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無關
目前,外媒TheReg拿到了SZ985的相關參數,并與之和傲騰的P4800X進行了對比,并通過表格形式呈現出來。可以看出,三星SZ985 SSD驅動器的隨機讀取IOPS比P4800X更高,在隨機寫入IOPS方面還有更大的優勢。
圖片為TheReg網站截圖
讀寫延遲方面,P4800X均約為10μs,三星的SZ985是12~20μs。三星表示,希望可將這款產品推向數據中心與需要采用實時“大數據”分析及高性能服務器緩存的企業系統。而在和Optane的競爭方面,如果三星能夠把握好價格定位,并提供可靠的產品供應,展現出良好的系統軟件支持,那么它可能會嚴重削弱Optane市場。
想看到更多這類內容?去APP商店搜IT之家,天天都有小歡喜。
起神舟這個品牌,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神船大法好,上船保平安”這句話。曾幾何時,神舟游戲本是極致性價比和堆料的代名詞,也是很多學生黨、玩家朋友人生中第一次選擇的品牌。
隨著國內筆記本市場“開卷”大環境的白熱化,神舟今年也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定位的全新一代戰神游戲本,神舟戰神 T8。它用上了性能更強悍的 HX 系列處理器,售價也變成了 7999 元起。那么這臺神舟戰神 T8 的表現還值得大家“上船”嗎?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神舟戰神 T8 機身整體采用了非常硬朗的設計風格,邊角直來直去,背部出風口面的線條也是棱角分明。A 面為深灰色噴砂工藝的金屬材質,印有一個紅色的 Logo,而并未采用前幾代上印在左上角的白色戰神 Logo 加英文小子的組合標志。
機身尺寸上,神舟戰神 T8 更偏向于傳統游戲本,359.5*263.8*27.5mm 的三圍和 2.48kg 的裸機重量,不算是非常便攜的類型。
掀開屏幕,神舟戰神 T8 采用了一個略微懸浮式的轉軸設計,屏幕為三面窄邊框設計,16:10 的比例,相對較寬的下巴中心位置印有白色的神舟 Logo。
屏幕頂部居中位置做了一個非常小的凸起,便與用戶單手開屏。底下則是一顆高清攝像頭。屏幕外層一圈磨砂中框四邊也都做有細長的橡膠墊條,防止屏幕與鍵帽接觸產生磨損劃痕。
規格上,神舟戰神 T8 搭載了一塊 16 英寸,2.5K 分辨率,240Hz 刷新率的 IPS 屏幕,支持 100% sRGB 色域和 500nits 亮度,參數均衡全面。
經過IT之家的實測,這款屏幕在 sRGB 色域上的色域容積和覆蓋均接近 100%,而 Adobe RGB 和 DCI P3 色域的表現一般,屬于中規中矩的高色域屏幕。
來到 C 面,神舟戰神 T8 搭載了標準的全尺寸鍵盤,自帶數字小鍵盤區,鍵盤支持 RGB 背光和自定義燈光調節,鍵帽則是白色非透字符,四周白邊提亮的設計,按鍵手感適中。
鍵盤右上角有一顆長條形的獨立電源鍵,按鍵中間也做了一條白色的電源狀態指示燈。
觸控板面積較大,位置偏左,表面采用和腕托區域相同的磨砂材質處理,觸摸手感光滑,按壓和觸控中規中矩。
D 面的設計比較樸實,上方一大片貫穿左右的進風口,能夠直接看到內部的風扇和熱管等散熱模組,下方左、右、前側做了大面積的斜切處理,斜切部分還做了左右對稱的揚聲器開孔。
接口方面,神舟戰神 T8 采用了三面包裹設計,機身左側有 2 個 USB-A 接口,一個為 USB3.2,一個為 USB2.0,還有一組麥克風和耳麥音頻接口。
機身背部從左到右依次是 USB3.2 Type-C 接口,HDMI 接口,MiniDP1.4 接口,矩形電源專屬接口。
機身右側則是 Micro SD 讀卡器和 RJ45 網線接口,從接口數量上看,只有一個 C 口還是有點少了,SD 讀卡器如果能夠換成標準大小也會更加實用。
