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手機, 電腦,甚至是電視, 離開了互聯網會少了很多樂趣和吸引力,那么, 作為互聯網運作的“橋梁”----網線,確實是大家每天都要用到的東西。
關于網線的小知識,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網線是插在網卡上的線纜,比如家庭寬帶,光貓和路由器之間就是使用網線連接的.
就像下圖這樣的, 這根藍色的線就是網線。
1
網線的概念
設備之間發送接收各種信息, 都是依靠傳輸介質來傳遞信息的,在網絡設備之間傳遞信號的線纜,被稱為網絡線纜, 簡稱網線,我們平時接觸最多是雙絞線。
2
網線的分類
分類如下:
1000BASE-T 表示帶寬傳輸能力為1000Mbps, 8根線芯全部使用,這是目前比較常用的線纜,圖中只是比較早期的分類,還有6類7類網線等沒有列出。
雙絞線(TP:Twisted Pairwire)是雙絞線可分為非屏蔽雙絞線(UTP:Unshilded Twisted Pair)和屏蔽雙絞線(STP:Shielded Twisted Pair)。接觸比較多的就是UTP線。
雙絞線 是由8根線芯組成的, 按照一定的規律纏繞在一起的線纜。成對纏繞是為了 減少電磁干擾。
在通電導體周圍都會產生磁場,而電流是周期性變化的, 導致這個磁場內的其他導線內會產生不需要的其他電流,影響線纜對正常信號的傳輸, 由于每條線的分工不一樣,電流方向不一樣, 使用電流相反方向的線纜相互纏繞在一起,這樣做可以盡量的減少干擾的產生。
加屏蔽層也是為了減少外部電磁干擾。
屏蔽線纜使用場景:醫療設備等有多種復雜使用環境的設備之間建議使用帶屏蔽層的線纜連接。
3
線序
線序有兩個標準,568A和568B:
568A線序排列:綠白 、綠 、橙白、藍、藍白、橙 、棕白、棕。
568B線序排列:橙白 、橙 、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
直連線:水晶頭兩端必須是同一種線序,即兩端都是568A線序,或者兩端都是568B線序。
按照理論來說 用哪個線序都可以, 但是, 由于大家都是使用568B 的線序, 網線也是可以手工做的, 同時使用兩個線序容易產生混亂,所以統一使用568B , 記568B 線序。
交叉線:就是一邊是568A 線序, 一個是568B線序, 這樣的線就是交叉線。
4
兩種線序之間的關系
如下圖:
568A 和568B 1和3互連, 2 和6 互連,其中每只腳的定義:
1輸出數據 (+)
2. 輸出數據(-)
3. 輸入數據(+)
4. 保留為電話使用
5. 保留為電話使用
6. 輸入數據(-)
7. 保留為電話使用
8. 保留為電話使用
這是百兆的線接口的定義, 后來由于電話不用網線直接傳輸了,改使用網絡數據傳輸電話信號了,使用VoIP電話了,基于IP的語音傳輸(英語: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縮寫為VoIP)8根線就全部使用網絡傳輸了。
這個連接的意思就是我的輸出就是你的輸入,我的輸入就是你的輸出。
這樣就可以分析出這種線的使用場景 ,如果兩個插頭或者兩個插座, 那肯定是不能插在一起的.需要一邊是插頭一邊是插座。
按照這樣理解, 在早期, 設備就是分為同類設備和不同類設備。
這是我在公司倉庫找的我設備拍的圖片, 下圖這是思科Catalyst 3750交換機:
這個接口下的X 是有特殊含義的:
帶X的和帶X的之間就使用交叉線,下圖是我在思科2690 路由器拍的圖片:
這種設備接口就沒有帶那個X, 就是帶X的和不帶X的就使用直通線。
所以, 思科產品一共就兩類, 帶X的和不帶X的, 同類交叉線, 不同類就是直通線。
這是早期的產品, 但是后來設備對線序支持自適應了, 就不用再區分設備之間該使用哪一種線, 線全部使用直通線, 方便記憶, 也方便制作。
腦沒有網線怎么連接WIFI?很簡單,通過手機自帶的USB網絡共享功能,就可以讓沒有網線也沒有無線網卡的電腦連接wifi。
準備:1臺安卓手機,一根數據線
手機和數據線
溫馨提醒:操作前請先給手機連接上WIFI網絡,手機沒有sim卡也可以,不消耗手機卡的流量,不放心的可以關閉數據。
演示設備信息
硬件型號:組裝臺式機
軟件版本:Windows 11
1、用數據線把手機和電腦互相連接;
2、打開手機里的USB網絡共享開關
此功能國產安卓手機都有,但不同的手機可能操作步驟不一樣,下面以小米11和華為P40為例,
