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PConline 評測】上周筆者已經發出全球首款雙系統(Win8/安卓)盒子天敏D9i(iBOX)的詳細評測,相信大家對這款產品已經有一定的了解。文中提到的關于D9i刷至WIN8的刷機問題,不少網友都表示十分感興趣。雖然這個刷機過程只有短短的三個步驟,但是筆者卻在這三個過程中多次摔跤,并多次求助天敏科技工程師,最后在工程師的幫助下歷時2天,終于把系統刷進去了。現在筆者就分享一下我的刷機血淚史。

    第一步:準備工作

    主要是準備工作,首先是下載好所有刷機需要的文件,大家百度關鍵字“天敏+iBox+教程”就可以搜索到相關的下載文件鏈接,最為重要的是D9i_win8.1.rar以及D9i A2W bios.rar這兩個文件,一個是精簡版的WIN8.1系統,一個是D9i的BIOS。

    這兩個文件都下載好后,筆者準備了一個容量為16G的USB 3.0 U盤制作系統安裝盤,并將其格式化為NTFS格式。然后D9i_win8.1.rar解壓后的“WIN8.1 全自動GHOST”目錄內的36 個文件夾和3 個文件拷貝到已格式化的U 盤根目錄內,缺一不可。在刷BIOS之前直接把U盤查到盒子的USB口中。

    圖文無關,圖片來自互聯網

    系統安裝盤準備好后, 接下來就是刷BIOS,恩,從這一刻開始,筆者的噩夢就開始了。

    刷BIOS和我們平時電腦上的刷BIOS有點不一樣,首先你要一部電腦,開機并連接上和盒子一樣的網絡環境中。然后打開盒子的設置界面,如圖所示查看盒子的IP地址,并且記錄下來。PS:刷bios的過程盒子不用關機,刷完后BIOS后盒子會自動重啟。

    解壓D9i A2W bios.rar到任意目錄,雙擊“雙擊自動刷BIOS”文件,彈出以下對話框后,輸入剛剛記下來的IP地址,然后正常來說是電腦會上傳文件到盒子并開始刷BIOS程序。但筆者輸入IP地址后并沒有顯示預想中的提示,只是顯示“不存在”之類的意思的英文(具體提示筆者也忘了,也沒有拍下照片,因為刷機多年,極少會遇到出師不利的事)。

    解決辦法:多次重啟電腦和天敏D9i依舊無補于事,于是筆者連路由都恢復了出廠設,還是不行......最后各種波折后借來另一臺路由,結果依然懊惱。大家知道那種測試了N種方法都無濟于事的感覺么?簡直殺人的心都有了。最后,同事提議搞另外一臺電腦來測試,但筆者還不死心,決定用第一臺路由再試一次,居然成功了......功了......了......完全無解啊!

    圖片來自互聯網

    刷個BIOS你以為以后就暢通無阻了?too young too simple.后面還有個大bug等著我......

    刷BIOS的過程還是很快的,幾分鐘就OK了,理論刷好后會重啟,然后系統會自動進行系統安裝。但是筆者等了10來分鐘都盒子都還木有重啟,由于盒子沒有開關機按鈕,只能拔電源,但筆者擔心隨意拔電源會造成文件丟失之類的情況,苦等半小時后,還是決定拔電源。

    重新插電后居然看到這個熟悉的WIN8圖標,那個感動啊,隨后看到不斷有命令在執行,那個激動啊,成功近在咫尺啊!咦,貌似停了?我X!“The system cannot find the path specified”。

    安裝無法繼續了,于是拔電源重啟下看看能不能再來一次,但是開機后直接出現以下字樣。

    天啊!!又要繼續折騰么?由于安卓系統已經清除掉,所以的想重新刷BIOS再來一次已經是不可能了(起碼筆者不會),最后筆者把用來安裝電腦的方法都用上了win pe、大白菜,能搞的都搞上了,總之就是不行。OK,我投降了,果斷拿起電話致電天敏科技的工程師,但是他們已經下班了......這時我看了看表,差不多6點了,這就搞了大半天去了,坑爹啊!

