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QC 30藍牙降噪耳機體驗
相比QC系列里面的其它產品,BOSE QC 30改變很明顯。它采用了頸掛式設計,這樣的設計多出現在運動耳機的設計風格中。耳機的重量而只有23g,同時兼顧了防水、放汗的功能。這樣,BOSE QC 30不僅可以滿足商旅人士的需求,同時也可以滿足運動、出街人群的使用要求。
不過有一點要提出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這個頸掛式的設計,因為很多用戶對于脖子上掛上東西很反感。但是筆者詢問過周圍很多同事,超過90%的人喜歡這種設計,而且有很多女同事非常喜歡這款耳機。
女同事很喜歡BOSE QC 30的設計
續(xù)航方面,BOSE QC 30可提供10小時播放,比之前的QC 20的16小時要短一些;但實際上筆者自己還是更喜歡QC 30耳機,因為QC 20耳機線上掛著的電池盒這件事情至今無法接受。
外出降噪的效果非常明顯
在降噪方面,BOSE QC 30是旗下首款采用降噪等級可調的耳機,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調節(jié)降噪的量。說實話,筆者在辦公室體驗過很長一段時間的BOSE QC 30最高級別降噪,幾乎屏蔽掉辦公環(huán)境超過95%的噪音,比如空調聲音、電腦風扇聲音、周圍人敲擊鍵盤的聲音和一部分人說話的聲音,這已經能夠在嘈雜環(huán)境中呈現比較純凈的聽覺環(huán)境了。
前面提到了,筆者身邊有一些女同事很喜歡BOSE QC 30這款耳機的外觀。對女性而言,現在很流行在脖子上進行裝飾,剛好這款耳機佩戴之后,既可以滿足對聲音的需求,也能夠簡單的作為裝飾。
BOSE QC 30的佩戴效果
BOSE QC 30的佩戴感受可以用“舒適”二字來形容。它的表面采用了親膚材質,因此接觸皮膚之后的感覺很舒適。項圈的重量很小,筆者經常佩戴一整天時間也不會感受到壓迫感。當然,為了滿足所有用戶,這個項圈的尺寸略大,很瘦小的朋友佩戴之后,項圈的口經常會歪到一側。
BOSE QC 30的鯊魚鰭硅膠耳塞
可更換大小的耳塞
BOSE QC 30耳機的入耳部分佩戴十分舒適,造型類似于鯊魚鰭,而且隨機附贈了三個尺寸大小,用戶可以根據耳朵大小來換裝。入耳的耳塞柔軟度很合適,長時間佩戴也不會輕易掉出來,即使跑步也不會輕易掉下來。在炎熱的夏天,如果佩戴頭戴式耳機就會十分悶熱,而BOSE QC 30剛好可以解決這些煩惱。
BOSE QC 30的電源按鍵
BOSE QC 30的電源按鍵藏在項圈的內側,同樣采用了親膚材質。我們日常的開關、連接藍牙等操作都是通過這個電源按鍵實現的。不過電源按鍵手感偏硬,有的時候需要用力按壓才會有效果。
BOSE QC 30的五鍵式線控
BOSE QC 30的線控與大部分產品不同,它采用了五鍵式設計。在傳統(tǒng)BOSE三鍵式設計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控制降噪等級的按鍵。
BOSE QC 30附贈的耳機盒
BOSE QC 30貼心的附贈了耳機盒,這樣旅行中或者外出攜帶耳機就起到了保護的作用。耳機盒其實很大,裝了耳機之后還有額外的空間可以裝名片、存儲卡、手機充電線等等零碎的物品。
BOSE QC 30徹底砍掉了耳機口,采用了單一的藍牙連接方式(支持NFC功能),通過筆者自己的體驗,不論是連接手機、連接電腦還是連接其他藍牙設備,它的連接配對速度非常快,而且連接之后十分穩(wěn)定,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此外產品還有記憶功能,下次使用時打開藍牙即可自動匹配連接。同時它的NFC連接也很方便,與支持NFC的手機接觸即可快速配對。
