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本篇文章主要講解一下EPLAN P8 2.9 如何自動生成線號。


    這是未生成線號前的圖紙


    這是自動放置線號后的圖紙


    自動放置線號的現實方法

    1)選擇【主電路】,依次點擊【項目數據】-【連接】-【編號】-【放置】


    2)選擇【基于信號】點擊【…】


    3)點擊【放置】在【編號/名稱】選擇【CDP】


    4)點擊【名稱】刪除前三項只保留【常規連接】這一項


    5)雙擊【常規連接】,在格式元素欄刪除【頁】與【列】只保留【計數器】,點擊【確定】


    6)點擊【確定】


    7)點擊【確定】


    8)可以看到每個導線上都被放置了【????】


    9)再次選擇【主電路】,依次點擊【項目數據】-【連接】-【編號】-【命名】


    10)勾選【結果預覽】點擊【確定】


    11)預覽中可以看到,線號的編號都被定義命名。(如果需要做調整可以在這里進行手動的修改)點擊【確定】


    12)線號的放置完成,可以看到之前的【????】被替換成了數字。


    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觀看,謝謝!

    這是我最近看到的很有感觸的話,送給你們,希望可以與你們一起學習進步。

    If you can't fly.

    Run.

    If you can't run.

    Walk.

    If you can't walk.

    Crawl.

    But by all means keep moving.

    苦逼的自動化同胞們,加油!加油!加油!你離成功就差點個贊了,^_^

    點贊+在看

    ↓↓↓ ↓↓↓

    里P8,幾乎是所有程序員的奮斗目標。


    對圈外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P8職級的厲害之處,畢竟還沒大學畢業的歐陽娜娜入職阿里,職級就是P8級別。


    而對于互聯網人來說,部分人對P8的理解,也只是知道這是一群技術比較厲害的人,年薪可以達到百萬,手里還會有股票。


    其實,這樣理解也沒錯,但不僅于此。優極限在瀏覽社區的時候,偶然看到一個圈內人士把阿里P8級別講的比較透徹,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來源 l 樂谷說,如侵刪


    見過身邊的阿里P8,記錄一下我的觀察,這里僅說技術線的P8。


    1?? 薪資水平


    現在字節挖阿里P8的報價已經能談到100萬稅前現金年薪 + 50-100萬期權,阿里P8去字節低于這個數是侮辱(已跳槽的可以自查一下是不是被低估了),字節入職即巔峰,競業協議保證你進得去出不來。


    2?? 業務能力


    技術線P8還是有危機感的,要自己負責規劃業務(定義價值及方向)、負責吸引人(招聘及內轉)、負責留住人(團建及分享),如果你不做,不出半年你的人員都會被‘友軍’及‘競對’挖走。



    3?? 工作強度


    P8和P9工作和生活是很難分開的,周末假期及半夜,都有可能有業務方電話過來需要應急及解決問題。哪怕和女朋友看著電影或在旅游度蜜月,接到一個電話還是必須要打開電腦快速解決的。


    4?? 心理建設


    P8需要有的意識是任何事情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該認慫就認慫,什么事情能上升到P8的話,還不及時止住發酵到P9,P10就是事業部間的內戰和沖突了。


    5?? 技術水平


    代碼肯定要熟悉的,基礎邏輯還是要有的。每天開很多會,一些會議上如果邏輯思維差一點,或者代碼水平菜的人遲疑一下,很可能就接了個大鍋,團隊同學也會因此受苦(會上不頂壓力1分鐘,會后團隊同學007),說話就是生產力。


    6?? 綜合能力


    技術、業務、項目管理都要懂,很多需求方是沒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需要打破邊界問清楚,以及幫他們想清楚。


    并且,要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業務怎么發展。你自己就是個發動機,必須有自己的主見。



    總之,當達到了P8級別,不僅是技術水平,各方面的能力和認知都已經是可以獨當一面,即使離開了阿里,也是技術總監和CTO的存在。


    當然,要成為技術專家,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也需要機遇,并非一日之功。可以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比如通過阿里的面試,開啟通往阿里P8之路的第一步。


    為了您能更好地通過面試,優極限的“坑王老薛”為您帶來一場直播課程:大廠JVM面試最強指南,今晚7點半,好課不容錯過哦!

    者:zhysun

    又到春暖花開的季節了,你每天上班是鉆進擁擠的地鐵里面對人山人海呢?還是在路上忍受嘈雜的鳴笛和無盡的堵車?

    而你是否又在一天的工作后還要到健身房去跑一小時來消耗過剩的卡路里?

    其實不如跟我一樣體驗一把自行車通勤的快樂,上班路上享受明媚的春光,下班路上又有涼爽的晚風。還是很好的有氧運動,更能省下越來越高的交通費,一舉多得,何樂不為呢.

