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鴻科普」u盤裝系統工具到底哪個更好呢?現在U盤裝機工具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大家都不知道應該使用哪個了,為此一些下載站、門戶網站就推出了排行榜,大大方便大家查看參考使用啦,U大師小編我特別介紹給大家!!!~~~
第一名:U大師
U大師界面美化、操作簡單、即下即用,其集成程度較高,基本上具有GHOST系統備份和修復,磁盤分區,內存測試等功能,兼容性較高。絕對的純凈版,沒有任何捆綁插件哦,一鍵制作,簡單易用,寫入保護,嚴防病毒入侵,隨時更換系統,輕松便捷,支持各種U盤,讀寫速度快,一盤兩用,攜帶方便,U盤主導,丟掉光驅。
第二名:老毛桃
老毛桃u盤裝系統工具的側重點在嵌入式的XP的PE操作系統,其具有強大的修復和備份功能,相比而言功能更為強大,系統更加專業,操作的便捷性也有相當體現,系統丟失密碼也可以修改密碼,可以從U盤直接啟動。老毛桃在筆記本系統安裝方面更為優越,其支持雙顯卡筆記本的引導進PE,還有其特有的防藍屏技術和舊電腦智能加速功能,大大加快了PE系統的安裝速度。
第三名:大白菜
大白菜超級U盤啟動盤制作工具出現不久便擁有了大量的用戶群,其主要賣點在于綠色免費中文版,以及100%的啟動U盤制作成功率,啟動U盤制作速度相比更加快速。其PE系統安裝后擁有極速啟動功能,而且擁有萬能U盤的啟動文件功能,其通過精心優化的PE系統更加精致,更加適用。大白菜的特色功能有自定義啟動u盤裝系統加載功能和U盤啟動區自動隱藏功能,體現了顧客的個性和安全性。
第四名:u深度
u深度u盤啟動盤制作工具是一款專業的啟動盤制作工具。通過不斷的改進優化,其實現了一鍵制作出啟動u盤,操作更加簡單方便。同時u深度的兼容性特點使其更受計算機專業人員所喜愛,u深度基本上能夠兼容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所有操作系統,在使用時,也具有系統轉換的功能,更適合較為專業的計算機愛好者使用。同時,u深度簡約的界面風格和系統的純度,體現了其制作u盤啟動代碼的優越性,使其制作啟動u盤成功率達到100%。
第五名:u啟動
u啟動相比以往制作啟動u盤復雜的程序,相比光盤安裝盤復雜的安裝程序,以及良莠不齊的系統質量,u啟動一鍵安裝的操作簡單性以及專業穩定的系統,使用戶用得更加放心。u啟動一鍵操作,自動安裝的簡便性、支持一盤兩用,攜帶的方便性,以及寫入保護技術的安全性和可以自由更換系統的便捷性,使用戶使用更加隨心所欲
第六名:大番薯
大番薯是上市較早的一款U盤安裝系統工具,其擁有大量的用戶群。同時,大番薯以專業的態度,通過不斷改進系統,不斷完善工具,不斷簡化界面,使其擁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功能方面,大番薯不僅具有一鍵安裝、一盤兩用、防寫入等功能,更具有支持ghost版與原版windows系統安裝,防藍屏技術,和老舊電腦加速功能,素緞了進入PE時間。
第七名:電腦店
電腦店U盤裝系統專用工具,電腦專業人員使用較多,在維護電腦方面功能超強,同時集成工具更加全面,維護故障更加準確。但相比之下操作程序較為復雜,啟動盤制作成功率不夠高。
第八名:一鍵u盤裝系統
一鍵工作室開發的u盤安裝系統工具具有安全,簡單,快速,高兼容性,綠色安全無毒的特點,支持所有USB可移動設備,內置的隱藏分區,防毒防誤刪,同時可以將U盤轉換為NTFS格式。但其系統制作不夠精細,系統漏洞過多。
第九名:u盤啟動大師
U盤啟動大師專業化程度較高,具有把普通U盤制作成HDD或ZIP啟動盤的功能,還支持SD卡和TF卡,在安裝系統的同時可用U盤啟動進行安裝、備份、還原系統以及硬盤分區、對拷等操作。但其相比之下防毒功能較差,沒有寫保護功能,容易被病毒感染。
第十名:u大俠
U大俠沿用先進、流行的U盤裝系統,操作簡單便捷、兼容性高,使用方便。但U大俠的系統啟動盤制作成功率和安裝系統成功率都不夠高,有些許瑕疵,同時對系統互換方面還不夠好。
