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一臺數碼相機?你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

    預算

    ?分類?現在的相機分類與以前不同了,我試著去說說我對相機分類的看法,個人觀點?,F在相機從價格分類只有三類,入門、準專業、專業三類相機。大部分的非135全畫幅的數碼機器我都歸于入門機型,7D系列和D500這類以及全畫幅除了各家頂級機器都歸入準專業機型,各家最貴的就是唯一的專業旗艦機型。

    這樣分類有著種種的不好之處,我也知道一定會引起爭議,可這樣分了就會了解很多廠商做法,能更好的去選擇相機。APS—C畫幅機器,尼康成為DX格式,這里就用DX相機說明全部APS—C相機。DX格式相機最大特點就是小于標準135畫幅的CMOS。帶來的優點就是體積小和價格低。這兩個優點第一個優點意義不大了,既然選擇單反就不是沖著體積和便攜去的,除非對體積有嚴格要求,其次價格優勢也漸漸被削弱。某些全畫幅機器以前的叫法更確切,D700和5DII上市后,官方說的非常明確,叫全畫幅入門機型或者說準專業機型,也就是說,這類相機與專業相機相差不多。而專業相機以前更多被成為旗艦機型,尼康一位數,佳能一開頭。這類機器特點就是雙卡、高速連拍、一體手柄等。

    說到分類,為什么要把D7200或者70D這類機器也歸到入門?是不是有點不妥?我們以D7200為例,D7200今天某網報價是單機5599,對比我們拿出一個停產的機器,D300S,這臺相機可是當年的旗艦DX相機,某網報的下市價格是單機8900,從價格上看,就知道為什么D7200并不是和D300S一類,也許這樣沒有說服力,我們繼續看一類對比。D3當年的旗艦,某網報價是單機32500,而最新的D4S某網報價是31958。價格相差不多,是一類機器。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佳能尼康雖然一直在更新相機,但是布局幾乎是沒有變化的,單機為準,價格6000以下是入門機器,7000以上到20000以內都是準專業機器,旗艦專業機器一直徘徊在30000左右。這個分類很清晰,性能上也有所體現,入門一水的DX半畫幅,準專業大部分是全畫幅,旗艦一體手柄連拍高。今天上午剛剛得到消息,尼康上市了D5和D500,這就更好的說明了我的觀點,D500才是接替尼康D300的機型,這類機型歸到準專業機型中更為恰當,也就是尼康1位和佳能1系列為專業機器,尼康三位數機器和佳能1位數機器(排除1系列)為準專業機型,尼康三位數和四位數機器和佳能兩位數和三位數機器為入門機型。當然我個人認為D500要比7DII明智一點,4K視頻拍攝能力還是很值得把玩的。

    下面我們算一個簡單數學題,活動活動大腦。

    D3200單機價格1988,快門壽命50000次,合一次0.03976元。

    D7200單機價格5599,快門壽命100000次,合一次0.05599元。

    D810單機價格15000,快門壽命200000次,合一次0.075元。

    D4S單機價格31598,快門壽命400000次,合一次0.078995元。

    單反什么定位?看快門壽命和價格也許就能清楚的了解,這里面也說說,技術提升,現在的快門壽命得到了很大的改進,以前D700的壽命是15W,D3是30W,但是這個只是理論數據,實際上會比這個多。

    說了這么多,選擇時預算就應該合理化,無論入門準專業或者旗艦專業單反,預算也應該有對應性,能提升一個級別最好提升一個級別,而不是選擇同級中最貴的?,F在說就是同級中性能差別并不是十分巨大,比如D3300和D7200,在真正拍攝中并沒有真的如同價格差的那么多,一分錢一分貨,一毛錢兩分貨,一元錢三分貨的道理在攝影上是最行得通的。不過全畫幅和非全畫幅是天上地下,我也知道這句話一樣很多人不贊同,不過就當我自己的經驗吧,我手里的D3200很多時候是拍不了我用D700或者D3拍的照片,雖然同樣是我一個人,即使能拍,那也是我去拍一些非常適合D3200的題材。但是我D700卻在99%的時候可以代替我的D3。

    為了支持我的分類方法,我引入一組數據。

    【2015年數碼單反相機級別關注比例(分為四類,入門級,中高級,準專業級,專業級),入門級為35.04%,中高級為33.93%級,準專業級為28.55%,專業級為2.12%,從2015年Q1-Q4的走勢上看,2015年度中國的數碼相機市場上,入門級數碼相機的關注度先升高后下跌,從Q1的33.43%升到最高點37.02% 后又下降到Q4的35.32%,中高級數碼相機的關注度大幅下降,從Q1的Q1的38.49%到Q4的30.11%整整下降了8.38個百分點。準專業相機的走勢正好相反,從Q1的25.92%到Q4上升到最高點32.05%】

    造成這樣變化的我覺得恰恰是分類已經不再試用,按照一般規律,入門應該關注度最高,其次是中高級,在其次才是準專業級和專業級,可如今數據相差較大。如今單反降價非???,從450D單機5000的入門時代,到了現在D7000單機不到5000卻被逼成為中高級的時代,再加上人們收入增多,單反不應該再按照四檔來分類,因而我建議三檔分類,把入門和中高級部分合并,準專業級包括7D和D500這類,專業級不變。這樣三檔關注度為65.43%和32.05%和2.12%。引入一組畫幅選擇的數據。

    【2015年度數碼相機傳感器尺寸關注比例】【APS-C畫幅44.22%,全畫幅為30.22%,1/2.3英寸為12.07%】

    這組數據更能凸顯三檔分類的正確性,全畫幅包含了準專業級和專業級兩類相機,再加上部分D500以及7D這類APS-C畫幅機器,總共約有30%的關注度,排除這類,余下的60%為入門級關注度,基本符合前文推斷的數據。

    ?預算?不過大家的預算大致是多少呢?我們引入兩組組數據。

    【從數碼相機的平均期望消費價格上看,2015年度中國數碼相機市場上,消費者的平均期望消費價格是先降后升的。Q1時為12026.07元,Q2小幅下跌到11368.30元,Q3迅速上升到12220.07元,Q4則達到全年最高值12940.43元?!?/p>

    【2015年Q1-Q4的中國數碼相機市場上,15000元以上的產品關注比例上升十分顯著,總趨勢為先下降后上升。Q1時關注比例為18.14%,Q2小幅下跌到16.69%,之后連續上升,到了Q4時達到25.34%,是所有價格區間中關注度最高的區間?!?/p>

    總結就是,預算能買全畫幅就買全畫幅,如果不夠,日后有升級打算就買最低端機器,即使日后升級損失也不大,不升級就買能買的最貴的機器,畢竟無論鏡頭怎么樣,出片終究還是這個機身。

    用途

    價格,性能,體積這三者在相機中沒有完美的,性能好的貴,便宜的性能又不行,性能可以的體積又不小,體積小的性能好的卻更貴。資金不充足的話,選擇一個點為切入最好,相機大致說,無外乎畫幅,對焦,測光,操控這類性能,這其中若沒有特殊要求,畫幅是第一選擇點,籠統的說,畫幅決定了畫質。如果抓拍多,長焦多,可以選擇對焦好的機器,比如D500或者7D2這類機器,測光同理。操控的話,旗艦機型非常適合。旁軸和微單是掃街利器。通過價格的限定檔次,通途的限定機型,就基本能選出適合的機器。

