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剛剛“介入”百姓出行的專車平臺,相互競爭的燒錢大戰一度讓消費者們目瞪口呆——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幾塊錢甚至不花錢搭乘中高檔轎車全都不是夢;而如今,爭奪你我出行最后一米的共享單車平臺,紛紛用發紅包的方式各自圈地,在此期間,“羊毛黨”們利用規則漏洞,通過模擬器虛擬定位攫取紅包,足不出戶每日進賬千元。今天,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為大家揭秘共享單車紅包大戰中的“賺錢術”。而這種被稱為“薅羊毛”的行為,法律界人士認為,已經涉嫌詐騙。
全文3117字,閱讀約需7分鐘。
單車平臺紅包大戰引來“羊毛黨”
共享單車發展至今,“百車大戰”時期已經過去,逐輪競爭過后,目前大勢是ofo與摩拜爭鋒相對:3月23日,摩拜推出“紅包車”,騎紅包車可獲得1-100元現金紅包。4月16日,ofo宣布加入共享單車紅包大戰,宣稱“在紅包區域內開始騎車,最高5000元紅包等你拿!”
但據此前媒體報道,由于ofo在這場紅包大戰中忽略了本身存在的平臺漏洞,因而導致了日虧損千萬的后果。
這千萬虧損,不少被收入了”羊毛黨“的腰包。在互聯網上,利用軟件設置規則漏洞,對平臺補貼的紅包進行攫取的行為,被稱為“薅羊毛”,而實施該行為的群體,則自稱“羊毛黨”。重案組探員了解到,在兼職交流網站“賺客吧”中,聚集了這樣一批職業“羊毛黨”。隨著共享單車補貼手段的升級,“羊毛黨”的注意力也紛紛轉向這一領域,他們在專科“賺客吧”上,分享著自己“薅羊毛”的經歷,甚至有人聲稱,依靠搶紅包月入過萬。
一名來自武漢的“羊毛黨”告訴探員,相比較其他平臺的共享單車,初期版本的ofo小黃車本身不帶有定位裝置,因此平臺實際不能實時監控到行車軌跡。此外,早期小黃車的車鎖為機械密碼鎖,依靠固定組合的車輛編號和4位數密碼進行解鎖,因此,用戶可以在沒有小黃車的情況下,在家中自行隨機組合一組“車輛編號”,并獲得相應的密碼,然后模擬一段“騎行”。
一名“賺客吧”網友說,自己平時隨身攜帶3部雙卡雙待手機,注冊了6個ofo賬戶,沒事的時候,就在附近“掃街”,每天可以抽取紅包數百元。不過他也表示,最近ofo調整了部分規則,在同一區域連續解鎖,將只計算一次紅包抽取機會,因此“收入也受了影響”。此外,有部分“羊毛黨”被系統判定為“惡意刷單套取紅包”,導致無法“薅羊毛”。
而在“賺客吧”上,也有不少“羊毛黨”聲稱,除了紅包抽取的認定條件更加嚴格外,隨機紅包的金額也越來越低。以往動輒數十元的紅包,如今常常只有一塊多,甚至有低于一元的紅包。相比ofo解鎖后一元錢的支付標準,抽到一元以下紅包的“羊毛黨”自稱“被反薅”,即紅包數額小于車費,不賺反虧。
▲4月24日,記者足不出戶獲得11.36元紅包。 手機截圖
▲4月26日,記者騎行體驗紅包活動,發現額度明顯變小。 手機截圖
體驗:“只動手不動腿”刷出兩位數紅包
打開ofo小黃車的客戶端,探員看到,原本顯示車輛分布狀況的地圖上,出現了密集的紅包狀圖標,點選后會彈出相應的“紅包攻略”。ofo平臺稱,此舉是為”鼓勵用戶更規范的用車,同時實現有效、自動化地調度車輛”,平臺在虛擬地圖中劃出特定區域為紅包區域,用戶在該區域內解鎖騎車,將獲得隨機現金紅包。
根據規則,想要在ofo平臺獲得紅包,需要滿足“騎行10分鐘,距離達到500米以上”的條件,紅包最高金額將達到5000元,并且支持隨時提現。此外,如果在結束行程后,將車停放在指定區域內,獲得大面值紅包的概率將增加。
4月24日,在網友們的指導下,探員來到一處紅包區域,隨機輸入一組車輛編號,顯示解鎖密碼后,獲得了一次抽取紅包的機會。10分鐘后探員點選結束行程,系統提示:本次足不出戶的“騎行”獲得紅包11.36元,支持微信或支付寶提現。
26日中午,探員再次體驗ofo單車發現,紅包額度已經有“縮水”跡象:在東城區新裕家園附近的紅包區,10分鐘騎行后到達國瑞城東區一處紅包區,結束行程后獲得紅包1.21元。
當天,探員在國瑞城東區相鄰的兩個紅包區域體驗總計三次,實際騎行40分鐘,獲得總計6.81元紅包。
▲“羊毛黨”刷紅包每天進賬千元。 手機截圖
▲“羊毛黨”利用模擬器,登錄四個賬號專刷紅包。 手機截圖
“羊毛黨”自述:足不出戶紅包收入過千元