    作為一個生活在北京這樣一個交通非常差的上班族。我從剛來北京工作就開始騎車通勤,到現在已經有6年了。應該能算的上"老司機“了吧,今天想通過這篇文章,帶大家上”騎車通勤“這輛車。

    先解釋下標題.運動向通勤。指的是包含有運動健身為目的騎車上下班。所以那種騎個休閑車從小區5分鐘到地鐵口的情況不是本篇討論的范疇。所以對騎行的速度和距離都是有一些要求的,自然也需要一定的騎行裝備。

    一、什么樣的人適合騎車通勤呢

    主要有2個條件:

    1,通勤距離

    關鍵詞5-20KM。

    以我個人經驗騎車通勤比較合適的距離是單程(注意是單程)5-20KM之間,也就是說每天總騎行距離是10-40KM(絕大多數騎車通勤的小伙伴距離都在20KM以內,戰士另說)這個距離總時間可以控制在1個半小時之內。

    晚上回家的時候,繞開比較堵的路段,距離會長一些,夜晚沿著中軸線騎行,一路穿過什剎海,長安街,天壇,工作一天的疲憊仿佛都在風中吹散了。

    當然如果路況好,身體壯,不加班,上班又不累的話(公司還招人么?)稍微遠點也可以接受,如果超過25,30KM,我就不建議考慮自行車了,可以考慮用折疊車4+2,汽車開到市區附近,然后騎車穿過擁堵的市區。

    如果距離太短其實沒關系,我可以繞路嘛。。我第一家公司單程7km,如果準時下班+天氣好,我會去繞個20km左右的圈回家。

    我個人的通勤歷史是:7,21,17 。其中感覺17公里是我最喜歡的距離。早上只能選擇最短的距離,那個路況,說多了都是淚。

    如果你平時比較缺乏運動,或者很少騎車,建議10KM左右為佳,大部分人初期連續騎行半個小時以后,PP會很痛。不過放心,慢慢鐵檔功練成后就沒事了。

    2,存車條件

    工作地點一定要有穩定安全的存車地點,最佳選擇是推進辦公室,其次是放在有人看管的存車處,最次也得放到院子里,如果只能鎖在路邊,我建議要么放棄,要么買折疊車放辦公室。如果你工作的地方連折疊車都不能放。那就等跳槽吧:)。畢竟一輛自行車還是挺貴的,丟了的話回家要被老婆弄死。

    That's all。很簡單是不是?我想大部分人都能滿足這兩條。那么如何開始呢?要想騎車上下班,首先當然你得有輛車。

    二、車輛選擇篇:

    在買車之前,首先要明確你的用途。有人要去越野,沖山。有人要周末來個300KM狂飆。需求不同在車的選擇上自然不同。

    首先來明確我們的需求,之前提過,本篇討論的是運動向通勤,需要在享受上下班騎行樂趣的同時,有一定的鍛煉(減肥)效果。 喜歡上騎行以后,或者想加強鍛煉效果,跟著俱樂部也好,3,5個朋友一起也好,想在周末去參加一個中等強度的騎行活動,也要能保證平時的通勤車能應付得來。也能作為升級到更高級的專業車之前的過渡裝備。

    1,常見車型

    山地車

    路面上最常見的車型,也是大多數人的第一輛車。山地車不知道是怎么在國內就流行起來了,記得小時候上學的夢想就是有一輛捷安特山地。但其實山地車并不適合在城市里騎行。

    offroad才是山地車的歸宿

    公路車

    以速度為第一目標的車型,追求輕量化,通常騎行姿勢都比較趴,可以減少風阻。

    折疊車

    這也是最近很流行的車型,通常使用比較小輪徑,車身可以折疊,折疊后體積小巧能省下家里寶貴的空間,進辦公室也只需要找地方一塞,不用為存車煩惱。甚至累了還可以拎上公交。總之好處多多。缺點當然也很明顯。折疊機構對車身剛性會有不小的影響。通常也會犧牲一些車身幾何,發力上面可能不如公路車那么舒服。同時折疊機構也會增加不小的重量。

    還有3種不如前3種那么火,但實際很適合通勤。

    山馬

    很多人在城市里騎山地車,不會去真的offroad,所以會對車進行改裝,使之更適合壓馬路,這樣的車稱為山馬(壓馬路的山地)。常見的改法是將齒胎換為窄一些的光頭胎,能減輕非常多重量的同時,減少阻力,對速度的提升非常明顯。還會將避震前叉更換為非避震前叉(硬叉),雖然避震前叉在山地騎行里必不可少,但是在城市路面上用處非常小,雖說馬路上也有些坑洼路段,但大部分前叉并不能過濾這種細小的震動,而避震前叉一方面會讓你的發力不能直接傳導到車上,另一方面避震前叉的重量往往比較不友好,更換為非避震前叉后你會明顯感覺車頭輕了很多,發力也更舒服了。這種經過改裝的山地車可以說非常適合在城市路面上騎行。

