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前路由器推薦給大家推薦了一款RAX3000M,只要100左右就能獲得一個512M內存+聯發科MT7981+AX3000規格的入門神器,還能刷機。我自己也是買了一臺,這一期給大家開箱看看,順便出個刷機教程。本體包裝比較素,畢竟是運營商定制機,還是入門級的。正面有路由器外觀以及RAX3000M的型號。

    打開就是本體,和以前買過的運營商定制機一樣,包裝能省則省。

    附贈的電源適配器為12V1A,本身聯發科功耗就不高,還是入門級,正常。

    外觀說實話真的很好看,100塊錢能買這樣的路由器,一個字,值!

    背面有密密麻麻的散熱開孔,還有機器的貼紙。

    Mesh和reset按鍵被放在了背面,不是在網口側。

    貼紙有機器默認的user密碼,mac等信息,同時還有app二維碼,支持手機app管理。

    背面有4個千兆口,1WAN+3LAN,還有一個不屬于這個價位的USB3.0接口。有USB,能刷機,這機器的可玩性就直接起飛了,刷機后做個家庭輕NAS都沒問題。

    拆機也很簡單,拿掉貼紙下的兩顆螺絲,背面劃一圈就能取下后蓋。

    拿掉后蓋就能看到覆蓋滿機器的散熱片,面積還是很大的,應付7981應該沒問題。天線有5根,除外面的4根,還有一根內置的。

    擰下固定PCB的兩顆螺絲,再拿掉天線,就能取下PCB。背面也有一塊散熱板。

    拿掉散熱片就是背面唯一的一顆芯片,128MB的SLC閃存芯片,華邦的25N01GVZEIG。

    拿掉正面的散熱片可以看到下面還有屏蔽罩,兩者之間通過硅脂導熱。拿掉屏蔽罩可以看到下面的CPU和無線芯片。

    最大的MT7531A芯片是交換機芯片。

    SOC是聯發科的MT7981,雙核A53 1.3GHz,集成2.4G和5G基帶。旁邊是南亞的512MB DDR4內存。要知道這可是100元路由器,給512M內存,什么概念!

    無線射頻西片是7981標配——MT7976CN,集成2.4G和5G FEM。

    拆機看完了,下面開始刷機,畢竟中移默認的系統很爛。連上路由器的LAN口,隨意一個,打開192.168.10.1,輸入默認用戶名和密碼(路由器后面貼紙有)

    隨便保存,反正不用這個系統。

    進到主界面點更多

    點擊管理——配置管理。

    上傳刷機包內的rax3000m-ssh.conf配置文件,解鎖SSH功能,方便刷機。刷機包下載地址,度盤/s/1AUM5Mjvq2Z_iTHceZZ2Ib,提取碼:sbc7

    上傳完成后路由器重啟完,能打開后臺之后,使用mobaxterm軟件SSH連接路由器后臺。自己百度一下這個軟件下載即可。IP為192.168.10.1,選擇SSH,點OK。

    解鎖后的SSH賬號為root,密碼為1234567890,輸入后回車。

    上傳刷機包內的uboot.bin到tmp目錄下 。

    輸入cd ..回到底層,然后輸入cd tmp,進入tmp目錄,輸入mtd write uboot.bin FIP,刷入uboot。

    到這里不死boot就刷入成功了,只要boot不死,隨便刷機。輸入reboot命令重啟路由器,拔掉路由器電源。用一根針頂住reset按鈕,插上電源,看到藍燈閃爍后就能松開針了。網卡ip手動設置為192.168.1.2,子網掩碼255.255.255.0,網關192.168.1.1,保存。

    輸入192.168.1.1打開uboot界面。

    上傳壓縮包內的factory固件

    上傳完成后點擊update即可刷機。

    看到update complete就刷機完成了。這時候把網卡的IP獲取設置回自動獲取。

    輸入192.168.2.1打開固件后臺。再想刷固件就不用進uboot了,點系統-備份升級,不保留配置刷機即可,基本都是通刷的。但是要注意RAX3000M有個64GB EMMC的版本,固件是不通用的,刷了會變磚,找的時候別找錯了,找NAND的版本。我這截圖已經是刷了其他人固件的界面了。

    至此刷機完成,好好折騰吧!

