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AiMesh WiFi系統是華碩在2018年路由器市場上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彈,華碩針對大戶型無線覆蓋給出了AiMesh這樣一個解決方案。相比目前大熱的Mesh WiFi系統,AiMesh可以更加靈活的選取設備組網,隨意搭配甚至還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現有的華碩路由器,不需要成套購買。相比傳統的擴展器模式,AiMesh WiFi系統在組網的便利性,可靠性,漫游體驗上都有著巨大的優勢。AiMesh WiFi系統目前支持有線回程和無線回程兩種方式,繼上次為大家帶來有線回程測試后,這次我們為大家帶來無線回程性能測試

    ▲集體照

    ▲華碩官方AiMesh系統和普通mesh系統對比介紹

    設置

    華碩固件設置的其他部分不說了,華碩路由的玩家都知道,主要說一下AiMesh設置部分(先將主副路由通電,并將路由器更新到最新固件)

    ▲首先在主路由(一般將性能參數高的路由器作為主路由)的系統管理—操作模式中設置主路由器的工作模式,在這里的中繼模式和橋接模式不能使用AiMesh

    ▲接著在網絡地圖—AiMesh Node中點擊搜尋,這里有個注意事項,副路由必須是原廠默認值,不然會搜索不到副路由

    ▲搜索后在右側AiMesh位置會彈出副路由

    ▲點擊副路由,應用設置,等待進度條走完

    ▲進度條走完以后看到上圖畫面就成功了

    ▲此時副路由和主路由通過無線方式互聯,也就是無線回程模式

    測試

    吞吐量測試

    測試平臺

    硬件部分:

    PC1 千兆網卡:Macbook Pro 15.4寸2015款,Apple Thunderbolt 2 轉千兆網絡適配器

    PC2 無線網卡:Asus PCE-AC88

    PC3 無線網卡:Asus PCE-AC88

    軟件:

    Windows 10 Pro安裝所有必選補丁,關系系統防火墻

    Endpoint 9.50

    IxChariot 6.70

    本次測試使用了如下測試腳本:

    High_Performance_Throughput.scr。此腳本用于測試最大傳輸帶寬。

    先來了解下路由測試結果幾個相關名詞:

    Throughput,即路由吞吐量,表示路由每秒能處理的數據量。此數據越高越好。

    測試環境:

    測試選擇在家中,模擬大家日常使用的真實情況。

    說明:

    路由器開啟WPA2加密

    ▲測試環境說明,紅色五角星為主路由安放的位置,紫色五角星為副路由安放位置,直線距離為5米左右,主路由和副路由之間隔了兩堵墻

    各房間大致面積說明

    A:11平方米

    B:15平方米

    C:15平方米

    D:40平方米

    E:12平方米

    F:5平方米(廁所區域,四周都是承重墻)

    G:7.5平方米

    GT5300 to GT5300無線回程測試

    ▲此刻的GT5300副路由是以無線方式連接

    ▲主GT5300 LAN to 副GT5300 LAN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GT5300 LAN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GT5300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GT5300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上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上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下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下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上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上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下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下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1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1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1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1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2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2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2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2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1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1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1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1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2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2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2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2雙向十線程

    ▲數據匯總

    RT-AC86U to RT-AC86U無線回程測試

    ▲此刻的RT-AC86U副路由是以無線方式連接

    ▲主RT-AC86U LAN to 副RT-AC86U LAN單向單線程

    ▲主RT-AC86U LAN to 副RT-AC86U LAN單向十線程

    ▲主RT-AC86U LAN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單線程

    ▲主RT-AC86U LAN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十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單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十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單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十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單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十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5G單向單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5G單向十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5G雙向單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5G雙向十線程

    ▲數據匯總

    GT5300 to RT-AC86U無線回程測試

    ▲此刻的RT-AC86U副路由是以無線方式連接

    ▲主GT5300 LAN to 副RT-AC86U LAN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RT-AC86U LAN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5G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5G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5G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5G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5G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5G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5G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5G雙向十線程