配件方面,神舟戰神 T8 標配了一個黑色的 280W 輸出功率,矩形雙面插口的電源適配器。
神舟戰神 T8 這次采用的是 i7-14650HX 處理器,型號比較新,相比上代 i7-13650HX 在規格上的變動也不小。首先就是 P 核心頻率由 4.9GHz 提升到了 5.2GHz,性能上限更高;核心數上 P 核也增加到了 8 核,線程數提升到 24,L3 緩存也由 24MB 提升到了 30MB,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那么實際的性能表現變化明顯么?咱們接著往下看。首先上 CineBench R23 測試,i7-14650HX 的單核成績達到了 2019 分,多核成績達到了 24447 分。相比 i7-13650HX 的單核提升約 6.9%,多核提升約 14.5%,其中多線程理論性能的提升比較不錯。
顯卡方面,神舟戰神 T8 搭載了最為主流的 RTX 4060 8GB,直接看 3D Mark 的測試表現。在基于 DX12 游戲的 Time Spy Extreme 測試中,RTX 4060 獲得了 5049 分的顯卡分,表現中規中矩。
在基于 DX11 游戲的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中,RTX 4060 獲得了 12649 分的顯卡分數,CPU 分數則是 35666 分,屬于正常發揮。
顯卡光追性能上,我們也通過 Port Royal 項目進行了測試,RTX 4060 的最終成績為 5888 分,屬于比較常規的水平。
當然,Time Spy 的顯卡壓力測試自然也跑不掉,RTX 4060 顯卡的最終成績為 99.4%,順利通過了測試,GPU 性能釋放的穩定性表現不錯。
在日常辦公和生產力表現上,我們選取了 CrossMark,PC Mark 10 和 Vray BenchMark 這三個專業工具進行實測。CrossMark 注重處理器方面的表現,處理器核心數量、內存容量及單雙通道、顯示屏分辨率等都會影響到評分。由于是針對常見應用,所以并非處理器和顯卡性能越強,得分漲幅越高,主流平臺的差距也不會很大。對筆記本產品而言,這項測試的綜合分數達到 2000 分是比較難的。神舟戰神 T8 的綜合得分來到了 2073 分,日常應用的體驗有所保障。
在 PC Mark 10 的現代辦公基準測試中,神舟戰神 T8 游戲本的總分達到 7604 分,其中生產力子項分數略低,只有 7000+,其余兩項分數都破萬,應付主流的基礎辦公應用綽綽有余。
接下來是 V-Ray Benchmark 基準測試,在 CPU 項目中 i7-14650HX 的得分達到了 24125 分,這個成績還是有點激進的。
在 V-Ray for CUDA 的測試中,RTX 4060 的分數為 1751 分;在 V-Ray for RTX 的測試中,RTX 4060 的分數為 2701 分,這兩項分數保證了神舟戰神 T8 能夠提供一定的專業模型渲染能力。
聊完了核心硬件的性能,再看看神舟戰神 T8 存儲、散熱和續航方面的表現如何。在這之前,我們先通過拆機來看看它的內部構造吧。
神舟戰神 T8 的拆機并不難,卸下 D 殼表面的所有螺絲,沿邊緣小心摳開所有卡扣即可取下。不出意外,內部延續了神舟以往大大咧咧的設計風格,散熱部分較為密集的熱管覆蓋核心組件,六熱管雙風扇的散熱堆料比較豪華。
下半部分左側配有支持 Wi-Fi 6E 的 intel AX211 無線網卡和兩個 M.2 固態插槽,右側插槽上自帶一根 1TB 容量的三星 PM9A1 固態硬盤。
右側熱管下方是 2 個內存插槽,并且 2 條 16GB DDR5 5600MHz 的內存條已經插好了,存儲方面算是一步到位了。
內存插槽下面還有個形狀不規則的多電芯電池,容量為 73Wh,放在游戲本感覺稍微偏小了一點。
