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基于RAW格式的前提下進行講解,都是個人拍攝經驗,干貨較多,篇幅較長。
快門決定了曝光時間,拍攝高速運動物體的時候需要使用非常高的快門速度,比如高速行駛的汽車、奔跑的運動員、濺起的水花、下落的水滴等等。
但是在弱光條件下,則需要長曝光才能捕捉到一下畫面,比如拍光繪、拍星軌等等,日常拍攝運動物體需要把快門速度設置成快于被攝主體的運動速度,否則就會拍糊。
常用的快門速度詳見之前的文章《如何拍攝一張清晰的照片,影響清晰度的因素有哪些?》
光圈決定著進光量,也影響著畫面的景深。大光圈鏡頭在光線不充足的情況下,給快門和ISO更多的組合,在弱光條件下能夠盡可能捕捉到更清晰的畫面,因此在拍攝星空和夜景人像的時候會更具優勢。
另外一方面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虛化,很多拍人像糖水片或學攝影初期的新手會非常喜愛,我當年也是一樣,學攝影的初期都是做減法,大光圈鏡頭能夠拍出很夢幻很柔美的虛化背景,凸顯主體,會覺得很漂亮。
在拍攝風光主題時,又會較多的使用到小光圈,制造大景區,讓畫面整體銳利,還有一些人像或夜景拍攝,會故意拍到太陽或燈源的星芒效果,同樣是要把光圈開到很小,建議是減小到F16,配合廣角鏡頭的使用,星芒效果會更明顯。
感光度決定了相機感光元件對光的敏感程度,最直接影響就是成像畫面的精細程度。ISO越高,畫面越亮,畫質越粗糙。
但在日常使用中并不是ISO設置得越低越好,現在數碼科技日新月異,成像質量也有質的飛躍,ISO在1000范圍內我都是能夠接受的,不用把ISO設置得過低,這樣能夠讓快門和光圈能有盡可能多的組合,滿足更多的拍攝需求。
相機的測光模式通常有四種,我這里主要說我最常用到的評價測光和點測光,評價測光通常能夠應付絕大多數的拍攝場景,而點測光是在開啟A / S / P檔位的時候需要注意的,還要配合曝光補償使用,尤其是在光比很大的情況下,比如逆光拍攝。
當然如果是使用M檔,四種測光模式的效果都一樣,而在光源不穩定的情況下,如螢火蟲、煙花、閃電等情況,自動測光模式都會失效,這個時候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多拍幾張查看效果,再進行參數的調整。
對焦模式分為兩大類:自動對焦AF和手動對焦MF。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用自動對焦,需要說明的是盡量選擇先對焦再構圖,很多攝影新手并不知道具體操作,就是選擇被攝主體的對焦點,半按快門對焦(此時相機出現滴滴一聲),保持半按快門,小幅度上下左右平移相機進行構圖,構好圖之后繼續往下按快門鍵完成拍攝,但是在一些特殊場景下我們還是會用到手動對焦,例如拍攝星空、拍攝合成素材。
其中自動對焦又分為三種:
單次對焦:最常見也是使用范圍最廣泛的一種對焦模式,適用于拍攝靜止的物體。這種方式下對焦完成后焦點被鎖定,保持半按快門的情況下,就可以在不改變焦點的同時通過小幅度平移相機對畫面進行二次構圖,操作很方便,在拍靜物和人像會經常用到。
連續對焦:這種方式是在半按快門對焦后,相機會鎖定對焦物體,一旦被攝物體與相機之間發生相對運動,相機會再次對焦,其實質就是持續對焦,追蹤運動物體,通常配合高速連拍使用,適合拍體育運動、賽車運動等
智能對焦:這種對焦模式可以理解為單次自動對焦與連續自動對焦的結合,兩者自由切換,當被攝物體靜止時進行單次對焦,一旦被攝物體運動起來就會切換到連續自動對焦,這種對焦模式適用于無法確定物體運動規律的拍攝,比如拍寵物,拍小孩兒。
對焦區域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單點、小區域、廣域(自動)。
單點對焦最精準最實用,也是我使用最多的,通常在人像、靜物的拍攝中使用。
