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個大齡的嵌入式軟件工程師,與電腦打了近30年交道了。這么多年來,經本人推薦、購買、組裝或維護的電腦,累加起來應該也有幾百個了。可以說是目睹了電腦這個行當30年的進化與變遷!
實際上,我對電腦各代產品雖不能完全詳述其細節,也不能記憶周全,但大體上的技術變化和發展脈絡還是可以整體清晰把握的。因此,多年來免費幫忙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為親朋好友推薦、購買、維護電腦和手機產品。(手機不在本篇討論之內,故而略去不講,以免喧賓奪主,行文走偏。)
近些年來,在親朋好友信任所托,向多位大學新生的推薦了我認為最適合他們的電腦。此外,耳聞目睹了不少大學新生的電腦選購的誤區,內心頗有感慨,在此不得不吐為快!
誤區一:只買貴的、高配的,不考慮家庭經濟狀況。
如果家庭條件好,出手一臺一兩萬的筆記本電腦,并不為過。誰都想用最新的產品、最好的配置、最好的品牌。Intel或AMD最新的CPU、40系顯卡、32G內存、高速固態2T、高刷屏,等等。這樣的配置我也想要,更何況精力旺盛、正值青春、能玩能折騰的大學生們。
然而我不能,我的筆記本不過是23年1月份入手的MagicBook16,它的CPU是AMD的R5-5600H,內存16G,固態512G,購買價不超過3500。我之所以購買如此低的配置,那是因為我上有老,下有小,恨不得一分錢掰兩半花。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放眼當前社會,絕大部分家庭其實都不富裕,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這樣的國人有6億。多少家庭與都是我家類似的,又有多少孩子的父母能月入過萬?
但是,就是有些家庭條件一般的男孩子,筆記本電腦的配置極高,非40系高端顯卡不行,非最新一代CPU不可,非得價格過萬,似乎這樣才配上即將踏入大學殿堂的身份!這種奢侈真的要不得。
去年我勸一個條件一般的親戚家的孩子,買電腦要量力而行,務實一些,棄40系顯卡,選30系顯卡,把他的預算從9K價位降到了6K價位。我是這樣告訴他的:頂多影響你打游戲的效果,不影響你的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習,至于以后可能的音視頻剪輯、AI學習、網絡專業學習、運行各種編程軟件,基本上夠用了。
不是說家里條件差就選最便宜的,而是盡量要選購性價比高一些的,主打的一個是夠用就好,講究的是配置、價位、品牌等方面的均衡。
我發現,往往那些罔顧家庭條件,往死里要最高配最貴的,考上的大學也一般,往往連211都不是,更不要提985了。這點可能讓有些人看了不舒服,但至少我看到的事實就是這樣的。
誤區二:兼顧打游戲的心理要不得
為啥有些新生動不動就要過萬的筆記本,那是因為這些配置一般會有獨立顯卡。主流GPU,這兩三年都是英偉達30系和40系顯卡。這類的獨顯配置非常好啊,可以玩主流的游戲。一般情況下,只要CPU不差,顯卡越好就會讓大型游戲玩得越順溜。
男孩子們都有一些從眾的心理、貪玩的心理或者比較的心理,將來去了大學,別人能玩游戲,我的玩不了,或者配置不到位玩得不盡興咋辦!