    其次也看使用習慣,對焦準確,曝光準確,白平衡準確這是一直照片幾乎不變的要求,不過當然也有例外,卡帕拍攝的諾曼底登陸照片,對焦也沒清晰,曝光也不算準確,黑白照片勉強說白平衡準了吧,不過卻是經典之作,有時候內涵會大于外部數據,倘若真有一天你遇到火星人登陸地球,卡片王子請求你不要考慮太多,拍下來就夠了,哪怕是虛了也夠了。對焦現在基本都用自動了,玩手動頭雖然大有人在,但是并不能說自動對焦沒有意義。而白平衡我也建議自動,如果技術可以,雖然手動的確難以掌握,但是我仍然強烈建議使用手動白平衡,不要說RAW格式對于白平衡可以無限調節,如果前期能拍好為什么后期要費二次事?為了前期省事而加重自己的后期工作量本身就是錯誤的,時間才是攝影最大的成本。

    ?曝光?下面說說重點的曝光。曝光現在主流分兩類,手動曝光和自動曝光,這里自動曝光包括自動檔,情景模式,光圈優先,快門優先,程序曝光,自動ISO等模式。手動曝光是指自己手動控制ISO、快門、光圈。影響曝光的三要素全部手動掌握就是手動曝光。下面細說兩種曝光模式。

    手動曝光模式是我自己最常用的模式,首先我觀察拍攝場景,通過取景器也可以,通過裸眼也可以,憑借經驗判斷我大致需要的ISO和快門還有光圈數值,比如ISO400、快門1/250、光圈1.4(室內自然光),然后試拍一張,回看、通過直方圖和高光顯示還有放大等判斷目前參數和我希望的曝光量差多少,比如差1EV值、之后調整ISO提升到800,保證所需快門速度1/250,如果快門速度不需要保證,也可以降低到1/125而不動ISO,結果是一樣的。然后在這個環境繼續用這個曝光量拍攝,如果光線有變化并不需要再次試拍,比如主體面對窗外,光照增加,憑經驗知道需要降低2EV值,可以直接收縮光圈或者降低ISO或者提升快門。雖然說的繁瑣,但是熟練掌握后達到條件反射后,拍攝速度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以我為例,一場婚禮拍攝約600張照片,全部手動拍攝,也不覺得手忙腳亂,我個人網站也有樣片,手動拍攝并沒有那么繁瑣。

    自動模式曝光也不簡單,需要掌握相機各種測光模式,比如點側光,區域重點側光,評價側光,并且配合對焦點的選擇和側光位置的選擇達到準備曝光,比如點測聯動,然后通過曝光補償來微控曝光量,比如白加黑減什么的。說起來簡單,可是現在一個相機少說都有三四種側光模式,再者起碼需要知道區域曝光法這類基礎,還得配合對曝光補償和曝光鎖這類功能,才能曝光準確。

    說這個和選相機有什么關系?可以發現,手動曝光對相機的要求并不高,而且自動曝光的話需要相機具有良好的測光功能,點測聯動這個功能可真不是每個相機都有的。影響到選擇相機,習慣手動曝光的攝影師,可以選擇一點老的相機,比如在我手里,但就拍攝而言,D3和D5差距就不大,因為好多功能我用不上,比如側光模式的改進,處理器的升級。因為我只需要他有光圈、快門、ISO就夠了,反正數值也是我給相機,這類攝影師特點就是不相信相機,當然也包括我,所以微單取景器會依據ISO的不同變亮或者變黑我就不能接受,這影響我通過眼睛的經驗判斷,我只需要相機聽我的,最多是給我參考。而習慣自動曝光的攝影師,對相機的更新就有一定的要求,比如D750的新的曝光模式(高光光圈優先?抱歉,我沒用過這個功能)就用起來很舒服,處理器算法的提升所帶來的測光準確就是更是完美。不過我必須要強調一點,無論手動曝光還是自動曝光,都只是習慣問題,絕對沒有誰好誰壞之分,我也講一個小故事,我師父給我講的,有一位年輕的攝影師第一次用自動對焦相機拍攝了一場籃球賽,給他的老師看,他的老師沒有說什么話而是哭了,年輕攝影師膽怯的問是不是自己拍的不好?并不是你拍的不好,而是竟然大多數都是清晰的照片。他的老師之所以是老師,是因為可以用手動鏡頭拍籃球賽保證1/3是清晰的。

    我總問我的師父,有一天相機會不會無比智能,自動曝光無懈可擊,自動白平衡準確至極,那個時候我們的飯碗是不是就砸了?那一天肯定會有,不過肯定不是今天。

    其他

    ?單反還是微單?買單反還是微單?這個問題在我剛入門的時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沒有微單。那個時候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全民造反,為什么?因為第一次有一個數碼單反降到了一萬元以內。而現在看來這句話和放屁一樣,數碼單反快降到一千元以內了。說到微單就不得不說索尼這個相機廠商。

    ?索尼?其實我是支持索尼的,我對索尼的感情比索尼黨都深,只不過他們不了解索尼那眼中的委屈淚水。索尼牛啊,真牛!索尼一直要做相機中的王者,相機中的蘋果,或者這么說吧,蘋果和索尼誰學誰真不一定,索尼一直要構建一個封閉系統,這個系統在索尼其他媒體產業類中非常成型,到了單反,索尼自己知道在傳統領域雖然有技術但是還不夠,索尼收購了美能達,索尼和蔡司合作。美能達那個是相當的牛,自動對焦在膠片時代就領先對手,老師和我說他帶著美能達白炮鏡頭去北京時的眼神都麻了。蔡司不用說了,鏡頭中的佼佼者,但是我仍然要挖苦下蔡司,諾基亞手機也是蔡司鏡頭,當然我們當然知道那個是認證的。索尼有了這兩個廠商的支持后,出了不少單反,基本都是過眼云煙,有兩個必須著重介紹。

    A850,這個機器就是爺爺。尼康出D600和佳能出6D之前這個吵吵啊,入門全畫幅,平民全畫幅,首個低入一萬的全畫幅。這些話我當時聽了都覺得汗顏,A850上市后穩定的價格已經低入一萬元,可惜這臺機器并沒有在大陸發售,當時只能買水貨。性能接近A900,價格僅是三分之一。

    A900,這個機器就是祖宗。這個機器價格穩定在一萬五左右,卻是當年索尼的旗艦單反,當D3僅僅1200W像素的時候,A900已經擁有了2460W像素的輸出能力,多功能手柄帶有顯示器和完善的豎排擴展能力,直接沒有原廠單反手柄擁有。A900搭配的外閃具有橫向旋轉,現在也沒有外閃有這個能力,A900的一切幾乎是完美的。

    還有一臺相機,也可以說是索尼的傾力之作,SLT-A99,作為目前索尼頂級的微電,A卡口的主力機型,無奈也是叫好不叫座。這幾款機器為什么沒有成就索尼的單反霸業?索尼生不逢時,佳能和尼康牢牢占據單反市場行程了壟斷,這里面也有索尼的事情。我們稍微插一下嘴說說索尼的固執。壟斷固然好,索尼在單反市場也選擇了一種壟斷,相機使用索尼記憶棒,閃光燈的通用熱靴竟然也不通用(佳能尼康熱靴是通用的,只不過觸電不同,有些功能不能互相實現)。索尼嘔心瀝血換來的結果是什么?我引用一組老數據。

    【2013年度單反市場的品牌結構非常簡單,佳能占據50.7%的市場,尼康占據43.3%的市場,這兩家無論在產品數量、產品布局、產品關注度方面都占據了整個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這樣的數字可以說是一個絲毫不意外的結果,畢竟單反相機技術壟斷已經有了太多年,其余廠商想要進入難之又難。】