    平把公路

    就是將公路車的彎把改為平把,手變也替換為指撥,車架幾何也會有一些調整,讓騎行姿勢更為休閑,解決了公路車太趴問題的同時保留了公路車的輕量和高速性能。

    日本街頭的各式自行車,除了菜車,平把/彎把公路最為常見,基本不會見到山地車。

    小輪徑公路

    通常是406或者451輪組,架子也比較小。也有平把和彎把之分,可以視作縮小輪子的公路車。

    2,如何選擇車型

    對于通勤來說,主要從3個方面來選擇車型:速度,舒適度,便利性

    首先來說速度問題

    就我的經驗來看,通勤時比較合適的速度是25-30.

    低于25起不到鍛煉的效果。高于30有點不安全(人少的路上無所謂了),27KM/H的巡航速度是比較舒服的,不會太累,不至于到了公司影響工作,又能把心率差不多控制在140的減脂區間偶爾在人少的路段還能沖刺一下鍛煉心肺和力量,可以達到一定的鍛煉效果

    舒適度

    主要受到騎行的姿勢,不同的車型有不同的騎行姿勢,借用GIANT官網的一張圖。

    軀干角度越大,騎行姿勢越休閑,也就更加放松舒適,越小,軀干越接近水平,能獲得更小的風阻,提高速度。通勤和健身騎行,還是應當以舒適為主,更重要的是,過低的軀干角度會影響我們觀察路況,這在郊區跟著隊伍騎行時不是問題。但在環境險惡的市內通勤就變得很危險了。這也是我不建議騎公路車通勤的原因。當然軀干角度也不能太大,90度的話那就是公主車了。

    其次車架的材料和一些配件選擇也會影響到車的舒適度,通常來說碳架的舒適度較好,不過個人感受不是特別的明顯,考慮到價格的因素再說畢竟是通勤用,鋁合金和鋼架車還是首選。

    便利性

    存放,搬運等的便捷程度也是通勤車選擇時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通勤車要放在住處以及工作地點,還需要涉及進入電梯甚至是扛著上下樓的問題。甚至還有帶入地鐵公交,放入車后備箱的情況。

    網絡圖片,擠擠的話,一般背后箱放2輛折疊不成問題

    相對來說車體積越小,重量越輕也就越有優勢。折疊車和小輪徑這種小型車有非常大的優勢。尤其是折疊,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帶上公交,有些地方也可以帶入地鐵(帝都是不行)。山地車因為比較笨重,在這方面相比其他車型也比較差。有段時間我每天扛著山地車上下5樓,那酸爽。。。如果換成重量比較輕的公路就會輕松不少。換成折疊就更沒壓力了

    3,經驗之談

    上面提到的幾種車型,除了小輪徑公路我沒有騎過,其他車都有,并且都騎著通勤過不短的時間,下面結合我每輛車通勤的感受來說說通勤車的選擇:

    山地挑戰者300,這車在國內非常火,配置均衡,性價比不錯。出去玩隊里總有幾輛。車友嘴里經常有句話叫做:不挑不幸福,說的就是選車時直接上挑戰者300.

    我主要買來偶爾到野路上玩玩,不過發現還是更喜歡騎公路,山地的水平還停留在最最初級的階段。

    偶爾會騎挑300到這種路上玩玩

    挑300跑個小野路什么的很合適,但是通勤的話就真不適合了。避震前叉和寬大的齒胎,在市區里沒有用武之地,雖然跳個馬路牙子,遇個爛路什么的完也全不怕,但是沉重的車身在比較熱鬧的路段會顯得非常笨拙,騎起來也少有輕快的感覺,同時便利性也差。所以我現在很少會騎這輛車上下班。

    寬大的齒胎,重量嗷嗷的

    挑戰者300我騎到25以下算是比較輕松。25以上就能明顯感到車子變重了,蹬著費力,30+的話沒一會兒就要呼哧呼哧喘氣了。所以如果通勤距離比較近(10KM之內)還勉強能接受,距離較遠的話到單位估計要歇會兒了。

    可鎖死的避震前叉,鎖死后能解決泄力的問題,不過重量相比硬叉還是重了許多。

    公路車,巨大牌的TCR C碳架自組公路,算是入門級里面比較好的了。30+的速度巡航無壓力。車非常輕快,和那輛挑300完全兩個極端,而且碳架帶來的路感也比較舒適,能讓你充分享受騎行的樂趣。