    我也測試了一下路由器的無線質量,房屋結構如下。

    分別貼臉路由器測試,以及在A和B點測試。15PM貼臉能跑到940M的無線速率,受限于千兆LAN口,已經到頂了,不然還能跑的更高。而且大佬的固件無線性能很優秀,聯發科和蘋果的斷流問題也沒發現,被大佬修復了,固件自己恩山找,我不提供,避嫌。

    A點測速,速度有一定下降,但是640M表現也很優秀了。

    B點速度有90M左右,我覺得對一款百元路由器來說,很強了。

    好了,本期到這就結束了,這一款百元路由是目前當之無愧的性價比之王,超值!但是要注意散熱比較一般,建議墊起,夏天做好散熱!

    感謝觀看

    s there room for a third category device in the middle? Something that’s between a laptop in a smartphone?

    在智能手機與筆記本之間,是否還有第三種設備的空間?

    2010 年,蘋果教主喬布斯大哉問,結果交出了 iPad 這個被形容為“蘋果繼 iPhone 之后的又一革命性產品”,亦被視為開拓所謂“后 PC 時代”的重要產品。7 年后的今天,在 iPad 的銷量連續第 8 個季度同比下跌的情況下,但蘋果繼續推出全新 9.7 吋的 iPad Pro,后 PC 時代 (Post-PC Era),何去何從?

    “史上最成功”

    不知不覺,iPad 推出了已有 7 年,但 90 后的朋友可能不太能理解,當年 iPad 是如何背負了一代人的期望。

    平板電腦 (Tablet) 的研發雖然早在 60-70 年代就開始,但直至到微軟在 2000 年代大力推廣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平板電腦才開始進入一般消費者的視野里。但礙于成本、重量和速度等問題,微軟一直都未能成功讓開平板電腦普及化,后來 Intel 和 微軟亦同時提出 UMPC (Ultra-Mobile PC) 和 MID (Mobile Internet Device) 的概念,企圖透過小形觸控屏的 PC 來迎合移動大潮,不過仍然未能成功打開市場的大門……

    直至 iPad 的出現。

    從發展歷程看,iPad 的概念比 iPhone 還要早:想當年蘋果為了平板電腦而研發出自己的多點觸控屏幕,但后來喬布斯突然把多點觸控屏改用于智能手機之上,才有了今天的 iPhone。

    簡言之,其實所謂的智能手機,本來就是平板電腦的“縮小版”。

    然后在 2009 年廉價輕便的上網本 (Netbook) 開始興起,英特爾芯片的平均售價也不斷的下滑,PC 業自己也不太好過,大家都已有預感:Netbook 像微 PC 將要面臨新一波的變革,而謠言也不斷指向堅持不造 Netbook 的蘋果,將下海參加 Netbook 的市場。結果在 2010 年的一月,蘋果突然把已雪藏良久的平板計劃推陳出新,推出了又廉宜、但又不是垃圾的觸控平板電腦:那就是 iPad。

    iPad 開賣首 80 天賣掉了 450 萬臺,超過了 DVD 播放器成而成為“電子產品史上采用率最高的非電話產品”,被喬布斯形容為“史上最成功的消費級產品”,而且 Asymco 的統計發現(上圖),iPad 的銷售增長遠比 iPhone 要快。雖然如此, iPad 的首季銷量仍然被評為“失望”,可見當時大眾對 iPad 的期望有多大。

    故此在 iPad 推出之后,分析師都指它沖擊 PC 市場,喬布斯也指它開啟了“后 PC 時代”:廉價、輕便、觸控、易用──我們當年對平板電腦趨之若騖的關鍵詞,但是為什么在 7 年會反而被冷待?