    索尼看到這個情況,心都碎了,因為第三名是賓得占了4%,也就是說索尼僅僅占了剩下2%不到的市場。2013年A900下市,索尼幾乎悄無聲息的退出了單反這個領域,我覺得索尼應該把臟話罵盡了,技術?尼康用的是索尼的CMOS,幾乎可以說是美能達發明了自動對焦,蔡司鏡頭是絕對給力了!說性能?索尼在攝像機領域把佳能打的牙都看不見了,電視機筆記本游戲機手機等等哪個索尼沒有布局!索尼就是不造坦克飛機和大炮,要不早就崩了佳能和尼康了。佳能尼康是對手?別逗了,哥倆好著呢,哥倆唯一的目的就是,不要有第三者,很多城市的經銷商,佳能和尼康是一家,售后也是一家。無論天時地利人和索尼都占有優勢,可惜,上帝就是沒選索尼。

    這種情況下,另外廠商的做法卻讓索尼找到了最好的出路,松下GF系列,奧林巴斯EP系列。索尼造微單或者微電這類機器完全是太舒服了,從合作和收購的廠商可以看出,索尼只有不和尼康佳能正面競爭單反市場,就完全有能力在微單這個市場內將其余全部對手打趴下。微單和單反?取代這個詞不存在,數碼沒有取代膠片,微單也不可能取代單反,取代這個詞應該被革命替換,數碼革了膠片的命,單反也遲早會被革命,但是現在看還是沒有。不過從設備技術還有理論上來說,單反已經沒有當年的巨大優勢。今日早上尼康更新的D5和D500兩臺機器,可以說是單反中的頂峰,可是遙想當年,尼康在更新F5膠片機器后,F6就成為了膠片單反的絕唱,不知道尼康有一天更新D6后,會不會是數碼單反的絕唱。

    書歸正傳,微單還是單反?現在入門微單和入門單反價格幾乎相差無幾,性能各有優劣。

    ?微單優勢?微單體積是優勢,但是也有差別。索尼是幾乎是目前唯一有全畫幅微單的廠商(哈蘇就別算了,那個價格不好說),全畫幅相機加鏡頭的體積很大,大并不僅僅在于取景方式,如果使用變焦,鏡頭體積對整體體積的影響要超過機身,因此如果說以后會有很多的變焦鏡頭或者大光定這類,微單體積優勢不大。而且微單的持握性并不如單反,在使用超長焦時不便于拍攝,因此配合餅干頭才是微單發揮體積優勢的方法。因此微單便于一些人文拍攝,我說一個我的實際體會,參觀展覽,周圍人用手機拍照,用微單卡片拍照都沒問題,我一拿我的單反,安保人員就直至我禁止拍照,雖然我的單反連機頂閃都沒有,但是仍然不允許我拍照,為什么他們可以?安?;卮?,他們是愛好者。單反很扎眼,這也是我掃街用單反的話為什么用50定,因為這個鏡頭能讓我有一點安全距離。如果我用28估計對面早就發現我了。再者微單有對焦和連拍優勢,但是需要說明,對焦優勢是指對焦點覆蓋取景器面積的優勢,毫無疑問,微單在這一項絕對的優勢。連拍優勢也是相對的,微單得益于沒有反光板或者說是反光板不運動,連拍沒有單反那么負責的機械干擾下,連拍可以非??焖?。舉個例子,尼康V1特別之處在于CMOS上的點不僅僅是成像點也有負責側光和對焦的,這種高度集成化讓這個小小的CMOS功能非常完整。因而V1不需要其他的機構,在電子快門的模式下可以進行超高速拍攝,也就是升格拍攝。這對于單反是不行的,目前單反最快連拍也只有12張或者14張每秒,傳聞D5擁有15張每秒的速度,可是這個速度對于電子快門的微單來說,低速連拍都不夠(早上得到消息,D5在反光板升起不降后才能有14張的能力)。

    ?法蘭距?微單最根本的優勢是法蘭焦距的縮短,法蘭距:即法蘭焦距,是安裝法蘭到入射鏡頭平行光的匯聚點之間的距離。但是目前在一般情況下,我們說的法蘭焦距都是指機身法蘭焦距,機身法蘭焦距就是指鏡頭卡口到焦平面(膠片、CCD或CMOS)之間的距離。同一卡口的機身法蘭焦距與鏡頭法蘭焦距是相等的,即一種卡口只有一個法蘭焦距。各家的法蘭距引入一組數據。

    法蘭焦距越大,越不利于成像,由相機基本結構,也就是小孔成像原理來說,如果小孔(鏡頭)與光屏(傳感器)的距離越大,光線擴散的面積也就越大,反之則是光線擴散的面積更小,光線更加集中。如果我們把小孔成像的這個原理應用到數碼相機中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單反相機的中心成像和邊緣成像效果的反差普遍都要比無反相機要大了。也正是這個原因,相機廠商們才會在單反相機的鏡頭上花大量的精力去提高鏡頭質量以減少單反相機中心成像和邊緣成像之間的反差。無反可換鏡相機法蘭距相對單反相機短的這個特點不僅令無反相機可以轉接各式各樣的鏡頭,還可以大幅度提高相機邊緣成像的質量,可以不夸張的說,如果日后無反相機鏡頭的制作工藝以及質量能慢慢接近單反鏡頭的話,無反相機在畫質上的優勢將更加明顯。而且從數據表格來看,索尼NEX理論上擁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卡口直徑越大越容易生產大光圈鏡頭,而法蘭焦距越短越有利于成像,因此索尼微單在理論上就便于良好的成像。

    ?單反優勢?說了微單優勢,我們說說單反優勢。單反更類似一種工作用相機,真正需要良好的對焦性能,側光性能,操作性能的攝影師,大多是專業或者職業攝影師,例如我身邊,幾乎全部的新聞攝影師、婚禮攝影師、產品攝影師、動物攝影師全部使用單反。我們看到的雜志,體育賽事,閱兵典禮這些照片也幾乎全部由單反拍攝,每次在電視里看到運動場邊的炮筒、典禮里成排的腳架就知道那是單反的天地。順便我也吐槽一下那些總是在我這里為索尼打抱不平的朋友,等到索尼微單占領了這些市場再罵我把,當然如果當年索尼在單反領域有建樹的話,現在估計都不會有這么高性能的微單。佳能和尼康占據了近百分之九十的單反市場,如果你想從事攝影相關行業,入門單反最好的選擇就是佳能和尼康。以我這個三線省會城市的攝影師為例,一般的團隊全部使用全畫幅單反,主要集中在佳能的5D系列和尼康D700和D800系列,最新的D750也有。使用專業級的D3、D4系列和1D系列也有不少。全畫幅單反在對焦、取景、操作上有著目前來說幾乎壓倒性優勢。入門單反和微單并沒有在性能和價格上有太多的別。單反還有鏡頭優勢,對于職業攝影師來說,佳能和尼康有著大量的二手鏡頭群,配件也比較完善,處理流程也比較成熟。

    我引述一段在知乎上的對于單反和微單的評價,{實際上考察現在市面的單反和微單系統,前者的絕對優勢是在對焦追焦連拍,機身操作方便及適應惡劣環境,以及有最廣泛的高水平鏡頭群,尤其是長焦及超長焦的焦段。如果要在這些方面有比較強的需要,那么旗艦及高端全畫幅單反(比如1dx或者5d3)仍然是最佳選擇。尤其是當目的是記錄優先,創作其次的時候。}這句評論很中肯,單反更多是以工具為設計,而微單更多是以民用為設計,但是實際上,單反受價格因素影響太大,高中低性能差距十分嚴重,而反觀微單得益于電子進步,差距并不明顯。

    ?綜述?因此微單瞄準的是民用市場以此來滲透專業市場,單反是站穩專業市場以此來滲透民用市場。尼康和佳能在微單上之所以如此不上心,是因為其在單反市場的份額已經足以,再做微單勢必會搶奪自己單反的市場。我一直在想,如果佳能和尼康出一款全畫幅微單,通用自己家的卡口,這臺機器幾乎會讓我們人手一臺,備機的無二選擇,可惜尼康寧可出一款復古的DF也不會出一款全畫幅微單。讓我引入微單市場和單反市場的對比數據。