    但是這不代表適合通勤用。因為首先通勤不必太過追求速度,其次公路車的騎行姿勢為了降低風阻,而且利于發力,軀干的角度都比較小,也就是說都會扒的比較低。這樣的姿勢一來并不舒適,二來不利于觀察路況,在復雜的交通環境下容易發生危險。所以公路車也不那么適合通勤。

    但是,TCR C架的車架幾何偏競技,騎行姿勢會比較趴,騎起來看路都要仰著頭,往左右和后面看都得轉身才行,非常不利于觀察路況,我上班那條路車還是挺多的,再加上冷不防竄一個電動出來,這種路上騎公路還是有點危險的。所以雖然周末去郊區騎行他是100%的首選,但平時上下班騎得并不算多。

    折疊,經典中的經典,折疊入門神車,大行P8登場

    這車太火了,基本無需介紹。這車可以說是通勤神器,鋼車架耐用性和減震性都不錯,雖然會比較重,但是放在整車里看重量還是不錯的。運動型的設計讓P8的速度也比較有保證,達到27的經濟速度不成問題。不過因為P8因為過短的把立(其實就沒有)帶來的的操控穩定性相對其他車還是差一點,高速的時候還是要盡量小心,我很少會騎到35以上的速度。但是同樣短把立和小輪徑(20寸)使得車非常靈活,有著極小的轉彎半徑,很適合在那種堵死的道路上,從車流中穿梭而過。騎行姿勢算是比較休閑,加上鋼架的吸震性能整體騎行比較舒適。折疊車的便利性是所有車型里最強的,就算使用了鋼架妹子都可以比較輕松的拎著上下5樓,上班可以直接推進公司折疊后隨便往桌子下面一塞,根本無需擔心存車問題。在家里也不會占用幾萬一平米的寶貴空間。而且經常出門辦事也可以騎,大多數銀行,飯店什么的把車折疊以后都可以帶進去,我去腐敗什么的不是太遠的都騎P8去,不要太方便。

    折疊后的P8和一個24寸的旅行箱比較大小

    而且P8在周末去郊區騎行也完全可以,平路速度上雖然跟不上前面的公路車,但是跟第二梯隊的速度絕對木有問題。現在P8是妹子的座駕,周末也會騎著跟我一起去玩,妙峰山什么的都走過,毫無問題。

    LD騎P8和我一起爬妙峰山

    山馬:老款巨大牌的ATX690(V剎)改裝,回來騎了幾天就換1.5的光頭胎+MOSSO的7005硬叉。當時就感覺車一下輕了好多,速度瞬間快了3-5。整體速度上和折疊差不多,而高速的時候更加穩定(不過這車檔次略低,高速的時候明顯比較軟)車又結實,跳個馬路牙子什么的一點都不心疼,雖說是光頭胎但是一般的爛路還是沒問題的。雖說山馬好多人不看好,是四不像的配置,不過現在適合通勤的車選擇還不多,而山地車保有量又極大,稍加改裝(成本并不高,一個前叉不到200塊)就能稱為一輛非常適合通勤的車,我還是比較推薦的。

    硬叉+光頭胎的ATX690,很適合通勤。

    這種田間小路山馬也沒啥問題,公路的話估計要悲劇

    這輛車后來被我賣了,賣之前的里程固定在8K出頭,大概騎了3年。

    平把公路,這個其實是最適合通勤的車型了,在一些自行車運動比較普及的國家也是最為常見的車型。通常使用700C輪組和公路車架設計,公路套件,基本上除了用了平把指撥而不是彎把手邊以外和公路車沒區別。平時30KM/H騎起來也不怎么費力,不過在更高速度的時候因為姿勢問題,風阻要比公路高不少,想要跟上40+左右的隊伍還是略有些吃力,整體速度在公路和山馬之間。平把公路車具備了公路車的輕盈快速。而騎行姿勢又相對休閑,更適合在城市騎行,也是我最為推薦的通勤車型

    只不過目前來說市面上可供選擇的平把公路車比較少,或許難以挑選到喜歡的。

    樓主這輛是捷安特的大號女款平把公路車架,碟剎輪組,和105的公路套件,現在的通勤主力。碟剎相對公路車常見的夾器性能更好,在市區這種隨時可能需要急剎的路況下,碟剎也能讓我心里踏實不少。

