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卡就是我們所說的內存卡,它是用于存儲較小的文件和數據的。存儲卡通常用來擴展電子產品的容量,比如手機、相機等便攜式電子產品。當存儲卡安裝在手機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訪問它內部包含的各個目錄和文件,那么sd的根目錄和相關文件是如何存放的呢?
根目錄的概念
根目錄指邏輯驅動器的最上一級目錄,它是相對于子目錄來說的。比如電腦一般要分C盤,D盤等,我們點擊C盤,進入的第一層就是它的根目錄。根目錄中有軟件所有組件的分類文件夾,一般也是運行文件存在的地方,在根目錄中一般都是有這幾個類型的文件,首先就是各種文件夾,比如date等。還有各種系統設置文件,比如以.ini結尾的文件,然后就是系統的運行文件,一般以.exe結尾,這三類文件就構成了軟件的根目錄。對于 sd 卡來說,它自己的根目錄就是 sd 最初的存儲位置,即你只要使用文件管理器進入 sd 卡的文件管理界面,那里就是 sd 卡本身的根目錄位置,但是對于程序來說,它的根目錄則就復雜得多,但大部分程序的根目錄就是包含主程序的文件夾,每一個軟件都有一個可執行的主程序文件,那個可執行的主程序文件所在的文件夾就是該程序的根目錄。
Sd 卡根目錄的位置
存儲卡剛買來的時候內部空間是非常空的,沒有任何數據和文件存儲在里面,但是當我們將存儲卡安裝到手機上的時候,只要用到存儲卡就會產生很多的文件夾和各種數據以及信息。查看根目錄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使用計算機上的文件管理器進行查看,只要你進入文件管理器中的 sd 卡內容中,就會看到 sd 卡的相關文件,這里也就是 sd 卡自身的根目錄,如果你要看某個程序的根目錄,那么就點擊那個程序安裝的文件夾,進入之后點擊文件夾里面的文件夾,只要你找到主程序所在的地方,那么那個文件夾就是該程序的根目錄了。
Sd 卡根目錄的應用
我們在使用手機的過程通常都會使用或者聽說過刷機。刷機的過程中, sd 卡本身的根目錄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因為在刷機的時候需要一個系統的刷機包,這個刷機包實際上就相當于我們給電腦重裝系統的時候的系統壓縮鏡像文件。為了保證刷機成功,我們一般都是將刷機包直接放在 sd 卡的根目錄上,這樣既不會占手機自身的存儲空間,也不會導致刷機失敗,同時你刷完機之后文件還會保留,等給別的手機刷機的時候不需要重新下載。
Sd 卡作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存儲設備給手機的存儲擴展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和便利,但是目前至少有三成手機不支持存儲卡擴展,如 iPhone 和三星的 S6 等。
儲卡?小編你是準備尬聊嗎,這有啥好說的啊!
too young too simple!
要知道市面上存儲卡種類和標識簡直是可以用令人發指來形容,各種轉換卡套也讓人眼花繚亂,這種小編曾經覺得不值一提的問題,最近也接到了無數的咨詢,看樣子是時候展示我真實的實力了。
這一期就來跨界說說存儲卡的二三事吧。
蒙圈第一發,當我們打開電商搜索框輸入:存儲卡。那一瞬間,馬上讓你懷疑人生:SDSC、SDXC、SDHC都是什么鬼?卡上的標識class10、1000x、100倍速又是什么神馬?別說選了,這都是what臣妾搞不清楚啊?!這為什么是一個攝影人需要了解的!為什么要難為我?