    ▲數據匯總

    信號測試

    ▲測試環境為江蘇電信百兆寬帶,簽約下行500M,上行50M

    ▲Speedtest測試

    路由地區選擇美國,傳輸功率選擇100%

    ▲主GT5300,副GT5300位置分布圖如上圖所示

    各房間大致面積說明

    A:11平方米

    B:15平方米

    C:15平方米

    D:40平方米

    E:12平方米

    F:5平方米(廁所區域,四周都是承重墻)

    G:7.5平方米

    測試工具為iphone7,測試軟件為Airport實用工具和Speedtest

    ▲1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2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3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4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5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6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7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數據匯總

    漫游測試

    測試工具為小米5,測試軟件為WiFi魔盒

    ▲漫游路線為A-B-D-E來回

    ▲ping網關,漫游路線為A-B-D-E,整個過程丟一個包,但是可以發現漫游切換時并未掉包

    ▲ping網關,漫游路線為E-D-B-A,整個過程沒有丟包,可以發現漫游切換時并未掉包

    總結

    華碩AiMesh WiFi系統在無線回程模式下,性能,穩定性和漫游表現良好,兩臺RT-AC86U的組合就已經有不錯的性能表現了,隨著將主路由升級到GT-AC5300,或者兩臺路由器都使用GT-AC5300的組合,性能也會得到同步升級,至于如何選擇,就看大家的預算了,這也能顯示出華碩AiMesh自由搭配組合的便利性和優越性。目前的固件還不支持兩臺GT-AC5300或者兩臺RT-AC5300使用獨立的一頻5G作為無線回程,并且一些高級無線設置比如地區選擇還不能從主路由自動下發同步到次節點,這些問題華碩會在后續的固件更新中解決,我們也會持續關注AiMesh的后續更新的表現。

    華碩AC68U一直是經典的存在。一來是強勁的性能,支持802.11AC標準,無線性能達到600+1300Mbps,雖然上市很久,但是很多參數現在看來還是很給力的。二來外形絕對經典,以至于后來上市的橫臥版本的AC87U、八爪魚AC5300都無法超越它。還好華碩最終還是沒有忘記這一點,在去年年中的時候上市了替代產品AC86U,原來的AC68U終于可以下崗了,下面是這次簡單的使用測試。

    產品規格

    開箱

    華碩路由器統一的外包裝設計,白色的底色,藍、黑的字體,不像ROG系列那么的浮夸

    華碩品質 堅若磐石——品牌的溢價還是有的

    雙核1.8GHz,現在這個時代都在堆核心

    背面是主要功能的介紹

    處理器的介紹,采用的是博通的方案,配備一顆28nm工藝的BCM4906雙核1.8GHz處理器

    WIFI信號Range Boost增強效果的展示,WIFI模塊使用的是BCM4365E+BCM4366E的組合、256MB Flash、512MB RAM、支持4*4MU-MIMO、2.4G 750Mbps、5G 2167Mbps。一系列的參數還是非常誘人的,對比自家的旗艦也沒差到哪里去

    手機端APP控制是一種潮流,剛上線的時候只支持安卓系統,現在兩大系統都完美支持

    華碩路由器固件的簡單易用性一直是最大的亮點

    盒子的底部

    盒子的側面可以看到主要的參數

    盒子的頂部是重要的身份碼

    盒子另一側面可以看到所有接口的展示,只提供了4個LAN口,家中接入的設備越來越多,如果像AC88U那樣提供8個口、1和2口能聚合就完美了(其實是想多了)

