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筆記本、智能手機之后,RTX顯卡的售價成功突破萬元,除了令人感慨攢機成本直線上升外,搭載RTX顯卡的游戲本售價也居高不下。從首發的幾款搭載RTX顯卡的游戲本來看,一萬二三已經是平均水平,即使是二線廠商的產品也達到了10000-1元的程度。不過國際大廠惠普是個例外,旗下惠普暗影精靈4 Pro首發價只有8299元(i5+RTX2060),令人大呼真香。

    · 8000元出頭一線大廠僅此一家,僅此一臺

    縱觀首發的這些RTX游戲本,惠普是唯一一家提供i5+RTX2060版本的廠商,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并非因為i5,因為惠普暗影精靈4 Pro i7+16GB+RTX2070 Max-Q版本首發也僅有11499元,這幾乎只是別家RTX2060版本的價格。價格恐怕就是此次惠普想要在眾多競品中奮勇廝殺的市場策略

    惠普暗影精靈4 Pro

    ZOL認為,惠普的這一手8299元震驚了市場。一方面對于一線大廠而言,其攪亂了競爭對手的計劃,本來大家還想在RTX游戲本上賺點錢,8299元一出,市場會更傾斜于惠普,攤薄利潤。另一方面對于二三線廠商而言,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本身就不高,8299元的沖擊力將更加明顯。單純價格方面,惠普確實做到了攪局市場。最終受益的不僅是惠普,更是消費者

    真香的價格,滿血的表現,不縮水的品質

    競爭對手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8299元到底能不能一“香”到底,我們第一時間拿到了這款只有8299元的惠普暗影精靈4 Pro。總的感受就是:真香的價格,滿血的表現,不縮水的品質

    簡單說一下參與測試的惠普暗影精靈4 Pro的基本情況。硬件規格方面,其采用了i5-8300H、RTX2060 6GB、8GB DDR4內存、256GB PCIe SSD+1TB HDD、15.6英寸屏幕、144Hz;外觀設計方面,沿用了暗影精靈4的設計,外觀無明顯變化。

    參與測試機型的硬件規格

    · i5+RTX2060雙滿血

    面對目前市面上僅有的i5+RTX2060游戲本,大家心中可能有兩個疑問。第一個疑問,i5、RTX2060的表現如何,有無瓶頸;第二個疑問,散熱模組能壓得住嗎?針對這兩個問題,我們先看測試。

    i5-8300H不用過多介紹,四核八線程的設計有著超越i7-7700HQ的水平。RTX2060需要著重說一下,這是一款定位中高端、采用圖靈架構的新顯卡,支持實時光線追蹤和AI技術,理論上游戲的真實感將更強、幀數更高。即使是拋去實時光線追蹤的光環,其性能相比GTX1060提升也非常明顯。這也是目前登陸游戲本的三大RTX顯卡(此外還有RTX2070和RTX2080)之一。

    i5-8300H

    RTX2060

    惠普暗影精靈4 Pro為了更好的發揮出RTX2060的性能,散熱模組部分升級為四熱管(暗影精靈4為三熱管),多出的這一根熱管主要用于顯卡輔助散熱。同時還采用了三相馬達和液態軸承,運轉更加穩定高效;另外散熱和供電模式也針對新顯卡進行了特殊設計。這是大家從外面看不到的,在此提一下。

    以下測試均在狂暴模式下進行,后面會有對狂暴模式的介紹。

    先看處理器測試。i5-8300H在Cinebench R15的多核成績為807cb、單核成績為171cb,表現屬意料之中;單拷FPU很驚喜,單拷進行了4分30秒,處理器功耗穩定在60W左右(官方TDP為45W),核心溫度在97°左右徘徊。從處理器單項測試來看,惠普暗影精靈4 Pro對處理器性能釋放并沒有進行太大的限制,功耗墻和溫度墻的上限設的挺高,性能釋放滿血

    Cinebench R15

    單拷FPU

    其次是顯卡測試。由于RTX2060的光線追蹤特性,所以測試項新增了針對光線追蹤的測試。測試軟件為3DMark,分數均為子項顯卡分數。由于數據較多,大家可以看下方的圖表。為了更為直觀,我們加入了GTX1070(游戲本,非Max-Q)的兩項數據進行對比。對比發現,在DX12下,RTX2060要強于GTX1070,但在DX11下,RTX2060要弱于GTX1070。這種情況在桌面顯卡上也出現過,原因是新卡對于DX11優化不足。不過在此可以先下定論,不考慮光線追蹤測試,在游戲本上RTX2060與GTX1070性能相當,稍強一些

