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最近新品不斷,除了手機和耳機,還出了 iPad 第 10 代標準版。
不過這款 iPad 配置著實不咋地,老狐的同事果子之前就寫了一篇:《蘋果剛發布的這些新品,真不要臉!》
*科技狐公眾號
用戶心心念念的新款 iPad Air 和 iPad mini 沒有,卻出了這么個玩意,任誰都要吐槽一番。
但新款 iPad Air 其實也有消息,據傳蘋果正在開發 12.9 英寸屏幕的 iPad Air,這將是迄今為止尺寸最大的 iPad Air。
*IT 之家
這款新 iPad Air 與現有 12.9 英寸 iPad Pro 不同,不會采用 mini LED 顯示屏,而是采用與當前 10.9 英寸 iPad Air 相同的 LCD 技術。
這款傳聞中的新 iPad Air,預計會搭載 M2 芯片,這是除屏幕尺寸外,新 iPad Air 最受關注的焦點。
這顆芯片采用臺積電的 5nm 工藝,單顆芯片集成了 200 億顆晶體管,比 M1 增加了 25%。
對比 M1,M2 同功耗下性能提升 18%,M2 集成的神經網絡引擎,每秒可執行 15.8 萬億次操作,比 M1 提升 40%。
*蘋果官網
現在的 iPad Air 起售價為 4799 元,11 寸 iPad Pro 起售價為 6799 元,新款 iPad Air 的價格,大概會介于兩者之間。
iPad Air 目前的尺寸是 10.9 寸,如果新增一種尺寸,12.9 寸是不錯的選擇。
但部分網友認為,增大 iPad Air 尺寸,設備不就變得越來越不便攜?
*快科技
更有人覺得,增加尺寸和增強配置,會讓 iPad 的產品線更加混亂。
如今的 iPad 產品一共 4 個系列,分別是 iPad 系列、iPad mini 系列、iPad Air 系列以及 iPad Pro 系列。
不少人認為,標準版、mini 系列以及 Pro 系列的定位都很清晰,唯獨 Air 系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當年喬布斯制造 iPad 的初衷,是希望推出一款價格相對低廉的電腦,說白了就是為了取代筆記本。
2012 年誕生的 mini 系列,是 iPad 的小型化,其時大屏手機還沒流行,7.9 寸也算是超級巨屏。
不過,標準版和 mini 很快就遇到買后愛奇藝這個問題,無法真正構成生產力。
首代 iPad Air 誕生于 2013 年,這個型號的出現,是為了“撥亂反正”,將 iPad 重新變回生產力工具。
2015 年首代 iPad Pro 誕生,定位和 Air 有所重疊,為了強推 Pro 系列,蘋果把其他系列都停產了。
數字版作為正代,2017 年便復產了,而 Air 和 mini 要到 2019 年才重新出現。
2013 年是 iPad Air 的元年,那 2019 年就是 iPad Air 重獲新生,定位和之前已有所不同。
首代 iPad Air 和標準版、mini 系列相比,性能方面算是進階版,而且 Air 系列更為輕薄精致,便于攜帶。
這兩個特點,就是針對有輕量級生產力工具需求的上班人群,所以初代 Air 系列的最大特點,就是“專業”。
但隨著 iPad Pro 系列的發布,iPad Air 的專業屬性也被摘掉了,這個系列的定位也發生改變。
mini 系列和標準版依然針對低端市場,Air 系列變成針對中端市場,Pro 系列則針對高端市場。
相比 Pro,Air 系列更具性價比,如果新款 iPad Air 能用上 12.9 寸,用戶能以更少的價錢享用超大屏 iPad,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按蘋果尿性,新款 iPad Air 肯定會有各種閹割,用戶若要購買 Air 系列,還得搞清楚自己的具體需求為好。
參考資料:
IT 之家:消息稱蘋果正開發 12.9 英寸版 iPad Air 平板電腦
中關村在線:iPad Air 系列才是“王牌”
蘋果官網
網絡圖片
編輯:陳展翔
于選購筆記本這件事,似乎怎么選都難以讓人滿意。畢竟每個人的需求不同,預算也不同,但總有一點相同,那就是盡量配置高點,再靠譜一點。這個其實也難也不難,想要配置高,那就銳龍7-7840HS,但如果想要靠譜,這個連核顯驅動都沒有的CPU就有點讓人不放心了,想來想去還是酷睿更靠譜,更何況紅米RedmiBook14售價才3799元。
紅米RedmiBook14還是一款比較新的產品,這款筆記本是今年6月推出,12代酷睿i5-12500H處理器。2023年還用12代酷睿?沒錯,但想想看筆記本的升級換代本來就比較慢,這也沒什么奇怪的,更何況這款筆記本主打價格——12代酷睿、16GB+512GB、全金屬機身、高分屏、3799元,你還想要啥?