    【2014年中國數碼相機市場產品類型關注比例分部,單反55.9%,消費26.6%,微單/微電16%,其他1.5%】

    【2015年中國數碼相機市場產品類型關注比例分部,單反56.8%,消費24.83%,微單/微電18.49%】

    【其中從2015年Q1-Q4,中國數碼相機市場上,單反從Q1-58.11%到Q2-57.21%到Q3-56.19% 到Q4-54.81%總共下降3.30個百分點。】

    【其中從2015年Q1-Q4,中國數碼相機市場上,微單從Q1-17.32%到Q2-17.46%到Q3-18.24% 到Q4-.21.37%總共上升4.05個百分點?!?/p>

    【2015年度前5數碼相機產品品牌關注比例,佳能39.29,尼康25.02,索尼14.82,富士4.34,徠卡4.09】

    數據很簡單也很好分析出結果,得益于索尼在微單市場的努力,微單的關注度持續上升,但是即使這樣,微單仍然和單反市場有所差距,總的來說就是索尼在以一家之力對抗聯合的佳能尼康,而在總的關注度中,索尼正在縮小與尼康的差距。再引入一組數據對比光學取景器和電子取經去的選擇區別,也就是代表了單反和微單兩大陣營。

    【2015年度數碼相機取景形式關注比例,光學取景器為58.91%,無取景器為23.16%,電子取景器為17.93%】

    數據基本和單反、消費、微單關注度相同,也側面反映出目前來說單反仍然是主流,微單在努力取代消費級相機成為第二大陣營。再引入一組數據。

    【2015年度的中國數碼相機市場產品系列關注度排名。】【佳能5DIII系列是5.75%】【佳能70D系列是4.74%】【佳能6D系列是4.11%】【尼康D7100系列是3.55%】【佳能700D系列是3.23%】【尼康D810系列是3.15%】【尼康D7000系列2.65%】【尼康D750系列是2.62%】【索尼A6000系列2.24%】【佳能60D系列是2.17%】【其中,佳能包攬前三位。尼康有四類上榜,而A6000是索尼唯一上榜的一個系列?!?

    所以說目前主流相機還是佳能和尼康的單反系列,而索尼依靠微單能進入前十已經是非常不錯了,相反我們常說的一些相機比如卡西歐的自拍神器,比如富士的復古X100系列,索尼的黑卡系列,這些非常好的相機并沒有上榜,也能說明大眾電子消費和小眾玩樂之間的區別。

    ?功能?其次我們說一說功能,目前主流相機的特殊功能比較多的有,GPS定位,WIFI連接功能,NFC功能等等,具體在這里不一一羅列。

    重點說一下WIFI連接功能,總的來說WIFI連接功能分為兩種,一種是WIFI作為照片傳輸的方式,可不經過數據線或者讀卡器這類連接,將拍攝后的照片直接導入到電腦或者手機這類終端。首先類似這個功能很早很早就存在,早在2008年之前尼康和佳能就能讓相機和電腦無線通聯,可是為什么現在最新D5和1DX都沒有這個功能?第一是機身全金屬后容易產生金屬屏蔽,這類機身不僅會讓外部無線電信號不干擾機內信息處理,也反過來不容易讓機內無線電信號或者 WIFI信號被外部設備接收,其次尼康和佳能早就有這類配件用作無線連接,售價高達千元。再者上屆奧運會并沒有提供無線連接方式,反而是提供標準網線插口,因此D4擁有標準網線插口。而這種讀取或者傳輸照片的連接是可以用WIFI的SD卡替代,CF卡可以改造成具有WIFI功能的CF卡,我自己就結合SD的WIFI卡改造了一枚CF的WIFI卡配合D3使用,只不過操作復雜繁瑣。WIFI連接另一種功能是遠程控制相機,這類功能雖然尼康和佳能也有相關的配件,但是不能通過改造CF卡或者添加WIFI卡來實現。總的來說WIFI是很有用的新功能,照片的目的在于分享和紀念,分享的便捷性一直是相機對于手機的弱項,如今借助WIFI功能相機有可能打一個翻身仗。我們再引入一組數據。

    【2015年度具體功能單相關注度數據比例(關注度與不關注度和為100%,因此只羅列關注度一項數據)】【GPS關注度為19.29】【WIFI關注度為47.51】【NFC關注度為19.2】

    之后我們說一說視頻拍攝,在拍攝領域,技術最好的是索尼,而最受歡迎的是佳能,尼康在奮起直追,視頻拍攝涉及到很多問題,雖然第一臺引入視頻拍攝的單反是尼康,但是讓視頻拍攝變為一種玩法,或者說不僅是玩法更是改變視頻拍攝行業的應該是佳能,佳能5DII開創了全畫幅單反拍攝的先河,要知道,電視臺用的肩扛廣播級攝錄一體機也沒有達到135全畫幅,而135全畫幅之前一直是電影機的重要參數。佳能當時對比尼康擁有完善的視頻拍攝和編碼解碼優勢,因為佳能一直在生產攝像機和DV這類產品。不過而索尼作為一個連電影機都產的巨大視頻企業卻是有力使不上,不過相比松下和JVC來說索尼還是不錯的,索尼是為數不多的擁有整個視頻攝錄硬件以及非編處理軟件整體解決方案的公司,電視臺所用的多數為大洋或者索貝以及蘋果,而索貝正是索尼旗下收購的公司。這讓我想起一段話,二戰中,德軍有實力也有理由去贏得不列顛空戰,可惜上帝選擇了英國。索尼有技術有理由在單反市場贏得全部,可惜上帝沒選索尼?,F在很多視頻節目和小制作電影均由單反拍攝,單反拍攝視頻已經成為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當然這里面包括微單系列,我身邊目前視頻團隊大多數使用5DIII系列機器,配合高端一點的REDONE以及部分BMCC這類機器,不過身邊好多人開始關注索尼A7系列,已經有部分團隊開始使用索尼A7系列進行拍攝。

    ?4K?在此我引開話題,也說說4K這個事情。首先我非常感謝,在上游拍攝沒有普及4K,中游制作沒有普及4K的時候,電視廠商作為下游播放產品的生產者竟然普及了4K,我們先說真假4K這個電視廠商總來偷梁換柱的事情。首先原諒我并不是電視生產從業者,而只是為說明問題為目的,因而有錯誤請海涵。液晶電視每三個顏色湊成一個點,每個點再橫豎排列,達到1080P,也就是1920X1080,暫且我們成為2K,當然實際2K更高一點,為了理解我們約一下而已。電視廠商為了讓大家換掉手里還沒有過時的電視,噱頭一個4K標準,可是4K點過于密集,加上液晶本來不發光,只能用背光源這個原因,過于密集的點讓背光無法通過,所以電視廠商偷梁換柱,加入白色或者黃色點到3色點中,美其名曰4色電視,再次排列后說達到4K分辨率,因而行業內成為假4K。當然,假4K的確比2K電視清晰,可實際是這個樣子么?這里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算你電視真4K了,片源哪里來?