    第二天9點就接到工程師的電話,筆者又馬不停蹄的趕下去評測室進行新一輪的測試,倒騰了個把小時后,還是不行,還是無法讀取U盤內容,最后天敏的工程師手把手的教我敲代碼,重新下載了一個接近3G的wimboot,然后繼續各種敲代碼,最后,終于把系統給安裝行去了,整個過程過程簡直是喪心病狂。

    翻了下刷機帖子的評論,有網友反映只要用大于4G的U盤就會出現類似筆者遇到的問題,具體原因筆者不是代碼黨也不太清楚,所以近期想要刷機的朋友最好用小于4G的U盤進行刷機,另外不妨試試插入iBOX的USB 2.0接口進行刷機,因為筆者最后刷機成功時采用的接口也是USB2.0接口的。

    編輯總結:刷機有風險,動手需謹慎。很多普通消費者遇到類似的情況可能沒有筆者這么幸運有工程師做技術指導,只能發帖求助甚至返廠處理,所以刷機前除了看清楚教程外,不妨留意下帖子下方其他玩家的經驗分享,說不定某位網友的留言就幫上你了。筆者就是因為太自信看完教程就直接開刷,早點留意其他留言可能就不用走這么多的冤枉路。

    PConline 單機評測】如今臺式機早已經過了“硝煙彌漫”的時代,除了玩家仍在DIY的性能級臺式機之外,一般只有企業和“老年人”才會選購傳統的臺式機主機。因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太多了,進入到移動時代之后,更加便攜的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幾乎霸占了我們的生活。除此之外最近還有一個新的發展方向,那就是走進客廳,不再以傳統臺式機的形式出現,而是成為一個家庭娛樂的中心,同時也為你的家增添一些別樣的氛圍。

    惠普 Pavilion Wave暫無報價圖片[15]點評 報價參數概覽

    惠普推出了一款藝術氣息濃郁的桶型PC——惠普Pavilion Wave,圓潤的三棱柱造型搭配機身表面采用了特殊的黑白相間織物紋理,放在客廳給人一種自己就是藝術家的感覺。不信?看下文。

    惠普Pavilion Wave:這也許是目前顏值最高的臺式機

    惠普Pavilion Wave打出了“重塑桌面”(desktop reinvention)的口號,當然它也帶來了別具一格的外觀,17.3cm×16.8cm×26.1cm的機身尺寸讓它告別了miniPC的定位,但是和一些光怪陸離的小miniPC相比,惠普Pavilion Wave要顯得靠譜實用得多,圓潤的三棱柱造型令它看起來要“洋氣”不少,機身表面采用了特殊的黑白相間織物紋理,很有心意,這也是小編頭一次在臺式機上見到這種新穎的設計。

    miniPC誕生之初過于追求機身的尺寸,所以配置上大幅縮水,由于沒法提供足夠的硬件性能,這讓許多敢于嘗鮮的消費者大失所望,至今心存芥蒂,惠普Pavilion Wave雖然不是miniPC,但是它的尺寸確實要比常見的臺式機小很多,自然重量也要輕上不少。

    整機重量為2.864kg,甚至要比一些高端游戲本的重量還要輕上一點,這大致相當于7-8瓶聽裝可樂的重量。

    當然,作為一款臺式機,它還有著較為全面的接口設置,在機身正面是耳機孔和USB3.0接口(B&O的標志非常亮眼)。機身背面,也就是從上到下依次為電源按鍵、SD卡槽、USB3.1、USB3.0×2、RJ-45網線口、DP口、HDMI接口以及電源接口和鎖孔。小編認為這樣的接口布局還是比較合理的,雖然本機看起來比較養眼,不過當所有接口都被插滿的時候可就是另外一會兒事兒了,正面僅留一個應急用的USB3.0接口(插U盤),部分接口影藏在機身后側主要是出于整體的觀感考慮,可以看出,本機是一款外觀優先級非常高的產品。

    惠普Pavilion Wave:沒想到它還挺難拆!

