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多數PC游戲玩家來講,裝一臺5000元左右的主機價格比較合適,性能又完全能夠滿足主流游戲大作的需求,確實是十分“甜品”的選擇,而在這個價位的裝機單上,Intel的Core i5 9400F就是點名率極高的CPU。其實,在這個價位上也并不是只有它可選,但為什么大家都選擇了Core i5 9400F呢?看完下面的分析你就明白了。
為主流用戶量身打造,性能與價格完美平衡
Core i5 9400F采用了經過數代進化、已經非常成熟的14nm++制程工藝,內部具備6個物理核心,默認頻率為2.9GHz,而最高睿頻頻率可達4.1GHz(6核心睿頻最高3.9GHz)。和自家兄弟Core i5 9400相比,Core i5 9400F精簡了內置顯卡,功耗控制進一步優化,針對游戲玩家的定位更加明確,同時性價比也更為突出。
Core i5 9400F的內存延遲表現甚至比競品旗艦還要好
當然,除了這些大家都能看到的規格,其實Core i5 9400F還有更多的優點,使得它用起來就是比競品更加舒暢、省心。就算不太懂DIY知識的初級玩家,也知道 Intel CPU玩游戲就是要流暢一些,不像某些競品CPU在游戲中經常出現卡頓,這是為什么呢?這其實就是第九代酷睿的架構優勢之一:內存延遲低。
我們知道,在某些游戲自帶的性能測試中會提供CPU Frame的數據,也就是CPU在玩這個游戲時的刷新幀速,這個數值如果太低,就會導致游戲引擎等待CPU完成計算,從而出現卡頓的情況。而內存延遲數值越低,CPU讀寫內存的同步速度也更快,CPU Frame的表現也會越好,大大降低游戲出現卡頓的幾率。從SiSoftware Sandra的內存實測情況來看,Core i5 9400F的內存延遲時間僅為22.5ns,這個成績甚至比競品旗艦搭配高頻內存時的表現還好,Intel在這方面的技術優勢可見一斑。
現有主流3D大作能夠充分利用到CPU的6核心,獲得最佳的執行效率
此外,之所以說Core i5 9400F非常適合主流游戲玩家,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它的工作頻率和IPC在同價位上也非常具有競爭力。它全核心睿頻可達3.9GHz,單核心睿頻最高4.1GHz,而同樣價位下,競品雖然在頻率方面勉強趕上,但由于IPC和Core i5 9400F有明顯差距,單核心性能自然不如Core i5 9400F,游戲性能表現也就不如Core i5 9400F了。
而且,從游戲大作的實測情況來看,現有大作可以充分利用到Core i5 9400F的全部6個物理核心,從而發揮其全部性能,而同價位競品由于同步多線程技術還存在優化不足的問題,模擬出來的6個邏輯核心反而成了累贅,導致游戲幀速降低或卡頓。總而言之,Core i5 9400F的核心/頻率組合在主流游戲U中算得上是完美平衡,定位非常精準。
配備Core i5 9400F的電腦可以在1080P分辨率下保證3D大作有60fps以上的流暢幀速
除了硬件技術過硬之外,真正靠譜的游戲U還得擁有最佳的游戲優化度才行。大家肯定聽說過某品牌CPU游戲優化不夠好,游戲中頻繁出現卡頓或CPU占用率上不去導致幀速太低的情況,其實這就是游戲優化不足的問題。其實游戲廠商在開發游戲的時候,基本上全都是采用Intel CPU為開發平臺,這也是Intel CPU不會出現游戲兼容性問題的原因。
