輛狀況:2019款天籟,2年行駛3.8萬公里,無事故。
故障描述:車子掛倒擋后,蜂鳴器一直響。
車子蜂鳴器一直響可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1,雷達探頭損壞;2,雷達控制器故障;3,障礙物離車子太近。
故障原因1:雷達探頭損壞。
維修技師用萬用表檢查雷達探頭電阻,分析電阻值是否在正常范圍內。如果不在正常范圍內,即可確認雷達探頭損壞;如果雷達探頭損壞,就不能給行車安全模塊傳輸正確的信號,蜂鳴器就會一直響。
解決方案1:更換雷達探頭,質保期內4S店免費更換。如果脫保,4S店的更換費用在400-600元左右/個,維修店的費用在200-400元左右。
故障原因2:雷達控制器故障。
維修技師用汽車專用檢測電腦讀取雷達控制器數據流,分析雷達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果雷達控制器不能正常工作,就會給蜂鳴器錯誤的信息,造成蜂鳴器一直響。
解決方案2:更換雷達控制器,質保期內4S店免費更換。如果脫保,4S店的費用在3000-5000元左右,維修店的費用在2000-3000元左右。
故障原因3:障礙物距離車子太近。
車子在倒車時,如果附近有障礙物,雷達就會給行車安全模塊傳輸信號,導致蜂鳴器一直響,屬于雷達的正常工作現象。
解決方案3:如果障礙物距離車子太近,蜂鳴器一直響屬于正?,F象,車主倒車時需謹慎操作。
總結:經檢測,案例中的車子是由于雷達故障造成的蜂鳴器一直響,具體可參考解決方案1。建議其他車主定期做檢查保養,如果車子出現蜂鳴器一直響,需要及時檢查維修,以免影響駕駛體驗。
源:中國青年報
押運“東風快遞”
軍列到站,戰士們會第一時間下車檢查列車狀態。
“東風鏢局”——四級軍士長馬海峰喜歡這樣稱呼自己的連隊。一列列看似平淡無奇的列車,車廂內卻裝載著國之重器,作為導彈押運兵,在萬里鐵路線上護衛大國長劍,“神秘!神圣!神氣!”
連隊官兵用一句順口溜總結自己的任務:“火車皮,硬干糧,守國寶,護四方?!被鸺娔硤F鐵路運輸連成立42年,執行過1600余次鐵路押運任務,累計行程700余萬公里。
導彈押運兵的名頭聽上去讓人羨慕,“名山大川,盡收眼底”??珊芏嗳瞬恢?,他們“一趟押運感受四季,一次任務歷經春秋,一身傷病常伴左右”,“導彈列車”里的生活神秘而艱苦。
出任務
中國14萬多公里鐵路線連接各地,支撐起經濟社會飛速發展。這其中有5公里鐵路線,延伸到白山黑水間的一個山溝。1978年8月,火箭軍某團鐵路運輸連在那里成立,擔起押運“國寶”重任。
因為位置偏僻,快遞至今還沒有通到那里,連隊定期派車到鎮上去取。實際上,官兵們的信和快遞都很少,因為“人常年都在外執行任務”。
鐵路運輸連三分之二的戰士常年穿行在中國萬里鐵路線上,“連里最多同時執行18項任務”。戰士們把押運導彈叫“出任務”,但任務不是誰都能出,連隊有個清華大學高才生叫李春龍。連長韓冬對他的評價是“非常優秀”。即便如此,當兵近兩年,他也只在前不久才執行第一次押運任務。
沒特殊情況,連隊不會安排列兵“出任務”,韓冬認為“新兵們需要學習訓練打好基礎”。老兵“出任務”較多,“每次捎帶鍛煉一下新人”。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兵,想“出任務”也要經過激烈比拼。理論筆試、技能競賽、班排推薦、群眾選舉、任務前考評、黨支部研究。這套流程戰士們很重視,“大家比起來了,進步就快。”