    3DMark

    對比GTX1070

    壓力測試下,RTX2060的功耗可達到80W以上,非常穩定。溫度維持在69°左右,此時核心頻率為1515MHz,相比基頻960MHz提升很多。與處理器情況類似,惠普暗影精靈4 Pro對顯卡性能釋放也沒有進行太大限制,功耗墻上限很高,性能同樣滿血

    單拷顯卡

    “雙滿血”也在雙拷下得到驗證。雙拷下顯卡依舊保持了80W的功耗,此時溫度上升至76°,表現令人滿意;處理器功耗有所下降,維持在41W左右 ,溫度在97°左右徘徊。惠普暗影精靈4 Pro的策略是優先保證顯卡功耗,再考慮處理器功耗,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游戲幀數

    雙拷測試

    總體而言,惠普暗影精靈4 Pro的散熱模組算是完滿完成任務了,處理器發揮穩定,高壓下功耗也可保持在40W以上,顯卡更是能夠維持在80W左右,實現了處理器、顯卡雙滿血的效果。有無瓶頸還需要看游戲表現。

    · 《戰地5》高畫質100幀

    接下來就是激動人心的游戲實測環節。考慮到目前支持光線追蹤并可玩的游戲僅有《戰地5》一款,所以游戲測試集中于此。測試分三個部分,前兩部分在狂暴模式下進行,分別為不開光線追蹤、開光線追蹤;最后一部分在不開光線追蹤、關閉狂暴模式下進行,主要測試狂暴模式的作用。

    測試畫質為:分辨率1920×1080 144Hz、50%動態模糊、開啟DX12、開啟垂直同步、畫面質量預設高。測試環節為《戰地5》故事模式 第一章節《單槍匹馬》,主角潛入機庫部分。

    畫質設置

    首先是關閉光線追蹤+狂暴模式。此時游戲幀數集中在80-90幀之間,部分場景下幀數能夠突破100幀,最高可達115幀。整體幀數相對較為穩定,最低幀依舊保持在70幀以上,實際游戲畫面相當流暢。此時處理器功耗在40-45W之間,頻率維持在3.9GHz左右,核心溫度在96°左右;顯卡頻率在1550MHz左右,核心溫度77°。

    高畫質+關閉光線追蹤

    幀數曲線

    實測畫面及硬件使用情況

    實測畫面及硬件使用情況

    其次是開啟光線追蹤+狂暴模式。實時光線追蹤到底是什么東西?下面兩張圖能夠非常明顯的看到區別。開啟光線追蹤后,水邊的倒影完全是游戲中光線經過折射、反射等過程后的結果,并非貼圖,所以看起來非常真實。由于整個計算過程需要全新的RT CORE(圖靈架構的特性),所以只有在RTX顯卡上才能實現流暢的實時光線追蹤體驗

    光線追蹤關

    光線追蹤開

    回到測試。開啟光線追蹤后,游戲整體幀數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游戲幀數集中在40-50幀之間,部分場景下能夠接近60幀,最低幀為36幀。整體雖然處于依舊可玩的范圍內,但相比關閉光線追蹤而言,幀數幾乎減半。隨著英偉達驅動的更新和對DLSS深度學習的不斷優化,開啟光追后幀數的損失會越來越小。該模式下硬件占用與上一項測試相似,無論是處理器功耗、頻率還是溫度,幾乎沒有太明顯變化;顯卡部分頻率維持在1480MHz左右,稍低一些。

    開啟光線追蹤+狂暴模式

    幀數曲線

    實測畫面及硬件使用情況

    實測畫面及硬件使用情況

    最后是關閉光線追蹤+普通模式,主要體現狂暴模式在實際游戲中的作用。狂暴模式就是給硬件打了雞血,對比普通模式,處理器的功耗上限可以提升5W左右,顯卡功耗可以維持80W,同時將顯卡溫度控制在70°左右。說白了就是解鎖功耗上限,提高風扇轉速,以達到增強性能的效果。另外惠普暗影精靈4 Pro RTX2070 Max-Q版本的性能模式,顯卡已經解鎖了90W的TDP,非常強勁。

    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會在產品發布后解鎖RTX2060的功耗上限,惠普會第一時間跟進并且更新解鎖顯卡功耗bios,屆時顯卡性能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狂暴模式