    片源來源于兩類,拍攝和合成,合成暫且不說,游戲機和電腦已經具備輸出4K能力,如果你有真4K電視,用XBOX或者PS4或者電腦是完全可以可以發揮4K超高清的能力。其他片源來源于三類,第一類電影,電影拍攝目前可以說是半普及4K,電影院或者膠轉數是可以達到4K標準的,這無可厚非,可是這類片源想到達你的電視是難上加難,膠片不可能拷貝到個人家里,轉成數字后也不能郵寄硬盤。第二類是電視臺的信號,無外乎是機頂盒或者網絡機頂盒或者像我一樣連接電腦后在線觀看,我們先說電視臺,電視臺目前剛剛普及了1080P的設備,也就是大約成為2K吧,我曾經在我們省的省臺任職攝像,那個時候使用的還是索尼的198P機器,720P的標準,我們一般用720X576分辨率來拍攝。而且電視臺雖然拍攝勉強能算上2K標準,可是輸出機頂盒或者經過閉路線后,也僅僅能保證480P的清晰度,實際上來說,1080P電視對于機頂盒來說都是多余的,上屆奧運會雖然索尼試圖去直播4K信號,可惜也僅僅是場內某個機位4K拍攝直播至體育場外面的大屏幕進行4K播放,要想真正的用4K電視看到電視臺的4K節目,我覺得比如祈禱電視臺盡快普及1080P更現實。網絡機頂盒和電視臺的機頂盒目前來看,情況差不多,雖然吵吵的4K在線視頻很多,但是實際來說幾乎都不是,因為網絡機頂盒內容無外乎各家電視臺的節目或者一些電影綜藝紀錄片這類,這類節目本事拍攝時就不是4K,就算是4K拍攝而后的制作和輸出也不是4K,相反到了網絡機頂盒內部卻變成了4K,這很奇怪,目前人類的技術只能做到視頻或者圖片的壓縮,而做不到壓縮后的視頻或者圖片返回到原片質量,其實這些都是假4K,網絡機頂盒的流媒體受限于帶寬,根本達不到4K標準,和閉路電視一樣,能普及純正的1080P已是萬幸。第三類是網上下載4K片源,然后用電腦連接電視播放(網絡機頂盒部分可實現),這是目前最靠譜的辦法,可是目前來說,標準的90分鐘電影,1080P的FULLHD格式,一部電影都應該在20G左右,雖然目前全國網速提高許多,但是下載片源而看也是繁瑣的,就算能接受繁瑣,也需要特定搜索4K片源,目前來看,4K片源并不多見??偨Y就是,上游的拍攝,中游的制作播出都沒有普及4K,電視作為下游卻早早號稱普及4K,除了噱頭外沒有更好的稱呼了。不要說你的電話能拍攝4K,也不不要說你用的網絡機頂盒上面寫著4K超清點播,也不要說你在線看的某某網站也說是4K標準,因為這些全部和電視機廠商一樣,水分很大。我們引入一組特別新鮮的數據,今日凌晨更新的D500是第一個具有4K拍攝能力的DX旗艦單反。

    【從尼康的官方資料來看尼康D500的不同視頻模式下其裁切范圍也有所不同,其中4K基本是傳感器中央部分的裁切,至于D500的4K視頻采樣是否是中央區域的點對點采集,這還要看接下來尼康公布的更多資料了。相對于4K,尼康D500的1080p視頻性能也很值得關注,從給出的官方資料來看,在1080p視頻錄制模式下,相機可以幾乎保持和傳感器同寬度進行錄制,即尼康D500的1080p視頻視角寬度可以保證和相機畫幅相同,此外,這也意味著尼康D500的1080p視頻是超采樣完成錄制。相機的1080p視頻畫質無疑是值得期待的。】

    如此牛的新DX旗艦在使用索尼CMOS后也僅僅能支持中間CMOS部分采樣,就像畫質好壞不僅僅只有像素一點,視頻好壞也不僅僅只有分辨率一項,碼率,采樣比,壓縮格式等等都如同寬容度,純凈度一樣重要。我們引入一組數據側面反映下目前拍攝器材的4K情況。

    【2015年度數碼相機視頻標準關注比例在視頻標準方面可以看出,2015年的數碼相機市場上,1080P級別的產品吸引了最多的市場關注度,為絕對的主流,其關注比例高達93.18%;其次是4K級別數碼相機,關注比例為3.84%;720P級別的數碼相機關注比例為2.98%, 從主流視頻標準的關注走勢上看,2015年Q1-Q4中國的數碼相機市場上,1080P級別的產品關注度是小幅下跌的,從Q1的94.86%緩慢下跌到Q4的89.87%,但仍占有市場的絕對優勢。4K級別的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卻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從Q1的2.06%上升到了Q4的7.55%?!?/p>

    雖然我們知道4K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但是以目前來看在攝影器材上投資進入4K還有一點點早,不過也不算晚。而在播放設備上投資4K還是有點過早。

    ?像素?之后我們說一說像素這個參數,先來數據開頭?!驹谟行袼胤矫妫?015年度中國的數碼相機市場上,主流的有效像素級別已經達到了2000萬以上。其中2000萬像素級別產品的關注比例為26.76%,占比最高;其次是2400萬像素級別的產品,關注比例為24.98%;1600萬像素級別的關注比例為18.91%;1800萬像素級別為13.32%;大于2400萬像素產品的關注比例為10.70%,小于1600萬像素的產品關注度占比只有6.32%。從Q1-Q4的關注度走勢上看,2015年度中國的數碼相機市場上,2000萬像素級別以上的產品關注比例都在不斷上升,而2000萬以下像素級別的產品關注比例在不斷下跌。其中2400萬像素級別的產品從Q2開始超過了2000萬級別,連續三個季度成為最受歡迎的像素級別;2000萬像素級別的產品關注度也始終很高;2400萬像素級別以上的產品關注度上升迅速。而低于2000萬像素的產品關注度都在不斷下跌。】

    目前主流像素為2000W級別,數據很好的反映了實際情況,卻又和實際情況矛盾,其中相機WIFI連接主要是為了分享,而分享的照片對像素的要求遠遠沒到2000W級別,也就是說目前來講,超高像素和4K拍攝一樣,有一點點性能浪費。不過高像素也是發展的方向,引入一組數據。

    【在平均像素方面,從2015年Q1-Q4,數碼相機的平均像素始終保持穩定上升的趨勢。Q1時平均像素為2106.00萬,Q2上升到2172.44萬,Q3又上升到了2274.62萬,最終Q4達到了全年最高點2331.58萬?!?/p>

    數據反映,目前高像素的確深受大家喜愛,像素關注度也是逐漸提升,不過高像素怎么用也的確是一個問題,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那么多的像素。

    ?綜述?總結一下,雖然說了這么多數據,但是反映的無外乎是大家都在看什么,關注什么,買什么而不是讓你去買什么,不過知道這些對于選購相機也是很有幫助和意義的,我雖然贊同里面部分的數據所反映的購買方向,但并不代表我同意每一點,比如對于像素的關注度我還是停留在1200W這個級別,對于相機的功能我也更關注操控性這類,有點保守派。攝影現在完全是一種大眾愛好,而選擇數碼相機也可以像選車一樣,畢竟看一看保有量,關注度還是很有用的,因此我推薦一種大概的參數。2000W像素級別,準專業級機身,售價在10000元左右,帶有1080P視頻拍攝功能,帶有GPS功能的數碼相機比較受歡迎,再限定全畫幅的話,佳能5DIII和尼康D750還有索尼的A7系列可以說基本符合這個標準。

    我引述一段在ZDC上的綜述,{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從品牌上看,數碼相機市場幾乎被日系品牌所壟斷,佳能、尼康、索尼三大寡頭吸引了絕大多數的市場關注度;其次,單反相機比微單和消費類數碼相機更受用戶的青睞;近一半的用戶關注數碼相機的WiFi功能,GPS功能和NFC功能受忽視;傳感器方面,CMOS傳感器為市場的絕對主流,APS-C畫幅及全畫幅相機都很受歡迎;具體參數方面,數碼相機的主流像素以及達到了2000萬甚至更高,SD卡支持關注度高,近六成用戶關注光學取景器,數碼相機的屏幕尺寸也在不斷增加;價格方面,中高價位的數碼相機產品最受用戶青睞,消費者的平均期望消費價格也在不斷增加。}

