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手把手打造家庭網絡中心:Gen8魔改ITX,實現Esxi虛擬NAS+Openwrt+Win10
之前搭建NAS時在值得買平臺上收獲到相當多的知識,也成功避開了許多坑,可謂是受益匪淺,所以想寫一篇更好的穩定來回報給大家。由于NAS的文章已經十分豐富,我也未曾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所以本篇偏重于搭建思路而非教程。具體教程由于我裝機時并未拍照、截圖,同時自身水平有限,對很多東西也是一知半解,就不寫出來誤人子弟了。不過我會將我搭建時參考的資料進行歸檔整理添加在文中,方便K友們查詢。
硬件配置:
NAS機箱:購買前比選的主要有Gen8、MS04,最終在多次考量之下還是選擇了Gen8,直接在淘寶下單了魔改itx托盤的版本,還能加錢換靜音風扇、usb3.0以及DC電源,在保持了原gen8高顏值和出色做工的同時,又避開了原gen8開機慢、性能羸弱、噪音大、拓展性差等問題。另外強烈推薦淘寶上賣的Gen8前置面板的防塵棉套件,隔音防塵兩不誤,效果不錯。
主板+CPU:選用的華擎h310的itx板搭配intel g5500,之所以沒有選用熱度極高的J3455網紅板,一是出于對其性能的擔憂,二是焊死的CPU杜絕了更換硬件的可能性,不便于未來拓展升級。
內存:由于h310主板限制,高頻內存無處發揮,又因為Gen8無側透,發光馬甲也毫無意義,所以干脆買兩張金士頓8G 2666拉倒,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金士頓頻率2666 2400 2000和級別是成反比的……固態硬盤買的惠普EX900,雖說是tlc顆粒,但200多的價格能買到貼牌國際大廠的nvme固態,還要啥自行車。
NAS盤:希捷狼盤6T,容量更大的硬盤,每TB的單價會大幅度上漲。
網卡:I350-T4,淘寶上價格在200~1500不等,從價格判斷500以下為寨卡,500~1000為OEM,1000以上為全新正品,正品意味著終身質保。在各大論壇看了一下寨卡的做工和口碑評價都尚可,就直接下單了一張。如果裝esxi建議買和我一樣買英特爾芯片的,可以免去打rtl驅動補丁的煩惱。
裝機過程:開箱和裝機過程都沒有拍照,以下的圖都是后補的,將就看看……
買機箱時花了100改了RGB燈,可以通過掃碼安裝App通過藍牙更改顏色和燈效,感覺血虧,不推薦改RGB。
將安裝完散熱和內存條主板固定在可推拉的底座上。
插入I350-T4網卡前,需先跟換2U擋板,擋板口比較緊,大力出奇跡。
將SATA先連接主板和機箱,最后將主板和機箱的編號一一對應,后續管理硬盤能減輕很多負擔。
安裝過程中,底座推入機箱后,連接跳線異常困難,正確的步驟應該是先接跳線,再推入底座。
在前面板增加了網上DIY的Gen8扇熱套件,防塵靜音兩不誤。
虛擬機選擇:
虛擬機的選擇:起初我放棄穩定性最高,兼容性最好,資源消耗也最小的應該是Exsi,原因有二,一是我Exsi我從未接觸過,二是我懶得學。最初的打算是在Winsever下搭在Hyper-V,后來出于懶癌晚期,Winsever我也懶得裝,干脆裝win10算了,又不是不能用……所以初步方案確認了Win10下搭建VMware。萬萬沒想到的是,win10下虛擬群暉全速下載時CPU占用率直接100%,同時卡頓明顯,群暉不同文件夾在win10上映射的磁盤中拷貝文件的速率居然只有50M/s,原因不明。VMware虛擬軟路由又存在和宿主機無法兼容的問題,搞得我心力交瘁。最終痛定思痛,全部推倒重開,搭建底層Esxi6.7,同時虛擬Win10,群暉6.2以及openwrt,一步到位,在實際體驗中,硬件融合度和維護便捷度遠超原win10方案,不得不說:真香……
網絡拓撲圖拓撲圖中,實線標注均為實物,虛線為虛擬設備。所有設備和NAS必須在同一個網段下,一大堆TP的路由器又沒有AP模式,只能Lan-Lan連接并關閉DHCP功能充當AP來使用了。Esxi搭建:Esxi安裝網上教程很多,我就不細寫了,步驟基本和ghost裝Windows系統沒什么差別,一塊U盤就能搞定。有需要的可以參考一切關于Esxi、軟路由、NAS的圖文和視頻教程都在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安裝的Esxi版本必須附帶硬件的驅動,不然硬件是系統不認的。密碼需要同時包含字母、數字、符號,缺一不可。
到這一步就安裝完成了,隨后配置Ipv4網絡參數
配置好之后退到初始界面就可以將這臺機器放在一邊了。隨后換一臺電腦,將網口連接至剛才裝Esxi機器的網卡上,然后ping之前Esxi中設置的地址。如果ping不通就更換一個網卡上的口繼續測試,實測中網卡上4個口只有一個能ping通,找到那個口即可。隨后在瀏覽器輸入Esxi的地址登錄到Esxi,會出現如下界面。
這是由于Esxi中尚未安裝證書,直接跳過就好了。隨后輸入賬號密碼登錄到Esxi。