    同是同根生

    讓我們回溯到 iPad 的起源──iPhone,先看看為什么蘋果能做到微軟做不到的事。

    在 iPad 推出后,雖然大眾期望甚殷,但是質疑的聲音一樣的大:它只是一臺放大了的 iPhone/iPod touch,所以大家并不覺得它有什么突破。可是,亦因為它只是臺放大了的 iPhone,大家在平板電腦上的夢才變得可行:采用高效率的智能手機平臺:包括 ARM 處理器、無鍵盤設計、輕量化操作系統、為觸控設計的應用,才能讓平板電腦的體驗變得更好、便攜性更佳、續航力也更長、售價亦更廉宜。亦因為有了 iPad,才有后來的 Android 平板、Windows RT 平板、以及今天的混合平板。

    由此可見,iPad 某程度上也是繼承了蘋果 iPhone “為觸控屏服務”思路的延伸:

    iPhone should have been all about the display. (iPhone 應該完全與顯示相關。)

    如果說 iPad 是臺放大了的 iPhone,那 iPhone 骨子里也就是臺放大了的智能手機。當 iPhone 第一代初推出時,不少人就被“當時十分巨大”的 3.5 寸屏幕所震懾:三星內部的資料顯示指,他們覺得第一代 iPhone 的屏幕“像怪物一樣的巨大”(上圖)。從此可見,iPad 和 iPhone 的成功其實是分享著同一樣的理念:觸控屏才是核心。

    事實上在 2007-2009 年期間,盡管很多人覺得 iPhone 的屏幕已經大得很過份,但更多人開始留意到蘋果“為觸控屏服務”的概念,覺得觸控屏的屏幕愈大愈好,當中就有 HTC。

    相煎何太急

    然而,亦因為 iPad 與 iPhone 出于同源的關系,導致它們日后的勢成水火。

    HTC 在 2009 年,就開始了要把觸控屏繼續放大的計劃:擁有 4.3 寸更大屏幕的 HTC HD2,其宣傳口號是:“你隨身攜帶的大屏幕”。可是,當時消費者沒有怎樣留意到這臺用上老舊 Windows Mobile 的大屏手機,反倒是因為這款機器的“刷機王”特性兼容 WM,Android,WP 7,Firefox OS 而在后來名聲大噪。

    但是,三星留意到了:在 iPad 推出后的的半年,三星推出比 iPhone 屏幕更巨大的 4 寸 Galaxy S,風評頗為不錯,其累積銷量達到 2400 萬。幾個月后,三星再推出 7 寸小平板 Galaxy Tab,明年(2011),三星再推出 4.3 寸屏幕的 Galaxy S2。三星竭而不舍的去測試消費者心目中的,那個“屏幕大小”的奇點,直到在 2011 年 10 月,推出巨屏平板手機 (Phablet) Galaxy Note(上圖),正式打開了“平板手機”的潘朵拉之箱。

    Galaxy Note 開始了一大波平板手機的來襲,根據 Barclays 的直至 2012 年年底的統計,平板手機出貨量 2700 萬臺──在同一時段,iPad 出貨量約為 5800 萬臺。從上圖可見, iPad 帶來的收入增長在 2012 年開始開始放緩,這個時候正是蘋果生產 iPad mini 來對抗小平板和平板手機的時候。

    后來不少分析師都指出:平板手機將平板干掉了。

    iPad 無用論?

    雖然說 iPad 的銷量是放緩了,但也有研究指是因為 iPad 的以更新周期更長,太家所以不愿意買 iPad 。但老實說包括我自己在內,不少人也換了平板手機之后,的確是減少了使用 iPad。那究竟 iPad 還有人在用嗎?

    假設網頁瀏覽量足夠定義設備的使用率的話,根據 Net Market Share 的資料,2012 年即使 iPad 的銷量仍然不到 iPhone 的一半,但 iPad 的網頁流瀏量已大幅超越 iPhone,那代表 iPad 剛推出的時候,真的很吸引消費者使用。但在 2013 年開始,iPad 的網絡瀏覽量拾級而下,iPhone 6/6 Plus 在 2014 年推出后,iPhone 的瀏覽量更重新超越 iPad。

    難道 iPad 的光環不再嗎?當我們把數據化成“每千臺設備”的平均瀏覽量(上圖),情況就有點不同。由于移動設備數量不斷增長,所以上圖的數字正常會不斷下降;但我們可以見到平均每千臺 iPad 銷量所得出的瀏覽量,仍然比每千臺 iPhone 的平均瀏覽率要高,而且幅度亦沒明顯變化,那就是說每臺 iPad 的平均使用率,沒有因為 iPhone 6/6s Plus 的出現有很明顯的減少:可見iPad 的人并沒有因為 iPhone 6 Plus 的出現大幅減少使用 iPad。

    目前的確是越來越少人用 iPad,但不見得他們覺得 iPad 已經不好用。

    后 PC 時代完結?

