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極果玩家 invoker 原創(chuàng)
前言
大家都知道,電腦這個東西,不管筆記本還是臺式機。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就會出現(xiàn)開機慢,卡頓等現(xiàn)象,尤其是配置較低的老電腦。碰上這種事情,土豪們一般會大手一揮,再來一臺!不過作為精打細算的我,如何花最少的錢,動最簡單的手!讓俺的愛機滿血復活呢?
解決方法
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將機械硬盤淘汰,加裝一塊固態(tài)硬盤。簡單、便宜、見效快!心里預算:600元左右,硬盤大小240G。因為很久沒有購買過固態(tài)硬盤了,面對市面上N多品牌不知如何選擇,很多人推薦三星,但我一直對這個牌子就沒什么好感,所以我在挑選的時候更多的傾向了品牌的歸屬感上,選擇了東芝Q200系列240G ,或許是我家第一臺老電視就是這個牌子的緣故吧。
外觀
拿到硬盤后先來簡單看下外觀,在包裝上并沒有太大亮點,主要一些參數(shù),讓我們對硬盤有個初步的了解。
打開盒子就能看到產(chǎn)品了,附送了一個卡托,然后是幾頁說明書,并沒有硬盤線!如果是臺式機安裝的話就要單獨購買了。
硬盤細節(jié)展示
硬盤更換
下來進入正題,先看下我手里這臺筆記本,用了4年多的聯(lián)想Y400。從學生時代的游戲利器,到現(xiàn)在的上班辦公這臺筆記本一直是我的主力生產(chǎn)工具。
OK開始動手環(huán)節(jié),如何更換筆記本硬盤。其實非常簡單!先擰下背面所有的螺絲,打開筆記本后蓋直接就可以看到機械硬盤了。
因為一直作為主力生產(chǎn)工具使用,在之前我對這款筆記本也進行了兩次簡單的升級:增加內(nèi)存,增加了一塊msata的固態(tài)硬盤(68GB)基本上快暴盤了,所以這次才購買這款東芝的240G SSD。徹底擺脫機械硬盤的束縛,打算win7+win10雙系統(tǒng)齊飛。
更換硬盤無非就是一個擰螺絲的過程,非常簡單,即使女孩子也可以在家自己換。不同型號筆記本硬盤位置可能不太一樣,不過還是很好找到的。
然后就是把我們新買的這款東芝SSD原封不動的換進去就OK了,這里就要使用到這個黑色硬盤托,可以將盤面墊高,方便螺絲固定,不會在電腦里晃動。
OK大工告成,最后原封不動的裝回來就行了,熟練的話大概10分鐘搞定,如果第一次自己動手更換的話,只要有一把合適的螺絲刀相信也不會超過20分鐘。
作為一款新硬盤,使用前第一件事當然得來一次全盤的慢掃,全綠無紅點,掃描的速度也比較快(211MB/秒)耗時16分25秒,東芝的產(chǎn)品還是比較讓人放心的。
速度測試
電腦配置
聯(lián)想Y400
操作系統(tǒng):win7
CPU:I5-3230M @2.60GHz
內(nèi)存:8GB
顯卡:GT 650M
使用軟件HD Tune 5.6,測試結(jié)果:最大讀取速度:321.5 MB/s,最小讀取速度:207.1 MB/s平均速度:245.2 MB/s從讀取速度的曲線上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塊東芝240G固態(tài)硬盤的速度非常平穩(wěn),沒有大起大落的現(xiàn)象,說明這塊盤的穩(wěn)定性還是不錯的。
對比一下,很早之前加裝的一塊宇瞻MSATA的固態(tài)盤,不管是平均速度,還是最大,最小速度都完勝。
在寫入速度測試上,整塊固態(tài)硬盤表現(xiàn)的也非常穩(wěn)定,最大速度:259.1MB/s,最小速度:225.7MB/s,平均速度:234.0 MB/s
速度測試(第二次)
電腦配置
組裝臺式機
操作系統(tǒng):win10
CPU:I7-4790k @ 4.0GHz
內(nèi)存:8GB
顯卡:GTX970
