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著手機的性能越來越強大,手機成為生產力的性能要求也逐步接近了,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華為的多屏協同和錘子的 TNT 了吧,三星之前也與微軟合作整了個「你的手機」軟件,使用三星手機能夠直接投屏在電腦上使用,還是挺不錯的。而小米從 MIUI 12 開始到現在的 MIUI12.5,終于是擁有了自己的多屏協同了。



    不知道小米的用戶們有沒有升級 MIUI12.5,我今天中午偷摸著升級了 MIUI12.5,給電腦裝上 MIUI+試了一下,延遲在 0.11s,而華為的多屏協同延遲在 0.05s,這樣看來這兩家的多屏協同都是非常實用的,都非常好用。華為電腦端軟件的是破解的華為電腦管家,小米是一個精簡的 MIUI+的軟件,這樣看起來還是小米更方便一些。



    說一下區別,華為的多屏協同更像是投屏到電腦上,而小米的可以多窗口同時使用,感覺這個還是挺不錯的,不需要一直掛著前臺,不過目前最多只能打開三個窗口,應該是性能問題。多窗口還是不會太卡的。對比 TNT 只能說,勉勉強強有那種體驗感,不過 TNT 的實現方法和小米的不是一種性質的。


    雖然說現在的小米互傳好像很不錯,但其實目前小米的多屏協同還不夠完善,拖拽文件要進入到文件管理,拖圖片要進入圖庫,不能直接 Ctrl+v(這個感覺就有點過分),還有就是大寫鎖定的時候無法輸入,這是目前我所體驗到的,而且現在還是內測階段,支持的機型也不多,希望后期小米能夠開放更多的機型吧。

    你使用電腦下載軟件時,有沒有收到過win10系統的“溫馨”提示?當Win10系統判斷你下載的文件有問題,它自己就給你刪除了。這直接讓人多人恨不得關閉win10系統的防火墻,或者干脆回去使用win7系統。

    這時候,如果有人告訴你,win10自帶的防火墻可以有效隔絕電腦病毒,你可能會不以為然:電腦病毒?近幾年哪還有電腦病毒?

    說來也奇怪,不知何時起,電腦病毒這個概念就只存在于大家的言語中了。

    當年很猖獗的電腦病毒都到哪里去了?又是因為什么,才慢慢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中了呢?

    那些像幽靈一樣“如影隨形”的惡意電腦病毒

    電腦病毒又叫木馬,是能破壞電腦軟件的一段程序。它通常隱藏在各種正常程序里,一旦發作,輕則影響電腦系統運行速度,重則直接讓電腦無法使用。

    最經典恐怕當屬“熊貓燒香”病毒了,這個病毒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感染之后計算機的exe可執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貓舉著三根香的模樣。

    感染了“熊貓燒香”的桌面

    不過原版的熊貓燒香僅僅是這一個影響而已,而其他大多數遇到這個病毒的網民碰到的基本上都是這個病毒的變種,感染變種病毒可能會出現藍屏、頻繁重啟等現象,嚴重時所有硬盤里的文件將被破壞或者刪除。

    并且,某些變種病毒可以通過局域網進行傳播,進而感染局域網內所有計算機系統,最終導致企業局域網癱瘓。如果說個人的電腦感染病毒大不了重裝系統,那么企業的電腦中病毒則可能會產生巨大的損失。

    除此之外,常見的病毒還有通過Microsoft Outlook電子郵件系統傳播的“愛蟲”病毒。中毒后后會拖慢郵件系統的運行速度,甚至會讓網絡崩潰。

    2017年在全球大爆發的WannaCry勒索病毒。這種電腦病毒通過網絡途徑就侵入電腦,然后會對電腦上的一些重要文件進行加密,并且要求受害者支付一定的虛擬貨幣,一旦超過預定的時間沒有支付,那么病毒就會將這些重要文件刪除。并且永遠無法恢復。但是主要發生在國外,國內比較少見。