    小牛角副把可以提供更多的騎行姿勢,無論是休息放松,還是高速騎行都挺有用。

    可以看到,頭管的設計偏高,車把和車座基本水平,不像公路有落差。

    小輪徑,一般使用406或者451這樣的20寸左右的輪組,車架也相應變小,不過等效的幾何尺寸是沒變的。有平把的有彎把的。小的輪徑更相比大輪徑提速更快,而速度保持性上略差。而體積上確有很大的優勢,雖然不能帶入公交,但是放到車后備箱毫無壓力。而且較小的輪徑在車流中穿梭起來也更為靈活,更適合在市區通勤使用。但是這種車型的問題和平把公路一樣,市面上的產品太少,較難選到滿意的。這種車型我還沒有騎過,就不過多評價了。有騎這種車的值友可以幫忙補充。

    說了這么多,其實每個人通勤的路況和距離不同,身體素質也不一樣,選擇上很難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4,小結

    大概總結一下吧:

    公路車,山地車通勤不予以推薦,如果你經常參加周末的騎行活動,可以選擇這兩種車型,這不是本文討論的內容了。

    如果你打算開始騎車通勤,同時也想時不時的參加一些周末騎行活動培養騎行興趣,鍛煉身體的話。

    我建議,先買一輛較為入門的更適合通勤的車,就算以后需要升級公路或者山地,你可能也不舍得騎著上萬的車和電動車PK。這輛入門的通勤車也不會浪費。如果不升級,這輛通勤車也完全可以滿足中等強度的周末騎行。

    如果沒有存放空間的壓力,首選山馬或者平把公路這樣的大車。無論平時通勤還是周末運動都游刃有余。

    如果存放空間略有要求,小輪徑是個不錯的選擇,有著不差于大車的性能,和更為小巧的車身。

    如果對存放空間要求很高,并且需要經常騎車去吃飯,辦事,或者想要4+2(汽車+自行車)出行折疊車是不二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折疊車的承重相比其他車型略弱一些,大行P8建議不超過90kg,雖然我覺的應該不至于這么脆弱,但是太強壯的同學還是建議不要考慮折疊。

    三、下面是買買買環節

    1,買車

    其實自行車和電腦一樣一樣的,DIY的通常比整車配置更均衡,性價比更高。

    但是DIY需要一定的門檻,新手最好有老司機帶領下操作。所以這里主要以入門品牌整車推薦為主,更多的是提供思路,周圍有老司機的話建議找他們為你量身定制。 通勤車還是以性價比為先,所以這里不會推薦3B1A,三皇一后這樣的高級貨。

    平把公路車

    參考車型:捷安特 FCR (路上見得比較多的平把公路) ESCAPE(這個貌似新出的,看起來不錯)系列

    推薦理由:大品牌,門店眾多,有問題隨時推店里免費調整。產品線長,各個價位都有不錯的產品。推薦的2個都是系列的名,每個都包含了高中低多個檔次的車型,大家可以根據預算選擇。

    NewEscape-捷安特官方旗艦店-天貓Tmall.com

    女士的LIV 系列,有很多針對女性優化的設計,giant天貓店里只有這款碳纖維的高端版本,實際同系列還有低端車型可以選擇。

    Liv麗以芙捷安特Thrive Composite女式碳纖維平把20速公路自行車...

    山馬

    推薦車型:改造你手頭的山地車。

    推薦理由:保有量大,選擇眾多,二手好收好出。皮實耐用。

    配件:山地硬叉,用鋁的就可以,土豪可以看看碳的。

    MOSSO7005

    mosso 7005 硬叉_淘寶搜索

    光頭胎: 自己根據喜好選擇寬度,窄胎速度快,寬的更穩定舒適。我使用的1.5寬度的。

    光頭胎 26 1.5_淘寶搜索

    折疊車

    推薦車型:大行KBC083(P8),KDC083(451P18), KHS F20T3, 風行車架自組

    推薦理由:大行是國內認知度最高的折疊車品牌。P8更是一代神車,所以用P8入門是最穩妥的。

    KBC083_淘寶搜索

    目前出了451版本的 KDC083,使用了現在很火的451輪組,傳動系統也升級到了18速,性價比也不錯,預算稍高的可以考慮。

    KDC083_淘寶搜索

    KHS是個臺灣的小眾品牌,車友親切的稱為烤紅薯,他的折疊車有減震軟尾的獨特的設計。而且車架不是大梁折疊,剛性很不錯,我試騎過朋友的車,路感確實不錯。不過價格要比大行的2款高出不少。

    KHS F20T3_淘寶搜索

    大行的車架不單賣,而P8這樣的車配置其實比較一般,所以很多車友到最后都是把P8改的只剩架子。所以其實買個折疊架自己組一輛也不失為好的選擇。風行是國內專注折疊車架的廠商,以鋁架為主,產品口碑不錯。網上很多店鋪出售組裝好的風行折疊,配置相對來說更為均衡,性價比也很高。而且鋁架的重量要比鋼架的P8和諧不少。