通過 AIDA64 的內存測試可以看到,內存讀寫分數基本都能達到了 8 萬MB/s左右,內存延遲為 87.7ns,L3 緩存為 17.3ns,整體表現不錯,到手沒必要更換。
硬盤前面我們提到了是來自三星的 PM9A1 旗艦固態,不過在 CrystalDiskMark 中的跑分測試中,第一欄讀寫速度稍微表現還是有點保守,讀取速度沒上 7000MB/s,寫入也剛剛夠到 5000MB/s左右。
續航方面,在控制中心里將顯卡改為 MSHybrid(即集顯模式),在關閉鍵盤燈效,50% 屏幕兩度下,通過 PC Mark 10 的現代辦公基準續航項目測得理論續航成績為 7 小時 19 分,表現比較一般。希望神舟之后能夠更加合理的利用好機器內部空間,優化內部堆疊,將電池容量提上去,畢竟現在一些輕薄本都已經用上了 84Wh 的大電池了。
散熱方面,前面我們提到戰神 T8 采用了雙風扇 6 熱管的配置,而且部分 CPU 性能測試中的表現比較激進,所以在 CPU 的烤機環節中,表現也不出意料的維持了激進風格,烤機剛開始 CPU 功耗一度飆升至 160W,溫度直接來到了 98 度,隨著時間的增加,CPU 功耗逐漸下降并穩定在 105W,但是 CPU 溫度卻保持在 97-98 度的高位,CPU 的 P 核頻率并不算高,只有 3.5-3.6GHz,散熱上還有優化空間。
GPU 單烤表現上,20 分鐘烤機測試全程跑滿 140W 功耗沒有問題,GPU 溫度為 80.1 度,顯存溫度為 72 度,也屬于正常水平。熱點溫度就比較高了,有 94.8 度,而 GPU 頻率則穩定在 2235MHz。
最后是雙烤測試,經過 30 分鐘的加碼雙烤后,神舟戰神 T8 的表現有點出乎意料,它選擇了一種最“莽”的方式,即功耗直接拉滿。CPU 功耗維持在 76W 的高位,同時 GPU 功耗也給到了 100W,總性能釋放功耗來到了 175W,非常激進。代價就是 CPU 溫度一直保持在 95 度的高位,GPU 溫度和顯存溫度雙雙來到 88 度,熱點溫度直接突破了 100 度。此時 CPU 的 P 核頻率為 2.7GHz-3.0GHz,GPU 頻率為 1860MHz。
如此激進的功耗策略下,神舟戰神 T8 的溫度和噪音表現都不是很理想,鍵盤面最高溫達到了 47 度附近。其實神舟在雙烤時可以適當降低一些 CPU 的功耗,確保顯卡功耗能夠保持在 105W 以上,這樣在整體溫度和性能上能夠更好平衡。
游戲本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游戲表現的,神舟戰神 T8 在系統中內置了一個控制中心,可以查看主要硬件的工作狀態,進行快捷鍵啟用 / 屏蔽設置,調節性能模式和開關獨顯直連等功能。在理論性能和游戲測試環節,我們均以性能模式 + 獨顯直連模式測試。
游戲測試部分照例選擇 6 款主流游戲實測,包括 2 款在線競技游戲,2 款光柵游戲和 2 款光追游戲。神舟戰神 T8 的屏幕分辨率為 2.5K,所以游戲環節大家可以重點看下 2K 分辨率下的表現。
第一款是在線競技游戲的代表《CS2》,在 1200P 分辨率 + 高畫質預設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281 幀,1% low 幀為 84 幀,平均延遲為 9ms。
隨后切換至 2K 分辨率,其它選項不變,此時游戲平均幀數也有 196 幀,1% Low 幀為 95,平均延遲增加到 12ms。RTX 4060 高幀暢玩這個游戲沒啥問題。
第二個游戲是壓力在線多人大戰場射擊游戲《戰地 5》,這個游戲既吃顯卡又吃 CPU,對筆記本的性能壓力還是比較大的。進入游戲后我們一 DX12 模式運行,不開啟光追和 DLSS,畫質選擇最高,在 1200P 分辨率下游戲平均幀數為 138 幀,1% Low 幀為 76 幀;而 2K 分辨率下平均幀數為 117 幀,1% Low 幀為 53 幀。雖然平均幀數都能跑到接近 120 幀或以上,游戲體驗還是能夠保障的,但 2K 分辨率下 1% Low 幀不到 60 幀,還是會讓人捏一把汗。