    由此可見,病毒大軍還是非常可怕的。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殺毒軟件的橫空出世開始了和電腦病毒延續至今的斗爭。

    “各顯神通”的殺毒軟件

    相信2010年左右,360殺毒,金山毒霸,魯大師,360安全衛士等殺毒軟件,你的電腦上至少應該裝了一個吧,甚至有人都裝了好幾個。

    那時候,幾天不對電腦做個“全面體檢”都不舒服,每個月怎么找也得來一次對硬盤的全面檢查。看著殺毒軟件提示的:“您的電腦沒有發現病毒”的字眼,我們感到非常欣慰。

    雖然不能保證掃描到所有病毒,電腦病毒和殺毒軟件的更新一定是存在先后順序的,病毒一定是要比殺毒軟件的更新快的。只能等出現了一種病毒,殺毒軟件才可以對它的特征進行記錄和識別。但免費殺毒軟件的出現至少普通的用戶能有了和病毒對抗的手段。

    并且那個時候,大多數人的電腦的系統不是windowsXP就是win7這倆系統的自帶防火墻,不能說不好用,只能說完全沒用。

    所以在那個時代,殺毒軟件似乎成了一臺電腦的必備軟件了。

    國家立法

    雖然免費殺毒軟件出現讓用戶有了一定的反制手段,但是正如之前所講,那是被動防守。治標不治本。那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必然是國家的干預。要知道,此前我國的網民較少,網絡發展較慢。針對電腦和網絡相關法律幾乎沒有,這也就導致了病毒制作者的猖獗。不過,這一切到熊貓燒香事件,開始發生轉變。

    李俊,他在2006年編寫了這個病毒之后,次年這個病毒在網絡上大量傳播引起了警方重視,2007年湖北省公安廳宣布,李俊以及其同伙共8人已經落網。

    左側為編輯并傳播“熊貓燒香”的主犯李俊

    這是中國警方破獲的首例計算機病毒大案。就在同一年,李俊被被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處以4年有期徒刑。經此一遭之后,國家也開始對早已迅速發展的網絡環境進行整頓,相關立法也慢慢齊全。

    可以說,雖然“熊貓燒香”當年的兇殘程度讓許多人為之留下了心理陰影,但它給中國網絡安全史上帶來的安全警醒,也是不可忽視,且不可替代的。

    2016年,全國人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網絡安全法》的實行,無疑大幅增加了制作病毒的代價,而反觀病毒制作者。他們制作病毒的目的可能單純是為了好玩,以此來炫耀自己高超的電腦技術。既然這些電腦病毒不能給他們帶來收益,那么法律一禁止,他們也就沒有必要鋌而走險了。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得益于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養成了良好的電腦使用習慣,加上各方大力宣傳科普。越來越多的人形成了:陌生鏈接不要點,陌生軟件不要下,陌生的存儲設備盡量不隨便插入電腦的習慣,這無形中也減少了病毒的傳播。

    電腦病毒真的消失了么?

    時至今日,由于以上的措施,再加上微軟自己終于在win10系統中升級了自帶的防火墻。電腦病毒確實已經不多見了。但是病毒雖然不多見了。但是用戶的煩惱可一點都沒有變少。

    在電腦病毒逐漸銷聲匿跡的現在,殺毒軟件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不過各大殺毒軟件廠商也沒有閑著,他們開始逐漸把自家的產品往其他方面發展,比如電腦管家的一鍵加速,魯大師的硬件檢測,驅動下載等功能。

    但是,這些軟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占用電腦資源過多讓電腦運行卡頓等問題。本來這沒什么大不了的。因為現在的電腦性能都不錯,就算這些軟件占用資源多一點,也不是什么大事。

