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薄與高性能是輕薄本追求的目標。盡管這個想法提了很久,但市面上一些號稱超輕薄的筆記本產品依然不能很好地兼顧高性能。即便有些產品的處理器性能拉到很高,它們依舊有很大的短板——集顯性能孱弱。2022年,隨著AMD銳龍6000U系列移動處理器的到來,這樣的局面可能要被打破。AMD銳龍6000U系列處理器提升了性能、優化了能效,并帶來了全新RDNA 2架構的集顯,無論是對潛在用戶還是老用戶來說,搭載新一代處理器的銳龍輕薄本都看點不少,那么它的真實表現如何呢?我們通過不久前才發布的新品華碩靈耀X 13來一探究竟。
產品參數
操作系統:Windows 11 Home(64位)
顯示屏:13.3英寸OLED屏(2880×1800,100% DCI-P3,600nits)
處理器:AMD銳龍7 6800U(8核16線程,2.7GHz~4.7GHz)
內存:16GB LPDDR5 6400雙通道
硬盤:1TB PCIe 4.0 SSD
顯卡:AMD Radeon 680M(RDNA 2架構)
電池:67Wh
尺寸:296.7mm×210.55mm×14.9mm
重量:約1kg(不含電源適配器)
參考價格:7299元
13.3英寸是輕薄本陣營中的經典尺寸。這一尺寸的特點是小巧便攜,因為機身小,所以它們在重量上往往控制得很好。對于這一陣營的筆記本產品,相信大家都能如數家珍,不過不管是蘋果MacBook Air還是戴爾XPS 13,這類高端13.3英寸輕薄本的重量大多控制在1.2kg左右。雖說這已經十分便攜了,但如果能再少大約一個手機的重量,那么用戶的使用體驗就會更上一層樓。
就拿華碩靈耀X 13來說,這臺機器采用高強度且輕巧的鎂鋁合金機身,結合緊湊的機身設計,最終將裸機重量控制在約1kg,機身最薄處控制在14.9mm,帶來了非常便攜和小巧的機身。要知道,搭載AMD銳龍7 5800U的華碩ZenBook 13(算得上是靈耀X13的前代)機身重量為1.14kg。1kg是什么概念呢?也就大約兩瓶550ml礦泉水的重量,如果你經常商務出差、外出旅行或者日常通勤的話,華碩靈耀X13的超輕薄設計優勢會馬上展現出來,無論是拿在手上還是放在包里,負擔都非常小。如果換成其他主流輕薄本,哪怕是重量只增加了200g(大約一個iPhone 13 Pro的重量),你也能明顯感覺到有很大的負重感,特別是在夏天這種輕裝出行的季節里。
當然,超輕薄的機身并不意味著在質量、耐用性上有短板。華碩靈耀X 13還通過了美國MIL-STD 810H軍規級的品質測試,這個測試非常嚴苛,測試內容主要有跌落、振動、高溫、低溫、高海拔測試等,所以這臺機器在耐用性上還是有保障的。
眼尖的人可能還注意到華碩靈耀X 13采用了新的配色,新的“夜藍”配色讓這臺機器更顯商務氣質,也頗具時尚感,和大多數白色和銀色的輕薄本相比多了一分別致感。另外就是,這臺機器A面的Logo也變了,變得更精致、時尚。實際上,早在2019年華碩成立30周年時,華碩發布了一款30周年紀念款的輕奢筆記本——華碩ARTONE,這臺機器采用全新的三角形Logo,這也就是現在靈耀X 13的Logo。
2021年,華碩提出了“華碩好屏”概念,“華碩好屏”的標志是采用OLED屏幕,但是“華碩好屏”并不僅僅是OLED。“華碩好屏”的基礎是與上游面板廠商三星合作的E4發光材料的OLED屏幕,同時還擁有一系列高規格的參數,比如0.2ms極速響應時間、100% DCI-P3廣色域、Pantone色彩認證、10bit色深、1000000:1對比度、最高600nits峰值亮度、通過VESA DisplayHDR 600 True Black認證、支持DC調光、TüV萊茵硬件級低藍光認證等特質,并且可以提供從FHD、2.8K再到4K的多種分辨率選擇。和之前的華碩屏幕“無亮點”的概念相似,采用“華碩好屏”的筆記本電腦意味著其在屏幕方面的表現是出色的。
