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上支持PCIE4.0設備的接口主要有兩類:PCIE插槽和M.2插槽,而前者又可細分為全部插槽支持PCIE 4.0、兩個x16全長插槽支持PCIE 4.0,或者只有第一個x16全長插槽支持PCIE4.0。
目前僅有AMD X570能夠在所有PCIE插槽上支持4.0標準,而Intel Z490主板比較特殊,因為Z490支持英特爾下一代酷睿處理器,所以理論上它有機會開啟CPU直接提供的PCIE 4.0功能,當然實際情況會比較復雜,下面詳細展開。
臺灣省的一家IT資訊站認為,主板要支持PCIE 4.0,首先需要有PCIE 4.0時鐘發生器和符合相應標準的插槽。PCIE 4.0交換芯片和Redriver芯片則是實現多個插槽支持PCIE4.0的關鍵。
PCIE 4.0交換芯片(下圖中紫色覆蓋的芯片)是實現CPU PCIE信道拆分的關鍵,有了這顆芯片才能在兩條全長插槽間實現x8+x8拆分。Re-Driver芯片(下圖藍色覆蓋)也很重要,它的作用是增強信號強度,對于PCIE 4.0來說非常重要:沒有它的話PCIE 4.0信號在PCB板內的走線長度很難超過6英寸(約合15.24厘米),數據傳輸可能因頻繁出錯而需要重傳。
在以上條件全部具備之后,Z490中有兩條全長PCIE插槽可以支持PCIE4.0功能。為了讓M.2插槽也能享受到PCIE4.0福利,主板應該還需要一個特殊的交換芯片,以便在搭配11代酷睿的時候將該插槽的PCIE信道由Z490芯片組變更為由11代酷睿為NVMe固態硬盤單獨新增的PCIE x4信道。這樣一來差不多相當于AMD B550主板的水平,基本夠用。
當然,目前PCIE 4.0的設備還比較少,我們不一定有信道拆分的需求,所以也有一些主板僅設計了PCIE 4.0時鐘發生器,而沒有搭配PCIE 4.0交換芯片及Redriver芯片。這樣的話主板上靠近CPU的第一條全長PCIE插槽以及至多一個M.2插槽可以支持PCIE 4.0(下圖紅色覆蓋)。
最后一類,是主板上既沒有交換和Redriver信道,也沒有PCIE 4.0時鐘發生器。這類主板能否配合第11代酷睿,開啟PCIE 4.0功能呢?從AMD 300系列芯片組搭配第三代銳龍處理器的經驗來看,我認為比較懸。不能否認第一條全長PCIE插槽依然有可能支持PCIE 4.0,是否會重蹈AMD 300系列主板開啟PCIE 4.0后系統日志頻繁出現WHEA錯誤的覆轍?現在主板廠商已經有了PCIE 4.0主板的設計經驗,但是否能不依賴單獨的芯片,通過PCB設計解決這一問題還有待觀察。
至于PCIE插槽是否也要專門經過認證才可以支持PCIE 4.0,這個問題小編在X570主板上做過測試,普通的PCIE轉M.2轉接卡可以正常帶動PCIE 4.0固態硬盤,使用中未發現異常。當然,經過全面驗證的PCIE4.0插槽(或M.2連接器)或許會在可靠性上表現得更好一些。
、引言
主板上的擴展插槽一直是計算機硬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PCI插槽搭配AGP插槽的組合是常見的選擇,其中AGP插槽主要用于顯卡,而PCI插槽則更為通用,可用于多種擴展設備。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一種新型的、具有更高速率和更強擴展性的插槽——PCIE插槽,快速崛起并取代了它們的位置。
二、PCIE插槽的特性
三、PCIE插槽的應用
四、PCIE插槽的普及
隨著PCIE插槽的普及和應用范圍的擴大,現在的主板大多數都配備了足夠多的PCIE插槽,以確保產品的擴展能力和滿足玩家的需求。這些插槽的長度和數量可能會受到主板板型或平臺芯片的限制,但總體上,PCIE插槽已經成為了主板上不可或缺的擴展接口。
五、總結
從PCI插槽和AGP插槽的輝煌時代到PCIE插槽的崛起和普及,我們看到了計算機硬件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創新。作為新一代的高速串行擴展總線標準,PCIE插槽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廣泛的適用性贏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在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PCIE插槽將繼續在計算機硬件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
注硬件·聰明消費 | 歡迎關注鈦師父
動圖:電燈撞球實驗
誰是8700K高溫終結者,散熱器有獎點名PK——獲獎名單
散熱器點名PK活動,我們選出了獲獎讀者,他們的微信ID是:嘿嘿、TAI宏。請獲獎的同學在本文下留言聯系我們,告知快遞信息,以便發出獎品。
同時,結合大家點名PK的需求,我們選出美商海盜船H115i散熱器作為本次壓制8700K的挑戰者,大家請期待我們近期的評測報道。
不少新手玩家可能都只知道主板上的PCI-E插槽是用來插顯卡的,其實,主板上的PCI-E插槽除了插顯卡之外,還可以擴展其他設備,可以提升系統性能或是增加電腦功能。下面就讓小獅子來給新手玩家們科普一下吧。
全長PCI-E ×16插槽
可以插任何PCI-E擴展卡
主板上最長的PCI-E插槽,也就是大家用來插顯卡的PCI-E插槽,就是按照PCI-E ×16全尺寸標準設計的插槽。
所有提供PCI-E×16全長插槽的主板上,第一條PCI-E×16插槽都是具備完整的16個PCI-E通道的,因此可以提供最高的傳輸帶寬,用來插顯卡自然可以發揮全部的性能。第二、第三條采用全長尺寸的PCI-E插槽就不一定擁有16個PCI-E通道了,要看主板具體的規格而定,也可能只具備8個或4個PCI-E通道,傳輸帶寬自然也按比例縮水。那么這些全長插槽可以怎樣用呢?