    買一臺數碼相機?你需要知道的第二件事

    行貨

    在大陸正規銷售的正品相機,就是行貨,這句話就像廢話一樣沒用,真正想知道是如何鑒別行貨相機。相機的銷售方式有二,單機和套機。單機就是只有機身,套機就是機身和鏡頭一套賣。套機包裝盒上會寫XXKIT,KIT就是套裝的意思。切記單機是單獨包裝,套機是整套包裝在一起。因為現在有拆機,也就是拆開賣的意思,套機拆成單機和單鏡頭賣,這個其實對質量沒什么影響。每個相機都會有三碼,機身底部一個碼,保修卡一個碼,外包裝盒子一個碼,如果是套機還會有鏡頭的碼??偟恼f就是這些碼必須合一,正所謂三碼合一,但是作為半個老江湖我也必須承認,仿的機身貼碼也就2元,保修卡10元作業,包裝盒的碼不超過5元,雖然都有假的,但是會的越多也越加大賣家造假的成本,也能讓賣家知道你并不是小白。三碼合一之后,可以去網上注冊,當然是交錢之后了,不然不讓開箱的,雖然封帖再封這個技術我徒手都能完成。網上在各家自己官網上注冊之后會顯示銷售地和保修時間這類信息,如果還不放心,可以去售后。在這里我特意說下售后,首先感謝售后,售后對于攝影師就是溫暖的家,感謝售后的兢兢業業,無數次讓相機起死回生,謝謝售后。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售后就是相機的家,?;丶铱纯词潜仨毜?。我生活的這個城市尼康和佳能是一個售后,基本上來說我一年總要去個兩三次,就像給相機做體檢一樣,一般來說每隔兩年換一次皮飾、清洗CMOS。我手里的相機兩個D700都維修過,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我目前的城市,雖然我承認售后維修價格的確有點小貴,但是售后維修的特別穩定,無論多么小的零件都能訂或者直接維修,這點很安心。目前來說省會一級的售后可以拆機維修除頂級專業單反以外的單反相機,專業機必須發送至北京維修,以前全畫幅都必須發送,現在不用了。售后是可以檢查出相機是不是行貨,有的人或許會疑問,假如售后沒看準怎么辦,那也無所謂,只要售后給你保修,誰管它是不是行貨。因為無論行水都是真的相機,產地都是一樣的?,F在還沒有山寨單反的能力,雖然發生D4冒充D4S的事情,但是這個不要怕,這是很好區分的。

    水貨

    除了行貨就都是水貨,包括港行,或者你去日本買來的相機,只要銷售地不是大陸它就是水的,但是,售后一樣會提供維修服務,而且無論行水,維修的品質是完全一樣的。行水差別只有保修這一點區別,性能產地完全一致,而且大可放心,這些單反沒有多少是日本本土生產的,入門單反基本都是新馬泰,配件基本都是國內,日本只生產少數的專業單反,所以不必迷戀什么日本原裝(基本和你說這個話的人,就要賣你水貨了),這東西又不是茶葉或者紅酒還有產地不同味道不同的這個分別。當然,你在香港買的行貨是可以回到香港保修的,你在日本買的行貨也是可以在日本保修的,全世界聯保這個事目前不發生在我生活的這個國家。如果你不滿世界跑,我建議還是不要回去保修,機票都比維修費貴。鑒于水貨和行貨性能完全一樣,品質完全一樣,我建議鏡頭買水貨,不過最好買貴一點的,要不差別不大。機身鑒于維修比較貴,就買行的吧,省心。再次強調一點,數碼相機除了行貨就是水貨,什么日本原裝,什么日本直郵,什么人肉帶回,洗洗睡吧,這都是下套兒呢。

    二手貨

    毫無疑問,如果你能看明白之前寫的全部內容,你完全可以買二手相機,這片天地廣闊,好相機輩出,而且非常便宜,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后,能買到不少好東西,簡直是其樂無窮啊。

    不過這個水太深,我也只能盡我所能,我一般選擇二手實體店去買,面對面交易,因為即使他騙我,他也得給我保修,而且一個門店也不便宜,騙我意義不大,但是我得慢慢道來。

    二手機器來源于兩類,愛好者和干活的淘汰的機器,干活的就算了,我自己的D700我都沒想過能賣出去,你們也可以放心,干活淘汰的機器品相太差,就算翻新都不值翻新的投入,所以一般這類機器都變成配件或者很低價的內部消化了。我就說說大致的辨別二手相機的一些經驗。

    一看快門數,快門數就像汽車的公里數,用特殊的軟件看(為了防止當成廣告,我透漏下這個軟件是熊貓圖標),這一條的目的并不是說有什么真的作用,而是讓賣家知道你有備而來,不讓賣家輕易的黑你。雖然這個也的確能刷,不過還是問一問吧。

    再者看外觀,看相機邊角位置,雖然現在可以補漆但是補漆而不被發現卻很難做到,如果更換殼體其難度和成本又不低。因此從卡口、按鍵、邊角這類地方是否磨損嚴重來判斷相機的新舊更為恰當。尼康和佳能多使用的是磨砂漆面,塑料和金屬耐磨程度也不一樣,但是留下的痕跡幾乎相同,發亮發油都是長時間使用的結果。

    二聽聲音,如果有能力最好攜帶一臺同種二手相機去做對比,聽快門聲音也可以判斷出相機的使用狀態,是否清脆到位。視頻拍攝的機型也可以試錄一段來檢驗相機的功能完整。

    一臺二手相機的價格由各種因素來決定,基本來說起碼折價一半是數碼相機二手其次的標準,因此我建議購買二手相機買一些比較老的型號,非常有性價比,給出一些參考。

    尼康D3價格1W左右,D3S價格1.6W左右,D3X價格1.8W左右,D4價格2W左右。佳能大馬三價格1W左右,馬四價格1W左右,1DX價格2W左右。D700和5DII價格5K左右。

    綜述

    總的來說,雖然數碼產品所謂買新不買舊,但是鑒于相機有一點點特殊,不同定位的同價格機器的取舍并不是太簡單,不能一概而論。實體店的優勢還是非常大的,因此即使是買二手產品我也強烈推薦去實體店,因為二手產品雖然沒有保修卡這類,但是實體店必須開局收據或者發票,不提供收據和發票,那基本都是騙子店。買新機器可以對比線上線下,正規銷售渠道的產品保修是售后的事情,所以如果產品沒有問題大可放心。總的來說買一臺數碼相機的難度遠沒有買手機或者筆記本難,不過買相機僅僅是開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攝影雖然離不開相機,但相機絕不是攝影的全部。

    附錄相機評價

    No.1 佳能450D 套機5300

    2009年初在實體店買的第一個機身,從此開始造反。為了這個機器,提前半年就開始看各種攝影書,找資料來學習。一共拍了能有2W張作品,算是讓我入門了的小機器。小相機不錯,可惜ISO最高才能開到1600,性能其實現在看是很慘的,9點對焦慘不忍睹,也不能視頻,K值白平衡還不能自己設定,不過練手還不錯。結局就是賣了換鏡頭。