可惜的是,獨立顯卡之貴,早已經超過了電腦中的其它配件,CPU、內存、固態硬盤、屏幕之類部件的價格,在它面前就是弟弟。有的萬元配置,獨顯成本幾乎可占40%。這就是獨顯本特別貴的根本原因。
同代CPU的筆記本,CPU型號換成同代的集顯版本,放棄了獨顯,價格基本可下降3000~4000元左右,甚至更多。
不是說不能玩游戲,大學還有游戲專業呢!只是說,如果家庭條件一般,除非專業要求,還是抱著少玩游戲的心理為好。打游戲容易上癮,自制力不強的話,容易耽誤學業。現在時代變了,考上大學并不是功成名,并不能躺贏人生,還需要好好的學習。不買過高的配置,尤其是過高GPU配置的電腦,可以適當限制一下自已,不要過于放縱自已的貪玩心理,也同時能為家庭節約一下,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是負責任、自信而不盲叢、獨立成長、孝順長輩的表現。
誤區三:不考慮專業的實際需求
這里不再談經濟條件、不再說游戲需要,以專業為視角來談筆記本的選購。
其實大部分專業,只需與文字和少量數據打交道的專業,比如教育類、農學類、法學類、文商科專業等等。這類專業的用筆記本電腦的只不過是查查資料、寫寫文檔、輕度的娛樂,也就是上上網,用下office辦公,還有一些基礎的軟件,根本不需要什么高性能,三四千價位的入門級筆記本就足夠了。就像我的MagicBook16,小米、華為他們都有類似的產品,以銳龍R5筆記本處理器為主。其實這類銳龍的CPU,集顯性能也不差,絲毫不影響我剪輯音視頻。當然,采用Intel Core i5-12450H同級別的CPU也可以。甚至可以用N100、N200、N305之類的全小核CPU的筆記本電腦。
還有一類,有一定的數據處理理,如醫學類、機械類、理工類,這些專業可能會有運行本專業中型工具軟件的需求,以四五千的中端性能筆記本為佳。這類本子集顯要強一些,內存大一些,大屏大硬盤空間更好。CPU檔次不低于R7-5800H、i7-12650H之類的就可以了。
第三類,是專業對電腦配置有著高要求。比如一些游戲專業、人工智能、信息科學之類的專業,有著大型專業軟件運行需求,筆記本的配置要高一些為好。選六千乃至過萬的13代以上的CPU,配獨顯為宜,最好還要大內存、大硬盤、高刷大屏之類的高配置。
有些孩子,不管什么專業,都想要高配本,這是不合適的。越貴的本子,貶值降價也最快。最好去了解一下自已示來所學專業,將來要用到哪些軟件工具,再根據需要去選購本本,避免浪費。
誤區四:與個人興趣愛好不符
如果喜歡輕薄易攜帶的筆記本,那種厚重的游戲本就不是你的菜,會非常影響帶它出門的欲望。如果不喜歡風扇的噪聲,游戲本絕對不要碰。愛外接大屏的,組成雙屏或三屏輸出的,要注意筆記本的顯示接口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不愛玩啥游戲且沒有專業大中型工具軟件的需要,RedmiBook 14或榮耀筆記本X16銳龍版之類的3000價位的都挺適合。
就算是對電腦性能要求比較高的專業,比如游戲專業,或某些比較吃GPU的設計專業,我覺得筆記本并不適合。不如搞個臺式機,安插30或40系顯卡,加上高刷大屏和機械鍵盤,8K大洋的整體成本,效果遠勝過萬三的本子。
誤區五:買了昂貴的mac,發現專業上沒有用處
蘋果的Mac是個好產品,但操作系統是Mac OS操作系統。不兼容Windows操作系統,且生態目前還遠不及Windows。有些軟件系統,高校教師的很多例程,大都是基于windows平臺(也有少量Linux平臺的)。這時,你要在Mac上運行windows,當然也有解決辦法,要么是虛擬機運行Windows,要么安裝雙系統,那可就麻煩多了。
另外,有些學生除了筆記本電腦之外,也會買個Ipad之類的平板。其實這玩意用處真的不大,你還不把你的手機買的配置好些,能拍照、能錄課堂,平板能干的手機都能干,只不過是屏小點。多個東西多個麻煩,帶兩樣東西遠比帶三樣好。我所知道的是,大一新生還會摸摸平板,大二之后就讓它吃灰了。
