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27150)
,就是剛剛發布的小米最新旗艦——小米14 Ultra。
說實話,它的出現還挺突然的,官宣4天之后就發布了,對于一款旗艦手機來說,這時間節奏算得上是又快又緊張。作為該小米14系列的超大杯,小米14 Ultra到底強在哪?它的ID設計和內部結構,又與兩位小兄弟有哪些不同?下面,我們就通過拆解的方式來一探究竟。
小米14 Ultra的外觀在前代基礎上做出了一些微調,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后蓋去掉了小米13 Ultra的緩坡設計,使背部曲線變得相對平直整潔,延續全包裹金屬中框和三段式視覺效果,采用更大的雙側切弧度,線條更絲,正面配備一塊全等深微曲屏,這些細節調整結合在一起,使小米14 Ultra擁有舒適的掌心貼合感和握持手感。
背面依舊是經典相機圓環,不過這次有新搭配了巴黎飾釘紋,從多個角度看,小米14 Ultra都會有一種相機的既視感,也正好符合它的產品定位。尤其在裝上那個專用的拍照手柄之后,你就會發現,這個線條設計的另一深層次用意。順便問一句,大家喜歡小米14 Ultra這種設計么?
下面開始拆解,關機后,取出SIM卡托,雙nano疊層設計,金屬邊框和擋板+塑料框架,橙色防塵防水橡膠圈。
加熱后蓋的時候稍微費點事,鏡頭模組太大,在加熱板上怎么放都不得勁,只能先加熱下邊一半,還是100度,加熱三分鐘。好在我們手上這臺是龍晶陶瓷后蓋,用吸盤輔助,很容易就能打開突破口,后面三邊除膠都很簡單,就是上半部得再單獨加熱一次,然后清理剩余粘膠,順勢打開后蓋,過程非常輕松。主要還是因為后蓋四周一圈粘膠相對較窄,而且用的是那種粘性強的軟膠,處理起來并不難,左上角還有一個單獨的點膠位。
DECO右下方有一小塊異形泡棉,中間是一大塊黑色散熱膜,對應電池和無線充電線圈,下面也壓著一整塊緩沖泡棉,從輪廓來看,是一個個的鏤空造型,再往下還有兩塊異形長條泡棉。
DECO內側有一塊黑色塑料內襯,采用螺絲+粘膠的雙重固定方式,共有5顆螺絲。另外,還有三大三小6個金屬限位柱,以及多個塑料限位柱,輔助扣合裝配。
從內襯鏤空的位置可以看到外框采用金屬材質,為了可以容納后置四攝,它的Z軸空間還是比較充裕的。
四顆鏡頭對應位置,都設有泡棉圈。下面緊挨著一排有6個小圓孔,從外側只能看到5個,因為其中一個開孔的鏡片顏色非常深,只有放在燈光下才能看到,它們每兩個一組,也都設置了不同造型的緩沖泡棉,至于再往下的那個小的泡棉圈,對應的是降噪麥克風。左邊靠下有一塊金屬彈片,對應蓋板邊角的金屬片,用于傳導信號。
潛望式長焦對應位置有個小細節,這里的黑色貼紙上,有四條圓弧刻痕,不知起什么作用。
手機主體外沿仍有大量粘膠殘留,局部的打結,也再次體現了黏性很強。手機主體最引人注目的還是碩大的后置相機模組,這配置,真的是為影像而生的“怪獸”,單看尺寸的話,每一顆鏡頭拿出來,都足夠做主攝了。
左下角一條FPC,向下延伸到了蓋板內側,它上面串聯著多個小部件,包括激光對焦模組、閃光燈、紅外發射器、后置環境光傳感器,以及后置降噪麥克風,閃光燈為雙LED燈珠配置。蓋板左上角、右上角和右下角,分布著三片LDS激光鐳射天線。
主攝周圍,有2塊金屬彈片,負責信號溢出,在DECO內側對應的2個金屬限位柱上,還能看到彈片接觸后的痕跡。
頂部揚聲器的位置,貼有一塊散熱膜,把能覆蓋的部分,都盡量照顧到了。