但競爭也有例外。有一年國慶節前,連隊突然接到命令,押運某新型裝備。懂此專業的指揮員都在外執行任務,唯有四級軍士長王全耀有空,妻子臨產,他剛登上休假的火車。
黨支部一班人左右為難,支委會反復研究,迫于無奈他們還是打通了王全耀的手機。
“保證完成任務!”連隊指導員李佩強模仿著當時的場景,“王全耀嗓門大,估計整個車廂人都能聽到。”
打通妻子的電話,王全耀卻支支吾吾。
“有任務就放心去吧,懷孕這幾個月沒你照顧不也過來了嗎……”妻子明理,王全耀忍不住淚流滿面,未到家就中途折返。
孩子出生那天,軍列正迎著風沙前進,手機信號斷斷續續,心急如焚的王全耀終于打通了家里的電話。全車戰友都圍上來,巨大的火車車輪轟鳴聲和風聲里只聽清四個字:“母子平安!”車廂沸騰了,大家反復祝賀,開心得不得了。
等到王全耀結束任務歸來,兒子已9個月大,“都會滿地爬了”。
每次“出任務”,連隊都會組織出征儀式,官兵們一起高呼口號,其中有一句是“列車就是戰車,鐵道就是戰場,堅守戰位,寸步不讓”。
“剛開始只是例行程序,執行任務多了,就成了任務的一部分?!蓖跞f,每當出征的火車長鳴汽笛,他們都要在車廂里站得筆直,把這口號喊出來,“哪怕執行任務的只有倆人”。
“最開始感覺有點‘傻’,后來發現,這叫壯懷激烈!”王全耀激動地回憶說。
鏗鏘行
“零擔車”,這個詞語很多人不太熟悉。鐵路公司把軍列分兩種——零擔和專列。專列上全部車廂為軍用;零擔是單獨一節或幾節軍用自備車,大多隨民用貨物列車編組。
專列和零擔都編有自備生活車,生活有保障,“但有時零擔也會‘耍單’(不掛自備生活車)”。四級軍士長馬海峰說,無論是專列還是零擔,押運導彈裝備的車廂必須全時有人值守。戰士們一路吃住都在導彈旁,一方面監測導彈狀態,一方面定時檢查加固情況。
這樣的車廂,生活設施非常簡陋,只有兩張床焊在列車內兩側壁上,沒有風扇或空調,沒水沒電,甚至沒有廁所。“當年生產自備車時,廠家也沒想到戰士們會在貨車上生活,更沒想到時間會那么長。”
在這樣的車廂里生活,夏天算“輕松”,“即便40多攝氏度,火車跑起來就有風,挺挺就過去了?!倍臼亲铍y熬的,最低零下30攝氏度,“晚上用睡袋再加倆被子還會被凍醒?!?/p>
喝不上熱水、吃不上熱飯是常有的事。冬天的晚上,戰士們會把凍上的礦泉水瓶放進被窩,用身體把冰融化?!坝袝r忘了‘捂被窩’,有時嫌冷,第二天干脆啃‘冰棍兒’。”
上士武博文當兵11年,“是連隊單次執行任務時間最長的戰士”,紀錄是15個月零3天。武博文19歲來到鐵運連服役,26歲那年就查出嚴重胃病。醫生說,“年輕人得這病的不多”。
“‘老點’的戰士都有胃病?!蔽洳┪淖犯菰凑f,“有次斷水,口渴了60多個小時;有次斷糧,下車連吃5碗米飯;也還可能是冬天‘冰棍兒’吃多了……”
戰士黃艷生當兵12年,最長一次押運任務12個月。“現在這種情況不會有了。”去年開始,上級要求每4個月組織一次人員輪換?!安坏⒄`休假,更人性化?!彼f,這樣的規定,戰士們拍手稱快。
軍列上生活條件艱苦官兵們都能克服,怕的是在火車上生病。因此,“連隊戰士個個要當衛生員”,“大多時候都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但也有判斷不準的時候。有一年,連隊赴南方某地執行任務。凌晨,四級軍士長于國立急性腹痛,臉色煞白,滿頭大汗?!爱敃r判斷是腎結石,給他大量喝水,第二天下車到醫院卻被診斷為胰腺炎,嚴禁飲水,正好相反?!彼募壾娛块L仲從明說。