    顏值如此之高的臺式機還真是少見,那么它的機身內部是什么樣的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小編任性了一把,把它拆開給大家拆開看看~

    設備內部被劃分為三個獨立區域,分別放置有主板、硬盤和散熱模塊。被三個區域包圍在里面的是一個揚聲器,沿著頂部環形“散熱孔”,音樂也能從內向外以360°的角度向外擴散。

    拆解是要有步驟的,我們要一步一步進行,首先是最簡單的部分,拆掉機身外殼之后可以看到,其實內部也是被包裹的嚴嚴實實,內存條的位置最好拆卸,將螺絲擰下,注意向上滑的卡扣~

    接下來是硬盤,本機采用的是128GB SSD+1TB HDD的組合方式,本機的硬盤來自希捷。

    無奈,拆到這里有幾顆螺絲卡住了,小編不知如何下手(我已經盡力了好么,好殘念啊==),拆解也就到此結束了...我們遠遠的看一眼處理器和顯卡吧~

    惠普Pavilion Wave:不僅長得像個音響

    當小編第一次看到Pavilion Wave的時候覺得它視乎不太像一臺電腦,反而更像音響。不僅是因為它長得像,更是因為它胸前的B&O身份標識,雖然Wave本身并非音響,但卻有著不錯的音響功能,機身內部有一個很大的中央揚聲器,能提供360度播放效果,而且將音量開至100%的時候音響效果還是挺震撼的,Pavilion Wave預載Windows 10和有著B&O Play的音效強化軟件,在低音、中音、高音部分都有著不錯的表現。

    其實惠普Pavilion Wave有著不錯的一體式體驗,只要外接一個顯示屏就可以享受它帶來的一系列優秀體驗。Pavilion Wave顏值頗高,有種精品的感覺,擺在桌子上還能起到一定的點綴作用,算得上一款能上得了臺面的產品。

    機身的頂部和底部分別為出風口和進風口,實際運行起來之后機身還是可以感覺到有些熱量,那么它的散熱效果又如何呢?

    ●極限散熱測試

    一般在測試游戲本散熱的時候我們會用到拷機軟件Furmark,喪心病狂的小編準備對這個人畜無害的小家伙進行極限拷機測測散熱。

    Furmark會將整機的兩大發熱部件CPU與顯卡全運轉起來,運行30分鐘后溫度會上到一個極限的高度,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出每臺機子在運行時的散熱情況,我們還使用了FLUKE紅外熱成像儀,分別觀察各個位置的溫度升溫情況。(溫度跨幅28°C-50°C:低于溫度下限會顯示黑色;超過溫度上限會顯示白色)。

    由于底部是進風口,頂端是出風口,所以基本整個機身的下半段溫度不會有明顯的提升,而高溫區域都集中在了機身上半部。從我們所拍攝出來的散熱圖中可以看到,機身頂端已經出現了白色的區域,這也就證明出風口的溫度已經超過了50℃,坐在機身旁邊也會感覺到有熱氣撲面而來,所以正常使用的時候還是讓這個“小家伙”和自己保持一點距離比較好。

    當給頂蓋來一張特寫的時候卻發現溫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這也證明了熱量確實都隨著出風口擴散到了空氣當中,當自己與它有身體接觸的時候只會有“溫熱”的感覺,并不會覺得它在發燙。不知怎么,寫到這里小編突然想起一句不太搭邊的話“你心柔軟,卻有力量。”

    惠普Pavilion Wave:性能如何?一測便知

    對外觀有一定了解之后我們當然要看看它的性能如何,惠普Pavilion Wave采用了英特爾Core i7-6700T處理器,主頻2.80GHz,AMD Radeon R9 M470獨立顯卡,8GB DDR4內存,128GB SSD+1TB的存儲容量,接下來是測試、跑分環節。

    ● 產品配置及跑分數據表

    產品配置

    惠普Pavilion Wave臺式機

    處理器

    Intel Core i7-6600T 主頻2.80GHz

    內存

    8GB DDR4

    顯卡

    AMD Radeon R9 M470

    硬盤

    128GB SSD+1TB

    重量

    2.864kg

    預裝系統

    Windows 10家庭中文版

    價格

    6299元(京東售價僅供參考)

    性能測試

    默認設置(分值越高性能越強)

    Cinebench R11.5

    663 cb/147 cb

    3DMark

    15379(Cloud Gate)

    AS SSD

    2135

    PCMark 8

    4465

    ●CINEBENCH R15

    CineBench是很有說服力的一套CPU和顯卡測試系統,最新的是R15版。相比R11.5版本的最多16個核心來說,R15版本最多能夠支持256個邏輯核心,此外新版本還加強了著色器、抗鋸齒、陰影、燈光以及反射模糊等的考察,對CPU性能的檢測更加準確。