相反,某些非Intel處理器則容易出現游戲執行效率低、甚至無法運行的情況(最近某CPU無法運行《命運2》就是很好的例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最大的PC游戲平臺Steam發布了最新的(7月份)玩家硬件調查報告,Windows系統上,Intel CPU占據了82%的份額,而AMD CPU占據了17.99%的份額。”廣大玩家用自己的選擇證明了一切,Intel處理器在游戲方面的優勢毋庸置疑。總的來說,優秀的游戲CPU,必須擁得到游戲廠商最大的支持度,而具備酷睿系列優良血統的Core i5 9400F在這方面無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此外,像Core i5 9400F這樣毫無短板的主流級游戲U,它的價格卻僅需1199元(在電商套裝促銷活動中還可以做到更低),可以說是相當親民了。這樣以來,組建一套主流級的游戲PC總價也就在5000元左右,這也是大多數主流玩家的心理價位,性價比可以說是非常突出。
高性價比百變搭配,滿足各種裝機需求
Core i5 9400F與B360/B365主板的組合是性價比非常高的經典搭配
Core i5 9400F的低功耗/低發熱特性可以讓它輕松適配各種高顏值ITX迷你靜音機箱
Core i5 9400F的TDP只有65W,因此溫度表現相當優秀,這就意味著它可以適應多種散熱水平的機箱——特別是為了高顏值和迷你體積而犧牲部分散熱性能的機箱。當然,對于主流用戶來講,就算是自己單買配件來裝機,配備Core i5 9400F的游戲主機總價也不過5000元左右,完全能滿足主流游戲的性能需求,如果選擇第三方整機產品,總價還能做到更低,特別適合預算有限又想流暢體驗游戲大作的玩家。
如果玩家要自己打造高顏值迷你游戲主機,Core i5 9400F也可以輕松應對,畢竟發熱足夠低,在散熱空間有限的迷你機箱中也能正常工作。例如這套高顏值游戲小鋼炮配置就選用了華擎的B365 ITX主板與Core i5 9400F搭配,安裝在全鋁外殼的喬思伯UMX1-PLUS側透版ITX迷你機箱中,不但顏值出眾,性能和全尺寸主機也完全相同。此外,特別值得點贊的是,由于Core i5 9400F散熱壓力低,可以搭配足夠靜音的散熱器,這對于特別討厭電腦噪音的玩家來講就十分友好了,光憑這一點就可秒殺一眾競品。
總結:性能與價格的黃金組合
Core i5 9400F主流價位實力最強
對于主流玩家來講,Core i5 9400F可以說是一款各方面毫無短板的主流游戲U,6核心6線程可以充分滿足主流3A游戲的需求,而且成熟的架構和高頻率可以保證足夠低的數據傳輸延遲,提供最流暢的游戲體驗。同時,Core i5 9400F還具備十分親民的價格定位,1000元出頭的售價可以將整機售價控制在4500元~5200元左右,非常符合主流玩家的心理預期,性價比確實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對于大多數玩家來講,選擇Intel第九代酷睿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穩定,使用起來更加放心、省心,不用經常去解決各種亂七八糟的兼容問題——這也是Core i5 9400F的一大優勢。總的來說,對于裝機預算在5000元左右的主流玩家來講,選擇Core i5 9400F就是資深玩家給你們的最終推薦。
著intel酷睿14代非K處理器的發布,針對中國內地市場專供的“小黑盒”系列“14X90F”處理器也隨之而來,依舊是大家熟悉的酷睿i5 14490F和酷睿i7 14790F。下面我們就一起先來看看酷睿i5 14490F的表現吧。
6P+4E設計,頻率大幅提升
因為同樣是酷睿i5系列,所以Intel酷睿i5 14490F和酷睿i5 14400(F)一樣也是采用了6個性能核加4個能效核的設計,共計10核心16線程。性能核的基礎頻率為2.5GHz,最大睿頻為4.9GHz。能效核基礎頻率為2.1GHz,最大睿頻則為2.8GHz。全核頻率方面,酷睿i5 14490F的性能核達到了4.4GHz,能效核則為3.7GHz。