在“羊毛黨”劉浩(化名)看來,探員之前刷紅包的方式是“最笨的”。“22號那天,我在家里就刷了 1000多元。”劉浩說,利用虛擬定位的軟件在紅包區域定位,然后使用多個賬號刷紅包,“紅包額度大的時候,一天時間輕松破千元。”
劉浩給了探員一份紅包攻略,操作流程是下載某虛擬定位APP后,搜索一個地址區域,并定位到紅包區域內,然后登錄ofo共享單車APP,點選“立即用車”,即可進行“薅羊毛”。“隨便輸入一個車牌號解鎖,開始‘騎行’十分鐘之后,可以結束行程領取紅包。”
“專業人士一般都會利用模擬器,同時登錄幾個或者十幾個賬號刷紅包。一個賬號一天可以刷五個紅包,十個賬號就是五十個。”劉浩表示,“遇到活動前期,紅包面值很大,有時候一個紅包的額度有上百元,所以對于“羊毛黨”來說,一天賺個1000塊錢是比較容易的。”
劉浩本人一天最多刷了1000多元。4月21日他得知“搶紅包”活動后,當即注冊了4個賬號,“開刷”:4月22日一天進賬1000多,但他表示,“周圍有人一天刷3000到4000元。”
不過,劉浩(化名)同樣表示,自23號晚上開始,平臺補貼的紅包大小開始減少,“現在一天最多只能刷一百多塊。”
▲支付0.3元后,記者獲取該輛小黃車的正確密碼。 新京報記者趙凱迪 攝
提供“配套服務”:0.3元可獲取小黃車密碼
除了攫取補貼紅包,“羊毛黨”們還推出了3毛錢解鎖、學生信息認證等“服務”。
26日下午,探員加入“ofo共享單車解鎖群”。群中名為“劍豪”的網友表示,僅需三毛錢,就可以打開ofo車鎖。
按照“劍豪”的要求,探員向其發送了路面上一輛小黃車的車牌號,并支付0.3元的紅包。兩分鐘后,“劍豪”將該車輛的4位數密碼發來,經實驗發現密碼正確。隨后,探員又挑選了另一輛小黃車,并將車牌號發給“劍豪”,1分鐘不到,他再次將密碼發來,實驗發現,此次的密碼同樣正確。
“劍豪”說,小黃車的密碼已被破譯,用手機就可以提取密碼。而根據探員“摸排”,類似的“解鎖群”有十余個。此外,還有網友稱可以為賬號辦理“學生認證”。花費9.9元,學生認證包過。“有了學生認證,每天首次騎車免費,全天0.5元1小時,永久免押金使用。”一個“學生認證”群里的公告這樣顯示。
重案解讀
平臺開始對“薅羊毛”采取應對措施
對于被如此這般“薅羊毛”,探員咨詢了ofo平臺客服,得到的答復是,目前法律范圍內,對于“羊毛黨”并無專門的規定及認定,因此除了提升技術力量,對“騙補”行為進行識別和介入外,尚無其他有效措施。
目前,企業采用法律手段打擊“羊毛黨”的行為極為罕見。不過,4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通報一起通過企業紅包軟件套取50萬獎勵的違法行為,29名嫌疑人被抓捕。該案件中,利用紅包漏洞套取獎勵的行為被定義為“盜刷。
對互聯網經濟中出現的“灰色”產業,法律也在不斷完善中進行打擊,在專車剛剛出現的時候,不少司機同樣利用刷單這種非正當行式賺取補貼,從2015年開始,專車平臺開始向警方報案,此后,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法院均對惡意刷單被公訴的司機,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刷紅包”非小事 可能涉嫌詐騙
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王永杰律師認為,此類“薅羊毛”的實質,是一種欺騙行為,涉嫌違法。王永杰介紹,在“薅羊毛”過程中,行為人虛構“騎行”的事實,非法獲取平臺為用戶補貼的紅包,涉嫌欺詐。但由于金額較低,往往無法對其進行有效制裁。此外,王永杰表示,網絡出售小黃車密碼、學生認證方式,同樣涉嫌違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通過違法手段“薅羊毛”涉嫌構成詐騙公私財物罪,即詐騙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詐騙3000元以上就屬于數額較大,將面臨最高三年的徒刑,詐騙3萬元以上就屬于數額巨大,將面臨最高十年的徒刑,詐騙50萬元以上就屬于數額特別巨大,則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
王永杰分析說,“羊毛黨”的行為,主觀上即為騙取獎勵補貼,涉嫌詐騙罪,至于是否會被追究法律責任,要視套取的補貼金額等因素確定。
新京報記者 王煜 趙凱迪
編輯 王巍
校對 郭利琴
者:龔進輝