各位朋友是否了解到u盤裝系統工具哪個好了呢?趕快來學u盤裝系統的方法吧!!!~~~
期,聯想發布了多款專為政企客戶打造的 2024 款新品,比如聯想昭陽 X7 AI 高能本,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臺式機等。IT之家這次拿到了 3 臺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新品,分別是 AIO 模塊化一體機 ThinkCentre M760q,8.2L 桌面級臺式機 ThinkCentre M760s 以及 17L 塔式臺式機 Think Centre M960t。
這三臺電腦將針對企業用戶做出哪些設計上的創新以及軟硬件功能上的定制,是本次體驗內容的重點,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不妨跟著IT之家一起來看看吧。
外觀方面,我們就從體積最小的 ThinkCentre M760q 說起吧。第一次看到這么小的機器,我立刻想到了 mini 小主機。
然而當我們實際測量了它的三圍后發現,78*82*34mm 的體積比市面上大部分 mini 主機還要小一圈。
體積雖小,分量還是很足的,畢竟外殼部分幾乎都是金屬,1.15kg 的重量直接媲美輕薄本。
這么小巧的機身,卻擁有超級豐富的接口。光前面板就提供了 2 個 A 口,1 個 C 口,1 個 3.5mm 音頻后。機身背部還有 4 個 A 口,1 個 C 口,HDMI&DP 接口,RJ45 網口以及專屬電源接口,上排提供 1 個 Kensington(肯辛通)鋼纜鎖插槽和 2 個擴展接口,最右側還自帶一根 WiFi 增強天線。每個接口旁邊都標注了序號和功能類型,比如有的 A 口就是讓你插外設的,有的不僅能傳輸也能給設備充電,可以說非常細致了。
只看這個 1L 體積的小機箱,它的外觀做得非常低調內斂,除了前面板采用了 ThinkCentre 系列標志性的瀑布格柵設計和經典的 ThinkCentre Logo 標、Lenovo 銘牌,其它部分都是純黑金屬材質,沒有多余裝飾。機身左右兩側各有一組散熱孔,底部還有四個小腳墊,至此它的外觀就介紹完了。
不過,如果你認為 ThinkCentre M760q 只是個單純的超 mini 主機,那你就錯了。當我們像這樣將它裝到 ThinkCentre TIO Gen5 顯示器上時,它瞬間就變身成一體機,就像駕駛員坐進了機甲的身體里,非常酷。這也是 ThinkCentre M760q 的核心設計理念,模塊化 AIO 設計。
通過將顯示器、支架以及 ThinkCentre M760q 主機本體結合在一起,組成一體機的方式,優化桌面空間,達成最小的空間占用率。同時,ThinkCentre M760q 主機本體亦能隨時拆卸成單機外接屏幕,使用起來非常靈活。
在這臺專為 ThinkCentre M760q 所準備的顯示器背部,有一個小的轉接塢,裝入小機箱時正好對應上機箱背面最左側三個接口。
而占用的接口又會在裝機槽下方的支架上補齊,裝機槽內部提供了 2 顆活動式免工具螺絲用于插入機體后的固定作用。
右側槽蓋側面專門為小機箱上的 WiFi 增強天線準備的開孔,關閉槽蓋后底部結合處的卡扣會鎖住,按下即可再次打開。
看起來 ThinkCentre M760q 要想實現一體機形態,似乎需要綁定購買這臺顯示器,那如果手上已有顯示器是不是就只能外接小機箱用了呢?聯想當然考慮到了這點,所以支架是可以單獨買的,只要是采用標準 VESA 100*100mm 接口、重量在 2.2-5.2kg 以內、19.5-27 寸的屏幕,都可以實現 ThinkCentre M760q 的一體機形態。
我們再來看看 ThinkCentre M760q 的內部,機身上唯一的裸露螺絲被放在了接口面板上,拆卸非常簡單,它搭載了英特爾 i7-14700 處理器,8+256GB 存儲組合,內部提供了 D5 內存插槽,最高支持擴展到 64GB 的內存,還有 2 個 M.2 插槽,雖然體積很小但存儲擴展性到位。
