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條貼上,燈光熄滅。2023年11月,廣州崗頂新賽格電子城悄然落幕。曾經人聲鼎沸的電子賣場,如今只剩下一片寂靜。這是怎么回事?
還記得那個年代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IT產業如火如荼,電腦城成了新時代的風向標。北京中關村的海龍電子城,廣州崗頂的天河、新賽格、百腦匯、太平洋,一個個響當當的名字,讓多少人趨之若鶩。
那時候,去電腦城就跟趕集似的,摩肩接踵都是常態。據說,海龍電子城每天的人流量能達到3、4萬人,全年超千萬!就連比爾蓋茨來了都驚呼:"這是全球最繁忙的店鋪。"
廣州這邊也不甘示弱。太平洋電腦城號稱"中國最大電腦市場",日均人流6、7萬,促銷時更是能破10萬。嘖嘖,這陣仗,簡直比春運還熱鬧!
老板們笑得合不攏嘴,一個小小的柜臺,轉讓費就能飆到30萬。有人調侃說:"在崗頂開店做電腦生意,賺不到錢要么是偽君子,要么是真傻子。"
可誰能想到,風水輪流轉,昔日的香餑餑,如今成了雞肋。2015年,中關村e世界關停;2016年,北京海龍電子城停業;2018年,廣州太平洋電腦城B場全面停業……一個個曾經的行業巨頭,紛紛倒下。
那么問題來了:電腦城為啥會衰落得這么快?
2003年,一個叫"淘寶"的小公司悄悄成立了。誰能想到,這個不起眼的網站,日后會成為電腦城的"終結者"。
隨著電商的崛起,消費者的購物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說你還要跑到電腦城去看實物?別鬧了,動動手指,商品信息、用戶評價一目了然,還能貨比三家。更別提那誘人的價格了,實體店怎么比?
2010年后,電腦城的老板們發現情況不對勁了。"只看不買"的顧客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難做。有人嘴硬說:"不就是個小貓小狗的圖標嗎?能有多大能耐?"
結果呢?打臉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電商平臺的崛起,不僅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還重塑了整個零售行業。
說實話,電腦城的衰落,也不能全怪電商。有句話說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人為。"
京東總裁劉強東曾經這樣吐槽:"其實不是京東們革了你們的命,而是你們自己!捫心自問,你們做了多少偷梁換柱的勾當?賣了多少水貨假貨?暴打了多少客戶?這是因果報應!"
這話雖然難聽,但不得不說,戳到了痛處。在電腦城鼎盛時期,"以次充好、擅換器件"的故事比比皆是。有些老板為了賺錢,甚至不惜威脅、毆打顧客。
至于售后服務?呵呵,那是什么東西?能吃嗎?很多消費者寧愿再買一臺,也不愿意去折騰所謂的"售后"。
面對困境,一些頭腦靈活的商家及時轉型,搭上了電商的快車。但更多的電腦城,只能硬著頭皮轉型綜合賣場。
食品、衣物、商超、家電,什么賺錢賣什么。可問題是,這條路真的能走通嗎?畢竟,在這些領域,電腦城可是實打實的"門外漢"啊。
對于電腦城的衰落,網友們各抒己見。
網友A說:"太懷念在電腦城淘貨的日子了,雖然經常被坑,但那種討價還價的感覺真爽!"
網友B則表示:"電商確實方便,但有時還是想摸摸實物。可惜,現在的電腦城越來越冷清了。"
網友C吐槽道:"活該!誰讓他們當年坑人坑得那么狠。現在風水輪流轉,報應來了吧?"
網友D提出建議:"與其死撐,不如轉型做體驗店。讓顧客能看能摸,然后線上下單,這不挺好的嗎?"
網友E感嘆:"一個時代的結束啊。不過話說回來,沒有電腦城,我們還真不知道去哪兒'尬聊'呢!"