小米11(軟件版本:MIUI13):打開設置,依次點擊:個人熱點—USB網絡共享。
小米開啟usb網絡共享
華為P40(軟件版本:鴻蒙2.0):打開設置,依次點擊:移動網絡-個人熱點—更多共享設置,USB共享網絡。
華為開啟usb共享網絡
如上圖所示,當手機端的USB網絡共享功能開啟后, 電腦端無需額外操作,就會自動聯網了,并且瀏覽網頁,看視頻網速無需擔憂,跟直接連WIFI也看不出什么差距。
USB網絡共享
需要注意的是,在usb共享網絡的過程中,手機需要始終與電腦端連接,不可斷開數據線哦。
關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果你曾經留意過樓層里的示意圖,就會發現,不管是住宅還是商廈,都配備著至少一個線路錯綜復雜,宛如盤絲洞一般的弱電間。
畢竟沒有它,就沒有寬帶線纜,它出了問題,樓內的人統統得斷網,檢修起來也是非常的麻煩。但是,5月27日在武漢,一項新技術的出現打破了,必須配備弱電間的定勢,名為“全光纖網絡解決方案”的它解決了光纖通信最后100米的問題。
在5G鋪天蓋地的浪潮之下,光纖通信的技術突破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老k還是先和大家聊聊,目前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之一:光纖通信吧!
1969年,華裔物理學家高錕,通過測量4分貝/千米的熔融二氧化硅的固有損耗,證實了超透明玻璃能夠有效傳輸信號。此后,他全身心地撲在對光纖通信的研究上,功夫不負有心人,1971年,世界上第一條光纖誕生了!
雖然它只有一公里長,但十年后,第一個光纖通訊系統投入應用,此時此刻,大多數觀眾的家中沒有一根入戶的光纖,也聽說過光貓,光纖傳輸能夠力壓通信群雄,自然是因為它有許多優點。
首當其沖的就是頻道寬、網速快,一些觀眾可能還記得電視上的兩根“觸角”,那時候為了安心看一集電視,人們時不時就得撥動幾下天線,饒是如此小心翼翼,一旦哪個淘氣孩子碰歪了,就得憑手感重新調試。
實際上,電視天線采用的是VHF頻段,載波頻率只有48.5MHz到300Mhz,導致帶寬只有250MHz的它,只能傳輸27套電視和幾十套廣播,而在通信方面,載波頻率越高,可以傳輸信號的頻帶寬度就越大,利用可見光頻率傳輸的光纖,載波頻率是VHF頻段的一百多萬倍。
盡管光纖不是能像海綿吸水一般,吸收每一絲光線,傳播過程中仍然會有一些損耗,但大家想想網線和天線的對比,也能看出最“窄”的光纖,淘汰最“寬”的天線有多么不費力。
有的觀眾可能會想,天線都什么時候的事情了?你這不是故意吹牛嗎?
那么,我們再把有線電視,也就是同軸電纜拉出來遛遛,不管是采用什么介質、信號的傳輸,都會受到損耗,就像一塊肉不管用什么盤子裝著,都會留存幾滴油一樣。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同軸電纜,即使采用最先進的材料,在傳輸800MHz信號時,每公里的損耗都在40dB,也就是衰減10000倍以上。
相比之下,光纖的損耗數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根據實驗數據統計,光纖在傳輸1.31μm,也就是約一根頭發的四十分之一粗的光時,每公里損耗在0.35dB以下。
如果傳輸的光稍微粗一點點,比如1.55μm,那么它每公里的損耗更小,可達0.2dB以下。
需要觀眾們注意的是,dB這個單位前的數字可有講究,40dB并不是0.2dB的兩百倍,因為 -10dB意味著衰減10倍,-20dB卻是衰減100倍,十位數每次加一,倍數就在后面多一個零。
因此,同樣的條件下,光纖比同軸電纜的功率損耗要小一億倍,它能跑的路自然就更遠。除了這些,光纖傳輸損耗,還有兩個大殺器:
在任意有線電視頻道內,損耗的數字是一樣的,不需要像電纜干線那樣,大費周章的再來一個均衡器進行均衡。
損耗也不會因為外界的溫度改變,不用擔心因為天氣過熱或者過冷,干線電平一波動,就帶來信號中斷的煩惱。
讓光纖保持信號穩定的還有它出色的抗干擾能力,小時候 一到雷雨天,家長們就會緊張地讓孩子關電腦,自己也毫不猶豫的關電視。但現在,因為光纖的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它的懷抱只對光敞開,不管電磁場怎么千變萬化、百般干擾,光信號都不會搭理。
也正因為如此,光纖傳輸的信號,不易被竊聽,保真度高,在某些應用場景中,這可是重點。
那么,這么優秀的光纖通信,“最后一百米”到底是什么問題?