降噪效果屬同級別最高水準
前面已經提到過了,BOSE QC 30采用了可調節(jié)的降噪功能,可以根據周圍環(huán)境開啟不同級別的降噪。除了使用線控上的按鈕進行操作之外,還可以使用手機上的“BOSE CONNECT”APP進行降噪幅度的調節(jié)。比如在飛機、汽車上就可以開啟高級別的降噪;在家中就可以開啟較低級別的降噪;而在運動、街頭使用時,可以開啟監(jiān)聽模式(降噪級別開至最低),保證人員安全。
BOSE QC 30的配套APP界面
此外,在APP中還可以其他功能的選擇,比如可以選擇連接哪個配對的設備、可以進行音樂分享、可以查看待機計時器,非常實用。
在降噪效果部分,之前沒有仔細介紹,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筆者的體驗感受。水平方面,BOSE QC 30的降噪肯定是同級別產品中數一數二的。比如在飛機中,可以明顯的過濾機艙內發(fā)動機的噪音和其他雜聲;在地鐵里可以明顯的屏蔽輪和軌道的摩擦聲和風聲;在公交車上可以降低外接雜音和車輛發(fā)動機聲音。對于一款入耳耳塞式耳機來說,效果已經十分明顯了,不過還是比耳罩式的QC 35差一點點。
音質舒服,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需求
BOSEQC 30的音質部分表現很舒服
音質一般分為低音、中音和高音三部分來探討。QC 30并沒有QC 35、QC 25那么多低音頻的表現,但是在中音部分則表現出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也就是很適合聆聽人聲音樂。不論是流行還是歌劇,通過QC 30表現出來的人聲都很有味道。整體來說,QC 30的低頻密度和彈性適中,不多不少;高頻的表現不夠通透,但是卻沒有明顯的細節(jié)丟失。
總體來說,BOSE QC 30的聽感很舒服,沒有發(fā)現明顯的短板。因為產品的降噪非常出色,因此即便在嘈雜環(huán)境中,也可以擁有舒適的音頻聽感。
適合什么用戶購買?
BOSE QC 30適合人群很豐富
BOSE QC 30目前在電商的售價是1799元,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很強,畢竟產品的實力在線。這個價格對于現在的用戶來說,已經降低了購買的門檻。在文章最開始,介紹過BOSE QC 30不僅適合商務人士,也適合喜愛運動和街頭聽音樂的人士,畢竟藍牙連接方便并且降噪能力突出。當然,如果對于這個項圈的設計并不滿意,同時對于藍牙的使用需求不高,也可以考慮購買QC 20。
BOSE QC30這一款耳機作為16年上市的主動降噪的耳機,音質效果不能與頭戴式耳機媲美,優(yōu)點是輕便,方便外出攜帶。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開膠,同時還可能出現左耳有問題。我QC30曾經出現在開機綠燈常亮、耳機沒有聲音的問題。淘寶貨,沒有保修。淘寶找維修,檢查的結果是連接兩側的排線斷了,更換項圈之后恢復正常。維修費用小400。有些心疼,畢竟咱不懂這東西,想用就得出錢找人修。
維修之后一年發(fā)現項圈開膠,嘗試膠水粘合無果。咨詢維修費要300+。自己使用熱縮管套將就了一段時間。項圈多處都有老化的痕跡,項圈兩側前端均不同程度的開膠,并且線控制部分也有開膠的情況。
整體開膠展示
這種將就情況沒有持續(xù)多久,不是不愿意用,是不能用了,出現左耳有雜音的情況。網上有說是電流聲。就是時好時壞,嘶啦嘶啦的聲音,根本沒法用。咨詢維修費要400。唉,又是不小的費用。經歷過一次維修耳機整體費用已經上升不少。再這么搞下去,維修的錢都夠買新耳機了。索性放棄維修。閑置了一段時間。這期間用了用小米100元的青春運動版無線耳機,各方面均不適應。時常地鐵上看到別人用QC30,總會想起自己的這個耳機。考慮再三,查了一些資料后決定自己修。