有人說了,在進大學上專業課之前,孩子還真未必能了解到專業的需求,也無法預料到未來老師的要求,怎么辦?其實網友也對這樣的一個通行的選配辦法:買上一代的旗艦級筆記本電腦。比如我在上面說的,勸過一個親戚家的孩子,不買40系旗艦,買30系高配,節省了3K的預算,應對專業需求,甚至打游戲,都綽綽有余。
以上只是個人的經驗之談,所述并不全面,歡迎留言補充。同時申明:本人與任何廠家無利益關系,并不推薦具體的配置,所有圖片、言論僅供參考。
錄
前言
影響二手筆記本電腦使用壽命的6個因素(個人觀點)
功能與需求的匹配度
電腦模具
選擇招牌型號,同時回避經典的失敗產品
維護可行性
可升級性
維修成本,特別是屏幕
其他閑話
前言
聲明:本文的觀點僅針對輕薄本/商務本等,游戲本除外
我自己是賣二手筆記本電腦的,我就不提什么“購買二手筆記本電腦最重要的是保修,購買二手筆記本電腦必須有店保”之類的話了,不然這篇文章就成了王婆賣瓜了,失去了討論交流的意義,我給自己店鋪打廣告的話,我會在標題上寫明是廣告貼。
本文默認觀眾需要自行購買一臺官方保修已經到期或者沒有二手電腦店店保的電腦,文中所有觀點都默認觀眾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我自己折騰電腦時間還算長,小時候想玩游戲,但是別人家的電腦都可以流暢運行,我家的就是連洛克王國都加載不出來或者延遲非常高,所以我就理解不了為什么都是一個顯示器加一個鐵盒子,別人可以玩但是我玩不了,然后就自己去各種網站看硬件知識開始了折騰之路。但是自己做二手筆記本電腦生意的時間并不夠長,見識畢竟有限,所以文中觀點可能有失偏頗,不當之處還請諒解,歡迎后臺聯系指正。
下面是正文
影響二手筆記本電腦使用壽命的6個因素(個人觀點)
1:功能與需求匹配度
這個因素嚴格來說不能算“筆記本硬件壽命”的范疇,而是“筆記本對某個具體使用者而言的可使用壽命”,但是我個人覺得一個二手筆記本電腦,對消費者而能否使用很多年,除了機器本身的硬件素質,購買時電腦的功能和需求是否匹配最為重要,所以把這條也加進來,并且放到第一位了。
簡而言之,就是先得明確什么樣的配置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大體定下來需要什么CPU(i3?i5?i7?R3?R5?R7?)+顯卡(獨顯?核顯?)的組合,然后再思考其他因素。
比如,消費者購買二手筆記本電腦的初衷側重于游戲性能,尤其是想全高特效運行3A大作,那么就果斷去找標壓GTX獨顯游戲本,放棄用“低壓酷睿+MX系列顯卡”組合的所謂“全能本”來湊合一下,勉強運行游戲的想法。消費者使用體驗不好,多數最后還是忍無可忍換了別的電腦,既折騰又費錢。
如果消費者是需要一臺可以勝任重度影音創作工作的筆記本電腦,那么win本可能就不是你的菜,應該優先考慮MacBook那邊。
如果消費者購買二手筆記本電腦僅僅是用作辦公用途,基本不會有玩游戲的考慮,那么核顯的商務本大概率比全能本更合適,放棄MX顯卡,犧牲了游戲性能,換來了更長的續航時間和更好的散熱表現,這兩個優點對純辦公的消費者來說更加實用。
如果消費者即想在休息時間玩一些不那么吃配置的游戲,又需要滿足重度辦公的需求,那么這時候,“全能本”可能是一個好的選項。
附注:我個人是不太喜歡“低壓CPU+MX顯卡”設計的“全能本”的,對這種設計思路一直都有偏見,希望觀眾不要被我的個人喜好誤導,歡迎不同意見。
關于全能本,我的看法是:做的非常棒的全能本很少,多數散熱都是一個問題。性能也處于做什么都有點力有不逮的水平,雖然名為全能本,仿佛什么領域都能干點活,但是哪里都不做到極致的體驗。
我一直都對“全能本”持有觀望態度,我覺得目前的技術發展還不夠在有限的預算里,真正做好一款便宜大碗的“全能本”。我比較喜歡2021款銳龍版的redmibook pro,但是對于2022款2050獨顯版本的redmibook pro持謹慎推薦的觀點,雖然小米很用心想做性能最強勁的輕薄本,但是我個人感覺,2022款實際還是“全能本”的設計思路的衍生,看公開的介紹,散熱還是做不好的,再者2050版本高達7000的售價也完全提不起興趣來。全能本有這個需求,也有這個市場前景,但是技術上暫時還不能稱得上非常到位,還需要時間。