華碩靈耀X 13采用的就是“華碩好屏”,這臺機器采用13.3英寸2.8K OLED屏(屏幕支持180°開合)。屏幕分辨率高達2880×1800,從像素數量上來講,同尺寸下2.8K分辨率的像素數量是1080p分辨率的2.5倍,因此能夠帶來更加細膩、精密的顯示效果。同樣的,華碩靈耀X 13的屏幕顯示比例為16∶10,相比同尺寸的16∶9屏幕,這臺機器的屏幕縱向空間更大,實際工作空間增加了大約19%,這樣一來在處理文檔、電子表格時就能顯示更多的內容,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華碩靈耀X 13的屏幕還擁有絢麗出色的色彩顯示效果,它不僅在出廠時就經過專業色彩認證機構Pantone的認證,能夠保證色彩的準確性,還支持10bit色深,能顯示10.7億種色彩,而一般筆記本的屏幕只有8bit色深,只能顯示1677萬種色彩。特別是在灰階上,8bit色深的屏幕只能顯示256級灰階,而10bit色深的屏幕能顯示1024級灰階,因此能讓顯示的色彩變得更加豐富,畫面也更加細膩。我們通過Spyder5 Pro實測這臺機器的DCI-P3色域覆蓋面積為100%,AdobeRGB色域覆蓋面積為97%,這表明其擁有出色的色彩表現。
此外,和“華碩好屏”的定義一樣,這臺機器的屏幕還具備OLED屏幕的優點,比如最高600nits峰值亮度,對比度達到1000000∶1。這臺機器的屏幕還通過了VESA DisplayHDR 600 True Black認證和TüV萊茵硬件級低藍光認證,可以說這臺機器在屏幕顯示效果上是相當出色的。
在接口方面,華碩靈耀X 13配備3個USB-C接口(右側兩個為USB4規格)以及一個3.5mm音頻接口,對于這樣一臺超輕薄的筆記本而言,這樣的接口配置符合主流趨勢。值得一提的是,隨著AMD銳龍6000系列移動處理器的到來,銳龍本也正式開始支持最新的USB4標準,只不過前期發售的銳龍游戲本很少采用USB4接口,現在的華碩靈耀X 13可以說是首批采用USB4接口的銳龍輕薄本。
▲機身右側配備兩個USB4接口。
▲機身左側的USB-C接口不支持USB4協議。
2019年9月,USB-IF組織推出了USB4規范,USB4基于Thunderbolt 3協議規范,具備超大帶寬(40Gbps)的數據傳輸能力,并支持和Thunderbolt 3同等的視頻拓展能力以及PD充電功能。由于Thunderbolt 4是基于Thunderbolt 3的優化版本,所以和Thunderbolt 4相比,USB4接口在規格上也和它是基本相同的,兩者都具備非常強悍的拓展能力,比如最大40Gbps的數據傳輸速度、100W PD充電、雙路4K視頻輸出等,不同之處在于一些細節上,比如UBS4 只能在一米內支持最大40Gbps的速度,而Thunderbolt 4支持超過兩米的40Gbps速度;此外從下圖也可以看到,AMD銳龍6000系列處理器所支持的USB4相對Thunderbolt 4來說要求更明確一些,比如USB4是支持從PCIe喚醒系統的,而Thunderbolt 4只是推薦(并非強制)要求支持此功能。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USB4接口和Thunderbolt 4接口帶來的使用體驗是一致的。
USB4接口之于銳龍本是有重大意義的,在AMD銳龍6000系列移動處理器之前,銳龍本配備全功能的USB-C接口,雖然支持PD充電和視頻輸出,但是數據傳輸速度相比USB4還是差了很多。英特爾雖然未官方宣布支持USB4,但其Thunderbolt 4跟USB4基本一致,如今AMD與英特爾在平臺連接性上可以說是一樣的了。
我們本次特意通過奧睿科的USB4外接硬盤盒來簡單體驗了一下華碩靈耀X 13的USB4接口。我們分別來看外接硬盤盒在USB 3.2和USB4規范下的表現。從AS SSD Benchmark測試成績來看,接入不支持USB4協議的USB-C接口后,外置SSD的連續讀取和寫入速度連900MB/s都沒突破,僅僅為867.73MB/s、881.99MB/s,這只是USB 3.2的速度而已。
▲通過普通USB-C接口外接硬盤盒時,外置SSD的測試成績。
▲通過USB4接口外接硬盤盒時,外置SSD的測試成績(1GB測試數據)。
▲通過USB4接口外接硬盤盒時,外置SSD的測試成績(10GB測試數據)。