    關閉狂暴模式后,游戲幀數維持在80-90幀之間,部分場景會突破100幀,出現較少,同時出現了最低幀過低的情況,只有40幀。對比開啟狂暴模式能夠明顯看出,狂暴模式下平均準數要高一些,同時沒有出現幀數明顯過低的情況。由此可以看出狂暴模式的優勢:幀數更加穩定,并有小幅上升

    開光光線追蹤對比幀數曲線

    除了狂暴模式,惠普暗影精靈4 Pro還提供了舒適模式,該模式下會提高風扇轉速,從而降低整體溫度。

    總體而言,惠普暗影精靈4 Pro在不開光線追蹤、狂暴模式下能夠實現最高超100幀的成績,實際表現還是相當亮眼的,可見i5+RTX2060的組合相當不錯,沒有瓶頸

    · 延續不縮水的電競風

    惠普暗影精靈4 Pro的整體變化更多集中在內部,所以在外觀設計方面并沒有明顯變化,依舊是原來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電競風格明顯。下面主要提幾點可能會被8299元的光環掩蓋的地方。

    整體外觀無明顯變化

    惠普暗影精靈4 Pro全系標配144Hz、7ms電競屏,RTX2070 Max-Q版本則支持G-sync。屏幕素質方面,98% sRGB、68% NTSC、亮度329cd/m2,整體素質不錯,是一塊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玩家的電競屏。另外屏幕邊框4.99mm、三邊窄,屏占比高達80%,視野開闊。

    144Hz、7ms電競屏

    98% sRGB、68% NTSC、亮度329cd/m2

    硬件層面,CrystalDiskMark實測PCIe固態最高持續讀取可達2700MB/s,持續寫入345MB/s;另外我們還是用AS SSD Benchmark進行了測試,得到持續讀取1994MB/s,持續寫入716MB/s。512GB固態硬盤版本已經預置了機械硬盤倉和線,如果普通用戶想加裝機械硬盤也十分方便;軟件層面,除了控制狂暴模式外,OMEN COMMAND CENTER內置網絡助推器,可優先保證游戲網速,讓游戲插個隊

    CrystalDiskMark測試

    AS SSD Benchmark測試

    此外鍵盤支持26鍵無沖,2區背光(全背光和WASD鍵背光),背光為紅色。鍵盤視覺效果和手感均不錯;接口集中于后側,包括雷電3、miniDP、HDMI、USB3.0、RJ45;左側接口有USB3.0、3.5mm耳麥和3.5mm麥克接口、SD卡槽,右側接口有電源接口和USB3.0。

    鍵盤支持26鍵無沖,2區背光

    接口布局

    至此評測已接近尾聲,總體而言惠普暗影精靈4 Pro有著比較出彩的表現。雖然模樣未變,但個子高了、力氣大了。8299元的真香價格不僅毫無對手,更令人意想不到,消費者很喜歡;真香價格背后,是雙滿血的處理器和顯卡,穩定80W的RTX2060不僅不縮水,甚至還驚喜連連,近百幀運行高畫質《戰地5》是最好的證明。在主流電子商品都奔向甚至超越萬元的時候,惠普暗影精靈4 Pro站出來告訴你,其實好產品不一定要上萬

    ZOL推薦購買首批惠普暗影精靈4 Pro。

    · 8299元的市場意義

    在大家都沒有公布售價之前,恐怕萬萬沒想到,惠普竟然留了這一手。

    8299元的RTX游戲本

    游戲本在經歷了多年發展之后,同質化已經相當嚴重,2018年表現的更加明顯。英偉達10系顯卡堅挺了三年,144Hz、窄邊框……甚至是游戲模式也已經廣泛存在。2018年是游戲本市場洗牌的開始,再加上寒冬已至,2019年市場洗牌結束的將非常迅速。所以打響2019年的第一槍尤為重要。

    市場攪局者

    惠普深諳其中道理,在眾多品牌依舊邁著老步子的時候,冷不丁的甩出8299元RTX游戲本,確實令競爭對手猝不及防。更令競爭對手難受的是,一時半會還拿不出與之相近價格的產品。這意味著在首批RTX游戲本發售的黃金時間內,惠普暗影精靈4 Pro的市場獨特性將無人取代