有錢當然找專業(yè)的人員維修省事方便。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掙錢的時候辛苦的一批,400的費用還是要考慮考慮,能省則省。
耳機沒有摔的情況。硬件應該不會出問題。沒有拉扯的情況,耳機連接線應該沒什么問題。這款耳機主板在右側,電池在左側。左側的耳機單元出現問題,猜測還是項圈排線的問題。因為最有可能出問題的就是可能是因為長時間使用,項圈連接部分出現折斷的情況。因為排線出現問題,能很好解釋只有左側耳機出現問題的情況。右側耳機單元和主板直接連接,不會因為排線導致雜音這樣的故障。
其實這樣的分析都是事前猜測,我沒修過電子設備。如果能以很低的成本挽救耳機,還是值得嘗試的。維修成功與否都當成給自己積累一點經驗,以后再用其他的耳機出現問題也不至于手足無措。
說了比較多的前因經過。回歸正題,看下應該怎么修。我這次維修存在一個突出的難點:焊接。
耳機連接線是穿過蓋子的圓孔焊接到線路板上的。因此如果只是更換項圈如果不換蓋子就簡單很多,把所有的路線板和電池拆下來裝到新的項圈里,再固定就可以了。前圖也看到了開膠情況很嚴重了,索性全部更換。因此需要把耳機連接線從線路板上取下來,從新的蓋子圓孔穿進,再焊接到路線板上。因此整個維修的過程的難點就在焊接上面,也是最大的風險點。
材料:項圈、蓋子、膠水
動手之前還是網上查了一些資料,但是資料有限。大多都是維修的廣告貼。其中有一個QC30首拆的帖子,還是比較有用的。大致能夠看出以上所述的主板位置和電池位置,整個耳機的結構組成。于是淘寶找排線,有項圈(維修店叫頭梁)賣,項圈是帶排線的。這些店大多的都是搞維修的店,咨詢的結果都是不希望送修或者是寄修,都善良的建議不要自己修。經過多方比較最后選擇一家只賣項圈的閑魚店,下單,付錢。項圈和蓋子是配套的。這個在淘寶和閑魚上都有圖的,有興趣的條友就自己看吧。商品當時沒拍照,包裝挺簡單的,一個塑料帶,2個厚紙片,膠帶纏繞。下單的時候要的是全新的,那種拆機的項圈沒敢要,擔心排線斷了白花錢,還折騰時間。全新的就貴一點。東西來的時候也沒辦法做檢查,看了看是新的,也沒有開膠現象和使用痕跡就直接確認收貨了。
工具:電烙鐵,焊錫絲,焊錫膏,鑷子,螺絲刀。
烙鐵:單獨買的。挺好用的。可控制溫度。不過本次的維修其實不用擔心溫度。因為涉及到的焊接部分沒有電子元件,只是接口板。
焊錫絲:只用了一點點。只是作為補充使用。
焊錫膏:啟動新線的時候,必須用。不然不容易粘焊錫。
粘合脫水:T-8000。這個是項圈賣家說的,就這個好用。事實上也是不錯的。
雙面膠:粘電池用的。
操作臺:花盆的底座,陶質的,耐高溫。
維修過程分成了5步操作:
這幾步我覺得不難理解。重點就是說下為什么先修右耳,再修左耳。我的理由是這樣的:電池在左側,在確認排線功能正常之后,優(yōu)先不動電池一側。這樣在維修右耳的過程中,出現什么問題都只是右側的問題。左側的功能是正常的。如果反過來,先維修左側(即電池側),那么很難驗證是哪一側出問題了。因為供電是最重要的,如果不供電,出現問題時還要先排除是否存在供電問題。只要供電正常,剩下的就只有耳機連接線的問題。事實上在維修的左側的時候,確實是遇到問題了。問題排除也很順利。我無法說這樣的安排是否一定正確,但是至少在我的安排當中要做到對于問題的定位不應該存在爭議。
拆開原耳機蓋子,膠粘并不難拆,用指甲就能很容易掀起前端,然后打開就可以了。同樣說明下,我的是維修過的,我不確定原裝的膠水拆開是否很難。我的這個確實很容易,畢竟是膠粘的,沒有多大力度就可以打開蓋子。特別提醒:在耳機線連接的地方運作幅度小一些,這里下面是線的焊接點,不要運作過大,把線扯斷。右側打開蓋子如下圖。