第二次,筆者去了朋友家,是一臺配置較高的臺式電腦,使用軟件HD Tune 5.5(中文版)同樣采用了固態(tài)+機械硬盤的組合方式,固態(tài)硬盤是來自創(chuàng)見的340系列(128G)
對比之前老筆記本上的測試,先看下這塊固態(tài)硬盤在這臺PC上的表現(xiàn),相比于4年前的老本,讀取和寫入速度都有了全面提升。
下面是和創(chuàng)見的340系列(128G)和東芝Q200 EX(240G)對比速度,可以看出在速度上創(chuàng)見稍微領(lǐng)先了一點點,但在穩(wěn)定性上要比東芝差的很遠,但這塊固態(tài)就一定比東芝優(yōu)秀嗎?下來來看另外一款軟件的測試。
我們再來用CrystalDiskMark進行一下測試,可以看出東芝的最大持續(xù)讀取速率達到了541.2MB/s最大持續(xù)寫入速率497.4MB/s,其中在HD Tune中讀取表現(xiàn)不錯的創(chuàng)見,在寫入上立馬漏出漏出了馬腳,僅僅只有161,5MB/s,讓人有些驚訝。
最后十分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經(jīng)過幾番測試,東芝的這塊Q200 EX系列 SSD我還是非常滿意的,在實際使用中平穩(wěn)快速的讀取、寫入能保證文件拷貝或游戲載入的順利進行,同時也能增加硬盤的壽命。如果你也想為電腦進行一番升級,又不想投入過多的精力和財力,不如試試加裝一塊固態(tài)硬盤吧,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結(jié)果。
---------------END-------------
想要看到更多大神玩物心得?想要獲取更多高玩體驗?
快來關(guān)注頭條號“極果網(wǎng)”吧~
方消息透露,微軟正醞釀一場引人注目的革命,即將發(fā)布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代Windows版本,內(nèi)部代號“Hudson Valley”(哈德遜河谷)。
根據(jù)WC最新報道,預計“Hudson Valley”將于2024年下半年面世,早期代碼和平臺工作已在Windows Insider Canary頻道中進行測試。這一版本將在2024年4月發(fā)布RTM版,8月確定,并于9月或10月向Windows 11用戶推送大規(guī)模更新。
“Hudson Valley”注重于引入下一代人工智能體驗,將融入AI驅(qū)動的Windows Shell核心組件,并通過“高級副駕”Copilot AI助手進行強化,實現(xiàn)在后臺持續(xù)運行,提升搜索、應用快速啟動以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性能,實現(xiàn)更好的上下文理解。
新系統(tǒng)中AI將貫穿整個操作系統(tǒng),“編織和集成”在各方面。然而,值得關(guān)注的是,大多數(shù)體驗需要新的NPU硬件才能運行,對電腦硬件的需求也將大幅提高。這意味著一些功能,主要是人工智能相關(guān)的,將僅限于配備NPU的AI PC,而非所有電腦都能獲得完整的體驗,這可能對于一些老舊電腦而言并不友好。
根據(jù)IDC的最新預測,AI PC新機的裝配比例將在未來幾年內(nèi)迅速攀升,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81%,成為PC市場的主流。至于“Hudson Valley”是否最終以Windows 12來宣傳,目前尚未最終決定。
“Hudson Valley”的即將到來標志著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重大改變,相對于Windows 11,它將引發(fā)一場天翻地覆的變革。微軟對未來技術(shù)的投入和對用戶體驗的追求,也將在新一代Windows中得以充分展現(xiàn)。
(8460362)
文章開頭,小獅子先爆個料:
話說明年是《電腦報》創(chuàng)刊30周年,這兩天老編已經(jīng)開始督促小編們清點一下報社的硬件倉庫,準備把那些過去經(jīng)典的軟硬件產(chǎn)品搞一個主題陳列,也算是給大家一個情懷回憶的空間。
至于報社有什么珍貴的情懷硬件好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12月,就請大家期待我們明年的動作吧……
不過,在硬件發(fā)展史上,確實有很多獨具匠心的非主流整機產(chǎn)品,如今在市場上也成為難得一見的孤品,今天就讓我們也來點情懷之旅,看看這些前人智慧的結(jié)晶,看看外媒評出的“最不可復制的經(jīng)典電腦”吧。
施樂之星8010:讓蘋果站在肩頭上的巨人
經(jīng)典電腦名單上,第一臺是施樂之星8010。它傷害了最堅定的蘋果粉絲:我們今天使用的圖形用戶界面(GUI)不是蘋果,也不是微軟發(fā)明的,而是施樂。
1981年,也就是在IBM推出第一臺PC電腦IBM5150的同一年——此時的IBM5150還在用比爾·蓋茨和微軟的DOS字符系統(tǒng)。
而施樂公司的人在這年推出了他們的Star 8010,這是施樂的第一臺個人電腦,不僅有圖形界面,而且有網(wǎng)絡(luò)連接和支持Smalltalk面向編程的操作系統(tǒng),還有發(fā)送電子郵件的能力——這在PC機問世時實際上只有PDP等小型、中型電腦才有的功能。因此,它甚至優(yōu)于蘋果公司幾年后發(fā)布Lisa和Mac電腦。
當然這臺電腦如今更嚇人的是價格,和幾百美元的蘋果2、IBMPC相比,在1981年這臺施樂之星8010價格高達17000美元,相當于當時一個全職工人或職員一年的純收入!而今天計算通貨膨脹后,相當于這臺電腦售價50000美元!因此這是歷史上最昂貴的個人電腦之一。充滿科幻感的界面以及面向?qū)I(yè)編程人員的“極客”屬性,加上飛上天的價格,這使它成為獨特的、極其罕見的電腦。
那么,這臺施樂之星8010配置如何呢?代號“蒲公英”的它也是AMD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產(chǎn)品,因為它采用了AMD Am2900微處理器,有384 KB內(nèi)存(可擴展到1.5 MB),一個10 MB、29 MB或40 MB的8英寸硬盤,一個8英寸軟驅(qū),一個鼠標和一個以太網(wǎng)網(wǎng)卡。
這臺機器的性能在當時的Dhrystone基準測試中約為850分,與價格高出5倍的VAX-11/750小型機的性能相當。17英寸CRT顯示器是黑白的,但分辨率達到了驚人的1024×809像素,也就是后來的VGA標準,并有38.7Hz刷新率,在當時十分驚艷。
配這臺顯示器目的是能夠以真實尺寸(因為這臺機器的圖形操作系統(tǒng)是第一個實現(xiàn)商品化的“所見即所得”的系統(tǒng))并排顯示兩張8.5×11英寸的雜志頁面。
Mindset電腦:第一個x86圖形工作站
1984年推出了Mindset,一臺我們可以稱之為歷史上第一臺基于X86硬件的工作站的計算機。它主要是為了給專業(yè)人士進行圖形相關(guān)工作而設(shè)計的,畢竟在DOS上進行圖形工作在當時非常艱難。
Mindset是Radio Shack的Tandy 2000的改進版,采用了英特爾80186的CPU,是的,沒有錯,IBM的PC和各種兼容PC,沒有任何一個采用186 CPU。
這臺機器采用英特爾186 CPU,主頻6MHz,內(nèi)存128KB可以擴展到384KB,支持320x200, 640x400兩種分辨率。
與當時的其他IBM PC兼容機不同,它有定制的圖形硬件,支持16種同步顏色(從512種調(diào)色板中選擇),還有硬件加速的繪圖能力,包括一個閃爍器,使其刷新率是標準PC中CGA顯卡的50倍。
同年帶EGA顯卡的IBM AT PC只有64色調(diào)色板,并能把16種顏色放在屏幕上。
該機器在基于MS-DOS的微軟Windows 1.0之前準備就緒,比爾·蓋茨親自參與了該項目,以協(xié)助Mindset在不損失性能的情況下模擬IBM的字符圖形。