設備安全和隱私方面,ThinkCentre M760p 也考慮得比較周到。除了上面提到的 Kensington(肯辛通)鋼纜鎖插槽用于防盜外,它在 BIOS 和系統內部還做了 3 重保護措施。
首先是對 BIOS 進行了特殊保護,一旦電腦出現崩潰就會自動調用備份,進行升級 BIOS 固件出錯時也可以“自愈”恢復,避免“變磚”。
第二是系統中可以設置屏蔽 USB 外接功能,不管對方 U 盤里帶的是什么,都別想拷貝或者篡改電腦數據,避免隱私泄露。
第三是可以一鍵恢復,如果你遇到非常大的系統 BUG 或者崩潰問題,就可以通過該功能恢復正常狀態下的系統,高效又省事。
第二臺 8.2L 的 ThinkCentre M760s,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小機箱單主機。第一眼看到它這個造型,還有名字里帶的“s”,都讓我想到了游戲機。
而且機器底部和左側都有腳墊,說明 ThinkCentre M760s 支持橫臥放置和立式放置,你說巧不巧。
再一看機器正面的瀑布裝飾面板,中間還隱藏了一個光驅位,插入游戲碟說不定真能玩,那這個“s”是不是可以理解成 slim 了。
這樣一臺同樣定位輕便的小機器,除了配置和 M760q 有所區別,還有什么不同呢?誒,你們看,機箱背部這里有一個延伸出來的小孔,看著并不起眼,實際大有用處。它其實是一個掛鎖環,你可以把鎖文件柜的那種小掛鎖裝上,這樣別人就很難拆掉機箱外殼了,防止通過物理方式竊取硬盤資料很有效。
在接口擴展性上,ThinkCentre M760s 也更為豐富。前面板 4 個 USB A 接口,1 個 USB C 接口,還有一個全尺寸讀卡器,一組 3.5mm 音頻 / 耳麥接口,基本將平時辦公、影音場景的主要接口都考慮到了,非常方便。而機箱后面的 I / O 面板上,又給了 4 個 USB A 接口,DP 和 HDMI 視頻輸出接口,網卡接口以及電源接口,這些都是比較常用的。除此之外,它還提供了兼容更老設備的音頻組端口、藍色 VGA 接口、PS / 2 鍵鼠接口,對老設備非常友好。
當然,最關鍵的地方其實在下面的 PCIe 開槽部分,ThinkCentre M760s 可以提供一個專用的 4 串口卡,可以借助一根 1 轉 4 的 RS-232 串口轉接線,連接很多行業的專有串口設備,比如點鈔機、票據打印機、立柱式電子屏、存折打印機之類的設備,勝任超市等收銀柜臺,銀行服務臺等使用場景,算是官方為這臺電腦提供了精準的就業技能。
在設備安全和防護性上,ThinkCentre M760s 相比上面那臺要更近一步,因為它能通過 BIOS 設置電子鎖,用內部機械結構鎖住外蓋,外部即使不上物理鎖,也難以打開外殼。而且支持設置拆機報警,一旦有人想要打開外殼,拆卸側板,系統就會記錄下來并在下一次開機后提示機主,你的機器被人動過。
ThinkCentre M760s 的外殼拆卸也很方便,擰下后殼上的兩顆免工具螺絲,將手指扣入蓋板上的凸起,輕輕往外一拉就能卸下。配置上,ThinkCentre M760s 搭載 i7-14700 處理器,英特爾 A310 LP 獨立顯卡,128GB 內存 + 4TB HDD 硬盤的存儲組合,主板自帶 4 個 DDR5 內存插槽,1 個 M.2 固態插槽,原裝的 2TB 容量機械硬盤來自東芝。
擁有 PCIe 插槽和獨顯,ThinkCentre M760s 能夠擁有更好的性能發揮,特殊的串口卡支持,讓它在需要串口支持的外接設備使用場景下,擁有更加專業的解決方案,并且還具備一定的內部擴展性。
最后我們再看看 ThinkCentre M960t 這款標準塔式機箱的臺式機,它的機箱體積已經來到了 17L,相比中號的 ThinkCentre M760s 體積幾乎增加了一倍。但是相比大家平時裝機的中塔、全塔式機箱依舊小了一大圈,在空間占用上依舊具有優勢。
ThinkCentre M960t 最有辨識度的升級就是機器頂部的防滑提手,這個設計不僅讓機箱造型更加時尚,搬運起來也更加方便。除此之外,瀑布風格的前面板裝飾設計和 ThinkCentre 標依舊經典,前面板豐富的接口數量也是慣例了,接口類型與 ThinkCentre M760s 保持一致。