    淘寶圖片,風行車架組裝車

    風行 KA2018_淘寶搜索

    小輪徑

    推薦車型:JAVA,BIC

    推薦理由:這個我身邊沒人騎,但是路上見的比較多的是JAVA的小輪徑整車,想來應該是口碑比較好。JAVA在淘寶上的銷量也不錯。

    淘寶圖片, 彎把的JAVA 451,建議選擇平把的版本。

    java 451 16s_淘寶搜索

    BICI是騎行軟件行者出品的智能單車,但是相比其他智能單車花花架子而言,這輛車更為純粹,其配置也非常良心。我最近也在關注這輛車,考慮為LD大人買一輛,本站也有相關曬單。官網鏈接

    官網圖片,bici基礎版

    公路車

    之前雖然不推薦公路車,不過很多騎友最終還是會長草公路車的,如果你對自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很有信心,也可以試試。同時有一些公路車的設計騎行姿勢會更為舒適一點。

    這里推薦GIANT 的DEFY系列,為了長途騎行設計,姿勢更舒適不易疲勞,這系列也是從低端的defy3到高端的adv都有,并且DEFY也是獲過很多獎的車型,周圍不少朋友都在騎,評價相當不錯。

    defy的軀干角度更大,騎行舒適,也更容易觀察路況

    GIANT捷安特公路車自行車Defy 3長程耐久舒適

    2,買車身配件

    車挑完了,我們還要全面的武裝自己的愛車,讓他在通勤路上如魚得水

    菜車3大件

    這3樣是菜車標配,但是運動自行車裝上以后會極大的降低比格,我個人不太建議安裝。

    車支子

    停車方便,但是外形實在丑陋,而且某些情況下影響騎行安全,大部分車友都不會裝這個。

    不過沒個支子停車確實頭疼,也是有解決辦法的:

    在家里,或者公司,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架子來放車

    或者

    淘寶圖片

    自行車 停車架_淘寶搜索

    出門在外也有辦法

    這種腳踏支架,設計很巧妙,不過價格不太和諧。

    淘寶圖片

    MASSLOAD 腳踏_淘寶搜索

    擋泥板

    裝這個愛車的顏值簡直一落千丈,所以大家都不想裝,但是如果沒擋泥板,遇上下雨天你就會。。。

    網絡圖片

    當然,就算你裝了擋泥板,車也會臟的一塌糊涂。所以如果不想每次都擦車的話下雨天還是別騎車了。如果實在想裝,下面一些供參考,因為我從來不用擋泥板,所以只能借用賣家的宣傳圖片了:

    這種平時可以收納起來,下雨再拿出來

    淘寶圖片

    WOHO 擋泥板_淘寶搜索

    這種可以卷起來,和尾燈整合在一起

    淘寶圖片

    吉耐思 擋泥板_淘寶搜索

    不過這種擋泥板因為離著輪胎都比較遠,實際效果比較一般,身上還是會有好多泥點子(別問我怎么知道的。。)。應急用還行。

    貨架車筐

    要帶東西還是背個包吧,又不去菜場買菜。什么,沒貨架沒法帶妹子了?沒事,坐前面大梁上效果更好

    不過車包倒是可以裝一個

    比較常用的是尾包,和梁包

    車尾包通常放修車工具,一套內六角就好。周末上山一般會帶上內胎。

    車梁包和車把包容量相對要大上不少,而且方便拿取物品,放手機的不二之選

    淘寶圖片 ,這種頭包很適合沒有車梁的折疊車

    淘寶圖片,車梁包可以這樣放入手機,不過好像不太安全- -

    前面說過了降低比格的三件套,下面說說安全必備三件套

    安全必備三件套 尾燈,鈴鐺,前燈

    這三樣都跟安全相關,雖然也會降低比格,但依然強力推薦安裝

    尾燈

    夜騎必備,裝在車尾,靠發光led一閃一閃的提醒后車你的位置。有靠紐扣電池供電的,也有太陽能的,推薦來個太陽能的,省心。

    或者買這種,非常便宜到處都能掛。我經常走夜路在包上掛一個。

    除去尾燈,大多數車買來的時候都會帶反光板,這個東西在汽車用大燈照過來的時候巨亮,可以來一個,但不能代替尾燈

    前燈

    尾燈相當于汽車的后式廓燈,那么前燈就相當于汽車的大燈了。主要作用就是夜騎的時候在照明不佳的路段能看清路。而且現在電動車不逆行都不好意思出門,前燈也可以有效的提示對方。當然高亮度的車燈也可以和開遠光的汽車剛正面,不過為了安全不建議這么干。。