小區域對焦適合快速拍攝,因此適合用在拍攝一些走馬觀花式的掃街、集體照。
廣域對焦適合拍一些不停運動的物體,可以和連續對焦模式配合使用,適合運動主題的拍攝。
相機里的格式設置通常有兩種:JPEG和RAW。
論RAW格式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言了,這里我的設置習慣是兩種格式同時保存,保留JPEG格式是為了方便快速選片,提高選片的效率,并且會把JPEG設置為最小尺寸,只是為了減小占用內存。
哪怕選擇成黑白模式,導入電腦還是會顯示彩色,這是因為以上都是機內預設,加持在JPG上的一種效果。
很多使用佳能相機的朋友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在相機上回看拍攝的照片,會發覺屏幕顏色很漂亮,尤其是膚色很棒,可是回家導入到電腦查看,瞬間就懵逼了,而尼康、索尼也是同樣如此。
最后為保證大家能夠更高效地使用相機,建議多看看相機說明書。
什么同款iPhone,別人拍的照片更好看?甚至你用別人手機拍的照片,都比用自己手機拍的好看?拍照技術是一方面,最基礎的iPhone的相機設置被很多人忽略。
1、調整相機格式
iPhone相機格式是可以設置的,系統一般默認為“高效”,“高效”拍出的照片、視頻內存較小,可以滿足日常發朋友圈的需求。但如果想拍出更好的畫質,建議選擇“兼容性最佳”。
開啟方法:相機—格式—相機拍攝,勾選“兼容性最佳”即可。
“高效”和“兼容性最佳”下方還有一個“Apple ProRAW ”(在 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iPhone 13 Pro 和 iPhone 13 Pro Max 上系列上),可以拍攝 Apple ProRAW 格式的照片,保留更多的信息和動態范圍,為曝光、白平衡編輯提供更多靈活性,但這個文件較大,每個約為25MB。
2、開啟九宮格構圖
怎么確定沒有拍歪?怎么構圖?九宮格了解一下,小白拍出大片的神器。九宮格是默認關閉的,開啟方法:設置—相機—網絡,即可以開啟九宮格。
3、鏡像前置鏡頭
很多人第一次使用iPhone原相機前置攝像頭拍照時,都會覺得奇怪,因為左右顛倒。每次拍完再手動翻轉回來太麻煩,其實直接:設置—相機—鏡像前置鏡頭,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
4、開啟智能設置
iPhone支持一系列的智能優化功能,
如場景檢測:使用智能圖像識別,自動改善各種場景的照片;
優先快速拍攝:快速按下快門時,智能調整圖像質量;
鏡頭校正:校正前置和超廣鏡頭的鏡頭扭曲;
智能HDR:將不同曝光度的最佳部分智能合并成一張照片,對光線差異比較大的時候十分友好等。
這些都可以在“設置—相機”中開啟,但很多人用了幾年手機,甚至沒有打開過這個頁面,讓本不會拍照的你雪上加霜。
1、優化校準
一般使用“標準”就可以,建議將“標準”的銳度調+3,對比+1,飽和度+1,這樣可以使照片“更銳”,拍人像時建議銳度調+4,風景建議銳度調+7。
2、D-Lighting
關閉建議在大光比環境下使用高動態HDR,是按照不同曝光拍多張照片,再進行合成,效果要好的多,不過有可能會顏色失真。
3、M檔
如果你是出去旅游或者是要隨時抓拍的情況,就盡量不要用M檔了,改用A檔,因為A檔是光圈優先,你只用調整光圈,機器會自動調整快門速度達到Ev平衡,使你的照片很少欠爆過爆。
4、測光
一般情況下,白天用范圍或者中央評價測光就可以,夜晚最好用點測光。
5、ISO
此值越大,快門就會越快,ISO提高一倍,快門就快一倍。但是噪點就會增加,白天400,室內1600-以上,夜晚6400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噪點控制還是很不錯的!