蓋板螺絲的顏色分為兩種,靠近相機區域的為綠色,周邊兩側的為黃色。小米14 Ultra的無線充電線圈和NFC線圈集成在一起,位于電池上方,共用一條FPC,它表面貼有散熱膜,并向下延伸粘在副板的蓋板上。緊挨著右邊那條黃色FPC,負責連通主副板的部分功能。
副板蓋板左右各有一塊散熱膜,大的那塊對應底部揚聲器,隱約可見一條白色同軸線貫穿左右。副板的固定螺絲也有兩種顏色,分別是黑色和銀色。
拆解繼續,擰下主板區域所有固定螺絲,撕開連接潛望鏡頭的導電布,撬起蓋板后,朝著電池的方向慢慢抬起,注意不要太用力,因為邊角處還連著閃光燈排線的BTB,斷開后,撕下NFC線圈延伸的散熱膜,才能徹底取下蓋板。
跟前代不同,這次蓋板是一個整體,還做了類似真我GT5 Pro的奧利奧式隆起。
外側的LDS激光鐳射天線,也延伸到了蓋板內側,包括側邊都有,給鐳射天線提供更多空間,也有利于信號提升。
頂部揚聲器位于左上角,延續了前代揚聲器和聽筒分離的方案,配有一個獨立防漏音聽筒,撕開蓋板正面的散熱膜,就能看到聽筒,雙側發聲設計,左右兩側隱約可見白色的防塵網。
它們各自有獨立的音腔定向發聲,通過上面的斜切聲道傳遞,避免漏音,提升通話質量,揚聲器和聽筒都來自瑞聲科技,它們通過右下方的4個觸點連通主板,其中左邊2個對應揚聲器,右邊兩個對應聽筒。
觸點右上方的泡棉圈和泡棉墊,對應前置鏡頭和它的BTB,下面還有一塊散熱膜。
右側兩個泡棉墊,分別對應主攝和超廣角鏡頭的BTB。右下方的長條泡棉墊對應閃光燈、電池和主副板FPC的BTB,左下方更長的泡棉墊對應潛望鏡頭、電池和屏幕的BTB,至于左下角的小塊泡棉墊,則對應黃色FPC的BTB。
左下方邊緣的金屬片,對應主板邊角的金屬彈片。右下角的4個觸點,對應無線充電和NFC線圈,內側的大片散熱膜向上略有延伸,覆蓋了下面一排BTB,為接口提供輔助散熱。
斷開電池的2個BTB之后,撕下前置鏡頭的導電布,接著依次斷開主板A面剩余的所有BTB連接器,主攝、超廣角鏡頭、潛望鏡頭、前置鏡頭就都能取下來了。
長焦鏡頭的BTB壓在了主板B面,需要先撬起取出主板。BTB上有一塊金屬擋板固定保護,撬起金屬板,斷開BTB,就能取下長焦鏡頭了,順便把旁邊的灰色同軸線也斷開取下。
此時,小米14 Ultra的前后五攝就湊齊了,5000萬像素主攝,索尼新一代光喻LYT-900傳感器,1英寸大底,支持OIS光學防抖,等效焦距23mm,支持無級光圈調節,可在f/1.63-f/4.0之間無級切換,8P鍍膜鏡頭。50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索尼IMX858傳感器,等效焦距12mm,光圈f/1.8,7P鍍膜鏡頭。5000萬像素浮動長焦鏡頭,索尼IMX858傳感器,支持OIS光學防抖和浮動對焦組技術,等效焦距75mm,光圈f/1.8,6P鍍膜鏡頭。5000萬像素潛望式長焦鏡頭,索尼IMX858傳感器,支持OIS光學防抖,等效焦距120mm,光圈f/2.5,5P鏡頭。3200萬像素前置鏡頭,來自豪威科技。后置四攝配合無損變焦技術,完整覆蓋了12mm、23mm、46mm、75mm、120mm和240mm六個焦段,基本能滿足大部分用戶的日常多場景拍攝需求。
可以看到,由于主攝和長焦鏡頭體積較大,且凸出明顯,需要占據更多的縱向空間,為了容納這兩顆鏡頭,不得已采用破板下沉的方式,其對應區域的主板形成了大面積鏤空。
為此,周邊一圈BTB基座,以及部分小的零部件,都放在了加厚墊高的疊層主板上,不過,所有核心芯片依舊放在了較薄的主PCB上,以保證更好的散熱效果。