右側的主板
右耳機線焊接部分
右側有2塊板子。位于前端的是主板。耳機線連接位置的是接口板,沒有電子元件。就是連接各種線的:耳機線,項圈排線,USB口。要記好每一個顏色的線的位置,取下來之后還要再焊接回來。弄錯了就可能會出現未知情況。這里真的是要贊一下華為手機的超級微距功能。這里的位置都很小,晚上臺燈的光線看著也不那么清楚。原來我是想找放大鏡的,后來發(fā)現手機拍出來的很清楚。于是全程在用這個功能放大查看接線 情況。
左側耳機線連接部分
左側就是電池和接口板。2塊電池之間有一個線路板,板上有一些電子元件,這個板子只和電池有關,不用動。與右側相同,接口板也只是連接電池、耳機連接線、排線。
小心取下兩側這些組件。右側的把螺絲擰下,基本用鑷子稍微撬一撬,再用手直接取下就可以了。沒有固定的東西。即使有阻力也只能是膠水。USB口防塵塞那個固定膠條沒有多大力度,我是把防塵塞取下來了。這個不太好取,本身是要防止自然脫落的。如果要取的話,要用鑷子耐心些是可以的。不取我覺得也不影響。排線的連接也不復雜。把板子翻過來,看后面。
右側排線連接
連接方式就是一個排線的接口,接口處上面有一個鎖定壓條。黑色塑料的。一般會有一個透明膠粘在這里。上圖是右側的連接部分。左側電池部分一樣的方式拆開就可以取下左側的組件。
左側排線連接
上圖是左側電池的排線連接。鎖扣與右側是一樣的。
兩側取下來之后,按照這樣的連接,把左右兩側的組件直接連接到新項圈的排線上。這個連接需要小心一點,要用到鑷子,因為可操作空間有點小,而且要小心鑷子劃傷排線的連接金手指。耐心一些,看著排線金手指部分兩邊的突起,對準位置插入排線到鎖扣中,鎖扣位置也有同樣的卡緊卡位,卡住排線的突起,把鎖扣奪下,能感覺到明顯的鎖緊。這里是直接連接排線,沒有把組件安裝到凹槽里。主要就是方便馬上檢查連接是否正常。
開機,連接藍牙設備播放音樂,左右兩側的耳機都能聽到聲音,測試線控按鈕功能都正常,這說明我買的項圈排線是好的。
新舊2個蓋子對比
上面是舊的蓋子,是原裝的,有條碼。新的沒有,結構略有不同。看起來原裝的有加強筋。新的沒有。查看項圈是沒有條碼的。這說明上次維修只是換了一個項圈,蓋子和主板部分直接安裝至新項圈里的,主板、蓋子是沒有做修理的。當然這個不能否定店家維修的成本那么高,畢竟人家做了問題檢查和定位,雖然解決方案只是更換項圈,但是檢修人工成本是有的。
新舊項圈
上圖是把組件連接到新項圈排線上之后,與舊項圈共同合影。
右耳維修是最麻煩的。因為有15根線要焊接。要反復拍照記好線的顏色和位置。因為晚上,光線不是很好,有三排線,擔心拍照看不清楚,所以單獨用紙進行了記錄。
右耳機連接線顏色和位置記錄
操作過程是拆下一排就記錄下一排。顏色就是根據自己的理解記錄的,命名不是很準確。下面還會提到如何減少顏色記錄不準確的應對辦法。
拆下第一排線后拍照
我是按照從上向下的順序一排一排取下線。在上圖中就是從右向左的操作順序。我在取下一排就用膠條綁在一塊,防止因為我顏色記錄不準確,導致把顏色搞混。畢竟一排就6個顏色,這個總不會錯了吧。這里要提到圖中紫色標識出來的白色的線。這是一根雙線的連接線。一個銅色和一個深色的線。這樣的白線在左耳機連接線也有一根。單獨說的原因是這根線露出的線頭更加短,操作空間更加小,焊接要注意一些。在上面的手繪圖中,兩根線中間有連接箭頭的就是這個意思。
取下焊接線的時候要注意:
焊接是有絕緣膠的,需要高溫才能融化,感覺比焊錫還耐熱。我取的時候烙鐵的溫度設定是300度左右。這個絕緣膠要熱好一會兒才會融化。這塊的操作要細心。融化焊錫以下線的焊接點的時候,手要穩(wěn),防止晃來晃去的導致兩點之間粘連。所有的焊接點取下的后,再確認下點與點之間是否有連通的情況。
拆下全部連接線后拍照