“這點小病真不算啥?!庇趪⒁延?017年轉業,每當電話中提及此事,他都會這樣安慰戰友。
但從那以后,連隊建起了“遠程診療制度”,遇到情況,電話那頭團軍醫的診斷讓官兵們心里踏實許多。
時至今日,火車已成了國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數據顯示,僅2019年國家鐵路就完成旅客發送量35.7億人次。如今,無論動車還是高鐵,乘坐體驗都越來越好,但唯有鐵路運輸連的自備車還未換代。
馬海峰解釋,自備車設計壽命25年,大多沒到退役年限。不過近些年,隨著導彈換型,連隊陸續接收了一些新型自備車,“生活條件改善很多”。
“新型自備生活車就像火車上的餐廳,這邊是廚房,那邊是床鋪或座位。”馬海峰說,“連隊戰士都是大廚,列車停靠時間長就會派人到附近購買大量食材,存在冰箱里,大家都喜歡在火車上煎炒烹炸的感覺。”
吃完飯,任務指揮員還會組織大家開會,安排當天的學習訓練任務。“就跟在連里一樣,按時操課,按時組織體能訓練?!瘪R海峰說,受場地限制,火車上組織體能訓練有難度,“不過戰士們會充分利用健身器材,還編了健身操。”
獲得感
除了戰時或特殊任務,軍用列車運行等級低?!惰F路技術管理規程》中規定,軍用列車運行等級位于七等,貨物列車八等。但馬海峰說,“掛在貨物列車上的零擔車常改變編組,等的時間長,相當于等級更低了?!?/p>
“等十天半月是常有的事,不能急,得耐住寂寞?!?992年出生的武博文顯示出超越年齡的老成,“每次任務都要有充分心理準備,適應與艱苦相守、與寂寞為伴?!?/p>
官兵們都稱自己有兩個家,一個是連隊,一個是老家。有一次,軍列來來回回,6次從武博文老家經過?!伴_始還好,后來沒忍住,掉眼淚兒了?!币驗橛斜C芤?,他至今沒向家人提過此事。
“我們的遠方常常風雨兼程,但這中間也可以有詩意?!痹谖洳┪难劾?,“押運路上必須學會找到快樂?!?/p>
有一次任務列車經過一個小站,小到連供應開水的地方都沒有。而當天正好一個戰友過生日,“本來想用三碗熱騰騰的方便面慶祝一下,后來沒法子做了三碗冷面。”不過他們依然吃得很香,還唱了生日歌。
押運征途漫漫,要讓戰士們一直保持好的精神狀態不容易。四級軍士長曾強生當了8年車廂教員,見證了零擔車上的變化,從琳瑯滿目的書籍,到人手一個的平板電腦,還有一流的健身設施,“年輕戰士的獲得感一直在增加。”他說。
經過漫長枯燥的長途押運,戰士們最驕傲的是導彈騰飛的那一刻。“看著我們押運的導彈上天,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考試得了100分。”每當這時,大家都會以會餐的形式慶祝,“文采好的還會寫寫心得體會。”曾強生激動地說,“那場景一輩子也忘不了。”
近年來,如果列車??繒r間長,會允許戰士輪流走下列車,到附近烈士陵園、戰斗遺址拜謁參觀。曾強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一個戰斗遺址重溫入伍誓詞,他跟另一個戰士站得筆直,大聲“吼”軍人誓詞,很多老百姓圍觀?!拔覀冃耐炅?,老百姓都鼓掌。那會兒就覺得再苦也值!”