從右上角的“COMPEQ”標識來看,PCB供應商為“華通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A面大部分金屬屏蔽罩上都覆蓋有銅箔和散熱膜,BTB接口都沒有設置泡棉圈,而是通過蓋板內側對應位置的泡棉墊為BTB提供緩沖保護,周圍小的電容和部件都沒有做點膠處理。
屏蔽罩上的多個金屬彈片,負責傳導信號。前置鏡頭旁邊的薄弱環節貼有緩沖泡棉,B面對應位置則有金屬片加固。長焦鏡頭的BTB也沒有泡棉圈,而是選擇了更為穩固的金屬擋板保護,避免重摔情況下出現斷連問題,周邊的電容也沒有點膠。B面的屏蔽罩同樣覆蓋有銅箔和散熱膜,核心區域表層還涂有硅脂輔助散熱。
撕開所有銅箔和散熱膜,里面還有一層散熱材料,B面最大的一顆芯片,是來自海力士的16GB LPDDR5X運行內存,下面還隱約可見一顆綠色芯片,是來自高通的驍龍8 Gen 3處理器,緊挨著一顆稍小的芯片是來自三星的1TB UFS 4.0閃存芯片,靠近底部邊緣,印有小米LOGO的,是小米自研的澎湃P2智能快充芯片。
臨近的鏤空屏蔽罩下方,看樣子原本也是要放置芯片的,但不知道為什么空了出來。A面靠近電池BTB的位置,還有一顆來自高通的電源IC。
金屬框架上,主攝和長焦鏡頭,以及部分芯片的對應位置做了鏤空處理,下面露出的就是不銹鋼VC均熱板。
小米14 Ultra配備了全新的雙路環形冷泵,既能為第三代驍龍8處理器提供散熱,同時增加了相機專屬的散熱環路,鏡頭可以直觸均熱板,確保相機系統的穩定運行。
另外,跟破板下沉一樣,框架鏤空的另一個目的也是為了降低鏡組凸出的高度。主板核心區域對應位置,有大面積硅脂殘留??蚣苤車芗慕饘冱c和金屬彈片,負責信號溢出,提升天線輻射面積和信號強度。左上角的圓形鏤空處,能看到屏幕內側的部分銅箔。
頂部中間位置的小塊PCB上,集成了1顆降噪麥克風,通過4個觸點連接主板。
前置鏡頭位置設有泡棉圈和紅色橡膠墊,為鏡頭提供保護。右邊的紅色橡膠圈對應聽筒,緊挨著的斜切開孔和灰色橡膠圈對應聲道,防止揚聲器和聽筒傳輸過程中漏音。緊挨著的小塊PCB上,集成有前置環境光傳感器,通過7個觸點連接主板,下面還有兩塊厚實的導電布。左下角的4個觸點,對應電源鍵和音量鍵??蚣苌线€有多個藍色限位柱,輔助固定主板和后置鏡頭。
視線轉向下方,擰下副板區域所有固定螺絲,其中1顆螺絲還壓著一塊黑色金屬板,它下面是白色同軸線的接頭,挑開同軸線之后就可以取下蓋板了。
音腔集成在蓋板上,供應商為歌爾聲學,通過2個觸點連接副板。右邊的PCB是天線小板,連接著白色同軸線。
中間有一塊泡棉,為主副板和指紋模組的BTB,以及震動單元提供緩沖保護,左邊3塊小的泡棉,則對應屏幕等多個BTB。
撬起天線小板,斷開同軸線。跟著依次斷開副板上所有BTB,其中,屏幕BTB上貼有銅箔,需要先撕下來,指紋識別的BTB接在了尾插小板上,小米14 Ultra采用的是超薄屏幕指紋方案。
撬起副板和尾插小板,上面的BTB同樣沒有泡棉圈,周圍倒是出現了少量點膠。
USB接口集成在小板上,外面設有紅色防塵防水橡膠圈,接口采用USB 3.2標準,傳輸速率10Gbps,支持4K Display Port輸出。從小板上的標識來看,PCB供應商為勝宏科技,小米14的副板PCB也由勝宏科技供應,它是一家專門從事高密度印制線路板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總部位于廣東省惠州市。
副板和尾插小板上分別集成有1顆麥克風,外面還有一層金屬罩保護,加上頂部和鏡頭位置的2顆,也就是說,小米14 Ultra采用了4麥克風組合,收聲效果進一步加強。