▲插入USB4硬盤盒之后,筆記本設備管理器中可以看到USB4控制器。
▲USB4硬盤盒向筆記本拷入大型文件時的傳輸速度。
而將外接硬盤盒接入這臺機器的USB4接口之后,我們看到外置SSD在AS SSD Benchmark測試中(1GB測試數據)得到了出色的成績,連續讀寫速度分別達到2694.93MB/s、1146.19MB/s;在AS SSD Benchmark 10GB測試數據中的連續讀寫成績分別達到2651.63MB/s、1237.06MB/s。這樣的表現是十分出色的,已經完全“跑滿”了。我們從外置SSD中向華碩靈耀X 13傳輸119GB大小的單機游戲文件(包含39個文件夾),傳輸速度達到夸張的1GB/s以上,僅100秒就完成了119GB文件的拷貝,真的是快如閃電。毫無疑問,USB4接口的到來讓銳龍本變得更加全能,也讓華碩靈耀X 13具備了相當出色的外接拓展能力。
華碩靈耀X13是首批搭載AMD銳龍6000U系列移動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我們測試的這臺機器搭載AMD銳龍7 6800U處理器。該處理器采用6nm生產工藝、Zen 3+架構,配備8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為2.7GHz,最大加速頻率可達4.7GHz,TDP為15W,最大cTDP為28W。和上一代的AMD銳龍7 5800U相比,新一代處理器在基礎頻率、生產工藝、架構以及內存支持、集顯等方面有很大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華碩靈耀X 13還采用了16GB LPDDR5 6400雙通道內存,為整機性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輕至1kg薄至14.9mm的華碩靈耀X 13來說,它在AMD銳龍7 6800U處理器的加持之下有怎樣的性能表現呢?我們來看看CINEBENCH R23的測試成績。這臺機器在CINEBENCH R23中得到單線程1446pts、多線程10196pts的成績。和搭載前代處理器AMD銳龍7 5800U的14英寸機型相比(單線程1445pts、多線程8077pts),華碩靈耀X13在多線程上的提升幅度達到大約26%。和搭載第11代酷睿i7-1165G7的14英寸機型相比(單線程1462,多線程3960pts),華碩靈耀X 13在多線程上的領先幅度達到夸張的157%。和14英寸筆記本搭載的第12代酷睿i7-1260P處理器相比(單線程1564,多線程9168pts),單線程性能稍有差距,不過多線程性能則是領先的。
需要注意的是,華碩靈耀X 13只是一臺超輕薄的13.3英寸筆記本,我們這里與它對比的是14英寸的主流輕薄本,受制于機身厚度,華碩靈耀X 13能有這樣的表現實屬不易。在實際應用中,我們主要通過UL Procyon辦公生產力測試來看看靈耀X 13的表現。實測這臺機器在UL Procyon辦公生產力測試中得到5590的總分,領先搭載AMD銳龍7 5800U的14英寸機型(5216分)大約7%。
▲這臺機器采用1TB PCIe 4.0 SSD,從測試成績來看SSD的表現不錯。
我們以前也提到,AMD銳龍6000系列移動處理器最大的變化在于對能耗比的優化以及對平臺方面的支持,比如AMD對新一代銳龍處理器SoC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有關能耗的優化,讓其有著更出色的能耗比。所以對于華碩靈耀X 13這樣的輕薄本,它應該還具備更好的電池續航能力。
這臺機器采用67Wh電池,在50%屏幕亮度、飛行模式、“安靜性能模式”下,我們通過PCMark 10來看看它的電池續航表現。最終,在PCMark 10的“現代辦公”電池測試中,這臺機器取得12小時35分鐘的亮眼表現。針對視頻播放場景,在PCMark 10的“視頻”電池測試中(20%揚聲器音量),這臺機器得到9小時44分鐘的成績。這一系列成績均表明,華碩靈耀X 13擁有出色的電池續航能力,別忘了它的USB4接口還支持PD快充呢!