6、光圈
此值越大,所產生的光圈越小,那么光圈越大,說明光線能更多的到達cmos上,也就能得到更快的快門,光圈大一倍,快門也會快一倍。同時,大光圈,會得到淺景深,也就是說背景虛化越厲害。
另外,光圈的定義是建立在人眼是1.0的基礎上計算的。一般來說,拍攝風景時,光圈都要在f8-f11之間,近景要f4左右。
7、焦距
焦段越小,拍攝的畫面場景越大,反之場景越小。同時,隨著焦段的增加,景深越小,背景也更容易虛化。
1、拍靜止小東西的特寫
拍靜止的小東西的特寫,如花、鳥、蟲:用A檔,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盡量在1m以內拍攝,使背景虛化!光線好的話,iso100,光線不好的話,iso最好400以內。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較大的光圈(f5.6以內)、50mm以上的焦距,拍攝距離視全身、半身、大頭照而定,使背景虛化,使用A檔!光線好,iso100,光線不好,iso400以內。
我們針對50款相機上架了相關攝影課程,這些時長超800分鐘,價格不過幾十元的課程,能夠幫助您快速玩轉萬元相機出大片。下面列出了21款機型的課程,還有20款機型的課程, 請翻至文章末端查找。
D850課程D810課程D750課程
D7500課程頭條專欄 Z7課程頭條專欄D5課程頭條專欄
EOSRP課頭條專欄1DXM2課程頭條專欄 EOSR課頭條專欄
5D3課程 5D4課程 6D課程
6D2課程80D課程 800D課程頭條專欄
A7R3課程 A7R2課程A6400課程頭條專欄
A9課程頭條專欄A7M3課程 A6500課程頭條專欄
如果希望學習后期方面知識,請關注以下課程。
荷花處理技法頭條專欄 亮度蒙版技法 頭條專欄 PS+LR技法 頭條專欄 PS CC 2018/2019從入門到精通 頭條專欄 2019中級后期案例第二輯 頭條專欄
Lightroom 2018從入門到精通 頭條專欄 Camera RAW 從入到精通 頭條專欄
如果希望在電腦上學習高清攝影課程,可以在淘寶中搜索 好機友攝影 或單擊后面的鏈接跳轉到至淘寶店鋪。首頁-好機友攝影-淘寶網。
3、拍景
A檔,使用適當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隨便,但是,一般廣角端都有畸變,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腳架,M檔,自定義白平衡或白熾燈,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燈光出星光的效果;iso200以內,盡量使曝光時間加長,這樣可以使一些無意走過的人從畫面消失,不留下痕跡,凈化場景。
5、拍煙花
使用快門線,B快門,長時間曝光,可以拍出多煙花重疊的效果。
6、拍運動的東西
光線好的情況:A檔,光圈大小酌情處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淺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動感的效果,可以使用S檔,快門1/30左右,對焦按快門的同時,鏡頭以合適的速度追著對象移動,會出很動感的效果。光線不好的情況:只能酌情處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噴泉
使用S檔,1/50左右的快門速度,可以拍出緞子的效果,使用較快的快門,可以拍出水滴的效果!
8、夜間人像留影
上三腳架,調節白平衡,自動或自定義白平衡;iso100-400;A檔,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閃光,后簾閃光模式;此時,閃光燈會閃兩次,按下快門閃一次,曝光結束前會再閃一次,所以在閃兩次前,人不要離開。這樣拍出來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過暗。
9、光圈優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門,不然別開最大光圈拍。
2)拍風景請盡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靜物特寫可使用最大光圈縮1——2級之光圈。
4)安全快門請盡量控制在焦距倒數以上.廣角端快門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較保險.若快門不足請提高光圈或ISO。
10、測光方式
1)測光不要對著天空,不要對著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間值。
2)依照你拍的題材,善用測光模式(權衡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3)若遇到測光抓不準的時候,請對身邊灰色的東西曝光鎖定后再來拍攝。
4)盡量別對白色或黑色物體測光,不然就請記得黑要減EV、白要加EV。EV 即曝光補償,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如果環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整為+1EV、+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
拍攝環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可對曝光進行補償,適當增加曝光量。進行曝光補償的時候,如果照片過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當于攝入的光線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過亮,要減小EV值,EV值每減小1.0,相當于攝入的光線量減小一倍。
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是“越白越加”,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為很環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這也是多數初學者易犯的通病。
由于相機的快門時間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總是能達到2EV的調整范圍,因此曝光補償也不是萬能的,在過于暗的環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時要考慮配合閃光燈或增加相機的ISO感光靈敏度來提高畫面亮度。 一般的說,景物亮度對比越小,曝光越準確,反之則偏差加大。
總而言之,曝光補償的調節是經驗加上對顏色的敏銳度所決定的,用戶一定要多比較不同曝光補償下的圖片質量,清晰度、還原度和噪點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圖片。
下面列出了19款機型的學習課程, 單擊下面的各個鏈接條目即可跳轉。
D800課頭條專欄 D7200課頭條專欄D7100課頭條專欄
D5600課程頭條專欄Z6課程頭條專欄77D課程頭條專欄
70D課程頭條專欄 7D2課程頭條專欄760D課程 頭條專欄
700D課程頭條專欄750D課程頭條專欄 M50課程頭條專欄
M6課程頭條專欄 A6300課程頭條專欄黑卡6課程頭條專欄
Gopro課程頭條專欄K1課程頭條專欄X-T20課程頭條專欄
X-T1課程頭條專欄A7課程
其他佳能、尼康、索尼、富士、萊卡、賓得等機型課程還在陸續上架,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