    ● 3DMark測試

    為了能夠更好的測試出AMD Radeon R9 M470的性能,我們選用了3DMark中Fire Strike Ultra以及Fire Strike Extreme兩項基準。測試結果截圖如下:

    Fire Strike Ultra測試項給出的成績為574分,Fire Strike Extreme為3177分。

    ●AS SSD測試結果

    AS SSD Benchmark是款來自德國的SSD測試軟件,可以測試連續讀寫、4K對齊、4KB隨機讀寫和響應時間的表現,并給出綜合評分。同時該軟件還自帶Compression Benchmark項目,它可以給出一個曲線,描述隨著數據模型中可壓縮數據占有率(壓縮比)的增高,性能的變換情況。

    ● PCMark 8綜合性能測試

    PCMark 8 是行業標準電腦基準測試,可以測試從平板電腦到臺式機的所有類型電腦的性能。通過 5 項單獨的基準測試以及電池使用壽命測試,PCMark 8 是適合家庭及企業使用的全方位 PC 基準測試。惠普Pavilion Wave的測試得分為4465。

    經過一系列跑分軟件的測試,相信大家已經對本機的性能有所了解,總體來說對于普通家庭的正常使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當然,如果你是一個游戲愛好者,本機的配置也足夠應付市面上的主流單機游戲,而目前比較火的網絡游戲,英雄聯盟、守望先鋒 也都能輕松應對。

    ● 硬件總結

    1、本機支持2臺4K屏幕同時顯示,顯卡方面本機采用的是AMD Radeon R9 M470獨立顯卡,相信很多人對這塊顯卡的性能不太了解,通過3DMark Cloud Gate的跑分成績為15379分,這是什么概念呢?小編剛剛測過的惠普Spectre x360(輕薄本)集成顯卡(Intel HD Graphics 620)分數為6692,而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1070顯卡的惠普暗影精靈Ⅱ代PLUS(專業游戲本)分數為25012,本機獨立顯卡15379的測試分數介于專業游戲本與輕薄辦公本之間。

    2、處理器性能也不是我們所需要關心的點,Core i7-6700T這塊處理器的綜合能力還是不錯的,日常家用沒有任何問題,在CINEBENCH R15中的測試分數為單核147cb,多核653cb

    3、本機硬盤大小為128GB固態硬盤+1TB機械硬盤的存儲方式,通過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結果為2135,還是一個很不錯的分數,處于整體偏上的水準。

    小編有話說

    作為家庭娛樂和辦公,它將強大功能與卓越的音效融合到一起,并且充分釋放了桌面空間,其緊湊美觀藝術氣息濃郁的外形設計非常討人喜歡,有人說,買一套好的耳機,看一部年代久遠的電影,讀一本枯燥有深度的書,買一瓶味道清淡的香水,這些都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入口。而對于那個更加貼近生活的臺式機我們為什么會如此漠不關心?“臺式機本該這樣”在評測完這款產品之后,我由衷的發出這樣的感慨。

    我與比特幣的初識、礦機1.0回頂部

    【PConline 雜談】在各種媒體(網絡/電視/平面)的狂轟濫炸作用下,“比特幣”這個詞匯早已經被大眾所熟知,但很多人了解也僅限于名字而已。而一眾玩比特幣的人平常也顯得十分神秘,并不以比特幣玩家示人,這也使得比特幣顯得愈發神秘。其實筆者就是一名資深的比特幣玩家,今天就讓我來說說這些年在比特幣中的浮浮沉沉吧。(本文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PConline)

    我與比特幣的初識

    小編最早接觸是在10年年末,當時比特幣已經誕生了1年多了,不過之前其也只是處于一種極其小眾的狀態。那時筆者也才大二,某位學長在瀏覽國外科技網站的時候無意發現了比特幣的信息,好奇心讓他對比特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比特幣還處于很早期,挖礦大軍的主力還是CPU,顯卡和挖礦機什么的還沒有出現。因為我對硬件方面比較熟悉,學長就向我請教了一些挖礦硬件方面的問題,于是我也因此第一次了解到了比特幣。