華碩靈耀X 13采用6800U處理器內置的AMD Radeon 680M顯卡,該顯卡采用RDNA 2架構,配備12個CU(768個著色器),顯卡頻率為2200MHz。此外,AMD Radeon 680M顯卡還支持光線追蹤、AMD FSR、AMD RSR等技術,能夠帶來更強悍的圖形表現。
在3DMark和游戲測試中,這臺機器搭載的AMD Radeon 680M顯卡展現了自身強大的實力。在3DMark Time Spy中,這臺機器得到2254的顯卡分數。前代處理器AMD銳龍7 5800U內置的Vega 8顯卡在這里往往只有1000分左右,相比之下新的AMD Radeon 680M領先125%左右,也就是達到翻倍的性能領先。如果和第12代酷睿i7-1260P處理器內置的銳炬Xe核顯(96 EU,1287分)相比,AMD Radeon 680M在3DMark Time Spy中也領先其大約75%。如果和獨顯相比,可以發現AMD Radeon 680M的成績已經遠超MX450獨顯。
在3DMark Fire Strike中,華碩靈耀X 13得到6553的顯卡分數,領先AMD銳龍7 5800U內置的Vega 8顯卡(3800分左右)大約72%,領先第12代酷睿i7-1260P處理器內置的銳炬Xe核顯(96 EU,4813分)大約36%。可以說,在RDNA 2架構的加持下,AMD Radeon 680M已經成為目前x86筆記本陣營中性能最強大的集顯。
在強大的集顯配置下,華碩靈耀X 13能夠在1080p分辨率下輕松地應對大多數熱門網游,比如在《CS:GO》的1080p高畫質(8X MSAA)下平均幀率可達113.88fps。這么強大的集顯就只能玩網游嗎?顯然不是。別忘了這臺機器還支持另外的“黑科技”——AMD RSR(AMD Radeon Super Resolution)以及AMD FSR。AMD FSR技術采用空間縮放算法,集成在游戲中,開啟之后可以通過畫面縮放提升游戲幀率。而AMD RSR是AMD驅動程序提供的優化升級技術,它采用和AMD FSR相同的算法,玩家可以在AMD Software中啟用RSR功能將游戲分辨率降低到所需的輸入水平,RSR會自動將顯示畫面優化升級到原始分辨率,AMD RSR技術支持數千款游戲。
AMD FSR技術集成在游戲中,所以對于支持該技術的游戲,我們可以開啟FSR來提升幀率。比如在《賽博朋克2077》中,在1080p低畫質預設下,華碩靈耀X13的平均幀率僅30.73fps,而在同設置下開啟“FSR自動”之后,游戲幀率可以提升到44.98fps,這樣一來用華碩靈耀X 13逛“夜之城”便成為了可能。
對于不支持AMD FSR的游戲,我們則可以通過開啟AMD RSR技術來提升幀率。比如在《古墓麗影:暗影》中,這臺機器在原生2880×1800低畫質下的平均幀率僅21fps,而開啟AMD RSR,讓游戲分辨率從1600×1000放大到2880×1800后,游戲平均幀率可提升到40fps,這時就能帶著“勞拉”去探險了。實際上在以往,用華碩靈耀X 13這樣的集顯輕薄本玩3A單機大作簡直是天方夜譚,不過現在似乎正成為可能,這就是新一代銳龍處理器帶來的實力。
除了強悍的性能,作為一臺輕薄本,華碩靈耀X 13還具備很多輕薄本應該有的設計和功能,這些成為這臺機器的軟實力。比如小巧的機身沒有數字小鍵盤,于是華碩為其加入了一塊5.9英寸的觸控板,而且觸控板還采用數字觸控二合一設計,觸控板可秒變數字小鍵盤,方便用戶進行數字輸入。再比如開機鍵融合指紋識別模塊,可一鍵登錄系統。在WiFI網絡方面,華碩靈耀X 13也支持最新的Wi-Fi 6E,并搭載華碩Wi-Fi信號穩定技術。
此外,3DNR降噪攝像頭、AI雙向語音降噪、華碩閃傳、跨設備屏幕共享等輕薄本上常見的功能,這臺機器一個也不少。更有甚者,為了防止OLED屏幕“燒屏”,華碩采用E4材質面板,還特別開發了默認開啟的ASUS OLED Care功能,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延長OLED屏幕的使用壽命。
和游戲本不同,輕薄本的使用場景更多樣,因此很多人也更希望輕薄本具備各方面都很均衡的表現,最好不要有影響使用體驗的短板。以往,市場中輕薄本的短板主要體現在性能不強的集顯上。在銳龍5000時代,即便Vega 8集顯有著較強的性能,但美中不足的是USB4接口的缺失,導致其在擴展方面不占優勢。