    非官方的安裝包會自動下載很多其他軟件

    但是,不知何時起,P2P“下崽器”開始肆虐。如果你要下載什么軟件,但你沒有去它的官網下載,而是去了第三方網站的話,你下載的文件里,多半會隱藏有這類程序。

    他們一旦啟動,就會不停地往你的電腦上安裝軟件,什么2345全家桶,360全家桶之類的。當你打開電腦,不一會你就會發現狀態欄里多了一大堆你根本沒有下載的軟件。

    低級一點的可以通過系統自帶的軟件查看系統是否刪除卸載,但是還有的根本無法發現。而且這些程序一般藏在系統盤,多數的網友都害怕自己誤刪系統文件,所以有所忌憚。找不出這些文件在哪,也就沒辦法解決。以至于讓今年的央視315晚會直接“點名批評”。

    其實仔細想想,這和當初的蠕蟲病毒、熊貓燒香相比,雖然破壞力不如從前,但是這和當初的病毒其實差不多就是一個東西吧?

    而,360,金山毒霸等軟件,從殺毒軟件一路走在變成了流氓軟件,上演了一出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戲碼。

    有沒有解決措施?

    可見當初的電腦病毒并沒有消失,只是換了一個形式繼續破壞正常的使用體驗。那么我們目前有什么解決方法能有效解決這些流氓軟件呢?

    首先當然是要在下載軟件時,認準官方網站。第三方網站盡量不去。

    如果非要使用第三方網站下載,那也有辦法解決。可以使用一個windows的虛擬機。

    舉個例子。如果把電腦比作世界,那么虛擬機就相當于是一座實驗室。任何你覺得有危險的東西可以先放到實驗室里實驗,一旦出現不好的情況,也僅僅是實驗室遭殃。

    而外面的世界還是完好的。所以當你下載不明的文件時,建議使用虛擬機下載,最后大不了虛擬機一關,本身的系統是不會有影響的。

    如果當你發現,你已經中招,各種流氓軟件已經占領了你的桌面,那么也不用慌。你可以去,win10官網下載一個全新的win10系統,并且在另一個存儲設備中新建一個安裝介質,這樣你就可以自己動手重裝電腦了。

    最后,不要指望我們能完全杜絕電腦病毒。電腦病毒和電腦就像病毒和宿主一樣,只要電腦這個概念存在,那么電腦病毒必然也會推陳出新,發展迭代。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觀念,將這些病毒擋在自己的電腦外。

    者 | kelly肚子疼(酷友)

    全文 3363 字。b 站視頻傳送門:「鏈接」

    這是我在 3 月 31 號小米發布會上,看到的一條彈幕。

    在全網鋪天蓋地的關于小米造車的討論中,我突然意識到,今晚聯想拯救者也有一場發布會。

    這次聯想拯救者發布了三款電腦,R7000P、R9000P 和 R9000K。

    我借到了一臺 3070 版本的 R9000P。不得不說,這臺電腦的性能,是真的強。

    AMD 5800H 處理器,8 核 16 線程,80W 的 TDP。搭配上 140W 功耗的 3070。太猛了。

    這么強勁的性能釋放,當然需要足夠的散熱規格。這就導致了單機的重量達到了 2.5kg。

    電源適配器也異常的大。這是一塊 2w 毫安的充電寶和配套的 300w 適配器。

    不過,我覺得買游戲本的同學對性能的優先級應該是高于重量的,至少我不太在乎這個重量。

    我還有一個特別重視的配置,就是接口。游戲本的接口通常都很豐富。R9000P 有 4 個 USB-A 接口,1 個 3.5mm 耳機孔,1 個 HDMI2.1 接口,一個 RJ45 網口。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 Type-C 口,尾部的這個支持 100w 的 pd 充電,有效降低旅行重量。兩個口都支持 dp1.4 的外接顯示。

    我用我的 TNT GO 試了一下。沒錯,TNT GO,幾個月前我就應該發一期它的視頻,aroll 都已經拍好了,就是...(懶)