    白盒的內盒

    第一眼看到的是快速安裝說明,新手看看還是不錯的

    底下就是塑料袋包裹的路由器

    環保內盒還是比較結實的

    全套都用塑料袋裝的,并且袋子上都有各自的身份碼

    主機、三根增益天線、電源適配器、1根網線、質保書、說明書、快速安裝說明

    外殼的設計和前面的AC88U為統一系列,紅黑是不變的經典

    棱角的設計,帶有很強的科技感

    側面就可以看到和AC68U如出一轍

    背后和AC68U完全相同

    散熱孔和AC68U也十分相似

    另一個側面沒有任何按鍵

    從這個側面可以清楚的看到磨砂的表面

    正面ASUS的LOGO,外殼的表面是類膚的材質,絕對是指紋收集器

    前部底下一字排開共有8個指示燈,LAN1、2、3、4、WAN、2.4G、5G、電源

    側面兩個按鍵,WPS按鍵和WIFI開關,怕有輻射可以直接關掉無線

    背面的接口有:電源開關、Reset開關、電源接口、1個USB2.0、1個USB3.0、1個千兆WAN口、4個千兆LAN口、LED開關

    黃色的4個千兆LAN口

    非常好奇為什么還會提供USB2.0接口,難道是為了兼容性?中部的亞克力LOGO裝飾板就只剩下裝飾作用了,原來的小夜燈取消了

    3個鍍金的SMA通用型天線接口

    底部和機身是一體的,并且配有大面積的防滑條,不耐臟是必然的。最大的遺憾是底座和機身之間有巨大的V字型縫隙,絕對是積灰容易,除灰難啊!如果底座能拆卸,那么就可以完美解決。