振動單元粘在了框架上,通過2個觸點連接副板,用鑷子撬起取下,它來自瑞聲科技,型號為SLA1010,跟前代保持一致,這是作為超大杯的小米14 Ultra相對較弱的地方了,畢竟碩大的后置相機模組擠占了大量內部空間,也就只能委屈振動單元做出點犧牲了。
框架上2個泡棉圈,對應2顆底部麥克風,它們都采用了防呆設計,避免卡針損傷麥克風。
揚聲器對應位置設有紅色橡膠圈,提高出聲孔的密閉性。這里順便說一句,揚聲器的出聲孔是沒有防呆設計的,如果卡針或者類似物體插進出聲孔,會扎破里面的防塵網,未來如果清理這些孔位的積灰,一定要注意這點。
根據圖示,撕開固定電池的單側易拉膠,用力向上一提,很容易就能拆下來。它采用單電芯雙接口方案,容量5300mAh,支持90W有線快充和80W無線快充,制造商為東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電芯供應商為ATL。電池下方框架大面積鏤空,直接接觸VC均熱板,為電池和主副板FPC散熱。
到這里,小米14 Ultra的拆解就基本完成了??催^整個拆解過程后不難發現,從外觀設計、造型輪廓,到內部結構和ID設計,小米14 Ultra跟前代有很多相似之處。乍一聽,好像是老瓶裝新酒,但卻反而體現出小米的產品思維愈發成熟,如果每代產品都更換設計,頻繁更新外觀,看起來像是在創新,實則有著很大的風險和多種不確定因素。首先一點,就是每一次都要搞一套新的內部結構去適應全新的外觀,方案的成熟度和穩定性,都是不小的挑戰。相反,外觀小改,結構微調,才是更穩妥的做法。在一套方案上不斷優化細節,持續進行微創新,一方面可以提高產品的性能、集成度和穩定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大程度節約和控制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能,從長遠來看,也更加適合且有利于小米創新工廠的運作。作為廠商可以有更多財力和精力投入研發,消費者也可以用上更靠譜的產品,像蘋果的iPhone和三星的Galaxy S系列,就是類似產品路線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當然,在延續的同時,相較前代,小米14 Ultra也有著諸多改變和優化升級。后蓋去掉了前代的緩坡設計,背部線條變得平直整潔。蓋板從兩部分,變成了一個整體,并且做了類似奧利奧的隆起。后置多個傳感器的串聯布局,從分散的Y型,變成了一字排布,集成度進一步提高。后置主攝接口從主板B面調整到了A面,然后把長焦鏡頭的接口挪到了B面。后置四攝的金屬一體防滾架做了拆分,主攝和長焦各自有單獨的防滾架,超廣角和潛望鏡頭集成在了一個防滾架上,拆分是為了主攝和長焦破板下沉,控制高度,如果還集成在一起,鏡頭會更加凸出,且占用更多內部空間。后置主攝更換為新一代索尼光喻LYT-900傳感器,潛望長焦鏡頭光圈提升到f/2.5。處理器從驍龍8 Gen 2升級到了驍龍8 Gen 3。主板破板和中框鏤空的面積增加,前代只有主攝破板鏤空,這代還增加了長焦的位置,主要是出于縱向空間和散熱的考慮。紅外發射器、頂部降噪麥克風、前置環境光傳感器位置轉移,并沒有集成在主板上,紅外挪到了閃光燈FPC上,另外兩個都集成在單獨的PCB小板上,嵌入中框的鏤空位置。副板的蓋板從分開的兩部分,變成了一整塊。Type-C接口規格從USB 3.0升級到了USB 3.2。底部揚聲器,從瑞聲科技換成了歌爾聲學。電池容量從5000mAh增加到了5300mAh,制造商從珠海冠宇,更換為東莞新能源。無線快充功率從50W提升到80W。底部麥克風從1個增加到2個,麥克風總數從3個增加到4個。屏幕發光材料從C7升級到C8,峰值亮度從2600nit提升到了3000nit。