這款筆記本其他方面也比較不錯,14英寸2880×1800高分屏、120Hz刷新率、高色域,加上出廠專業校準,沒什么短板。性能方面是雙對稱風扇搭配雙熱管,你說這散熱壓制一個核顯筆記本有啥問題嗎?好像絲毫沒有。另外,這款筆記本還有指紋識別電源鍵,使用起來就非常方便了。
擴展接口部分,筆記本配備了3A1C方案,這個USB Type-C多數時候要充當電源接口,所以利用率不高,除非配備擴展塢。另外筆記本的3個USB接口里還包括了1個USB2.0,只適合鍵盤鼠標等低速設備。但即便這樣,這接口數量加上HDMI,對于日常使用來說也足夠了。
不過要說筆記本的缺點,也是不能回避的。首先就是12代酷睿的續航問題,在這款筆記本上體現出來就是56Wh電池、12代酷睿和14英寸高分屏,全都是電老虎,官方給配備了100W GaN也能看出啥情況了。另外就是筆記本16GB內存無法升級,M.2接口又是2280和2242兩種規格,升級起來其實有點麻煩,如果標配512GB是占用2242接口就好了,可惜不是。
總結來看,紅米RedmiBook14是一款特性非常鮮明的產品,筆記本的價格非常劃算,但硬件上尤其是可升級部分還有一些短板。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倒也沒那么復雜,3799元,最多再買個稍微冷門規格一點的SSD加上也就行了。對于這樣的產品,你覺得是優先考慮價格還是優先考慮升級能力呢?個人覺得價格優勢還挺重要的。
近,華為推出了一臺900多克的筆記本(HUAWEI MateBook X Pro),一時間掀起了行業震動,但上萬元的價格實在不便宜。而反觀大洋彼岸的“洋垃圾”,輕至800多克的筆記本很常見,而800多克中最便宜的筆記本是哪款你知道嗎?今天我就來揭開謎題。
它就是NEC VKA10,一款采用12英寸高分IPS屏幕的便攜筆記本,屏幕分辨率為1920x1080。最重要的是,整機重量只有854克,尺寸比A4紙還要略小2cm,可以輕松用雙指捏起,出差時放背包里輕若無物。
它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設計,那就是大部分接口放在了機身頂部,也就是轉軸下面。依次有方形電源口、SD卡槽、HDMI接口、兩個USB 3.0接口和一個隱藏式網線接口。那個網線接口設計的很巧妙,是伸縮式+折疊式設計,不用的時候就收縮在機身內部。
此外,英特爾Core M3-7Y30的電池續航也比較出色。根據別人的實際測試,純待機可以進入“十小時俱樂部”,看在線視頻和日常辦公可以續航6-7小時,作為辦公本和影音本是合格的,但不適合玩游戲。
為什么NEC VKA10沒有“同門師兄”VK23TG那么出名呢?因為配置落后一大截。它采用了英特爾Core M3-7Y30處理器,性能相當于i5-4250U。而VK23TG橫跨六代-八代酷睿,并且觸屏設計可翻轉成平板使用。
但是,抵不過NEC VKA10便宜啊,它當年發布的時候售價是235000日元,折合人民幣1.17萬,跟HUAWEI MateBook X Pro一樣妥妥都是“萬元本”。如今在二手市場,一部NEC VKA10只要500元左右,對應英特爾Core M3-7Y30+4G+128的配置,不知道內存可不可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