面對日益蕭條的市場,各地電腦城紛紛開始尋找出路。
有的選擇擁抱變化,積極轉型。比如北京中關村,啟動了"轉型升級"計劃,引入高新技術產業,打造創新創業基地。
還有些電腦城則選擇"換個馬甲繼續干"。廣州太平洋電腦城A場就改造成了綜合商場,食品、服裝、家居一應俱全。
但不得不說,轉型之路并不好走。畢竟,隔行如隔山,電腦城想要在新領域站穩腳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面對電商的沖擊,實體店該如何應對?專家給出了以下建議:
打造體驗式消費:利用線下優勢,提供消費者無法在網上獲得的體驗。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O2O"模式,讓線上線下優勢互補。
精準定位:找準目標客戶群,提供個性化服務。
提升服務質量:用心服務才是實體店的制勝法寶。
創新營銷方式:利用社交媒體、直播等新興渠道吸引客戶。
有專家指出:"實體店的未來在于'不可替代性'。只有提供獨特的價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說實話,看到電腦城衰落,心里還是有點兒小難過的。
還記得第一次去電腦城的情景嗎?滿眼的電子產品,琳瑯滿目的配件,還有此起彼伏的討價還價聲。那種新奇刺激的感覺,至今難忘。
電腦城,承載了太多我們的青春記憶。它見證了中國IT產業的崛起,也陪伴我們度過了從電腦小白到技術大神的蛻變之路。
但不得不說,電腦城的衰落,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這個社會的進步。從必須去實體店買電腦,到動動手指就能網購,這不正是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嗎?
所以,與其惋惜電腦城的沒落,不如感謝它曾經給我們帶來的美好回憶。畢竟,我們總要向前看,擁抱新的變化,不是嗎?
正如那句話所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電腦城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唯有不斷適應變化,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對電腦城還有哪些難忘的回憶?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說不定,你的留言會被小編選中,獲得神秘大獎哦!
日,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西電腦城管理處向場內商戶發出一則結業通知,商場將于2024年8月31日終止與各商戶的租賃關系,并附上租金結清手續流程。
石牌西電腦城下月底結業
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西電腦城成立于2003年,近日,這里即將撤場的消息在網上引起關注和討論。根據網傳的《結業通知》,石牌西電腦城(由廣州市納耀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經營,商場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西路19號自編10-11號)與各位商戶的商鋪租賃合同于2024年8月31日到期。商場經營到2024年8月31日止,該商場與各商戶的租賃關系于當日終止。
《結業通知》還提到租金結清手續:7-8月份租金可用合同保證金抵扣,結清2024年8月31日前的租金、電費等,多退少補,無息。商戶需要在2024年8月31日前清理好商鋪內貨物設備(商鋪內如有遺留物品,視為商戶放棄所有權,將由商場自行處置,處置費用在商戶的保證金中扣除)并交還場地給石牌村。石牌西電腦城定于 2024年9月1日停電關門結業。
大部分商鋪仍正常營業
出租方尚無下一步計劃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西路的石牌西電腦城,該電腦城分兩層,主營電腦配件批發及維修服務,現場可見電腦城大部分商鋪仍正常營業,不過人流量不大,來光顧的也以熟客居多。
電腦城內并沒有看到網傳的《結業通知》,但是記者從位于石牌西電腦城二層的電腦城管理處工作人員處獲得證實。該工作人員表示:石牌西電腦城將關門結業的消息屬實,有關通知已經分別發放給商鋪,并將于9月份統一為商戶辦理保證金清退手續。