在鐵路運輸連連隊的櫥窗里張貼著一副對聯——“遞長劍,送東風,不忘初心忠于黨;穿孤煙,騰大漠,鐵運萬里使命扛”,每次經過那里,武博文都會在心里默念這兩句話。
馬上上士服役期要滿了,武博文告訴妻子,“還要再干幾年。”妻子問他:“為啥,罪還沒遭夠嗎?”
“這里有我的價值,你不懂!”武博文打算找時間把妻子和兩個女兒都接到駐地來看看,“感受下鐵運連的生活,聽聽押運兵的故事?!保ㄌ锪?王天林文并攝)
為:車載警報器試鳴 記者劉中燦攝
昨日是武漢淪陷80周年紀念日,16時,防空警報聲響徹江城,警醒廣大市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6種警報器試鳴
昨日15時30分,記者走進武漢市民防辦的大門,一臺軍綠色的設備停在樓下。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個由4個500瓦的揚聲器組成的移動可升降式警報器,在鳴防空報警的時候,按下按鍵,云臺會自動升起將揚聲器托至高空,讓聲音覆蓋范圍更大。除了這種移動升降警報器,還有固定警報器、車載警報器、便攜式警報器、手持語音警報器、手搖警報器等共6類都參與了今年武漢市警報試鳴活動。
如何讓武漢市所有的警報器能夠精準地同時響起,保證市民都能聽到呢?工作人員李剛介紹,目前武漢市已基本形成了固定和移動、手動和電動相結合的防空防災警報網絡新格局,基本覆蓋了武漢主城區和遠城區的中心地區。所有固定警報器通過后臺無線遙控操作,而在局部地區輔以專人準時操作移動警報器,基本上每臺警報器都有專人負責。
警報平均分貝提高
警報器按發聲原理不同,可分為電動和電聲警報器兩種,不同區域匹配相應裝置。城市重點設施附近以電動警報器為主,在居民區則以電聲警報器為主。
李剛解釋說,根據國家相關技術要求,警報聲一般高于環境平均噪聲10分貝。比如2017年,武漢中心城區白天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9.8分貝,那么警報聲最少要達到79.8分貝才能有效覆蓋。隨著武漢城區不斷擴大,警報器數量相應增多,整體的平均分貝也是在不斷提高,確保市民都能聽到。
李剛說:“我們從今年5月一直到10月,每天對全城的警報器尤其是固定警報器進行檢測,天線、防雨棚是否完好,支架是否生銹,終端是否有故障……都需要工作人員去現場配合后臺進行檢測。這樣才能讓防空警報音響統控率和鳴響率均保持在100%?!?/p>
警報試鳴分秒不差
16時,在武漢市民防辦警報中央控制室,工作人員談潔坐得筆直,一眼不眨地盯著屏幕,快速按下電腦上的控制按鍵,防空警報聲隨之響徹武漢上空。第一次預先警報鳴36秒,停24秒,反復3遍,全長3分鐘。12分鐘后,她再次伸手按下,這次空襲警報鳴6秒,停6秒,反復15遍,同樣是3分鐘。16時27分,她最后一次按下按鍵,解除警報。她長吁了一口氣,對記者說:“這是我第15年參與防空警報試鳴?!?/p>
這15年,談潔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防空警報,是2008年5月19日14時28分,武漢全城防空警報長鳴,悼念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們?!拔矣浀?,當時大約提前兩天接到通知,當天按下警報的時候,全城的司機都主動停下鳴喇叭默哀?!?/p>
從2003年10月25日武漢市第一次進行防空警報試鳴,談潔一直是主要操控人員之一。“這15年幾乎都是分秒不差吧”,談潔自豪地說。問到如何控制精確,談潔表示,一方面是因為前期充分的設備檢查檢測,另一方面她會提前把手機和操作系統的時間校準,并提前預演幾遍。(記者李月媛通訊員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