這臺電腦基本版的價格為1798美元(相當于2020年的4479美元)。這臺電腦雖然硬件配置逆天,但由于沒有用上初代Windows,只是用的比爾·蓋茨協(xié)力的改進版DOS2.11系統(tǒng),而且系統(tǒng)居然和老的APPLE II一樣燒制在ROM里,導致軟件兼容性堪憂,所以從未暢銷,大約一年后就從市場上消失了。不過現(xiàn)在這臺電腦仍然被紐約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永久收藏。
蘋果Macintosh PowerBook 100:真正的筆記本電腦之父
港臺喜歡稱為筆記本電腦為“手提電腦”,并非不貼切,而是因為在這臺電腦之前的所謂“便攜式電腦”,真的是“手提”,只是一個稍微小一點的機箱裝的電腦而已!龐大的(比如今ITX機箱還大!)機體加上小得可憐的屏幕,笨重得只能像提箱子一樣攜帶。
1981年第一臺便攜計算機奧斯本1型,從此港臺地區(qū)稱呼便攜計算機為“手提電腦”。
后來雖然東芝、康柏等廠商都推出了更便攜化的膝上計算機、折疊計算機,但其體積仍然是非常龐大的。
所以1991年的蘋果Macintosh PowerBook在現(xiàn)在的我們看來是一個普通的硬件,但它是第一臺定義消費級筆記本電腦應該是什么樣的計算機。
讓人吃驚的是,這臺筆記本電腦不能完全歸功于喬布斯的天才構(gòu)想,因為它是由SONY和蘋果公司合作設(shè)計的。
PowerBook 100是一個設(shè)計奇跡,使市場忘記了那些可怕的老式手提箱電腦。它是如此具有革命性,以至于從那時起所有的筆記本電腦都模仿這臺電腦的設(shè)計。
它的CPU是16MHz的摩托羅拉68000(和世嘉MegaDrive游戲機樣!),2MB的內(nèi)存,有一個20MB的硬盤。屏幕的大小為9英寸,分辨率為640×400像素,但并不支持彩色,但配置了蘋果的早期圖形系統(tǒng),還有一個軌跡球(后面的筆記本根據(jù)技術(shù)進步使用觸控板代替了它)。
SEGA TeraDrive / Amstrad MegaPC:游戲PC的先聲
在90年代初,雖然有PC玩游戲的玩家群產(chǎn)生,但硬件方面確實也沒有那么多準備,游戲品質(zhì)和主機相比確實相差甚遠。
而世嘉公司在90年代初憑借其16位Mega Drive和Genesis游戲機在美國市場取得了驚人的成功,靈機一動,1991年決定將自己的游戲機與PC合體。結(jié)果是Tera Drive誕生了。
這臺機器最奇葩的是它不是通過移植兼容實現(xiàn)PC玩主機游戲,而是直接硬件層面上縫合:它有一個286 CPU,用于PC模式,內(nèi)存為512K板載+1MB內(nèi)存條,顯卡顯存256KB,還有128KB的固件。然后有一顆摩托羅拉68000 CPU和一顆Z80 CPU,用來切換為“游戲機模式”,原生復制世嘉的游戲主機玩世嘉的游戲,再配上PC的鍵鼠和世嘉自己的游戲手柄和搖桿,加上1~2個軟驅(qū)和可選的30MB硬盤,可以說這是一臺PC+游戲主機的縫合怪。
隨后又推出其美版Mega PC。
當然,此時486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市場上,這臺游戲電腦的價格至少也能買到不錯的386電腦,而本身Tera Drive的PC配置又是286,而有游戲主機的玩家也不會買這臺600美元硬件落后的PC,導致盡管這個概念很有趣,但市場上還是失敗了,后續(xù)基于Cyrix Cx486SLC CPU的版本甚至沒有生產(chǎn)。
不過通過已購玩家的反應,各大企業(yè)還是發(fā)現(xiàn)了PC游戲的商機,隨后PC游戲和PC游戲硬件的發(fā)展就開始如火如荼起來,可以說這臺電腦就是后來游戲PC的先聲。
往期內(nèi)容推薦
你了解鼠標的光學傳感器嗎?
NVIDIA的“FSR”也來了!
6系甜品卡大戰(zhàn)《COD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