目前真正全能的筆記本電腦大概得指望工作站了,那玩意才是真正的什么都能干好。
所以,購買二手筆記本電腦前,請務必想好你到底買來干啥,不要總覺得再多加幾百塊錢,買更好配置的某某某電腦,不要脫離你的預算和你的需求。
2:電腦模具
筆記本電腦更新換代的習慣和汽車比較相似,都是每年換款,幾年一換代。同一模具下,每款款之間的區別主要在于CPU,剩下的是細節的微調,但是不同模具之間的差異就很大了。例如X220和X230是同一模具,還是標壓核顯輕薄本(那個年代的輕薄本)的設計思路,兩者之間的鍵盤也可以調換著使用,X240開始換代,不僅換了新模具,而且設計思路由之前的標壓CPU換為了低壓CPU,換來了更長的續航,更輕薄化的機身,以及.......更羸弱的CPU性能(直到6代低壓,i5 CPU的性能才追平3代標壓i5)。X240到X270一直都是同一模具,設計思路不斷微調,每個新款相比老款都進步一點。
到了X280,X系列再次更換模具,結束了X240-X270單手藍屏的黑歷史,新模具簡直就是小一號的X1C 2018,輕薄程度遠超X240-X270,同時8代酷睿的加持使X系列迎來了大幅度的性能提升,雙核四線程的i5/i7處理器變更為四核八線程,性能相比前代提升40%~50%。
拋開使用者的需求,單獨看電腦硬件壽命的話,電腦模具大概率是影響電腦壽命最大的因素。
14年開始,輕薄本的思路開始深入人心,一方面在滿足最基本的性能需求后,消費者對電腦質感的需求在增加,另一方面,廠商也在推波助瀾。隨著輕薄本的思路進化為”超極本“,筆記本電腦的強度終于率先抗議了,14年到18年的很多電腦強度都或多或少的優點問題,包括大廠,聯想的ThinkPad X240單手藍屏之慘烈,雖然可惜,但是并沒有足夠警示其他廠家不能在技術不夠成熟的情況下,過度追求降低筆記本電腦厚度。像華為開始做筆記本電腦業務后,前期幾款電腦強度是有問題的,華為模仿macbook的設計思路,過度輕薄的設計導致電腦強度下降,每次開合電腦,都在發生細微的形變,部分電腦使用2年之后,平放在桌子上會看到明顯的變形。
華為前期款筆記本電腦的模具問題討論的比較少,我們就著重說一下ThinkPad X系列好了。實事求是的說,ThinkPad X系列在X240-X270這代的模具是有很大問題的,單手藍屏就是實打實的模具的問題。
雖然不是每款電腦(X240-X270)都有這個問題,只能說相對之前和之后的電腦,單手藍屏概率要大上不少。模具定型后,4款之間每次都在根據消費者反饋進行微調,但是直到X270單手藍屏的概率才大幅下降,足足影響了4年。我清楚不是每臺X240都單手藍屏,我之前有過一個X240,使用了好幾年賣掉的,并沒有單手藍屏,但是X240的單手藍屏的概率遠高于X250、X260、X270等后繼型號,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對ThinkPad質量的口碑打擊很大,畢竟使用沒問題的一般不會去網上發表評論,發表評論的一般電腦都有問題,所以觀眾看起來X240-X270的單手藍屏問題就格外慘烈。
X280/X390已經換了模具了,單手藍屏的問題基本就沒有了,網上很少看到這樣抱怨的聲音了。
同模具里,不同款的電腦差別可能也很大哦,例如戴爾游匣G15,2020款不支持獨顯直連,而2021款更新BIOS后是可以獨顯直連的,這兩款之間的二手差價就會大一些。
所以選擇二手筆記本電腦型號前,多查一下同模具的電腦曾經有什么問題,具體到你買的那一款,問題有沒有解決,或者有沒有提升到你很愿意購買它。
3:選擇一家公司的招牌產品,同時回避歷史上非常失敗的產品
一般消費者在思考自己該買什么筆記本電腦的時候,總是會陷入一個錯誤的思考循環:我該買什么電腦——某個朋友說了別買聯想、某個朋友說了惠普散熱不好、某個親戚說了他的戴爾質量不行、某個朋友說了華為智商稅太高、某個......最后一圈下來,跟隨機購買個電腦區別不大。