這里真是要贊華為手機的超級微距離的功能。在這個地方真是好用。拍出來的看著非常清楚。點與點之間沒有連接。焊點有些難看,自己第一次搞這么精細的焊接,操作就慢,還是晚上操作,動手就特別小心。我修完右耳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左耳是第二天晚上處理的。
要注意耳機線取下來之前是要把連接端有一個固定的小東西。要把這個取下來。上面有一張標記線連接位置的可以看到固定的東西。我的是修過的,所以原機是什么樣的我不清楚。我現在是一個小銅金屬卡環(huán)。把線什么的夾住,這樣比蓋子的孔大,就不會被拉出來,起到固定作用。
這樣把耳機線從舊蓋子上取下來,穿過新蓋子。再焊接到這些原始位置。這個過程我就不貼圖了。焊接的順序是拆下的反向順序。從左向右焊接。每一排焊接完成反復確認焊接點之間沒有粘連,顏色位置正確。焊接過程因為沒有絕緣膠,焊點只要稍微一碰很快就融化。我是把耳機線放在焊點上,因為線上有焊錫,焊點一融化就很容易粘上并且固定很穩(wěn)定。焊接后注意不要一拉就掉下來就行了。還要再提一次超級微距功能在這個過程確實好用。
焊接右耳機連接線
上圖是把線焊接到板子上,這是完成第二排線的焊接時拍照。后面全部完成就直接驗證,沒拍照。請忽略我渣渣的焊接技術。
全部完成之后,連接到排線上,開機,播放音樂,有聲音,線控操作功能都正常。
固定:板子要固定在凹槽里。
固定樁
新的項圈是這樣的,這幾個樁對應到板子的幾個孔。我是把板子先安裝到位置,孔全部對好,直接烙鐵融化這幾個樁,稍微冷一點的時候,把螺絲擰上去的。完全冷卻下來就行了。看著固定效果還行。現在使用中也沒發(fā)現按鈕不靈的情況。
把組件暫時安裝進凹槽里,用皮筋暫時固定蓋子。至此右耳維修完成。
右耳機維修說得比較細。左耳維修同樣的過程。取下連接線,套進新蓋子,再焊接上即可。這里就貼一下圖。
左耳機連接線根據顏色和位置記錄
取下耳機連接線
下方紅、黑、白三個顏色的線是連接電池的。不用動。只需要焊接上方6根線即可。圖的方向與手繪線路圖方向是一致的。難度相對簡單多了。就不上圖浪費大家流量了。
意外總是在不經意間來到!
在驗證的時候遇到了問題。左耳有蜂鳴,沒有音樂。立馬關機。查看所有焊點,看著沒什么問題,但不確定。斷開排線后取下所有焊點檢查線,晚上臺燈的光線實在是沒看出什么問題。重新焊接,之后接線開機驗證,問題仍然如故。關機取下所有焊點。分析這一段線可能有問題,有可能在之前右耳的時候,反復的轉運耳機,導致左側出現線扭斷的情況。因為左耳我是第二天操作的,所以很難說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只能把已經剝開皮的這一部分剪斷。用鑷子重新撕開一段新線。重新焊接。接線開機驗證。問題解決,一切正常。這喜悅之情難以描述。這時候都已經大半夜了,困倦和喜悅交加。
將電池凹槽內貼上雙面膠,不過我這膠不怎么粘,感覺沒啥效果,還不如原來殘余的膠管用,試了下,還好不晃。電池這一側沒啥螺絲固定。裝進去就行了。暫時固定下蓋子。至此左耳維修完成。
做到這里,還剩下收尾工作。在原項圈右側凹槽里。有2件東西需要取過來。一件是燈的顯示條,一個是開關按鈕墊片。
燈條和墊片
就是上圖這2件東西。左面的是燈條。這個不裝,新的項圈這個位置是2個孔。這個燈條就是塞孔并且把主板上的2個燈的光顯示到外面用的。用T-8000涂下固定。右面的是墊片,我猜是緩沖按鈕的操作用的。墊片有膠直接粘在按鈕上就行了。
可能會人有疑問,這個不應該是在維修右耳的時候就直接做好的嘛,為什么放在這說。前面我說了,我沒經驗啊!我就是做到這了,要粘合蓋子了,才發(fā)現那2個洞洞不知道怎么弄,才看到舊項圈里的這2件小物件。所以就放到這寫了。
經過前面的步驟,維修過程就到了最后一步了。蓋子是要粘上的。折騰這一趟,焊接了這么多東西,就是為了換蓋子。如果不換蓋子,就沒這么麻煩了。直接拆下兩則的組件,裝到新的項圈里就完事了。所以想想維修費,我是不是省了幾個億啊!