    車燈的選擇有兩種,

    專門的自行車燈,特點是照明范圍廣。缺點是價格貴。

    NEXTORCH B10_淘寶搜索

    還有個選擇,就是用手電夾把平時用的手電裝到自行車上。這也是我比較推薦的做法。手電的選擇很多,通常18635小直就好,亮度足夠。平時拆下來當手電,需要時裝上。利用率比專門的車燈高不少。缺點是通常手電光照集中,只能照亮比較小的區域,不過在城市路段我覺得基本夠用

    手電的照明效果,畢竟不是專門騎行用,光還是太集中了,不過看路沒什么問題

    自行車 手電夾_淘寶搜索

    手電的選擇水很深,都能專門開個貼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其他值友的原創。

    C8 T6 手電_淘寶搜索

    鈴鐺

    這個我想只要騎過車的人都用過,我就不細說了,這東西純粹只在城市路段有用。裝上確實不好看,所以大多數人都靠吼,漢子無所謂,妹子的話還是裝個鈴鐺吧。

    鈴鐺也有各式各樣的 最普通的

    萌萌噠青蛙,這個效果不好,很多人意識不到是有車來了

    迪卡儂 兒童自行車喇叭 可愛小老虎喇叭 A BTWIN

    大殺器來了,電喇叭,這玩意聲音巨大,有點擾民。不過因為聽起來很像汽車喇叭,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自行車 電喇叭_淘寶搜索

    3,其他實用配件

    碼表

    用來看時間,看時速,里程什么的,建議來一個。通勤車買個便宜的有線碼表就好。

    迪卡儂 自行車碼表 有線碼表 騎行碼表 計速 A BTWIN...

    GPS碼表也不錯,價格也不算貴,還省去了傳感器,只是GPS碼表續航一般般,需要時常充電。

    bryton百銳騰R310E GPS中文碼表 自行車碼表夜光ANT+ 藍牙...

    手機架

    用來放手機(百度外賣小哥搶單必備),主要是開個導航什么的,我會拿個淘汰的手機當GPS碼表用,效果不賴。

    馬蹄鐵自行車手機支架山地車手機導航架單車摩托車通用型手機支架...

    選擇很多,我是這款,夾得很緊,不過橫屏好多軟件不支持,買個豎屏的架子或許更合適。

    坐墊

    原裝坐墊太硬PP疼怎么辦?上班穿個騎行褲有點過分了,來個硅膠坐墊吧。雖然掉比格,不過效果誰用誰知道。周末出去的時候穿騎行褲把墊子拿掉,很方便。

    我鐵檔功已經大成,不過妹子還是需要的。

    迪卡儂 自行車坐墊套加厚硅膠臺灣產 山地車死飛公路 S BTWIN...

    迪卡儂這個顏色也是醉了。。

    水壺架

    最少裝一個,夏天快到了路上帶瓶水,周末出去騎也肯定要帶水的。

    音箱

    大家都知道,騎車不能戴耳機。想聽歌怎么辦,騎行音箱就是干這個用的。自己能聽歌,還能起到喇叭的作用。別開太大聲就是了,避免擾民。鬧市區開可能有點2,但是在郊區的山上,一邊搖車一邊聽歌很帶勁。。建議選擇可以插到水壺架里的那種。

    自行車 音箱_淘寶搜索

    通勤小伙伴們的配置,是不是感覺好像少了什么?沒錯,車鎖。

    騎友們有句話:沒鎖的車不會丟。也就是說車要放到不需要鎖保護的安全地方,如果放到不安全的地方,鎖也僅僅是心理安慰,完全談不上安全。車平時就放家里或者公司,真的遇到臨時放在路邊的情況(通常是上廁所。。。),可以找路邊的商店或者報攤一類的幫忙,通常他們都很樂意幫忙看車,如果走的時候從他們哪里買點東西他們就更高興了。

    四、人身裝備篇

    除了要把車武裝起來,騎車的人當然也不能少。下面看看騎行的時候身上都要穿戴什么裝備

    頭盔(必買)

    最最重要的人身裝備了一定要買,買了一定要戴,千萬別不當回事,萬一摔了撞到頭可能就不會再有萬一了。

    頭盔主要分 公路盔,山地盔和街盔。

    我比較喜歡街盔:雖然重點熱點,不過樣子不那么運動,城市戴著比較和諧。

    和妹子的情侶街盔

    頭盔后面還有燈,夜騎更安全。

    汽車上都會裝個行車記錄儀,自行車一樣可以裝。大家通常把運動相機裝在車上或者頭盔上,可以錄下騎行中的風景,也可以在萬一遇到事故的時候記錄現場。

    我是裝在頭盔上的,這樣的騎行者有個萌萌的名字:天線寶寶

    PRO-TEC City Lite 輕量化頭盔(騎行/滑板兩用)L碼

    我戴著這款

    迪卡儂 男女騎行頭盔一體成型 公路山地頭盔自行車裝備 H BTWIN...