Openwrt虛擬機:在Esxi中安裝Openwrt虛擬機,教程同樣參考,我就不贅述了。安裝后ping192.168.1.1進入Openwrt的管理頁面,初始的賬號為root,密碼為koolshare。
在端口設置中將lan口與wan口和網卡一一對應,并在wan口中設置pppoe撥號,隨后將重啟,就能正常上網了。
隨后可在酷軟中心安裝插件,各類功能一應俱全,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辦不到。
唯一遺憾的是,不知是這個固件的問題還是物理設備存在瓶頸,寬帶多播后路由端顯示成功,但實際帶寬并未疊加,上下行網速和單撥沒有區別。
群暉虛擬機和win10:本站Esxi下安裝群暉的教程已經有很多了,關鍵是我安裝過程中沒有截圖,所以只好跳過了,重點講講配合域名實現遠程連接的過程吧。第一步先去域名網站購買一個域名,不同后綴的域名價格不等,按需而入吧。
隨后進去域名控制臺,點擊域名解析,將效驗碼導入到本地。
進入軟路由,在酷軟中選擇并安裝koolddns,將域名和效驗碼填入進入即可。
隨后進行域名轉發,群暉的http是5000端口,https是5001端口,windows遠程桌面是3389端口,路由管理頁面是80端口,Esxi是443端口。以上內部端口均為默認,不可更改。外部端口隨意,只有能ping通即可。訪問Esxi需要用https,其余直接域名后面加:端口號就能正常訪問了。
外網訪問群暉
外網訪問Esxi,在這敲個重點,強迫癥患者如果不想和我一樣有證書錯誤的紅字,裝完Esxi后什么都不要管,立馬去購買域名,然后申請SSL,將證書導入到Esxi,再將Esxi重置就解決了。重置Esxi這步會刪除所有的配置文件,因此務必在安裝虛擬機之前進行!
外網訪問Openwrt
外網遠程桌面連接到虛擬PC
至此,集軟路由、群暉、win10一體的Gen8安裝完畢,客廳的電腦原本就放在桌面上的,Gen8就順理成章放入了電腦桌機箱位置。
寬度剛好能夠放入,毫無違和感。
影音無論許多人推崇的Ds video還是Plex、KODI都用的我簡直抓狂,Ds video單純從文件名匹配海報,下一部n集的劇就要全部重命名成劇名+集數,否則就會按1234……100的名稱自動匹配到莫名其妙的海報。Plex就更難用了,劇集需要每部劇獨立添加,有多少部劇就要添加多少次,否則就無法正常識別。KODI的刮削器常年失效,苦不堪言……直到我發現了芝杜這貨,簡直可謂是懶人黨的福音,海報匹配正確率出奇的高,清晰度和大量中文簡介也碾壓上面幾個。
文件夾內的視頻如果僅有編號,會自動根據文件夾名生成劇集的海報,相比Ds video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先看看喪心病狂的Ds video,都是啥玩意
再看看芝杜的海報墻,差距啊
TechWeb 文/新喀鴉
比起品牌NAS相對高昂的售價,相信有不少喜歡折騰的小伙伴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DIY NAS”。而當我們想要DIY一臺NAS的時候,NAS系統的選擇將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個問題。
市面上常見的NAS系統
市面上常見的NAS系統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NAS品牌廠商針對自己的硬件推出的NAS系統,例如群暉的DSM系統和威聯通的QTS系統。另一類則是面向第三方硬件的NAS系統,比如OpenMediaVault(OMV)、TrueNAS、unRAID。
對于NAS品牌廠商的操作系統:其優點在于擁有廣泛的用戶群體以及良好的軟件生態環境。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可以輕松的在網上找到相關教程。而缺點在于這些NAS品牌廠商的系統是針對自家NAS產品推出的,因此硬件的兼容性會相對差一點,有些硬件需要自己解決驅動問題。
對于面向第三方硬件的NAS系統:其優點在于硬件兼容性較好,可以很好地支持新推出的硬件。但缺點就在于頁面往往過于專業化,易用性相較品牌NAS系統稍差。
那么有沒有一種NAS系統硬件兼容性好,而且還相對易用呢?那么我們就要說到微軟的Windows系統了。
Windows系統搭建NAS的優勢
相信很多數碼愛好者對于Windows系統已經非常熟悉了。如果使用Windows系統搭建NAS,將會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1、廣泛的硬件支持:如果你要DIY一臺群暉NAS,那你可能真的需要優先選擇那些支持群暉系統的硬件(比如陣列卡、網卡)。但如果你想DIY一臺基于Windows系統的NAS,那么你在硬件選擇方面就沒有什么特別的限制了。市面上絕多大多硬件在Windows平臺上都有對應的驅動,而且很多時候你只需要讓設備聯網,系統就已經自動幫你打上相關驅動了。