    “去中心化”、“理想的貨幣”等一大堆陌生概念第一次接觸著實讓筆者頭暈眼花,即便在對其理論和現狀進行了深入了解之后,還不免抱有疑慮。正好一個摯友在廈門大學學金融(高材生),就把部分比特幣的資料發給了他,在深入研究了一個星期之后,他給出來的結論——“這個東西在理論上非常靠譜”,這也算是比特幣極度理論和理想化的一個體現吧。

    雖然有了摯友的分析,但是筆者出于謹慎的考慮,依舊沒有馬上進入比特幣的世界,而是繼續觀望了一段時間。正好那段時間顯卡挖礦也隨之興起,憑借著GPU中的龐大流處理器陣列和并行運算能力,比特幣挖礦也走進了全新的時代。而當時我的電腦里的顯卡正是一款來自盈通的HD5770,后來都被譽為“挖礦神器”的HD5000終于將我帶進了挖礦的世界

    雖然只是嘗試,但是HD5770依舊為小編帶來了每天接近10塊出頭的收入(挖出來直接賣),相比之下電費頂多也只有3塊錢左右,這樣的投入產出比瞬間讓我hold不住了,于是終于心動開始了自己挖礦的盤算。

    升級苦逼挖礦黨!

    礦機1.0——雙5830交火

    一張HD5770明顯已經不能滿足小編的需要了,于是和自己的死黨還有之前那位學長商量之后,我們購入了4臺主機專門用于挖礦(我的錢是死乞白賴找老爸要的)。平臺方面印象中采用的是H67 + I3-2100的組合,最重要顯卡部分采用了兩張藍寶石HD5830,交火之后的性能杠杠的。

    換上了HD5830之后,挖礦的速度也比原來快多了,得益于1.5倍于5770的規格,8張5830的算力已經頂的上12張5770的能力了。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由于整個平臺都裝在普通機箱中,即便有多個機箱風扇幫助散熱,但是顯卡長時間滿載工作的熱量還是無法及時散出,核心長時間工作在80-90度的環境中。這一批8張卡最后燒了1張,另外還有3張的風扇因為工作環境溫度高致使潤滑油蒸發而報廢了。

    針對網友提出的疑問,小編將在這里集中解答

    1、1樓網友"Generation-A"的留言

    網友原評論:現在關注比特幣=接盤俠,有勇氣的就上吧。

    編輯回復:這位網友看來也是接觸過比特幣的,小編非常贊同你的觀點哦,小編只是推薦大家去了解一下比特幣中的相關技術,僅此而已。(再次提醒:比特幣風險非常非常高!

    2、13樓網友"nelee79"的留言

    網友原評論:專門負責掃地的傻編,只要看你寫的文章都能感覺到你在默默的向大家發功,傳輸你那像電視虛假廣告一樣的思想。

    編輯回復:需要再次重申的是——筆者寫這篇文章絕不是為了推銷比特幣或者為了向大家宣傳,而且筆者也不推薦大家現在以任何形式進入比特幣市場。此文充其量是小編對過去幾年經歷的一段回憶,而且比特幣的確有它的獨到之處,了解一下也是值得的。(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PConline

    3、14樓網友的留言

    網友原評論:"其實筆者就是一名資深的比特幣玩家" 我很想笑啊!哈哈哈!!竟然口出狂言說自己資深!!如果是資深玩家,你應該不是還在太平洋做個傻編咯!我朋友挖礦挖發財了!

    編輯回復:這個留言其實非常好,雖然小編很早就進入比特幣,而且自己還擁有一些比較獨到的硬件技巧(想當年還賣過技術服務),但是依舊在比特幣的高風險下敗下陣來。不過也沒有虧,相對于投入來說頂多算小賺。但是在玩比特幣的人中,賺錢的絕對遠遠少于虧錢的(這一點有點類似股市),所以說比特幣并不是那么簡單的東西。(感謝其他幾位網友對筆者的支持~)

    做手機配件問卷調查·千元禮品等你拿!

