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后來就是必然會出現的情形——它漲價了。不過現在,這款筆記本又變回了2999元的價格,問題也跟著來了,網上已經有了關于這款筆記本的性價比分析,那去除濾鏡之后,這款筆記本值不值得買?
先來說說硬件配置。12代酷睿i9-12900H處理器、16GB內存、512GB SSD。有人可能會說核心配置看起來好像不太夠用的樣子,那能升級嗎?答案是能但非常有限。筆記本16GB內存是板載,SSD插槽是1條,所以一般也就升級成16GB+1TB或者2TB吧。
實際上,這次官方直接給出了16GB+1TB的型號,而且機身有銀色和灰色兩種版本可選。直接購買16GB+1TB的版本價格是3499元,值不值就看各位如何取舍了。
這款筆記本處理器性能確實可以的,尤其是有96EU的核顯支持,性能不是問題。如果非要說點問題,那可能就是12代酷睿本身續航拉胯,筆記本配備62.7Wh電池中規中矩,所以日常還是適合在固定位置插電使用。
至于說其他方面,筆記本的屏幕是1920×1080分辨率,在2999元價位可以說毫不意外。不過筆記本的屏幕還是低色域版,這個可能就讓有些小伙伴接受不了了。畢竟稍微加錢買個筆記本都可能是高色域版,這個確實有點太低。
神舟優雅X5-A9筆記本還配備了WIFI6網卡,這可能放在這價位上又是亮點了。至于說細節部分,全尺寸鍵盤值得一說,帶有數字鍵輸入更方便,其他可說的就沒什么了。
擴展接口部分,筆記本采用了3A1C的組合,日常使用是絕對夠用的。不過需要注意它的電源只能用圓口,因為USB Type-C只支持數據傳輸,不支持供電。這可能有點讓人想不到吧。畢竟這是老模具,在神舟優雅流行的時候,筆記本確實還都在用圓口供電。
綜合來看,神舟優雅X5-A9讓我想到了另一款筆記本,就是之前介紹過的吾空凌云X15,兩款筆記本都是2999元,那款給出了AMD銳龍7和15.6英寸高分屏。但吾空這個品牌知名度太太太低了,加上AMD平臺同價位下必定會有配置加成。
這么想一下,神舟優雅這個價位倒是挺合理的。只不過,感覺這款筆記本為了低價犧牲的有點多,真的不打算加錢買個配置更好一點的嗎?
科技5月8日消息,神舟優雅X5輕薄筆記本電腦現已在京東平臺正式開售,采用i9-12900H處理器+16GB內存+512GB SSD,首發價2999元。
核心配置上,i9-12900H采用Intel 7工藝制程,擁有14核20線程,單核睿頻頻率最高可達5GHz,搭配16GB LPDDR5內存以及512GB PCIe 4.0 SSD。
顯示器為15.6英寸FHD屏幕,分辨率為1920*1080,還支持 180°開合,不過似乎只有45% NTSC色域覆蓋。
續航能力上,該機型內置了62.7Wh電池,理論續航時間5-8小時,同時還支持Wi-Fi 6無線網絡,保證了快速穩定的網絡連接。
在接口配置上,神舟優雅X5提供了3個USB-A 3.2接口、1個SD卡接口、1個USB-C接口(具體版本未說明)以及1個HDMI接口,滿足用戶的多種外設連接需求。
此外,神舟優雅X5預裝了Windows 11家庭中文版操作系統,用戶購買后即可直接使用,無需額外安裝操作系統。
月17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迎來首批“太空訪客”。當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進入約400公里的預定軌道。約6.5小時后,飛船與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隨后,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進駐天和核心艙。
接下來,三位航天員將完成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等工作,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準時點火發射。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太空家園”建設分為幾步?
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空間站建造任務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共規劃12次飛行任務,計劃2022年前后完成。
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規劃了6次任務,包括天和核心艙發射、2次天舟貨運飛船和2次神舟載人飛船的發射。這一階段任務主要目的是: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柔性太陽電池翼、大型柔性組合體控制等關鍵技術,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基礎。
建造階段也規劃了6次任務,包括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和2次貨運飛船、2次載人飛船發射。這一階段任務主要目的是:全面完成以三艙為基本構型的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在這一系列任務中,每次載人飛船發射前先發射一艘貨運飛船,運送航天員在軌生活物資等。每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都是3人,在軌駐留時間為3-6個月。”季啟明表示,在此期間,航天員將開展貨運飛船物資轉移、再生生保系統驗證,空間站艙段管理,機械臂操作、在軌維修、出艙活動和艙外操作,以及多領域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空間站完成建造后,將進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
神舟十二號飛船與天和核心艙交會對接模擬示意圖。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空間站為什么只“飛”400公里高?