    iPad 銷量衰退的另一個重要看點,是后 PC 時代。

    臺灣 Acer 電腦創始人施振榮在 iPad 銷量累闖高鋒的 2011 年曾公開表示:“平板電腦和超薄筆記本只是一種短期的熱潮,終有一天傳統 PC 會將其趕下神壇”。”今天,iPad 真的已走下神壇,那是否代表“后 PC 時代”根本就是喬布斯的癡人說夢?

    iPad 在 2015 年銷量同比暴跌 21.6%,而 IDC 數據也顯示全球整體平板銷量也跌了 10.1%,但我們從上圖也看到,PC 的銷量ylnc 同時下跌 8%。要不買 PC 的仍然不買 PC,傳統 PC 沒有真的因為平板滯銷而有所改善。

    當然,大家不買 PC,也許是因為平板手機的興起;但另一個讓人迷惑的數據,是 iPad 的應用數量。

    在上圖可以見到,雖然 iPad 的銷量不斷下滑,但有趣的是 iPad 的應用仍然繼續按比例的穩步向上。目前 iPad 在蘋果 2015 年中的銷量,僅為 iPhone 的 21% 左右,但 iPad App Store 里的應用數量,卻是 iPhone App 的一半。雖然對于應用開發者來說,同時開發 iPhone 和 iPad 應用并不算困難,但最少可以見到開發者對 iPad 仍然頗有熱情(雖然愛范兒也沒有 iPad 應用……)。相比起被不少殺手級應用“判了死刑的 Windows Phone 、以及仍然在摸索階段 Apple Watch 來說,iPad 應用成長的速度并沒見到絲毫的猶豫,開發者仍然對 iPad 的發展所期待。

    第三種設備

    目前,我們仍然不能估計未來 iPad 會怎樣走下去。即使它的銷量明明是每況愈下,但總總跡像顯示喬布斯對“后 PC 時代”的判斷并沒有錯:

    在智能手機與筆記本之間,是否還有第三種設備的空間?

    也許 iPad 的成功,是因為它太像“放大了的 iPhone”,但 iPad 的失敗,亦可能是“放大了的 iPhone”,實在太像 iPad 了。但在 iPad 的歷程里,我們仍然見到了消費者和應用開發者對“PC 與智能手機”之間第三種設備的渴求,這也是蘋果仍然繼續在 iPad 上摸索的原因(例如專注在 9.7 吋或以上的大 iPad)。事實上,部份媒體已指出混合式平板將會是平板的未來,而混合式平板去年銷量升幅亦頗為可人。

    但從另一方面說,我個人覺得這個第三種設備,其實未必一定同過像 iPhone/iPad 的方式登場:天知道 Apple TV 在加入 App Store 之后,會否成為下一個 iPad?

    在國內平板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好久不更新平板電腦的小米公司,也推出了新品,想在平板市場再分一杯羹。確實,這三年來,上網課成為了主旋律,平板電腦一下成為了“真香”產品,畢竟如果看小屏幕手機一天,眼睛受不了,平板就好很多了。言歸正傳,我們再說說小米的這款性價比平板,這臺Redmi Pad一經推出,博得了很大的關注度,8+128GB版本的1799的價格看起來確實性價比挺高,不過,誰知道和小米平板同樣配置的酷比魔方iPlay50 Pro隨后也出來攪局了,這兩款產品都是搭載了聯發科的Heilo G99處理器,同樣是8+128GB,也都是用的2K屏幕。

    但是,酷比魔方真是卷,把價格做到了899的低價,首發還賣過799的虧本價,幾乎是比小米平板的一半價格還要低。而且酷比魔方的iPay50 Pro還支持插4G卡打電話,小米平板閹割掉了這項功能,所以,我也沒忍住,入手了一臺酷比魔方的iPay50 Pro,給孩子用,已經玩了差不多一個月了,和大家好好聊聊,這臺平板到底咋樣,比小米平板便宜一半?會不會有什么端倪。

    先說下酷比魔方iPlay 50 Pro的這塊屏幕,這塊屏幕采用的是一塊10.4英寸、2000*1200分辨率的IPS屏幕,和酷比魔方上一代產品iPay40 Pro的屏幕大小和分辨率一致,屏幕上方設有一顆500萬像素的攝像頭,可以滿足日常視頻、上網課的需求。不過,說實話屏幕整體顯示偏藍給我感覺,不過也還行,畢竟這個價位,沒有用大灰屏,也算是很良心了。