粘合蓋子就簡單了,脫水,把凹槽邊都涂抹均勻,蓋子我也抹了一圈。然后就是粘合。粘合上還要手抓緊固定一段時間,讓膠水硬化。粘完發(fā)現一側不牢靠,打開蓋子重新涂抹膠水重新粘,搞定。
維修后的新舊項圈合影
上圖就是維修結束的QC30。還有舊的項圈。粘合的時候手生,膠水有點多出來。手上也是膠水。但是這個膠水的稍微清理就好了。現在我實際使用已經幾乎看不到膠水的痕跡。粘合的效果自己感覺還行吧。左耳因為剪短一點,所以比右耳稍微短一點。這線這么長,如果我不說,各位看圖能看出左耳線短一點嗎。個人使用完全可以接受。這畢竟是花了心思在上面的,查資料,找配件,經過2個晚上的戰(zhàn)斗成果。
今天在寫這個文章的時候,就是聽著QC30寫的。我的QC30聽了這么久,2個耳機單元早已經過了煲機的階段了,聲音表現已經很好了,主動降燥不是瞎說的。雖然沒有QC35降燥效果好,但是兼具降燥和便攜,對于我這樣一個搬磚仔來說可以了。
這個耳機如果沒有嚴重的拉扯和摔、進水,硬件應該不會有問題。最容易壞的就是這個項圈(頭梁)里的排線。平時使用時候多注意,用盒子保存。非常優(yōu)秀的一款耳機,就是這個開膠讓人難受。下面再總結幾條維修過程中的中間事項:
焊接固定:焊接的過程中我沒有固定用的夾子。底下就墊著一個花盆的底座。陶質的,不怕烙鐵。右則的焊接板就是用別的東西壓了一下。左側的焊接板比較小,底下用膠粘在底座上進行固定焊接的。
絕緣膠:嘗試使用T-8000涂抹,結果太難看,放棄了。耳機線都是漆包線。先用著吧,遇到問題再說。
新線的處理:耳機線都是漆包線,線外層都涂有絕緣漆的。所有的線頭前端用烙鐵燙過,把絕緣漆燙掉。去掉絕緣漆很容易看出來,變黑看著有東西融化的感覺就可以了。這所有的線頭用烙鐵融化焊錫膏,這樣粘一層焊錫膏。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線頭容易吸附焊錫。然后烙鐵上融化一點焊錫,每個線頭粘一粘,讓線頭上有一點焊錫。這樣有焊錫的線頭在焊接的時候容易焊接。
螺絲保存:螺絲都很小,要注意保存,避免耳機修改完了。螺絲找不到了。我是找了一個小盒子,所有的螺絲暫時存放。
思想斗爭:關于焊接這一點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沒有動手之前一直猶豫。擔心手抖,烙鐵搞壞電子元件。如果弄錯弄壞了,就可能失去找人維修的機會。其實不想做可以找很多的理由,想做就一條理由就夠了。不是嘛!錢省下了,自己也動手實踐了。
這篇文章能夠讀到這里的首先我感謝你,因為注冊頭條號之后一直不知道寫什么。用個現在流行的詞,都9012年了,還沒寫過頭條!現在都剛好有這么個事,我覺得這個耳機應該還有很多人在用吧。網上查不到如何維修的文章。希望這點經歷能幫到大家。
pple 在 iPhone X 上「大刀闊斧」地砍掉了 3.5mm 音頻耳機接口,「倒逼」傳統(tǒng)接口的耳機品牌不得不向藍牙接口躍進。這樣做的好處其實不光是耳機「無線化」了,Mac 上的不少藍牙管理工具也迎來了春天。
平時工作中,我們的 Mac 會連接藍牙鍵盤、藍牙鼠標,現在又多了 AirPods、BeatsX、BoseQC 30 等一眾藍牙設備。如何優(yōu)雅高效地切換和管理這些藍牙設備?你可以試試下面這些工具。