    人在江湖難免要向奸商交學費,被坑了也沒關系,PConline來安慰您受傷的心,現在參與“關于手機配件的有獎調查”即有機會獲得魅藍Note手機(價值999元)、么么噠3N手機(價值899元)、邦克仕E520V移動電源(價值159元)以及其他豐富禮品,快來動動手指拿大獎!(點擊查看詳情)

    2這樣的電腦你見過?3卡5970水冷回頂部

    礦機2.0——3卡5970挖礦怪獸

    沒錯這里面塞了3張5970

    通過第一版的5830的礦機1.0的熱身,小編比較全面的掌握了顯卡挖礦的相關技術,雖然收入翻了很多,但是維護實在太麻煩,因為要達到一定的運算能力必須不斷增加機子的數量,一個不小心哪臺機子死了都不知道,唯一的辦法就是時不時跑過去摸摸那臺機的溫度比較低,看看是不是顯卡已經停止工作了。

    于是打造一臺挖礦怪獸的目標被提上了日程,重中之重自然是顯卡,小編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當時已經是上一代卡皇的HD5970。其擁有兩顆HD5870的RV870核心,總的流處理器數更是達到了破紀錄的3200個,一張卡的挖礦速度幾乎就是5770的四倍多。唯一的難題就是發熱,要知道在對RV870降頻之后,整張HD5970的功耗依舊高達300W左右,風冷幾乎就是個噩夢。

    既然風冷行不通,那就只能祭出更加暴力的散熱方式了,權衡再三之后筆者還是選擇了比較常見而且比較容易實現的水冷散熱。而且我早就手癢的想自己嘗試一下水冷了,可以說礦機2.0就是筆者玩性大發的結果。方案決定了之后就是各種組件的大采購,因為當時早已是HD6000的天下,在苦苦尋找半天之后,小編終于在崗頂后面的金橋電腦城找到了一批從香港回流過來的HD5970,價錢都還記得一清二楚,一開始是說2200元一張,最后一次性拿4張給優惠了80塊錢。

    接下來的就是水冷組件了,雖然是玩,但是總歸是要控制成本,國產的X遠就成為了最佳的選擇。雖然冷頭的材質還是比較便宜的鋁,但畢竟是HD5970的專用冷頭,對顯存部分也能有比較好的照顧。水冷品牌也采用了同品牌的一個360鋁排,后來事實證明這里成為了散熱的短板,不過通過換裝臺達黑科技的12V 1.6A暴力扇之后,散熱效果從此飛升,不過那噪音幾乎和飛機起飛有得一拼。為了容納3張怪獸5970,我們還專門挑了當時的超大中塔機箱 酷冷至尊HAF812。

    為了上三卡,平臺方面我們也不得不下了血本,還好我的合作伙伴手頭正好有一塊DFI的絕版X58主板(后來被電源燒掉了,那可是鉆石的絕唱啊!),配上一顆從tb淘來的L5520洋垃圾。更加重要的應該數電源了,一開始我們用的是一顆來自金橋對面城中村改裝的安奈美1200W工業電源,其品質不佳直接導致了X58被燒,幸運的是顯卡并沒有中招。后來主板就換成了華碩的P6T6(X58芯片組,6條PCI-E X16插槽),電源直接敗了1850大洋換了一個TT的1500W ToughPower(惡名昭著的雙黃蛋電源,兩個750W模塊拼成),不過機子終于穩定了下來。

    水冷的功力實在強勁,雖然三張顯卡只是接在同一個水冷回路中,而且冷排僅為360薄排,但是6個核心都可以壓制在60度左右(室溫25度),這也促使我們后面的長期運行中直接將它們超頻之后使用,核心875MHz的RV870核心一顆就能貢獻390-400MHash/s的運算能力,比5770那可憐的180MHash/s多了一倍多,6顆核心疊加起來直奔2.5G算力。當然功耗方面也非常感人,外部功率計測試的結果經常就是維持在1050-1100W左右。

    3比特幣的風波起伏、礦機3.0回頂部

    比特幣的第一次大風波——一段時間的偃旗息鼓

    就在水冷怪獸基本回本準備盈利的時候,比特幣的第一次大風波也如期而至,原因非常簡單——Mt.Gox平臺被黑了。雖然比特幣在使用中宣稱是最保密的貨幣,但是其數據始終要存儲在本地軟件中,如果電腦一旦被黑客入侵,錢極有可能就會被轉走(當然也要破解各種密碼,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更可氣的是黑客轉出的記錄就在那里,你卻不知道收款人究竟是誰(比特幣的錢包地址都是匿名的,它就是一串復雜的代碼而已)。