    No.2 尼康D700 單機15800

    2010年初在實體店買的第一個全畫幅,這個機器是我對我影響最多的機器,也是跟我時間最長的機器,和我一起經歷過太多事情。當時佳能一共買的東西不到1W元,決定買全畫幅后很是猶豫和糾結,受不了9點對焦不想買佳能,買尼康還門的話犧牲太大。無敵兔和第七百的選擇讓我痛不欲生,思前想后完全沒有頭緒。要么5DII配24-105套頭,要么尼康D700配適馬24-70HSM,這兩個搭配很快就決定了,可是仍然沒法做出選擇,當時傾向5DII,不換門畢竟能東西是通用的,當時的50F1.8小痰盂和日清Di622的燈,可是父親的一句話讓我豁然開朗,“你不應該為了幾百元的東西去決定你幾萬元的東西”。從此和我不糾結了,10年春節前,我帶好我贊下來的2W元去刷卡買全畫幅,問了D700價格后,我又問了5DII的套機價格后,我發現我全部身上的錢不夠,僅僅差300元,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經銷商憂郁的眼神,他看我一眼后低頭開始用計算機狂按,卡不要,UV不要,贈品不要,可無論他怎么算都不夠,抬頭后是絕望的眼神,尼康就在旁邊,銷售都樂了著讓我進了尼康。為什么選尼康?因為佳能貴300元,我不夠。D700和適馬24-70HSM買的很順利,拍了一些東西很是興奮,直到突然D700壞掉,這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個人操作問題,副廠手柄和副廠電池燒壞了D700的液晶屏,當然這是之后知道的原因。D700是晚上壞掉的,距離到我手里不超過1個月,整整一晚我沒有睡好,思前想后我明白一個道理,我作為攝影師不是因為我有個好相機,而是我的技術,技術誰也拿不走。就算這個D700壞掉了,158000元我認了扔了,我回去用450D再干活攢錢我再買D700,我也一樣用絕不退縮。D700當時售后不可以修,只能發北京,還好感謝尼康,12天后嶄新的D700回來了。如今這臺D700一直在用,快門次數13W,換過3次膠皮,我想有一天它終究會干不動了,我會給他翻新一下,給我的孩子,孩子運動會的時候拿出來,是不是也挺好,咋的也是135全畫幅吧,我不信那個時候120能普及。

    No.3 尼康3100 單機4000

    2011年初在實體店買的小機器,買這個機器目的有二,一是這個機器第一款支持1080P視頻拍攝的尼康小機器,二是這款機器我想用作備機,順帶也看一下,水平提升后我離開D700會不會也能拍出一樣的東西。拍視頻基本失敗。這個D3100竟然不支持視頻拍攝手動曝光,我的天啊,晴天霹靂褲衩一聲,我為此特意聯系尼康技術部,得到的最準確的答復就是,這款相機就這樣。而備機也宣告失敗,D3100畫質很差,D700能拍的它不一定能拍,而且對焦側光什么的也不行,最后無奈,變成延時攝影機器最后改裝成紅外相機。

    No.4 尼康D700 二手11000

    2012年初在實體店買的二手機器,買這個機器是因為之前的機器失敗,備機給我的作用更多是節省換鏡頭的時間,所以我又思前想后覺得,一模一樣的機器才是最好的備機。當時D800剛剛上市,我手里的資金是可以買D800的,但是我考慮再三,我對于像素的確需求不高。所以買了第二臺D700。其實我在等一個當時特神秘的機器,入門全畫幅,售價低于1W,突出視頻拍攝的神秘機器?,F在是我干活的另一個主力機器,快門剛剛突破18W。

    No.5 尼康3200 單機4200

    2012年中旬在實體點買的新機器,礙于D3100拍視頻的種種不足,加之D3200已經明確表示支持視頻手動曝光,毫不猶豫的買了這個小機器,還有一個原因是我所等待的D600遲遲不上市。我托朋友問到點內部消息,當時已經明確給出型號為D600的機器,并且據他所說,翻譯D600的說明書早于D3200的說明書,也就是完全按照先上市D600做準備,卻不知道為什么D3200上市了。這個小機器雖然支持視頻模式手動曝光,卻不能時時光圈聯動,稍有美中不足,雖然像素2000W級別,但是畫質并不好,和D700的1200W比,并沒有說質的飛躍,更確切的說,是不如D700的畫質的,這也為我之后不太喜歡高像素埋下種子。這個D3200一直被用來拍視頻,延時攝影這類,還有就是拍其他機器。

    No.6 尼康V1 套機1200

    2013年在淘寶買的機器,當時覺得單反太重,想買個隨手拍的機器,而且還能利用尼康鏡頭。V1上市時我就明確表現出完全的否定,2.7X的轉換系數,不通用的卡口,讓我當時給出了除了肩帶通用別的都不通用的評價,尼康為了防止V1和銷量頗好的入門單反競爭,再一次選擇把賭注放在傳統上,如同當年的卡口。神奇的V1上市價格近5000,僅僅過了一年不到,我在淘寶就已1200的價格購買到含有定焦的套機,說是2手水貨,但是經過我的信檢查和詢問本地器材商,都覺得這機器是全新且是行貨,因為尼康微單在杭州尼康生產,且機器賣家也是杭州的,所以我覺得很有可能是清倉為V2鋪路?,F在是我隨手的一個小機器。

    No.7 尼康D3 單機10500

    2014年在本地的二手實體店買的機器,當時有點閑錢,一心想體驗下旗艦單反什么設計,機器沒有哪方面比較特殊,完全就是D700加手柄。少了一個撥桿很不方便,雙卡比較好玩,我自己改裝了一個WIFI的CF卡給它用,這樣就有無線連接了?,F在這個機器掛一個適馬老款的50F1.4用作旅游帶的機器。

    No.8 尼康P330單機1300

    2015年在淘寶買的一個小卡片機器,水貨。一直沒有卡片機使用,V1體積也不小,這個P330很漂亮,白色全金屬,而且支持GPS和全手動控制。偶爾帶身邊拍拍玩。

    No.9 佳能5DII

    2012年工作室購買的機器,用起來感覺還不錯,像素比D700多了不少,畫質、操作也都還滿意,對比來說,對焦的確是不好用,因為配的是套頭24-105,感覺有點浪費機器了。用起來感覺只有中間對焦點能用,而四周對焦點不僅少還不準。拍攝視頻很好用,配合一些大光定很有電影機的感覺。

    No.10 佳能5DIII

    2014年工作室購買的機器,很可惜又配了一個24-105套頭,就我個人感覺,5DIII是最完美的機器,各方面非常的平衡,可以說是佳能目前最值得購買的機器,無奈各方面均衡的結果卻是沒有特別突出的部分。操作略有繁瑣,太多的設置必須進入二級菜單才能調整。

    No.11 佳能5DS

    2015年工作室使用的機器,在我的強烈要求下,配了一枚新款24-70F2.8II鏡頭,不過機器還沒有正式使用,僅僅是簡單把玩了一陣。

    后記

    資料以及數據來源

    ZDC調研中心-2013年數據-2014年數據-2015年數據(本報告中的關注度或關注比例是通過分析中關村在線(www.zol.com.cn,下稱ZOL)專業IT網站包括新浪、搜狐、騰訊、網易、淘寶在內的79家網絡媒體和ZOL全國85家分站的用戶上網行為,統計各品牌及產品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有效點擊率而得出的結果,因此排行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網站用戶對某品牌或某產品的點擊關注程度,廠商或經銷商可參照數據對其銷售情況進行參考和預測,但不能與其銷售情況完全等同。)