ThinkCentre M960t 的設計最接近大家日常在公司使用的辦公臺式機,體積上的優勢,使得其內部擴展性更加豐富,可以支持加裝全高的英偉達 RTX4060/4060Ti 獨立顯卡,加上處理器采用了 14 代 i9-14900,性能上限相比它的兩個弟弟要強不少。
當然,弟弟們擁有的軟件和硬件安全功能,ThinkCentre M960t 也一個不少。進入系統后,我們打開 ThinkCentre M 大師管理中心,在 BIOS 管理標簽頁中找到智能散熱部分,選擇全速模式,就可以解鎖最大風扇轉速,大機箱空間也提供了更好的散熱效果,因此處理器的功耗也可以到 80W。并且風扇均衡模式下運行起來非常安靜,只有 3-5dB 的噪音,這點對辦公環境有要求的用戶還是很重要的。
總之,ThinkCentre M960t 是一臺非常適合用在辦公室場景中的辦公電腦。看完三款產品的不難發現,3 臺機器的定位不是單純依靠體積、配置和性能做區分的,而是通過不同的設備形態和定制軟硬件,設計出最適合的使用場景和人群,3 臺機器的目標用戶非常垂直,且每臺設備的性能能夠滿足需求,以夠用穩定為主。
商用臺式機主要是根據企業用戶的需求進行配置定制,所以理論性能的參考價值比較有限,這里我們簡單測了一下 3 臺機器的表現,跟大家做個大概的參考。
首先是 CineBench R23 的測試,體積最小的 ThinkCentre M760q 單核得分 2031 分,多核得分 10715 分。
中號的 ThinkCentre M760s 單核得分 1828 分,多核得分 15541 分。
大號的 ThinkCentre M960t 單核得分 2164 分,多核得分 30192 分。
然后是 AIDA64 烤機測試,體積最小的 ThinkCentre M760q 單烤 CPU 項目,CPU 功耗穩定在 36W,CPU 穩定 57 度,P 核最高頻率 3.4GHz,最低頻率 798MHz。
中號體積的 ThinkCentre M760s 單烤 FPU 項目,CPU 功耗穩定在 46W 左右,CPU 溫度 89 度,P 核頻率最高為 3.7GHz。
大號體積的 ThinkCentre M960t 單烤 FPU 項目,CPU 功耗穩定在 84W 左右,CPU 溫度 71 度,P 核頻率最高為 3.1GHz。
測完 CPU 理論性能和散熱表現,我們也跑了兩項針對日常辦公的基準測試,在 Cross Mark 基準測試中,ThinkCentre M760q 總分 1346 分,生產率子分數最高。
ThinkCentre M760s 總分 2136 分,創造性子分數最高。
ThinkCentre M960t 總分 2064 分,創造性子分數最高。
ThinkCentre M760q
ThinkCentre M760s
ThinkCentre M960t
然后是 PC Mark 10 現代辦公基準測試,ThinkCentre M760q 總分 4996 分,ThinkCentre M760s 總分 7286 分,ThinkCentre M960t 總分 6573 分。
ThinkCentre M760q
ThinkCentre M760s
ThinkCentre M960t
最后再看看 3 臺 PC 的內存和硬盤性能表現。內存方面,ThinkCentre M760q 是單條內存,M760s 和 M960t 是雙條內存,三者的讀寫速度表現差距不大,ThinkCentre M760q 內存讀寫速度低一些,同時內存延遲也更低。M760s 和 M960t 的內存讀寫速度更高,延遲也更高一些。
ThinkCentre M760q
ThinkCentre M760s
ThinkCentre M960t
硬盤方面,ThinkCentre M760q 的大小只有 256GB,讀取分數接近 5000MB/s,寫入 3500MB/s左右。M760s 和 M960t 都是 2TB 固態硬盤,讀寫速度都可以到 7000MB/s左右,寫入速度則在 5000-6000MB/s左右。