誠然對電腦硬件知識沒有很高的了解的前提下,選擇一個用著誠心如意的電腦概率不大。而學習成本太高,也很費時間,國內多數消費者并不了解自己購買的電腦怎么樣。我也沒有能力寫一篇文章短時間就教會觀眾如何選擇電腦,但是我想表達的意思是,這種范圍過于籠統的評價,沒有參考意義。之所以從兩個朋友口中,能聽到兩種大相徑庭的評價,大概率是因為,任何產品系列很多的品牌筆記本電腦,內部都是有369等的,有的系列或者型號是便宜大碗的走量機型,有的機型是提高品牌地位的高端雅奢侈產品,有的是為了應對低價競爭的妥協機型,還有的是用來消化供應鏈企業上庫存過時零件的湊合機型。所以一個品牌,不同系列的產品的口碑差距很大,反而很正常。“某某品牌很好”或者“某某品牌很不好”的評價,脫離了具體型號和款,其實沒有任何參考意義。蘋果因為系列少,一般來說預算允許的話,買最好的就不會差。
i9夢幻單熱管的那個哥們開除MacBook群聊,不要買。
既然任何大牌廠家都不會用心設計每一款機型,所以,在對電腦了解有限的情況下,選擇其走量的主流型號或者說經典型號、拳頭產品,一般都是一個大差不差的選擇,可能不是最有性價比的,但一般不是最差的選擇。一般廠家都不會用自己的拳頭產品胡來。
小米這種旗下紅米筆記本用心設計水桶機,小米筆記本電腦放飛自我的。。。。。。
抬走下一個
另外不要覺得同一廠商里,CPU型號一樣,內存大小和硬盤容量一樣,就選擇便宜的那個就賺到了,還是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主板BIOS的調教,散熱系統,內部結構,硬盤用料,屏幕色域亮度等等,都對最終得使用體驗影響很大。我曾買了一臺18款的X280,覺得比X1carbon 2018便宜一大截,實惠,就算加上一個外接顯示器,也比carbon 2018便宜很多,但是在我擁有一臺X1carbon 2018之后,那種使用體驗上的差距,還是讓我大感意外。X280還是18年ThinkPad里面的一臺大躍進的神機,是ThinkPad主力型號,被人稱為小號X1carbon,但是面對旗艦產品的ThinkPad Carbon,使用體驗差距這么大,那么低端系列的E或者聯想直系產品,和品牌的主流型號比起來,差距只會更大。
我曾經有過一臺聯想天逸310-15IKB,i5-7200U/4+500G機械/TN屏幕的配置,CPU還算不錯,但是慘白的TN屏幕,開機占用60%的4G內存,以及響應速度感人的500G機械硬盤,讓這款電腦的使用體驗簡直如噩夢。不知道為什么2017年時聯想還要把這種惡心人的型號配置做出來,而且網上都找不到什么購買鏈接,只能從官網找到型號名,知道這確實是聯想發行過的機器,將來購買配件極其困難。
用久了就發現,二手thinkpad只要選對了型號,耐用性一般都不差,硬件壽命基本是能撐到10年。但是3年的二手本經常是原來的一半都不到,用不到40%價錢買70%的使用壽命,所以,選擇2手還是全新機器,就看消費者的預算和需求嘍。
ThinkPad的產品線中,以X、X1、T、W/P為核心,選擇這4個系列選到耐用的機器的概率高于E系列等。聯想最近幾年的產品也只有拯救者和小新特別能打。
但是ThinkPad核心產品線也有坑貨,千萬不要迷信ThinkPad。T系列很出名的二手機T430,其實上市之后,問題也不少,屏軸跑偏的吐槽現在應該在貼吧還能找到,全新設計的T470模具進步明顯,T系列的口碑開始觸底反彈,還擁有了T系列唯一一次全速雷電3,隨后T系列的輝煌也基本終結于T480和T480S了,T490還可一戰,雖然電池容量和散熱相比8代開倒車了,但是起碼比后作T14強很多,T14及以后,T系列口碑基本就砸了。
W540和W541的謎之散熱也很讓人費解,我還見過i7-4940MX裝在W540的操作,一言難盡,雖然我也很饞i7-4940MX那幾乎可以稱之為霸道的性能,但是它溫度墻撞墻之后降頻的話,i7-4940MX還有多大價值呢?使用體驗真的比同代i5好嗎?多花出來的錢,如果只是為了滿足“使用頂配性能超級猛的CPU”的心理的話,還是建議謹慎選擇購買。
當然聯想還有另外一個極端:在正常商務本上面用了軟路由CPU。
我的某個親戚的電腦,實體店買的ThinkPad E570,我知道E系列很多人不認為是真正的ThinkPad,但是這臺電腦的下限還是超出了我的預計——搭載賽揚3865U雙核CPU的E570。