相比酷睿i5 14400(F)來看的話,酷睿i5 14490F在性能核最大睿頻頻率上高出了200MHz,性能核全核頻率高出了300MHz,能效核最大睿頻頻率高出200MHz,能效核全核頻率高出了400MHz,頻率提升方面還是比較大的。
另外,酷睿i5 14490F擁有24MB Intel Smart Cache,比酷睿i5 14400(F)要多出4MB,這也和之前兩代的“小黑盒”版本策略一致。二級緩存為9.5MB,和酷睿i5 14400(F)一致。功耗方面,酷睿i5 14490F的PL1為65W,PL2為148W,和酷睿i5 14400F也是一樣的。
內存支持方面,酷睿i5 14490F默認支持DDR4 3200MT/s和DDR5 4800MT/s。當然,玩家們可以通過XMP使用到更高頻率的內存。
作為“小黑盒”系列的產品,酷睿i5 14490F自然也是采用了與眾不同的黑盒包裝設計,和常規的藍盒包裝一眼就能分辨。同時該處理器也是不附帶散熱器的。
主板搭配上,酷睿i5 14490F和所有Intel酷睿14代處理器一樣,繼續沿用700系列主板。更早一點的600系列主板在升級BIOS和ME后也能支持該處理器。從性價比角度來看,它搭配B760/B660主板使用更為合適。
基準性能測試,i5非K系列的明顯提升
測試平臺:
處理器:Intel酷睿i5 14490F
主板:ROG MAXIMUS Z790 HERO
內存:DDR5 6800 16GB×2
顯卡:NVIDIA RTX 4090FE
硬盤:4TB PCIe4.0 SSD
散熱器:ROG RYUJIN 龍神3代 360 ARGB
電源:ROG雷神2代 1200W
操作系統:Windows11專業版23H2
我們先來看看常規的基準性能測試,這個部分對比了同為6個性能核+4個能效核的酷睿i5 14400F。
CPU-Z是大家常用的處理器性能測試工具,從測試得分可以看到,因為最大睿頻頻率達到了達到了4.9GHz,所以酷睿i5 14490F的單核得分達到了786分,相比酷睿i5 14400F提升達到了4%左右。多核部分,酷睿i5 14490F跑出了7134分的成績,相比酷睿i5 14400F的提升為8%左右。
Cinebench R23和Cinebench 2024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處理器在3D渲染輸出時的多線程性能,由于它的負載極高,所以也能體現處理器滿載功率時的極限性能。酷睿i5 14490F在R23的單線程測試中相比酷睿i5 14400F提升了5%左右,在Cinebench 2024則是6%左右。多線程方面,酷睿i5 14490F相比酷睿i5 14400F的提升分別是5%(R23)和8%(2024)。
在針對游戲性能的3DMark CPU Profile測試中,酷睿i5 14490F相比酷睿i5 14400F在單線程提升為4%,最大線程的提升為7.4%。
針對網頁瀏覽性能的WebXPRT4測試中,主要考驗處理器的單核性能。在該測試中,酷睿i5 14490F的成績相對于酷睿i5 14400F提升在5%左右。
生產力基準測試中,在V-Ray Benchmark中,酷睿i5 14490F得到了11943分,相比酷睿i5 14400F提升為7.4%。CORONA Benchmark所用的渲染時間上,酷睿i5 14490F只用了85秒就完成了而酷睿i5 14400F則要用到91秒,前者節省了6.6%的時間,對于長時間渲染來說還是會有比較明顯的區別。