現在的AMD銳龍6000時代,銳龍輕薄本的短板全都補足了,就拿本次體驗的華碩靈耀X 13來說,AMD銳龍7 6800U不僅帶來了處理器性能上的提升,更出色的能耗優化也讓這臺機器的電池續航時間大大提升。尤其突出是,基于RDNA 2架構的AMD Radeon 680M顯卡為輕薄本帶來了“質變性”的圖形性能,特別是在AMD FSR、RSR等技術的幫助下,讓我們看到約1kg重量的輕薄本產品也能“試吃”主流3A大作。另外,華碩靈耀X 13還配備了USB4接口,并支持Wi-Fi 6E以及PCIe 4.0 SSD,同時還配備高規格的2.8K“華碩好屏”。可以說,從性能、擴展、網絡、續航、輕薄機身、配置、屏幕規格等多方面來看,華碩靈耀X 13都毫無短板,它算得是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銳龍輕薄本完全體,非常值得入手。
TX小型主機自問世以來,其市場定位和形態一直在經歷著不斷的演進與創新。在當前桌面美學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ITX主機不僅追求體積與性能的和諧統一,更逐漸成為了桌面裝飾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亮點。國內一線板卡制造商七彩虹旗下的高端品牌iGame進一步探索“體積”與“性能”之間的平衡,融入了私享的生活理念與極簡主義的設計元素,為追求精致品質的小主機的用戶帶來了風格統一的iGame Mini Family 家族系列產品。
別具一格的獨特設計
iGame Mini Family系列主機擁有獨特的iGame-TOP頂置結構,在機箱的頂部設計了極具辨識度的顯卡透明視窗,將顯卡的金屬質感與元素延展到整機設計當中,完美展現了產品的個性。同時,相比目前大多數產品在外觀夸張繁復設計來說,去繁從簡,能夠帶給用戶不一樣的視覺感受,通過大面積留白與幾筆線條就能勾勒出純粹的意境。iGame Mini Family系列主機不僅是一臺電腦硬件,更是對生活態度的體現,一種對于簡約而不簡單,精致而不繁瑣的追求。
iGame C24Mini FROZEN 機箱
京東商城 https://item.jd.com/100095689205.html
iGame C24 Mini FROZEN是專為同系列顯卡打造12.8L直插式ITX小機箱,機箱頂部采用了獨特的視窗設計并覆蓋了鋼化玻璃,兼顧美觀與耐用,視窗四周的金屬拉絲工藝提高了整體的質感,簡潔的三角形散熱孔還能提高顯卡的散熱效率;機箱前面板自帶一個10G前置Type-C和一個5G Type-A 拓展接口,巧妙地將iGame的LOGO設計在開機鍵上,在右側板保留了彰顯家族血脈的紅色“Mini”標簽;立式直插顯卡的短箱體還能減少了桌面的占用空間,極簡風格的外觀能很好的融入到不同環境的桌搭中,為用戶打造獨一無二的精致桌面創造更多可能。
該機箱空間利用和安裝體驗上的特別優化,采用模塊化與免工具設計,并預留背線空間,大幅提高ITX的裝機體驗;機箱整體風道設計合理,雙MESH面板增強了機箱內空氣交換效率,電源中置為機箱前部和底部留出了風扇安裝位,前置最大支持安裝14CM的機箱風扇,能使顯卡、CPU和電源形成獨立的風道,做到擁有出色的散熱同時保留良好的兼容性和拓展性。
iGame SF750G Mini FROZEN 電源
京東商城 https://item.jd.com/100107872210.html
作為整機的心臟,iGame SF750G Mini FROZEN充分考慮供電能力與體積的平衡,帶來一顆十年質保的SFX 750W金牌電源。這款電源采用全日系電容和成熟的供電方案,保證供電穩定;它還符合ATX3.1規范標準,原生支持PCIe5.1 12V-2x6Pin接口,能夠與配備了該接口的顯卡直連,減少轉接線材所占用的機箱空間。
電源在外觀上也延續的了Mini家族的白色設計,自帶專為iGame Mini系列產品定制長度的線材,采用了更容易打理的的軟質白色壓紋模組線,即方便走線也避免線材過長導致冗余和集線,保持機箱的整體視覺風格并提高裝機體驗。
iGame FN67 Mini FROZEN 散熱器
京東商城 https://item.jd.com/100095689201.html
iGame FN67 Mini FROZEN為67mm規格的下壓式散熱器,它充分利用了iGame Mini整機內部的結構空間,在性能、體積和兼容性方面探索出的完美的平衡點。外觀風格上保持了家族的全白色極簡風,在散熱風扇中間上設計了iGame的LOGO。在純銅精雕底座搭配6根6毫米熱管和回流焊工藝加持下,使得這款散熱器擁有150W的解熱能力,能夠滿足i5甜品級處理器性能發揮。iGame FN67為了支持更多不同高度的內存,在內存和供電散熱方向都做了避讓設計,可以通過改變安裝方向兼容不同的硬件。
iGame RTX 4060 TI Mini OC 8GB/16GB 顯卡
京東商城 https://item.jd.com/100057571326.html