    用 Type-C 線連接,可以正常輸出視頻和音頻。

    出乎意料的是,TNT GO 和電腦的兼容性離譜的好。觸控可以正常使用,配套的磁吸鍵盤和觸摸板也沒問題。

    TNT GO 的攝像頭也能調用。

    甚至連音量按鍵都能用。

    唯一讓我遺憾的是,沒有 TF 卡槽,用起來確實不夠方便。

    至于跑分... 我是從來不跑分的,不過為了參加活動,我也給大家跑了個分,可能不是很嚴謹,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5800H 彌補了 AMD 上一代 CPU 單核性能不足的問題,加上 3070,流暢運行 3A 大作... 應該不成問題。實際上,我并不太玩電腦游戲。玩得最多的游戲可能是植物大戰僵尸跟 Minecraft。

    為了不浪費這么強的游戲性能,我特地去找同學借游戲,雖然最后只借到了絕地求生。

    在全高特效,2k 分辨率下,落地后幀率在 90-140 浮動。用借來的電腦玩借來的游戲... 嗯,白嫖的快樂。

    比起游戲性能來,我更在意的是生產力工具的性能提升。

    Adobe 系統軟件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支持動態鏈接。

    比如我用 PS 做好素材,可以直接把 PSD 連著圖層一起導入 AE 里做動效,保存.ae 文件,可以直接導入 PR 里剪輯而不需要另外渲染。

    如果有改動,只需要修改源文件,所有軟件都能實時動態更新。這樣通過動態鏈接整合在一起的工作流,體驗真的很棒。

    所以,大多數時候我 Pr 的時間軸都是這樣的,充滿了許許多多的 Ae 合成,而 Ae 合成里又是各式各樣的 PSD 圖層。

    我們預覽視頻,emm... 會發現特別卡,把分辨率降低成 1/2 會流暢一些,不過還是會出現掉幀和卡頓。

    而我們在任務管理器可以看到,預覽的時候顯卡的負載非常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像 Pr 這樣的軟件,更多的是要求高性能的 CPU 和大內存。不過開啟了顯卡加速后,英偉達的 cuda 核心會在預覽回放和視頻渲染中也參與部分運算。

    不過我們在 adobe 的這份官方文檔上可以看到。AE 顯卡加速支持的效果寥寥無幾,絕大多數效果都不支持顯卡加速。

    對于 PR,也只有在 lut 調色和少數效果會有明顯提升。所以,3070 其實對于 adobe 系列的軟件提升有限。

    如果你對 AE 這樣的軟件要有特別高的要求,可以選擇顯卡規格更低一些的電腦,省下來的錢拿來升級內存。

    但是要是在 C4D 中,像 OC 這樣的顯卡渲染器,3070 的實力就可以完全發揮出來。

    讓我感知最明顯的,是這塊屏幕,一上來你就能感受到,它的亮度。開啟 HDR,500 尼特亮度給人的體驗非常棒。不論是追劇還是打游戲。

    特別是像我這樣師承大司馬的玩家,打游戲的時候人還沒看到自己就先沒了。HDR 和高亮度屏幕就能幫我在這樣的環境下,看清楚我究竟是怎么死的。

    這塊屏幕還做過出廠校色,色準非常優秀,自帶了幾種不同的色彩配置文件,到手就可以用。

    因為校過色的原因,加載配置文件后,亮度沒辦法達到 500 尼特,不過也無傷大雅。

    這是一塊 8 抖 10 的面板,10bit 的色深可以讓你看到更多的顏色,減少色彩斷層。這對于創意工作者來說還是很重要的一項參數。

    現在手機的屏幕規格已經遠遠領先筆記本,而主流價位的游戲本屏幕才剛剛脫離 45% NTSC 的苦海,所以即使 R9000P 的 10bit 屏幕不是原生 10bit,我也很滿意了。