以上這些測試,可以讓大家對 3 臺設備的基本性能水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不過前面也說了,商用臺式機的配置優先追求夠用和穩定性,而且企業用戶可按需定制,所以理論的測試的參考價值相比 to C 產品可能沒那么大。
最后稍微聊聊 ThinkCentre M 大師系列專屬的管理軟件,其實就類似于大家平常電腦上用到的控制中心。不過,ThinkCentre M 大師管理中心還匯聚了不少專業的商用定制功能,這些功能實用性非常強,咱們一起來看看。
ThinkCentre M 大師管理中心采用了純黑主題色,主頁分成了 6 個模塊,上面三個模塊主要用于了解電腦的基本配置信息和主要硬件的工作狀態。下面 3 個模塊其實就是對應右側下面 3 個標簽頁的快捷小組件,無需進入標簽頁即可快速開啟 / 關閉對應功能。
在 BIOS 管理標簽頁中,用戶可以設置 USB 外接設備的數據讀取方式,選擇禁用則無法讀取 / 修改任何數據。順帶一提,ThinkCentre M 大師管理中心支持啟動密碼,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其它人修改其中的設置和選項。右側的性能模式前面提到過,這里不再贅述。
下面這些選項大家應該都能看懂意思,它最大的意義就是一鍵開啟和關閉,省時省心。
第三個標簽頁,也就是英特爾 vPro 商用平臺的定制功能,專業性就比較強了,其中包含了全內存加密、Intel 硬盤 / TPM 數據完全擦除、硬件虛擬化等技術,對用戶的數據隱私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四個標簽頁軟件應用中,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小工具,比如文件保險箱,安全 U 盤等。
而第五個標簽頁中的導入與導出功能同樣非常實用,它可以將 ThinkCentre M 大師管理中心中的設置參數和配置導出為文件,并且同步到其它 M 大師系列的設備上,非常適合企業用來做批量設備部署。
雖然這些功能主要針對商業用戶,但也夠饞哭很多電腦小白了,多數功能都采用一鍵開關的形式,相當于把飯喂到用戶嘴里,非常貼心。
在 ThinkCentre 的官網,官方用“因思而變,內穩外成”八個字來形容 M 大師系列產品,不得不說真的很貼切。M 大師系列這三款產品體驗下來,給我的整體感覺是超穩,使用中沒有遇到任何 Bug 和問題,這種安全感正是企業客戶所需要的,加上外觀上自成一套的經典設計元素,讓人感覺老練但不敷衍,也就是“內穩外成”。
另一方面,M 大師系列在設計上的另一個出彩點就是形態,它的形態不是為了展示技術和創意的“秀肌肉”,而是根據不同細分客戶的需求所作的針對性設計,比如 1L 超 mini 機箱,模塊化一體機,BIOS 電子鎖,PCIe 串口,前面板接口組等等,實用性非常強。這些設計都是通過洞察用戶群的需求痛點,做出的創新和改變,也就是“因思而變”。
可以說,M 大師系列改變了我對商用產品的刻板印象,也希望這種以人為先的產品理念,能夠帶給所有 PC 廠商更多的啟示和靈感,造福廣大消費者。
到中小型企業的辦公室,大家往往腦海里馬上出現很多職場人士坐在自己的工位上,使用筆記本電腦進行辦公的場景,實際上筆記本電腦并不是這些企業的最好解決方案。筆記本電腦屏幕小、重量大、折舊快,唯一的優點是使用面積比臺式機小,更換辦公地點時更方便。但這一要求,mini PC同樣可以滿足。
onebot M1 mini PC
筆者最近在嘗試體驗一款onebot M1 mini PC,它外觀小巧可愛,重量輕盈便攜,性能也能滿足大部分朋友的需要,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這款產品的評測。
01特點簡介及購買建議