iGame GeForce RTX 4060 Ti Mini系列顯卡是iGame Mini Family主機的核心硬件之一,iGame RTX 4060 Ti Mini系列顯卡正面采用鈦灰色調搭配金屬拉絲工藝打造,顯卡四周運用了簡單的白色線條裝飾加“iGame”燈帶和“Mini”標簽點綴,整體精致簡約又顯得質感十足。
得益于RTX 40系顯卡優秀的架構和功耗設計,加上單個九翼 104mm 的“聚風鐮環”扇葉,配合 4*6mm 熱管及大面積散熱鰭片的強大散熱能力,使得整卡在188*130.55*45.8mm 的尺寸下也能完全發揮出RTX 4060 Ti芯片的全部性能,并且使用了前后出風的設計,能在iGame C24Mini機箱中形成獨立的散熱風道,加強散熱效率。
iGame GeForce RTX 4060 Ti Mini OC配備 8GB/16GB GDDR6 顯存,CUDA 數量為 4352 個,采用 8pin 電源接口,是新一代的甜品級顯卡,能夠滿足大多數游戲在2K分辨率下流暢運行,在DLSS 3/DLSS 3.5技術的加持主之下,《心靈殺手2》、《暗黑破壞神IV》等3A大作都可以輕松拿捏。而iGame RTX 4060 Ti Mini OC 16GB顯卡,憑借更大顯存,也非常適合AIGC、3D渲染、高清視頻編輯、平面設計等創作類工作。
CVN B760I FROZEN WIFI D5 V20登陸艦 主板
京東商城 https://item.jd.com/100068307606.html
iGame Mini Family搭配的CVN B760I FROZEN WIFI D5 登陸艦主板延續了CVN系列星際戰艦設計語言,整體也是以白色為主,大面積的銀灰色寒霜散熱裝甲和豎向排列的鐳射條紋,彰顯出主板的簡約設計和金屬質感,與iGame Mini系列的整體風格一致。主板規格上采用的是標準MINI-ITX版型迷你主板,主板供電為7+1+1相設計,核心供電使用90A的旗艦規格DrMOS,能輕松滿足英特爾酷睿i7級處理的供電需求;主板帶有兩條支持8000Mhz+(OC)的DDR5插槽,最高支持單根48GB容量;另外設計了兩個PCIe 4.0 *4的SSD固態硬盤插槽和4個SATA接口,海量存儲輕松拓展。
CVN 銀翼 DDR5 6600 16G*2 內存
京東商城 https://item.jd.com/100055826889.html
CVN 銀翼DDR5 DDR5 6600 16G*2保留了CVN系列一貫的金屬風格。除了原有的金屬銀色外并無過多裝飾,視覺感官上更加干凈利落。此款內存更多是在馬甲的造型工藝上做起了文章,新一代馬甲給人呈現了柵欄式的凹凸立體感,拿在手中分量十足。而精致的標簽銘牌也是起到了良好的裝飾效果,搭配起大面積的RGB發光區域,質感與電競感十分到位。
性能上新款CVN 銀翼DDR5主頻達到了6600MHz,時序為CL34,顆粒型號為海力士原廠A-die顆粒,擁有非常強悍的超頻潛力。除了顆粒的嚴格篩選外,CVN 銀翼DDR5 6600MHz的10層PCB保護也是為玩家在超頻路上保駕護航。
精巧個性的iGame Mini Family家族系列產品與整機已在七彩虹京東自營旗艦店上架開售,喜歡精致ITX硬件的玩家歡迎前往選購。
今,發燒級游戲PC行業基本都被DIY產品所壟斷,品牌產品除了華碩、Alienaware、聯想之外,已經很少有OEM廠商涉足。但其實在發燒級游戲PC的歷史上,宏碁Predator也是很有競爭力的一個系列,只不過近些年來該系列的動作并不大罷了。
近日,我們對Predator系列的游戲筆記本產品進行了測評,而本次我們帶來的則是該系列的臺式機產品——Predator G6-710,這款產品到底有哪些特色值得關注呢?通過今天的評測,我想您可以得到滿意的答案。
宏碁Predator系列其實最早的產品就是臺式機,只不過隨著近些年來游戲本行業的大熱,這個系列也推出了游戲本產品,從而豐富了整個產品線。本次送測機型為Predator G6-710,整體外觀設計風格非常鮮明,如坦克履帶般的機身倍顯硬朗,可以說,Pradator G6在設計上做到了發燒級游戲PC的所應該具備的素質,鮮明的個性化設計使其外觀非常的吸引人。
宏碁Predator G6-710臺式游戲主機
Predator G6整個前端面板采用了磨砂質感工程塑料打造,整個面板有一定的弧度,一截一截如履帶般的面板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前端頂部正中位置設計了電源鍵,倒三角形的按鍵與Predator游戲本的電源鍵完全一樣,同時在電源鍵上方還設計了“Turbo鍵”,熟悉這種發燒級游戲PC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這種一鍵式超頻按鍵在這類產品身上很常見。
