一臺電腦下面配了一個記賬的賬本。
現場民警發現這群人竟然是在賭場上出老千,打電話是指導那個現場打麻將的人,通過電話溝通的方式指導在前面現場賭博的人怎么出牌,怎么打。這個反鎖房門的三居室就是詐騙團伙成員實施遠程遙控詐騙的窩點。
這幫人安裝的是精密攝像頭,在每一個麻將機出牌的角落安裝四個,你坐哪都行,這樣就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摞牌里面每張的牌面以及順序。這么精準,那相當于亮著打,錢某沒法不贏。經調查僅錢某一人,二零二三年這一年里就給他上家就是提供技術支持這個,轉了十五萬,按照比例錢某自己贏了七十萬。目前犯罪嫌疑人都已經被捕了。
大家記住,十賭九詐,沒事你就別玩牌了,要沒事就刷視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