    惠普暗影精靈4 Pro這條鯰魚將會令2019年游戲本市場更加精彩紛呈。

    APP商店搜索中關村在線,看2018年最新手機、筆記本評價排行

    是輕薄本用戶,確切地說是全能本用戶。全能本也就是有獨顯的輕薄本。起初是為了工作生活兩不誤,但真正用了才發現,所謂的全能本,應該是“啥也能干、但啥也干不好”。渲染個視頻,又卡又慢;玩個游戲,又熱又卡。想要一臺筆記本來搞定工作和生活,需要它的性能和表現能夠應對更復雜的使用需求,一旦某個場景需要高性能,輕薄本的弊端就顯露出來。對于我而言,我更傾向于性能強一些的筆記本。近期體驗了惠普暗影精靈6,才發現要真正做到工作生活兩不誤,需要這樣的產品。

    惠普暗影精靈6促銷專場:點此

    01辦公室用暗影精靈,很合適

    在辦公室用游戲本,你不怕老板懷疑你上班玩游戲嗎?說實話,手里拿著惠普暗影精靈6,我完全不擔心。惠普暗影精靈6的外觀設計,相比上一代可謂是大變樣。新一代惠普暗影精靈6變得更加方正,內斂了很多。特別是A面,類膚質涂層甚至讓惠普暗影精靈6有種高性能商務本的感覺。惠普暗影精靈6的整體設計沒有明顯的游戲特性,可以很好地融入辦公環境。

    外觀內斂低調

    其實除了外觀,惠普暗影精靈6的很多特性是非常符合辦公場景的。比如轉軸,惠普暗影精靈6的轉軸可以讓屏幕的開合角度達到180°,非常適合內容分享。而且屏幕處于180°時也不會擋住后面的出風口,這一點值得好評。此外,暗影精靈6的接口很多、鍵盤鍵程很長……用來辦公真的很舒服。

    轉軸、接口和鍵盤比較適合辦公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性能給力,我體驗的惠普暗影精靈6有著i7-10750H+RTX 2060的核心組合,別說是辦公軟件,就是用來剪4K視頻也輕輕松松。我的工作集中使用Office、Adobe Premiere和Media Encoder。Office就不用多說了,打開文檔的速度超快,無論文檔大小,即點即有。我說一個更有說服力的,那就是4K視頻剪輯+渲染。

    輕薄本剪1080P視頻只能算是夠用,還得忍受偶爾的卡頓,特效也不能太多,渲染就更慢了,剪4K視頻想都不敢想。相比之下,惠普暗影精靈6的優勢就明顯多了。我拿一個視頻素材為例。4K、30幀、碼率70Mbps的4段視頻,容量高達124GB,把這4段視頻簡單剪到一條視頻軌上,再加上幾個過場動畫。雖然這段視頻序列比較簡單,但非常考驗4K編解碼能力、數據流處理能力等方面。我用惠普暗影精靈6剪的時候沒有絲毫的卡頓,隨意拖動進度條,指哪打哪,對比一下大家就知道了。

    4K視頻剪輯

    Adobe Premiere的實時預覽是非常考驗性能的,我把實時預覽分辨率設置為完整,直接播放已經剪輯好的序列。這樣操作的壓力有多大?輕薄本直接陣亡,像看幻燈片一樣,即使是搭載GTX 1650的高端商務本也出現肉眼可見的卡頓。而惠普暗影精靈6全程30幀,實在太穩了。這時候處理器和顯卡都沒有滿載,我甚至還可以干點別的,這就是硬件碾壓!

    實時預覽幀率對比

    渲染也是如此,把這段序列渲染成4K、30幀、碼率20Mbps的視頻,惠普暗影精靈6只用了23秒就搞定了。要是輕薄本,這個時間就說不準了,說不定還可以玩一局王者榮耀。

    4K視頻渲染

    這是我舉的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惠普暗影精靈6在工作中的優勢,低調的外觀配上強勁的性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甚至可以讓我早點下班。

    02玩游戲,爽就完了

    沒有男孩子不喜歡玩游戲,我也是玩家大軍中的一員。雖說工作之后玩游戲的時間不是那么充裕,但下班之后放松一下還是可以的。打造極致的游戲體驗是惠普暗影精靈6的老本行,體感自然不差。

    專業游戲本

    我是佛系玩家,不求技藝精益求精,只為玩的開心。最近一直關注英雄聯盟夏季賽,惠普也是該賽事的贊助方,一時興起我也會玩一局lol。當然除了《英雄聯盟》,我也喜歡玩一些3A大作,都是屬于“略懂”的水平。

    雖然我游戲水平一般,但惠普暗影精靈6的游戲體驗很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幀數高和幀數穩。