    再加上 100% sRGB 的色域覆蓋,2K 分辨率,可以說是今年游戲本的標桿屏幕。無論是娛樂還是工作需求,都可以兼顧,值得給拯救者的產品經理點個贊。

    至于這個系統,都是 Windows10 沒什么好聊的。讓我比較意外的是聯想還預裝了幾個第三方應用。愛奇藝和 WPS,甚至還有 UWP 的酷狗。

    聯想也有幾個官方應用,聯想電腦管家,軟件商店和聯想瀏覽器。功能做的也都還比較全。

    不過這個電腦管家總是會彈窗,雖然它是出于好意。但對我個人而言,我沒有辦法接受任何彈窗,尤其是每次接 U 盤后彈出來的這個。

    然后就是也不知道是從哪學的,軟件商店會顯示小紅點。

    還有就是打開電腦管家的這個動畫。

    我理解產品經理們要把它做好的想法,第一次打開它有動畫我也可以接受,但是,它明明就在后臺運行著,我每次打開,可能就是想看一眼溫度,還要等這個冗長的動畫結束,就... 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還有就是我從官網下的應用,安裝的時候電腦管家老提醒軟件來源未知。嗯??就,如果沒辦法檢測來源,其實我建議可以不用做這個功能。

    不過,瑕不掩瑜,強勁的性能釋放,素質優秀的屏幕,聯想拯救者 R9000P 是一款產品力和競爭力都非常強的電腦。如果你想要更高的性價比,買 R7000P 也能獲得大致相同的體驗,如果你想要更強的性能和 RGB,可以選擇 R9000K。這些電腦都做得很不錯。

    OK,按理說這期圖文到這里就應該結束了,但是我還想再聊一聊。

    無論是 R7000P 還是 R9000K,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搶不到。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緊張,芯片缺貨。但是... 貨都去哪了?挖礦。

    不過在聊挖礦這件事之前,我想先聊聊我去年寫的一篇稿子,它沒有被做成視頻的原因是,我覺得當時我并不能很好的把稿子的內容可視化,還有就是...(太懶了)。

    我在里面探討了一個項目「Folding@Home」。這是一個因為新冠病毒而催生出來的分布式計算項目。

    分布式計算就是把一個龐大的計算工程分成許多小塊,由多臺計算機分別運算,再把計算結果上傳,將結果統一合并得出數據結論。

    需要龐大算力的研究項目很多,而超算的資源是有限的,許多項目并不能申請到超算的名額,所以就需要分布式計算,來為這些科學研究提供支持。

    「Folding@Home」就是用龐大的算力來研究新冠病毒的蛋白質折疊過程與結構,幫助研究者從中找到對抗病毒的機會。

    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用自己的電腦為它提供了 2.6EFLOPS 的算力。神威太湖之光的算力是 93.01PFLOPS。

    而截止 2018 年 5 月份,全網比特幣算力就已經達到了 35EFLOPS,約等于 13.5 個 Folding@Home,376 臺神威太湖之光。

    今年劍橋大學的報告也指出,挖比特幣每年消耗 121.36TWh 的電力,比每年阿根廷的發電量還要高出 4%。

    而今年的礦潮,除了比特幣,以太坊這樣的虛擬幣也越來越熱門。你買不到的電腦,就被人搶來挖以太坊了。

    上面的數據可能不夠準確和嚴謹,不過不容置疑的是,挖礦除了擾亂電腦硬件市場外,更大的罪行是造成了巨大的電力資源和算力資源的浪費。

    中本聰在剛提出比特幣的時候,比特幣就代表了區塊鏈,一個去中心化的新的技術,比如阿里巴巴就利用區塊鏈的特性,提供了數字版權登記的服務,未來可能可以解決視頻、圖片作品版權保護的難題。

    而如今比特幣這樣的虛擬幣,沒有任何價值,已經徹底淪為礦主們賺錢的工具,還在源源不斷的產生浪費和熱量。只要你有算力,你就能賺錢,只要能賺錢,就總會有人前赴后繼的進場。

    而我們普通玩家又能做什么呢?跟機器人比拼手速,期待礦難到來。

    或許只有當大家的目光,從區塊鏈虛擬幣的交易價值,回歸到技術本身的時候,才能讓區塊鏈這個誕生了這么多年的東西,釋放自己真正的潛力,真正的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

    OK,這就是這期圖文的全部內容,一不小心說的就有點多,我們下回見,拜拜。



    • 文章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酷安立場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