倒三角形的電源鍵
Predator系列的標志設計非常抽象,在前端面板靠上的位置、以及機箱兩側都設計了標志。
此外,整機配色以紅黑為主,紅色部分主要由背光的方式呈現,因此在開機狀態下,Predator G6整體給人的感覺是霸氣十足。
前端的Predator標志
側面的Predator標志
從機身側面來看的話,更加能夠感受到其“坦克履帶”式的機箱設計,不過宏碁在處理這種設計的時候使用了上下對稱的方式,所以雖然機器的外觀看起來比較另類,但整體的造型給人以規整、協調的感覺。不過,Predator G6外部的這些“裝甲”也讓機器變得非常沉重,好在機身后部上方設計了凹槽,便于用戶搬運。
·接口與標配外設詳情
Predator G6的外觀看上去整體感很強,但是設計師卻通過巧妙的布局將這款機器的前端面板變得內藏玄機,下面我們就來細細的了解一下。
首先來看前端面板上的接口,這里配置了SD卡讀卡器、2個USB 3.0接口以及一組耳機麥克風插孔。
前端接口
前端接口上方的面板采用了卡扣形式固定,向內側按壓就會彈開,這里主要是放置了一塊支持熱插拔的硬盤倉,用戶無需拆機就可以自由擴展硬盤容量,這也是不少臺式機上常見的設計。
此外在接口區域下方我們還能夠看到一個耳機標識的按鈕,按下這里可以將隱藏在機身里的耳機懸掛架抽出,對于游戲玩家而言還是很有用處的。
熱插拔硬盤倉
臺式機的擴展性無疑是非常出色的,我們看到Predator G6主板所帶接口有HDMI、DP、4個USB 3.0、2個USB 2.0、1個RJ-45以太網口以及一組三個各色音頻插孔。主板上的HDMI與DP一般無法使用、也無需使用,所以可以看到被封閉了起來。
主板所帶接口
Predator G6搭載了一塊GTX 980獨立顯卡,這塊顯卡自帶三個DP接口、1個HDMI接口以及1個DVI接口,從接口配置情況來看,可以輕松實現多屏輸出。
顯卡所帶接口
游戲型主機一般都配有發燒級的游戲外設,而Predator G6隨機配置了賽睿游戲鍵鼠,也是省去了用戶額外購置鍵鼠外設的步驟。
賽睿APEX高端薄膜游戲鍵盤
支持8級背光 空格鍵設計特殊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這款鍵盤為賽睿APEX高端薄膜游戲鍵盤,雖然它很沉,但并非機械鍵盤。整個鍵盤手感偏硬,最大特點一是配有非常多的自定義快捷鍵,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空格鍵設計的非常大,總有人以為可以實現觸控板的功能。
賽睿Sensei RAW游戲鼠標
鼠標方面,Predator G6為用戶隨機帶了一款賽睿Sensi RAW游戲鼠標,這也是賽睿旗下的入門級游戲鼠標。整體使用了類膚漆外殼處理,觸感細膩柔和,而且左右兩側設計有四個快捷按鍵,尾部的賽睿標志還設計有白色背光,整體的使用手感非常不錯。
·綜合硬件性能評估
了解外觀設計之后,接下來我們看看這款產品的硬件配置與性能表現。
首先這款送測機器配備了英特爾第六代Skylake平臺的酷睿i7 6700K處理器,搭載16GB內存,128GB建興固態硬盤,2TB機械硬盤,顯卡方面則采用了NVIDIA GeForce GTX 980獨立顯卡。下面我們通過測試來看看機器的實際性能表現:
整機配置一覽
這款機器搭載的英特爾酷睿i7 6700K為桌面級標準電壓處理器,支持超頻,三級緩存為8MB,初始主頻4GHz,睿頻加速后可提升至4.2GHz,采用四核八線程設計。
處理器基本信息一覽
我們分別使用CINEBENCH R10、R11.5對這顆處理器的性能進行了測試。CINEBENCH R10單核得分為9595分,而四核得分為39392分,性能毋庸置疑。
處理器性能測試
在CINEBENCH R11.5單核和多核測試中,酷睿i7 6700K分別獲得2.21pts和10.98pts,性能令人滿意。
處理器性能測試
固態硬盤測試
Predator G6-710搭載了一塊128GB固態硬盤,我們通過AS SSD BENCHMARK對其進行了測試,可以看到讀取性能非常不錯,Seq項達到514.4MB/s,4K-64Thrd項達到了300.28MB/s。而寫入性能處于主流水準。
·GTX 980獨顯性能測試
顯卡性能對于游戲PC而言非常重要,送測的這款Predator G6-710搭載了NVIDIA GeForce GTX 980獨立顯卡,這也是桌面級獨顯中目前性能最強的顯卡。從GPU-Z檢索的參數來看,這塊GTX 980獨顯擁有2048個流處理器、4GB GDDR5顯存、256bit顯存位寬,其性能表現如何呢?