2、豐富的軟件生態:雖然說群暉上面的軟件已經有很多了,但Windows平臺上的軟件更多。而這些豐富的第三方軟件可以不斷充實和擴展NAS中的功能。另外由于Windows“向前兼容性”較好,因此即使是已經停止維護十幾年的第三方軟件,在經過簡單調試之后也許還能正常運行。
3、對于很多人來說,接觸的第一臺電腦使用的就是Windows系統。因此使用Windows系統搭建NAS基本不需要重新學習和習慣。而且過去在電腦上常用的軟件也可以完全照搬到NAS中來。
4、文件系統可選NTFS、exFAT,硬盤拆下后可無縫轉移到其它電腦繼續使用。市面上很多NAS產品內部磁盤使用的文件系統是Btrfs或者EXT4,而這種硬盤如果拆下來,放到一般電腦(Windows或者macOS電腦)中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而基于Windows系統搭建的NAS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NAS基礎功能搭建
對于NAS來說,最基本的功能其實是兩個:
1、通過網絡實現系統的遠程管理。
2、通過網絡實現文件的訪問。
在此基礎之上,NAS的其它功能可以通過第三方軟件或者其它設備進行補全。
首先對于系統方面,比較推薦Windows 10/11 專業版或者 Windows 10/11 企業版。如果不太想經常更新系統的話(Windows系統更新時可能會打斷一些正常工作)可以選擇LTSC版本的系統。如果對于NAS有一些服務器方面的功能需求建議選擇Windows Server系統。另外由于Windows 10/11家庭版閹割功能過多,所以不建議使用家庭版系統搭建NAS。
關于“通過網絡實現系統的遠程管理”可以通過Windows系統自帶的“遠程桌面”功能實現。
具體配置方式為 “開始”>“設置”>“系統”>“遠程桌面”,然后打開“啟用遠程桌面”。
如果你的系統是“家庭版”系統,則會提示“不支持遠程桌面”。
在啟用成功之后需要記下該臺電腦的名稱、用戶名、密碼等信息。電腦的名稱可以在“開始”>“設置”>“系統”>“關于”里面設備名稱一欄里面找到。另外這個名稱可以更改,建議修改成較短且好記憶的名稱。
隨后你就可以在其它Windows、Android 或 iOS 設備上打開“遠程桌面應用”,填寫相關信息,連接到這臺配置好的電腦中了。以上這些操作主要是在局域網環境下進行遠程管理,如果想要在外網環境下遠程管理還需要進行其它設置,比如在路由器上啟用端口轉移或者使用虛擬專用網連接到局域網。這部分教程可以具體參考微軟官方的相關說明文件。
正是得益于這種遠程管理方式,你的DIY NAS在日常使用中就不需要外接顯示器了。
關于“通過網絡實現文件的訪問”可以通過Windows系統自帶的“高級共享”功能實現。
具體配置方式為:
1、右鍵單擊要共享的文件夾或者磁盤,然后單擊“屬性”。在“共享”選項卡上,單擊“高級共享”。
2、在“高級共享”對話框中,選擇“共享此文件夾”。根據需要設置 “共享名稱”和 “批注 ”。
如果你的文件私密性非常強,建議使用“隱藏共享”。若要隱藏共享,需將 $ 添加到共享名稱的末尾。
注:隱藏共享意味著連接到 [\server](file://server/) 時,除非專門輸入路徑 [\server\share$](file://server/share$),否則不會看到共享。
3、單擊“權限”,對相關權限進行配置。這里的權限會決定哪些用戶可以使用/訪問所共享的文件夾。
在 “權限 ”對話框中,刪除“每個人(Everyone)”組(如果存在)。添加應有權訪問共享的相應用戶或組。這里建議直接把Everyone的權限刪掉,然后添加自己的賬戶作為管理員。這里的賬戶是指Windows系統的賬號,如果作為管理員需要給“完全控制”的權限。一般賬戶的話給一個“讀取”權限就可以(可以正常訪問文件夾中的內容,但不能刪除其中的內容)。
在進行完這些配置之后,你就可以在其它設備上訪問共享的文件夾了。
以Windows系統為例,你可以在“網絡”中找到該DIY NAS的設備名稱。或者直接通過鏈接+快捷方式快速訪問共享的文件夾。
就比如我們之前建立的“私密文件”共享文件夾就可以通過:
\“NAS的設備名稱”\私密文件$
這樣的鏈接進行訪問。
對于蘋果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用戶來說,可以通過蘋果自帶的“文件”APP進行相關訪問。具體操作為:
打開文件APP>點擊右上角“三個點點一個圈”的圖標>選擇連接服務器。隨后在“服務器”一欄輸入NAS的IP地址就可以了,這里的“IP”是指路由器分配給NAS的IP(準確來說是路由器分配給NAS網卡特定網口的IP),這里的IP可以去路由器管理界面中尋找或者使用Windows系統中的cmd工具進行查看(在cmd中輸入“ipconfig”)。然后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正常訪問共享的文件了。
對于安卓/鴻蒙設備來說,相關操作流程類似,也是輸入IP、用戶名、密碼實現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