按照慣例,在文章開頭筆者會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onebot M1 mini PC的主要特點,方便大家對產品建立起初步印象,然后給出購買建議,再進行詳細評測。
1、使用AMD Ryzen 5-3500U,性能強功耗低,家用辦公皆宜
2、8GB 2666MHz內存+256GB固態硬盤,日常操作更加流暢
3、藍牙、WiFi模塊,減少布線需求,使用更簡潔
4、體積超小,所需空間小,便于攜帶和管理
購買建議:onebot M1 mini PC采用了性能出色的AMD Ryzen 5-3500U,在提供充足辦公性能的同時擁有小巧的外形,更加適合緊湊的辦公室空間。建議中小型企業作為辦公機使用,也適合對性能需求不高的個人和家庭用戶。
01小巧圓潤 便于攜帶
onebot M1 mini PC的最大特點大概就是“小”。在筆者使用卷尺粗略的測量下,產品尺寸大約為13.5cm*13cm左右。放在桌面上幾乎不占空間,不會造成倉儲壓力或壓榨用戶的辦公面積。
外形圓潤 體積小巧
雖然主機很小,但配合一塊合理的屏幕可以實現遠超筆記本那塊小面板的桌面辦公體驗。而如果用戶希望回家繼續工作,只需將主機拆下帶回家里,連接到自己的顯示器上即可無縫銜接。不含屏幕和電池的mini PC還擁有遠超筆記本電腦的便攜性。
與常見的方正堅硬棱角分明的mini PC外觀相比,onebot M1更加圓潤可愛,相信職場女性也能對它一見傾心,不會出現對傳統那種又沉又大不便攜又沒有顏值的硬件產品的抗拒心理。
03設計簡單 使用方便
onebot M1 mini主機的包裝內只包含主機本體、電源線和視頻線。主機的整體設計也非常簡單,正面中心是一枚內置指示燈的電源鍵,左右分別擁有一個3.5mm音頻接口和一個Type-C接口。
設計簡單 接口充足
背面則擁有4個USB接口、1個HDMI接口、1個DP接口、1個RJ45網口和1個電源接口。這些簡單的接口就組成了主機對外溝通的全部通道。視頻接口考慮到了主流的顯示器需求,適用性更強。
此外,主機還內置了雙頻WiFi和藍牙組件,建議用戶使用藍牙鍵鼠套裝不但能節約面板接口空間,也可以維護桌面的整潔。
主機底面有大量蜂窩狀開孔,左右兩側也有面積頗大的條狀開槽,主機內擁有風扇進行主動散熱,無需擔心電腦過熱的問題。
04性能合理 輕享辦公
關于主機的配置,我們先用魯大師列出配置清單。具體配置如下:
配置清單
接下來使用魯大師進行跑分測試,得到了整機15萬分的結果,作為辦公機還算優秀。
魯大師跑分
onebot M1 mini PC采用了AMD Ryzen 5-3500U這枚CPU,主頻2.1GHz,加速頻率可達3.7GHz。CPU擁有4核8線程,面對日常辦公使用沒有壓力。
CINEBENCH R20
在CINEBENCH R20測試軟件中,這顆CPU跑出了多核1524分,單核325分的成績。這一成績屬于中端CPU的合格水平。
Crystal Disk Mark
七彩虹品牌的256G固態硬盤,也在Crystal Disk Mark軟件中,跑出了讀取553.6MB/s,寫入448.8MB/s的優秀成績,可以在日常使用中提高文件傳輸和程序運行的速度。
05總結
onebot M1 mini主機是一款面對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的產品,它的性能可以滿足大多數辦公場景的需要,日常使用完全沒有問題。
它夠小,在寸土寸金的辦公室里可以節約空間,讓用戶在使用中更加舒適。它也夠輕,在需要兩地定點辦公時便攜性也超過了筆記本。超小的體積能夠為公司減小倉儲和后勤壓力,方便管理。
與筆記本電腦相比,onebot M1 mini PC+顯示器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辦公舒適度,在成本和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相信會成為企業辦公用機的首選。
(756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