    這樣的丑聞一爆出直接導致比特幣價格暴跌,很快挖礦的產出已經趕不上電費的支出了,但是有意思的是,因為比特幣產生的速度只受時間影響,價格暴跌之后許多礦工的退出直接導致了同樣的硬件挖出來的幣更多了。在支撐了一段時間之后,因為活動資金基本耗盡,小編也只能把礦機關掉進入了長期的休眠狀態。后來因為專業礦機橫行的原因,挖礦怪獸也被我們拆解賣了出去。

    礦機3.0——改挖萊特幣,4卡7850走起

    在這里稍微解釋一下專業礦機吧,顯卡挖礦頂多是通過軟件調用顯卡的通用計算能力而已,雖然工作效果比CPU出色,但是實際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但是其實市面上早就有能夠針對專門的計算需求進行硬件定制的芯片存在,這就是——ASIC。隨著比特幣中利潤的浮現,越來越多從研制就以挖礦計算目的為芯片被開發出來,與顯卡的GPU相比,第一代的ASIC就能輕松做到同等運算能力下的功耗只有20%,顯卡瞬間也就被淘汰出了這一階段的挖礦大軍(等下再說為啥回來了)。

    浸泡在通過蒸騰散熱的特殊溶液中的ASIC礦機

    專業礦機帶來的絕不僅僅是挖礦設備的更新換代,因為ASIC的潛力極大,基本上每3個月就能產生一批全新一代的產品,而上幾代產品直接就被淘汰了,同時因為ASIC的目標專一性,被淘汰的設備無法被拿做他用,之能當作垃圾扔掉。隨著ASIC設備取代了顯卡作為挖礦的主力,挖礦也進入了一個“惡性競爭”的時代,盡早升級設備和擴大規模似乎成為了盈利的唯一辦法。

    但誰也沒有意料到的是,另一種虛擬幣已經悄然誕生,而且發展速度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這就是——萊特幣。萊特幣除了名字和存世總量(一開始就通過算法決定的)與比特幣不同之外,其通過算法直接限制了只有顯卡才能挖,這一特點使得之前活躍在比特幣挖礦大軍中的顯卡挖礦黨瞬間全部轉移過來,大量設備的投入瞬間激活了這種根據比特幣原理(算法也是比特幣的算法)的發展。

    在判斷這其中擁有足夠的利潤之后,小編再次投入了挖礦大軍的懷抱,只不過AMD的產品線已經更新為HD7000系列了(N卡因為流處理器架構的原因一直不是很適合挖礦,這一點直到Maxwell架構的出現才有所改變)。這一次小編搭建礦機的核心就非常明了了——性價比,為了這個目的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圖片來自網絡,我的礦機照片已隨手機丟失而去

    首先是“機箱”,直接采用了開放式的角鐵+木板,不但成本低(一臺機20元)而且散熱效果還好;而平臺方面只用E2140+P43主板,也許你會奇怪為什么這么舊的板都可以,因為挖萊特幣對CPU實在沒需求,而從P43主板開始已經開始支持一塊主板認4張顯卡了,所以上面這樣一個老舊的平臺(成本大概100元)就能帶4張顯卡進行挖礦;顯卡也不是追求最強勁的了,綜合價格,功耗,總功耗(4張卡,會影響電源的購買)之后,我們最后選擇了HD7850。這樣一來一個650W額定功率的單路12V設計電源就足夠了。

    圖片來自網絡,我的礦場的照片也已隨手機丟失而去(淚奔~)

    因為配置的優勢,這一次我們終于獲得了比較豐厚的利潤,后來統計下來年利潤達到了70%左右,錢賺到手之后我們也沒存下來或者屯幣,而是繼續添置機器,到最后已經擁有了一個60張7850的小礦場。但是危機很快悄無聲息的就來了,各國對于比特幣的政策相繼出臺,其中封殺或者不支持的占了絕大多數,再加上各種交易平臺跑路的消息此起彼伏,比特幣的價格也從此一蹶不振。

    4炒幣、小編對比特幣的一些看法回頂部

    炒幣?一夜破產和暴富都不是夢

    除了挖礦之外,比特幣也能通過買賣進行炒作,在理論上,比特幣的價格就是通過這種持續不斷的買賣所決定的。但是不同于股市,比特幣交易并沒有什么升跌的上限,一晚上的時間50%跌幅都是可能出現的,這也使得比特幣炒作的風險極高,不過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吸引了很多追求暴富的炒作者。

