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關于顯示器尺寸的描述,如14寸、19寸、23寸、27寸、60寸等。這些尺寸通常以英寸(inch)為單位表示,用來描述顯示器對角線的長度。以19寸為例,對應的對角線長度為48.26厘米,換算關系是1英寸等于2.54厘米。
19寸顯示器在我們的使用場景中主要用作電腦顯示器、工業顯示器以及一些家用KTV點歌臺的顯示器等。除了尺寸外,顯示器的參數和特性也是選擇和使用顯示器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分辨率,它表示顯示器能夠顯示的水平和垂直像素點數。分辨率決定了顯示器在給定尺寸下能夠呈現的圖像細節和清晰度。在19寸顯示器中,常見的分辨率為1280x1024像素或1440x900像素,這取決于顯示器的長寬比。
掃描頻率是指顯示器刷新屏幕的頻率,通常以赫茲(Hz)為單位表示。較高的掃描頻率可以提供更流暢的圖像和動畫顯示效果。一般來說,19寸顯示器的掃描頻率為60Hz或更高。
功耗是指顯示器在運行時消耗的電力。較低的功耗有助于節省能源和降低使用成本?,F代的19寸顯示器通常采用LED背光技術,相比傳統的熒光燈背光顯示器,LED背光顯示器功耗更低。
像素點距是指顯示器像素之間的物理距離。較小的像素點距可以提供更高的圖像清晰度和細節表現能力。在19寸顯示器中,像素點距一般為0.25毫米至0.3毫米。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顯示器的電磁輻射。盡管現代顯示器的電磁輻射已經大幅降低,但長時間接觸電磁輻射對健康也有一定影響。因此,在購買19寸顯示器時,選擇符合相關電磁輻射標準的產品,如經過國家認證的綠色環保顯示器,是值得考慮的。
總的來說,19寸顯示器作為一種常見的尺寸,具有適中的尺寸和性能特點,在各種應用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可以期待未來19寸顯示器在分辨率、掃描頻率、功耗、像素點距和電磁輻射等方面的進一步改進和創新,以提供更好的視覺體驗和使用效果。
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電腦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電腦顯示器作為人機交互的重要窗口,其尺寸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
本文將為您詳細解析電腦顯示器的尺寸種類,助您選購適合自己的電腦顯示器。
一、電腦顯示器尺寸分類
電腦顯示器的尺寸通常以英寸為單位,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小尺寸顯示器:21英寸以下(含21英寸)
小尺寸顯示器適合辦公、學習等場景,占用空間較小,便于攜帶。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小尺寸顯示器有19英寸、21英寸等。
2.中等尺寸顯示器:22英寸至27英寸
中等尺寸顯示器兼顧辦公和娛樂需求,適合大多數用戶。
22英寸、23英寸、24英寸、27英寸等尺寸較為常見。
3.大尺寸顯示器:28英寸以上
大尺寸顯示器適合專業設計師、游戲玩家等對畫面有較高要求的用戶。
常見的有大尺寸有28英寸、30英寸、32英寸、34英寸等。
二、各尺寸顯示器特點及適用場景
1.19英寸顯示器
特點:體積小巧,節省空間,價格親民。
適用場景:辦公、學習、商務出差。
2.21英寸顯示器
特點:相比19英寸,屏幕稍大,觀感更舒適。
適用場景:家庭辦公、學習、輕度娛樂。
3.22英寸顯示器
特點:性價比較高,適合大部分用戶。
適用場景:辦公、學習、日常娛樂。
4.23英寸顯示器
特點:屏幕適中,視野更寬廣。
適用場景:辦公、設計、中度娛樂。
5.24英寸顯示器
特點:分辨率較高,畫面更清晰。
適用場景:辦公、設計、游戲、影視制作。
6.27英寸顯示器
特點:大屏幕,視野開闊,色彩表現力強。
適用場景:專業設計、游戲、影視制作、辦公。
7.28英寸及以上顯示器
特點:超大屏幕,沉浸式體驗,適合多任務處理。
適用場景:專業設計、電競、影視制作、炒股等。
三、選購顯示器注意事項
1.分辨率:分辨率越高,畫面越清晰。
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分辨率。
2.刷新率:刷新率越高,畫面越流暢。
對于游戲玩家和設計師,建議選擇高刷新率顯示器。
3.面板類型:目前主流面板有TN、IPS、VA等。
TN面板響應速度快,適合游戲;IPS面板色彩表現力好,適合設計;VA面板對比度高,適合觀影。
4.接口類型:根據電腦顯卡接口選擇顯示器接口,如HDMI、DisplayPort、VGA等。
5.品牌與售后服務:選擇知名品牌,享受優質售后服務。
選購電腦顯示器時,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綜合考慮尺寸、分辨率、刷新率等因素。
希望通過本文的解析,您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電腦顯示器,暢享科技帶來的便捷與愉悅。
友單位搬遷,退下來很多臺顯示器,其中有這一臺AOC的,當時價格可是挺高的,直接報廢太可惜了,拿給我讓我折騰了。這臺的毛病是有些光影,看上去好像哪里被遮掩了,但是又拍不出問題,用的話還是可以用的,就是很不舒服。剛好之前幫人家更換顯示器內置背光,剩余的還有幾根,就給換上去看看效果有沒改善。
19寸AOC寬屏顯示器,直接220V品字線驅動,內置電源,不過只有vga的視頻接口。
背面,如果墻壁夠結實,可以考慮掛墻。
老規矩,拆邊框,拆后蓋,露出內部,老顯示器用料還是不錯的。
拆過幾個近幾年的顯示器,后面直接是塑料或薄鐵殼了。
打開屏蔽罩,內部的電源板。
用料還是可以的。
沒怎么省料。
電源板背面,有幾個芯片。
邏輯板,看接口貌似還有DVI高清數字口。
拿掉屏蔽罩和電源板和邏輯板,露出屏蔽背面。
用的還是三星的屏,更要修一下了。
上面顯示屏的板子。
芯片好大個。
拿掉后露出內部結構。
拆下燈管,有黑,但是可以點亮。
但是拆都拆了,不弄點事情又感覺渾身不自在。
還是換掉吧,新的燈管留著也沒用,后來23年6月份單位解散也是丟掉了。
換掉燈管后點亮效果如下。
貌似跟燈管沒啥關系。
不過放上柔光罩后,光斑就出現了,貌似是柔光罩老化?
又或許,是拍照角度?這么拍貌似光斑又不明顯了。
繼續裝機,這種環境最好保持無塵,有點灰塵粒那就得反工了。
然后就是慢慢回裝,要有耐心。
恢復背面結構。
成功點亮,貌似有好了許多。
也沒進灰塵,運氣好。
之后恢復原樣,放了好久,最后送給一個開店的朋友老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