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固態白菜價
固態對于電腦體驗的提升還是很大的
對于固態存儲芯片的問題沒什么好說的
有錢mlc,沒錢tlc,不需要考慮什么壽命的問題,我用了一年多的m600,寫入才3TB
品牌很重要,主控很重要,品牌肯定就三星、intel之類能自己生產存儲芯片的大廠
主控就那么幾個,百度下,數據就都知道了(其實就是懶)
然后偶然的機會看到了intel的535
Intel 英特爾 535 120G SSD固態硬盤
5年質保,還有什么好說的
電腦是華碩的k45v,張大媽搜不到,就放個中關村的卡片吧
華碩k45v
快遞發的申通,包裝很好,下單之后才發現,和老板店鋪距離好近又失去了一次面基的機會
▼固態用泡泡紙包起來的,防震不錯,不過一般固態都震不壞
▼看看價格,可把我嚇死了,優惠了那么多!我賺到了
▼所有配件,從左到右是12.5mm的光驅位硬盤托架、2.5英寸轉3.5英寸托架和sata線還有螺絲幾枚、intel 535
▼包裝真是簡陋,紙盒子,貼了個標簽,就結束了,看著模糊是不是,肯定是你擼多了!來瓶營養快線吧
▼里面就一個防靜電的袋子就裝著了,然后就沒了
▼袋子看著高大上,就不一一列出來那些連個靜電袋都不給的各大廠商了
▼剪開抽出,簡直美爆了,網上看圖片很一般,拿到手才發現顏值爆表
▼性感的intel標志,還是凹下去的
▼這個角是貼紙,下面有一顆螺絲,并不是買給自己的,就不拆開看做工了
▼金手指完美如新,等著上機
▼上機之前,intel官網走一遭,選擇主板和套件(為啥選這個,我也不知道)
▼查了下保修,好久好久,到2021年,良心5年!
▼同家店買的光驅位硬盤托架,看著還可以,居然有包裝
▼拆開之后就這樣放在里面的
▼全部配件,一個托架,一個擋板,一個螺絲刀
▼今天的豬腳,華碩k45v
▼右下角的貼紙,各種高大上!
▼i5的處理器,還有神卡gt610m2gb大顯存
▼拆機前先拆下電池
▼然后拆掉最下面兩顆螺絲,先把硬盤和內存的擋板拆下來
▼這就是要被更換的機械硬盤,可以看到,鋁箔紙包著,可以有效的防止電磁干擾
▼把背面所有的螺絲拆下來,個別螺絲上標有幾號,最下面一行螺絲都是短的,其他一樣
▼別忘了先把網卡的天線拔掉,還有下面的那個四線的插頭
▼拆掉所有的螺絲之后,翻到正面,請出我們的翹片同學
▼輕輕的沿邊角的縫隙插進去,稍微用力,就能聽到卡扣被打開的聲音,咔噠
▼沿著邊角走一圈,就可以把所有的卡扣全部撬開了,然后就可以掀起c面了,注意不要直接掀起來,稍微掀起一個角度,把下面連著的兩根觸摸板和鍵盤排線拔掉
▼拔掉之后就可以把c面拿下來了
▼然后看主板上有啥排線,比如這個在右下角就有音頻小板排線
▼左上角有屏幕的排線,統統拔掉
▼拔掉排線之后,看主板上有多少顆螺絲,大概標志就是這樣的,有個箭頭指向他
▼拆掉螺絲和拔掉排線之后就可以掀起主板了,我剛剛忘拔d面的4線插頭了,只能現在拔了
▼主板一覽,兩根挺粗的熱管好評,就是轉的彎太大,長度太長
▼實際上并不是太臟
▼然后把主板翻過來,按照數字順序第一遍先擰松螺絲,第二遍再把螺絲拆掉,這樣可以避免壓壞晶體邊角
▼顯卡這邊一樣,也按照數字順序來
▼清灰換硅脂之后,按照反順序兩遍擰上螺絲,然后斜著插進去,就可以把主板放平了
▼按照之前的順序翻過來把電腦裝好,下面來看看這個東芝的小機械
▼周圍一圈還有鋁箔紙包著,真是用心
▼500gb的機械硬盤
▼我先扒了機械的鋁箔紙衣服,然后穿在固態上
▼穿上之后好丑
▼然后把機械放進托架里面,把四顆螺絲都擰進去,固定好
▼就是這種小螺絲,一定要擰進去固定好
▼擰進去的效果就是這樣的,可以再洞里面看到螺絲
▼拿出原來的光驅
▼用細長的針從這個小洞捅進去,然后就可以把光驅捅出來了,然后拆掉光驅的擋板,裝到托架上
▼光驅當面里面的塑料卡扣
▼邊角小的塑料卡扣
▼完美拆下來,沒有斷掉一個卡扣
▼光驅上的固定金屬件,也要拆掉裝在托架上,注意位置,還有擰的力度,這個是鋁的,不能用力擰,很容易滑絲
▼裝好之后,就可以掏出祖傳的u盤了,里面是win7旗艦版64位純凈系統
▼進bios 選擇u盤啟動,就可以進入裝系統的界面了
▼推薦這個界面不要分區也不要格式化,直接點下一步,系統自己會對齊4k,分出引導盤
▼然后就是漫長的等待
▼筆記本驅動不和臺式機一樣,推薦去官網下載最新的驅動,可以避免很多奇葩的問題
▼下面就是硬件展示環節了,先來卡硬工具箱,看看電腦配置
▼然后aida64,看看溫度,由于這個aida64不是安裝的,并沒有簽名,所以看不到處理器的溫度,這種軟件雖然有綠色版,但是很實用,推薦下安裝版的
▼as ssd軟件,全綠,說明4k對齊,硬盤工作在ahci模式
▼先來隨便跑個分,臥槽,這么低,我只知道intel的固態穩,但是沒想到不僅穩,性能還不強
▼給cpu打點雞血,還是不行,也就高了42分,好吧,我放棄,也就這個性能了
▼硬盤信息來一張,寫入52GB,我就裝了個系統,就寫入這么多,通電4次
▼看看壽命,估計到2024年到時候電腦都廢了吧
總結:1、日常使用,無論是開機,還是打開應用,比機械好太多了,雖然跑分不高,但是體驗還可以
2、跑分真是低,跑分真是低,跑分真是低
3、固態屬于電腦配件中的短板,根據木桶理論,我們需要的就是升級短板,然后就可以讓體驗提升很多
4、5年良心質保,點個贊
5、看看過兩天搜集搜集材料,寫個關于固態的科普(我就說說)
謝謝大家!