這款我覺得只應該出現在軟路由之類的設備上的CPU,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E570上面,就算清庫存也不能這么沒皮沒臉的。
離譜的是,我知道E570 2017款是有i5和i7的選項的,但是實體店還能賣到一臺賣7000來塊的軟路由筆記本電腦,我是理解不了為什么要這么沒下限,只能消費者購買的時候,盡量避開賽揚CPU好了。
14年到17年,聯想的操作一個比一個迷,不過18年開始,聯想的主流產品設計思路和質量總算重新在線了。2018年后的拯救者、小新的性價比或者設計質感,都很不錯,不管是二手還是全新,這兩個系列的多數產品都很不錯,都值得考慮
4:維護可行性
筆記本電腦像汽車一樣,是需要定期維護的。灰塵和高溫,會加速硬件的老化速度,提高故障率,高溫對顯卡和顯存的危害尤其大。所以工地環境,一年拆機維護一次,其他環境2年-3年拆機維護一次,對提高電腦的硬件壽命是有幫助的,前提是維護者水平還行,否則該有的維護作用沒起到,反而維護一次把電腦給送走了。
推薦想要長久使用二手筆記本電腦的觀眾,首先排除異性本和設計先天有缺陷的筆記本電腦,然后是其他一些集成度極高、拆機困難,清理維護和維修即使是專業人士也很頭疼的型號。
說起來比較拗口,我舉兩個例子,大家就好理解了。
關注老廝的觀眾可能對一起惠普的真皮筆記本電腦還有點印象,那是我第一次見真皮的筆記本電腦,我上次見真皮的電子產品,還是在8848手機上面。
看圖片應該是18年那會的Spectre Folio,屬于惠普的幽靈本系列。
老廝好像是接了一個單,一批40來臺,然后發過來一臺先試試水,然后CPU空焊用風槍加熱修好了,但是老廝也提到這種設計的筆記本電腦出問題大概率在CPU,不管是加焊還是更換CPU,無一例外都使用不長久。最后老廝放棄維修剩下的40臺機器了。
觀眾如果打算買一個能夠長久使用的干活的二手筆記本電腦的話,這種輕薄win本非常不推薦,不僅維護極其困難,一旦壞了也幾乎沒有維修價值。
不過真皮異形本拿在手上看著確實很上檔次,不像ThinkPad臉上寫滿了“干活專用”
至于說拆機維護困難的那個情況,還是得把那臺聯想天逸310-15IKB拉出來鞭尸,一臺那么拉跨的電腦,但是設計的居然那么復雜。
這臺機器拆機的時候,首先要把光驅取下來,然后擰下背面的螺絲,然后到C面把鍵盤取下來,然后擰下鍵盤下面的螺絲,再轉回背面,才可以把D面和C面分離開來,而維護完裝回的時候,又回有另外一個苦惱,聯想給電池和主板連接線設計了一個金屬的蛇型的“走廊”,電線必須裝在這里面,否則電線會被保護自身的蛇型給切斷。但是還沒有將電線固定到蛇形走廊里的設計,所以裝回的時候,非常的火大,那個電線總是掉出來,而且因為太狹窄,手是伸不進去扶著電線的,就算能伸進去,手總不能留在電腦內部,還是得退出來,電線一旦掉出來,就會功虧一簣,需要重頭再來,維護10分鐘,拆機裝機一小時還多,裝的我血壓有點高。
寫到這里,我仍然感覺我血壓在隨著回憶升高。
5:可升級性
當下主流配置的電腦,一般3-5年會有一次大的技術進步,但是進入酷睿時代后,得益于CPU性能超過了流暢運行的底線,以及固態硬盤技術的普及,僅僅是最基礎的辦公影音需求,2012年之后的主流產品至今都可以滿足。只需要你內存加到8G,配置一個固態硬盤,CPU是酷睿或者zen架構的銳龍cpu,同時office或者CAD等軟件的版本不要太新,那么滿足基礎需求,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我可以打包票,在未來3年內,大概率都可以滿足基礎需求。
參考知乎一位博主的觀點“一臺當下主流筆記本,應該能舒服使用3年,勉強使用5年,硬撐使用7年,不在乎使用體驗達到10年”。
零幾年的時候,電腦淘汰的特別快,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機械硬盤4K速度太慢,加載的時候體驗非常差,另外一個原因是,那時候的科技水平,其實沒有讓電腦滿足最基礎的可以流暢運行的性能,所以淘汰速度格外快。進入酷睿時代后,CPU的性能可以滿足基礎需求,同時固態硬盤的全面普及,兩者結合,讓酷睿時代的筆記本電腦的壽命格外的悠長,因為總有人使用電腦只需要滿足最基礎的office辦公+看視頻這種需求即可,而電腦的性能和固態硬盤足夠滿足這些基礎需求,所以實際硬撐可以使用10年,只是使用體驗和新機器相比差了很多,僅此而已。