天河區石牌街道方面表示,石牌西電腦城撤場主要是民事行為,是承租人和出租方的民事法律關系,目前了解到只是承租人單方面提出,出租方也還沒同意,街道也在關注后續發展。
天河區石牌村方面則表示,石牌西電腦城是屬于村的物業,目前經濟社暫時還未同意提前解除合同,也還沒有下一步計劃。
在石牌西電腦城已經經營了近20年的商戶孫姐表示,大概在一個星期前收到了撤場通知,“在這邊已經快20年,突然要搬走當然會有點不舍,但是對我來說影響不大,我已經在隔壁的電腦城找好鋪位了,租金也和現在差不多。我們之前已經發過朋友圈通知了,很多客人都已經知道我們要撤場的消息。”
價格逐漸透明
電商普及導致生意下降
因為背靠華師、華工、華農和暨大等高校,崗頂電腦城從來不缺少學生市場。
欣哥上大學時正是崗頂電腦城體量瘋狂膨脹的年代。1999年,上大三的欣哥攢夠了錢裝了一臺電腦,也見識到電腦城的水有多深,“各種坑,電源、主板、內存條、硬盤都有可能是二手的,雖然完成了裝機,但經常很難用,基本上每個在電腦城裝過機的人都踩過‘坑’。”
經常混跡崗頂的人都知道,石牌西路還有一個專門收廢舊電腦的二手電子城,主板、CPU、內存條、硬盤、顯卡等電腦基本元件被粗暴地堆在一起,20元就能買到一個CPU。內行花300元就能拼出一臺中古電腦;外行則根本不知道這里的東西經常被拿去電腦城以次充好。
為什么去電腦城買電腦的人越來越少?欣哥說,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價格透明。“大家都能在網上查到價格,不容易被‘宰’了。”
電腦城的拐點發生在2009年。這一年,電子商務的風暴開始刮向電腦市場。
電商平臺的出現極大地搶占了實體店的市場份額。據@中關村在線統計,從2010年開始,國內實體店的裝機交易量約以每年10%的速度下滑。這一點,大偉深有體會,2012年剛入行時日裝機量大約在8臺至10臺,現在日裝機量大概只有1臺;裝機“油水”也越來越少,“10年前裝一臺機器至少有30%的利潤,現在能有5%的利潤就不錯了。”
就在電商攻城略地之際,筆記本電腦也因為親民的價格在那兩年大規模普及。從電腦城商家的角度看,筆記本電腦的普及不是一件好事。從賣裝機到改賣筆電的李總打了個比方,“組裝機就像蓋房子,磚瓦都要從電腦商這里來,筆電就像商品房,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最關鍵的是,由于筆電在出廠時就自帶參考價,經銷商幾乎無法從中漁利。
輝煌已不再
崗頂電腦城亟需升級換代
巔峰時,崗頂電腦城大概有15000家檔口,到2024年初只有一半不到。是鋪租上漲導致鋪面減少嗎?阿偉透露,他在眾程二樓的40㎡檔口,以前月租要5萬元,現在只要1萬元出頭。李總透露,他在天河電腦城一樓的30㎡檔口,以前月租超過10萬元,現在不到3萬元。幾乎所有在崗頂干了十年以上的電腦商都表示,檔口鋪租的整體趨勢是下降的。
顯然,電腦城的衰落并不是因為租金。相反,李總認為鋪租高的時候證明了行業的蒸蒸日上,“現在電腦行業衰落了,競爭者少了,大家都沒錢賺了。”
電腦城也許會很快退出歷史舞臺,但“崗頂IT數碼圈”的故事不見得會就此落幕。
崗頂電腦城的未來在哪里?誰也說不準。目前來看,百腦匯的IT數碼+科技體驗+餐飲休閑方向比較好,既可以避免傷筋動骨(保留以IT數碼銷售為核心),還可以豐富商圈商業結構,提升商場活力。
2023年12月1日,天河區印發《天河區助力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中提到,天河將以數字賦能為重點,充分發揮天河路智慧商圈示范建設作用,支持傳統商貿載體、百貨商店等加大新型數字化技術的商業場景運用。早前,崗頂所在的石牌街道商會也專門設立了IT產業專委會,積極推動IT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能看得出,無論是大政府還是小街道,對崗頂電腦城的未來仍然充滿信心。
在崗頂干了十多年的小老板老羅說:“家用電腦可能沒什么人買了,但大家對電子設備的需求不會減少,以后賣更先進的設備就是,這里的地段這么好,沒道理不賺錢的。”
從輝煌到落寞,從消沉到憧憬,崗頂也正處在升級換代的當口。面對新的時代浪潮,在奮進的新征程中,我們期待不久的將來,崗頂會以全新的面貌宣告“王者歸來”。
網友評論
聽聞石牌西電腦城即將結業的消息,不少網友表示,以前經常去。
網友紛紛表示:“石牌西電腦城也是青春回憶了”“那年的‘青蔥歲月’是逛電腦城”。
你去過崗頂商圈電腦城嗎?
有什么難忘的故事?
