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海電腦
1966年6月1日:上海建立國內最早專業生產電子計算機工廠-上海無線電十三廠。
1980年:上海無線電十三廠更名為上海電子計算機廠。
1980年3月:DJS-051A型國產微型電子計算機的技術鑒定、推廣應用會。
1981年:上海電子計算機廠研制DJS-054微機。
1987年3月:上海市計算機公司改組為長江計算機(集團)聯合公司
1986、1987、1989年:上海電子計算機廠分別推出0520、0530、0540系列微機,使用東海牌商標。“東海”品牌電腦,成為與山東的“浪潮”、北京的“長城”三足鼎立的民族計算機品牌。鼎盛時期,“東海”電腦占國內市場份額高達75%。
東海0520(與8088兼容)、東海0530(與80286兼容)與北京的長城0520、長城0530堪稱南北兩大國產電腦陣營。
1993年:上海電子計算機廠產品展銷會
1997年:推出東海筆記本電腦系列、東海高能服務器系列、東海綠葉電腦系列、東海奔騰二代系列、東海顯示器、AIC微機等一批新產品。
1997年:東海電腦產銷量達到7.2萬臺,營收15.08億元。
1998年:東海電腦成為滬上知名電腦品牌,1998年全年銷量15萬臺,比上年增長36%,產銷率98%。據《解放日報》、《勞動報》等八家新聞媒體的調查顯示,62.8%的上海市民有購買東海電腦的意愿,東海電腦已成為大眾所熟知和認可的電腦品牌,在上海市場的占有率已達22%。
2000年:成立兩年的東海電腦轉為虧損企業,“欠銀行近4個億”
2001年10月:東海電腦重組為東海數碼
2020年1月初:上海國盛集團正式將“東海”品牌授予上海儀電智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022年6月:上海東海智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聯和東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東海電腦的詳細發展歷史,詳見
https://m.toutiao.com/is/iYfh3cU2/ - IT歷史連載73-上海計算機廠之東海電腦的歷史 -
二、華東電腦
1958年: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成功創立,我國最早建立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之一。
1985年:華東計算所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分流部分科技人員創辦了上海華東電子技術服務公司,從推廣計算機應用、技術服務和銷售計算機產品開始。
1990年3月:華東計算所毅然邁出了改革的第二步:在原有公司的基礎上組建了華東電腦總公司(ECG),總部設在上海市鳳陽路133號。
公司隨后推出了EC(East Computer)系列微機,投放到市場頗受歡迎。
EC系列微機被評為1991年度國家級新產品。
1992年:推出EC4000普及型工作站 。
1992年:被評為國家級產品的EC386微機銷售了2360臺,產值2830萬元。
前華東電腦董事會秘書吳志明說“這個時期,可謂是華東電腦的一個黃金時代。從技術人員到管理人員,我們培養的優秀的人才分流到各個公司,為整個IT行業輸送人才。華東電腦可以說稱得上是上海IT界的黃埔軍校。”
1993年9月13日:在華東電腦總公司(ECG)基礎上,以華東計算機所的科技實力為依托,上海華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1994年3月24日:華東電腦邁出了最重要的第三步:向社會公開發行2000萬股,共募集資金6000萬元,正式在上交所上市,國內IT行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
1995年:公司推進奔騰586微機的產品化工作,全年微機產量5200臺。
1997年:EC電腦在上海主要大商場和電腦城占有一席之地,年銷量超1萬臺。
1998年3月:華東電腦EC事業部總經理唐毅表示
1998年5月:推出EC6000A+和EC4000A,力爭本世紀末跨入全國十大微機廠商行列。
1998年6月:華東電腦常務副總經理孫德煒接受采訪時表示,
1999上半年:EC系列電腦產銷業務產銷量同比略有增長,但利潤率下降。
2000年: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公司從銷售PC到提供所有IT綜合服務,提供整體的IT解決方案。
2001年初:華東電腦推出e-Book系列家用電腦。
2001年:華東電腦從IT產品生產和銷售,向服務型IT企業轉型。
2021年6月:上海華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中電科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三、紅壹佰電腦
1993年9月18日:上海紅壹佰計算機產品開發研究中心注冊成立。
1996年5月:上海紅壹佰電腦開始籌建。
1996年9月12日:滬港合資的上海紅壹佰電腦制造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滬方占70%,港方占30%,海外歸國、60歲的呂學詩教授擔任副董事長兼總裁。
1997年4月28日:紅壹佰電腦正式投產,有18米和15米兩條生產線,年產10萬臺PC。年底前實現20萬臺PC的生產規模。電腦定位高品位:15寸顯示器、133奔騰、12倍CD-ROM。
紅壹佰電腦的成績:
1997年8月:呂學詩總裁表示紅壹佰電腦的目標:
1997年8月:呂學詩總裁接受采訪時表示,紅壹佰的含義:
1997年:紅壹佰的成績
1997年:紅壹佰1997年的總投資6095萬元。
1998年正月:“中華第一街”上海南京路,數百盞“紅壹佰”電腦的大紅燈籠高高懸掛。
1998年4月6日:98中國華東出口商品交易會,紅壹佰電腦獲1600萬美元訂單。
1998年5月:紅壹佰電腦推出以"凱撒大帝"命名的KS股皇Ⅰ、Ⅱ型與以"埃及艷后"命名的EQ股市女皇系列,在福建省18家紅壹佰經銷商和專賣店全線開張的同時,首次在榕城上市。
1998年8月17日:紅壹佰第10萬臺電腦在上海誕生。紅壹佰副總裁呂巍透露,
1998年8月21日:上海浦東新區紅壹佰電腦制造有限公司舉行"紅壹佰第十萬臺下線暨學習桑蘭頑強拼搏精神"贈機儀式。紅壹佰第十萬零一臺配備了IBM ViaVoice中文連續語音識別系統的PⅡ 300多媒體高檔語音電腦,捐贈給桑蘭。