Blender Benchmark利用最新的Blender4.0渲染了三種DEMO場景,從而測試處理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在三個場景中,酷睿i5 14490F相比酷睿i5 14400F最高提升有8%,最低也有6%的提升,平均提升達到了7%。
CrossMark模擬了文檔編輯、視頻剪輯、圖片處理、文件響應等真實使用場景進行基準測試。從該測試可以看到,酷睿i5 14490F的總分相比酷睿i5 14400F提升也達到了4%左右。
從基準性能綜合來看,酷睿i5 14490F相對酷睿i5 14400F的提升在5%~7%左右,和規格的提升比較接近。
游戲性能測試,電競網游提升大
作為一款針對主流市場的處理器,玩家們一定也很關心它的游戲性能表現。這次我們一共測試了21款當下主流的游戲,包括電競游戲、網絡游戲和各種3A大作。從測試表現來看,酷睿i5 14490F相對酷睿i5 14400F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由于有著更高的頻率和更大的緩存容量,其在更看重處理器頻率和單核性能的電競游戲、網絡游戲中提升較大,在《Counter-Strike 2》《DOTA2》《最終幻想14》《銀河破裂者》《英雄聯盟》《使命召喚:現代戰爭III 2023》《原神》《逆水寒》《戰爭雷霆》等游戲中,都有超過8%的幀數提升,最高甚至能達到12%。這類游戲顯卡的需求相對更低一點,更強的處理器性能往往能帶來更多的幀數收益。
3A游戲中,酷睿i5 14490F相對于酷睿i5 14400F的提升則在3%~8%之間,大多數游戲的幀數提升也都在6%以上。如果綜合這21款游戲來看的話,酷睿i5 14490F相比酷睿i5 14400F的平均提升為7%,整體表現非常不錯。
溫度與功耗測試,主流風冷即可壓制
酷睿i5 14490F的默認PL1為65W,PL2為148W,對于臺式機平臺來說,大多數玩家都會解鎖功耗后使用,以獲得更高的性能釋放。我們在主板BIOS中解鎖功耗限制后,在室溫24℃的環境中,使用CineBench R23進行10分鐘的考機測試,可以看到酷睿i5 14490F的考機功耗為160W左右,性能核全核頻率為4.4GHz,能效核全核頻率為4.7GHz,核心溫度為70℃左右,封裝溫度為81℃左右。
實際使用中,長時間處理器滿載的情況不算太多,游戲中的溫度一般不超過60℃,非常涼快。從性價比角度來看的話,百元級的風冷已經可以滿足其在大多數場景下的使用需求了。
總結:千元級高頻小鋼炮,主流裝機新選擇
作為新一代的“小黑盒”特供處理器,Intel酷睿i5 14490F這次在頻率上的提升比較大, 其擁有4.9GHz最高睿頻和24MB三級緩存,性能核全核頻率也拉升至了4.4GHz,從而帶來了較大的游戲性能提升(相比酷睿i5 14400F)。它搭配一塊主流的B760/B660主板可以滿足用戶暢玩主流游戲大作和日常高效辦公的性能需求,同時在功耗與發熱方面的表現也控制得較好。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性能有明顯提升的同時,針對國內市場專供的酷睿i5 14490F在價格上并沒有明顯提升,目前它在英特爾官方旗艦店的售價為1599元,和酷睿i5 14400F保持一致,可以算得上是“加量不加價” 了。如果你近期要打造一套主流定位的全能型主機,那么使用酷睿i5 14490F是個值得優先考慮的處理器產品。
主流價位游戲本市場,除了最主流的聯想拯救者Y7000/Y7000P系列、惠普暗影精靈5/光影精靈5系列,還有一個頗為吸引消費者眼球的系列,那就是戴爾G3,其價格相對于前面兩位稍微便宜點,但重要的是,它的設計很獨特,尤其是白色款,絕對能一瞬間抓住你的眼球。不過這些年,戴爾游戲本在散熱上普遍表現不理想,配置端也稍顯滯后。那么,新的G3,能否讓戴爾在游戲本市場打一場翻身仗呢?