新三年舊三年,換換固態內存又三年,有可能電腦用到最后已經是忒修斯之船了。
接下來我們開始鞭尸,討論哪些二手筆記本沒有升級潛力。
例如ThinkPad 的X系類從X280開始,內存開始板載,不具有可升級性,那么購買二手X280的時候,就必須選擇8G或者16G的內存配置,假如是板載4G的型號的話,那么該筆記本電腦流暢使用的壽命必然短于筆記本電腦的硬件壽命,4G內存的X280和8G的X280,你說是兩個電腦都不為過,所以這個錢是省不得的。
當下完全不推薦板載4G、且沒有升級余地的筆記本電腦,完全不推薦,最少8G,除非你買的XP時代的電腦。類似的內存板載、且不可升級的電腦型號還有很多,觀眾們在購買前請務必,弄明白內存是都夠用,不夠用的話,有沒有升級空間。
6:維修成本,特別是屏幕
為什么不做yoga 260呢,市場上一大堆yoga 260,價格不貴,還能翻轉,非常輕薄,顏值也很高,但是我從來沒做過這個型號,因為像我們走量的機器,必須給客戶提供保修,但是假如屏幕掛了,屏幕換下來全部費用得800,別說賺錢了,本都得賠不少,相應的,個人自己收一個觸摸屏筆記本電腦,購買的時候,得千萬考慮好,自己打算用多久,假如屏幕出了線或者漏液什么的,是打算再買一臺電腦還是維修,假如維修的話,yoga 260的觸摸屏幕差不多得650+人工費,你能接受嗎?
不搞聯想昭陽K42-80也是同理,收機器成本高,而且轉軸那里容易壞。
就舉這兩個例子吧,總會有人賣某款機器,老談論別人賣的機器不好。
還有oled屏幕,二手購買時請慎之又慎,尤其是前些年oled剛發布時的那些型號,技術不是那么完善,而且壽命已經消耗了很多,我知道未來OLED屏幕可能會普及,但是二手特別是預算不高的二手筆記本電腦,還是謹慎選擇OLED屏幕吧,當下,很不推薦購買二手OLED屏幕的電腦。
其他閑話
原本想把”IPS屏幕是剛需“的觀點也放進去的,但是確實有的消費敏感性消費者只需要TN屏幕的筆記本電腦來應付一下當下的需求過度一下,如果追求IPS屏幕,可能500塊錢以內就沒有電腦可以選擇了,就不把IPS屏幕當作二手筆記本電腦可以使用很久的必要條件了。
但是固態硬盤和IPS屏幕,是近10年最影響使用體驗的筆記本電腦的技術升級,我一直持有這樣的觀點。
筆記本電腦不可能像烏龜一樣“一龜傳三代,人走龜還在”,但是電腦它確實是一個耐用品,不是易耗品。除掉筆記本電池和固態硬盤用的久了需要看情況更換之外,別的都挺耐用,甚至2013年那會的MLC的固態硬盤,說不定健康度還有70%多。
電腦真正用壞的很少,多數都是跟不上使用者的需求而自然淘汰了,電腦性能的天花板是無止盡的,但是滿足基礎使用需求的性能地板,滿足的難度不大。酷睿時代CPU+8G內存+固態硬盤,滿足最低的辦公需求至少目前是沒有難度的,無非是響應時間慢點,同時打開的網頁和任務少點,對CPU性能要求比較高的任務沒法滿足,僅此而已。
二手筆記本電腦最容易和時代脫節的配置是屏幕材質、分辨率,以及顯卡。顯卡性能的提升和需求的提升是巨大的,對于視頻剪輯影音創作來說,這是真正的無底洞。
但是考慮到我們聊的是商務本/輕薄本,和顯卡的關系也不大。
說完了,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祝觀眾都能買到自己中意的二手筆記本電腦
你怎么能這樣?那是給女兒的壓歲錢!”李梅的聲音在客廳里回蕩,她手里緊握著一張銀行卡,眼中滿是不可置信。
“梅梅,你聽我解釋,小妹馬上就要上大學了,她需要一臺好點的電腦。”張海站在妻子對面,眼神躲閃,聲音低沉。
“需要?她需要,我們女兒就不需要嗎?那錢是親戚們給的壓歲錢,是給小雅的!”李梅的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怒氣和失望。
張海沉默了,他知道這次自己做得過分了,但他也是無奈之舉。小妹的大學夢,他作為哥哥,怎能不盡力?