想要看某一事物到底火不火,最簡單的一個辦法是看是否出現淘寶同款。在渴望押寶下一個滴滴的資本和用戶短途需求的雙重刺激下,從去年下半年起,共享單車迅速走紅,并“成功”登陸淘寶。
不過,對于摩拜、ofo等共享單車企業而言,登陸萬能的淘寶卻并非好事。原來,正如微信官方疲于應付公眾號刷閱讀一樣,摩拜、ofo對淘寶提供刷紅包攻略顯得有心無力。
此前,摩拜、ofo先后推出紅包單車,試圖以紅包為手段激勵用戶使用,以實現共享單車真正的閑置調度、違停調度、潮汐調度。不過,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在利益的驅使下,民間高手們總會展現出超人般“智慧”,通過鉆空子獲利不菲,令企業蒙受損失,從滴滴、Uber快車大戰蔓延至摩拜、ofo共享單車大戰。
事實上,由于共享單車系統存在一些漏洞問題,滋生了一大批職業刷單者,被稱為“紅包獵人”或“羊毛黨”。其中,單車設計并不討好的ofo成為被“羊毛黨”光顧的重災區,其使用密碼鎖+智能鎖(數量較少),用戶只能通過輸入車牌號獲取解鎖碼,弊端是解鎖碼容易被濫用。
加上ofo缺乏GPS功能,無法識別具體車輛位置,只能通過用戶手機GPS獲取當前車輛騎行位置,用戶騎行結束后,需要在App上操作才能停止計費。反觀使用智能鎖+內置GPS的摩拜,盡管不可避免被“羊毛黨”盯上,但盜刷紅包情況和蒙受損失沒有ofo嚴重。
ofo紅包單車與摩拜幾乎沒有差別,唯一不同是推出“紅包區域”這一概念,用戶在紅包區范圍內開鎖騎行且騎行時間超過10分鐘,距離達到500米即可獲得現金紅包。因此,“羊毛黨”盜刷ofo紅包最重要的是模仿正常騎行行為,完成10分鐘、500米這兩大指標,騙過后臺“眼睛”以從中獲利。
總結來看,盜刷ofo紅包大概分為8個步驟:
1、刷單掌握大量ofo車牌,(62、63開頭單車除外,其使用智能鎖);
2、Root手機,安裝偽造GPS的應用;
3、更新ofo到最新版本;
4、使用偽造GPS地址的應用,設置手機所在GPS地址為紅包區域,打開ofo,點擊使用單車,手工輸入已掌握的ofo編號;
5、ofo開始計時,并開始計費,提示該共享單車為紅包車;
6、等待10分鐘;
7、設置手機GPS位置為500米以外,結束用車;
8、點擊領取紅包。
用戶騎行一次ofo會得到2—10元不等的紅包,以每次5元收入來算,ofo限制單用戶每天最多騎行16次,每天最多可以收入80元。當然,“羊毛黨”并不滿足于只賺這點蠅頭小利,他們還有更大的野心,通過多個手機號、應用克隆、應用多開等多種手段,使一個人變成N個人。
如果單人開10個賬號,那一天輕松入賬800元,月薪高達2萬4千元。收益如此之高,難怪“羊毛黨”會想方設法鉆空子,他們無孔不入的“力量”實在不容小覷。
不可否認,上述盜刷紅包行為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但仍需要“羊毛黨”身體力行地一次次騎行,勞動力投入必不可少,但“羊毛黨”并不滿足于此,通過不斷升級手段,竟然實現足不出戶盜刷紅包,可以在家輕松操作,而不用辛辛苦苦地反復蹬單車,這是要上天的節奏。
據媒體報道,用戶只需花費不到10元在淘寶買下一段視頻,然后根據視頻教學內容,在家用電腦操作就能刷到ofo紅包,不騎車也能享受到紅包車的福利,主要“歸功”于一款名為“雷電”的模擬器和電腦版ofo,下載完成后把鼠標移動到偏向紅包車較多的區域進行定位,并選擇“手動輸入車牌號”,等單車解鎖成功之后便會自動開始計時。
為了防止帳號被封,用戶每次騎行都力求“逼真”效果,盡量讓時間超出10分鐘,等到騎行結束,紅包就會自動出現在電腦界面上。用戶利用模擬器盜刷紅包,對ofo造成了極大影響,盡管其通過技術手段排查、聯合相關部門打擊,但無法根除刷單現象。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各大平臺很難從技術上對刷單進行防御,只能通過調整運營策略來加以防范,比如ofo減少紅包金額,這只能起到治標不治本的作用,根除刷單的方法是共享單車企業下定決心改變當前重營銷而輕產品的尷尬現狀。
在我看來,刷單產業是伴隨共享單車興起而出現的,ofo與其費勁心思用盡包括紅包在內的各種手段來拉新、促活,不如用心打造產品,重點發力技術研發,不僅從單車設計這一源頭堵住刷單,而且降低車輛損毀率、提升用戶體驗,這才是持續發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