    回顧比特幣的幾次暴漲暴跌,幾乎都跟炒作分不開。第一次是冰島的金融業信任危機,許多冰島人在當地銀行即將破產的時候將自己的財產換成了比特幣存起來,短時間的大量買入直接將比特幣推向了高峰。第二次就是比特幣在中國國內的眾多報道,熱衷于投機的各種“中國大媽”一擁而上從而造就了比特幣1200美元的歷史最高價。價格的暴漲自然蘊含著大量的泡沫,暴漲隨即而來的就是暴跌,其中最大的獲利者只有那些擁有大量資金的莊家。

    比特幣真的只是一場鬧劇?小編說說比特幣的可取之處

    首先必須聲明的是小編并不是為了捧比特幣而說其中的好處,比特幣它既然能掀起這樣大的波瀾自然就存在它的可取之處。

    1、比特幣打造了一種全新的資金流動方式:與傳統的貨幣需要運輸和轉賬不同,比特幣的轉移可以說是非常獨特的,每個比特幣用戶的本地都會有一份全網所有交易的交易記錄,一個賬戶的余額只需要計算它與其他賬戶的交易記錄就可以得到。這也是為什么如果擁有了51%的比特幣之后,理論上就能操縱所有比特幣的原因。這種資金數據保存在整個網絡中的方式也保證了比特幣的生命力,想強行關停比特幣幾乎不可能

    2、比特幣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跨國購物方式:即便比特幣受到了許多國家的冷遇,但是還有少部分國家是支持的。但是其中支持力度最大的卻是一眾國際性IT企業(戴爾、微軟等等),這些企業的官方商城中除了傳統的各種卡之外還支持比特幣付款,這也是因為比特幣的整個支付過程沒有國別的差異,使得跨國購物變得更加方便。

    3、理想貨幣的一次大膽測試:比特幣在誕生之初就充滿了與傳統社會和國家體制對抗的意味,“去中心化”的理想貨幣想要成功必然會取代目前的傳統金融架構,甚至說不好會引起一次世界性的財富再分配。但是比特幣誕生以來卻一直無法擺脫對傳統金融的依賴,這也是它為什么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究竟得到了什么?我與比特幣這些年

    1、硬件技術水平的提升:在接觸比特幣之前,筆者充其量只是個普通DIYer,但是隨著玩比特幣的日子越來越長,小編可以說嘗試了各種各樣平時接觸不到的硬件和技術,資歷大大增加(要不然你以為我怎么能當上小編呢?)。

    2、良好心態的造就:在看慣了比特幣的暴漲暴跌之后,筆者的心態也發生了改變,不再去追求那些一時一刻的漲跌和得失,讓小編在之后面對許多挫折和困難的時候顯得更加從容和淡定。

    3、良好的項目審計和執行:其實筆者在每次進入比特幣市場之前都會寫一份投入產出的預計,還會對未來的發展和風險進行分析。這種提前調研使得小編在事情的處理和執行上不再像以前隨心而動,這樣一般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情都能獲得比較完美的結局。

    注定就是失敗?比特幣以后會怎樣?

    在經歷了那么多大起大落之后,比特幣市場也慢慢恢復了平靜,隨著比特幣的總量越來越接近算法中設定的上限,終有一天比特幣的價格會完全平穩下來,到那時比特幣在原始設計中的理想貨幣特性才有可能實現。也許才會像現在部分科幻美劇中那樣成為一種獨立與傳統金融的資金流動方式。

    最后說兩句、小編也累了:這一篇文章其實筆者很早就打算寫了,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直到今天才呈現給大家。一口氣寫了足足5K字似乎顯得有點羅嗦,但是其中的每字每句都是小編在比特幣世界中浮沉的見證。曾經有人問過我,你是否后悔進入比特幣?我的答案也很簡單:有什么好后悔的?比特幣就是我人生中最獨一無二的那一部分!

    最后需要溫馨提醒的是,比特幣風險極大,進入請先徹底了解之后再考慮。但是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特殊產物,比特幣值得每一個人去有所了解,畢竟說不好未來的一天你會用上它。(歡迎大家在文章末尾提出關于比特幣的疑問,小編會不定時查看回答)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