配置與規格:
■屏幕:BOE 15.6英寸霧面72%NTSC色域IPS
■處理器:i5 9300H(4/8,2.4GHz/4.1GHz)
■內存:金士頓(美光顆粒)DDR4 2666 2×4GB
■顯卡:GTX 1650 4GB+UHD 630
■存儲:128GB東芝2230規格PCI-E SSD+東芝1TB HDD
■網絡:高通QCA 9377 802.11ac+藍牙
■接口:2×USB2.0、1×USB3.0、1×USB Type-C(兼DP)、SD讀卡器、RJ-45網線口、3.5mm音頻口、HDMI2.0口
■系統:Win10 64位家庭中文版
■服務:兩年上門+8小時×7天電話服務
■重量:2.40kg
參考價格:5699元(戴爾直銷渠道)
提示:
1.只有戴爾直銷渠道有白色款,京東上無白色款;
2.目前的存儲配置是8GB/512GB SSD,標配無128GB SSD+1TB HDD款了。
優點1:外形設計考究,抓得住眼球
我們之所以會做這款白色的G3,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確很漂亮。在主流游戲本產品中,戴爾的G系列設計一直比較獨特,沒走尋常路,造型獨到。我們且不說全塑料機身在如今這個時代是否有些過時,但即便是閱機無數的我也必須承認:G3白色款是讓我眼前一亮。
▲戴爾新G3(下文簡稱G3)的白色款,A/D面都為白色且A面采用了類似于上釉質感的工藝,非常光滑,手感特別棒。
▲G3底部的墊腳為天藍色的長條狀橡膠,這個設計也是獨一無二的。不過,它的藍色可不僅限于底部墊腳,請大家繼續往后看。
當然,它在外觀上也并非無可挑剔,實際上問題也很明顯——不是窄邊框機型,另外低配款依然沒有鍵盤背光——說直白點,G系列感覺是“除了其他游戲本之外的另外一個世界”。當然,其配置很多,各種都有,包括16GB大內存、1TB SSD、144Hz高色域屏、鍵盤背光、GTX 1660TiMax-Q等。不過我們并不建議升級更高配置,后面會做出解釋。
優點2:揚聲器超級洪亮
經常會有人問我聯想Y7000P有啥缺點,其中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揚聲器,杜比音效默認開啟,但聲音定位弄錯了方向,聽起來很奇葩;關掉杜比,音質又變成了渣。這時你再聽G3的表現,哇!太牛了!聲音洪亮無比,音質且不說100分吧,但80分還是有的。
舉個形象例子:假設寢室里有三個人放音樂,先用Y7000P放,大家表示“嗯??”然后用暗影精靈5放,大家表示“嗯!!”最后打開G3,前兩者都陷入了沉思,默默把聲音關了……
▲安靜室內,36dBA環境噪音,G3播放張韶涵的《不害怕》,靠近機身15cm處最大89.5dBA,靠近揚聲器處最高100.3dBA……平時建議大家不要開最大音量,60%音量就足夠HIGH了(最大音量時略有些糙)!
優點3:機身內部也是天藍色,漂亮
嗯……怎么感覺有些牽強呢……
好吧,我承認這個優點說起來有些牽強,但G3的內部真的也能讓很多人眼前一亮!它的底殼內部竟然也是天藍色的,這在我們評測過的機型中是獨有的設計。同時,你可以看到戴爾作為典型的美系廠商的特征——機殼非常厚實,幾乎所有地方都至少有1mm厚,所以機身的堅固度是很有保障的,“游戲輸了怒捶鍵盤”的性情中人可以去實體店手錘一下感受感受(當然你錘爛了就必須買了,恭喜你力大無窮)。
▲G3的左右兩側接口布局圖。其中供電要求高的接口都集中在左側,靠近電源接口位置,這樣便于供電設計。而從這兩個圖中也可以看出該機的外殼非常厚實!
▲Type-C和電源口有很厚實的金屬板壓制限位,大幅提升了可靠性,這些細節上G3毫不含糊。
極限雙考機表現合格:
處理器36W+獨顯50W
G3的散熱是否合格,相信這是大部分消費者最關心的話題。
總體來說,我們給出考機部分的表現中性評價,但結論是:i5 9300H/GTX 1650這款配置的散熱表現是完全合格的!
在我們上考機圖之前,先給大家介紹個知識點:
G3游戲本有一個“G”模式,啟動鍵是F7(有G標識)。而它的實質就是:
1.把Windows的電源模式從“平衡”轉向“高性能”(平時“高性能”模式是隱藏的);
2.風扇進入最高速模式,可進一步降低處理器和獨顯的溫度。不啟動這個模式,風扇不會達到最高轉速。
●下面我們先在不開啟G模式的情況下雙考機▼:
▲這是未開啟G模式的極限雙考機情況,室溫25℃。看圖左側,33分鐘后,GTX 1650獨顯依然工作在標準TDP 50W上,核心頻率1.26GHz,溫度84℃。處理器3.13GHz左右,封裝功耗36W并保持穩定狀態,但核心溫度在95℃~102℃波動!