    酷比魔方iPlay 50 Pro整體機身采用了金屬的機身設計,質感很不錯,整機厚度只有8mm,上手手感輕便,沒有負重感,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上手酷比魔方iPlay 50 pro采用了與iPad相同的背裝工藝,整個機身也更加堅固耐用。

    在機身的背面,酷比魔方為其配備了一顆800W像素的后置攝像頭,可以滿足日常拍攝掃碼的需求,但是和手機比,顯然這個配置有點落伍了。

    機身設有兩顆BOX揚聲器,雙揚聲器的配置,可以帶來更大的音量,特別適合用來追劇,玩游戲,甚至上網課這些需求。值得一提的是,iPlay 50 Pro還搭載了先進的3.5mm音頻接口,這個必須好評。

    此外,酷比魔方iPlay 50 Pro和小米平板不一樣的是,它是支持4G全網通的,不僅可以插流量卡同時還可以打電話。經典的雙卡槽設計,支持雙卡雙待,同樣也可以插入一張SIM卡和一張存儲卡。

    配置方面,酷比魔方iPlay 50 Pro搭載的是聯發科G99處理器,這顆處理器很多國產平板都在用,比如小米的Redmi Pad,兩臺平板使用的處理器是同一款,通過安兔兔來進行跑分測試,跑分成績為351687 分,和官方所說的35萬一致,內存為8GB,存儲空間為128GB,和Redmi Pad相比,小米仍然用著4GB和6GB運存,這就顯得有點沒誠意了。電池容量則為6000mAh,支持18W MTK PE2.0快充。

    存儲跑分24998分,順序讀取770.9MB/s,寫入187.4MB/s。

    酷比魔方iPlay 50 Pro原生的系統為安卓12系統,原生系統中規中矩,日常用非常流暢。不過,因為其配置和小米平板幾乎一樣,所以,網上看了看,已經有大神把MIUI移植到了酷比魔方這臺平板上了。如果,喜歡折騰刷機的話,還可以用這臺平板刷小米的MIUI系統來玩。但是,現在MIUI系統雖然能刷機成功,但是還不支持打電話功能,我還是觀望一下,后面等完美了再刷吧。

    酷比魔方還專門給這款平板做了玩游戲的外設,就是這個游戲輔助神器:無線走位助手,這款手柄可以原神適配各種熱門手游,尤其是適合玩吃雞類游戲,支持輔助壓槍,自定義設置,一鍵開槍開鏡,壓槍穩,準、狠,槍槍爆頭。

    另外,酷比魔方還上線了很多周邊產品,比如這臺AR地球儀,這個AR地球儀會發光,淡淡的微光,晚上可以作為小夜燈使用,通過下載專屬APP,可以實現AR互動,向AR地球儀提問、點播音頻類內容,非常方便。

    并且還支持手機小程序點播內容,晚上開啟小夜燈,讓AR地球儀給孩子講故事,真的非常有意思的設計,而且像地球儀的話,一般家里有學生的話都是必備的,買一個這樣的AR地球儀比普通地球儀好用多了,既能學習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識,又可以當做一臺智能AR互動故事機使用,還能當做一臺小夜燈,很有創意的設計。

    總的來說,這臺比小米平板便宜了將近一半的酷比魔方iPlay 50 Pro,綜合表現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一顆和小米平板同樣的聯發科G99處理器,加上比小米平板配置更高的8GB運存和128GB存儲空間,在硬件配置上比小米還要強,并且這臺平板還支持4G全網通,支持通話功能,要比閹割掉了通話功能的小米平板更有良心,不僅如此,這臺平板已經有第三方的作者開發出了MIUI的刷機包,可以讓這臺平板也體驗到MIUI系統了,說實話,雖然原生的系統也能用,但是小米平板唯一的系統優勢,也被大神給移植過來了。這樣來看,這款售價僅899的平板,性價比真是爆棚,非常值得購買。我個人認為,這款平板不僅可以作為一臺上網課的平板來用,而且可以暢玩熱門手機游戲,追劇看電影都非常適合。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