畢竟存儲卡決定了拍攝過程的用戶體驗(沒試過的人不了解),還是有必要弄弄清楚的。
裝13時刻到,存儲卡的國際標準你必須先懂(是不是瞬間覺得小編特別的淵博)。話說,1999年松下、東芝、閃迪,三個公司攢一塊搞事情,成立了一個SD協會(非盈利組織),制定了一個SD(Secure Digital Card即安全的數字卡的意思)標準,正式從 MMC 標準 ( MultiMediaCards 的縮寫 ) 手中接管了存儲界的游戲規則。
這個貢獻,小編覺得有點像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意思。
在這個標準中存儲卡被分為class 2、4、6、10四個檔,class代表最低寫入或讀取速度。舉個例子:class2就是最低讀取寫入速度為2M/秒,class4代表最低讀取寫入速度為4M/秒,以此類推,class6代表6M/秒,class10就代表10M/秒,(事實證明小編小學數學過關了)。
到今天,class10這個標識,幾乎成為了存儲卡的必有標識。如下圖:
而隨著技術的進步, 10M/秒傳輸或讀取速度的存儲卡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所以在2010年那就出現了一個更高速的標準,那就是 UHS(Ultra High-Speed 超高速) 速度標準。
上圖原諒色箭頭所指的位置就是 UHS-I (Ultra High-Speed Phase-I,超高速第一代 )速度的意思,而UHS-I速度也分等級,如下圖
藍箭頭指的這個3其實是U3的意思,就是UHS-I等級3的意思。那么這張存儲卡就是一張UHS-1的速度等級為3的卡,意思就是讀寫速度不低于30M/秒。
但是是不是大部分人買卡的時候總是更為關注另外的位置,比如下圖中藍色圈里的標識?
這個標識代表了這張卡的最高讀取速度(往往可望不可極),比如上圖中的卡最高讀取速度為90M/秒。你是不是要說那不就應該是我們選卡的第一參考要素嗎?這里有一點必須說,作為攝影人存儲卡的寫入往往更為重要。當然你是買卡就是為放在音響里聽歌、放在游戲機打游戲用,那確實讀取速度更重要些。
然而提升一張存儲卡寫入速度的成本是要遠遠大于提升它的讀取速度的成本。所以如果你買了一張價格較低,左上角標識為65M/秒的卡作為運動攝影時的存儲卡,你會發現高速一點也不高速,根本連拍不了幾張,因為這里的65M/秒其實是讀取速度,而它的寫入速度有可能只有15M/秒。
所以在挑相機用的存儲卡的時候,不要總盯著左上角的速度標識,而要看是UHS-幾,速度等級又是多少才更重要。
如果你只看商品名稱寫的是否是高速卡,就更容易被忽悠了。因為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連超高速卡都很尋常,高速卡其實已經是最不高速的了。舉個大家都好理解的例子:星巴克已經沒有小杯了,再小的杯也叫中杯(真的不是黑)。
那么SDSC、SDXC、SDHC這些標識又是什么意思呢?這些其實是容量標識,SDSC一般都是比較老的卡,被稱為標準容量,最大容量為2G。SDHC被稱為高容量,最大容量為32G。SDXC被稱為擴展量,最大容量為2T。
那么你在想如果我只買32G的內存卡是不是SDHC與SDXC就一樣了呢?其實也不是,因為它們的文件系統不一樣,SDHC所支持的單個文件最大為4G而SDXC就支持單個文件大于4G,這一點在拍高清視頻時比較容易被用到,拍靜態照片方面就基本不會有什么區別了。
好了關于SD卡的標識我們講完了其實SD卡的標識也能應用到小卡就是我們常說的TF卡上。
為什么SD卡的標識能應用到TF卡上呢?看下圖你就知道了。
TF卡其實是早年間的稱呼了,實際上現在我們能買到的TF卡都是MicroSD卡,簡單來說就是SD卡的一種,所以標識等,都是通用的。
那么CF卡的標識又都是什么意思呢?