1998年:紅壹佰產量12.63萬臺,其中華東6.9萬臺。利潤1149萬元。
1999年2月:無錫紅壹佰生產基地首臺PC下線儀式在無錫舉行,無錫紅壹佰生產基地的年生產規模為20萬臺。今年的產銷目標為10萬臺。
1999年:紅壹佰的業績
2000年:上海市滬產電腦產銷量排名第一、名列全國十大電腦品牌的紅壹佰電腦 與上海電視臺正約,推進網上直銷紅壹佰電腦的B To C電子商務。
2000年:紅壹佰電腦2000年產量超過20萬臺。
2001年初:紅壹佰電腦正在為上二板市場做準備。
2001年5月:紅壹佰開業四周年,累計銷售電腦沖過60萬臺。
2001年8月:紅壹佰低調組建龐大“聯合艦隊”,招收組建6個子公司,其一就是以隨身電腦為主的紅壹佰移動電腦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7月:在英國工貿大臣荷維特的牽線搭橋下,上海紅壹佰電腦制造有限公司投資200萬英鎊在英格蘭New Castle(新堡)地區開辦了分公司。新公司將為當地提供上海紅壹佰的三網合一臺式電腦。
2001~2002年:長三角本地老牌PC品牌市場份額繼續萎縮,不敵聯想、IBM、戴爾、TCL等海內外同行。
2003年:
2001年積極籌備上市的紅壹佰電腦突然從中國市場消失,網絡上沒有消息。
2006年:“上海PC第一人”呂學詩開始專注投入數碼相紙產業。
2008年7月14日:上海紅壹佰電腦制造有限公司被工商吊銷。
四、上廣電電腦
1994年2月:上海廣電有限公司計算機事業部成立,人員不到10人,生產面積不到40平方米。
1996年10月28日:上海廣電計算機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1999年3月:上海廣電計算機有限公司遷址到吳中路的廣飛大樓。研制出國內首家突破萬元大關的奔騰III家用電腦-新款君子蘭BR機型。
2013年12月3日:上海廣電計算機有限公司被工商注銷。
東海”團隊研發的設備已全面覆蓋上海軌交站點的閘機
借助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契機,一度“休眠”的上海信息產業著名品牌“東海”又重新開機”了,自9月以來,其產量已經超過1萬臺。記者昨天從相關方面獲悉,全新推出的“東海”系列電腦、服務器和工控設備,一改過去核心技術“缺芯少魂”的局面,將全方位應用國產CPU芯片、操作系統軟件等,從而為擦亮“上海制造”品牌、助力本土信息關鍵技術應用打開新空間。
原上海電子計算機廠在上世紀80年代打造的“東海”品牌電腦,一度成為與山東的“浪潮”、北京的“長城”三足鼎立的民族計算機品牌。鼎盛時期,其在國內所占市場份額高達75%。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海品牌的微機產品還曾連續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全國質量評比一等獎、全國用戶信譽金獎、國家質量銀質獎等。然而,在此之后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缺乏核心技術的“東海”逐漸失去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歸于沉寂。
計算機國產化一直是國人的夢想,蟄伏的東海人心里有一團火,一直在守候一個能讓“東海”再次輝煌的時機。隨著國內用戶對信息安全和自主發展的重視,臺式機、筆記本、交換機、服務器等領域,我國越來越需要建立自主的核心零部件供應鏈與產業鏈,拓展成熟的商業化應用,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提升關鍵行業信息化水平,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鞏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于是,東海電腦獲得了再次“開機”的機會。
在真正地再次“開機”之前,從2015年開始,原上海電子計算機廠的一批骨干,與我國自主X86架構CPU的領軍企業上海兆芯合作,開發內置國產CPU芯片的計算機。5年來,內置“中國芯”的“上海制造”電腦,已先后在交通、金融、能源、制造業以及政府部門得到應用,并逐步把業務從上海擴展到全國。在此情況下,重新打造“東海”品牌的時機越來越成熟。
據記者了解,在國盛集團、長江計算機集團等的支持下,在上海市經信委、市國資委等的引導推動下,近期,上海重新推出了新一代的“東海”品牌電腦產品,包括臺式機、服務器以及工業控制設備。新“東海”全部搭載兆芯自主研發的芯片,搭配銀河麒麟等國產操作系統;其研發設計以及軟件的適配等工作,全由企業自主完成。至于制造環節,搭乘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東海”已經在浙江嘉善建設了年產10萬臺設備的生產基地,預計未來3年的產能還將進一步擴充到年產30萬臺。據透露,9月以來,這條流水線上已經有超過1萬臺“東海”電腦下線。
據介紹,高度自主可控的新“東海”電腦,軟硬件性能指標與國際主流水平相當,功能可充分滿足用戶工作需求。分析人士認為,憑借“中國芯”和無縫運行國產操作系統的實力,“東海”將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信息化創新應用中具備一定優勢。同時,以“東海”為紐帶,有一條新型信息化產業鏈也已經越來越壯大。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規模深入應用的環境下,這個產業生態將為“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的升級增添重要的法碼。
024 年 8 月 19 日,根據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公示,山東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聊城市分校農廣校臺式計算機采購成交。標包 A 中,采購內容為 A02010105 臺式計算機,供應商為山東東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采購數量 1 臺,成交金額 4700 元。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