END
芝Q300Pro是經典的Q Pro系列固態硬盤的接替者,提供128GB、256GB、512GB、1TB四種容量選擇,5年保修。Q300Pro的包裝盒上標注了2-bit-per-cell NAND,體現出MLC閃存身份。本次拆解的是東芝Q300Pro的256G容量型號。
作為東芝原廠固態硬盤,Q300 Pro從主控芯片到閃存顆粒全部由東芝自產,以原廠對閃存特性的了解保障了極致性能與穩定性。帶有微小凸起的金屬外殼加強了散熱能力,有利于固態硬盤在高負載條件下的工作穩定。
Q300 Pro的附件包括7mm增高至9.5mm用的黑色塑料墊圈及包含了OEM版系統遷移軟件下載地址的安裝說明。固態硬盤使用氣囊袋包裹,在運輸過程中給予固態硬盤全面保護。
Q300 Pro的背面有一個向內凹陷的設計,后邊拆解過程中可以看到這個凹陷的作用。產品標簽位于凹陷內,不易在抽取盒中磨損,標簽上有Q300 Pro的容量、固件版本、序列號、產地以及通過的各項國際認證標志。背面的金屬外殼上同樣有微小凸起增強散熱。
擰開盤體正面的四顆固定螺絲后即可開啟東芝Q300Pro的外殼。(注意自行開啟外殼將失去保修權益,請勿隨意模仿,這里僅為給大家展示內部細節而拆解)
東芝Q300Pro 256G使用了單面PCB布局,包括主控芯片與閃存顆粒全部位于朝向外殼背面的一側,而這一側的外殼正好是向內有一個凹陷的。東芝Q300Pro主控芯片及所有閃存顆粒上全部貼上了導熱貼,在使用螺絲將PCB鎖在背面外殼之后,導熱貼將與外殼向內凹陷處直接接觸,將芯片上的熱量直接傳導散熱出去。
東芝Q300 Pro 256G共使用了8顆閃存顆粒,主控旁邊有一個DRAM緩存預留位,但Q300Pro并未配備外置緩存,還是通過主控內部集成的SRAM緩存工作,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加強斷電保護,在極端惡劣條件下保障固態硬盤內數據安全。
主控芯片附近的蛇形走線是為了讓同組信號線實現等長,避免走線上的不同延時造成數據錯誤。
東芝Q300Pro的主控編號為TC358790XBG,是Marvell 88SS9189主控的東芝定制版本,擁有8個閃存通道,每通道支持4CE,共計32CE,支持Toggle 2.0閃存接口,內部集成高速SRAM緩存取代外部獨立緩存作用。閃存顆粒編號為TH58TEG8DDKBA8C,A19nm工藝制造,支持Toggle 2.0接口,單顆容量32GB,8顆組成256GB規格。
東芝Q300Pro從內到外并無花哨設計,所有細節都是以穩定實用為導向。主控與全部閃存顆粒全部添加導熱墊與金屬外殼接觸傳導熱量,這在消費級固態硬盤中是非常罕見的厚道做法,接下來我還將進行東芝Q300Pro 256G的性能測試,歡迎關注~
記本電腦突然壞了,更換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但是原來的SATA硬盤數據C盤有些東西需要讀出來。
我想到3個辦法
1:買一個移動硬盤盒子,這個需要費用
2:將原來的硬盤裝到新電腦里,由于主板不同,原來的WIN7系統已經不能引導系統,
我用U盤里的老毛桃引導系統,然后可以把原來硬盤C盤里的東西復制到U盤里
3:我手頭有一個TOSHIBA東芝移動硬盤,我把里面的硬盤拆出來,然后把硬盤放進去,這樣也可以把需要的數據讀出來
我采用了第三種方法,不過發現這個硬盤很不好拆,沒有發現螺絲,貼紙下面也沒有,網上百度了一下,只能通過將中框撬開拆解。
小日本的這種卡扣的固定方式確實很難拆,要想無損拆開非常困難。
我首先用撥片塞進去,不過最后結合一字螺絲刀才弄開,但是大部分卡扣都斷了。
原來的樣子
中框有卡扣,上下蓋通過卡扣牢牢相連,沒有螺絲
原來的硬盤底部有2個橡膠墊
拆下來的時候電感磁芯掉了一塊,還好后面發現移動硬盤能正常工作
電路板正反面(有些移動硬盤直接將USB接口電路做在主板上,比如西數的,這個太坑爹了)
這個是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