空間站又稱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一般來說,空間站大都在約400公里高度的軌道上運行,比如,我國的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目前仍在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以及我們開始建造的中國空間站。
眾所周知,航天發射是非常昂貴的。空間站飛往更高的軌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對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如果要把成噸的設備攜帶到較高的高度,一來沒有太大必要,二來成本也過于高昂。
實際上,大氣是隨著海拔增加而逐漸變薄的,太空和地球大氣層之間并沒有明確、清晰的邊界。國際航空聯合會將100公里的高度定義為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即“卡門線”,卡門線之外的部分稱為太空。一般太空實驗所需要的接近真空的環境、無云層遮擋的望遠鏡觀測優勢、近乎無重力的實驗條件等,400公里高度都可以滿足。
此外,這個高度設置,還考慮了航天員和空間站本身的安全問題。
據了解,在地球周圍有一個名為“范艾倫輻射帶”的空間區域,它大致分成1500-5000公里和13000-20000公里的高度范圍,在空間天氣擾動的時候還會向上、向下擴張。這一區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也非常大的帶電粒子,對在其中飛行的飛行器傷害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地磁場本身不是對稱的,在南大西洋上方的地磁場形態導致這里的輻射帶高度比較低,在有擾動的時候可能只有1000公里高度左右,空間站飛高了就很容易進入輻射帶,受到帶電粒子的傷害。
綜合考量發射成本、觀測需求,以及航天員的健康和飛行器、儀器設備的安全等因素,科學家把空間站飛行的高度,設定在400公里附近。
測試中神舟十二號飛船。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如何克服太空溫差、宇宙射線的影響?
和以往神舟載人飛船的任務相比,這次神舟飛船在空間站停留的時間更久,面對的空間環境也更加惡劣。屆時,神舟十二載人飛船迎向太陽側的艙體表面溫度將達到90℃,而背向太陽側的艙體表面溫度則達到-30℃。這種溫度差將對神舟飛船內部的空氣溫度造成嚴重波動,航天員的生活環境與多種精密設備在艙內也會受到影響。除了溫度的問題,長時間的太空停留,還會使飛船經歷持久的空間高強度紫外照射,以及多種帶電粒子配合高速原子氧的不斷轟擊,材料損耗將非常嚴重。
因此,給飛船穿一件特制的“外衣”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如今時隔五年,神舟十二號飛船再一次護送航天員往返天地,與前輩們清一色的灰色外衣相比,它那一身銀光閃閃、炫酷時尚的嶄新“外衣”不禁讓人眼前一亮。
原來,這件靚麗的“外衣”,是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歷時兩年精心研制的一款新型低吸收-低發射熱控涂層,它是一種噴涂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熱控制材料。
據了解,這件“外衣”采用了我國以往熱控涂層領域中從沒有過的類型。它可以通過自身對太陽輻照的低吸收強反射能力,大大減少飛船受太陽長時間輻照的內部溫度升溫現象,再通過它自身的極低的紅外發射特性,在飛船處于背陽面時期減少輻射漏熱,大大減緩艙內溫度下降速率,起到保溫效果。當然,這款“外衣”還要具備抵抗空間中時時刻刻的高能紫外輻照、原子氧轟擊以及多種高能粒子與電離輻射的攻擊,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全方位做到外部保護屏障,可謂是全天時無間斷全效防護服。
航天員在組合體艙內。央視畫面截圖
太空WIFI怎樣和地面通信?
據悉,空間站核心艙上已經植入了WiFi,這可以大大提高航天員工作生活便利性和舒適度。
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朱光辰介紹,核心艙采用的情景照明技術和WiFi通信技術,可以讓航天員輕松便捷地使用“手機APP”來控制照明設備開關、查詢站上物資存儲情況。
通過天地通信鏈路和視頻通話設備,空間站還可以實現與地面的雙向視頻通話和收發電子郵件。
“一般依靠中繼衛星來保證空間站和地面24小時不間斷的網絡連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空局等都有自己的中繼衛星。”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介紹,在我國,空間站和地面通信主要依靠地面測控站、數傳接收站和天鏈中繼衛星,其中天鏈中繼衛星能保證不間斷通信。
中繼衛星也被稱為“衛星的衛星”,它可以為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中低軌道遙感、測繪、氣象等衛星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航天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
2008年至2012年,我國先后發射天鏈一號01至03星,三顆衛星組網運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對中、低軌航天器全球覆蓋能力的中繼衛星系統的國家。
2016年,天鏈一號04星成功入軌并完成在軌測試,與01至03星實現全球組網運行,為我國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以及空間站提供數據中繼與測控服務,支持空間交會對接等任務。
2019年3月,天鏈二號01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的首發星。它與天鏈一號衛星系統相互兼容,使我國以數據中繼為特征的天基通信基礎設施在傳輸速率、服務數量、覆蓋范圍等方面進一步提升。
來源: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