相比于老款G3的“處理器突破100℃然后頻率和功耗暴跌”,新款G3處理器溫度雖高,不過頻率始終穩定,所以玩游戲時,只是單純內部溫度高,并不會影響游戲流暢性。但是,考機102℃,消費者顯然是難以接受的。
●接下去我們開啟G模式,再重新雙考機,看看會發生什么
▲開啟G模式后,散熱模組的風扇進入最大轉速狀態,噪音明顯提升。雙考機31分鐘后,GTX 1650獨顯77℃,比未開啟G模式前降了7℃,另外核心頻率提升了一點點,達到了1.29GHz;處理器最高溫度為95℃,也降低了7℃,考慮到主流價位第九代酷睿H游戲本的處理器雙考溫度都較高,所以這個溫度算是正常溫度了。封裝功耗依然是36W,但是頻率略微提升到了3.16GHz。該機的C面是厚實的塑料殼,熱傳導慢,所以溫度也不高,完全不影響操作。這個雙考機散熱表現,完全合格!
可能會有人說:這處理器才36W,沒有達到標準的TDP 45W呀。是的,但英特爾酷睿H處理器,玩大型3D游戲時,只要封裝功耗在30W以上就不成問題。另外,在極限雙考時處理器達不到標準的45W,也并非它一個機器的問題,包括暗影精靈5在內也達不到(暗影精靈5的i5/GTX 1660Ti款雙考機,處理器會降到40W)。我們在這個部分更多是講溫度是否達標——就溫度這個點來說,新G3的i5/GTX 1650款是達標合格的。
遺憾點1:長時性能釋放不算理想,處理器持久單負載僅41W左右
說完了散熱達標,大家不用擔心這款G3玩游戲突然狂掉幀卡頓了。不過下面,我們要說一些遺憾點了。
雙考時處理器略微降低功率/功耗來降低散熱壓力,這本身已說明該機的散熱總體能力不算高,已沒有冗余量,所以,一個非常明確的點就是:大家購買新G3,只能購買到GTX 1650配置,更高的配置不能買了,散熱壓不住是大概率——如果散熱壓得住,溫度靠譜,那必定意味著處理器或顯卡的大幅降頻。
另外,就36W+50W的總體散熱能力來說,其實在處理器單負載時(比如視頻轉碼、視頻編輯、視頻特效制作、3D渲染等)依然是可以讓處理器超標性能釋放的——這也是第九代酷睿H游戲本的一個“時代特征”,聯想、惠普、機械革命的主流價位游戲本都有這樣的“時代特征”。但G3依然保守,在單處理器負載時,前1分08秒可以穩定64W左右的爆發功耗,然后就降低到標準的45W區間。
但45W也不是最終穩定值,如果持續單考處理器,即便在開啟G模式的情況下,28分鐘后,處理器也會降到41W~42W的水平。上圖是未開啟G模式的單考CPU情況,長期穩定功耗僅為40W/3.42GHz;開啟G模式,45W可以穩定到28分鐘左右,但之后也會降低到42W/3.47GHz。
小結一下:受限于散熱規格不高,在雙負載下適度降低處理器頻率保證獨顯頻率,這種做法是聰明而必要的。但在處理器單負載下,依然保守,沒有超標的性能釋放,會導致在如今這個時代流行的應用上(比如視頻制作)吃虧。從這個點來說,G3還是沒有跟緊中國市場的腳步。
遺憾點2:G模式的設定有些尬
我們先說個品牌故事,關于雷蛇這個牌子。這個牌子總愛出“輕薄高端游戲本”——至少它自己覺得自己是高端,所以定價也不菲,但在中國市場幾無建樹,原因很簡單,這貨102℃是常態,消費者不接受。同樣的,G3 i5/GTX1650,雙考時處理器最高102℃,這樣的溫度,消費者肯定也不認同。
我們明白實際玩游戲時負載是動態的而不是像雙考機這種持續極限負載(后面測試部分有一個溫度圖大家可看看),所以通常不會有那么高的溫度,但橫向對比是公平的,人家做得到不到100℃甚至不到90℃,你配置更低,反而動輒102℃,這就是差距。
所以,G模式出來了,來降低溫度,這也證明你其實是知道消費者喜好憎惡的——但這不是很奇怪嗎?為什么不按這個G鍵,風扇就不能進入最大轉速狀態呢?