    傳統頭盔透氣性和重量都更好一些。

    手套(必買)

    手套也是很重要的安全裝備,平時可以放滑減震,夏天防曬,冬天保暖。在摔車的時候人會不自覺地拿手支撐,這樣很容易讓手掌皮開肉綻,帶手套也會減輕傷害。。

    手套最少需要2副。一副夏天防曬的,選擇輕薄吸汗,防震效果好的。一副冬天保暖的,建議選擇防風面料,windstopper的冬季騎行手套非常合適。

    GIANT捷安特G0918手套夏季短指吸汗透氣舒適減震手套騎行裝備...

    騎行手套注意選擇手掌有減震材料的,這也是和普通運動手套區別比較大的地方。

    眼鏡

    可以保護眼鏡,避免沙塵,飛蟲侵入。建議買一個,不過對于近視眼的同學騎行眼鏡不太友好。

    口罩

    在PM2.5充足的城市,平時出門都要戴口罩,別說在路上騎行了。所以一個防霧霾防尾氣的口罩十分重要,千萬不要重蹈三環跑步外國小伙的悲劇。

    通常的PM2.5口罩可以防霧霾,但是對于尾氣無能為力,如果通勤路上機動車很多的話,建議上3M的面具。就算有口罩保護,PM2.5太高的話依然不建議騎車上下班。通常來說200以上我就不騎車了。。

    respro 騎行口罩_淘寶搜索

    這種口罩樣子很帥,不過效果實際也就那樣,性價比很一般,而且濾芯更換成本很高。我曾經有一個丟了以后就一直3M了。

    過濾效果還是3M的面具比較好,因為可以加一個過濾有機蒸汽的濾盒,能少吸點尾氣。只是外型有點夸張,不過騎車無所謂了,又不是戴著坐地鐵(其實坐地鐵我也戴這個)。。。

    束褲帶(必買)

    因為上班通勤通常不穿騎行褲,就穿平時的褲子,寬松的褲腳很容易蹭到牙盤,一方面會弄臟褲子,還有卷到牙盤摔車的危險。所以買個束褲帶是必須的,而且通常使用反光材料,夜騎能增加安全性。

    迪卡儂 自行車束褲帶 夜騎 夜跑 騎行配件 A BTWIN

    騎行風衣

    騎車通勤對衣服沒啥要求,沒必要穿騎行衣褲。但是畢竟是早出晚歸,而且騎起來速度不慢,一件能防風的外套還是很有必要的。我會選擇超輕薄的防風軟殼或者沖鋒衣,平時收納再包里不占地方,需要的時候套在外面遮風擋雨。

    面料方面和戶外裝備的選擇相同,gore-tex或者windstopper的為佳。需要注意的是,專業的騎行風衣因為戴頭盔的關系,通常沒有帽子。

    迪卡儂 戶外 騎行夾克 雨衣 自行車騎行外套 防風防雨 男 G BTWIN...

    迪卡儂的性價比很高,但是性能著實一般,不要指望有多好的功能性。通勤防個風問題不大。有更高要求的推薦購買采用gore-tex active shell或者windstopper active shell的產品,當然價格就沒這么和諧了。

    迪卡儂 反光背心 男士防風防水無袖自行車騎行反光馬甲G BTWIN...

    夏天夜騎的話有一件這樣的馬甲很好用,防風的同時衣服上的反光條增加了不小的安全性。

    防曬裝備

    夏天的時候穿短袖短褲騎車很容易曬黑甚至曬傷,尤其是胳膊一直暴漏在陽光下,怕黑的同學可以來一個這樣的防曬臂套

    迪卡儂 防曬袖套 男女騎行開車電瓶車戶外釣魚籃球護臂 G BTWIN...

    最后曬下我的通勤車們:

    少一輛平把公路,實在放不下了

    喇叭,車載導航:),LED大燈,配置不低吧。

    萌萌的青蛙是亮點

    手電和手機都是可以拿下來的。

    公路車,為了顏值,只有一個碼表。

    最后:

    自行車運動歷史悠久,種類也極多,個人水平有限,本文也僅僅是一個入門,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就很滿意了。文中難免有些錯誤和偏頗,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對于通勤來說,合適的裝備雖然重要,但是和其他運動一樣,貴在堅持,慢慢的就能體會到騎行的樂趣,獲得健康的回報。同時提醒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祝大家騎行路上一路順風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