來源: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陳鈞圣)、信息時報(記者 劉展萍 瞿潔)、新快報
州石牌西電腦城也要關門結業了,伴隨著的是一代人消失不見的青春。
近日,廣州石牌西電腦城撤場的消息在網上流傳。結業通知提到,由于實體店經營困難,不斷有商戶退租,導致電腦城虧損嚴重,石牌西電腦城計劃9月1日停電關門結業。
圖源@南方都市報
石牌西電腦城主營電腦配件批發及維修服務,比如刻錄光盤、鼠標、電源、鍵盤、和打印機耗材等,該商場屬于石牌村物業。
石牌西電腦城(圖源網絡)
石牌西電腦城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西路中心,毗鄰港穗直通車站、地鐵3號線崗頂站及BRT沿線,北側靠近總統酒店,西臨地中海酒店,東南向就是人流密集的石牌村。
廣州電腦城區位圖
石牌村戶籍約9000人,居住了約7萬人,當時許多在電腦城上班的打工者就是居住在這里,租金便宜,一推開門就是配套完善的繁華大都市。
這里的電腦商圈養活了一群人,而這群打工者也推動了廣州電腦商圈的蓬勃發展。
石牌村與廣州新中軸線
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廣州IT行業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IT產業的繁榮帶動石牌崗頂經濟發展。太平洋數碼廣場、百腦匯、新賽格電子城、KB展望數碼廣場、總統數碼港、南方電腦城……數年間,崗頂電子產業成為華南最大的數碼交易市場。
根據1999年政府方面的統計,天河區各電腦城年銷售額在人民幣30億以上,占整個華南市場成交的60%,其中,石牌西電腦城市場份額在一成左右。
在石牌西電腦城每天六、七萬的客流中,30%是外地客商,包括來自其他省市,以及香港、臺灣、越南、阿富汗、泰國等周邊國家和地區,他們大部分是固定的專業采購商。
石牌西電腦城(圖源網絡)
以前電腦城內人聲鼎沸(圖源網絡)
IT業界一直都有“北有中關村,南有石牌村”的說法。
這句話并不夸張。
上世紀90年代,天河北一鳴驚人,最先起飛的就是石牌崗頂的IT產業。
廣州電腦城成立于1993年,是華南地區電腦專業市場先驅,在經歷了幾次擴業發展后,廣州電腦城現已形成東西兩城相望,營業面積8000余平方米,商鋪近四百個,年營業額達數十億元人民幣的大型電腦專業市場。
太平洋數碼廣場(圖源網絡)
買電腦,去崗頂,廣州人都知道。
當時崗頂是廣州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一出地鐵摩肩接踵,個個都是兩眼放光過來淘電腦配件的,除了這里就再找不到品種更全、價格更便宜的電腦配件市場。
電腦城內場(圖源網絡)
2000年左右,互聯網并不發達,獲得最新的電腦知識,主要靠《大眾軟件》《微型計算機》《電腦報》等雜志報刊,但電腦更新換代很快,電腦產品日新月異,所以逛電腦城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日常。
樓主也是這群人之一,周末就喜歡去電腦城轉轉,從只會買根內存條,到組裝整臺電腦,吃過不少虧,也長了不少見識,學會了辨別真假、水貨行貨、一手貨二手貨。
逛電腦城是周末最向往的地方,家里的電腦已經不缺,但還是每個周末往電腦城跑,買殺毒軟件、游戲碟、安裝軟件,要不就買本《電腦報》回來解解饞。
電腦游戲及安裝系統(圖源網絡)
電腦報(圖源網絡)
廣州電腦城的崛起不是偶然性,就像下面這位讀者在樓主的文章留言中提到,當時是個人電腦蓬勃發展的時候,工科男喜歡自己組裝電腦,加上附近高校林立,直接推動了電腦城在片區內的繁榮。
然而,一個地方的繁榮,背后也隱藏著坑害消費者利益的情況——宰客。由于許多新人對電腦配件了解不深,經常在電腦城內被宰,于是,新人逛電腦城喜歡找一位懂電腦的“老人”帶著,以防被坑。
1997年,太平洋電腦城在原址的馬路對面租下一棟11層物業大樓,改建成電腦城和寫字樓,即太平洋數碼廣場二期。
但太平洋數碼廣場二期在開業三年間,發展勢態一直不如一期理想,盡管后期建立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形成“買電腦修電腦就到太平洋,看報價學電腦就上PConline”,但廣州電腦城始終被時代所拋棄。
如今冷清的電腦城內場(圖源網絡)
如今,廣州電腦城以往那種接踵摩肩的熱鬧場景已經“煙消云散”。
隨著時代發展與業態轉變,2017年底,太平洋數碼廣場B場全面結業改做美食城。如今,百腦匯也已轉型為手機和電腦賣場,開辟出部分樓層用于餐飲。
天河電腦城也僅剩下首層的幾個檔口在售賣手機等數碼產品,樓上幾層和地下負一層,早已是人去樓空,大門緊閉。
廣州電腦城(圖源網絡)
從1993到2018,廣州的電腦城們走完了PC爆發、互聯網萌芽、智能手機普及、網上購物迭代的路,這些電腦城商戶及其背后的工廠,參與了全世界IT產業供應鏈的幾分之一。
如今,一個時代已落幕,一代人的青春不復還!
(圖源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