實際上,這是通信業內的術語,指的是從通信服務提供商的機房交換機,到用戶計算機等終端設備之間的距離。因為光纖本身的性質,傳統解決“一百米”方案就是弱電間,光纖只到樓層里,每個樓層布置多個交換機,碰上對帶寬有要求的公司,牽出去的網線就得亂成一鍋粥。
而武漢這家叫一網萬聯的公司,世界首創攻克了光纖的身材問題,要知道,就算光纖全副武裝,防水層加強筋保護套統統上陣,一根用幾十根光纖組成的光纜,直徑也只有一厘米出頭。
而一網萬聯獨有的微管微纜施工工藝,能夠在無源光網絡,即從終端到單元之間,沒有任何用電源的電子設備中搭建,這項技術還一舉解決了,光纖本身易斷易碎,在室內走線時,由于受力或者彎折,比如,被寵物拿去磨牙,或是哪個淘氣的孩子隨手把玩,造成信號中斷,衰減的世界性難題。
同時,累贅的弱電間也被拋棄,什么機房,什么接入交換機,在一網萬聯配套研制的86面板型ONU產品,可讓用戶像插線充電一樣使用光纖的,專利技術面前,都成了昨日黃花。
湖北郵電規劃設計院,就是第一座享受清爽的大樓,700多名設計人員,每一位都曾經擔心由于帶寬不夠,自己上傳到一半的作品又得重來,桌子下、地面上,全是從弱電間爬出來的“黑蛇”。
一網萬聯包攬了他們的光纖后,設計師們的網絡如絲順滑,唯一“難過”的只有曾經的弱電間,因為它被清空了,改造成了雜物間。
我們知道,一個系統的穩定性、可靠度,與系統內設備的數量成反比,就像一個旅游團人越多,就越容易產生分歧,而這套全光纖網絡解決方案,本身不像電纜系統那樣,需要幾十個放大器。
因此,它的穩定性可以說是世界領先,再加上光纖本身的壽命就很長,根據相關統計,一根正常使用的光纖,無故障工作時間最長能有75萬小時,想想看,一套穩定工作85年的網線,對于設計院這種注重靈感和積累的地方,是怎樣的神器。
根據光學定律的計算,正常使用的光纖,傳輸信息的帶寬是不斷增長的,每六個月就會增加一倍,在需求不擴大的情況下,價格也會降低1倍,這次由我國引領的光纖通信技術突破,也是為大型有線電視系統,采用光纖傳輸方式,踢開了最后一塊絆腳石。
湖北郵電規劃設計院的總工程師王慶同志,在體驗過后,由衷感慨全光纖網絡的意義深遠,他認為,這將是我國領跑世界的又一個重大機遇。
畢竟,21世紀是信息的世紀,就拿投資來舉例子,關注新聞的人,總是比后知后覺的人要多看出那么一兩步,國與國的貿易也是如此,同樣是落下一枚信息棋子,光纖網絡的成本是傳統銅線寬帶的三分之二。
老k之前也提到光纖的制作材料是石英,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廣的礦物之一,誰還沒見過沙子呢,對吧!
石英的儲量是這么豐富,所以,隨著未來技術的進步,它被做成光纖的成本,只會進一步降低,價格低,壽命長,速度快的光纖,意味著幾十年內不需要更換“網線”。
一個家庭不換網線省下來的錢,或許并不起眼,但我國有多少個家庭,一旦這項技術開始廣泛應用,網絡建設所降低的成本,被節約的大量自然資源。
比如原本建造電纜所需的銅礦,都會是令人欣喜的數字,記性好的觀眾或許還記得,在前半部分,提到了光纖通信的保密性,事實上,全光纖網絡同時還將解決5G的室內覆蓋不足的問題。
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未來要建設“數字中國”,要用信息來觸及來管控各行各業的可持續發展,來面對全球的變化,那么,在這樣宏觀的圖景下,海量的數據交換將成為常態。
銅線寬帶的物理特質,決定了它無法長時間支撐,全光纖網絡的必要性也就凸顯了,光纖的最后一百米問題解決后,帶來的種種便利,再次印證了鄧小平同志說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通信領域一直是我國的強項,光纖通信再一次突破壁壘領跑世界,還將帶來怎樣的驚喜,老K和大家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