在 macOS 的「系統(tǒng)偏好設置 - 藍牙」中,勾選「在菜單欄中顯示藍牙」選項,我們就可以在屏幕右上角的菜單欄中,查看所有的藍牙設備。
作為系統(tǒng)原生的藍牙工具,這里以列表形式顯示了 Mac 曾經連接過的藍牙設備。在系統(tǒng)菜單欄就可以進行藍牙設備的管理和藍牙耳機的切換,不過,這種方式只能利用光標進行點擊才能操作,還要移動鼠標展開多個菜單才能實現目的,算不上高效。
菜單欄中的系統(tǒng)藍牙工具
Perculia 是 LightScreen 開發(fā)者的新作品,算是系統(tǒng)藍牙工具的增強版。
Perculia 常駐在系統(tǒng)菜單欄,點擊菜單欄的圖標就能一鍵連接藍牙設備,比原生工具方便許多。對于 AirPods 等設備,電量百分比可以直接顯示在菜單欄中,同樣的,當藍牙設備電量低時,還能接收低電量通知。
利用 Perculia,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菜單欄中為每一個藍牙設備都添加一個專有圖標,并且根據耳機、鍵盤、鼠標等設置 icon,想要連接哪個設備,直接點擊即可。
你可以在 Mac App Store 免費下載 Perculia。
Perculia 的菜單欄工具
Tooth Fariy 是非常受歡迎的藍牙管理工具,它基本上集成了上述幾個應用的所有優(yōu)點,當然也有新功能。
你可以在 Mac App Store 下載 Tooth Fariy,應用售價 30 元。如果你訂閱了 Setapp,可以直接在 Setapp 中下載使用。
Tooth Fairy
Juice 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有著 macOS 原生應用設計風格的可視化界面,顏值頗高,且支持深色模式。當然,它中看更中用,幾乎實現了所有能一鍵觸達的控制方式,包括快捷鍵、通知中心和 Touch Bar。
Juice 借鑒了 iOS 系統(tǒng)中「家庭」應用的設計風格,所有的藍牙設備都是一個小卡貼,帶有獨特的圖標和文字,點擊就能發(fā)起藍牙連接。
Juice 主界面
Juice 支持系統(tǒng)全局快捷鍵,可以用來喚醒 Juice 應用的主窗口。對于每個藍牙設備,我們也能設置它的專屬快捷鍵。在相應的藍牙設備上右鍵點擊之后選擇 「More Info」選項 就能為藍牙設備設置快捷鍵,在這里我們還能查看藍牙設備詳細的硬件和通信信息。
查看藍牙設備的詳細信息、設置快捷鍵
通知中心和 Touch Bar 都有 Juice 的身影,仔細想想,Mac 電腦屏幕的上(菜單欄)右(通知中心)下(Touch Bar 和鍵盤)三個區(qū)域,都被 Juice 滲透了。
支持 Touch Bar
你可以 Juice 官網 下載,應用售價 5.99 美元。
對比上述幾個應用,可以發(fā)現他們各有各的優(yōu)缺點。怎么選?
顏值高又全能就用 Juice;如果你是 Setapp 黨,可以選 Tooth Fariy;想要免費又能用的,可以試試 Perculia;最后,系統(tǒng)藍牙的菜單欄工具其實也能湊合用用。
對比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