上圖中紅箭頭所指的標識在很多CF卡中很常見。1000x、800x就是某個事物1000倍、800倍的意思,那究竟是什么的倍數呢?答案就是光驅的標準速度。
what?光驅速度!是的,因為CF卡其實早在1994年為了配合PDA使用就被發明出來了,在當時光驅還是很常見的,所以就用它來作為標準規定CF卡的速度了。比如按照光驅速度是150KB/秒來計算,CF卡標識1000x就是約等于150KB/秒的1000倍,就是150M/秒,一次類推。
還有一個標識那就是我們都會見到的UDMA,如下圖
這個標識有UDMA 6,有UDMA 7,其實你可以簡單的把他看成USB的2.0和3.0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設備不支持UDMA 7那么你可能無法發揮出這張存儲卡的速度所以這時候就需要你多看相機說明書,知道自己的相機支持的UDMA等級了。
那么寫到這,存儲卡的標識就基本上介紹的差不多了,只剩最后一個情況那就是“轉換”。
為了方便各種情況下的使用,通常不同規格的卡之間會有一種轉換介質,叫做卡套,相機的內存卡能用到的卡套有以下兩種
分別是能把MicroSD卡(也叫TF卡)轉換成普通SD卡的卡套,一種是能把普通SD卡轉換成CF卡的卡套,那么使用這種轉換的卡套到底會不會對速度造成影響呢?首先先看第一種情況。
前文已經提到了MicroSD卡(也叫TF卡)是SD卡的一種,那么我們可以看到兩種卡背后的觸點幾乎是一樣的,所以SD的轉換卡套里,只有連接線并沒有芯片,也就是說大家可以看成是把小卡的接觸點放大了而已
所以使用SD卡的轉換卡套時理論上不會對傳輸速度造成任何影響,當然了實際中還要取決于你的卡套的質量,不過大多數都沒什么速度損失。那么SD轉CF的卡套又是什么情況呢?
我們知道CF卡和SD卡的觸點以及結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CF的轉換卡套里是有芯片的,也就是說使用CF卡套轉換之后一定會有一定的速度損失,但是具體損失多少這完全就是看你CF轉換卡套的轉換傳輸速度了,目前從我的實驗中來看,市面上的轉換卡套速度損失都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對寫入速度方面,所以SD卡套大家可以放心使用,CF卡套嘛。。。。。。除非特別需要不然慎用吧。
那么好了今天的存儲卡內容就講到這里了,大家有沒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其實對器材的了解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去選擇器材,不管是內存卡、還是相機、還是鏡頭,就像大石老師的鏡頭課,充滿了這種讓你覺得“原來如此”的感覺。
如果你對器材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要記得來圈子里免費學習哦~更有免費視頻觀看
天來說說如何自己動手修復電腦無法識別,讀取的U盤,SD卡也同樣可以修復,新手朋友可以借鑒學習學習,還望高手們勿噴!
想要修復肯定要用到修復工具,本文講到的工具就是:“DiskGenius磁盤分區軟件”(軟件可以網上搜索下載)
先將要修復的U盤插入電腦USB口,如下圖電腦能檢測到U盤插入,但可移動儲存設備里無法顯示出來。
如下圖電腦已顯示可移動磁盤,但無法打開,也無法格式化。
如下圖電腦已顯示可移動磁盤,屬性顯示為空。
下載”DiskGenius磁盤分區軟件”安裝到電腦并運行程序,紅色方框中可以看到軟件已識別到U盤,這說明芯片還沒損壞,應該可以修復,容量顯示125GB,(一看又是個山寨擴容盤),鼠標點擊一下識別到的設備。
在紅色圓框中鼠標點擊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建立新分區”。(這里有幾張彈出菜單不好截屏,所以用手機照的圖片,不太清晰希望大家見諒!)
如下圖可以看到新的分區已建成,顯示未格式化,然后點擊左上角紅框中的保存更改。
然后在新建的分區中點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點擊“格式化當前分區”
這里不需要更改任何選擇,直接確定繼續!
如圖點擊確定繼續,
這里可以看到已顯示成“可移動磁盤F”
到此U盤就已經修復完成,退出軟件打開磁盤管理器看看,電腦已經可以識別到而且可以讀取了,已用空間64K,可用空間124GB(呵呵,山寨擴容盤)
此種方法同樣可以修復手機SD卡,電腦硬盤等,新手朋友可以借鑒學習學習,還望高手們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