    幀數高好理解,畢竟惠普暗影精靈6的硬件規格已經很強大,跑3A大作也不是問題。舉個例子,我馬上準備四刷的《古墓麗影:暗影》,在1080P、高畫質下跑出了平均90幀的成績,實屬給力。同時屏幕的刷新率也達到了144Hz,高刷新率+高幀數,這才是玩游戲的正確姿勢。

    《古墓麗影:暗影》

    幀數穩其實也好理解。玩游戲最擔心突然掉幀,但我用惠普暗影精靈6玩游戲的時候,從沒有遇到掉幀情況。其實暗影精靈系列一直有這個好傳統,除了硬件性能足夠,主要原因還在于狂暴模式。惠普暗影精靈6內置了狂暴模式2.0,開啟之后幀數特別穩。就拿3DMark的壓力測試來說,一般情況下,游戲本在跑Time Spy壓力測試的結果都比較不堪入目,因為該結果要求極為嚴格,循環20次、只有幀率穩定性達到97%以上才算通過,很多游戲本都徘徊在95%左右。惠普暗影精靈6的成績很驚艷,開啟狂暴模式下,成績直接達到了98.9%,相當穩。

    狂暴模式2.0

    Time Spy壓力測試

    惠普暗影精靈6的游戲體驗出色是可以預見的,畢竟暗影精靈系列專做游戲本,技術相當牛。

    03工作生活一秒切換

    工作一天回到家,拿出惠普暗影精靈6,工作生活一秒切換這種感覺真的很爽。可能有朋友疑問,你天天背著來回跑不累嗎?說實話還真不是特別累,因為惠普暗影精靈6的重量和厚度控制的還不錯。我專門稱了一下,我手里這臺i7+RTX2060配置的惠普暗影精靈6,裸機重量是2.09kg,而我自己的那臺全能輕薄本重1.67kg,其實它倆就差了400g左右,相當于兩部iPhone 11 Pro,對于男同胞而言,背著上班的時候,這個重量差感覺不明顯。

    惠普暗影精靈6

    除了重量完全可以接受,暗影精靈6的厚度也很出色,我手里的配置最厚處為22.9mm,GTX1650/1650Ti的配置甚至做到了最厚處22.5mm,放進背包是比較輕松的。最關鍵的是,它在沒有明顯增加我的負擔的同時,解決了我遇到的問題——平時辦公的輕薄本性能不夠,這是我非常看重的。如果你的工作或者生活的某一場景需要高性能的話,惠普暗影精靈6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7487471)

    近,一款賽車游戲火極了,它就是《極限競速:地平線5》。我們都知道,極限競速系列游戲一直以來都頗受大家的喜愛,而最新的地平線5也是得到了玩家朋友們的一致好評,其真實的駕駛體驗、豐富的賽道和開放場景以及優異的光影表現,都能夠讓玩家沉浸在駕駛的愉悅之中。但話說回來,開放世界地圖+出色的光影,這兩樣單拿出來哪一個都是非常吃筆記本性能的參數,所以選擇一款性能強大的游戲本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游戲測試,我們就邀請來惠普OMEN暗影精靈7,與我們一起進入《極限競速:地平線5》的迷人墨西哥世界,看看它的實際表現究竟如何。

    硬件配置回顧

    本次實測,我們采用的是擁有i7-11800H處理器+NVIDIARTX 3070顯卡的高配版暗影精靈7,搭配16G雙通道內存和1TB的PCIe4.0固態硬盤,能夠提供給玩家更加極致的游戲體驗。

    i7-11800H處理器基于10nmSuperFin工藝打造,擁有8核心16線程。它強大的運算能力能完美展現《極限競速:地平線5》中精美的車輛建模,流暢加載開放世界中絢麗復雜的自然風光。不僅如此,暗影精靈7所搭載的這款RTX3070顯卡性能也不容小覷,其采用第二代RTX架構——Ampere,擁有更為強大的人工智能增強圖形技術,在開啟狂暴模式后可以達到115W的滿功耗性能釋放水平,可以將《極限競速:地平線5》中所有光影效果還原得淋漓盡致,帶來更具沉浸感的游戲體驗。

    此外,暗影精靈7內置的散熱系統也十分強大,它配備有優秀的風道和扎實用料的銅管,另外三相馬達+液態軸承的高密度風扇也使風力更加強勁有力,能夠有效將機身的熱量源源不斷傳輸到環境當中,散熱的整個過程高效又安靜。