    知乎網-網友評論

    百度文庫-法蘭焦距以及相關參數

    ZOL中關村在線-相機參數

    感謝

    感謝恩師-孫晨指導

    感謝師父-雨陌指導

    感謝張大媽編輯全力支持

    有感而發

    很難起筆,有很多想說的話卻不知怎么開口,首先說說為什么寫這個東西吧,肯定不是炫耀,這點器材和知識還不能成為炫耀的資本,也肯定不是傳授什么概念,只是想把自己知道的東西發出來,畢竟在攝影上投資怎么說也有十多萬了,很多東西是不必要或者說是走了彎路的,很想寫出來讓大家少走彎路。為什么發在張大媽,前一陣要出去旅游,恰巧朋友介紹張大媽,就在張大媽里面發現兩個行李箱的推薦,買了行李箱后發現竟然有投稿這個選項,抱著試試看的心里投稿,不僅被發表,編輯還主動聯系我,這讓我很感動。因此我又陸續的發了一些東西,不過這些都是成品,而這次寫的,完完全全是為張大媽寫的,也算是獨家首發。感謝張大媽對我的支持。

    不過對于一小部分看客,我有點小小的傷心。怎么說我也算半個老江湖了,攝影這個大林子雖然我沒見全,但是看到的聽到的也算有點了,很多時候不用說就明白是怎么回事。畢竟我用手一個個字的打了能有這兩萬字,就算全是廢話,也有辛苦吧。倘不論評論說的對錯,單單是那種至高無上凌駕于作者的角度就讓我不快樂,我用兩萬字說明的一個問題,被無情的冠于文章不中看,看了開頭就知道是廢話,你用用新相機再說這類評價,很讓我這個作者心寒,更有甚者,一無論點,二無論據,我反駁幾句又說作者心胸狹窄,被叫大師叫慣了。大師?死了的才是大師,活著的沒有大師,你說我厲害,那我還實話實說我不咋地,起碼在我這個圈子我不算佼佼者,你要是說我不咋地,那我也得辯解幾句,起碼我寫這些東西還不至于一無是處。

    其實說這些,有點對不起張大媽的朋友們,當您看到這句話時,我敢肯定你是我的好朋友,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直接罵我的,肯定是等不到這句話的出現,這讓我想起了個小故事,棺材上面寫著一句話,當你看清這句話時,你眼里一定沒有淚水,無論我做錯了什么事,麻煩您就此原諒我。

    PConline 雜談】我們在購買數碼IT產品的時候,往往會用一個宗旨去衡量一次購物是否值得——那就是“不買貴的,只買對的”。數碼產品更新換代飛快,除非你是不愁錢的一類人,否則你永遠都追不上最新的產品,何況是有“窮三代毀一生”之稱的數碼單反相機。同一個價格區間內,必定同時會有最新款單反和已有一些年頭的老單反可以讓你選擇,不過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買新產品。對于攝影來說,是不是都應該遵從“買新不買舊”的準則呢?購買單反相機又應該按照什么標準去為自己挑選?我們一起來分析下。

    不再使用手機拍攝的理由

    時下手機拍照早已深入民心。不論大人小孩,拿起手機拍照記錄生活順手分享已經是一種常態。似乎對于普通人來說,如今的手機拍攝的“極致”畫質對比起當年按鍵手機時代完全是質的飛躍,為什么還需要購買數碼單反相機。所以,假如你覺得自己有購買單反相機的沖動的時候,你已經是用一種追求更高的拍攝畫質水準的心態來對待這件事,并更懂得享受細節的美。

    手機拍攝夠記錄之用但不夠欣賞之用

    有了這樣的思想覺悟基礎之后,你就得開始研究什么樣的單反適合你。全宇宙人類都知道,單反玩得越深,破產機會越大。所以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單反相機,用個十年八載完全不是問題,要知道單反相機的升級換代的幅度遠遠沒有其他數碼產品大??墒钱a品以及種類依然太多太多,對于剛想學習攝影的朋友來說,要完全選擇適合自己的相機并不容易。一旦買到不適合自己的又得折騰,倒不如認真做好前期功課。

    90%攝影初學者:不懂何謂“合適”的相機

    筆者常常在互聯網上看到網友的提問,諸如“某款某款相機或鏡頭最近價格不錯,買來拍娃怎么樣?”,又或者“當年的機皇現在好價,為什么不買當年機皇?”。所以問題就變成了是否一個略懂攝影的人,拿著當年的頂級旗艦相機就能拍出滿意的照片?答案當然是,NO。同理,即使是目前最差的一臺單反相機,有心之人拍出來的照片很可能會被誤以為頂級器材所拍攝的。

    這種事情并不罕見。以最近的一次全球范圍的攝影大賽來說,2016年美國年度風光攝影師大賽之中獲得成年組總冠軍的是攝影師Alex Noriega。而他使用的相機并不是大家認為的多犀利的尼康D5或EOS-1D X Mark II,只是一臺尼康四年前的FX格式相機D600而已。

    攝影師Alex Noriega使用尼康D600拍攝冠軍作品

    首先再低配置的一臺單反相機,都具有完備的拍攝參數設置系統。高端低端相機之間的差異,頂多只是風格上的差異,例如富士單電相機是通過鏡頭上光圈環、機身上的快門轉盤來決定你使用的是光圈優先模式、快門優先模式、程序模式或全手動模式。所以即使你最后決定買一臺目前最弱的單反或單電相機,你也不用擔心它不夠專業。

    富士X-A3是最新款入門單電相機:性能卻并不入門

    那么你會問,按照筆者所說的邏輯,豈不是任何單反相機都是初學者都適用的產品?不瞞大家說,是的,事實真的如此。大家關注的點不應該在這點上,而是應該在你能使用多少資金去購買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例如最簡單的我是一個文藝攝影范,你卻推薦我去買一臺三萬多的佳能EOS-1D X Mark II,那就叫絕對不合理了。

    為什么現在還推薦老的高端單反

    現在合理購買相機,正確的套路都應該是在一年內最新推出產品里選擇,可是筆者覺得不一定非要這樣選。對于攝影新手來說,他接觸的第一臺單反越高端,操作感越好,越能激發他對攝影創作的靈感。一上手就是全畫幅,會有什么不妥嗎?對于新手來說真的好嗎?老實說,其實這才是攝影里面最省錢的玩法。

    舉個例子,即使現在拿差不多十年前的尼康D700和佳能5D Mark II來說,這兩臺當年的頂級單反與現在的相機對比,其實真的沒有太多弱勢。簡單地說,不就是沒有Wi-Fi/NFC、GPS等對攝影毫無幫助的功能么?不就是沒有1080P/60fps或4K的高端視頻拍攝方案設計么?不就是沒有觸摸屏翻轉屏么?佳能成就當初兩千萬像素傳感器的5D Mark II傳奇,尼康雖然敗于像素之爭,但D700極為均衡的整體配置(如圓形取景器)也是讓大家不得不稱其為經典之作。即使現在拿起這兩臺全畫幅單反,讓新的APS-C入門單反俯首稱臣毫無壓力。

    只不過,對于新手朋友來說,讓他們一開始就接觸水深的二手市場,確實太難為他們了。對于已經停產的高端數碼單反相機,以好的成色、快門、價格購買回來當然是佳事,最怕就是被騙買到半殘廢機。低價的曾經旗艦機雖然是非常吸引新手,但筆者強烈建議身邊一定要有懂行的朋友幫助購買。很多人都覺得新手就應該買一臺普通的入門相機慢慢學習深入研究,但筆者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早晚都得上全畫幅,為何一開始要把錢浪費在(APS-C)殘幅身上?花5000元左右購買當年的消費級旗艦全畫幅單反,說不定就真的滿足自己了。

    總結:

    人都是這樣的,你現在花較少的錢買到了一款性價比很高的相機,可心里卻還是會惦記著另一款當初加點錢就可以選擇的高端相機。攝影器材的買買賣賣,其實就是完美詮釋這樣的購物心理。攝影新手的第一臺相機很重要,大部分人覺得買得太低端,心里會不他是。所以就像筆者推薦的那樣,現在完全可以通過電商渠道購買當年的機皇來學習攝影。只不過你得花點時間精力去學習如何挑選二手商品。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