老規矩,結尾聊一個拆解相關的話題,這期要說的是拆后蓋。之前不少小伙伴留言問我,為什么每次拆后蓋都那么費勁?為什么拆的時候不用酒精?其實,那種拆屏、拆后蓋的專用酒精我也有,之所以沒用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想展示后蓋及其他部件粘膠的實際黏性和固定狀態,這樣也便于說明手機的裝配情況,看起來更加直觀。二是想展示一下后蓋及其他部件的實際拆解情況、拆解難度和操作難點,因為有些情況下,用戶想自己動手拆機,可身邊沒有這種專用酒精,從網上買的話,快遞也需要時間,這時候就需要無酒精輔助拆解的教程,比如了解后蓋的粘膠黏不黏,用塑料翹片還是金屬翹片,拆解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等等。所以,我在拆的時候,就一直沒用酒精,主要還是想還原真實的拆解場景,如果展現的過于輕松,對喜歡自己動手的用戶來說,幫助并不大。
款麥克風,讓我們全家度過了一個印象深刻的美好夜晚~
我媽和我姐都是名副其實的麥霸,平時沒事兒就用唱吧這類音樂APP唱歌。在母親節之際,我們家舉辦了一次“合家歌唱會”。
這支唱吧小唱C12支持TWS連麥合唱,因此開場幾乎都是我媽和我姐在對唱,短短幾首歌的時間,氣氛就熱烈起來。但我爸卻遲遲不肯開口,我們父子性格很像,都屬于沉默寡言的類型。而且我聲音不好聽,更不可能開口!
在我姐的不斷慫恿下,我推脫不過,點了首Beyond的《海闊天空》,開口唱第一句,我就被驚到了。這個產品據稱有4.5億唱吧用戶的大數據為參考,可以智能化修音,讓人聲更動聽更自然。但我沒想到效果這么好,我這個公鴨嗓唱出來都變成了黃家駒!
令我意外的是,我爸也拿起另一支麥克風,和我一起合唱,我知道他也喜歡這首歌。于是那天晚上,我們一起合唱了好多首歌。在縱情的歌唱中,我意識到我爸沉默寡言背后的熾熱,我們父子之間的關系仿佛回到了小時候親密無間的樣子!
這款麥克風適配度很不錯,支持唱吧、QQ音樂、網易云等數十種音頻APP。針對很多沒有單獨伴奏的老歌、冷門歌曲,搭載了一鍵消音功能,無論是音頻還是視頻,輕輕一按消除人聲留下伴奏。很多我爸媽喜歡的老歌沒有伴奏,都靠這個功能解決。
同時,它也支持高達9種音效設置,用以適應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需求。最常用的像唱將、民歌、超級混響這些,也有一些趣味性的喊麥、卡通等等,在原有的高品質修音方面錦上添花,無論是柔情似水的鄧麗君,還是鏗鏘有力的林子祥,它都能隨意進行演唱風格轉換!
到后面大家都唱累了以后,就把它放在桌上當成音箱放歌。是的,它集合麥克風、高品質音箱于一體,KTV音效級別的處理系統,要是人手都有這東西,KTV估計都要失業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客廳,聽著悠揚的歌聲,聊天談笑,燈火可親。
馬上我也臨近畢業,準備離家上班,在剩下的時間里我會好好陪伴家人。另外一個小心思,就是等到5月14日,小唱K歌寶C12正式上線小米有品眾籌板塊時,有非常多劃算的活動,再全款支持多幾支。不僅因為它的功能唱歌好或是豐富有趣,更因為我想記住那個合家歡樂、美好靜謐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