組建多顯卡平臺
顯卡的插腳都是PCI-E×16規格的,因此只能插在全長的PCI-E×16插槽中,但根據主板對每條PCI-E插槽的通道分配情況,插到第一條PCI-E插槽之外的插槽上時,它們并不一定能使用到全部的16個PCI-E通道。
只有一塊顯卡的時候,當然要插在第一條PCI-E插槽上以達到最高性能。而當我們要組建多顯卡平臺來提升游戲性能時(例如NVIDIA的SLI和AMD的CFX平臺),就需要用到第二條甚至是第三、第四條全長PCI-E,這時它們可能就會工作在×8或×4的模式,這也是為什么多顯卡平臺的性能并不是成倍增長的原因之一。
所以,如果你的主板上有額外的全長PCI-E插槽,又想升級一下電腦的游戲性能,不妨上廠商官網查查自己的主板和顯卡是不是支持多顯卡模式,如果支持就可以買一塊同樣的顯卡來組建多顯卡系統。
增加PCI-E接口固態硬盤
PCI-E插槽除了可以插顯卡,也可以插固態硬盤。一般來說,市面上主流的PCI-E固態硬盤都采用了PCI-E ×4的尺寸規格(×2的已經差不多淘汰了),因此插在主板上所有的PCI-E全長插槽里都是可以使用的(具體要看主板對PCI-E通道的分配,有些會和SATA通道沖突,仔細查看主板說明書即可)。
PCI-E 3.0 ×4傳輸帶寬可達32Gbps,所以這類固態硬盤最高傳輸速度也可以達到3GB/s以上,遠超SATA接口固態硬盤。
除了PCI-E ×16全長卡之外,PCI-E ×16插槽還可以插PCI-E ×4/×1的擴展卡,也就是說它可以兼容任何PCI-E擴展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要擴展萬兆網卡,它也是采用PCI-E ×8帶寬的,所以也要插在PCI-E全長插槽上,一些PCI-E轉USB 3.1的擴展卡也是PCI-E ×4的,也得插在全長插槽上(少數主板也有專用的PCI-E ×4插槽)。
超短PCI-E ×1插槽
聲卡/千兆網卡/USB擴展卡
PCI-E ×1插槽有兩種形態,一種是前端開口的,一種是前端封閉的。其中前端開口的也可以使用PCI-E ×1以上的擴展卡,只是帶寬只有×1的水平而已。而前端封口的就只能支持PCI-E ×1插腳尺寸的擴展卡。
PCI-E網卡
雖然現在的主板已經標配了千兆網卡,但并不是所有的主板都標配了無線網卡和藍牙嘛,而且保不齊主板上板載的千兆網卡過了質保就壞呢……
如果你要加裝額外的網卡,就可以考慮PCI-E接口的網卡,有線無線的都有,有的還包括了藍牙功能。
PCI-E聲卡
如果你對主板板載聲卡不滿意,也可以購買PCI-E接口的獨立聲卡,其中不乏音質和功能都很出色的高端貨,喜歡HiFi的話,那就更得買了。
PCI-E USB/SATA擴展卡
PCI-E轉SATA 3.0
PCI-E轉USB 3.1/3.0
如果你覺得主板上的SATA/USB接口還不夠用,或者說想在老主板上增加對SATA 3.0和USB 3.1的支持,也可以購買PCI-E×1的擴展卡。
PCI-E ×1也能接顯卡
通過PCI-E ×1轉PCI-E ×16全長轉接線,也可以實現PCI-E ×1插槽插顯卡(帶寬只有×1的水平)。這本來是給挖礦主機準備的特殊配件,一般用戶用不到。但如果你的主板碰巧PCI-E全長插槽全壞掉了……
🍗🍗🍗🍗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