接著是兩款光柵游戲,在經典動作冒險游戲《古墓麗影:暗影》中,我們首先以 2K 最高畫質,不開啟光追和 DLSS 的原生畫質下運行游戲自帶基準測試,此時游戲平均幀數為 85 幀。
第二次我們打開 DLSS 選項,并調整到質量檔,再次運行基準測試,游戲平均幀數可以到 112 幀,RTX 4060 玩起來還是沒有壓力的。
第四款游戲是同為經典動作冒險游戲的《荒野大鏢客:救贖 2》,進入游戲后選擇 2K 最高畫質(注重質量),不開啟 DLSS 選項,運行游戲自帶基準測試,最終平均幀數為 58 幀。
為了能夠讓幀數穩定在 2K / 60 幀以上,我們嘗試將畫質調整為均衡畫質,同樣不開啟 DLSS 選項,此時游戲平均幀數可以達到 69 幀,游戲體驗就比較不錯了。
然后還有兩款光追游戲,在《極限競速:地平線 5》中,進入游戲后選擇 2K 極端畫質,不開啟 DLSS 選項,以原生畫面運行自帶基準測試,游戲平均幀率為 70 幀。
隨后我們開啟 DLSS 選項至質量檔,再次運行基準測試,此時游戲的平均幀率提升到 80 幀,并且在開啟 DLSS 后,NVIDIA Reflex 功能也自動開啟,前后的游戲平均延遲直接減少了一半。大家實際進行游戲時可以采用極高畫質 + DLSS 平衡檔的設置方案,以實現 100 幀左右的電競幀數。
最后是壓力最大的《賽博朋克:2077》,進入游戲后分辨率調到 2K,第一遍不開啟光追,直接選擇超級畫質,DLSS 選項設置為 DLSS 質量 + DLSS 3,運行游戲自帶基準測試,此時游戲平均幀數可以達到 73 幀。
第二次我們將畫質調整為超級光追畫質,DLSS 選項調整為 DLSS 平衡 + DLSS 3,此時游戲的平均幀數剛好來到 60 幀。可以說只要 DLSS 選項設置合理,開不開光追都可以在最高畫質下穩定 2K / 60 幀的游戲體驗。
總體來看,神舟戰神 T8 游戲本并不是一臺外觀和設計非常出彩的產品,而是盡量做到中庸和不出錯。反而是配置方面,神舟戰神 T8 在很多地方都給得比較良心,比如出廠插滿兩條雙通道 32GB 內存,固態用三星 PM9A1,網卡用英特爾 AX211 等等,這些對于預算有限的消費群體來說非常重要,一步到位的誠意更能刺激他們的購買欲,尤其是小白用戶。
另一方面,玩家全體最看重的核心配置和性能,神舟戰神 T8 一點也不含糊,HX 處理器 + 滿血 RTX 40 顯卡,性能釋放和功耗調度都非常激進,甚至不惜犧牲溫度和噪音上的體驗,所以游戲體驗上,神舟戰神 T8 不會令玩家失望。當然,未來還是希望神舟能夠優化好機器的內部空間利用,把電池做大,把續航做好,把機身做得更輕薄,讓產品體驗上更加全能均衡。
SD領域的“華山論劍”有了新的參與者,三星 Z-SSD推出M.2接口的型號。
Z-SSD是三星為對抗Intel Optane(傲騰)存儲而研發的最高級企業產品,同樣主打超高的讀寫和低延遲特性,2018年1月份已經公布了PCIe接口、擴展卡形式的SZ985。
據Anandtech報道,三星Open Compute Project (OCP) 峰會上,三星在站臺秀出了M.2接口的SZ985固態盤。
有趣的是,外界紛紛猜測三星會像Intel那樣堆出從主控到閃存一系列的黑科技,然而,經過仔細辨認,主控居然還是Phoenix 8通道產品,和PM981一樣,很可能還會用在未來960 Pro/EVO的繼任者上。
性能方面依然是無可挑剔的,支持NVMe協議,走PCIe x4通道,容量240G和480G,連續讀寫最大速度分別是3200MB/s和2800MB/s,
可靠性方面,硬盤每天寫入(DWPD)是30,以240GB為例,意味著,在質保期內(一般5年),每天的寫入量可以達到240GB的30倍(30次全盤),也就是7200GB……實在是恐怖到發指。
此前的擴展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