李梅和張海的婚姻,本是一段佳話。兩人青梅竹馬,從校園到婚紗,一路走來,甜蜜而溫馨。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的瑣碎逐漸顯露,兩人的關系也開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張海的妹妹,小妹,是個聰明伶俐的女孩,成績優異,一直是家里的驕傲。今年高考,她以優異的成績被一所重點大學錄取。然而,家里的經濟狀況并不寬裕,小妹的大學費用成了家里的一塊心病。
李梅和張海的女兒,小雅,今年八歲,聰明可愛,是家里的小寶貝。每年春節,親戚們都會給她不少壓歲錢,這些錢李梅一直存著,打算將來給小雅做教育基金。
然而,今年春節過后,張海卻私自將這些錢拿去給小妹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這件事,成了夫妻兩人之間的導火索。
“海,你知道我有多生氣嗎?你這樣做,有沒有考慮過我和小雅的感受?”李梅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
張海深吸了一口氣,他知道這次必須要給妻子一個合理的解釋,“梅梅,我知道我錯了。但是小妹的大學生活,我不能不幫。你也知道,爸媽年紀大了,家里的經濟……”
“那我們小雅呢?她的未來你就不考慮了嗎?”李梅打斷了張海的話,她的心中充滿了失望。
兩人的爭吵聲,驚動了家里的老人。張海的父親,張伯,拄著拐杖走了出來,“你們這是干什么?大過年的,吵什么吵?”
看到父親,張海和李梅都停止了爭吵。張伯看了看兩人,嘆了口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們兩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別為了這點事傷了和氣。”
張海和李梅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無奈。他們知道,這次的事情,不是簡單的爭吵就能解決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張海和李梅的關系越來越僵。李梅開始懷疑,這段婚姻,是否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而張海,也在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真的傷害了妻子的心。
就在兩人的關系陷入僵局時,一個意外的電話打破了沉默。是小妹打來的,她在電話那頭哭泣著,“哥,嫂子,對不起,我不知道那筆錢是小雅的壓歲錢。我…我不能接受這份禮物。”
原來,小妹在得知真相后,感到非常內疚。她決定放棄那臺電腦,用自己的獎學金和打工賺來的錢,重新買了一臺便宜的電腦。
這個電話,像一股暖流,溫暖了張海和李梅冰冷的心。他們意識到,家庭的和諧,比任何物質都重要。他們決定放下成見,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
然而,生活總是充滿了變數。就在兩人準備和解時,一個更大的考驗出現了。小雅突然生病了,需要一筆不小的手術費用。這筆費用,對于并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張海和李梅沒有選擇逃避。他們開始四處籌錢,親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親情和友情的力量。
最終,在大家的幫助下,小雅順利完成了手術,恢復了健康。這次事件,讓張海和李梅更加珍惜彼此,也讓他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
生活,總是不會一帆風順。但只要家人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張海和李梅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幸福,不是物質的豐富,而是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他們的婚姻,經歷了風風雨雨,但最終,他們用愛和理解,書寫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幸福篇章。而這一切,都始于那個春節,那個關于壓歲錢的小小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