    3根5dbi的增益天線,扁平設計、棱角分明

    裝上天線的效果

    整機采用站立式設計,不僅節省了空間,而且有助于散熱

    來個三天線的標準姿勢,號稱這種姿態下的WIFI信號強度、覆蓋面最佳

    外置電源適配器的體積控制的不錯

    臺達代工,輸入100-240V 1A 50-60Hz,輸出19V 1.75A

    只附帶一根黑色網線,端子上不帶金屬屏蔽,畢竟不是旗艦,貌似ASUS的旗艦或次旗艦才配有帶金屬屏蔽罩的網線

    插上電源準備開機

    未開機時的功率為0.11w,看來想零功耗,只能拔掉電源線了

    開機后指示燈只有淡淡的白光

    此時功耗為8w,0.008*24*365=70.8kwh,也就是一年70度電

    開機完成后,由于沒有接網線,WAN口為紅色

    固件分析

    通電以后自動偵測到新的路由器,取個霸氣的名字,千萬不要再用admin

    立馬有更新

    正常的登錄界面

    熟悉的界面,唯一的亮點就是多了一個AiMesh

    簡單介紹一下部分功能,訪客網絡一定要開啟,現在WIFI萬能鑰匙還是很強大的

    智能網絡衛士

    可以開啟第一道防護

    家長控制是一把利器,可以限定不良內容

    選擇特定終端

    設定使用時間區間

    爭議很大的QoS,個人感覺免費的,聊勝于無吧

    USB應用,一般常用的是網絡打印機服務,直接跟著提示安裝即可

    無線網絡設置,開啟漫游助手——多個AP可以靈活自動切換的關鍵;并且地區可以選擇——可以切換到發射功率大的地區,畢竟國行的限制大

    路由器提供了4個模式:無線路由器模式、AP模式、中繼模式和AiMesh節點模式

    AiMesh節點模式

    可以選擇地區,Smart Connect規則的意義就不是很大了

    APP

    打開手機APP端,自動識別主機

    主界面提供實時的數據,主要信息一目了然

    設備、監控、家庭子界面

    其它功能、相關APP

    測試

    一共選取10個測試點,紅色五角星處是路由器的放置地點

    利用WIFI分析儀測試信號的強度,對比的對象是上一代的AC87。地區選擇CHINA時信號略有增強,選擇US后,2.4G增幅明顯,但是5G還是老樣子。

    利用SPEEDTEST測試網絡速度

    電信百兆寬帶,上行真是慘絕人寰啊

    上傳基本上可以無視,只要對比下載速度就可以了。地區選擇CHINA時E、F兩個點是盲區,尤其5G信號在F點無法連接

    地區選擇US時2.4G信號明顯有改善,但是5G信號沒有多大起色,不過F點可以連接了

    準備上AiMesh改善信號

    多個產品支持免費的AiMesh,不知道效果如何,畢竟前面的Mesh的價格都不低

    AiMesh主機是ROG GT-AC5300

    AC86U需要按Reset鍵進行重置

    成功找到AC86U,將其設置為AiMesh的節點

    設置成功以后,在AiMesh Node處顯示數為1

    AiMesh的最大優勢是副路由器仍舊可以更新固件,如果設置為AP以后就只能看到主路由器了

    AiMesh不僅支持無線擴展,而且支持有線擴展,這點要點個贊

    節點路由器設置在紅色圓圈處

    D、E、F三個點的信號明顯有增強

    結果有喜有憂,5G大幅增強,幾乎跑滿,但是2.4G顯得非常無奈

    人肉漫游切換器,前前后后來回走動,丟包是必然的,看來無縫漫游還需努力

    準備通過有線擴展,但是主副路由器之間并非直連(加了個交換機),從手機端發現AC86U下線了

    看來AiMesh現在只能算是個甜品吧,最后還是先設置成AP模式,下面AP模式跑的2.4G信號

    AP模式下跑的5G信號

    室溫11.0℃、濕度50%

    直接手持溫槍測量,準確度不是很高,只作參考

    正面溫度

    背面溫度

    總結

    1、上市已經一段時間了,價格略有松動,1.8G雙核、750+2166Mbps的無線規格,配置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

    2、外形延續AC68U的經典立式造型,所占桌空間比較的小,加上紅黑的色調、棱角的點綴,更加的討人喜歡;

    3、可以選擇地區,WIFI信號覆蓋有所增強;

    4、免費Mesh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擴展性,但是很明顯固件還是需要完善,現階段我還是選擇AP進行擴展;

    5、既然有了多臺組成無線網格網絡的功能,希望在APP中加入測試工具,優化整體的網絡。

    AiMesh WiFi系統是華碩在2018年路由器市場上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彈,華碩針對大戶型無線覆蓋給出了AiMesh這樣一個解決方案。相比目前大熱的Mesh WiFi系統,AiMesh可以更加靈活的選取設備組網,隨意搭配甚至還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現有的華碩路由器,不需要成套購買。相比傳統的擴展器模式,AiMesh WiFi系統在組網的便利性,可靠性,漫游體驗上都有著巨大的優勢。AiMesh WiFi系統目前支持有線回程和無線回程兩種方式,這次我們先為大家帶來有線回程性能測試

    ▲集體照

    ▲華碩官方AiMesh系統和普通mesh系統對比介紹

    設置

    華碩固件設置的其他部分不說了,華碩路由的玩家都知道,主要說一下AiMesh設置部分(先將主副路由通電)

    ▲首先在主路由(一般將性能參數高的路由器作為主路由)的系統管理—操作模式中設置主路由器的工作模式,在這里的中繼模式和橋接模式不能使用AiMesh

    ▲接著在網絡地圖—AiMesh Node中點擊搜尋,這里有個注意事項,副路由必須是原廠默認值,不然會搜索不到副路由

    ▲搜索后在右側AiMesh位置會彈出副路由

    ▲點擊副路由,應用設置,等待進度條走完

    ▲進度條走完以后看到上圖畫面就成功了

    ▲此時副路由和主路由通過無線方式互聯,也就是無線回程模式

    ▲如果想改成有線回程,首先將副路由的WAN口連接到主路由的LAN口(主路由設置為AP模式時,只要副路由和主路由在同一個LAN下即可)。點開副路由,在Connetion Priority中將自動改為以太網模式

    ▲一段時間后就能看到連接模式變成了有線,如圖中所示,這時候代表有線回程設置成功

    測試

    吞吐量測試

    測試平臺

    硬件部分:

    PC1 千兆網卡:Macbook Pro 15.4寸2015款,Apple Thunderbolt 2 轉千兆網絡適配器

    PC2 無線網卡:Asus PCE-AC88

    PC3 無線網卡:Asus PCE-AC88

    軟件:

    Windows 10 Pro安裝所有必選補丁,關系系統防火墻

    Endpoint 9.50

    IxChariot 6.70

    本次測試使用了如下測試腳本:

    High_Performance_Throughput.scr。此腳本用于測試最大傳輸帶寬。

    先來了解下路由測試結果幾個相關名詞:

    Throughput,即路由吞吐量,表示路由每秒能處理的數據量。此數據越高越好。  

    測試環境:

    測試選擇在家中,模擬大家日常使用的真實情況。

    說明:

    路由器開啟WPA2加密

    ▲測試環境說明,紅色五角星為主路由安放的位置,紫色五角星為副路由安放位置,直線距離為5米左右,主路由和副路由之間隔了兩堵墻

    各房間大致面積說明

    A:11平方米

    B:15平方米

    C:15平方米

    D:40平方米

    E:12平方米

    F:5平方米(廁所區域,四周都是承重墻)

    G:7.5平方米

    GT5300 to GT5300有線回程測試

    ▲此刻的GT5300副路由是以太網方式連接

    ▲主GT5300 LAN to 副GT5300 LAN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GT5300 LAN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GT5300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GT5300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上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上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下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下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上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上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下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下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1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1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1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1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2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2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2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GT5300 5G2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1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1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1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1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2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2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2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GT5300 5G2雙向十線程

    ▲數據匯總

    RT-AC86U to RT-AC86U有線回程測試

    ▲此刻的RT-AC86U副路由是以太網方式連接

    ▲主RT-AC86U LAN to 副RT-AC86U LAN單向單線程

    ▲主RT-AC86U LAN to 副RT-AC86U LAN單向十線程

    ▲主RT-AC86U LAN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單線程

    ▲主RT-AC86U LAN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十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單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十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單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十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單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十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5G單向單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5G單向十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5G雙向單線程

    ▲主RT-AC86U 5G to 副RT-AC86U 5G雙向十線程

    ▲數據匯總

    GT5300 to RT-AC86U有線回程測試

    ▲此刻的RT-AC86U副路由是以太網方式連接

    ▲主GT5300 LAN to 副RT-AC86U LAN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RT-AC86U LAN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LAN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上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下行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LAN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5G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5G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5G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1 to 副RT-AC86U 5G雙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5G單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5G單向十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5G雙向單線程

    ▲主GT5300 5G2 to 副RT-AC86U 5G雙向十線程

    ▲數據匯總

    信號測試

    ▲測試環境為江蘇電信百兆寬帶,簽約下行500M,上行50M

    ▲Speedtest測試

    所有路由地區選擇美國,傳輸功率選擇100%

    ▲主GT5300,副GT5300,副RT-AC86U位置分布圖如上圖所示

    各房間大致面積說明

    A:11平方米

    B:15平方米

    C:15平方米

    D:40平方米

    E:12平方米

    F:5平方米(廁所區域,四周都是承重墻)

    G:7.5平方米

    有線回程測試

    測試工具為iphone7,測試軟件為Airport實用工具和Speedtest

    ▲1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2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3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4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5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6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7號位置處2.4G,5.2G和5.8G信號強度以及Speedtest測試

    ▲數據匯總

    漫游測試

    測試工具為小米5,測試軟件為WiFi魔盒

    ▲漫游路線為A-B-D-E來回

    ▲ping網關,漫游路線為A-B-D-E,可以發現切換時并未掉包

    ▲ping網關,漫游路線為E-D-B-A,可以發現切換時并未掉包

    總結

    華碩AiMesh WiFi系統在有線回程模式下,性能表現和漫游表現優異,配置簡單,運行穩定,全屋任何點可以輕松獲得500M甚至更高的外網和內網速度。測試中我們選取了兩臺GT-AC5300,兩臺RT-AC86U,一臺GT-AC5300和一臺RT-AC86U的三個方案供大家參考,在三個方案都能獲得極高性能的表現下,兩臺RT-AC86U無疑是最有性價比的組合,當然,極致的玩家選擇兩臺GT-AC5300,也會獲得極致的性能表現。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