假設不啟動G模式,處理器溫度最高90℃,啟動了G模式,溫度最高85℃,那么默認不開啟風扇最大轉速也沒問題。但問題是溫度高達102℃,為什么還多此一舉非要G模式來啟動風扇最大轉速呢?應該直接就啟動最高轉速降溫啊!為了安靜?不對吧!舉個例,好比開車,你都把油門踩到底,速度提升到180km了,還不能有風噪?這個邏輯,說不過去吧?
最后再說個小BUG,戴爾的G模式經常在電腦啟動進入Win10桌面后的2分鐘內無法啟動,要多等一陣兒才能順利啟動,這是什么情況呢?
評測數據
介紹完了優缺點和散熱表現,下面介紹一下該機的評測成績。注意,下文所有測試均在G模式下完成。
▲從Cinebench R15和R20的表現來看,符合i5 9300H的標準水平——畢竟在短時間內處理器的功耗并不會低于45W。也就是說,對于短時間爆發功耗的應用,G3并不會明顯落后(當然相對于有超標性能釋放的機型那還是有點差距)。
▲Unigine Valley,92.3fps。科普一下:UHD 620集顯大體在14fps,銳龍5 3500U的Vega 8集顯18.5fps左右,MX250滿血版本37fps左右。通過這個成績可非常直觀地體現不同檔次顯卡的差距^___^。
▲《古墓麗影:崛起》(上)和《神偷4》(下)的人工設定最高特效下的成績,略輸給GTX 1060,后者的成績大體在64fps~66fps/64fps~71fps。
▲《刺客信條:奧德賽》預設中特效53fps,預設高特效46fps
▲這是《刺客信條:奧德賽》測試過程中的處理器頻率/溫度,以及顯卡頻率/溫度情況。正如我們之前說的,在實際玩游戲時,其負載并不會像極限雙考機那么高。極限雙考機主要是驗證在最極端環境中,溫度是不是會過高,以及是否會因為過熱而嚴重降頻——雙考機穩定,玩游戲肯定也是穩定的。
▲前面提到,我們測試的G3的SSD為2230規格(圖中銅片遮擋)而非2280規格,有人擔心這種規格的SSD的速度不夠快,所以我們也單獨測試了。總體來看,作為PCI-E總線SSD,連續讀寫速度上不算快,但畢竟就是128GB款的,所以也可以接受了。
另外要提醒大家,目前戴爾已經取消了128GB SSD+1TB的配置,采用了標配單512GB/1TB SSD的配置,大家自行升級HDD或2.5英寸SSD。
綜合購買建議
●從極限考機的散熱測試來看,G3的i5 9300H/GTX 1650款表現完全合格,即便不開G模式也很穩定,當然,我們強烈建議在玩游戲時開啟G模式以降低溫度。
●實際上,如果你用吹風散熱墊把G3撐起來,墊高底部,它的內部溫度還會進一步降低。
●建議最高配置就買i5/GTX 1650了。更高的顯卡配置,散熱壓不住了!
●G3有i5/GTX 1650/1TB SSD/144Hz屏款,價格6689元,約貴1000元。這里提醒大家,大型3D游戲,這個配置要跑上100fps,能夠發揮144Hz屏的威力,有很大難度。