顯卡基本信息一覽
3DMark 11 P檔測試
3DMark 11 X檔測試
新3DMark全面測試
其實大家對GTX 980獨顯的性能應該都不陌生了,通過3DMark 11 P/X兩檔測試,以及新3DMark測試我們可以看到,Predator G6所搭載的公版GTX 980分數表現還是很正常的,這塊顯卡應對目前的絕大部分游戲都沒有任何壓力。
·挑戰極致DX11特效
理論測試可以知道分數的高低,而實際游戲程序的測試則可以更為直觀的看出其實際游戲表現。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塊GTX 980獨顯的實際游戲表現究竟怎樣?
首先我們通過《天堂》這款BenchMark軟件對GTX 980獨顯進行了測試,考慮到顯卡性能出色,因此我們開啟了耗費圖形性能更多的曲面細分選項,并調至極端狀態,同時開啟了8倍抗鋸齒,下面來看看具體情況:
開啟極端曲面細分與8倍抗鋸齒
畫面運行流暢
DX11特效下的畫質十分精美
平均幀數68.7fps
開啟最高特效之后,我們可以感受到DX11特效帶來的出色畫質表現。而在整個測試過程中我們看到,使用Predator G6-710運行《天堂》是毫無問題的,開啟極端曲面細分、以及8倍抗鋸齒的情況下能夠達到平均68.7fps的流暢度,可見這款游戲PC駕馭DX11游戲的能力是極為出眾的。
·頂級特效古墓9測試
接下來我們還對Predator G6-710進行了《古墓麗影9》的測試,這款游戲對于電腦硬件的要求比較高,一般的電腦在最高畫質下跑起來還是有些困難的,我們看看Predator G6的表現究竟如何?
考慮到GTX 980獨顯的性能非常強勁,因此我們使用了游戲的“最高”畫質進行測試,下面來看看具體情況:
開啟最高畫質、關閉垂直同步
畫面流暢度達到105fps
大場景流暢度115fps
平均流暢度108.8fps
最終,在全高清分辨率最高畫質設置下,Predator G6以平均108.8幀的幀率通過了《古墓麗影9》的Benchmark測試,這個幀率完全可以非常流暢運行游戲,可見Predator G6應對主流游戲還是能夠提供非常不錯的性能支持的。
·游戲優化差也能駕馭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怪物獵人OL這款游戲的BenchMark程序測試。
之所有選擇這款游戲的BenchMark程序,主要是因為它本身對硬件的優化并不好,所以導致一般的電腦很難流暢運行這款游戲的BenchMark程序;另一方面,其實怪物獵人OL因為使用了與孤島危機3相同的CE3引擎,所以它也可以說是目前對硬件要求較高的網絡游戲,因此能夠通過它的測試,也就代表了這款PC能夠通吃所有網游。
開啟4x MSAA抗鋸齒
在測試前,我們開啟了4x MSAA抗鋸齒,同時將屏幕分辨率設置在1920×1080全屏模式下。
大場景73fps
最低也能達到40fps
最終得分14392分,能夠流暢度運行
怪物獵人OL的畫面還是非常精美的,而且其BenchMark程序對硬件的要求確實非常高。從測試過程來看,平均65.7fps的成績能夠流暢運行這款游戲,而14392分的最終得分也非常令人滿意。說明Predator G6這款游戲電腦通吃目前主流網絡游戲沒有任何壓力。
評測總結:Predator系列以其極具個性化的外觀設計引來了眾多關注,鮮明的風格掀起了一陣游戲PC熱潮。
本次Predator G6-710游戲PC外觀設計霸氣十足,硬件配置達到了目前品牌臺式PC中的發燒級別,對于游戲玩家而言在性能方面非常可靠,應對目前所有游戲都沒有太大壓力。送測機型官方售價為14999元,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劃算的,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