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我是太陽男神」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a792396951/article/details/80230946
一篇文章,講解了安裝黑蘋果需要的背景知識,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黑蘋果的安裝過程。
隨著技術的進步,加上各位大神的不懈努力,安裝黑蘋果變得越來越簡單。即使是AMD銳龍平臺也有成功的先例。今天以老平臺至強E3 1231 V3為例,講解安裝黑蘋果的過程。
U盤:容量16GB起步,現在黑蘋果的安裝鏡像已達到了8GB,以catalina為例,黑果小兵網站提供的鏡像最小的為7.95GB。
軟件:BalenaEtcher,這款軟件,我在之前提過(實驗室抗擊新冠病毒的推廣鏈接,就是這款軟件展示的),該軟件在U盤刻錄領域目前是主流,很多實用TF卡的開發板也可以用它來刻錄。
系統鏡像:從網絡下載(國內主要是遠景、黑果小兵,也可以從其他你熟知的網站下載),初次安裝下載帶Clover版本的鏡像即可,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EFI文件:下載你計算機所匹配的EFI文件(此時,非必須,替換安裝盤的EFI文件可以安裝完成后進行)。
U盤刻錄:
如下圖所示,選擇DMG鏡像文件,以及你要刻錄的U盤,點擊flash等待刻錄完畢。
U盤啟動:
主板BIOS中設置U盤啟動,不同BIOS設置方法不同,但都大同小異,選著U盤啟動就行。
啟動的時候會出現一排啟動項,選擇Boot macOS Install from Install macOS Catania,一般情況下圖標顯示為蘋果風格。然后會有一段時間命令界面。過后會進入MacOS實用工具圖形界面。
格式化:
再macOS 實用工具中選擇 磁盤工具,最好選擇單獨的硬盤,抹掉(就是Windows里的格式化)為APFS,磁盤名稱假設為testmac(若想在已安裝Windows的硬盤上安裝macOS,則需要將EFI分區擴容,Windows系統在安裝時EFI分區都比較小,而macOS需要EFI分區容量較大,當EFI分區容量小時,會出現無法安裝的情況。詭異的是安裝完成后,想將第二塊硬盤格式化為APFS,第二塊硬盤也需要有EFI分區,否則抹掉操作將失敗報錯)。
安裝:
抹掉(格式化)后,返回到macOS 實用工具,選擇 安裝macOS,按照提示進行操作,安裝位置選擇剛抹掉的分區(抹掉時需要取一個名字,比如演示用的testmac,這是最好的區分方式)。其他按照提示進行即可。過程可謂簡單至極。
啟動:
重啟后,還是選擇U盤啟動,這次選擇boot mac from testmac即可進入系統(testmac,即抹掉分區的名稱,mac系統安裝在testmac分區)
至此,安裝過程結束。隨后我們還需解決幾個小問題,如啟動依賴U盤,聲卡,顯卡不能驅動等;這些問題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會為大家一一講解,下篇文章為大家解析硬盤引導的黑蘋果兩種方法。
近越來越多的朋友都選擇了蘋果電腦。不過很多朋友用不慣Mac OS,或者一些必要的軟件需要Windows系統才能運行。那么這種時候你就需要安裝雙系統來保證日常的工作需求,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怎么在Mac上安裝雙系統。
首先,使用Mac OS系統在微軟官網上下載Windows 10的 ISO文件,使用Windows系統的話是無法下載的。下載虛擬機軟件安裝之后,根據提示一步一步安裝即可。但是這個方法有兩個致命的缺點,首先是需要購買虛擬機,一般來說Mac OS上的虛擬機軟件都是價格不菲。第二則是兩個系統共用所有硬件,會造成不小的性能損失。
那么,自己安裝雙系統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不過前提是你的Mac硬盤足夠大。步驟與之前相同,同樣需要下載Windows 10的 ISO文件。之后使用MacOS自帶的Boot Camp軟件,將Windows ISO文件拷貝到U盤上,并且自動會下載Boot Camp驅動,隨后就要給硬盤做分區了,大家根據自己需求做分區就OK了,不過記得這個分區搞錯了以后就不能修改了!
之后正常按步驟安裝Windows系統就好啦,安裝完系統之后還不算完。還需要大家進入做好的系統盤中,的BootCamp文件夾中安裝驅動,安裝好之后就真的大功告成啦!怎么樣?是不是很簡單呢?不過安裝之后的默認選項是開機啟動Windows系統,大家可以在BootCamp的設置中選擇Mac OS,之后開機便是默認進入Mac OS。而如果需要切換系統,在開機時按下option鍵,直到出現磁盤選項,選擇你需要的系統就好啦。
(738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