    游戲測試環境

    游戲測試開始之前,我們在游戲的設置里將特效調整到「超高」,分辨率保持在1920x1080,關閉垂直同步和幀率限制,并且將光線追蹤開至最大。在暗影精靈7的惠普游戲控制中心(OMENGaming Hub)中打開狂暴模式,并打開獨顯直連功能。

    游戲實際表現

    在硬核的雙U加持下,地平線5的游戲畫面非常精致,光影效果十分出眾。從下圖大家可以看出,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由于速度快,旁邊的樹木已經渲染上了動態模糊的效果,不過樹木本身的的細節渲染很細膩,車身在陽光之下的反光效果十分閃亮真實。由此可見,暗影精靈7所搭載的這款有著光線追蹤技術加持的RTX3070顯卡,能夠輕松地將畫面渲染得精致無比。

    目前的天氣是剛剛下過雨,路面上的水跡在陽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輝,好像真的能聞到雨后清新的空氣一樣。

    下面,是一個更加能檢驗出性能表現的畫面——過河,水波紋效果是目前游戲計算的一大難題。如圖,我們觀察一個車趟過河流時的表現。可以看到,水面和車身本身的反射效果依舊相當出色,河水濺射得到空中的水霧同樣能夠觀察到十分細膩的呈現。此時觀察畫面的監控,能夠看到GPU的功耗在104W,CPU在35W,此時幀率在103fps,說明壓力還沒有到極限的情況。更值得一提的是,GPU的溫度只有76度,對于高壓之下的芯片來講,這個溫度算得上是「極為舒適」的了。

    另一大游戲計算難題就是對于煙霧效果的流暢處理,而暗影精靈7也能十分順利地渲染出來。我們將車進行燒胎操作,制造一堆煙霧圍繞在車身周圍,此時的功耗表現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舊是穩定的103W左右,幀數也是102fps,一樣能夠輕松勝任。

    我們進入樹木之中,可以看到叢林的細節渲染的十分真實。我們將車頭頂在一棵樹上,踩下油門,仔細觀察的話能夠發現,地上的泥點飛濺到空中的細節。

    換了一輛車之后,經過了摧殘的車身留下了各種痕跡,干掉的泥和還濕潤的泥巴糊在車和輪胎上,界限分明,栩栩如生。

    經過了十余分鐘的簡短試玩,從最終的游戲監控畫面來看,平均幀率達到了96幀,在暗影精靈7這塊144Hz的高品質屏幕上體驗十分流暢。此外還能看到,顯卡的頻率始終能夠保證在1700Mhz這個水平,占用率幾乎全程保持在100%,將RTX3070這顆芯片充分利用了起來。而顯卡在游戲全程的平均溫度依舊是穩定在76度,幾乎沒有什么波動,證明其散熱能力非常優秀。

    長時間負載測試

    我們接下來進行一個小時左右的游戲測試,一般來說長時間的游玩對機器的壓力會更大,這也是很考驗整個筆記本的散熱水準的。我們看暗影精靈7的表現,在游戲全程,平均幀率大概在90fps,實際的體驗依然很流暢。而CPU和GPU的平均溫度在長時間的游玩過程中,并沒有很大的變化,平均溫度大概在80度的水平。

    由于整個游戲的操作基本都需要依靠鍵盤來進行,因此雙手要時刻放在鍵盤上。而暗影精靈7的C面為金屬材質,按理來說溫度會更容易傳導出來,但得益于出色的散熱表現,WASD的手指主要接觸區域的溫度只有32.1度,可以說是非常涼爽的,遠達不到燙手的程度。

    最高溫集中在右上角的地方,為43度左右,但是該位置手部基本不會觸及,所以對我們游戲的體驗無絲毫影響。盡管如此,從整體溫度高低水平來看,這也是一個偏低的高溫了。這一方面說明暗影精靈7的掌托隔熱做的非常好,另一方面也證明這個狂暴的散熱系統極為有效。

    總結

    總而言之,這臺搭載了i7-11800H+RTX3070硬核配置組合的惠普OMEN暗影精靈7,能夠在游玩《極限競速:地平線5》這款游戲時帶來絕佳體驗,機器不僅可以實現流暢運行,還能在性能持續輸出的情況下依舊保持涼爽,讓玩家盡享極致的游戲畫面。毫不夸張地講,作為玩家的你可以在這臺機器上暢爽體驗幾乎所有3A大作。這樣一個狂暴的游戲神器,趁著年終的大促活動,你不得來一臺嗎?

    電商:

    (7831935)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